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据库原理论文

数据库原理论文

数据库原理论文

数据库原理论文范文第1篇

制作合成环节是设计课件非常重要的步骤及重点。我们使用DreamweaverUltraDev8、Flash6及设计所要的各种多媒体素材进行合并,整个根据教学意图设计过程及制作脚本的要求来完成的。系统课件的调试及运行阶段不管是制作好的课件,还是制作好课件,都要进行反复调试和更改,这是设计的重要环节。在正式公开出版发行之前,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评价。

2课件的结构设计

现阶段,《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往往采取的内容组织结构方式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树状结构、复合结构、线性结构以及网状结构。通常而言,树状结构是课件结构设计中最为常用的,这是因为树状结构又便于内容逻辑关系的构建,也让教学内容中知识点的层次性有效划分,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与此同时,远程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运用网状结构还能实现长文本结构的设计,即非线性结构设计。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越过路径设置,根据自身不同状况进行学习。

3教学系统模块简介

3.1教学板块

主要用Dreamweaver8和Flash6来开发设计,并用相应的按钮将其交互功能链接。

3.2考试练习板块

题库及对成绩查询及询问的使用,可用Access和UltraDev8来建立。

3.3讨论交流并学习板块

讨论区用Access和UltraDev8来实现,电子邮件使用Intemet资源。

3.4优秀作品分享板块

用Access和UltraDev8来实现,学生可分享受给大家自己的设计作品。

3.5学生管理板块

用Access和UltraDev8来对学生信息的管理、注册的信息修改等。

4课件的开发

4.1素材的开发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在课件开发过程中,素材的开发也是整个工作量中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因此,必须将素材开发放在课件开发的首要地位,切实做好各种素材的整合和调整,才能保障课件的有效性。

通常进行课件的合成和编辑可以采用VB、C++等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通过这些设计,课程开发的容错性更好、运行效率也更高。这就需要课程开发人员在进行开发过程中精确掌握编程环境和编辑语言,确保往后的应用能够顺利进行维护。

5总结

数据库原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据库,Access,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数据库技术是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技术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非常广泛的应用系统。目前,各高职院校已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列为高职教育中计算机类专业的骨干专业课程。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课程本身比较抽象,而数据库技术又是计算机科学中最活跃、应用最广泛的内容之一,其教学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练习,使学生能够较全面的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初步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并能初步具备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本课程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对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目标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数据库的原理知识,并结合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Access)来介绍原理的应用过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方法,在数据库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能够选择正确的开发平台,正确地、合理地进行数据库设计,能有效地使用数据库技术解决数据处理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整体质量。

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内容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课程内容牵涉的范围是比较广,其主要包括关系数据库理论知识、Access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以及数据库应用三方面。而传统的教材编辑往往以理论为主,整本书主要介绍了有关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实际的综合操作应用内容较少,而实际应用是非常关键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总体上把握,抓住主脉络把学生尽快地引导到学习的主干上来。一旦把基础打好,教师就可以适当举些实例,将所学的内容联系到实际中去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保持知识的连贯性,并且可以加深学生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目前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现在高职高专院校都开设了数据库技术这门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大体相同,并且大都呈现出同样状况,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无从下手。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大部分照搬普通本科院校,不适应高职院校教学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

传统教材主要以关系数据库Access为例介绍数据操作及数据库编程,内容包括:Access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七个对象的基本操作,结构化查询语言SQL,关系数据库理论等内容。由于教材编写时间相对较早,其中的许多理论和技术在实际中已经没有或很少得到应用,并且七种对象的综合应用部分少;另一方面,教材中大部分程序设计和命令对高职院校大一学生来说较难理解。2.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目前实验课教学存在很多弊端,如:学生不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的内容不清楚,实验环境不方便,考核中实验课占的比例小。博士论文,Access。课程设计时间少,大多数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只有仿照参考书上的案例用开发工具去实现,甚至互相拷贝修改,没有经历软件开发的系统分析过程,如: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

3.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

课程的评价方式一般是笔试考试和课程设计。但课程设计考核方式一般是只提交电子版本实习(实验)报告和所做的软件系统,这种方式难以避免学生相互复制或从网络上下载等现象。并且传统的考试制度使大部分学生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改革《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针对目前普遍高职高专院校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体系存在的不足,只有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并以课堂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方式的改革相配合,建立一个合理的教学体系,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数据库技术课程应用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课程目标与内容体系的改革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使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各类问题。因此,该课程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此外,在完成课程没计和课题开发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博士论文,Access。创新的具体实施和体现是在课程的内容体系上,本课程的内容体系以厚实的基础为原则,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知识与创新的关系,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先进性。

该课程内容体系的主要特点是:(1)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配以一定数量和较高质量的习题练习,强化了学生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起到了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2)强调实务操作的真实性。教材中的练习基本上都是理论,为了让学生在一个实践课中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课程组组织编写了与教材配套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训指导》,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训步骤进行,不断提高动手实践能力。(3)强化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该课程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在理解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上,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博士论文,Access。为此,课程组安排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课题开发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库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编写新的教材,更新教学方法

为了使学生掌握流行的数据库管理软件,我们重新编写了新的教材,参加编写的人员都是长期从事数据库技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选用了Access这种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教学示例软件,同时Access也成为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二级考试内容。Access数据库是Office办公系列软件的主要组件之一,是一种为数据库管理和应用程序开发而设计的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不仅能使编程人员从复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而且在程序开发上不再需要过多地与语言打交道,可视化的开发过程使原先以编码为主的开发变为以操作为主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缩短了开发周期。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数据库技术发展迅速、内容丰富和实用性强的特点,总结出“理论与实践并重,体现案例教学”这两条原则和三种授课方式:课堂理论讲授、机房上机实践和学生分组分项目完成项目练习。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掌握。案例教学起源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它是一种与传统教学的“概念——理论——应用”模式完全相反,采用“案例——理论和概念”模式的教学方法。通俗地讲,案例教学是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演示、讲解,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过程主要步骤如下:(1)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2)案例分析与讲解;(3)课堂讨论;(4)综合讨论结果,得出结论。

3.完善考核制度,重视能力培养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也能熟练运用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博士论文,Access。传统的单独理论试卷考试会导致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对相关理论知识在考前临时突击,死记硬背,出现“高分低能”现象,这与该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相悖的。博士论文,Access。为此可以采用理论笔试与平时实践各占一定比例的考核方法。博士论文,Access。平时实践分项目实践可以督促学生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能力,理论考试采用机考的形式,通过考试系统软件随机生成试卷,使相邻学生的试题摘要素的综合改革和建设。

五、结束语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即使在现在看来是比较合适的教材,教学方法等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可能显得过时和落后。因此,我们应经常进行教学研究讨论,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使此门课程的教学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雷红艳,邹汉斌.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1766-1768

[3]宣军英.浅谈数据库原理的教学方法[J].嘉兴学院学报,2006,(3)。

数据库原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数据库原理”课程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 实践环节

1.引言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它已经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广泛的应用系统。

“数据库原理”课程作为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讲授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设计方法,理论性强、应用广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如何使学生既能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又能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方法,更好地胜任今后的实际工作,是所有任课教师都要重视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大都开设了数据库原理这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本相似,并且大都存在着一些类似的问题。针对目前数据库原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对该课程的内容组织、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几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2.优化教学内容的组织结构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知识模块的组织方式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学内容是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的完整体现,也是课堂教学得以实施的基本保证,而知识模块的组织方法则是先进教学思想的体现,它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以及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传统的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关系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中心,介绍关系系统的基本原理,理论教学始终放在首位,很少涉及具体的应用,学生在最初的学习过程中因为没有实践的心得体会而很难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并进一步导致学生被动乏味、兴趣低下。进入实践阶段后,由于理论基础不扎实,学生常会感到无从下手,致使实践和理论之间严重脱节,更进一步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效果。

鉴于内容编排上的问题,我们在介绍完数据库的一些基本概念之后,即对照着某一具体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如SQL SERVER 2005,介绍关系模型、关系代数和关系数据库语言SQL等内容,同时进行上机实践,这样学生能较早对关系数据库有个感性认识,较好地掌握SQL的语法和功能,并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接下来,针对某一具体数据库应用系统的需求,如图书管理系统,讲授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和设计方法。这样让课程内容的组织始终与具体应用相结合,不仅使很多抽象难懂的概念更加具体和容易理解,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从需求和问题出发进行理论教学

现在很多数据库原理教材都是从理论出发,先讲解一大堆的理论,然后才谈及实践。由于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技术的理论性强、抽象度高,因此这样常会导致学生在最初的理论知识学习阶段感觉被动乏味、兴趣低下、理解困难,一些学生甚至会自暴自弃。并且,这种用理论引出实践的方法也不符合人们认知世界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和认知论告诉我们,理论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无力的,“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无限循环往复才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过程。因此,从实践引出理论会使理论知识更容易理解,能够让学生首先明白学习这些理论的实际意义,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激发兴趣,我们采取了下面的方法。

(1)课程第一堂课,先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离不开数据库,如:银行储蓄,火车飞机订票,学生的学籍管理,人事工资管理,等等。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数据库和我们现代生活的密切相关性。接着引出一些相关概念,如:信息、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并用实例和类比的方法讲解这些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有实际生活知识做背景,这些概念理解起来也就更容易了。

(2)在以关系数据库为例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模型和技术时,选择一个主流的大型数据库系统作为理论教学背景和实践教学平台,如SQL Server 2005。在理论教学讲授SQL语句时,如果干巴巴地列出语句格式和要注意的事项,学生必定感到枯燥乏味。那么,可以在讲解SQL语句及其使用格式的同时,在SQL Server 2005环境下输入SQL语句,然后让学生观察结果。如果语句出错,则引导学生思考原因:为什么出错?是格式错误,还是逻辑错误?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在实验室进行这部分内容,边讲解边实验。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3)基于问题驱动的理论教学法。在讲数据库设计的规范化理论一章时,很多学生不明白学习这些形式化的理论有什么用。因此,在讲这一章之前,应先把问题提出来,比如,如何设计一个数据库的关系模式,你设计的这个关系模式是好是坏?衡量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让学生知道学习这章内容就是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讲解相关理论,以及这些理论是如何解决提出的问题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了。

4.重视实践环节,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

数据库原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环节直接关系到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目前在数据库原理的教学中普遍存在一定的误区;过分强调原理和知识的完备性和系统性,而忽视了实践教学、实验方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既然是原理课,不论对什么学生都应着重讲解理论知识,实践环节的学时偏少,忽视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此外讲课也大多是填鸭式的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还很欠缺,学生学习状态不佳,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目前大部分院校本科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对于这样的学生,数据库的实践教学尤为重要,任课教师更应该在实践教学上下功夫,让学生能够真正把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为日后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奠定基础。

由于学时的限制,我们在课程实验环节上做了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除了与理论课相配合的实验课外,我们还在课程结束后的小学期设置了相应的课程设计。

(1)通过基础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

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和基础实验需同步进行。学生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真正理解所学,消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这一点对数据库课程也尤为重要。为提高上机质量,教师应首先做好实验课和理论课的衔接关系,实验课最好和相应的理论课同步进行,否则很难达到好的效果。我们按照教学顺序编写了实验指导书,让学生设计SQL语句并通过上机来验证。结合课程内容,我们设置的实验如下。

建立数据库及基本表:学习使用关系数据库SQL SERVER 2005,并练习数据库的建立和删除、基本表的建立和修改、数据的输入。

数据更新:使用INSERT、UPDATE、DELETE语句进行数据更新。

数据查询:使用SELECT语句进行数据的查询。

视图的创建与修改:使用CREATE、DROP语句创建和删除视图,使用INSERT、UPDATE、DELETE语句更新视图,体会更新视图的前提条件。

数据完整性:使用PRIMARY KEY、FOREIGN KEY REFERENCES、NOT NULL、UNIQUE、CHECK等关键字定义完整性约束,并通过相应操作验证这些完整性约束,体验完整性约束的作用。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为了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学完数据库原理课程之后的小学期我们开设了相应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出发,完成一个实际的、基于C/S或B/S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的全过程。包括:需求调查、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建立、数据输入、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等。具体要求如下:

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人员为4―5人,组长1名,负责任务分工和总体协调。

分工:每名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人员、数据库设计人员、应用系统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等,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设计和开发任务,从而培养团队精神。

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选择一个合适的DBMS产品,选择合适的应用开发工具,按照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开发应用系统,输入数据并调试运行所开发的系统。

实验报告: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需求调查报告、系统分析报告、数据库设计报告、应用系统设计报告、数据库实施计划、系统测试计划、系统测试报告、用户使用手册等文档。

考查形式:向教师和其他小组运行演示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提交所有文档。

课设任务书后面可附上参考题目,以供学生选择,如:图书管理系统、网上书店系统、加油站管理系统、医院住院管理系统、股票交易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企业工资管理系统等。

课设小组完成设计方案后,组织全班学生对每个小组的设计方案进行讨论和评价,各小组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修改,通过后再进行代码的编写。整个系统完成后,每组派代表演示本组所开发的系统。通过集体讨论,大家可以互相学习,交流开发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数据库课程设计不仅要用到数据库的知识,而且要用到编程和软件工程方面的知识。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应注重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整个课程设计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会查找资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语

要提高数据库原理的教学效果,必须不断优化教学内容,积累实践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由于数据库技术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教师观念也必须不断更新,教师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等方面认真思考,锐意改革,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数据库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崔巍等.浅谈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计算机教育,2007.11.

[2]黄德才等.“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课程知识模块组织和教学实践,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71).

[3]施伯乐,丁保康等,数据库系统教程(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数据库原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数据库原理 课程教学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2.063

0 前言

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诸多领域中,并取得了相应的显著成就。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由于其软件系统需要有强大的数据库作为有力的支持,因此数据库应用开发人员必须具备较为专业的数据库知识,以确保计算机数据库能够有效运行,促进不同行业的共同发展。如此“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

“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是“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数据库原理”是教学中属于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诸多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和理论教学惯性思维的影响等,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容易采用原理简介、列举实例以及开展数据习题训练的三步走教学方式,而此种教学方式的结构将致使所学习到的“数据库原理”知识与社会中对数据库实际需求缺乏紧密的联系,学生也无法将课程中所学到的“数据库原理”课程知识与系统开发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①而目前社会中对数据库技术人的要求较高,普遍要求具有实际操作数据库的能力,因此“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严重限制了“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的发展。

1.2 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在“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部分重要的数据库理论知识点教学和具体实践操作教学,若单纯靠黑板板书或是多媒体教学,无法生动形象地将全部知识点内容呈现给学生,致使学生无法有效理解和掌握所学新知识,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挫败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②另外,由于大学阶段的师生接触时间较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进行了解,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便无从谈起。③

1.3 “数据库原理”的课程考核缺乏科学的方式

“数据库原理”的课程考核缺乏科学的方式是“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在大学教学中,课程考核是能够反映最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课程考核在教学过程中类似于学习指挥棒,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目前我国多数高校所采取的课程考核制度仍受过去传统考核模式影响,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此种考核模式并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将会起到限制学生学习的作用。④该考核模式的存在,致使部分学生以及格为学习目标,对自身能力是否提高并不过多地关心,甚至部分学生在课堂中不注意听讲,只在考试前临时背题以求及格,如此显然违背了数据库教学的初衷。而针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过程,部分教师则依据学生所提交的实验报告对其进行评价,该两种考核方式不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也无法对学生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2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2.1 科学合理地设计“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

“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学到实际有用的知识,限制了“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的有效发展与实际应用,因此必须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的目标主要在于通过数据库教学,是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对数据库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效掌握,熟悉计算机软件工程思想,掌握基本的设计能力和开发能力,因此“数据库原理”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涵盖于数据库基本原理、数据库设计方法以及数据库应用开发等三方面。对数据库基本原理知识如数据理论和数据库标准语言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数据库设计方法如数据库恢复技术以及软件工程设计思想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数据库应用开发知识如数据库管理和编程开发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⑤

2.2 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缺乏导致学生无法将老师讲授的知识完全吸收,并且容易在遇到困难时产生抵触的心理,打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在“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数据库教学课程中不同章节内容的不同特点,不断更新课堂中的教学手段,例如将数据教学过程中的文字、图形图像、演示录像以及动画等多种教学载体和多媒体进行有效的结合,不仅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能够极大的改善教学效果。另外,“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有部分内容需要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才能够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收集和设计较为典型的教学案例,通过在课堂中对案例的剖析,使学生能够直观深入对相关问题进行理解,提高教学效率。⑥

2.3 建立培养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缺乏科学的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建立培养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由于“数据库原理”课程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对课程的理论性学习与实践性学习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对该课程的考核过程中,要分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两部分对学生进行考核,同时要加强对实践能力的考核,以避免通过传统的考核方式将学生错误地引到死记硬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道路上。对于实践能力考核,需要建立具有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将从各实验中提取的关键性实验步骤放入到该系统中,在每次实验课程教学结束后留出小部分时间,使学生通过该系统随机抽取实验题目并进行作答,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工作,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科学客观地对学生实验情况进行评价。

3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的研究

3.1 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学习网站

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学习网站是“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的主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日益丰富,但是由于其种类数量繁多,缺乏相应的系统性,学生无法去伪存真地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在“数据库原理”课程学习中的导航,根据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对网上的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数据库原理”课程学习的相关学习网站,其中主要包括数据库原理学习的资源库、数据库原理知识辅导答疑系统以及数据库原理作业习题批改系统等;同时,学习资源库通过对数据库原理知识相关信息的收集,也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料,例如数据库原理课程大纲以及数据库原理课程学习方法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的教学效率。⑦

3.2 改进“数据库原理”教学的辅导答疑方式

改进“数据库原理”教学的辅导答疑方式是“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的重要手段。在以往传统式的被动教学过程中,课程辅导答疑必须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因此致使诸多学生存有疑问而无法马上得到有效的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将会逐渐失去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在传统固定时间辅导答疑的基础上,需要建立相应的辅导答疑系统,学生若对所学知识有疑问,可以在辅导答疑系统中所存问题,教师将能够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有效提高“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效率。⑧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缺乏科学的考核方式。随后提出了“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如: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立培养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并着重对该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进行了深入分析,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注释

① 韩存鸽,李玲瑞.应用型本科“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3.3(6):108-110.

② 王乐球,周文琼,路永和.“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软件导刊,2014.5(2):168-171.

③ 郭媛,滕艳平,王海珍,等.高校数据库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3.7(1):84-86.

④ 刘梅彦,徐英慧.基于计算思维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软件导刊,2015.9(3):194-196.

⑤ 祝振欣.高校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20):165-166.

⑥ 李竹林,武忠远,王文发.基于计算思维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10(20):27-31.

数据库原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针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传统实验内容和模块组织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实验改革的目标、实验内容和模块组织的“协调性、多样性、趣味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原则,给出了一个新的实验方案和模块组织结构,以及教学实践的效果体会。实验教学结果表明,这种实验模块组织方法有利于提高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对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对其他高校同类课程的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数据库;实验模块;实验改革;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问题的提出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同操作系统一样,已成为各种应用系统开发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平台,因此,“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已成为各类高校许多专业的必修课,更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核心主干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力图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数据库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等。

虽然数据库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但对于绝大多数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学习数据库课程的主要目的或者说毕业后的主要就业渠道,就是应用现有的商品化DBMS和开发工具,设计和开发面向各种实际问题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因为大部分IT企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工程型应用人才。因此,为了实现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目标,课程实验内容和模块组织方案也就显得十分的基础和重要。

虽然我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安排了课内实验和为期1-2周的大型实验,但由于实验方案陈旧,内容单一,且理论教学基本上按照“理论-实践-理论”的顺序进行组织和教学,加之数据库原理知识理论比较抽象,导致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阶段感觉被动乏味、理解困难,而当进入数据库应用系统大型实验阶段后,又感到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等实践工作无从下手,致使实践与理论之间严重脱节,也导致教学质量难于提高。

由于计算机新理论、新方法的不断涌现,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中的课程数不断增多,且因总教学时数的限制,许多专业课程的教学时数逐年下降。从2001年起,我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课时数已经减少到48学时(含课内实验8学时),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涉及的知识却更加丰富,导致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如何科学地选择实验内容、组织实验模块,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体上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校该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

2改革目标与模块组织原则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实验教学不仅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强烈要求。因此,“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实验改革的目标就是在不增加现有教学课时的前提下,不仅要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原理,熟练掌握某种商品化DBMS的安装、配置、常用工具和SQL语言的具体使用方法等基本技术,还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知识,能够使他们在给定用户需求的情况下,具备主要通过独立思考和分析研究,完成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开发任务等数据库知识综合应用和创新的能力。

虽然实验教学改革包括多个层次和许多内容,但实验内容的选择以及实验模块的组织方法却是决定实验效果的关键,因此,我们不仅要求实验教学内容完全体现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而且要求实验模块的组织方法能够体现先进的实验教学思想,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因为学生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中产生的学习困难,首先来自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因而,我们在文献[4]中提出了“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双循环”教学思想,即用“先实践后理论”的方法把根据理论知识需求精心设计的实验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相融合,以实验实践教学来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解决学生的认知困难。故实验模块的选择和组织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协调性原则:主要指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时间和实验教学节奏必须与理论教学的内容、时间和节奏协调一致,以及实验模块与模块之间的协调性。因为实验教学内容虽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体系,但它毕竟是总体教学计划的一个部分,必须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特别是课内实验,更应该与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重点在于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掌握其中的基本技术和方法,解决其中的基本问题。

(2) 多样性原则:指实验类型和实验要求的多样性。“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实验模块中应该包括演示型、验证型、操作型、综合型和设计型等多种类型的实验模块,而且应该根据不同实验类型提出不同的要求,包括实验时间、地点和考核等的不同要求。比如,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课不进行考核;一部分综合性实验可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内完成,另一部分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由学生自主完成等。

(3) 趣味性原则:指实验内容和模块的组织结构应尽可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数据库原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通过一些演示型或验证型实验引导出对数据库理论知识的需求和学习兴趣,在讲授和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后,再引入新的实验并导出对数据库理论知识的进一步需求,这样“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不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使实践和认识的每一次循环内容,都进到了比较高一级的程度。

(4) 创新性原则:指实验模块的设计不仅要求涵盖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还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为知识虽然使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只有通过实践,才使我们能够用智慧的大脑,练就一双灵巧的手去开创一个崭新的世界,因此,在一些综合型和设计型的实验模块中应该增加一些集成创新的实验内容和要求。

(5) 实用性原则:指实验应尽可能地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使实验内容来源于实际应用需求,且实验结果也有一定的实用性,因为实用性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当然,对一些验证数据库原理知识正确性的模块也不一定非要有实际应用价值。

3实验模块组织

根据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实验内容和模块组织的“协调性、多样性、趣味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双循环”教学思想,我们将实验内容和模块进行了科学的划分和合理的组织。各实验模块的类型、内容和要求如表1所示。

4应用实践与效果

根据以上实验模块组织顺序和时间安排,在理论教学中结合以“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即在理论教学的第一堂课就以演示“一个完整的微型数据库应用系统”(1#模块实验)开始,简单说明这个系统运行所涉及的用户、应用软件案、DBMS、OS和计算机硬件等五个基本部分,引起学生对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构成和开发的好奇心,由此提出对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需求;在对SQL Server的安装和配置,SQL 语言应用88例和常用工具等(2,3,4#模块实验)的操作使用过程中,又引起对DBMS本身的好奇心,进而提出对数据模型、关系代数、模式规范化、数据库安全与保护、数据库设计与实施等数据库理论的需求;理论知识的丰富和SQL语言操作的熟练,特别是按照开发指南完成“一个完整的微型数据库应用系统”(5#模块实验)的开发之后,就为学生独立开展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打下了很好的实践基础,同时学生也产生自主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冲动,适时地提出数据库应用系统大型实验要求并安排实施时间,使学生在接受任务时就显得非常轻松自然。同时,在大型实验安排和理论教学中进一步指出,课堂上介绍的演示系统和大型实验要求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并不能完全满足现实世界的各种实际需要,从而对数据库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恰当地引入和介绍面向对象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嵌入式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一些数据库理论中的新发展和新知识,不仅为学生开启了多个观看数据库星空的窗口,并为有兴趣继续学习和研究数据库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学生指出了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向。

实验模块4中的10个实验不仅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且还有一定的创新要求。通过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学生体会并掌握了数据库的创建和标准SQL命令的使用,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和内容,并提出对数据库理论的学习需求,使后续的原理教学变得轻松自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整体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多数学生反映,通过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环节,使自己感觉数据库原理知识有了实实在在的载体,不再是雾里看花,理论知识变得不仅理解容易,而且记得牢靠,并为学习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打下了很好的实践基础。

单独开课的大型实验,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探索性和创新性。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在给定用户基本数据需求的情况下,主要通过独立思考和研究,完成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任务。因此,通过大型实验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创新能力。

多数学生反映,通过数据库应用大型实验,加深了对数据库基本原理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方法的理解。许多学生不仅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知识,参加了学校的“运河杯”科技创新竞赛项目,并取得了较好成绩,有些学生还参与学院教师组织的数据库应用方面的科研项目或独立对外承担企事业单位的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任务。

总之,这种以“需求”为导向,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协调一致的实验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极大欢迎。学生不仅课内积极认真进行实验,课后也不断地进行深入钻研和探讨,撰写实验报告。通过这些实践的锻炼,学生对数据库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上学期在教务处组织的学评教评分活动中,本课程所有任课教师的得分都是优秀。

5结束语

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上,不仅提出了明确的改革目标,还提出了实验模块内容选择和模块组织的“协调性、多样性、趣味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原则,依照以“需求”导向的“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双循环”教学思想开展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对数据库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的积极性,使教育质量整体上得到很大提高,其方法对国内高校同类课程的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有一定参考价值。该课程被评为2007年浙江省精品课程。今后,我们还将在已有教学改革、实验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在浙江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资助下,向国家精品课程“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 孟小峰,周龙骥,王珊. 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J]. 软件学报,2004,15(12).

[2] 黄德才. 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教程[M]. 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