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

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

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

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钛网;钢板内固定术;骨科

[中图分类号] R68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a)-0170-02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等导致颈椎管狭窄,使颈髓受到压迫或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视力障碍、吞咽及发音问题、交感综合征等[1]。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且多视病情、患者全身状态、术者技术等选择最为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案。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诊治的5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总结颈椎前路钛网加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4月~2010年3月诊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3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和MRI检查确诊。其中,男35例,女18例;年龄36~67岁,平均(54.5±4.0)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18.5±3.5)个月;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早期双侧或单侧肢体麻木、疼痛、僵硬发抖、无力、颤抖,甚至胸部束带感,行走困难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颈椎前路钛网加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于颈前作横切口,在椎体撑开器辅助下行椎体次全切,相邻椎间盘、相邻椎体骨赘切除彻底减压,使颈椎的生理曲度得以恢复,生理曲度恢复后,根据患者颈椎病变情况,选取适当尺寸的钛网,并行前路钢板固定。术后颈部制动、抗感染治疗,根据X线复查情况于术后8~12周去除颈托。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CT、MRI椎管减压情况,术后X线片显示的内固定状况,并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以JOA评分为评价指标,观察患者3、6、12个月的恢复情况。颈椎JOA评分总分17分,最低0分,分数越低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可反映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的改善情况[2]。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包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中53例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显示钛网、钢板、螺钉位置均良好。5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2个月,无钛网移位脱落、螺钉松动、钢板断裂等发生。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JOA评分逐步得到改善,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颈椎前路钛网加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脊椎功能。具体数据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办公方式改变,当前颈、腰椎病患者日益增多,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亦呈增加趋势。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原因是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椎体间不稳定、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等[3-4]导致椎管狭窄,颈椎活动量大,在椎管已经继发狭小的情况下椎体继续活动,脊髓不停地受到刺激或持续压迫,形成一系列临床表现,如四肢无力、麻木,手部的精细活动能力障碍,走路不稳、易跌倒或行走困难等,严重时可发生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卧床不起致生活不能自理。因此该疾病一旦确诊应及早治疗,多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由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病情一般较重,手术范围也较大,因此临床上应认真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5]。本研究中53例患者均采用颈椎前路钛网加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前路手术可以彻底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能够更好地恢复退变颈椎节段的高度、恢复颈椎的曲度,有利于颈椎的功能恢复,因此选择颈椎前路手术的效果肯定[6-7]。钛网在支撑结构及界面稳定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置入钛网可以使椎间纤维以及其前后的纵韧带处于紧张状态,增加椎间孔容量从而减轻神经压迫症状,另外,钛网与人体的相容性最好,不容易出现排斥反应[8-9]。但是从临床报道及文献回顾来看钛网容易出现下沉、固定系统松动等问题,此时再通过钢板内固定术使固定节段达到内在的稳定,从而减少钛网移位脱落、螺钉松动、钢板断裂等发生,但是回顾本院53例病例均未出现上述问题。

综上所述,颈椎前路钛网加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脊椎功能,且安全性好,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手术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 胡有谷,党耕町,唐天驷. 脊柱外科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5.

[2] 金大地. 现代脊柱外科手术学[M]. 2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86-387.

[3] 陈雄生,贾连顺,袁文,等. 脊髓型颈椎病自然史规律研究[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10(13):1301-1303.

[4] Ichihara K,Taguchi T,Sakuramoto I,et al. Mechanism of the spinal cord injury and the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New approach based on the mechanical features of the spinal cord white and gray matter[J]. Neurosurg Spine,2003,99(3):278-285.

[5] 贾连顺. 颈椎病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案选择[J]. 中国脊髓杂志,2007,17(2):90-91.

[6] 徐国康,倪建国,屠玉兰. 前路槽式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J]. 浙江临床医学,2002,4(10):735-736.

[7] Mc Cullen GM,Garfin SR. Spine update:cervical spine internal fixation using screw and screw plate constructs[J]. Spine,2000,25(5):643-652.

[8] 徐建伟,陈德玉,贾连顺.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钛网剪切技术探讨[J]. 脊柱外科杂志,2003,1(5):257-259.

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人工椎间盘;植骨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dication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so as to master the skills of placing Cage. Methods: the operations on 26 patients for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from august of 2003 to august of 200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One case was selected for anterior approach and posterior approach .6 cases were only placed into bone autograft, 20 cases were placed into cages and bone graft. Results: Of 26 cases, 6 cases acquired good result,20 cases acquired excellent result. Conclusion: Anterior approach decompressing is an effective surgical method to cure serious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with simple operation, less risk and little loss of blood.

Key words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nterior approach; Cage; Surgical treatment; Translating bone

脊髓型颈椎病是骨科的常见病,原则上一旦确诊,应及时行手术治疗,以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1958年由Smith和Robinson首次报告以来,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被广泛应用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目前,人工椎间盘或椎间融合器(Cage)加植骨置入,代替了单纯自体骨置入融合,术后颈椎的稳定性及曲度明显改善,达到正常。对经过3个月以上正规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虽然有效,但病情反复发作呈进行性加重,且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表现一致的患者,应进行手术治疗。自2003年8月至2008年8月,我院采用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入和植骨的方法治疗26例此类疾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男25例,女1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54岁,平均46岁。自体骨置入融合6例,人工椎间盘(Cage)加植骨置入20例,其中1例同时置入2个Cage,另1例同时又行颈椎后入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所有患者均为慢性起病,病情进行性加重,病程1~2年,平均1.5年。所有病例起病后均出现颈部酸胀不适感,上肢及手指麻木无力,活动不灵活,有踩棉花感。查体以颈髓受压表现为主,四肢不同程度的不完全性瘫痪,肢体存在感觉及运动障碍,腱反射亢进,双侧Foffmann’s sign(++),Babinki’s sign(++)。

1.2 手术方法 气管内插管全麻成功后,患者取仰卧位,做颈右前斜形或横形切口,按颈前外侧入路显露椎体前方,用C型臂X线透视定位,上下相临椎体上螺钉适当撑开椎间隙,切除病变节段椎间盘,显露硬脊膜和致压物,仔细分离致压物,用小号枪式咬骨钳将其咬除,彻底解除脊髓压迫,上下椎体终板开骨槽,根据所测椎体间高度取合适骨块大小15mm×10mm×8mm,将修整合适的髂骨块植人颈椎开槽减压区内。而置入Cage时简单顺利,适当撑开病变椎间隙后,仅咬除椎间盘及软骨终板,不用开骨槽,用置入器直接置入已置入骨的Cage,Cage有钛的、碳素的和高分子的,其中间是空的置入松质骨以便与上下椎体融合,其上下面有防滑脱的齿。术后常规静滴抗生素,地塞米松10mg和20%甘露醇250mL每天1次,静滴3~5天,切口拆线后用颈托保护2~3个月。

1.3 疗效评定 优:指术后踩棉花感消失,病理反射减弱,感觉恢复,四肢肌力恢复5级,颈椎曲度正常及稳定性好;良:指踩棉花感消失,病理反射减弱,感觉恢复少,四肢肌力恢复3~4级,颈椎曲度不正常及稳定性差;差:指症状未缓解或加重者。

2 结果

术后3、6、12个月摄颈椎正侧位X线平片复查,本组26例术后2~3月均开始行功能锻炼,3~36个月后随访愈合,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无1例发生喉上、喉返神经、气管及食道损伤。单纯自体骨置入融合6例颈椎的稳定性及曲度略差,人工椎间盘(Cage)加植骨置入20例明显改善,颈椎曲度正常及稳定性好,尤其高分子Cage置入的效果更理想。

3 讨论

颈椎退行性变引起脊髓的外在压迫和/或血供减少产生脊髓功能障碍称为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CSM)[1]。CSM是55岁以上脊髓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类型,CSM的基本原因是脊柱退行变。其发病始于脊髓的外在因素,累及脊髓周围的骨与软组织,引起脊髓功能障碍。早期病变为退行性变,反应性骨质增生加大椎体在椎间盘水平的矢状径线。所形成的软骨骨赘向后突入椎管,减少脊髓的有效空间和血供。椎间隙狭窄又导致Luschka关节重叠,椎间关节骨关节病。来自Luschka关节和椎间关节的骨赘进一步减小椎管和神经孔的径线。黄韧带失去弹性、增厚、突入椎管是脊髓侧后方的重要压迫因素,成为后路减压术重要的病理依据。临床表现CSM病人可有颈痛、步行困难、不稳、上肢痛、麻木、感觉异常、软弱无力,常合并神经根压迫症。膀胱功能障碍不常见。可并发腰椎管狭窄症。物理检查可发现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表现,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表现,但脊髓病变尾侧相应上肢水平也可有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改变。Hoffmann征为反向桡反射,即弹拨中指末节指骨掌面,同侧拇指示指指间关节屈曲。颈椎后伸可增加Hoffmann征的敏感性。在诱发肱桡肌反射时显示反向桡反射是CSM的特征体征。痛温觉、轻触觉可有改变,位置觉和震颤觉属更特异表现。上肢受累可为单侧,下肢受累多为双侧。在异常反射出现之前常有精细动作障碍及步行不稳,可有轮替性动作障碍,即缓慢或不协调的迅速交替运动,步行困难。脊髓病变按神经定位征诊断困难,需结合影像学分析。

3.1 手术时机的选择 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自然病史研究发现,89%的患者呈发展或恶化倾向;对手术的远期疗效的观察表明,起病后6~12个月之内是最佳手术时机。对脊髓型颈椎病一经明确诊断,即应考虑早期实施手术。因为早期手术有利于感觉及肌力恢复得尽可能多一些。本组26例均在发病后1年内手术。

3.2 手术方案选择 颈椎病手术入路选择。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恢复或重建椎间隙高度并获得正常生理曲度和与脊髓相适应的椎管容量和形态,尽量恢复脊髓残留功能和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或恶化是手术治疗的目的[2]。前入路手术的优点是:(1)符合颈椎病的病理生理特点;(2)直接清除致压物,并可于椎间隙植骨融合或置入人工材料;(3)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少。但必须强调颈椎前路手术基本原则:(1)手术前必须完善各项检查,包括患者全身情况和神经功能及影像学评估等。(2)减压的基本原则应是以最安全、最小损伤切除致压物,使脊髓和神经根获得减压。(3)减压的最有效办法是直接减压,即哪里有压迫就应该在哪里切除致压物减压。脊髓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致压物多来自椎管前方脊髓腹侧的椎体后缘上下方的骨赘或变性破裂的椎间盘组织,只有通过前路才能直接切除减压。(4)重视植骨融合,任何坚强的内固定都不能替代植骨,只有骨性融合才能达到坚强的力学稳定。(5)符合生物力学原则。(6)出血少不用输血。病变超过两个节段且伴椎管狭窄者需要前、后入路同时手术,出血多需要输同型血800~1 200mL。手术切口的选择:颈前右侧[3]。手术效果:本组26例中,24例为1个节段,1例为2个节段,1例为3个节段,均施行了前入路手术,6例单纯自体骨置入融合,20例均Cage置入髂骨植骨,1例两枚Cage置入髂骨植骨。1例病变为3个节段,施行了前、后入路同时手术。随访3~36个月,术前踩棉花感消失,四肢感觉恢复近正常、肌力恢复为5级。无一例发生神经损伤。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881.

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脊髓;颈椎;椎弓根螺钉;椎板切除

Posterior transpedicular screw fixation with total laminonectomy in acute cervical spine injury

LUO Shaowei, DU Shixin, LI Xuedong.The 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 The First Affilliated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Shantou 515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iciency of total laminectomy and transpedicular screw placement techniques and a thoroughly decompression with a three column fixation device on the early cervical spine cord injury. Methods 72 patients were operated successfully with total cervical laminectomy through transpedicular screw techniques. Results 535 pedicle screws were inserted successfully in all patients expect for the excursion in 15 pedicle screws on the postoperative radiographic and CT scans. All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 neurological deficits experienced improvement after operation with follow up of 12 to 45 months. Conclusion At the early stage of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using total laminonectomy decompression through cervical screws techniques to reconstruct spinal alignment coul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Key words】

Spinal cord; Cervical vertebrae; Transpedicular screw; Laminectomy

作者单位: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急性颈椎损伤往往因高能量损伤、损伤涉及节段多而伤情严重,颈椎骨折脱位或者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后尽早实施手术治疗恢复脊柱的生理结构,减除脊髓压迫,有利于促进脊髓功能的恢复和降低死亡率。颈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能有效的复位和提供可靠的三柱固定,并能在固定的同时行减压,从而重建脊柱即刻稳定性、减轻脊髓压迫损伤、促进脊髓和神经功能恢复。前路长节段减压和融合往往减压不彻底或植骨块不融合,而单纯后路椎板成形或全椎板切除,常因颈椎后柱稳定结构的丧失而出现颈椎不稳定或因晚期的“鹅颈”畸形而再出现症状[12]。目前较为常用的后路稳定重建方法多为应用侧块钢板进行重建,但仍有螺钉拔出、侧块碎裂等问题而导致新的不稳定。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损伤,其具有优良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临床应用发展迅速。2005年8月至2011年1月,我们采用全椎板切除、全颈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治疗急性颈椎损伤并多节段脊髓损伤72例(550枚螺钉),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男50例,女22例,年龄17~76岁,平均40.3岁;病变部位:C3~5骨折12例、C4~6骨折33例、C5~6骨折伴C7椎板骨折7例、C5~7骨折3例、C4、C6~42骨折1例、C6~41骨折3例、C5、C6骨折伴C4~5关节突交锁3例、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10例。脊髓损伤按Frankle分级: A级6例, B级10例, C级22例, D级32例,E级 2例。

1.2 术前准备

1.2.1 所有患者术前行颈椎正侧位X线片、颈椎MR、颈椎CT(平扫+三维重建),测量颈椎椎弓根长、宽及高度,以及了解颈椎发育和变异情况。

1.2.2 完善各项检查、检验,明确诊断,予以脱水、激素冲击等治疗,积极治疗其他合并伤。

1.3 内固定材料

本组病例使用美国黑石及枢法模公司,国产威高公司颈后路钉棒系统,材料均为钛合金,直径均为3.5 mm,长度为24~30 mm。

1.4 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受伤后1~7 d内施行手术,采用全麻后俯卧位,应用Mayfield颅架,头颅应用颅骨固定钉固定好,颈椎保持中立位,双肩用宽胶布向尾端拉下粘到背部及臀部以便术中观察下颈椎侧位椎弓根钉的位置。后正中纵行切口,切口上端显露到C2水平以便于术中定位。显露到待切除的椎板的上一个椎板以及双侧关节突,尽量保护非融合节段的关节囊。暴露双侧侧块直至侧块外侧边缘显露清楚。为防止术中意外损伤脊髓,均先行置钉,故而确定置钉点显得尤为重要。确定C3~7置钉点,即确定侧块中心点及上位椎体下关节突的下缘,入针点为侧块中心点偏外侧3 mm及上位椎体下关节突的下缘2 mm。确定好置钉点后,采用开路尖锥(不采用高速磨钻)钻开椎弓根入针点处皮质(这样做简便安全)。5例使用手动钻头,其余使用专用椎弓根探子缓缓沿椎弓根方向进入椎体。椎弓根方向正确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早一些的病例在手术过程中出现2例椎动脉损伤,术中出血凶猛,当时拧入椎弓根螺钉,术后患者无任何症状。此后经颈椎CT复查我们发现,椎弓根内倾的角度往往比术前C4影像提示的为小,经过调整后,置钉成功率显著提高。使用球探证实孔道(尤其是内侧)均为骨性后攻丝,最后拧入螺钉。所有螺钉均植入后再用C型臂X光机侧位和正位透视确保螺钉位于椎弓根内使其与上终板平行。做后路相应节段全椎板切除,注意保护侧块骨质,但减压必须充分。预弯钛棒如正常颈椎前凸,连接于两侧螺钉上。可通过旋棒进行矫形以部分恢复颈椎前凸序列, 也可采用从头端向尾端拧紧螺钉固定的方法恢复颈椎前凸序列。在侧块及关节突周围采用高速磨钻去皮质,应用切除的椎板、棘突碎骨块行小关节间植骨。所有病例术后均摄颈椎X光片(正侧位),行C4扫描了解颈椎弓根情况45例、MRI检查25例。

1.5 术后处理 术后2~6 d拔除引流管后可以在颈围领保护下坐起,1周左右如患者双下肢肌力恢复者尚可者则嘱行走锻炼,术后颈围领固定3个月。所有病例均行随访,时间12~45个月,平均18个月。

2 结果

术后脊髓功能2例由A级恢复到B级, 6例由B级恢复到E级, 4例由B级恢复到D级, 15例由C级恢复到E级, 5例由C级恢复到D级, 25例由D级恢复到E级。复查X线、CT,颈椎序列复位良好,无内固定物松动或断钉现象。术后CT显示除15枚螺钉发生偏移外,6例偏移横突孔,9例偏移椎管内,偏移距离经测量均

3 讨论

3.1 多节段脊髓损伤手术入路选择

目前治疗多节段脊髓损伤的手术入路可选择前入路长节段椎体切除、后入路全椎板切除或联合前后入路[1、2]。后入路全椎板切除或椎管成形术由于手术范围较大,一般往往需要重建。既往使用的椎板钢丝或棘突钢丝等方法由于稳定性较差而淘汰。目前较多使用的侧块钢板或关节突钢丝的方法可以获得即刻稳定重建,也允许进行较大范围的减压,但是对于伴有侧块骨折或关节突骨折的病例,侧块钢板或关节突钢丝无法使用。我们在早期应用侧块钢板时,有螺钉拔出、侧块碎裂等问题,无奈将侧块螺钉向椎弓根方向重新植入以获得稳定。而若应用侧块钢板进行颈椎矫形,则更加困难。若单纯从前路固定,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已经证实,经过后路的椎板切除后希望通过前路的稳定重建往往不如通过单纯后路重建更具有优势。而从临床实际情况看,该类患者往往病情危重,联合前后路会造成更大的创伤,且手术时间显著延长,失血量及其他并发症也会明显增加。另外,前路手术往往难以纠正颈椎创伤后的后凸畸形或继发于后路椎板切除后的颈椎后凸畸形,而且也有出现后方假关节形成及植骨块脱落并发症的报道[3,4]。有报道认为,使用侧块螺钉与不使用螺钉的生物学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异,并且使用侧块螺钉同样有损伤神经根与椎动脉的危险。通过脊柱生物力学研究得出结论认为,颈椎弓根螺钉具有较侧块螺钉强大得多的抗拔出力[5,6]。因此,使用颈椎弓根螺钉才有可能对颈椎进行三柱的、行之有效的矫形。况且,重建颈椎的生理前凸有利于生理载荷的传导,颈椎轴向的载荷可以通过后方坚强的椎弓根钉系统传导,因此,大部分既往需行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患者完全可以通过后路手术途径达到目的。对本组病例的随访未发现螺钉退出或松动现象。我们认为,后路手术途径的优点是:能充分显露全颈椎至上胸椎,可在直视下充分进行减压和融合,入路简单,手术侵袭性相对较小。术中应注意:①椎弓根钉直径以3.5 mm为宜。②手术先行椎弓根钉固定,后行减压,以免损伤脊髓。③使用的椎弓根钉长度以24~30 mm为宜。④术中应用C型臂X光机复检螺钉位置及颈椎序列的恢复情况。⑤该术式适合超过3个节段的颈椎损伤、中后柱为主的损伤或跳跃式损伤,如果病变以单纯前方压迫为主,则以前路手术途径为妥。一些学者主张在行后路手术时先减压后固定,可以通过减压区协助判断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我们认为后路手术时先行内固定治疗,在相对稳定的颈椎上进行减压操作更安全,如先行减压后暴露脊髓,在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时有器械误伤脊髓的危险

3.2 女性患者使用颈椎弓根螺钉的风险相对较大,因为其椎弓根内径较男性患者更为细小。在本组病例中,男性占大部分,因此我们暂时还不能提供更加充分的证明女性患者使用颈椎弓根螺钉的安全性。研究发现,颈椎弓根的外侧最为纤薄,内侧较为厚实,孔道偏外侧往往有椎动脉损伤[79]。在开展该项手术早期,本组患者出现椎动脉损伤病例,事后结合CT复查。发现我们在应用椎弓根探子时在矢状位预先设定的角度往往比实际情况偏小。在加大矢状位角度后,采用缓慢推进、遇到阻力即略微改变椎弓根探针方向的办法,成功率明显增加。本组有1例患者,在推进椎弓根探针时遇到阻力,强行推进后术后C4证实螺钉进入椎管内,但术后复查并未出现神经症状。

图1

图2

图1 术前MRI

图2 术后正位X线片

图3

图4

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范文第4篇

作者:孙兆忠 刘 涛 房清敏 程 艳 肖建如

【关键词】 颈椎

【摘要】 目的 探讨颈椎术后脑脊液漏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20例颈椎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8例患者经一般处理及手术切口旁持续硬膜外引流于2~15 d内治愈,无切口不愈合、脑脊液囊肿形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再次手术修补病例。2例患者经传统方法处理,分别发生脑脊液囊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论 手术切口旁持续硬膜外引流脑脊液,是预防和处理颈椎术后脑脊液漏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颈椎;脊柱融合术;脑脊液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postoperative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in cervical vertebrae surgery. Methods 20 cases of the postoperative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in cervical vertebrae surgery data were processed by retrospective analysis .Results Through postoperative general treatment and continuous drainage outside the dura mater through paraincision, 18 cases were cured between 2 days to 15 days, no unhealing incision and centrale nervouse system infection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cyst and operativing repair occurred. 2 cases occured differently cerebrospinal fluid cyst and centrale nervouse system infection by traditional treatment.Conclusion Continuous drainage outside the dura mater through paraincision is a simple and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to postoperative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in cervical vertebrae surgery.

【Key words】 cervical vertebrae,spinal fusion,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CSFL)是颈椎术中术后少见的并发症,因颈椎部位特殊,处理起来更为困难,若处理不当,危险性更大,可造成术区感染、脑脊液囊肿、甚至危及生命的化脓性脑膜炎等,但文献系统报道很少。1996年10月-2003年10月,我院共发生颈椎术后CSFL 20例,其中18例经手术切口旁持续硬膜外引流脑脊液,均获治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13例,女7例,年龄18~67岁,平均41岁。颈椎前路手术6例,后路手术12例,前后路联合手术2例,详见表1。20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5 d确诊并发CSFL,其中18例患者每日脑脊液引流量130~620 ml,平均380 ml,持续引流2~15 d,平均8 d。

表1 20例CSFL患者临床资料(略)

1.2 处理方法

颈椎术后1~5 d若引流出淡红色液体进行性增多且颜色变浅或转清,应考虑CSFL。对于引流管拔除后的切口渗液、局部肿胀,必要时应在脑脊液积留部位(波动感明显处)穿刺化验以明确诊断,一经确诊即应采取治疗措施,包括保持平卧中立体位,同时交替侧卧位直至CSFL愈合,在愈合前禁止患者下床活动;避免咳嗽及用力屏气;软化大便;应用减少脑脊液分泌(醋氮酰胺)及利尿脱水药物;防治电解质紊乱,若患者出现低颅压症状,可每日补充平衡液1 000~1 500 ml;选用敏感且易于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或根据脑脊液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高效广谱抗生素,预防或控制感染;确保引流管引流通畅并持续引流,引流管接无菌引流袋常压引流,若原先用负压吸引,应改为常压引流。对于拔管后切口仍有明显漏液,诊断为CSFL的患者,自手术切口旁健康皮肤处,用输血器重新置管引流。对每日引流量在100 ml以下,2~5 d就可以拔管;对漏液量没有减少,有增多趋势,或顽固性CSFL患者,继续引流以降低颅内压,使切口尽早愈合,待切口接近愈合或愈合后拔管。拔管之前可先行夹管,观察手术切口是否有脑脊液漏出,若夹闭引流管后切口或引流管附近有脑脊液漏出,则不能拔管,需继续引流,最终待切口无漏液后拔管。缝合引流管口,适当加压包扎。18例患者采用以上方法处理,另2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堵、压、缝、体位调节等办法。

2 结果

18例患者经一般处理及手术切口旁持续硬膜外引流,全部治愈,切口愈合,未并发椎管内及颅内感染、颈髓及神经根症状、脑脊液囊肿形成,无再次手术修补病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5~5年,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未见复发。2例用传统方法处理的患者中,1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术后形成颈后部巨大脑脊液囊肿,1例ArnoldChiari畸形术后发生椎管内及颅内感染。

3 讨论

3.1 颈椎术后出现CSFL的原因较多,主要原因如下:①颈椎骨折、脱位损伤硬脊膜;②医源性因素:术者手术操作不当损伤硬脊膜;术前多次注射类固醇、髓核溶解术、术前放、化疗等;③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间盘脱出,二次手术硬膜外瘢痕形成,均能导致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粘连,咬除椎板及松解粘连时可能伤及硬脊膜;④颈椎肿瘤与硬脊膜粘连严重,颈椎管内硬膜下髓外肿瘤或髓内肿瘤,手术必须切开硬脊膜。所以,若术中发现或认为有可能发生CSFL,要仔细修补硬脊膜,多层严密缝合,并常规放置引流管引流。

3.2 颈椎术后一旦出现CSFL,以往多采用堵、压、缝、体位调节等办法[1~3 ],但颈椎部位特殊,使用这些办法难以奏效。原因是:①颈椎前路术后出现CSFL,若用堵、压的方法,影响呼吸、吞咽,甚至牵拉、压迫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导致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异常变化。本组1例病人颈部加压导致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切口仍漏液,自手术切口旁另置管引流后治愈。②颈椎前路手术入路各层,软组织相对较少,无肌肉起夹闭作用,难以自行回缩封闭漏口,漏口会越来越大,脑脊液很容易沿切口漏出,难以愈合;切口长时间不愈合,易引起术区感染,甚至颅内感染,后果严重。③颈部术后出现CSFL,难以通过体位调节降低颅内压,从而降低脑脊液对破裂口的压力,促进愈合。④因硬脊膜裂口仍然存在的事实,鲁莽拔管后,单纯堵、压、缝会使裂口漏出的脑脊液另寻通道,脑脊液最终还是从缝合的手术切口漏出,导致诸多并发症发生。本组1例术后发生椎管内及颅内感染,1例形成颈后部巨大脑脊液囊肿。

本组18例病人在一般处理的基础上,采用手术切口旁置管持续硬膜外常压引流,无一例切口感染、不愈合,未见损失较多脑脊液后出现颈髓和神经根的压迫等并发症发生。这与有学者提出的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4]相比,方法简单、安全、有效。采用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等待手术各层基本粘连、接近或已经愈合后,组织间隙已无死腔残留,此时漏液已经不可能经手术切口漏出,拔管后,缝合数针,封闭漏口,使脑脊液停止外溢,适当加压以夹闭引流管通道,促进愈合,若肌肉等软组织丰富,引流管通道更容易自行回缩闭锁。

3.3 持续置管引流注意事项:①注意病人体温变化,应用敏感且容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防止逆行感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②适当补充白蛋白或少量血浆、电解质,防治电解质紊乱;③防止颅内压过低。可调节脑脊液引流量,防止过度引流。一般引流袋放置高度离手术切口约20cm左右,过低会使引流量过大,病人出现头痛、头晕等低颅内压症状;过高可能发生引流管逆行性感染。

经手术切口旁持续硬膜外常压引流治疗CSFL,简单、安全、有效,该法对于严重CSFL的患者也适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贺石生,侯铁胜,傅强,等.脊柱外科中脑脊液漏的防治[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222

2. 侯铁胜,傅强,贺石生,等.颈前路减压并发脑脊液漏的处理[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650

3. Bosacco SJ,Gardner MJ,Guille JT.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dural tears in lumbar spine surgery[J].Clin Orthop,2001,8(389):238

脊髓颈椎的治疗办法范文第5篇

什么是“电脑脖”

人体有七块颈椎骨,它上承头颅下接躯干,神经血管交错密集,可以说是全身的生命枢纽。

颈椎非常脆弱,电脑操作者需要长时间低头伏案,颈椎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易慢性劳损、变形,产生骨质增生(又叫骨刺)、造成椎间盘突出,这种颈椎病变就是“电脑脖”,即颈椎病。

“电脑脖”在从事财会、写作、文秘等工作的办公室人员中非常常见,它会让人觉得脖子酸痛、肩背沉重,严重的会出现肢体麻木、视力减退等现象。“电脑脖”不可小视。

“电脑脖”如果任其发展,病变的颈椎会压迫人的颈部血管、神经和脊髓。压迫血管,人会感到头痛、头晕,严重的会引发脑中风。压迫神经,人会感到手臂酸胀、无力,时间长了,造成神经萎缩,失去知觉。压迫脊髓,人会感到下肢发麻、发软,严重的造成截瘫。

别以为颈椎病离我们很远,它就在我们身边,不容忽视。年龄增加、伏案工作、姿势不良等因素都会让人得上颈椎病,很多人常常觉得脖子发僵、头昏眼花,甚至出现四肢酸麻、视力减退等现象,这都是颈椎病的症状。

得了颈椎病,一定要及早治疗、积极治疗,否则,就会严重影响正常活动,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一旦患上“电脑脖”一定要积极治疗,防治“电脑脖”越早越好。

拯救“电脑脖”的利器

上班族工作忙、压力大,很少有时间去医院看病。颈椎治疗仪,可以帮助上班族在家中治疗颈椎病,每天15分钟,躺在床上就可以解除颈椎问题。把“枕式自然牵”与韩国进口微电脑芯片技术相结合,汇集“牵引、针灸、热疗、磁疗”四种治疗手段。就相当于同时让高级推拿师、针灸师、热疗师、磁疗师齐上阵。

枕式牵引复位可以使变形的颈椎复位,让脖子不再发僵,运用后仰牵引原理,自然牵引颈椎,促进恢复生理曲线,缓解疼痛。低中频电疗能刺激萎缩的脊髓神经,解除四肢发麻等症状,使用电刺激,帮助恢复僵化、萎缩神经的活力。红外热灸则可消除骨刺,解决头痛、头晕等问题,加速微循环,消除骨刺,减少其对脊神经的压迫。磁疗能够调节神经,有止痛、消炎、消肿、改善睡眠质量。

脖子“罢工”的三大原因

脖子是人身上的“交通要道”,更是血管、神经上通下达的“枢纽”。但是,如果不注意保护,脖子就可能“罢工”。细数起来,脖子“罢工”起码有三大原因。

超负荷工作

长期超负荷工作,脖子有时好几个小时都保持同一个姿势。时间一长,由于得不到足够的休息,脖子上的颈椎容易发生错位,椎间盘突出,挤压血管和神经,颈椎病出现了。

治疗不及时

得了颈椎病,不马上治疗,脖子酸麻、胀痛、僵硬,以为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挺一挺、忍一忍就过去了。可是,时间一长,椎间盘严重挤压血管和神经,结果导致突发脑中风、心肌梗塞、瘫痪等,后果非常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