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年度质量分析报告

年度质量分析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年度质量分析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年度质量分析报告

年度质量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产品质量 指数统计 分析报告产品质量指数统计分析是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产品质量指数统计数据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密切程度的方法;是评价一个地区产品实物质量水平随着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以产品销售收入为权数所反映的产品质量综合合格情况,它是反映地区产品质量水平的重要质量指标,是不同产品合格率的综合水平,其按年度计算的变动率可以用来反映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的变化。它是各级政府在进行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分析、决策和制定质量长远规划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求产品质量指数统计结果和报告应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客观性、导向性、准确性。

一、产品质量指数统计分析的特点及编写注意事项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及分析对象的有关数据或信息,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我国传统产品质量指标统计的指标不仅不能反映产品质量真实水平,而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某省建材产品生产企业有100家,每家企业抽查一个批次的产品,其中有10家生产的该类产品销售量占全省 100家企业的85%,也就是其市场占有率是85%。假定另外90家企业产品抽查结果都不合格,若按批次合格率统计则其合格率为10%,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若考虑市场占有率,其合格率为85%,这一结果显然更符合客观实际。而产品质量指数方法是以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为基础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检验结果为依据,要求检测机构必须以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以及产品明示的质量指标,如果是企业标准,必须是经过备案的且现行有效的和质量技术监督部批准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评价规则为检测结果判定依据,按《质量监督检查产品企业信息调查表》的要求进行信息调查,是考虑各类产品销售产值加权因素后的质量综合变动情况,它能保证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它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性。指数能综合反映产品质量变化的方向和程度。2、代表性。在编制指数时只选取若干重要产品作为代表性产品,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3、相对性。指数以相对形式出现,表明产品质量状况发展变化的程度。4、科学性。指数考虑了各类产品销售产值加权因素后的质量综合变动,克服了简单算术平均法的不足。因此近几年来运用产品质量指数法统计分析产品质量水平已被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所采用。

二、提高产品质量指数统计分析结果报告的途径1、提高认识,切实把“产品质量指数统计分析”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产品质量分析与评价是对产品质量预测、分析、评价、预警和信用的评价方法,要求产品质量指数统计分析与评价报告的编写应力求做到内容上深入浅出,注重实际,提高产品质量预测、分析与评价水平。2、突出重点,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指数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产品质量优劣已日益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统计数据能否如实地反映客观实际,及时、准确地报告产品质量的现实状况,关系到能否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关系到能否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撰写统计分析过程中,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力求反映行业产品质量状况,新情况、新问题、新做法,看问题准确,并有独到的见解。针对当前产品质量存在的重点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要深入基层,注重搜集,充分挖掘信息源;更要善于捕捉统计工作中的闪光点和亮点,提出新观点,写出有深度和广度的统计分析报告。3、重视质量信息调查,增强数据来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数据的准确必与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是一切统计工作的生命所在,统计分析工作自然也不例外。具体要求为:首先要求对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调查人员严格按《质量监督检查产品企业信息调查表》的要求进行信息调查,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企业可疑数据应认真核对。调查人员应认真核实,切忌随意填报,若一旦发现于工作人员未进行认真核实或随意填报,将按本单位经济责任制严格考核,情节严重者将取消工作资格。调查人员认真填写《质量监督检查产品企业信息调查表》;其次《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抽样单》填写内容应清晰、完整、无涂改。4、根据产品质量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要求和编写原则。编写符合行业政策和实际情况的产品质量统计分析报告产品质量分析报告,是对研究过程进行表述的文章,是统计分析结果的最终形式。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统计分析工作的成败。因此,必须根据统计报告的特点,结合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要求和编写原则,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言简意赅、精炼准确、构思新颖独行、观点明确而且具有一定的广度或深度,能够给决策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提高统计分析报告的可用性。由于编写产品质量分析报告既需要与产品有关的质量检测、生产工艺知识,同时还要了解承检产品及行业目前的发展趋势等,而检测人员对所检测的产品性能、存在质量缺陷能透彻分析,而调查人员直接接触生产企业对本地区本行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及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及企业状况比较了解,要求报告编写人员不仅具备与产品有关的质量检测、生产工艺知识,而且应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才能编写出高屋建瓴的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因此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应由熟知产业政策、质量检测和生产工艺知识的专业人员编写,再由技术负责人或领导审核后上报任务下达部门。结合几年来的认识与实践及产品质量统计分析报告的质量要求和编写原则,就如何提高建材产品质量指数统计分析结果的途径作一阐述,力求能对建材产品质量指数统计分析工作提供一点帮助,从而为编制高质量、有一定深度或广度的建材产品质量指数统计分析报告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戴备军.质量指数与质量分析评价技术应用基础

[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年度质量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财务报告,也称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其中,会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相关附表。公司财务报告的功能在于以货币形式提供关于企业经济资源、义务以及影响它们经济活动的连续记录。这些项目及其任何变化按照编制报表日公认的财务会计准则加以确认和计量。财务报告的目的是提供关于企业及时、相关、可靠的量化的财务信息。

财务报告关系到高级管理者所关注的许多问题,如公司战略、与股东的关系、公司股价、股利政策及资本结构。由于信息不对称,财务报告使用者很难获得公司全面、准确的内部信息,获得信息的手段和渠道比较缺乏,分析公司财务报告就成为较佳的信息获取手段。

一、注意阅读审计报告

公布公司的财务报告通常会附有一份由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专业的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完成预定的审计程序以后出具的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表示意见的书面文件。它是对整个财务报告质量高低的总体评价,一般有四种类型: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拒绝发表审计意见。这四种意见中,后三种属于不利意见,注册会计师将对其提出不利意见的决定作出必要的说明。与财务报表一起的审计报告必须与报表一起阅读。分析财务报告时,应当特别注意这些不利意见,尽量剔除引发这些不利意见的错误根源所造成的影响,以期获得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政策选择分析

财务会计和披露决策反映了许多基本惯例或概念,它们或多或少地被接受并用于指导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在实务中,会计惯例多是功利主义的,它们之所以被接受源于它们有助于涉及会计数据的决策。会计政策的选择形式上表现为企业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却是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和制度的安排。公司经理人员被允许作出许多与会计有关的职业判断,因为他们最了解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情况。公司管理层的财务决策对财务报告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包括影响财务报表数据、分析人员对数据的理解、会计规则的选择、科目调整、格式选择和计量判断等。

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就是对交易和事项加以确认、评价公司会计数据反映经济现实的程度以及执行会计政策的正确性。分析公司运用会计政策灵活性的性质和程度,确定是否调整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以消除由于采用了不恰当的会计方法而造成的扭曲。

一般来说,分析一个单位选择会计政策、估计的程序是:1.辨明关键的会计政策;2.评价会计灵活性;3.评价会计战略;4.评价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5.辨明潜在亏损;6.消除会计扭曲。

三、全面分析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是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及其相关附表。表与表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单独分析某个报表是不可能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发展趋势了解全面的。因此,将报表与报表分裂开来分析是得不到全面、可靠的信息的,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正确地分析应是全面和系统的,如在分析销售收入时,单看利润表上的销售收入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为有些收入可能是通过赊销方式取得的,并不是所有在利润表中的收入都已变成“真金白银”,这时分析销售收入就要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栏目中的数字进行分析,如果结合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有关情况说明则更佳。在分析财务报告时寻找报告中的关键数字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分析报告时的重要技巧,不可轻视和忽略。一拿到报告就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阅读和分析是不明智的,这样做没有方向,没有重点,前看后忘,得到的信息只能是片面和零乱的。一般来说,拿到报告后,先审阅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现金流量等几个反映总体方面的关键性的数字,对企业的经营规模、经济效益、财务状况有一个大体的印象。然后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一步分析,如债权人更关心收益质量和资产的安全性,而投资人则更关心成长性方面的数据。将上述数字与本企业上年指标相比,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等,寻找其中正常的或可能异常的迹象,便于在具体分析时能够把握大局,抓住重点,使具体分析更具针对性,提高分析效率,增强分析的准确性。在作财务报告分析时,一定要重视对报表附注的分析,因为许多在报表中未能反映的信息往往通过附注予以披露,如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账户余额详细说明、表外负债及风险、或有负债等信息。在分析会计数字之前必须先阅读附注。

四、合理运用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是解释财务报表的一种基本分析工具,它通过一些数学方法把财务报表中的某些项目联系起来。财务比率是对财务报告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的结果。比率分析旨在评价公司当前和过去的业绩,并判断其业绩是否能够保持。财务比率分析应根据公司和公司所属行业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找到一些对分析公司及其所属行业有用的线索。包括:将公司与同一行业内的比率对比;将公司在各个年度或各个会计期间的比率对比。财务比率分为四类:一是流动性比率;二是偿债能力比率;三是资金管理能力比率;四是盈利能力比率。就具体目的而言,不同财务比率的作用大小是不一样的。在开始分析时,应就自己分析的目的来选择相应的比率类型,然后计算那些最能达到目的的比率。在分析时,要将一定时段内的某一比率与标准进行对比,深入分析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异和原因,最好从多角度来对多种比率进行比较,加深对财务报表的理解。

但要注意,财务比率分析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是因为:一是财务数据可能会受到管理层的重大影响。二是比率分析只反映数量性的信息,对诸如管理层道德观、能力等质量性因素未考虑。三是因为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不同,公司间比率的比较可能有误导性。四是孤立的一项比率没有太大意义。五是根据财务报表计算出来的比率反映的是公司过去的情况。所以,运用财务比率分析时,不要被其误导,只有灵活使用,才能使之成为一种有用的分析工具。

五、重视收益质量与成长率分析

在为一个公司的股票进行定价时,投资者一般会通过研究公司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收益水平和收益变动情况,结合公司目前和未来经济价值创造能力来作出评价,这项研究和评价称之为收益质量分析。收益质量分析着重进行两项评价:一是公司收益质量的绝对水平;二是公司收益质量的相对变化。绝对收益质量评价影响到公司的价格收益倍数;收益质量变化体现了公司经济价值的正面或负面的变动,这个变动是由营业环境或财务环境的变化或者前景变化引起的。

通常收益质量评价可以做如下解释:高质量收益指标较好地反映了公司目前的状况和未来前景,同时表明管理层对公司经济现状的评价较为客观;反之,低质量收益指标表明管理层可能夸大了公司真实的经济价值,对公司状况进行了粉饰,或者表明管理层没有客观地反映公司目前的状况和未来前景。收益质量上升表明管理层的决策越来越客观地反映了公司环境,同时也表明了公司增加经济价值不是依赖于降低收益的质量,而是提高了创造能力;反之,收益质量下降表明相对于过去,公司目前状况和前景正在恶化,管理层通过降低收益质量来增加收益,企图向外界传达比公司实际状态要好的经济状态信息。可见,收益质量分析突出了公司目前和未来的替换价值创造,因而可称之为实质性分析。要分析收益质量应特别注意识别“会计红旗”。会计红旗表示公司收益下降或对收益不利的影响因素,如审计报告有异常的言词;公布日期比正常的日期晚;应收账款的增长与过去的经验不一致等等。“会计红旗”可能暗示,公司特征正在发生变化,公司的会计数据具有潜在误导性,或者在分析报表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

成长率分析对公司的定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司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销售收入、收益及股利的预期成长率。一般来说,成长特点和成长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步骤:1.对成长率的各个变量进行数量计量;2.说明各种成长来源,包括成长来源的数量性分析,也包括质量性分析,重点是各种来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公司经营特点和财务特点、研究会计期间的外部环境及其变化趋势;3.预测未来的成长水平和预测分析可能的财务效率和经营成果。

无论是收益质量分析或成长率分析,都要着重对现金流量表进行仔细地分析。分析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很有价值的信息,可以看出资产和负债之间关系的变化,特别是收益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是收益质量分析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如虽然收益增加了,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减少了,这表明收益增长可能是通过非经营活动取得的;股利低于收益但高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这意味着目前的股利水平可能是不可持续的。

六、参考其他重要的信息

年度质量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质量检查报告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几部分。

标题。质量检查报告常见的标题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以“××××(检查范围)质量检查报告”为题,二是用“关于××××的质量检查报告”作题。

正文。这是质量检查报告的主体部分,一般按如下程序组织行文:进行质量检查的目的或依据;质量检查的范围和方法;产品质量状况,质量分析结论。往往在开头部分除写出目的或依据外,还概括介绍一下检查的结果。

结尾。全文结尾部分通常是根据检查的质量状况和结论,提出一些建议或意见;也可以不写。

署名和日期。质量检查报告一般是以单位名义署名的,如“××省(市、县)技术监督局”;下面写出报告的年、月、日。

写质量检查报告,必须以国家制定的产品技术标准为依据;事实要充分,数据要准确;分析评价对比时要注意可比性

范例一

优质产品质量检查

为了加强对优质产品的监督管理工作,1993年省技术监督局以产品标准和获奖标准(内控标准)为依据,严格按照检验方法及标准规定,组织对纺织、轴承、磨料磨具、建筑材料、黑色金属、耐火材料、水泥、农机、化工、齿轮、拖拉机、食品、医药等行业的539项优质产品进行了监督检验。其中符合优质产品的481项,产品合格但不符合优质产品的39项,产品不合格的19项,优质产品、合格产品、不合格产品各占的百分比是:89.24%、7.24%、3.52%。

根据《××省优质产品评选办法》及有关文件规定,对本年度监督检查中保持优质产品的企业进行了通报表扬,对不符合优质产品的企业进行了通报批评,并且要求这些企业查明不合格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写出整改报告。对于达不到优质产品的企业,自通报之日起,停止使用优质产品标志一年。企业限期整顿后,质量仍达不到获奖标准,责令停止使用省优质产品标志。

××市罐头厂生产的煤城牌红烧猪肉罐头,两年监督检查均不合格,1990年收回省优证书,停止使用省优质产品标志。

××省技术监督局

*×年11月15日

范例二

关于市场商品质量的检查报告

根据近年来市场商品质量问题较多,伪劣假冒商品不断冲击市场,屡禁不止的实际情况,1993年省技术监督局强化了市场商品质量监督工作,开展了规模宏大的“扫伪”、“扫劣”战役。

年度质量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特色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体系;监管模式

中图分类号:F752.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7月8日

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质量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制定了《质量发展纲要》来明确中长期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要求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动员全社会重视质量,增强质量意识,加强质量工作,提升质量水平,建设质量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质量保障。

《纲要》以建设质量强国为主题,描绘了未来十年的质量发展蓝图,既是国家质量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质检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是衡量国家质量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是质量事业和质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不但明确了国家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是开展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的依据和基础,而且明确提出了完善进出口商品法定检验制度、强化进出口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建立进出口工业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严格重点敏感进出口商品质量准入条件、加强进出口商品检验能力建设等一系列举措,是对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质量发展离不开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的发展;质量强国的建设,离不开牢固的进出口质量安全防线,离不开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的支撑。作为进出口商品质量管理的检验检疫机构来讲,应准确研判形势,认真贯彻《质量发展纲要》,通过对内加强自身基础建设,建立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实施科技质检、人才质检提升整体实力,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对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不断总结和探索检验监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对外严格依法行政,强化出口企业的质量责任人意识,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完善中国特色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体系。

从检验检疫自身讲,目前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些脱节,中国特色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体系尚不健全、不完善。检验检疫对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围绕法检目录开展,这一制度存在结构性、机制性问题,没有建立法检目录的动态调整机制,而检验检疫机构对目录外商品监管工作由于受限于自身资源往往是浅尝辄止。2011年,全国27个直属局共抽查目录外进出口商品45类,1.1万批,发现不合格1,383批,抽查不合格率达12.6%,目录外商品共退运2.1万余批,占到出口退货总量的2/3以上,这表明目录外商品是出口退运、召回的主体。在目前的法检制度取得不菲的成效中,在保障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方面还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监管范围之外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依然严峻,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一是必需制定一种动态的调整机制,集中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做好进出口产品质量的监管工作;二要继续加强目录外商品的抽查力度,不断扩大抽查范围。利用好退运调查和国外通报调查这两个监管手段,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对问题企业要严查严办,对自身工作质量问题也要追根究底,严格监管之监管。

当前,检验检疫的监管资源、手段与业务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实验室定位和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各地区在设立实验室方面存在盲目性,缺少自上而下的统一调度和资源分配,造成国家投入总额多,资源重复浪费较大。检验检测与执法监管存在脱节现象,未能有效发挥技术支撑作用。检验监管人员能力尚不能有效适应监管重心的转移和监管方式的转变。人员思想长期停留在“检验”上,长期扮演着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角色上,角色的成功转换与否是检验检疫实现监管方式转换的风向标。凭技术执法、靠数据说话是质检工作的显著特点,这在检验监管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必须把握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的技术性,不断提高质量安全技术保障能力。重视和加强检验监管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各领域各类商品的专家库,加强检验监管人员培训,转变人员思想,对重点敏感岗位实施资格准入制度,培养检验监管领域的专家队伍和一线监管执法队伍。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为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

自2009年8月1日以来,检验检疫机构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要求》对企业的分类监管实行了动态化管理,在提升检验监管工作有效性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成效显著。在检验监管工作中要把风险管理原则和方法实际运用与分类管理相结合,从两个面进一步完善企业监管体系,完善企业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做好重点敏感商品的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工作,更好地实现差别化的分类管理。“提高和优化质量发展的基础和环境”要求检验检疫建立企业信用体系,搭建多个部门的质量信息互通共享平台,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信息记录,健全质量信用评价体系。只有把分类管理、风险管理、诚信管理三者结合起来,才能构建一套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自2001年总局定期开展进出口重点商品质量分析以来,这项工作的制度机制越来越完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为检验检疫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但实际中我们发现,质量分析缺少一套科学质量评价和质量分析指标体系,质量分析工作制度还不健全,质量分析的结果使用得还不够好。这就要求我们继续下大力气,注意平时相关信息的收集和积累,把质量分析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另外,要注重质量分析队伍建设,从服务检验监管自身发展、服务政府、服务企业等多个层面出发,编写好质量分析报告,使用好质量分析结果,把质量分析变成检验检疫的参谋和助手。

信息化工作对质检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十二五”时期,质检信息化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质量是基础,信息是保障,出入境监管、服务必须依靠信息化。要形成权威的信息化系统,加强质检信息化建设,提高质检信息化水平,准确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大力提高信息化总体质量水平、技术装备水平、服务应用水平、安全保障水平。当前,在信息化建设上,工作还比较零散、未成体系,主动性、指导性不强。信息化工作应立足于基层,为基层服务,加强核心业务与信息化手段的融合,使其为我所用,提升工作成效。就拿目前数据统计来说,尚未有数据全面、查询方便、分析指导的信息化工具,数据查询、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完全由人工完成,不仅效率低,而且出错率也高。因此,信息化工作要倾向基层实践,而基层应从实际业务需要出发,对自身工作进行全面梳理,系统地、详细地、主动地提出业务需求,使信息化尽可能地符合我们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的实际需要。

加强第三方检验机构的监督,借助第三方力量保障进出口商品质量。目前全国第三方检验机构的从业人员已达3万余人,年度检验批次达到435万余批,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这些数字既说明了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发展迅速,对其加强管理是必要的。从长远来看,如何发挥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对进出口商品质量水平提升的作用,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不断创新机制,在严格监管的同时加强对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的引导和服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此外,要引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促使企业和第三方检验机构加强合作,促进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标准化是检验检疫开展工作的重要工具和主要手段。检验检疫各项工作都离不开标准化,标准化是“技术执法”的重要依据。目前,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很多新产品或产品衍生物,对这些产品缺乏有据可循,导致对这些产品的监管工作难以有效开展。“质量发展纲要”中提出实施标准分类管理,加强强制性标准管理,缩短标准制修订周期,提升标准的先进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增强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推动我国优势技术与标准成为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制修订影响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的国际标准,提高应对全球技术标准竞争的能力。作为标准化工作的直接参与和使用部门,检验检疫加快对新产品及衍生物的标准制定,积极完善标准化管理体制,创新标准化工作机制,保证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与时俱进。在满足自身技术保障的基础上还要构建标准化科技支撑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检验检疫的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发挥检验检疫对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质量发展纲要》强调“创建品牌培育激励机制”,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是党和国家赋予检验检疫的一项重要职责,是促进质量提升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更是“中国制造”走向国际市场的敲门砖。我们要引导企业树立质量观念和品牌意识,通过提高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不断提升品牌的质量形象和价值,推动企业由价格竞争转向品牌竞争,寻求更大的附加值;大力推进名牌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国家、区域、行业品牌的建设,实施质量比对提升工程,建设质量示范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推进企业出口免验,全力打造质量过硬的“中国制造”国际品牌;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扶持力度,检验检疫应与地方加强联合,共同制定对自主出口品牌的培育措施,发挥检验检疫系统标准化建设方面的优势,促进自主品牌的发展壮大。

《质量发展纲要》中把创新驱动作为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要始终贯穿创新驱动这一方针,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来破解检验监管中的难题和矛盾,提升检验监管能力。克服习惯思维和做法的束缚,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协同创新这些创新理念运用到检验监管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之中,充分运用分类管理、风险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科学方法,在质量分析、进出口企业质量诚信建设等方面深入探索,提升宏观质量管理水平和微观质量控制能力。着力在进口商品检验监管、目录外商品监督管理、第三方检验鉴定机构管理等方面大胆创新,加快进口工业产品分类管理办法、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的制修订,进一步完善部门间协调机制、国际合作交流机制,从机制上、制度上解决瓶颈制约。继续深化出口商品分类管理工作,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检验监管业务的开展,特别是抓好核心业务和信息化手段的深度融合。只有深入贯彻《质量发展纲要》的要求,检验检疫抓质量才能上新水平、保安全才能加新力度、促发展才有新作为、强质检才能树新形象,最终达到建立中国特色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体系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

年度质量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开展学生床上用品集团采购质量监控的具体做法

安徽省在学生床上用品集团采购领域采取的是由省纤检局提供技术标准依据、进行投标样品检验确定入围企业、省高校后勤中心组织统一招标确定中标企业、各高校在中标企业名目范围内选择供货企业、省纤检局负责全流程质量把关的运作模式。根据这一模式,已连续17年开展集团采购产品的质量监控工作,与省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在招标技术要求起草、投标样品委托检验、中标企业产品质量控制、批量产品出厂抽验、到校产品监督检查、违法案件查处等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通过此项制度的实施,统一招标的产品质量显著提高,监控产品数量逐年增加。

(一)依据地方标准开展投标样品的质量检验。每年4月份,安徽省高校后勤中心组织学生床上用品的统一招标采购,投标样品由省高校后勤中心审核编号后统一委托安徽省纤检局进行质量检验。省纤检局依据当年的学生公寓用品统一招标采购技术要求和地方标准在10天内完成全部投标样品的质量检验工作,并及时撰写招标样品检验质量分析报告,通报省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投标样品经检验合格的企业,才具备投标资格。

(二)召开中标企业质量分析会明确产品质量要求。每年5月份,由安徽省纤检局牵头邀请省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各中标企业共同参加,召开中标企业质量分析会。一是向企业宣贯学生公寓床上用品地方标准、通报历年学生床上用品的检测情况,剖析检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帮助企业梳理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二是进一步强调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企业作出质量承诺,明确“企业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三)严格中标企业批量产品出厂抽验。批量产品出厂抽验是保证产品出厂质量的核心环节,中标企业产品出厂前必须申请批检抽验,安徽省纤检局接到申请后,按企业申请检验产品的1%比例进行现场抽样检验,5日内出具检验报告,检验合格的产品由省纤检局在每件产品外包装上加贴“安徽省纤维检验局承检”的合格标志,作为货物交接的技术依据。2014年度省纤检局对24家学生床上用品中标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了批量检验,涉及110所学校,累计出具检验报告859份,检验产品195.2万件,占全省高校床上用品配备量的90%以上,综合合格率99.1%。对于不合格产品,省纤检局都要求生产企业降级或返工处理,严防不合格产品被送往学校。

(四)全面部署学生床上用品专项执法检查。一是在中标企业生产加工期间,安徽省纤检局针对生产企业应当具备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生产过程开展不定期巡查,重点对絮用纤维制品的原料标识、配棉、待销棉胎标识、纺织产品标识、生产工艺、生产流程进行检查,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制售伪劣产品的情况。二是在新生开学期间,根据安徽省质监局的委托授权,省纤检局组织开展絮用纤维制品专项打假行动,对各校集团采购产品、新生自购自带产品进行检查,对违反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等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发现加工黑窝点坚决予以铲除。三是在检查过程中积极开展絮用纤维制品质量消费警示,张贴、发放各类宣传材料,广泛宣传纤维质量知识、絮用纤维制品选购常识及“黑心棉”等劣质絮用纤维制品的危害,提高社会公众对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的辨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四是积极协调工商、城管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强对校园周边销售絮棉制品、床上用品的商店、摊点的质量巡查和监督检查。

(五)做好交流总结工作。每年10月份,安徽省纤检局认真总结当年度的学生床上用品质量监控工作,形成《安徽省高校学生公寓用品检验情况总结》、《安徽省高校学生公寓用品监督检查情况总结》,邀请或走访安徽省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总结通报当年的质量监控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彼此交换意见,共同谋划下年度工作,形成来年工作的初步设想。

开展学生床上用品集团采购质量监控的主要体会

(一)完善的地方标准体系是基础。安徽省学生公寓床上用品采取统一招标、集团购买的方式,其质量控制指标和技术要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关主要技术指标如单位面积重量、纱线线密度、织物组织、棉胎颜色级等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并没有给予规定,制定符合安徽省学生公寓用品生产、采购、质量验收实际的学生公寓用纺织产品地方标准极有必要。自1999年以来,安徽省纤检局先后主持制修订了《学生公寓用梳棉胎》、《学生公寓用纺织品》等安徽省地方标准,2014年又对系列标准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编排,统一了学生公寓用纺织产品标准,合理设置了相关检验项目和控制指标,基本形成了安徽省学生公寓用床上用品的标准体系,为实现统一招标采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全面的执法监管是保障。对生产加工企业的不定期巡查和入校床上用品质量的执法检查是省纤检局开展学生床上用品质量监控的规定动作,是对批量产品出厂抽验的重要补充,可以有效防止不法企业在批量检验合格后,用不合格产品偷梁换柱送往学校。同时对尚未参与全省学生公寓用品统一招标采购的学校进行重点检查,推进质量监控制度在高校的全面实施,把游离于统一招标之外的学校自行采购的床上用品也纳入了整体的质量监控之中,提升了学生床上用品质量监控的覆盖面,最大范围地保障学生健康安全。

(三)良好的沟通协调是关键。17年来,安徽省纤检局和省教育厅所属的省高校后勤中心不断加强联系、密切合作,双方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定期会议通报制度,研究制定有关工作方案和措施,及时解决落实集团采购质量监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通报执法工作情况。省纤检局认为,保障学生床上用品质量是质监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共同责任,双方良好的沟通协调是统一招标采购质量监控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在学生公寓用品监管领域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