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本科生;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a)-0141-03

《医学免疫学》作为一门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其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涉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多个领域,是各医学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重要基础医学课程。由于医学免疫学的理论内容抽象、概念较多、系统性强、难以理解,且与其他学科如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及临床医学联系紧密,加之免疫学新理论和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它成为医学生感觉较难学的基础医学课程之一。学生在开始学习时还充满热情和兴趣,但随着学习的进展,免疫相关概念的增多、发生机制深入,越到后面学生越感到听不懂、学不进,导致学生逐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挫败感和失落感。如何在免疫学教学中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是每一位授课教师在教学上需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改革和创新,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1 设定培养目标

针对本科不同专业学生特点,以教材为主设置教学内容医学院校本科的不同专业具有各自的培养目标,专业不同学习的侧重点就不同,对于各门课程的要求也有差别。《医学免疫学》对于各个专业的教学要求也不一致,在学院教务处的领导下,根据专业特点编写Ⅰ、Ⅱ、Ⅲ模块的教学大纲,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让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使他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以现有教材为依据,由于医学免疫学这门学科理论与新技术发展迅速,就讲解的内容是否脱离教材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83%的学生希望不脱离现有的教材[1]。对于他们来说,医学免疫学这门学科抽象、深奥,如再脱离教材进行讲解,就更难理解,依据教材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有据可寻。同时,根据教材编写《医学免疫学学习指导》[2],为同学归纳总结知识要点,省去同学课堂笔记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更注重知识的理解。当然,对于发展日新月异的免疫学,任何一本教材的内容都会与最新的发现和进展有差距,对于学有余力渴望学习更多更深免疫学知识的学生,可以通过第二课堂、讲座、课后辅导、网络共同学习等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以教材为主的基础上精简教学内容。本科生已具有前期课程知识基础及自学能力,医学免疫学理论教学学时相对较少,《医学免疫学》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应适当删减。授课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章节,课堂上详细讲解必须掌握的重点章节。例如在学习“免疫器官”一章时,在解剖学和组织学的基础上,教师只需对要求掌握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复习并自学;而对于“抗体”一章,作为基础免疫学重点,则要详细为学生讲解概念、结构、生物学作用等重点和难点内容。同时,让基础医学各学科知识优化组合,让各种相似相同的概念做到学科交叉但避免过多重复。例如:医学免疫学有关凋亡信号转导的内容,会在细胞分子生物学和病理生理学中详细讲解,有关基因重排的内容,在生物化学中也会详细讲解,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可让同学回顾或者在其他学科详细学习。

2 框架式导课

本校所用《医学免疫学》教材全书分五篇共二十三章,各章节的内容看似彼此相对独立、没有任何关联。如第二篇“免疫分子与免疫细胞”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细胞因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淋巴细胞及抗原提呈细胞等七章。第三篇“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则包括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和免疫耐受等内容。如果按部就班,一章接一章的依次介绍,学生不仅学起来常感到枯燥乏味而且不易理解。其实基础免疫学章节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完全可以通过内在的联系串联起来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强调免疫是机体对“自我”和“非我”的识别, 抗原作为刺激机体的起始物,免疫应答作为“识别和排除”的核心,免疫系统则是整个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有了这一基本框架后, 让学生在学习免疫学的基础知识都紧紧围绕这一框架来展开, 从开始就了解免疫知识结构的系统性, 使局部知识与整体相联系。在每次新课的导课过程中, 都让同学重温这一系统的框架, 明白在这个框架中已经学习了什么、将要学习什么、将要学习的内容和已经学习的内容之间的关系、将要学习的内容在整个免疫学中的位置。这样从整体去阐述局部,再从各部分又回归到整体。那么每次课的内容都不再是孤立的,每一章节都不再单一。有了这样整体思维过程,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学习起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3]。

3 三级案例启发式推进教学

医学免疫学许多概念和知识点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和难理解性,结合案例的启发式教育在授课时能明显提高学生兴趣。一级案例首先选择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例如学生都知道的预防接种,引入免疫的概念、预防疾病的原理、抗原的性质、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等,再就是注射青霉素之前的皮试,在讲解的过程中多进行引导渐进式提问,例如“针对这一现象,你觉得是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你认为有哪些可能性?”,“请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一现象”或“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看法?”;随着知识的积累,二级案例的选择可以进一步地结合临床,在教学中把学生已感知到的临床现象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从现象到本质,使学生的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教学内容富有特色。例如在讲述“MHC”内容时,先提出器官移植会存在哪些问题,再来帮助学生分析移植排斥出现的原因,即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组织相容性。什么是决定两者间的组织相容性呢?紧接着引入组织相容性抗原的概念,随即提出了MHC的概念。将基础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联系,利用推进式提问达到启发学生的目的,从现象到本质,将感性认识转换成理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趣味性。第三层次的案例则是目前免疫学最新的技术进展,特别是免疫新技术在临床、科研中的应用,如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技术生产的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生物导弹、基因工程疫苗等,以及利用这些技术为临床提供的服务,包括开发新型药物、“免疫”细胞治疗等,特别是在一些众所周知医学难题如控制恶性肿瘤、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艾滋病、延缓衰老等方面发挥作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学习医学免疫学的积极性随着教学的推进通过三级案例的启发,让学生建立合理知识结构,不断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极发展想象力,初步建立科学思维能力[4]。

4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提高授课效果

针对医学免疫学理论性较强、概念较多、内容抽象等特点,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达到教学目的。

4.1 多媒体应用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以适应新形式下医学教育的需要成为必然。通过PPT、flash等软件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向同学展示免疫学相关图片、免疫分子结构图模式图、免疫学动画、临床病案等,并结合适量文字,尽量将幻灯内容做得通俗易懂,将需要掌握的内容归纳总结展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表现力丰富、共享性好、知识组织形式更佳等特点。但多媒体无法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有其无法替代的优势,例如板书,即时书写各堂课提纲性内容,并保存到课堂结束,有利于抓住学生学习思路并突出重点、难点;即时书写重要内容、数据及手绘的简图等,例如在讲解免疫球蛋白结构时,在黑板上手绘简图,边绘边讲,当图绘好,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和水解片段就一目了然,这是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

4.2 拟人化教学

拟人化教学是让语言形象生动起来的重要手段。使用拟人化的方法,不仅易于应用形象思维激起抽象思维,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带来学习的乐趣,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医学免疫学的研究内容之一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人体比作一个国家,免疫系统就相当于维护这个国家和谐稳定的军队(免疫防御)、清洁工(免疫自稳)和人民警察(免疫监视);在讲到五类免疫球蛋白的功能时,在机体抗感染过程中将IgG比作的“主力军”,将IgM比作“先头部队”,将SIgA比作“边防军”。

4.3 充分利用常见物品举例

例如在讲授抗原表位时,以手边的书本、粉笔盒、笔等物品来讲解抗原与抗原表位之间的关系;在讲授免疫球蛋白的结构时,教师高举双臂,可将整个人体看作一个免疫球蛋白,两肘关节以前部位就是可变区,其中手掌则是超变区;在讲授抗原抗体之间的结合时以“钥匙和锁”的关系来进行举例等。

4.4 制作教学模具

在讲授免疫分子时,教师在课堂上都会有事倍功半的感觉,仅仅通过语言和平面图总是难以让同学理解结构复杂的免疫分子,如免疫球蛋白、MHC等,而这些内容又直接关系到后续教学内容的理解。根据免疫分子模式制作其立体教学模具,让同学们看得见摸得到。学生看到形象具体的模具胜于教师模糊空洞的说教[5]。

5 多种方式评估反馈教学效果

教学反馈行为,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对教学活动的反应[6]。在《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后,再把学生接受信息的状况,通过课堂提问、单元测验、课间课后交流等多种反馈途径加以掌握,评估教学效果,并调整教学策略和调控教学过程。学生的及时反馈,是教师改进教学的很重要的依据。这样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对重要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点拨、启发。《医学免疫学》教学课时少、进度快、要求高,评估并反馈教学效果,增强师生互动,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真正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教学互长”。

[参考文献]

[1] 高燕,张兰英,邬于川.临床本科医学免疫学教学方法的调查及改革思考[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4):348-350.

[2] 许琰,吴虢东,宝福凯. 医学免疫学学习指导[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陈永文,吴玉章. 《医学免疫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J].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414-1415.

[4] 张才军,王玲. 《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12):181-183.

[5] 尹晓林,盛赞. 浅议如何提高免疫学教学效果[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 16(8):986.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策略

医学免疫学在医学类专业基础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作为一门涉及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及基础医学的生长性和交叉性学科,对医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及知识的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1]在当代,医学免疫学发展非常迅速,在一些如肿瘤、感染、移植排斥及自身免疫等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及其预防治疗中的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是医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教育中不可获取的一门课程。

医学免疫学教学包括基础和临床免疫两部分,其中基础免疫教学主要包括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免疫分子及免疫应答等内容,在医学免疫学教学占据主干,具有较强的理论及严谨的逻辑性。但是由于免疫学知识抽象、深奥,内容繁杂,学生理解起来较困y、枯燥,学习兴趣不能提起,致使免疫学的学习提升难度。因此,如何能提高其教学质量,使内容由深入浅、由繁化简,是每位免疫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针对延安大学医学院对临床学专业的改革以及临床学学生的特点,我们免疫学教研室在原有基础上查阅了相关文献、视频资料,还包括一些在临床方面的应用,同时将科研汇入到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也得到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对免疫学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一旦人们对一些事物激起了浓厚的兴趣,自然会主动去学习、去摸索、去实践,同时在此过程中产生美好的情绪、体验,因此,从第一堂课绪论开始就应引入故事,医学免疫学从发现到证实的每个知识点,都有一段感人的科学故事,比如将预防天花的“痘苗”的发现作为铺垫,将抽象的“免疫”具体化为学生们碰触过的事件,使学生们对“免疫的感念”有个初步的认知,在故事的背景下再阐明免疫的概念及免疫的功能等抽象的知识就顺理成章了。免疫学其他的概念同样有相关的故事,比如德国科学家贝林用白喉抗血清拯救白喉患儿故事,从而得出了抗体这章知识的学习。因而,在同学们学习的每一新章里,老师们都必须用心设计,耐心引导,同学们对相关章节的知识产生浓密的学习乐趣,以带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2]

二、提高学生对免疫学教学的重视

吸引学生对免疫学学习的重视,才能使学生有学好免疫学的决心,所以,将以下几点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1、纳入诺贝尔奖的教学

向学生们介绍关于医学免疫学在诺贝尔奖中所取得的主要业绩,提高学生们了解免疫学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例如,早在1908年,俄国科学家伊拉・伊里奇・梅契尼科夫与德国科学家保罗・埃尔利希发现的细胞吞噬作用,从而取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随后,奥地利的Karl Landsteiner 在1900 年发现了 A、B、O血型以及 1913 年法国的Charles Robert Richet对超敏反应的研究,分别获取了的生理学医学奖。到2000 年以后,仍然有关于医学免疫学的研究而获奖。其中艾滋病病毒的发现者Luc Montagnier 和 Francoise Barre Sinoussi两位科学家因此在2008年获得诺贝尔奖。此类科学家们的故事讲解可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讲课格外生动,引起学生对免疫学的重视性。

2、结合实验课教学

在讲授理论教学的同时,实验课的教学可验证其基础知识,能协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升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4]常见的免疫学试验分如凝集反应、ELISA、吞噬实验及单核细胞的分离及过敏原检测等。即可以提高学生科研操作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理论教学结合实验操作及其发生原理的讲解,引起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重视。

3、结合临床病例进行教学

免疫学学习中穿插临床病例教学,可使抽象的概念易于理解、通俗易懂,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重视。在免疫教学过程中 “免疫应答”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恰当插入病例,如“MHC”教学环节中,引入患有“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检查项目如“DR3”,结合病例进行讲解,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气氛,可提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的主动学习。教学过程中,把理论教学内容与临床病例相关知识紧紧融合在一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开阔了知识领域,而且能使医学免疫学的理论教学与临床病例更加紧密得结合在一起,能使学生在学习基础免疫知识的过程中,愈加深切地认识到,基础免疫的知识在临床中的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可增加对医学免疫学教学趣味性,把索然无味的知识介绍的津津有味,使临床班的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免疫学相关的人物事迹、形象实验操作或临床病例相融合,大大减弱了对免疫学知识的理解度,同时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使医学免疫学在学生的心目中烙下了的深深的烙印,对临床生将来无论从事的科研或临床工作都能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Boye S,Moen T,Vik T.An e-learning course in medical immunology:does it improve learning outcome?[J]. Med Teach,2012(9)649-653.

[2] 刘星光,陈祥,侯晋,等.以兴趣为导向的多元化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6(6)436-438.

[3] 郑源强,包玉龙,丁枫等.研究生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4)548-550.

[4] 史丽云,何海根,康艳华等.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3(4)376-379.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范文第3篇

医学免疫学是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桥梁课程,具有知识抽象且更新快的特点,同时,高校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要求任务繁重且课时较少,因此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解决医学免疫学教学任务重却课时少的矛盾。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引入医学免疫学教学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自发性学习,提高了医学免疫学教学质量,而且对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建构主义;医学免疫学;自主学习

医学免疫学以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基础,并研究相关疾病的免疫学发生机制以及疾病的免疫学诊断和防治,涉及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护理学、药学、预防医学、麻醉医学和生物技术等各医学专业。该学科不仅与其他的医学基础课程密切相关,而且与临床各学科之间有着高度的交叉性和渗透性,临床上的感染性疾病、肿瘤、移植、变态反应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众多疾病均与免疫密切相关。因此,医学免疫学是联系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前沿学科。所以,对医学免疫学的有效学习是现代医学生的必修课,对医学业务的开展至关重要。近几十年来,随着医学免疫学相关研究的迅猛发展,免疫学内容不断更新,新知识不断涌现,教材的更新速度加快,这就对免疫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医学免疫学课程特点

医学免疫学作为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桥梁课程,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学生都反应医学免疫学难学。医学免疫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内容抽象。医学免疫学内容多为细胞和分子层面的相互作用,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能借助于部分图片展开联想,这非常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观念。②内容前后联系密切。医学免疫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免疫应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器官,尤其各细胞及其分子之间的相互协作比较复杂,突出了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因此,各章节内容的关联性非常强。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理清各章节内容之间的关系,各细胞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③内容更新快。医学免疫学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怎样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到免疫学知识的更新,要求学生主动地进行批判式思维。④与其他学科交叉多。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药理学等学科关系密切,知识结构与这些学科之间有相互渗透,这就要求学生主动进行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因此,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对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不足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的主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满堂灌”的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成了教学活动的主导,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则成为被灌输的对象。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分配不合理,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导致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很显然,仅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下,靠教师被动式的“填鸭”,并不能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不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良好学习的建立,不利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思考如何改变教学模式,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能“教学互长”,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建构主义中的观念转变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初步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1]。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观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理解并进一步增加和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它迥异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向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发出了挑战,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指导价值。这一学习理论近几十年来在教育各领域均产生重大影响[2]。建构主义理论主张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的角色是知识建构者、运用工具的主动探索者,而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和帮促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宏观把握和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调节,教学的主旨就是想办法将学生带到某一特点的教学情境中,用已有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构架,获得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四、结合建构主义特点,指导医学免疫学合理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博大精深,蕴含了教育心理学等思想,其核心内容是教学过程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探索知识过程中的主动性,潜意识中对所学知识进行知识框架的主动建构。本课题结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特点,将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引入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实现师生的角色互换。

1.学生为主体。自古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老师“灌输”,学生“接受”。对于老师来说,这种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内容比较整齐、统一,整体性比较强,便于实施。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方式是被动的、呆板的、形式单一的,这种套路式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观点引入医学免疫学的课堂,激发学生主动预习、主动提出问题、主动解决问题,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拓展讲给其他同学,并由其他同学及教师共同进行点评。这样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使教学过程不再呆板乏味,而是每一环节都有新的发现,积累新的知识,使学生对下一教学环节充满期待,从而使教学各环节间形成正反馈,使知识构建加速完善。构建主义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真正做到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2.教师为主导。建构主义理论以多视点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反思,教授角色的转变重点是转变课堂授课模式,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教师不再是固定知识的“灌输者”,而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辅助者。这对授课教师的理论与实际教学水平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将促进授课教师加强学习以完全融入甚至领先于教学改革的浪潮。对此,学校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升。如定期举办前瞻性讲座,提高教师理论教学水平;每月举办1~2次的教学系列专题活动,包括实地教学观摩、观看教学录像、邀请教学名师参加座谈会等,使教师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通过系列教学活动及讲座,让教师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促进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转换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和活化教学技巧,明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

3.教材为主纲。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教学过程学生主体化,所以教学模式不再是教授照搬教材上面的内容,而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变成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构建主义理论强调在教学中不能把知识全盘“复制”给学生,而是以知识点为中心,进而以点辐射面地引导给学生,有利于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知识建构的目的。

4.多媒体为主要工具。传统教学中,多媒体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却将多媒体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认知工具,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营造教学情境。此外,学校网站建立的《医学免疫学》网络课程,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自学环境,并能将课堂上的知识建构进一步拓展、延伸。

5.师生关系趋向民主。传统教学模式的固有特点决定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家长”地位,学生“唯教师是从”。这样的师生关系制约了学生学习的批判性,遏制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大力提倡的,这使得教学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而是和谐协作的,是互动对话的[3]。因此,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于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中,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的主导,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及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教学内容重点化,使教材不再是学生的“紧箍咒”。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主意识,实现知识结构的自主构建,有利于现代医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化,良好习惯的养成和业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知识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知识更新日新月异,面对知识的海洋,高校教育日益凸显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重要性,这就对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科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和能力,培养其独立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我们结合高校医学免疫学课程的特点,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医学免疫学课程的授课,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该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带动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完善了考核机制,全方位促进了教学过程的改观,真正贯彻了“学生为本”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皮亚杰.结构主义[M].倪连生,王琳袁,译.北京院商务印书馆,1984:6.

[2]冯维.高等教育心理学[M].重庆出版社,2006:87-94.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青年教师;教学现状;改进对策1

1.医学免疫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1)课程安排存在的问题分析。医学免疫学理论性强,内容覆盖面广,各章节联系紧密,学科中名词、缩写较多,存在教学内容多、学时少的现状。此外,医学免疫学与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但是在学校教学安排上,这些学科有时又被安排在医学免疫学之后或者同时授课,这样就经常使得教师在讲授医学免疫学时非常难教。而且,由于学生没有相关医学知识,难以理解免疫学相应的内容,导致上课后仍是似懂非懂。(2)学生在学习中的现状分析。医学免疫学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医学学科之间联系紧密,讲授的都是医学知识,只是侧重点不同。然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而将各学科分开,孤立地学习某一学科,这样就使学生听课越多越觉得模棱两可,很难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也就不能及时消化相关知识。更重要的一点,对于民汉合班的学生来讲,由于语言基础分化明显,使得他们在汉语课堂上听讲困难,导致学习积极性受挫。如果这种情况不能被及时发现并恰当地解决,就会导致学生最终放弃学习。(3)教师在教学中的现状分析。目前高校新进年轻教师基本具有硕士、博士学历,学历层次高,专业知识扎实,但是绝大多数并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生。而且医学免疫学教师大多毕业于生物专业而非医学专业,导致他们不仅缺乏系统的专业教学基本功,而且医学知识欠缺;使得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讲解理论知识,难以将免疫学知识与临床医学很好结合。尤其对于不具备医学背景的教师来说,很难将医学免疫学课程与医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遗传学、病理学等学科紧密联系,最终导致年轻教师掌控课堂教学能力不强,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

2.医学免疫学教学改革探索

(1)增强医学免疫学学习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医学免疫学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懂,学起来枯燥乏味,经常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无趣。所以要增强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尽可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为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保持活跃状态,在每章开讲前,可以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将案例和相应问题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汇总,并于课堂上进行汇报,然后通过教师引出这堂课程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这样的授课方式,使教学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增强,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2)加强教学基本功练习,强化教学效果。目前,很多课都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思考的能力。如果教学方式没有很大变化,就需要教师有扎实的教学功底。那么,对于非医学专业的教师来说,就要多听教学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教师讲课,这样不仅巩固了医学免疫学的专业知识,还能学到很好的教学方法、技巧和策略,反复多次,通过与自己的教学过程相比较和反思,就会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3)优化教学手段,利用网络资源,延伸课堂教学。在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要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将教师传授为主与问题导入(PBL)教学相结合。这样就能发挥各自教学方式的优势,提高教师讲课激情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医学免疫学是医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生命科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也是公认难学的医学基础课之一,那么如何提高医学免疫学的教学效果就是授课教师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本文就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经验和感触做了简单介绍和总结: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张 荣 蒋香菊 王丁丁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克拉玛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参考文献: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范文第5篇

1 把握全局,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医学免疫学第一章的内容为绪论,在整个免疫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讲好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整个免疫学的学习情绪。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人们只要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地学习。因此,笔者在首次授课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事先准备数个分别在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需要接种疫苗,通过多次接种后为什么可以预防相应病原体的感染?同学们在以往的体检中“乙肝两对半”的检测代表的是什么含义,其阴阳性有何意义?再有为什么个别同学在食堂打饭时不买虾或螃蟹等我们大家均喜好的美味?通过以上数个例子使得同学们对免疫学在临床实践的实用性产生浓厚的兴趣,迫切通过在往后各章节的学习找寻答案。在接下来的免疫学课程教学中除要坚持系统性和完整性之外,在首次授课时注意把握全局,进行免疫学的概要介绍,使同学掌握免疫学知识体系的总体框架,在初步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同时,认识到免疫应答可分为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两大类,这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适应性免疫又根据参与的细胞类型和效应机制的不同分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和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两种类型,通过树枝状总体框架结构的介绍,让同学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把握这一全局观,进行扩展和深入,起到提纲挈领,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普及,通过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成为常态,如何充分利用好该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确是一个需花费大量精力思考的过程。多媒体课件是将动画、图像、声音等形式结合在一起,以清晰、生动的画面将抽象的问题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抽象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这一手段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减少信息在大脑中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表达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免疫学中较多内容前后联系紧密,其机制复杂而抽象,如果仅是通过简单的线条图进行口述讲解,学生往往会感到抽象,理不出头绪。笔者在制作免疫学多媒体课件时,通过多种手段把这些过程制成动画,或采用英文原版书配套的flas以及在互联网上下载一些形象生动的机制图,将这些元素重新整合,力求使讲授内容更生动活泼,更形象具体化,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例如:在讲解到淋巴结的功能时,如果只是根据教材从头到尾将功能叙述一遍,学生常难以理清其发生部位及相互关系,甚至感到茫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能够清楚地显示T、B淋巴细胞如何以淋巴结作为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进行应答:即抗原通过什么途径进人淋巴结,APC在何处捕获、处理抗原,并提呈给Th细胞,效应性T细胞到何处发挥效应,以及效应性Th细胞如何协助B细胞活化,进而产生抗体。该动画从时间与空间等几个方面描绘了T、B细胞应答的过程,提醒同学们通过动态的观点去理解问题,并使复杂的过程变得一目了然,能有效地将前后知识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的兴趣,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记忆深刻,对学生掌握淋巴结的功能来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教学

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困难之处是其理论深奥,机理复杂,专业知识横向面广、纵向面深,相互交叉形成复杂的网络知识结构。长期以来“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初次接触者难以掌握其基本知识和理论。要想让学生理解这些错综复杂的免疫学知识,把握住根本,可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灵活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着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激情,引导学生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还原本来的科学思维活动,使由单纯讲授知识本身转向同时启发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在医学免疫学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前后多联系、多引导,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而不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答案”。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超敏反应”前,先对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知其机理的现象进行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吃海鲜后会腹痛、腹泻?为什么给不同血型的患者输全血后会发生输血反应?为什么右眼贯通伤后需及时摘除,否则左眼也会发炎?应该如何进行防治?这些启发性提问方式会非常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带着问题进入新内容的学习,迫切地探知这些现象背后的奥秘。同时也引导学生整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去分析、阐明现象的本质,从而使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讨论式教学则可以增强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由于医学免疫学抽象深奥而且逻辑性强,较难理解,为此笔者在每次课结束前预留部分时间,对已学知识提出问题,在课堂内进行针对性讨论,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思维,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掌握。例如在学习完“免疫应答”后,布置一道综合讨论题,“细菌感染人体后如何引起细胞免疫应答,详述其过程?”由于教材中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同学们去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在基础免疫学所学的内容去思考、分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讨论。针对同学们的答案,教师逐一分析讲解,指出答案的立论依据,分析其优缺点。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去思考、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灵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设计、思维引导、双向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基础性知识展开联想,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通过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质疑批评和发表独立见解,教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逐渐将学生引入“会

学习”的境界,对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紧密联系临床,构建通往临床的桥梁

医学免疫学虽然是一门医学基础课,但其内容与临床各学科联系尤为紧密,归根结底还是要为临床课程服务,要与临床相结合。在教学中,应注重在讲授免疫学各章节时适时与临床实践、与自身机体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免疫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意义,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为以后走上临床岗位打下基础。例如,讲到“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时,可以结合临床上异型输血所导致的溶血现象进行讲授;当讲到“异嗜性抗原”这一知识点时,可联系临床上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机体所导致的肾小球肾炎或心肌炎;针对“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特性”这一知识点,提问为什么血清中检出IgM提示新近发生感染,并且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而对于“细胞因子各论”的教学,提出为什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用于肿瘤化疗后的辅助治疗,其机制是什么等与临床联系紧密的例子。由此,使教学变得不再枯燥乏味,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讨论,通过联系以往所学知识给出相应答案,也许有些想法过于简单或机械,但是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同学们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热情,不仅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启发研学生用理论知识去解决临床问题。医学免疫学其内容相对枯燥抽象,其知识环环相扣、难以理解,通过联系临床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同时相关临床内容本身又是对教材的说明和补充,临床实例具有鲜活的真实性,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临床实例分析,会对学生产生强化和巩固基本知识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5 精选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