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短视频的利和弊

短视频的利和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短视频的利和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短视频的利和弊

短视频的利和弊范文第1篇

关键词:考试 无线电设备 作弊 防治

引言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出来。在我国各类考试涉及千家万户,关乎考生前途与未来。创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这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随着科技的发展,考试作弊手段也日渐带有了高科技含量。近年来,在各类考试中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考试作弊手段也不断翻新,且屡禁不止,甚至发展到一些不法分子以此为职业,为一些考生提供有偿的信息服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已严重破坏了国家考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破坏了社会的安定与和谐,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因此,如何预防遏制利用无线电设备考试作弊,制裁不法分子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认真研究分析利用无线电设备进行考试作弊的现状,提出治理作弊的各种相应措施,对当前各类考试的管理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我国现阶段利用无线电设备考试作弊情况概述

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无线设备考试作弊现象屡见报端。据统计,自2008年起各地无线电管理机构在开展防范和打击利用无线电设备考试作弊行为的工作中,共发现作弊信号7000余个,配合相关部门查处考试作弊案件2000余起,采取有效措施阻断无线电作弊信号6000余次。媒体报道,2009年全国司法考试,北京在首场考试时,就查获一名利用无线电作弊的女考生及其同伙。2011年1月16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播发了题为“考研作弊调查”的报道,反映四平市研究生考试利用通讯作弊的情况。广东江门市公安部门破获利用无线电设备进行机动车驾驶证学科考试作弊案。

要探讨利用无线电设备考试作弊问题,首先应了解如何利用无线电设备进行考试作弊、具体表现形式、特征及其原因。

(一)如何利用无线电设备进行考试作弊

1.利用无线电设备考试作弊的操作流程。一般而言,利用无线电通信设备作弊,大部分是有组织的团伙作弊形式。据历年来公安部门破获的此类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交代,作弊大致流程是:首先由不法分子购买电子设备,安装调试,之后让个别考生带入考场,一般是开考后,利用佩戴的微型摄像机偷拍试题,将试卷扫描传输出去,外面一些专业“”在附近接收试题,迅速作出答案,再把答案通过无线发射器(如对讲机或手机等)发射信号传给作弊考生身上的微型接收器。

2.常用的无线电作弊设备。目前较普遍的利用无线电作弊设备有手表式、纽扣式、钢笔式微型摄像机;装有液晶显示屏的指针式手表、格尺、像皮,以及小豆粒大小、微型口腔骨传导耳机,直接放入口腔即可感知声音的无线隐形耳机等;手机、对讲机等发射设备。

(二)利用无线电设备考试作弊的特征

1.作弊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其方式多在场外使用小型对讲机发射考试作弊的内容,参与作弊的考生用接收器转音频转发器,隐形耳塞收听答案,所用的接收机有的外形似钱包,有的像眼镜盒,隐形耳塞仅有小豆粒大小,不易被直接发现。

2.作弊的区域具有分散性。传输信号使用的设备位置不固定,每一考场有时出现多个同时作弊信号源。作弊使用的无线电频率涵盖所有频段,多数使用非标准频率,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发性。信号扫描难度大。

3.作弊时间短暂,作弊成功率比较高。发射作弊信号时间很短,一般间隔报送答案2次,每次发射时间不到1分钟。

4.作弊现场周边电磁环境复杂。高楼产生的电波反射,定向查找和压制干扰信号源难度大,给无线电测向、定位和查处增加了难度。

(三)利用无线电设备考试作弊产生的原因

1.高校的逐年扩招,毕业生的日益增多,社会工作岗位的相对减少,使得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而能拥有本科、研究生等文凭或各类高等级专业资格证书,则在社会竞聘中占有优势,于是一些投机取巧者,就会尝试用作弊的手段获取高等级的文凭或各类高等级专业资格证书。

2.在历年的高考和公务员考试中,有个别考生学习成绩不佳,或者严重偏科,凭真本事希望不大。只能采取作弊手段,侥幸过关。

3.近年来随着无线电行业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发展,使得无线电发射设备、针孔摄像机、隐形耳机等本来只能在反特、侦探、间谍等影片中才能看到的东西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为无线电作弊提供了技术手段。

4.网络迅速普及使作弊团伙能较轻易通过这些平台组织起一批“”为其答题。而作弊者也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与作弊团伙取得联系,购买其想要的答案。因此网络及家用电脑的普及为作弊团伙提供了组织及交易平台。

5.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各地催生出考试作弊团伙。一套简易的作弊设备价格从500元~1000元不等,单科答案收费从2000元~5000元不等,而作弊成本不过百元,如此高的暴利促使不发分子走上作弊团伙的道路。

二、现阶段在预防和制止利用无线电设备考试作弊方面的缺陷

(一)无线电监测人员及设备严重不足。目前基层无线电监测人员不足,监测设备数量有限,在高考、司法考试等大型多考场考试中,难于同时对每个考场进行多个频段监测。

(二)无线电监测设备功能滞后,无法全频段对各类无线电作弊进行有效压制。作弊团伙使用的电子作弊器材改良升级换代迅速,出现很多新产品。考场内的电子狗几乎察觉不到一些改良的新型无线耳机。

(三)作弊者警惕性越来越高。一发现监测车及监测人员便马上停止发射,监测人员一离开作弊信号又开始出现。

(四)电子产品市场监管不力。无线电作弊设备大多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型号认证、生产和销售,属于“三无”产品,在电子产品市场及网上极易购到,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方便。

三、利用无线电设备考试作弊给社会造成的危害

(一)利用无线电设备考试作弊,已严重影响了考试的公平竞争,扰乱考试环境和考场秩序。

(二)严重影响考生的身心健康,即便考生通过作弊在考试中获得高分,但这并不能衡量该生真实的知识水平,更不利于今后学习和工作。

(三)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为了打击利用无线电设备考试作弊,无线电监测部门购置了大量的设备,每年还要进行设备升级和业务培训;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为制止和打击非法制销作弊工具、散布广告信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四)存在安全隐患。擅自占用和非法使用无线信号发射装置,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电磁环境,干扰航空导航、公安、消防、护林防火等重要无线电通信业务,对无线电通信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隐患。

四、预防和制止利用无线电设备考试作弊措施探讨

只有全社会创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才能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严肃考风考纪,特别是预防和杜绝高科技作弊,是一项全社会都要参与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国政府开始重视防治利用无线电设备考试作弊问题,并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防治利用无线电设备考试作弊是个繁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而当前有限的人力和设备等问题尚未解决,利用高科技作弊,仍然在各类考试中存在。在现行法律体制下,解决考试作弊问题还存在很多缺陷,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下面笔者根据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加大无线电监测部门的监控打压力度

1.提高认识,明确职责。无线电监测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国家考试中无线电保障工作的认识,明确自身肩负的职责。根据电子产品市场升级换代状况及时升级更新现有监测设备,做好业务人员的培训,搞好经验交流,确保无线电监测在国家各类考试中发挥巨大作用。

2.全方位覆盖,全频段监测。要配齐配强监测设备及车辆,做到考场全方位覆盖。考前应对考点及周边进行全频段电磁环境监测,掌握考点周边区域内频谱占用情况、信号特征等参数;在考试期间对可疑信号进行比对排查。移动监测车与便携监测设备相互配合,搜寻可疑信号,及时锁定目标。对作弊信号进行大功率、全频段、强抑制, 震慑违法人员,迫使其终止作弊行为。

3.加强舆论宣传,扩大社会影响。无线电监测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类全国考试的契机,通过报纸、电台、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无线电监测的力度,曝光查处作弊案件,震慑舞弊的违法分子,减少和杜绝作弊行为发生。

(二)加强考生诚信教育和考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考生的诚实守信及家长的道德水准是决定考风考纪好坏的重要因素,也是治理高科技作弊的关键。应在全社会树立诚信守纪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荣辱观,从源头预防作弊的发生。

考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考风考纪工作的成败。一是要对考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观念教育,使之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克服麻痹大意、坚持原则、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发现情况及时制止,严把“监考关”。二是要对考务人员展演当前各类新型作弊电子产品,使其熟悉掌握其形态及作弊手段,准确判断作弊行为。

(三)动员全社会力量,全力打击作弊行为

1.加强电子设备市场监管,杜绝作弊工具泛滥。无线电作弊设备大多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型号认证、生产和销售,属于违法生产流通。工商、公安、技术监督部门应联合执法,认真监管生产和销售环节,减少或杜绝这些设备流入市场,从源头予以根除。

2.借助外界力量,共同打击考试作弊。在考试期间,教育部门或考试承办单位要积极与公安、无线电监测等相关部门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及时通报情况,发挥各自优势,联合查处各类无线电作弊案件。也可以探讨发挥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技术特长和人员众多的优势,组织参与防范无线电作弊。

总结

打击利用无线电设备进行考试作弊是新形势下无线电监测部门面临的新课题,要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掌握各种类型的无线电信息传输与监测最新技术,应用高科技反作弊监测手段,加强对考场周边各类传输信号的监测,严防高科技作弊现象发生,打造良好、公平的考试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彭婧.利用无线电监测手段查处考试作弊的几点心得.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6).

短视频的利和弊范文第2篇

前言

在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微课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而所谓的微课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按照一定规律呈现的模块化学习内容以及扩展知识的数字资源。是通过微视频、翻转课堂等形式将教学内容分块化,一个微视频讲解一个知识点。教师通过下载视频可以使学生随时复习。与传统教学相比,微课的方便、快捷、灵活多样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相比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课堂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而教师通过微课这一形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开展微课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认识到微课的利弊,从而充分的发挥微课的优势,规避微课的劣势,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一、微课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利弊

微课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利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众所周知,微课的最大特点就是短小精炼。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利用魍辰萄Х椒ㄎ薹ㄍ黄频哪训阒识利用微课进行讲授,能够突破难点,降低学生英语学习的难度。此外,利用微课还能够将繁琐的英语知识点简单化,使学生能够快速的了解到本堂课的学习的重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②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方式相比,微课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高,获得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微课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弊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教师投入较高,工作量不断的增大。要想开展微课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包括,资料的整理、微视频的录制等等,这给广大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过大的工作量,进而影响到教师开展微课的积极性,影响到微课实施的效果。②微课录制受到硬件设备的影响非常大。微课主要依托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其对硬件设备要求非常高,这就为微课教学增加了难度。③由于微课教学主要是借助于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微视频展示,在此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教学设计的不合理,成为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教师在播放微视频的过程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导致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影响到微课教学的效果。

二、合理利用微课优势,规避微课弊端高质量开展微课教学的策略分析

1.教师与学生共同制作微视频。鉴于教师的时间有限,无法对微课进行充分的准备,从而影响到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质量。而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同时课余时间比较多,因此,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制作微视频,而学生参与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师生共同制作微视频,一方面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另外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进而也有效的规避了微课教学的弊端,从而将微课教学的最大功效发挥出来,促进高职英语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和高质量完成。

2.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微课教学效率。微课教学不应是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利用微课突破重难点知识的时候,教师应加强师生互动。例如,在微视频播放一分钟后,教师可以暂停,针对于这一分钟微视频的内容向学生提问,启发学生的思考,并给学生一个消化缓冲的时间,这样学生才能够更有效的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在微视频播放完成之后,教师还应该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包括微视频中重难点知识,并为学生答疑解惑,这样才能够将微课的效用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3.加强硬件建设,促进微课教学的顺利实施。硬件条件是保证高职英语教学中开展微课的关键。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想更加科学、高效的开展微课教学,教师应不断的加强硬件建设。微课的硬件主要包括教学仪器、教学场所、摄影设备等等。教师应充分的准备上述的微课硬件,为微课的顺利实施打下夯实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应该随着教育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微课硬件设施进行不断的更新,从而利用微课高质量、高效率的开展高职英语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促进高职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微课逐渐的出现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逐渐意识到利用微课,移动课堂进行教学的重要性。通过设计微课课程,创设轻松的课堂环境,丰富教学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扩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而在应用微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的利用微课的优势,同时规避微课的劣势,进而将微课的最大效能发挥出来,提高高职英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芳宏.微课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01).

[2]陆文坤.微课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03).

[3]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04).

短视频的利和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教育考试; 安全形势; 对策

国家教育考试作为高利害性考试,不仅关系考生个人前途命运,也涉及社会多方群体的利益。考试安全历来是国家教育考试系统工作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经济体制的变革和社会结构的变动,导致利益格局的调整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各方利益冲突尖锐化。国家教育考试安全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面临的形势愈加复杂和严峻。

一 新时期国家教育考试安全现状

(一)考试的外部环境恶化,考试作弊呈高科技、集团化、产业化态势。考试作弊自科举就有之,形式不外乎贿买、夹带、代考等个人行为。但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考试作弊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高科技化。作弊器材从一开始的BP机、手机发展到现在的针孔摄像机、无线耳麦、跳频传感器等,其使用已达到间谍级别。二是集团化。由于国家教育考试的高利害性,不法分子把黑手伸向考试领域。据公安机关通报,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第一季度,在全国范围内发现大型考试作弊团伙上百个,涉及数千人。三是产业化。作弊团伙不惜代价,有的贩卖作弊器材;有的在考前通过各种途径盗取试题,利用网络及辅导机构进行非法谋利;有的雇人在考试中扫描试题传出,再将答案传入,整个作案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甚至有团伙直接攻击招生考试网站,篡改数据。考试作弊已经形成了一条庞大的产业链,内部分工细致,专业化水平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疯狂程度。四是新媒体的发展,使考试有害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大。已发现的有手机短信、QQ、博客、微博、微信、飞信等多种方式。由于客户端技术的成熟,移动互联网已进入爆发式成长期,通过博客和微博等手段产生的用户生成内容(UGC),使得信息的传播呈立体式、病毒式且互动性强、边际成本趋于零的新特征。例如,新浪微博每天用户的内容超过1亿条,一旦通过这类方式传播考试有害信息,其发酵速度极快,对考试的危害也极大。在这种环境下,国家教育考试的权威性、公正性和严肃性受到巨大挑战,考试的组织和管理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困难。

(二)考试系统内部存在薄弱环节和重大隐患。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考试系统内部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制度程序执行不到位,有些工作人员安全保密意识差、责任心不强等问题。更有甚者,极少数工作人员考前窃取试题进行贩卖以获取经济利益,例如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前湖南湘潭市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窃取试卷案件,2011年和2012年分别发生两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个别高校工作人员考前贩卖试卷的案件。考试系统内部个别工作人员,知法犯法,严重影响了国家教育考试的形象和公信力,同时也反映出教育考试系统在管理上亟待加强。

二 国家教育考试安全问题成因分析

(一)考生心理分析

国家教育考试是考生获得高等教育资源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入口,也是进而获得金钱、财富、权力、名誉、地位等社会有限资源的阶梯,其本身就是一项高利害关系的竞争活动,因而成为考生们争夺的对象。既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就可能出现一些人试图回避竞争而获得利益的投机者。当一些考生没有能力获得理想的考试成绩时,他们就开始企图通过作弊等考试违规行为来获得理想的考试成绩。

(二)社会诚信环境分析

“人无信不立”,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古信条,在当今社会却面临着极大挑战。社会领域内的各种不诚信行为也深刻地影响到国家教育考试领域内的诚信行为,其结果是考生耻感的丧失和商家逐利的冲动。这也是考试作弊事件频发的社会基础。

(三)考试管理部门分析

从近几年国家教育考试的组织实施情况来看,考试的管理工作,不时出现疏漏而导致重大违纪舞弊或者失密、泄密等事故发生,直接影响到考试安全。其决定因素是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内部管理的问题,主要有几点。一是招生考试方面的法规建设严重滞后。目前我国既没有招生考试方面的法律、法规,也没有政府规章,致使对国家教育考试管理无法可依,特别是对违规考生的处理是无从下手,处理起来还是按照各省自行制定的规范文件执行。无法可依,也就无从执法,更无法严肃执法。二是考试管理政策规定落实不到位,涉考人员责任意识缺乏,造成了考试安全事件频发。近年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出台具体的考试管理规定,对国家教育考试工作均进行认真的安排与部署。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规定和部署未在考试组织实施部门得到落实。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工作人员,特别是某些考场监考人员,对考试工作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对考生的违规行为放任不管、纵容,甚至帮助他们作弊。三是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对各类考试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不健全,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应急预案不完善,涉考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有待加强。

三 新时期国家教育考试安全维护措施

我们必须标本兼治,软硬兼施,重点加强考试管理制度建设、法制建设、技术建设。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打造诚信考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家级考试安全、平稳有序地进行。

(一)加强法制建设

一方面国家考试既要强调纪律层面和道德层面的规范。更应当重视将其纳入立法的视野,既要依赖于纪律、规章等制度的约束.更需要法律的刚性规定。道理很简单.考试纪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约束参考人员和考试工作人员。却往往对考场之外的疯狂作弊者无能为力。因此,单纯依靠行政纪律或规章制度管理和规范考试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另一方面由于考试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获取较好的考试成绩或者经济利益,总有一些考生和社会人员不惜铤而走险。而我国的考试立法严重滞后。对治理考试作弊和解决考试纠纷缺乏可诉性的法律依据.考生的合法权益常常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司法救助。传统的行政干预在解决严重的考试作弊和考试纠纷时往往捉襟见肘。因此,从国家考试事业发展的长远要求考虑,应尽快出台覆盖面更广、更有针对性的专门《考试法>,通过立法和司法手段,规范国家级考试的设立及运作,提升考试的质量.维护考试的公平与公正。

(二)强化制度建设

考试工作是一项涉及众多环节并有众多主体参与的工作.必须规范考试工作人员和应试人员的行为:一是必须严肃工作纪律,严格工作程序。考试工作中的重要工作程序包括:考试命题工作程序、报名资格审查程序、试卷印刷程序、试卷运送与交接程序、考试施测程序、评卷与登分程序等。二是应制定相应的行为规则。包括试卷保管规则、报名工作规则、考试实施规则、考点考场设置规则、考场规则、监考人员守则、巡视人员守则、违纪处理规定、评卷登分规则、保密责任书等。三是建立相应的制度.包括岗位目标责任制、保密制度、监督机制、回避制度、应急处理机制等。明确行为失当应承担的责任.并加大人事考试责任事故追究力度。

(三)重视技术建设

1. 提高考试的技术设计水平。通过对答题卡和试卷的设计和分配。可以阻扰甚至切断抄袭者和被抄袭者之问的信息联系;在电子考试实施中,基于大容量的电子题库,通过为不同的应试人员生成内容不同的试卷,可以杜绝应试人员之间的直接抄袭。

2. 提高考场的技术建设水平。加强考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标准化考场.提高考试管理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考场进行监控,可以创造一个“无法作弊”的考试环境。通过计算机随机编排考场、自动生成考场和准考证号与座位号,可以将应试人员在一定范围内打散。切断熟识人员之间的信息联系:将照片、指纹等身份信息数字化并进行采集。可以逐步消除考试过程中的替考现象;利用视频联通,建立统一的国家和省级考务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大规模考试网上巡查、应急指挥、考务综合管理、视频会议、考生服务、网上考试和诚信档案等功能:启用无线电信号监控巡逻车在考点外巡查,可以及时查处可疑信号源;通过在考点实施电子屏蔽,可以有效防止手机短信作弊等。

3. 进行考后技术分析。随着客观题在大规模考试中的应用和光电阅读机在信息采集中的使用,可以采集到客观题答题信息,为考后对考场抄袭情况的分析提供信息基础。

4. 加大试卷保密室硬件建设。运用网络、传输、存储、摄像集成技术,建立试卷保密室远程监控系统。做到试卷保密室一举一动均记录在案。既能即时检查试卷保密室情况,又可以随机抽查保密室24小时全程情况,堵死一切可能发生试题泄密的源头。

(四)狠抓队伍建设

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密的工作程序要靠人来实施、落实。尤其在我国当前考试法规还不甚健全的情况下,更应发挥人的作用,加强队伍建设。在监考教师队伍建设中。必须把好“三关”:一是把好选拔关。选拔那些责任心强、敢于坚持原则、廉洁自律、作风正派、业务熟悉的教师担任考场的监考员,建立监考人员监考业绩档案库。二是把好培训关。强化对监考老师考风考纪教育和业务培训,建立考务工作人员资格准人制度。对其进行严格的法制意识、管理知识和考试专业知识训练。三是把好奖惩关。运用激励机制。增强考试工作人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把教师监考工作的业绩与各种人事政策挂钩,对认真履行监考职责的监考员,要给予表彰奖励。在晋升职称、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

(五)加大考试风险成本

所谓“风险成本”是指人们采取某种行为的危险程度和可能付出的代价。如果某种行为的风险成本很低,而可能得到的效益很高,就会有很多人选择这种行为。风险成本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行为路径与方式。国家考试作弊的风险成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弊行为人实施作弊行为之后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可能性的大小。二是考试作弊行为人被查到之后所受到的法律追究和惩罚的严厉程度。面对日益猖獗的作弊之风.必须使用法律手段。同时建立经济惩罚制度,用高风险成本加大对考试作弊的惩处力度,即在依法制裁的同时,从经济上遏制考试作弊。

[参考文献]

[1] 姜钢.国家教育考试安全面临的形势和对策[J].中国考试,2013(2)

[2] 曾鸣,等.泄题2012:国家考试失守不止考研英语[N].南方周末,2012-03-19(01).

短视频的利和弊范文第4篇

一、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在课前制作关于各个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外完成通过观看视频的任务,根据教师的讲解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交流,解决问题,完成检测的一种教学形态。(二)翻转课堂展开的可行性:1.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课外时间相对充裕。2.学习资源丰富教师提前录制教学视频、学习资料等,而且还引进或者链接了优质教学资源,如MOOC、微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等,这些资源辅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3.师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作为教育技术学的教师具备设计和制作视频、文本等网络学习资源的技能。熟练使用网上交流工具的基本能力。而大学生对电脑的使用大都比较熟悉,具备在线学习和交流的能力。4.在线学习交流平台天空教室或moodle教学平台都可以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和课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以及课后的检测。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设计

(一)调查学生网络素养和网络学习能力1.学习者分析通过对大学一年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使用网络搜索下载学习资料的能力和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习惯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并且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一些网络工具,88%以上的学生倾向于在网络上搜索学习资源说明学生具有较好的利用网络辅助学习的能力。2.创建学习视频教师的讲授按照知识点进行划分,制作成为一个个知识点组成的微课程,方便学生进行学习和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进度的把握。3.创建课前学习任务单课前学习任务单是指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的以知识点划分为每一模块,让学生清楚学习的知识点是什么,学习应达到哪一程度、课前需要完成的测试题、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反思以及要求学生对此种学习模式的感受等。并以文字,图表等形式提供给学生。4.收集教师评价通过与授课老师的交流,了解学生翻转学习情况,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化情况,知识的掌握情况。5.调查学生翻转学习情况通过调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情况。

三、结果分析

笔者采用对比试验研究方法,将《教育技术学导论》这一课程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另一部分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学生评价和教师感受等评价方式从学生的改变方面来评价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通过问卷调查所得情况如下:

(一)学生的改变

在问卷调查中,笔者从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小组讨论过程、学生课前是否主动学习、课上的积极参与度四个方面对学生的改变进行调查,满分为80分制,其中83%的同学认为其对自身的改变达到72分以上,其中75%的同学认为翻转对他们的改变在促进思维、团队意识、学习主动性方面都达到了满分。另外,笔者还对学生进行了翻转课堂模式支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4%的学生支持使用该模式,认为翻转课堂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并认为学生的自控能力是课前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80%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能提高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但也有5%的同学认为翻转课堂存在一些弊端,因此不愿继续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总的来说,学生认为翻转课堂让自己变得主动学习,在师生、生生讨论、网上资源的搜索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学习交流能力,发现自己在学习、搜索、交流方面的更多问题。

(二)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相对于传统课堂的利弊分析及对于弊端的对策

利:翻转课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者,不仅让传统的沉默的大学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且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某些课堂老师讲的是学生会的,学生不会的而老师没有讲解的问题,而是由学生用提出问题的形式的解决每一个学生存在的个性的问题,促进了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弊:由问卷调查中5%的同学认为不应该继续使用翻转课堂的原因进行分析可知:1.看视频时间过长,伤视力。2.教师精力有限,很难顾忌到所有同学提出的问题。3.时间都浪费在小部分同学问题上,且有些同学表达不清,甚至可能浪费时间。对策:1.提高学生与人交流的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学生才会更想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解决其他同学的问题。2.鼓励更多的学生讲,扩大课堂参与面。3.小组组建时注意学习能力强、中、弱的搭配比例,让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领基础稍差的同学共同学习,让每个组员在小组活动时都能获得提高。4.课前检测和课后检测注意题目难易程度的把握,给各个阶段的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结束语翻转课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校教学满堂灌的弊端,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知,并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互过程中完成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对合作精神的理解,能很好的改变学生上课的氛围和学生的听课状态。另一方面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差异也决定了其利弊共存的特点,如伤害视力、对课上时间的管理方面,所以对于翻转课堂的完善仍然任重而道远。

短视频的利和弊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生;手机;影响;利与弊;对策;合理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作为通讯工具手机的普及,手机已逐渐成为中学生的新宠。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走进了千家万户,在街上可以看到人手一机的情景。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初中生,高中生。现在学校内使用手机的情况有愈演愈烈之势。要想管理好学生带手机的问题,我们应该了解使用手机的利与弊,家校合力管理方能奏效。

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也进入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校园,在每个班级中,拥有手机的学生,不在少数,据某中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8%的学生每天带手机上学,有73%的学生拥有手机,手机生产商把中学生视为他们将来庞大的销售市场,中学生使用手机更应该值得关注。

那么,中学生用手机一般都做什么?调查统计:与家联系占38.55%,发短信占52.17,玩游戏19.13,上网8.99,闲聊44.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手机的使用一方面给学生与家、老师、同学的联系提供了方便,但手机短信、玩游戏和闲聊等给学生带来的危害却是巨大的,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从使用手机的现状来看,我们总结出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利的方面:

(1)与以前同学多交流,可以保持原有的友谊;与现在同学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用手机进行讨论。

(2)一些手机的拍摄功能,可以随时拍下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3)里面的闹钟装置,可以随时使用。

(4)通话记录功能,手机不像家里的电话一样不在家的时候别人打电话来不知道,在手机里是有记录的。方便查阅。

(5)手机的本身小巧玲珑,占很小的面积可以随身携带。

(6)当学生外出游玩或在其他地方遇到危险时可以及时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

(7)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及时与家长联系,也可以向老师汇报学习等。

(8)现在的手机都有很强的上网功能,随时查阅学习资料。

中学生手机三大用途:收发短信,玩游戏、上网。有超过70%的中学生已经不把手机当成与人通讯的工具,而是一台与电脑一样,能收发短信,上QQ、玩微信,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收发图片的“迷你”小电脑,跟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比较,手机的好处当然很多。

同样,我们总结学生使用手机有弊的方面:

(1)分散注意力,学业成绩下降。调查发现,配有手机的学生,大多数有上课玩手机的习惯。课间就那么几分钟也要玩玩手机,对手机十分牵挂与着迷。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听讲、学习。

(2)破坏校纪,影响教与学。使用手机会妨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学生用手机躲在被窝里收发短信、看小说、玩游戏,不仅影响自己休息,还干扰他人休息,严重影响第二天学习效率。课上手机响起来,更会扰乱教学秩序,影响听课效率,蔑视教师劳动。上课时有的同学手机未关机,突然来电话,影响全体同学听课,会给整个教室带来不愉快的情绪。不仅老师反感,其他同学也极其反感。

(3)手机为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考试作弊,败坏考风学风。用手机舞弊是公开的秘密了,而且一条信息可以发给好几个同学,作弊的范围很广。在学业成绩检测时,有的学生通过手机舞弊,弄虚作假,欺骗家长,欺骗老师,自欺欺人,严重危害教学秩序,败坏考风学风,以致不思进取,不专心学习,成绩下降,升学无望。

(4)影响校园治安,配带手机,学生安全无保障。一些学生在回家路上玩手机,不注意路上的行人和车辆,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在路上玩手机,还给一些不法分子造成了可趁之机,学生往往被骗、被打、被抢。寄宿生的手机放在寝室内,稍不注意,就可能被他人拿走。个别学生还利用手机纠集同学和社会闲散人员打架,严重违法违纪。手机是贵重物品,若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会发生偷盗现象。

(5)手机对人有辐射,频繁用机,损害身心健康。许多广告只说手机有多少多少先进功能,却从未提对人体伤害。手机是通过无线电波实现其功能的。手机传送的电波辐射,或多或少地要被人体吸收。科学实验表明,频繁而长时间地使用手机,对人体健康带来一定危害。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丧失、睡眠紊乱、心理烦躁、头痛等。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身体机能还不健全,手机辐射危害身体发育,造成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明显下降,免疫功能失调。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如果因为手机而对身体伤害,岂不追悔莫及。

(6)亲情疏远,教育虚无飘渺。家长由于工作繁忙,依靠手机对学生进行遥控管理,这样势必减少对学生面对面的教育机会,减少家长与老师直接的交流与沟通。家庭教育由实变虚,由直接变间接,由亲近变疏远。家庭教育的缺位,会给学生成长造成诸多不良影响。

(7)朋友,情感纠纷不断。学生之间有事无事打手机,相隔一步之遥也打手机,同学之间的猜疑,与异性同学交往,很多都是因手机而起。手机已成为中学男女生交往过密的帮凶,加速了中学生社会化。有些学生甚至与社会闲杂人员有联系,校外朋友一声呼唤,便谎称有病请假。这些都给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带来很大麻烦和障碍。短信、QQ、微信聊天,影响休息,贻误学业。多数家长反映,孩子用手机谈论学习的内容少,用于同学之间联系或发短信的多。

(8)不良信息,玷污心灵。黄色泛滥,不利成人成才。手机上网、QQ聊天、网络游戏、不良短信,以及黄赌毒严重毒害青少年。尤其是黄色信息、黄色网站等对涉世不深的学生具有非常大的诱惑力,严重危害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个别学生就是受不健康内容的影响,注意力不集中,成绩直线下降,有的甚至违纪违法,最后走上犯罪道路。据了解,兰州市一所中学曾做过一个调查:在学生发送接受的手机短信息中,70%是与正常学习和生活无关的信息,5%以上是不健康信息。

(9)炫耀攀比,助长享乐思想。每到课余时间或放学以后,一些学生就会围在一起,相互“切磋”手机的款式和功能。校园里的手机越来越多,档次也越来越高,对那些没有手机的学生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在攀比之风的影响下,有些学生开始盲目追逐,因为手机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外形、功能都日新月异,学生会炫耀自己的家境,父母地位。学生既矛盾又痛苦,认为社会很不公平,容易产生怨恨和报复心理,轻则厌学违纪,重则违法犯罪。

(10)手机消费,额外增加父母负担。有些同学玩手机到了疯狂的地步,打电话、发短信那是家常便饭。有的学生手机费用极其高昂,少的百元,多的达数百元。中学生使用手机是一种新的消费,也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大大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不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培养。

用手机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最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来使用手机,在哪些地方,在哪些时候使用。我们也坚决反对同学上课用手机发短消息、上QQ或微信、考试进行作弊等不良的行为。同时,我们也肯定手机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捷和方便。作为中学生,更应该培养自己的自觉性。对手机的使用,做到自我约束。只要我们合理地使用手机,它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另类的帮助,一定会成为我们中学生良好的生活伴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