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1篇

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一病区,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Vitalstim吞咽治疗仪早期介入手足口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Vital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估。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有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且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lstim吞咽治疗仪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手足口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

关键词 ] 吞咽治疗仪;吞咽功能障碍;手足口病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4(c)-0011-02

[作者简介] 张会春,女,河南漯河人,硕士,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儿童康复工作。

[通讯作者] 尚清(1965-),女,河南郑州人,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儿童康复。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1]。其中重症手足口病伴吞咽功能障碍是其中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可造成脱水、吸人性肺炎、营养不良、窒息等,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为探讨Vitalstim吞咽治疗仪早期介入手足口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该院2012年1月—2014 年5月间应用Vitalstim吞咽治疗仪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该类患儿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郑州市儿童医院手足口病监护室及康复科住院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入选标准:①病情稳定(一般从病程的7~14 d开始),均伴有严重的饮水呛咳,康复前需要鼻饲喂养。②年龄1.10~4.8 岁。排除标准:①需要呼吸机。②疾病急性期,伴有癫痫、腭裂等其它并发症。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5±1.0)岁,洼田饮水试验评分(4.50 ±0.13)分。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6±1.2)岁,洼田饮水试验评分(4.56 ±0.25)分。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美国Chattanooga集团公司制造的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

①常规康复治疗: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口部运动疗法、口面部感知觉刺激,训练30 min/次。针灸:取廉泉穴,1.5寸毫针刺法,得气后即出针,5次/周。穴位注射: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针(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060051),取双侧风池穴,每穴1 mL, 6次/周。每项常规康复治疗训练1次/d,持续4周。

②低频电刺激治疗:分别将2个通的道电极置于患儿颏下和甲状软骨两侧,刺激舌骨下肌群、舌外附肌群及咽括约肌群,诱发吞咽动作。低频电刺激治疗持续30 min,训练1次/d,连续4周。

1.3 评定方法

评估方法 患者病情稳定后,利用洼田饮水试验法对其进行吞咽功能的评估。患者取坐位,让其喝下30 mL温水。5 s内1次喝完,无呛咳,评为1分;5 s内1次饮完,有呛咳,或5 s以上2次饮完,无呛咳,评为2分;5 s以上1次喝完,有呛咳,评为3分;5 s以上2次以上喝完,有呛咳,评为4分;呛咳多次,10 s内全量咽下困难,评为5分。吞咽障碍消失为治愈;吞咽障碍提高2~4分为显效;吞咽障碍提高1分为有效;治疗前、后无变化为无效。治愈率、显效率加有效率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有降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分别为(1.5±0.46)分、(2.0±0.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为93.3%,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见表2。

3 讨论

重症手足口病易累及脑干,出现吞咽障碍[2],由于吞咽中枢具有双侧不对称分布的特点,所以吞咽的代偿功能明显,早期正确的康复治疗可使多数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提高或恢复。

林雪琴等的研究发现[3],采取心理、病情、口腔、饮食及吞咽功能护理,能有效改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的吞咽功能障碍。该研究中,对照组给以吞咽功能训练、针灸、鼠神经生长因子针穴位注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由(4.56±0.25)降至(2.0±0.37),说明这些治疗有助于手足口病后吞咽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康复训练能强化吞咽反射、抑制异常的反射,并可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有关[4]。另外针灸及穴位刺激治疗能促使被破坏的神经反射弧重新建立,使病变的神经组织功能逐步恢复[5-6]。神经生长因子在神经损伤修复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鼠神经生长因子针能促进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麻痹患者神经功能的修复[7]。

VitalStim吞咽治疗仪是一种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技术,通过低频脉冲电刺激吞咽肌肉,引起神经、肌肉去极化,恢复和重建吞咽相关反射弧,进而改善吞咽功能。研究发现这可能与其增加海马区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减少谷氨酸释放、调控神经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8]。闫豫萍等[9]研究了90例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的治疗,发现康复训练配合VitalStim吞咽治疗仪组的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组。吞咽治疗仪对吞咽困难有较好的疗效,但对于其在手足口病并发吞咽障碍方面的作用却鲜有报道。该研究中,治疗组加用Vitalstim 吞咽障碍治疗仪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降低至(1.5±0.16),而对照组为(2.0±0.37),两者差异性显著,并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VitalStim吞咽治疗仪能减轻手足口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吞咽治疗仪联合常规康复训练、针灸、鼠神经生长因子针穴位注射等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和恢复吞咽功能,操作简单且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

参考文献]

[1] 蔡剑,林君芬,吕华坤,等.浙江省手足口病死亡病例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J].中华儿科学杂志,2013,51(4):265-269.

[2] 娄莹,尚莹,梁鹏.重症手足口病并脑干脑炎MRI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4):81-82.

[3] 林雪琴,张伟忠,卢远达,等.32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护理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22-424.

[4] 魏建华,戴建平,沈慧聪,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康复机制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12):812-816.

[5] 金海鹏,吴秋燕,张卫.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针灸治疗近况[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1):67-71.

[6] 薛文雄,吴秋义,汤文达.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2, 28(1):37-38.

[7] 张全发,蔡霞,张雪.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的临床随访研究[J].药物与临床,2012,2(19):72-73.

[8] Wei G,Huang Y,Wu G,et a1.Regulation of 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expression by electroaeupuneture after transient focal cerebral isehemia[J].Acupunet Electrother Res,2000,25(2):81-90.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2篇

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综合康复组采用吞咽手法治疗加吞咽治疗仪治疗,功能训练组采用吞咽手法训练。

结果:治疗14天后综合康复组较功能训练组在吞咽功能方面有显著差异(P

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显著促进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恢复,值得在综合医院进行。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综合康复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97-02

2010年6月-2010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对1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人资料。120例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且均有头部MR检查确定脑部病变部位,主诉都有饮水发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其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45例。脑出血52例,脑梗死68例。都是首次发病患者,其中,根据头部MR定位,假性球麻痹患者89例,真性球麻痹患者31例,病人都是意识清楚、配合检查和治疗。两组患者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有可

1.2方法。

1.2.1将120例病人随机分成综合康复组、功能训练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两组病人均应用脑卒中治疗指南用药。都在病情平稳后48小时进行康复训练,功能训练组病人在康复治疗中主要采用康复治疗师一对一进行康复训练,主要内容包括口腔周围的肌肉的运动训练如口唇闭锁、下颌开合、舌部运动等,最主要的是冰刺激法,用冰过的棉棒接触以前腭弓为中心的部位,包括后腭弓、软腭、腭弓、咽后壁及舌后部的刺激部位。康复训练时间为每天45分钟。治疗14天为一疗程。综合康复组采用治疗师康复训练的同时加上吞咽治疗仪治疗。应用德国菲兹曼公司生产的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治疗方法是红色电极放在第七颈椎处,蓝色电极放在颌下及环状软骨之间,用带子固定好极片,然后启动仪器开始诊断,先采用方波脉冲刺激后得到一个数值A,采用三角形波脉冲刺激又得到一个数值B,通过公式α=B/A得到α的准确值,推断出脑卒中患者吞咽肌群损伤的程度,然后根据菜单选择低频刺激,刺激时间为1S,休息时间为3S,电流强度因人而宜,以患者适应并能看到患者有吞咽动作为佳。临床治疗时间为20分钟,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

1.2.2评定方法。采用日本洼田俊夫饮水试验:让患者喝下一茶勺水,如无问题,以杯子盛30ml温水递给坐着的病人,让其“想平常一样喝下”观察病人的饮水过程,并记录所用的时间、简况、细节。Ⅰ级:可一次喝完,无噎呛;Ⅱ级: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噎呛;Ⅲ级:能一次喝完,有噎呛;Ⅳ级:分两次以上喝,且有噎呛;Ⅴ级:常常呛住,难以全部喝完。[2]以上评价均为同一医师进行。

1.2.3治疗效果判断标准。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评定Ⅰ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Ⅱ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Ⅲ级以上。

1.3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治疗结果:综合康复组和功能训练组治疗结果如下表。

3讨论

脑卒中后的吞咽障碍很常见,合并吞咽障碍的病人容易出现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等,继而导致预后不良,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早期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可以使患者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3]。吞咽功能训练根据神经促通技术和神经可塑性理论,对构音器官的训练,通过让其得到主动和被动运动,促进吞咽和构音器官的血液循环和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吞咽言语治疗仪通过输出电流,对喉返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等与吞咽有关的神经进行刺激,缓解神经元麻痹,促进损伤的神经肌肉复苏,从而加强了参与吞咽肌肉的运动,改善了废用性肌萎缩,加强了肌肉的功能,改善咽部血流,实现了吞咽反射弧的恢复和重建。本组研究表明,应用综合康复和功能训练两种方法进行康复治疗14天后,以综合康复的治疗有效率高,2组方法的康复治疗前两组的吞咽障碍程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康复治疗14天后综合康复组的吞咽障碍的改善优于功能训练组。所以,吞咽言语治疗仪加上每日的康复训练,疗效显著,患者容易接受,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患者可以早日康复出院,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此方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3.3 R25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7-0808-02

吞咽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很常见,急性期吞咽困难患者进食不当易导致全身营养不良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运用针灸、中频治疗加针灸、吞咽训练加针灸治疗急性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结果吞咽训练加针灸治疗组患者疗效最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5例患者为广西北海市中医院2003年―2007年康复病区住院患者,均有脑卒中病史,经头颅CT 检查证实。首次发病53例,复发22例;男性41例,女性34例;年龄45岁~78岁(56.3岁±5.6岁);脑出血20例,脑梗死55例。纳入标准:有吞咽障碍表现,经洼田饮水测试,全部符合简况Ⅲ级、Ⅳ级、Ⅴ级。

7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1组为针灸组;2组为中频加针灸组;3组为吞咽训练加针灸组。3组病例均选择发病在1周内,3组在性别、年龄、病情、吞咽障碍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洼田饮水测试:让患者喝下2~3匙水,如无问题,喝下30 mL温水,观察饮水经过并记录时间及细节。

1.2 治疗方案 所有病例在不影响内科治疗基础上,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展康复治疗,15 d为1个疗程。

1.2.1 针灸治疗 取穴天突、列缺、照海、廉泉、合谷,配合电针,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20 min。

1.2.2 中频治疗 在颊部,颈部进行调制中频电疗法,每日1次,每次20 min。

1.2.3 吞咽训练 让患者面对镜子进行紧闭口唇的练习,并让患者口含压舌板,治疗师向外拉,患者尽量使之不被拨出。舌部运动,舌头伸展不充分时,用纱布轻轻包住舌尖用力向外拉,然后嘱患者往后回缩舌头,使舌头前后运动。舌头能自由进行运动后,让患者进行上下左右前后舌头运动。寒冷刺激法,用冰过的棉签,接触腭弓、软腭、咽后壁及舌根部,令患者做吞咽动作,反复训练。同时还进行其他训练,包括咳嗽训练,声带训练,吞咽模式训练,直接训练法,等。 选择有适当黏性,不宜松散食物进行喂食。

1.3 疗效观察 用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为分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洼田饮水测试,简况Ⅲ级、Ⅳ级、Ⅴ级提高至Ⅰ级、Ⅱ级为基本治愈。简况Ⅳ级、Ⅴ级提高至Ⅲ级为显效。简况Ⅴ级提高至Ⅳ级为有效。简况Ⅴ级无变化为无效。

2 结 果

吞咽训练加针灸组疗效优于针灸组和中频加针灸组(P

表1 3组疗效比较例

3 讨 论

脑血管意外急性期,吞咽困难发生率为30%~65%[1]。本研究观察到3个治疗组患者吞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各组治疗均能改善口腔器官的运动和反射,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其中3组疗效优于2组和1 组,现代吞咽康复训练技术结合针灸治疗疗效最佳。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吞咽过程分4期,准备期、口腔期、咽部期、食管期。双侧大脑病变引起假性球麻痹在准备期,口腔期障碍严重,咀嚼、食物形成,食块移动困难,但吞咽反射仍有一定程度的残留[2]。球麻痹由于累及脑干延髓吞咽中枢,障碍主要发生在咽部期,特征是吞咽反射的诱发极其软弱甚至消失[3-6]。吞咽训练针对脑卒中患者存在的各种吞咽障碍,采用不用食物,针对功能障碍的间接训练方法,以及使用食物同时注意、食物形态等补偿手段的直接训练方法,配合针刺治疗,刺激口唇部、舌部及咀嚼肌运动,促进更好地增强相关肌肉的肌力以及促进吞咽运动的协调性,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的目的。

中医认为,患者风痰上阻咽喉局部络道、经络失和,故见咽下困难。天突位于手太阳小肠经,清利咽喉作用强,列缺属于手太阴肺经,系于咽喉,照海位于足少阴肾经,通于阴而循喉咙,二穴相配为八脉交会组穴,专治咽喉疾病。廉泉除舌根风痰,合谷为手阳明经穴,善解头面之痰。诸穴远近相配,从而达到局部调整气机,疏通瘀滞,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的目的[7]。

本研究表明,现代吞咽训练方法结合针灸治疗能产生协同作用,标本兼治,能有效改善口腔器官的运动和反射,是临床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较好选择 。

参考文献:

[1] 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8-99.

[2] 帕特里夏.循序渐进――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187-202.

[3] 赵峻译,大西幸子,孙启良.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8-85.

[4] 卡尔,谢泼德.中风病人运动再学习方案[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56-63.

[5] 华桂茹.物理医学康复科诊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05-314;350-353.

[6]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24.

[7] 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21-223.

作者简介:魏玉华(1971―),男,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副主任医师,现工作于广西北海市中医院(邮编:536000)。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电针刺;脑卒中;吞咽障碍

据统计约有40%脑卒中患者伴有吞咽障碍[1]。相当一部分脑卒中患者因为吞咽障碍只能鼻饲进食。严重影响营养的摄取和整体的康复进程。本文对7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电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吞咽障碍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年6月~2007年6月,选取我院住院首发假性球麻痹脑卒中的患者76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经过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其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51.5±4.5)岁;病程2周~6个月;脑梗死48例,脑出血28例。患者意识清楚,能配合检查。均有饮水呛咳吞咽障碍。7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按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及康复训练。包括咽部冷刺激,口颊部舌部的主、被动活动, 2次/d, 20 min/次。观察组给予G6805脉冲电针治疗仪治疗。取廉泉、翳风、通里、丰隆、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应用脉冲电流,连续疏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1次/d,30 min/次。

1.3检测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采用洼田试验进行评定:患者按常规饮水,观察饮水过程并记录时间,1次喝完,无呛咳为1分;≥2次喝完,无呛咳计2分;1次喝完,有呛咳计3分;≥2次喝完,有呛咳计4分;多次发生呛咳不能将水喝完5分。

疗效标准:①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正常为治愈。②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提高>2级为显效。③吞咽障碍改善,饮水试验评定提高1级为有效。④吞咽障碍改善不明显,饮水试验评定无进展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计量所得数据用(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30 d,两组患者经洼田试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且观察组更明显(P<0.01,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愈率观察组为80%,对照组为19.4%,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5%,两组间治愈率与有效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2)。

3讨论

脑卒中吞咽障碍可分为假性球麻痹和真性球麻痹。真性球麻痹为下位运动神经元受损引起病位在脑干,治疗效果欠佳;假性球麻痹患者下位运动神经元反射通路正常,能够维持正常的吞咽反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经过积极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得到恢复或症状减轻,但如果丧失恢复的最佳时间将有可能导致终身鼻饲进食。目前临床采用的吞咽功能训练尚无系统规范的最佳治疗方案。本文采用电针刺配合西医和康复训练治疗取得很显著的疗效。

本文观察组患者所取的穴位对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核性或核下性损害所致吞咽障碍有兴奋和抑制的双向治疗作用。康复训练中采用咽部冷刺激使触发的吞咽反射区域变得敏感,有效强化吞咽反射。电针刺和用电脉冲促进吞咽肌收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反射性刺激大脑病灶部位,血液循环激活受损的病灶周围神经细胞的代偿作用,进而促进吞咽功能逐步恢复。

参考文献

1KIDD D,LA WSON J.The Natural History and Chincal Con-sequences of Aspiration in Acute Stroke[J]

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综合康复治疗; 脑梗死; 吞咽障碍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071-01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另外,脑梗死常会引起多种并发症[1-3]。

脑梗死引起的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中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患者虽然不是非常痛苦,但是由于对食物无法正常吞咽,导致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进而会导致营养不良、焦虑、抑郁等并发症。另外,吞咽障碍还会导致脑梗死患者并发呼吸性肺炎的几率增加,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引起窒息,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4-5]。因此,吞咽障碍也是脑卒中患者死亡的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

2009年至今,我科应用综合康复方法,并结合吞咽言语治疗仪,加以静脉滴注高氧液体等治疗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500多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共计21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18例,女性患者92例,年龄分布在38-87岁,平均66.8岁,以上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均为第一次发生。本研究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诊断标准对所收治的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和病例分析。根据吞咽言语治疗仪设置的吞咽障碍诊断值:在210患者中,轻度、中度、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分别为30、140和40例。按照随机性分组的原则,将2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2例)和对照组(88例),利用spss18.0,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进行检验,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查与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同时给予静脉滴注高氧液体,辅以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辅以吞咽言语治疗仪治疗。该治疗仪(德国菲兹曼医用电子公司)可以设定诊断程序以及多种治疗模式。

康复治疗:采用ABCDE康复治疗法,即积极锻炼(Accumulatesexercise),控制体重(BMIcontrol),戒烟限酒(Cigarettequitting),合理饮食(Diet),稳定情绪(Emotion)。

1.3 疗效评定 疗效评估标准:根据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其中,1级为正常;2级为轻度吞咽障碍;3级为中度吞咽障碍;4级为重度吞咽障碍。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中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α=0.05为作为检验的显著性水平。

2 结果 (1)通过两周的治疗后,观察组吞咽功能障碍明显改善者共计100例(有效率48%),其中显效56例,有效44例,无效22例;对照组显效30例,有效26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为27%。(2)利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有效率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病死率平均10%-15%,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复发性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

吞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6-9],应予以充分的重视,要及时治疗,并予以综合康复训练以及其他方式的辅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7、10-11]。脑梗死吞咽障碍是中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不能进食,言语謇涩,食物或液体进入咽喉而引起剧烈呛咳,往往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营养不良、脱水,甚至窒息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中风病的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

脑梗死的吞咽障碍,和食道癌不同,脑梗死病人的吞咽障碍是进食稀的东西呛咳,特别是饮水呛咳明显,食道癌则相反,进食稠的、粗的东西困难,晚期才出现饮水。所以遇到吞咽障碍的老年人,应仔细询问病史,询问吞咽障碍的情况。本研究应用综合康复方法,并结合吞咽言语治疗仪,加以静脉滴注高氧液体等治疗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为该类疾病的治疗和临床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

参考文献

[1] 邵艳.脑梗死病人的康复护理[J].中外医疗,2011,30(15):173.

[2] 张宏.脑梗死患者偏瘫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7):81.

[3] 王会敏,李冬梅,马秀银.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202.

[4] 郭建一,陈泉,胡美云等.综合康复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23):2602-2603.

[5] 李红梅.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9):146.

[6] 曹婷婷,王小花.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针对性康复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33-34.

[7] 冯玉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213-214.

[8] 李仁梅.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110-111.

[9] 刘文洁.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5):88.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康复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九江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教育厅

心脑血管病防治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