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雾霾应对措施

雾霾应对措施

雾霾应对措施

雾霾应对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雾霾;温室;蔬菜;影响;措施

石家庄市是一个蔬菜大市,设施蔬菜面积约8万hm2,其中温室蔬菜面积占1/3。近年来,石家庄市冬季雾霾天气频发,持续的雾霾天气对温室蔬菜的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给菜农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针对这一严峻问题,石家庄市组织有关专家对10个蔬菜大县的蔬菜生产基地、标准园区和部分种植大户进行了专题调研,分析了雾霾天气的发生特点和对温室蔬菜生产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地减轻雾霾天气对温室蔬菜生产的影响。

1 雾霾天气的发生特点

根据近3年冬季天气资料统计,石家庄市冬季雾霾天气发生频繁、持续时间长、发生程度重,同时温度变化异常,详情见表1。这种持续的雾霾天气致使日照少或无日照,造成温室裙庹昭现夭蛔悖使得温室内气温、地温都较低,严重影响了温室蔬菜的正常生长。

表1 石家庄市近3年冬季天气情况

2 雾霾天气对温室蔬菜生产的影响

2.1 温室温度明显降低,严重时出现冷害

光照是温室温度升高的决定性因素。雾霾天气时,温室内光照严重不足,导致温室内气温上不去,温室热量得不到补充,地温也不断下降。当地温低于10℃,气温低于8℃,喜温蔬菜就会受到冷(冻)害。

2.2 蔬菜生长缓慢甚至停滞,生育期延迟

蔬菜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光照,而雾霾天气日照偏少或无日照,温室内温度偏低,从而导致蔬菜生长缓慢,植株茎变细,叶色变浅,落花落果增加,谢花早,长势衰弱,严重时造成植株生长停滞。同时,受雾霾天气寡照低温的影响,温室蔬菜生育期普遍延迟。据调查,黄瓜生育期可延迟35~45 d、茄果类延迟20~30 d、草莓延迟15 d,叶菜类延迟10 d左右。

2.3 某些病虫害发生加重

雾霾天气时温室内温度偏低,不仅影响了蔬菜的正常生长,也影响了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如灰霉病、晚疫病等低温高湿病害加重;沤根、黄叶、寒害等生理病害加重。同时,因温度偏低,高温高湿病害发生轻,白粉虱繁殖较慢,发生也轻。

2.4 不同程度地减产,蔬菜价格波动明显

通过调查对比石家庄市茄果类、瓜类、叶菜类等主要蔬菜产量,发现近两年雾霾天气造成了温室蔬菜不同程度地减产。从表2可知,温室蔬菜减产总的特点是叶菜类减产幅度小,黄瓜、茄果类等蔬菜减产幅度大;2013年蔬菜减产严重,一般单产减产10%~40%、最高可减产70%;2014年减产轻,一般单产减产在10%以下。分析原因主要是2013年雾霾天气以雾为主,持续雾霾天出现早(12月份)且发生重,加之整个冬季气温异常低、阴雪天偏多,这种寒冬寡照的气候条件严重影响了蔬菜的生长,寻致产量损失大;2014年冬季雾霾天气以霾为主,持续雾霾天出现晚(2月下旬)且发生轻,加之冬季前2个月气温持续偏高、阴雪天少,对温室蔬菜生长影响小造成产量减产轻。同时,随着春节临近,市场需求量加大,再加上雾霾天气影响运输,也进一步推高了菜价,使得蔬菜价格波动明显。据调查,冬季(1-2月份)蔬菜价格2013年涨幅大、2014年涨幅小。详情见表2。

表2 石家庄市冬季雾霾天气温室蔬菜产量及价格

3 雾霾天气的应对措施

针对雾霾天气对温室蔬菜生产的影响,应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总体策略:雾霾天气时,温室蔬菜生产应以保温增温、增光补光为重点,并采取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加强栽培管理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因雾霾天气导致的损失。

3.1 及时采用保温增温措施,提高温室温度

持续雾霾天气会导致温室内气温和地温下降,从而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然而,雾霾天气下,温室温度的下降程度与温室有无保温措施和温室的结构有直接关系,因此,应采用相应手段保温增温,提高温室温度。

3.1.1 选择保温性能好的温室,改善保温条件

温室结构不同保温性能不同。据调查,近几年新建园区采用的山东寿光五代温室保温效果不太好,温室最低气温4~5℃,原因是跨度大(11~13 m),后坡短(前面不足1 m);同样的雾霾天气下,采用高邑Ⅱ型温室保温性能相对较好,温室最低温度都在8℃以上(特殊年份如2012年低于8℃)。高邑Ⅱ型温室跨度8~9m(或不超过10 m),后墙3m,脊高3.5~3.9 m,后坡长1.6~1.8 m。总的来说,跨度小于10 m的温室保温性能相对好些,而跨度超过10 m的温室,跨度越大保温性能越差。因此,建造时要选择保温性能好的温室结构,同时,改善现有温室条件,尤其是增强墙体和后坡的保温蓄热能力,如后墙底宽5~6 m,后坡采用保温蓄热能力较好的苇板和聚酯泡沫板等材料。

3.1.2 采用多层覆盖,提高保温效果

可通过增加草苫,提高保温效果。应在草苫外覆盖防雨布等防水物品,以保证草苫干燥。草苫的质量和新旧也会影响保温效果。据调查,2012年、2013年同样温室结构,当年使用新草苫、厚草苫和双层覆盖(一层草苫、一层棉被)的温室温度晚上要比旧草苫高2℃以上。此项措施已在栾城、高邑等县普遍使用,对抵御雾霾天气起到了一定作用。

3.1.3 扣小拱棚、增施秸秆,提高地温

在蔬菜苗期或对植株较矮的蔬菜,可在菜畦上适时加盖一层塑料小拱棚,以起到增温保温的作用:据高邑县调查,2012年12月,加盖小拱棚的温室定植的西红柿比不加盖小拱棚明显生长得快,可提早半个月上市。

在雾霾天气严重时,667 m2的温室埋施4000 m2地的玉米秸秆,可明显提高地温。据高邑调查,在雾霾最严重的2013年1月,寺家庄的温室种植越冬茬黄瓜,仅有2座温室黄瓜没有被冻死,其原因主要是温室在定植黄瓜前,埋施秸秆数量大(长度100 m的温室埋施大约667 m2地的玉米秸秆)。其他没有埋秸秆的温室黄瓜全因为温度低寒根而死。

3.1.4 设置二道幕,提高保温效果

温室内设置二道幕保温效果比较明显。据栾城调查,在2013年1月份持续雾霾低温天气时,采用了二道幕的温室温度较其他棚高出2~4℃。二道幕的材料是塑料薄膜,一般安装在距离作物冠层20 cm以上的位置,与温室透光覆盖材料至少要保持20 cm以上的距离。其保温的原理是利用了二道幕和温室透光覆盖材料之间的空气间层中空气的隔热作用,降低了温室内热量向外的扩散速度,从而延缓了温室内温度的降低。

3.1.5 利用热风炉、土暖气等设施及时增温

在温室内温度低于8℃时要及时进行增温。可利用电热线、热风炉、燃烧块、土暖气等设施,提高棚内温度。

3.2 适时采用增光补光措施,增加光照

3.2.1 清洁棚膜

用于的拖布或干净的软布轻轻擦拭棚膜,清除棚膜上的尘土、草屑等污物,增加棚膜的透光度,提高室内光照强度,利于温度的提高和有机物的制造和积累。

3.2.2 适当揭开草苫

在不影响温室内蔬菜对温度要求的情况下,白天尽量揭开草苫,使蔬菜接受散射光照射,不可以连续几天不揭草苫。

3.2.3 利用反光膜或植物补光灯

在温室的后墙上挂反光膜或利用植物补光灯来增加光照时间。当雾霾天气超过2 d,可用植物补光灯进行补光,雾霾轻时每天补光3~4 h,严重时可全天补光。据调查,采用植物补光灯效果明显,不仅能保证植株正常生长,还能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

3.3 合理调整种植结构,规避雾霾带来的风险

雾霾天气对温室蔬菜生产有影响是不可否认的,但不同的茬口、不同种类的蔬菜受雾霾天气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据调查,合理安排茬口和调整蔬菜种植结构能大大减轻雾霾天气对温室蔬菜生产的影响。

3.3.1 合理安排茬口

改越冬一大茬为秋冬茬和冬春茬两茬。据调查,越冬一大茬蔬菜受雾霾天气影响大,而秋冬茬和冬春茬两茬蔬菜则影响小。因为两茬蔬菜在雾霾天气发生时,第1茬到了挂果后期,对产量影响小;第2茬刚处于苗期,主要是影响生长发育速度,使生育期延迟,而产量一般不受什么影响。近两年在高邑县大力推广温室一年两茬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实践证明,两茬模式基本上可以规避多雾或雾霾天气,保险系数高,产量效益都相对稳定,可有效规避雾霾带来的风险。目前该县两茬模式已占蔬菜种植面积的95%以上。

3.3.2 调整蔬菜种植结构

不同种类的蔬菜受雾霾影响不同,黄瓜、辣椒、茄子对雾霾天气比较敏感,番茄受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在冬季温室可适当多种植一些番茄:还可适当增加一些生育期短、耐低温的蔬菜,如苦苣、生菜、香菜、茼藁、芹菜、韭菜等;也可适当增加耐弱光、耐低温的食用菌类如平菇、香菇等。通过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可规避雾霾天气带来的风险。

3.4 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逆性

3.4.1 加强水肥管理

雾霾天气期间,尽量不要浇水施肥,切忌大水漫灌。温室要严格水的管理,由于连续低温,蔬菜的根系生长很弱,必须使根系恢复活力后再浇水,否则易造成沤根死苗;如需浇水追肥,应选择晴天采用膜下滴灌或膜下沟灌技术,以免降低地温;可随水施入肥料,要选择速溶性肥料,最好是腐殖酸肥,有利于发根,提高植株的抗寒性,实现水肥一体化。

3.4.2 强化控湿防病

持续雾霾、低温雨雪天气,温室内空气湿度大,易诱发某些病害,因此,应在温度允许的情况下,中午短时间通风排湿,注意放顶风不能放侧风,可控制病害发生;发病后可选用粉尘剂、烟雾剂防治,以利于均匀施药。避免使用水剂,防止温室内湿度过大。

3.4.3 田间精细管理

及时清除田间老叶、病果,减轻植株营养负担。连阴天应避免进行整枝打杈,防止病毒感染,减少病害发生。

雾霾应对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雾霾天气;雾霾状况;雾霾污染;环境治理;环境保护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51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4-008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4.041

1 现状

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总数直线飙升,呈现日趋严重的趋势。特别是2016年12月的雾霾污染直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影响着居民的身体健康。12月,北京、山西、河北、天津等多省爆发严重雾霾,能见度极低,导致不同程度的高速公路封路与车辆限行,约200多趟航班被迫停飞,而医院的呼吸道门诊更是人满为患。短短几天,雾霾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从2015年开始,我国的雾霾天气明显开始持续增多,影响范围越来越广,污染程度越来越重。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加剧,并呈现尖锐的增长态势。另外,我国雾霾天气集中于冬季北方地区,特别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周边地区最为严重。我国北方地区一直是雾霾重灾区,在冬季供暖时期更为明显。并且随着北方冬季的漫长,城市雾霾也挥之不散。与此同时,北方严重的雾霾也不断随冬季冷空气进入南方地区,影响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由此可见,当前我国雾霾不论程度、范围、影响都处于严重状态,随之而来的雾霾治理问题也成为当前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

2 原因

2.1 生态文明建设缺失

当前,我国雾霾天气状况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民众的身体健康,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缺失是导致雾霾天气频发的根本性原因。我国是国际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庞大的人口数量,但经济结构以粗放的工业生产为主,呈现一种以牺牲环境为基础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我国大部分企业生产产生的废气,在没有能够进行污染处理的措施下就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导致空气污染严重,而这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缺失所造成的结果。我国没有严格的环境治理方案,没有严格的企业生产废物处理要求,也没有积极改善环境问题的实施行为,整体的生态文明建设处于真空状的漂浮状态,既不够明确具体,也没有实施践行,导致没有能够进行有效制约空气污染问题,总是在雾霾出现严重之后再谈治理,没有能够实施前期的防御治理工作,因此呈现雾霾现象越来越重的环境问题。

2.2 煤炭燃烧污染

煤炭燃烧带来的废气和固体颗粒物污染是导致雾霾严重的现实原因。当前,我国能源主要还是依赖于煤炭能源,无论是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煤炭都占了主要地位,特别是北方地区供暖问题。北方地区冬季供暖仍以煤炭燃烧供暖为主,漫长的冬季下大量的煤炭燃烧直接导致了冬季雾霾问题。一方面,煤炭的大量燃烧直接导致大量漂浮物和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污染空气;另一方面,煤炭燃烧的热量也导致城市内部的空气正常对流被破坏,导致空气停滞循环,污染物无法排出,长期静止停留在空气中,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大量居民出现呼吸道疾病。因此可以明确,煤炭燃烧是导致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工业生产发展缓慢时期,煤炭燃烧取暖成为大多数城市空气污染、雾霾严重的罪魁祸首。

2.3 汽车尾气影响

在2016年中期的调查中,我国保守汽车总量就达到了2.85亿辆,而其中有很多汽车的燃油使用不达标,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对于绝大多数私家车主,都会选择使用93号和97号燃油,这样的燃油更为环保,排出的尾气也更为干净。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大型运输车或者是旅行客运车,却会选择污染较重的柴油。因此可见,并非现在燃油不够洁净,而是许多司机为了省油钱将本身使用93或97号燃油改为使用柴油,造成环境污染。另外,很多汽车燃油不够充分,造成尾气排放中固体颗粒物过多,导致空气中颗粒漂浮物过多。与此同时,在私家车燃油不够彻底的情况下,车主并没有配备相应的尾气过滤装置,缺乏环保意识,直接将污染气体和颗粒物排入大气。因此,在现阶段雾霾严重的情况下,汽车尾气成为主要的整治对象。

3 环保治理措施

3.1 加大立法惩治

治理雾霾天气必须加强立法与处罚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雾霾污染问题。首先,我国要加强环境保护的立法措施,从法律层面树立起严格的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其次,要加强对工业生产的立法措施,确立起生产与治理并重的生产方式,加大对直接将污染物排放到自然中的企业的惩罚力度,以法律的强制执行力促使企业坚持治污、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最后,要加强市民的环保意识,以必要的处罚措施使人们建立起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不做污染环境的行为,并且要树立针对雾霾问题的专门立法,掐断污染源头,保证雾霾治理政策的落实,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证雾霾问题的有效解决。当前,以立法方式处理雾霾污染已经成为了必然要求,只有强力的实施与惩处,才能保证各行各业将雾霾治理落实到实处,起到减霾作用。

3.2 加大科技治理

目前我国雾霾严重情况严重,应对如此严重的雾霾问题,加大科技治霾成为当前我国的主要应对措施。首先,要加大工业生产中的治污技术,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减少我国的工业废气排放;其次,要改变我国现行的环境监测仪器,改用国际通行的监测指标,明确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国际规范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对当前环境现状进行估测,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并且也要提高国内汽车生产技术,提高汽车燃油效果,减少固体颗粒物排放;最后,要鼓励引导汽车车主在尾气管先进的过滤装置,并定期进行更换,减少有害的汽车尾气排放。同时,我国也要加强对废弃物的处理技术,不光是减少污染源,还有减少已经产生的污染物,例如引进国外先进的可降解技术,减少固体垃圾的数量。

3.3 坚持绿色出行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因此汽车的拥有量也在国际范围内名列前茅。但是回顾以往先进国家的治霾方式,无一不是提倡低碳出行和环保出行。越是发达的国家,汽车就越成为代步工具,而绝大多数的居民都选择自行车出行,特别是英国,自行车出行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与时尚。由此可见,我国需要控制汽车数量。目前许多省份出_单双号限行的政策,以减少空气污染,但这样的措施还远远不够,应该限制每个家庭的汽车拥有量,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与此同时要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多设立公共自行车,并加大居民公交补贴,引导人们选择绿色出行、环保出行。

3.4 调整供热方式

目前,造成我国雾霾最主要的原因是北方冬季供暖问题。传统北方的供暖方式为煤炭集中供热和木材个人供热两种形式。但无论哪一种形式,都是污染十分严重的供暖方式。因此要改变传统的供热方式,选择污染小的方式进行供暖。例如,在有些地区采取个体天然气燃烧的方式,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汽,避免了固体颗粒或有害气体。而有些靠近工业区的地区,则利用钢铁生产中的高温废水进行附近小区的循环供暖,以代替传统的燃煤供暖方式。这样因地制宜的供暖方式是值得借鉴与认可的,充分地利用了地域特色进行特色供暖,减少了煤炭的使用,从而减少冬季雾霾高发的现状,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北方各地区要加强供暖方式的多元化转变,改变单一供暖方式下固体颗粒污染过重的局面,保护环境,减少排放。

3.5 加大绿植面积

雾霾天气的环保治理问题,究其根本解决措施,还是要加大植被种植。我国城市化进程过快,在高楼大厦叠加的情况下,城市绿色覆盖面积急剧减少,绝大多数省份的绿植面积都处于严重不达标的状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依靠植物过滤吸收有害气体减少雾霾、阻挡风沙入侵是不可能的,因此想要长期有效地改善雾霾污染情况,加大绿植面积是必然趋势。城市住宅区建设要严格按照住宅区绿化面积比例进行,公共绿化应该按照城市汽车拥有量进行建设,加大公共公园的建设与开放服务,保证城市绿植面积。与此同时,农村地区要减少炸山采石、伐木开田的行为,更禁止破坏原始森林的行径,保障现有的原始森林面积。环保部门在治理的同时,也要加强对现有“财富”的保护,才能双管齐下,有效缓解雾霾污染。

4 结语

随着北方供暖期的到来,我国爆发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雾霾污染,并且污染面积之大、程度之深、损失之大都史无前例。因此,治理雾霾污染势在必行,并成为首要之举。目前,我国关于环境保护和雾霾治理的立法欠缺,且工业生产与生活环境中污染因素众多,造成了多元的雾霾源头。因此,我国要加大相关立法,从调节供暖方式、加大树木种植、加深惩处力度、坚持绿色出行等众多方式,降低污染,减少雾霾天气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伟.我国雾霾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J].中国科学人,2014,(11).

[2] 袁东,台斌.城市雾霾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分析

[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4).

雾霾应对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雾霾天气;绿色施工

近些年以来,全国部分城市先后持续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污染范围覆盖近270万平方公里,波及17个省市,影响近6亿人口,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大气环境、交通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严重影响了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社会紧迫需要解决工作之一。

今年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雾霾治理问题成为提及频率最高的热点之一。在参加上海、广东及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均提到PM2.5等相关环境治理问题。说,十上我们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意识在增强,认识也在提高,这是在一个发展阶段绕不开躲不开的事,治理空气污染要有定力和努力。总书记还强调,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幸福感。

毋庸讳言,治理污染已是中国人的集体意志,上至中央最高层,下至社会最基层,莫不如此。强调PM2.5关系民众幸福感,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对污染宣战,都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足以说明治霾等污染治理已刻不容缓。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显示的危机感:“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所以,“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要进一步积极行动起来,呵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雾霾是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等等。中科院的专项研究表明:“雾霾天气是人为粗放式排放和自然生态被破坏的直接后果”;机动车为城市雾霾的最大来源,约为1/4,其次为燃煤和外来输送,各占1/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雾霾。这就是在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消除雾霾天气的应用对策。

(一)昌导绿色施工,把绿色施工做为一项最基本方法来解决除雾霾天气,绿色建筑对于气候和天气的环境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实施绿色施工,应规划、设计阶段,在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通过科技和管理进步的方法,对施工图纸所确定的工程做法、设备和用材提出优化和完善的建议意见,把建筑业推进绿色施工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切实推进绿色施工,实施建筑能效提升、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强化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开发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使施工过程真正做到“四节一环保”对于促使环境友好,提升建筑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绿色施工组织管理体系,现场由项目经理组织制定绿色施工方案及细则,负责组织绿色施工的实施;对绿色施工的关键点进行监控、动态调整。对现场所有管理人员进行职责分工,把绿色施工具体落实到位。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等方面具体地实施管理

1.前期施工阶段,对施工道路、料场等进行硬化,降低裸土面积,;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采取覆盖,建筑施工区域以进行覆盖绿化等措施,施工现场出口设置洗车槽应设置洗车槽。

2.土方作业阶段,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采取全面覆盖密目网的措施,以减少扬尘,土方运输车辆采用全封闭车斗,保证车辆清洁,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达不要求暂停土石方开挖、运输作业。

3.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

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材料仓库采用全封闭库房,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

5.构筑物爆破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用水化阻隔法,清理积尘、淋湿地面、预湿墙体、楼面蓄水、建筑外设高压喷雾状水系统、搭设防尘排栅和直升机投水弹等综合降尘。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

6.机械设备与机具,定期保养机械设备,减少废气排放,控制空气污染。机械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档等措施。

7.建筑垃圾控制,对现场废物处理进行监控,每天不少于两次的全场清理清理可能增加扬尘的材料、废物;对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8.制定综合应对雾霾天气的专项应急预案,应对严重的雾霾天气,很重要的一点是制定综合应对雾霾天气的专项应急预案。联合开展雾霾天气影响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先做好顶层设计,使预案内容精细化、人性化和公众化,真正制定出操作性强的综合应对雾霾灾害的部门联动专项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应对措施,有效应对不利影响。

9.加强人员的培训教育宣传工作,聘请监测公司到现场测试空气质量,对检查发现问题区域,分析原因,制定控制措施。

解决雾霾天气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是我们必须有所作为!我们要加强自身工作环境的严格要求外,也要呼吁环保执法人员加大工作力度, 也提醒公众加强自我防护。这件事需要树立全民意识,需要全民参与,共同治理。从共识到责任,从制度设计到贴地而行,重拳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已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共识。在民众的广泛参与、在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下,中国的治污之路将一步一步坚定地延伸下去,“绿色美丽中国”将会实现。

参考文献:

[1] 2014年全国“两会”报告相关内容。

雾霾应对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雾霾报道 健康传播 实践 反思

2013年,全国的雾霾天气严重指数和范围不断刷新纪录,天气预报也把对雾霾天气的监测作为一项新的空气指标来播报,一时间“雾霾”成为百姓热议的话题,“雾霾”“PM2.5”成为热门词汇,媒体关于雾霾现象的报道也层出不穷。本文从健康传播的角度对媒体在雾霾危机中的表现进行梳理和分析,对雾霾报道的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并提出做好雾霾报道的建议。媒体雾霾报道的实践

1.满足受众知情权

在2013年年初北方雾霾危机发生后,国内各大媒体进行了报道,报道的内容首先是近期各城市的空气质量、防护措施以及深入分析造威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采访后,媒体报道的重点转向雾霾天气的成因、防护措施等问题。

《人民日报》2013年1月14日刊发了《雾霾来袭,如何突围?》一文,报道分别采访了气象部门、环保部门、监测部门、医院、交通部门、气象专家等,体现了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全面性。新华社、《经济日报》《新京报》等媒体也在第一时间对雾霾现象进行报道,国内各大门户网站也通过开通专题报道的形式对雾霾进行全方位的信息收集和传播。媒体对此次雾霾的严重性、政府的处理态度、民间的反应进行了报道。

2.事实报道与价值报道基本均衡

雾霾危机不仅是环境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与此相关的公众对雾霾的态度、对政府防控措施的评价、对健康观念的理解,以及涉及政治、法律、道德、文化等议题都应该被报道,而且应该被广泛报道。在此类公共卫生事件中人们会更加重视环保和健康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进行环保和健康观念培养的一次良好契机。不管是从稳定社会心理还是保障公民健康的角度,都应该重视价值信息的输出。

在雾霾危机中,报纸和网站上纷纷开辟了健康专题,对雾霾的危害和预防进行科普。科普的内容包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雾霾”的组成、成因和危害,以及在同常生活中预防雾霾引发疾病的种种举措,包括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值得称赞的是,本次雾霾危机虽然在2013年初只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但媒体并没有因为雾霾的减弱停止对事件的报道。《中国科学报》在2月雾霾逐渐消散以后连发多篇报道:《北京靠什么控制PM2.5》《雾霾走了,责任重了》《小锅炉成空气污染排放大户》《灰霾之过,油品之祸》《“问诊”雾霾:环境气象应合力出拳》。这一系列报道通过对民间的实地调查和权威专家的近距离采访,从专业角度讲述了如何科学破除“雾霾”这道难题。

同时,一些媒体也就雾霾危机对政府提出问责,新华时评《责任的沉默比雾霾更可怕》中,就雾霾前期官方的一些做法提出了批评。

3.科学解读,破除谣言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媒体的解读不仅仅要快,更应该要科学,才能对民众起到有效的指导。在2013年发生的两次雾霾危机中,媒体基本发挥了科学解读的作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的报道中,在采访权威专家解读雾霾现象的基础上,都对涉及雾霾的科学常识进行了总结,分析到位。

在以往的多次公共卫生事件中,一些有心之人会利用民众对危机的恐惧心理散布谣言,从而引发社会恐慌。从媒体在雾霾危机中的表现来看,媒体开诚布公地向社会公布可靠的雾霾监测结果、危害以及政府的应对措施。比如,民间传出了“防雾霾健身操”“吃黑木耳和猪血防雾霾”“N95口罩防雾霾”等等谣言,媒体迅速作出了反应,切断了这些谣言的传播。在网上对防雾霾措施进行搜索,会发现答案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媒体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做好“谣言净化器”的工作。

对雾霾报道的反思和建议

1.引导民众科学应对“雾霾危机”

媒体对雾霾危机的报道,不能仅仅局限在对雾霾的实际情况进行报道,还应该对雾霾的成因、预防进行报道,当然,报道的内容必须科学而准确。雾霾危机严重影响了国民的身心健康,是切身可感的,所以在此基础上对雾霾进行科学解读更能够被民众快速接受。

在雾霾危机中,民众首先最迫切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雾霾”“雾霾发生后该怎么办”,对于此类疑问,媒体通过专家得到答案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让民众读懂报道中的专业术语。所以媒体在对雾霾进行科学解读的同时,要做到报道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比如对为什么雾霾损害人体健康,很多人因为身体素质比较好,处在雾霾环境下,体会不到雾霾的危害。《中国科学报》的报道中指出,“由于微颗粒通过呼吸道能够进入人体的肺部深处,有些甚至可能进入血液,因此如果人们暴露在大量微颗粒的环境中,肺和心脏将受到影响,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这一信息对于了解此次雾霾对身体的危害,有助于帮助公众认识到雾霾的严重性。

媒体在报道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时,应该客观严谨,专家意见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在传达专家意见的同时,更加应该慎重。在雾霾危机发生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在采访中回答“雾霾有何危害”这一问题时说:“对此(雾霾)我正在作一个认真的调查,也收集了一部分资料。初步结论认为,雾霾污染会对人体呼吸系统、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生威胁,特别是会导致肺癌。因此,这个问题非常值得重视。”这里,钟南山院士说的是一个“初步的结论”,但是,一些媒体在进行报道时候使用“专家称雾霾导致肺癌”这一观点,非常不妥,容易造成社会恐慌。在这样的公共卫生事件面前,过度的渲染或者轻描淡写都是不可取的,媒体必须坚持报道客观事实和科学验证的结论,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2.通过健康传播唤醒民间“防霾”力量

环境是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仅仅凭借官方的力量并不能解决问题,正如专家所指出的,目前我国雾霾之所以严重,极端不利的气象条件是直接诱因;但污染物排放量大才是根本原因。公民参与能够使政府的政策能有效实施,同时也协助对污染企业进行监督,形成公众压力。另外,公众生活、消费的模式也是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民间组织在公众环境教育、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面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媒体在进行雾霾报道的同时,不应仅局限于传达信息和问责政府,应该探讨雾霾危机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同时有意识地向受众传播思想,引导舆论。经济的高速发展,粗放的生产方式,归根到底,是国家的环保意识薄弱,民众的环保意识薄弱。如何“唤醒”民众环保意识,需要媒体联合发力。而最能影响公众环保观念的就是这场危机已经切实危害到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在对雾霾危机进行报道的过程中,不能让公众觉得自己是旁观者,而应该让读者认识到自己在这场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自己不仅仅是“受害者”,也同时是“污染源”。

3.把雾霾报道纳入日常报道的框架中

雾霾应对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雾霾污染;细颗粒物;危害;成因;防治措施

2013年1、2月份,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发生了多次中度、重度、极重度雾霾天气,该阶段雾霾天气呈现出持续时间长、影响面积大、污染浓度重、受影响人群多的特点,影响到全国17个省(区、市),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受影响人口高达8亿之多,使全国70%城市的空气质量不能达到2012年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因此,“雾霾”成为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句之一,也成为国家和人民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雾霾天气的概念、组成成分、危害及成因分析,对雾霾污染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雾霾的概念、组成成分

1、雾霾的概念

“雾”是指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一定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能见度下降的现象。“霾”是指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使大气层形成浑浊状态的一种天气现象。雾与霾的主要区别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成份是霾。

2、雾霾的组成成分

细颗粒物,即PM2.5是形成雾霾天气的最大元凶,PM2.5包括固态和液态两种形态,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各种污染源和发生源向空气中直接释放的细颗粒物,包括烟、粉尘、扬尘、油烟、油雾和花粉等;二是部分具有化学活性的气态污染物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生成的细颗粒物,这些前体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VOC)、碳氢化合物和氨等。细颗粒物的化学成份十分复杂,由于其比表面积大,PM2.5比TSP和PM10更容易吸附有机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碳、各种金属化合物及病毒和细菌等微生物,由于细颗粒物长期悬浮于空气中难以沉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降低空气的能见度。

二、雾霾天气的危害

雾霾天气中的PM2.5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富集空气中各种化学物质,以及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其通过呼吸系统被人体直接吸入,沉积到肺泡,甚至于可通过肺直接吸收而到达体内其他器官,对人体产生危害。其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及生殖系统。

PM2.5能在肺泡区沉着,溶入血液,作用于全身,不溶性部分沉积在肺部,诱发或加重呼吸系统疾病;PM2.5刺激肺内迷走神经,造成主神经紊乱从而波及心脏,并可直接到达心脏,发生心肌梗塞;PM2.5可引起血液系统毒性,造成血栓的形成,还可能造成凝血异常,血粘度增高,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PM2.5上附着了很多重金属及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易导致胎儿发育迟缓,直接影响胎儿。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潘小川的一个调研结果显示,PM2.5超标后,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医院心血管的急诊及死亡率要增加6%-7%,高血压病的急诊要增加5%左右。

除此之外,PM2.5所携带的重金属和苯系物增大了患癌症的风险。

三、雾霾成因分析

雾霾发生有两个条件,一是长时间静风、逆温的极端不利气象因素,使大气逆温层以下的污染物难以稀释和扩散;二是较大的污染物排放量,即细颗粒物排放量较大,在不能对外扩散时,污染物浓度大大超过环境容量而不能实现空气自净。因此雾霾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由细颗粒物排放造成的。

细颗粒物污染问题的复杂性远远高于传统工业污染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在环境领域的反映,是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的集中爆发,它涉及面广、成因复杂,来源广泛,与社会生产、流通、生活和消费活动都有直接关系,以北京市PM2.5的来源为例,煤炭燃烧占17%,工业喷涂挥发占16.3%,工地扬尘占16%,机动车排放占22%以上,农村养殖、秸秆焚烧等占4.5%,此外,区域外输入细颗粒物占20%以上。总之,细颗粒物污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环境保护领域的突出体现,其根本原因是社会性的,与产业结构失衡、能源结构单一、产业布局不合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不环保等都有密切关系。

四、雾霾的防治

雾霾发生意味着严重的空气污染,而空气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为避免或减轻雾霾对人群产生的污染影响,就必须防患于未然,将预防雾霾发生作为首要任务,而把个人防护作为应急补救措施。

由雾霾成因分析可知,雾霾是不利气象因素与大量污染物排放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尚无法对气象条件进行有效干预,因此说解决雾霾污染问题只能依靠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也就是要全方位地控制各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行为,不断减少各种细颗粒物及其前体污染物的排放量。

多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环保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体系,在应对传统工业环境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实践证明,在雾霾来临之时,我们采用通常的、局部的、阶段性的治理措施,如公务车停运30%、建筑施工场地暂停施工、重污染企业暂时关闭或限排等等,均收效甚微,因此可以说防治灰霾污染是一件涉及各个行业、千家万户和每个社会成员的社会工程,仅仅依靠某一个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奏效的。必须采取更加全面、更加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既要抓住重点,又不能死盯一个领域,要全面推进,多点开花,减少污染物排放,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