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作者单位:255000山东省淄博市第八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约30%~72%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2],尽早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和功能训练,可改善吞咽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对我科收治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患者,制定了以吞咽障碍功能训练为主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住院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护理治疗组30例(康复组)和常规护理治疗组30例(对照组)。康复组30例,女20例,男10例,平均年龄(656±65)岁;对照组30例,女22例,男8例,平均年龄(641±76)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既往史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例入选标准①脑卒中患者。②全部病例均经头颅MRI/CT检查证实。③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④全部病例诊断明确、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体征不再进展。⑤全部病例吞咽障碍诊断明确。

2护理方法

康复组的康复护理训练方法:分为吞咽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

21吞咽基础训练15例患者均接受吞咽基础训练,即不用食物、针对功能障碍的训练。具体方法:①摄食吞咽器官(口唇、颊部、舌、软腭部、咀嚼肌、咽喉肌群等)的训练;口唇张合:让患者面对镜子,独立进行紧闭口唇的练习。此时麻痹一侧会被拉至健康一侧,患者可用自己的手保持正常位置。舌伸展不充分时,用纱布轻轻包住舌尖用力向外拉,然后让患者往后收缩舌部,使舌部前后运动。②发声、构音训练;练习发元音,并且尽可能拉长时间;练习吹蜡烛。③诱发吞咽反射训练;用冰过的棉棒接触以前腭弓为中心,包括后腭弓、软腭、腭弓、咽后壁及舌后部的刺激部位。④吞咽模式训练;从鼻腔深吸一口气,然后完全屏住呼吸。⑤呼吸强化及排痰训练;按住墙壁或桌子,或两手在胸前交叉用力推压(pulling)。⑥低中频率通电疗法:为了维持或增强吞咽相关肌肉,经过皮肤进行电刺激。

22摄食训练[4]使用食物同时并用、食物形态等补偿手段的训练。①:让患者半卧位或采取健侧卧位,利用重力作用使食物主要集中在健侧口腔,减少食物在瘫痪侧的残留,使吞咽较顺利地完成。②食物的形态:柔软,密度及性状均一; 有适当的粘度,不易松散; 通过口腔和咽部时容易变形;不易粘在黏膜上。③摄食入口量;使用“一口量”约3~4 ml,在给予食物时,让患者想着“吞咽”的系列动作,将勺放置舌中部,把食物倒在舌上,鼓励患者吞咽。为防止吞咽时食物误入气管,在进食时先嘱患者吸足气,吞咽后咳嗽一下,将肺中气体排出,以喷出残留在咽部的食物残渣。④进食速度:速度应由慢开始,不宜过快,同时还要注意餐具选择,观察使用情况,尽量选用适宜、得心应手的餐具,有助于顺利摄食。⑤进食时对舌肌麻痹致搅拌失灵者,可将食物团送至舌根部,随之用匙轻压舌根部,引起吞咽反射将食物吞下。对伴有面瘫的患者食物从患侧口角掉出来潴留在颊部,应让患者用健侧手持匙,把食团放在健侧舌后部或健侧颊部,或让患者自己用手托下颌,使口唇合拢,舌稍缩回附着上腭,再进行咽下运动[5]。

23吞咽训练注意事项①吞咽训练时应注意:空吞咽与进食吞咽交互进行,每次进食吞咽后应反复几次空吞咽,使食物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②患者情绪经常不稳定,烦躁,易怒,不易合作,所以护士要把训练方法、过程和转归告知患者及家属,以取得配合并加强心理护理,整个吞咽训练过程要吸引患者注意力,因患者注意力常不集中或注意时间很短,应用强烈、简短、夸张性语言刺激,待注意力集中时,抓紧训练。③早期摄食功能训练,每周效果评价1次,共3周。④进食前后协助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24治疗时间康复组患者吞咽训练观察时间为3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的当天,当患者意识清楚,对听觉、视觉刺激的简单指令能做出正确反应如吸吮、咀嚼等,而出血性脑卒中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 h后均可进行,每天在早、中、晚饭时根据上述训练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每次治疗时间30 min左右,把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告之并教会家属,取得家属协助治疗。对照组的方法是按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进行护理治疗。

3结果

见表1。

4讨论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轻者影响营养摄入和发音,产发悲观心理,致使生活质量下降;重者则造成严重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有效的早期吞咽功能训练,不但可加强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并发症,有效防止误咽[6]。经过早期吞咽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的康复组我们发现效果有明显改善,本组30例患者经过早期康复训练后有效率达90%,肯定了早期进行康复摄食训练的效果。说明及时合理的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可使患者更早恢复经口吞咽进食。由于患者脑卒中后发生了较大的心理变化,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焦虑、抑郁和悲观心理[7],因此,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很重要,我们应当让患者知道经过治疗和康复训练后,各种功能障碍可得到最大的改善,大部分患者生活能自理,尽可能地争取患者的信任与配合。同时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还可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8],加强舌和咀嚼肌的运动,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从而避免发生误吸,防止肺部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大西幸子,孙启良脑卒中患者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3):141143.

[2]黄东锋,丁明辉,陈少贞,等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特点与早期康复干预的标准 中华物理 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23(5):273274.

[3]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6):379.

[4]智建霞,崔欣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9,6(7) :595597.

[5]汪洁神经源性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价中国康复学医志,1996,46(11):3841.

[6]张志红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效果观察 中外健康文摘,2010,26(1):41.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c)-117-02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其发生率在22%~65%[1,2],吞咽障碍常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在生理方面可造成误吸、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塞、窒息以及脱水、营养不良,从而增高患者的死亡率。在心理方面可造成患者出现进食恐惧、抑郁等负性社会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所以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是脑卒中患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社会价值。我们近年来加强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4年2月~2006年12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住院患者42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3]。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62~78岁,平均(68.0±6.5)岁。病程10~35 d,平均(24.4±10.4) d。脑梗死29例,脑出血9例,混合型卒中4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病变部位为脑干1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19例,基底节区21例,小脑1例。

1.2研究方法

1.2.1吞咽障碍的评估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判断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4]。具体方法是:患者端坐,按照自己的饮水习惯饮温水30 ml,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等情况。1级:能顺利1次咽下;2级:分2次以上咽下但无呛咳,或时间延长至5 s以上;3级: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5级:频繁呛咳,咽下困难。

1.2.2康复训练方法 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30 min/次,1次/d, 5次/周,共进行4周。训练方法包括直接、间接方法。

1.2.2.1直接方法 包括:①有食吞咽时调整。对于咽期吞咽启动延迟,食团误吸气管者,采用屈颈头前倾。对于患侧咽期食团滞留,可使头转向吞咽功能差的一侧时屈颈可提高声门闭合功能。②特殊吞咽手法。声门上吞咽:对于有误吸者,在吞咽前及吞咽时关闭声门,可改善咽期喉团合,以保护气道,超声门上吞咽:对于有咽期食团残留者,采用用力吞咽前/时关闭声门,有助于关闭喉前庭入口。多侧吞咽:对于口咽腔食团滞留须清除咽部滞留物者。

1.2.2.2间接方法 包括:①舌运动训练:对口腔滞留患者进行舌运动训练。做舌的主动水平后缩,侧方运动,抬高舌背,卷舌运动;用压舌板给予阻力,使舌做抗阻运动。②增强吞咽反射能力的训练:对吞咽反射弱,口咽腔滞留者进行。方法有用冰块、冰喉镜刺激上腭基部;舌控制法:将舌放置在中切牙间进行吞咽;空吞咽(dry swalliowing)训练:吸气时闭口,呼气时开口伸舌呈爆破状;增加咽刺激,增加食物黏度、酸度,增加视觉刺激。③咽喉运动训练:对咽部食团滞流多或误吸者进行;方法包括嘱患者反复发声门闭塞音(glottal stopping)或努力发元音“a”5次;屏气5 s,然后咳嗽,在鼻孔下放置镜子以观察呼出气流;改良的Valsava氏动作,此动作可促进上咽缩肌的运动。④空吞咽训练:在每次吞咽训练结束前均应做空吞咽动作数次。使患者从上述功能基础训练过渡到复杂吞咽模式。

1.2.3 疗效评价根据吞咽恢复情况及饮水试验对吞咽障碍的疗效进行评价。治愈:吞咽困难症状消失,饮水试验1级。有效:吞咽障碍症状明显改善,饮水试验2级。无效:改善不明显或无变化,饮水试验3级以上。

1.2.4 统计学处理应用STATA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吞咽功能的改变

康复训练前后吞咽功能变化的比较见表1。康复治疗后59.5%的吞咽障碍患者获得痊愈,总有效率达到78.6%。严重吞咽功能障碍(4~5级)患者的比例由康复训练前的28.6% 减少到9.5%,训练前后吞咽功能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1~3级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无一例发生吸入性肺炎,4~5级患者有3例发生吸入性肺炎,经治疗痊愈。

3 讨论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临床问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根据吞咽功能的评估时间、评估方法、患者的构成及相关康复治疗的介入有关。既往研究表明,22%~65%的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的前6个月出现吞咽障碍[1,2]。Robbins等应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技术进行吞咽功能评价,发现急性期25%~50%的患者存在吞咽功能障碍,虽然其中的许多患者最终吞咽功能可恢复,但6个月后仍有11%的患者仍存在吞咽障碍[5]。因此加强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有重要意义。

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因吞咽障碍引起的呛咳和误吸等并发症,同时尽可能地恢复经口进食。吞咽障碍治疗不仅需要医疗手段,更需要护理人员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在本研究中经1个月的针对性训练,59.5%的吞咽障碍患者痊愈,总有效率达78.6%,严重吞咽功能障碍的比例也显著降低。与其他作者报道基本一致[6,7]。

吞咽训练前制订详细的护理康复计划,可以有效保证训练的实施,减轻患者恐惧感,配合康复训练工作的进行。①康复前首先对吞咽障碍程度进行评估,按不同程度制订不同的训练计划。轻度吞咽障碍者,以摄食训练为主。重度吞咽障碍者予以留置鼻饲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基础训练,当产生一定吞咽能力时进行摄食训练,以提高实际的吞咽能力并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本研究中仅3例中重度吞咽障碍者并发吸入性肺炎,低于文献报道[7]。②鼓励患者自己进食:脑卒中发病急,致残率高,且常伴有多种障碍并存,尤其是合并吞咽障碍时,患者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受到影响,易出现烦躁、易怒和抑郁情绪,甚至拒食等。所以心理护理是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在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其完成力所能力的活动,尽量独立进食,有利于患者自理能力的提高,防止废用性肌肉萎缩,同时可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存质量。有报道对患者过度的保护易使其产生过度依赖、行为退缩和感情脆弱,同时易产生自卑感,妨碍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8] 。适时的鼓励和舒适的住院环境可以使患者增强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通过临床观察我们也发现,尽管是老年患者,但是他们愿意与医护人员进行互动交流,通过心理护理患者对进食的恐惧感减轻甚至消除了,说明心理护理与康复训练同步进行的重要性。

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障碍主要与口咽障碍有关[9]:①由于口咽肌运动障碍,不能有效地传送食团,从而导致食物在口咽腔滞留。②口咽腔内的感觉减退,患者对食物感知减弱,不能正常及时地启动吞咽从而出现吞咽时间延长及过多食物滞留。③患者咽喉肌肉运动障碍,不能有效地推动食团入食管。所以脑卒中患者易出现口咽期滞留,容易导致呛咳和误吸。

目前多主张只要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康复训练与护理应尽可能早期进行。但是本组患者由于年龄较大、部分病人心肺功能差,以及部分患者系卒中后因康复问题由外院转入等原因,患者的吞咽功能训练均在发病10 d后开始。尽管如此,从本研究中我们仍然看到较好的康复结局。总之,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住院期间系统地进行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具有良好的疗效,如何在出院后延续训练和治疗将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Daniel SK,Ballo A,Mahoney MC,et al. Clinical predictor of dysphagia and aspiration risk: outcome measures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J]. Arch Phy Med Rehabil, 2000,81(8):1030-1033.

[2]Lin P, Claire P. Screening for dysphagia and aspiration in acute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J]. Dysphagia,2001,16:7-18.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大西幸子,孙启良. 脑卒中患者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3):141-143.

[5]Robbins J,Coylo J. Differentiationofnormaland abnoration as piration scale[J]. Dysphagia,1999,14:228-232.

[6]张雪琴.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护理干预[J].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6, 6(6): 411-412.

[7]陈胜云,张婧,赵性泉.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早期诊断及康复治疗[J].北京医学, 2007,29(1):4-7.

[8]朱玉连,胡永善,谢臻,等. 脑卒中偏瘫患者规范化综合康复治疗方案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1):68-69.

[9]Logemann JA. Evaluation and reatment of swallowing disorders[J].2nd ed.Austin, TX:PEO-ED,1998.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吞咽困难;康复训练

吞咽障碍是脑损伤所致的常见问题,临床表现有面部肌肉左右不对称,口腔内储留食物,处理分泌物困难,唇闭合差,食物从鼻腔反流,咀嚼食物时间延长,进食后食物改变,无原因持续性高热,吸入性肺炎等[1],有鉴于此,我科在对中风病人进行功能性康复的同时,也及及其重视对吞咽障碍的康复评价,针对患者出现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年龄22~85岁,脑梗死22例,脑出血14例,合并认知障碍11例,语言障碍9例,男性28例,女性12例。

1.2吞咽障碍程度评判标准

参照洼田饮水试验[1] 评价:患者坐位,饮温水30ml,观察经过,记录时间,注意有无呛咳。正常:1~5s内饮完无呛咳。异常:Ⅰ级,1次5s以上饮完,或2次以上饮完;Ⅱ级,1次5s以上饮完,有呛咳;Ⅲ级,2次以上饮完,有呛咳;Ⅳ级,多次呛咳,不能饮完。

1.3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吞咽障碍常规治疗及保健知识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3.1 我们对中度、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间接训练(基础训练),有针对性开展口咽部肌群功能训练。主要包括:①增强口面部肌群运动、舌体运动和下颌骨的张合运动:让患者空咀嚼、皱眉、闭眼、鼓腮、吹气、微笑,张颌、闭颌运动,伸舌作左右、前后、舌背抬高运动或阻力运动。②咽部冷刺激:用冰冻的棉棒轻轻刺激患者软腭、腭弓、舌根及咽后壁,提高其敏感性。③空吞咽训练:让患者作空吞咽口水、小冰块及果冻训练,这有利于患者吞咽模式的恢复。④呼吸功能训练等。

1.3.2 对轻度吞咽障碍采用直接吞咽训练(摄食训练),以摄食和训练为主,对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经过基础训练产生一定的吞咽能力后方可进行摄食训练。主要方法有:①取利于进食的:常用有2种,半卧位:躯干上抬30°,头颈前屈,患肩用枕垫起,这有利于口腔期障碍患者食团向咽部运送;坐位: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坐起时无性低血压反应,就可取坐位进食,这样容易引起吞咽反射。②把握好一口量:一口量过多,口腔控制困难,食物会从口中漏出或引起咽部食物残留导致误咽;过少,则会因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一般以少量试之(3~4ml),然后酌情增加。③强调食物的性质:食物的形态应根据患者的情况,从流质、半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所选择食物的温度、质地、体积和口味要能够激活吞咽,避免粘性、干燥和难以咀嚼或容易分散的食物。④强化意念运动训练:引导患者摄食、咀嚼、吞咽等一系列吞咽动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运动传导通路的重新建立。

2结果

两组训练前后吞咽功能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吞咽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说明康复护理训练能

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有些甚至可以恢复正常。

3讨论

3.1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由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同时还存在肢体瘫痪、语言不清、烦躁易怒、情绪抑郁等情况,因此必须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提高患者进行吞咽训练的主动性。因为患者的积极主动意识不仅对支配吞咽肌群的活动是良性刺激,同时对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也是良性刺激,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2进行吞咽训练越早越好

只要病情允许,康复护理介入的时间越早越好,并针对吞咽障碍的不同程度实施不同的训练方法。每次训练前患者至少要休息30min使其做好准备,如排便、洗手、漱口等,并选取舒适。

3.3在进行吞咽训练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按有目的有顺序地训练与吞咽有关的肌肉训练,使有关肌肉运动逐渐到位,能够有效防止误咽及呛咳。如出现误吸,应及时用吸引器将口内及咽部食物吸出。吞咽功能改善后,可考虑拔除鼻饲管,增加进食量和种类。

3.4做好出院健康指导

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康复训练方法、注意事项,要求家属持之以恒的协助患者进行吞咽训练。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频穴位电刺激;童吞咽功能障碍;康复

对于正常孩子而言,每天吃东西、喝水是非常平常的事,只关心食物是否美味。嘴馋被认为是他们良好的食物认知或健康的吞咽功能的一个侧面反映。但有些儿童却因为神经肌肉功能或口腔结构的问题而导致食物经口进入胃的过程发生困难[1],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所以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摄食一吞咽障碍的儿童患者非常重要。本临床观察加用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吞咽功能障碍患儿23例,旨在探索有效改善儿童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在本院治疗吞咽障碍的儿童,多为脑瘫、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排除癫痫、血液病、治疗部位皮肤病。按年龄、性别、障碍类型、程度配对;再按随机原则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加用低频穴位电刺激治疗,采用Vitastim吞咽治疗仪低频电刺激两侧人迎、廉泉穴位[2,3],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用饮水试验、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作康复评价。最后把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1.2.1间接基础训练是针对摄食-吞咽感觉运动器官的功能训练,能改善这些器官的运动和协调性,可为直接摄食吞咽训练做准备,因不进食,故误咽、窒息的危险性小,适用范围广。常用方法如下。

1.2.1.1头颈部活动 因头颈部活动障碍,会妨碍口腔周围肌肉运动,降低吞咽及咳嗽控制能力,故此为一个必要的基础训练。方法:指导患者做颈部前屈,后伸.左右转头、侧头训练。速度宜稍慢,身体条件允许可加上坐姿训练。

1.2.1.2寒冷刺激训练 冰棒刺激外部脸颊、唇部,再到内部的颊粘膜、唇齿沟、舌体、腭弓、舌根及咽后壁。每处刺激时间稍短,避免患者因不能表达而冻伤。每次刺激的强度以出现较理想的空吞咽动作为宜。

1.2.1.3 呼吸训练 以腹式呼吸为主,从平静呼吸到深呼吸;口鼻分离程度好的可深吸气后训练吹气。

1.2.1.4吞咽构音器官运动 下颌张开闭合、咀嚼;唇部可作噘嘴、咂唇、咧嘴;颊部可作鼓腮、、吸吮;舌部可做前伸、后缩、左右及上下摆动、轮转等。每次训练次数3~6次为宜,避免过度疲劳;根据患儿能力,运动充分到位即可。进一步可行肌力抗阻及协调性训练。模仿打哈欠、漱口、咳嗽也是非常好的练习项目。

1.2.1.5发音练习 常使用音a-i 、ba-pa、da-ka,其他音可参考选用。此练习利用发音带动吞咽器官充分运动并协调了与呼吸的关系。

1.2.1.6吞咽手法 包括声门上吞咽(supraglottic swallow)、超声门上吞咽(super-supraglottic swallow)、用力吞咽法(effortful swallow)、门德尔松手法(Mendelsohn maneuver)等。仅适合认识、体力尚可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暂时使用。

1.2.2直接摄食训练 是以安全管理和口腔卫生为基础一种综合性训练。清醒状态下进食;进食前后清洁口腔,结合患儿情况选取食物,食物不宜太硬太干;进食避免头部过度前倾后仰;可使用适当食具和代偿措施帮助进食;进食后避免立刻平卧。我们康复训练最终目标改善吞咽动作后能经口进食,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

2 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吞咽障碍改善情况详见表1。表中数据显示,治疗前2组患儿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在两种评分中较治疗前对照组显著改善(P

两种评价方法均有: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

3 讨论

儿童患儿如发育迟缓及脑瘫中有吞咽障碍的人数众多。良好的吞咽功能不但可以达到摄入营养的生理需求,还能够获得进食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更有助于患儿不断参与社会活动。吞咽障碍治疗的延误会剥夺患儿的进食乐趣,加重其心理压力,使患儿没有机会发育进入较为成熟的吞咽功能,甚至会造成更严重的发育迟缓,因此尽量促进患儿经口进食功能的发育,是治疗的目标。本文实验组低频穴位电刺激配合常规的康复训练,患儿的吞咽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患儿在日常进食速度加快、误咽减少。今后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儿童吞咽障碍发病、治疗机制,制定出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高效、低副作用、可操作性强、依从性好)。

参考文献:

[1]窦祖林.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M].北京:人们卫生出版社,2009:1.

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3.3 R25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11)07-0808-02

吞咽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很常见,急性期吞咽困难患者进食不当易导致全身营养不良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运用针灸、中频治疗加针灸、吞咽训练加针灸治疗急性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结果吞咽训练加针灸治疗组患者疗效最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75例患者为广西北海市中医院2003年―2007年康复病区住院患者,均有脑卒中病史,经头颅CT 检查证实。首次发病53例,复发22例;男性41例,女性34例;年龄45岁~78岁(56.3岁±5.6岁);脑出血20例,脑梗死55例。纳入标准:有吞咽障碍表现,经洼田饮水测试,全部符合简况Ⅲ级、Ⅳ级、Ⅴ级。

7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1组为针灸组;2组为中频加针灸组;3组为吞咽训练加针灸组。3组病例均选择发病在1周内,3组在性别、年龄、病情、吞咽障碍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洼田饮水测试:让患者喝下2~3匙水,如无问题,喝下30 mL温水,观察饮水经过并记录时间及细节。

1.2 治疗方案 所有病例在不影响内科治疗基础上,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展康复治疗,15 d为1个疗程。

1.2.1 针灸治疗 取穴天突、列缺、照海、廉泉、合谷,配合电针,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20 min。

1.2.2 中频治疗 在颊部,颈部进行调制中频电疗法,每日1次,每次20 min。

1.2.3 吞咽训练 让患者面对镜子进行紧闭口唇的练习,并让患者口含压舌板,治疗师向外拉,患者尽量使之不被拨出。舌部运动,舌头伸展不充分时,用纱布轻轻包住舌尖用力向外拉,然后嘱患者往后回缩舌头,使舌头前后运动。舌头能自由进行运动后,让患者进行上下左右前后舌头运动。寒冷刺激法,用冰过的棉签,接触腭弓、软腭、咽后壁及舌根部,令患者做吞咽动作,反复训练。同时还进行其他训练,包括咳嗽训练,声带训练,吞咽模式训练,直接训练法,等。 选择有适当黏性,不宜松散食物进行喂食。

1.3 疗效观察 用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为分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洼田饮水测试,简况Ⅲ级、Ⅳ级、Ⅴ级提高至Ⅰ级、Ⅱ级为基本治愈。简况Ⅳ级、Ⅴ级提高至Ⅲ级为显效。简况Ⅴ级提高至Ⅳ级为有效。简况Ⅴ级无变化为无效。

2 结 果

吞咽训练加针灸组疗效优于针灸组和中频加针灸组(P

表1 3组疗效比较例

3 讨 论

脑血管意外急性期,吞咽困难发生率为30%~65%[1]。本研究观察到3个治疗组患者吞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各组治疗均能改善口腔器官的运动和反射,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其中3组疗效优于2组和1 组,现代吞咽康复训练技术结合针灸治疗疗效最佳。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吞咽过程分4期,准备期、口腔期、咽部期、食管期。双侧大脑病变引起假性球麻痹在准备期,口腔期障碍严重,咀嚼、食物形成,食块移动困难,但吞咽反射仍有一定程度的残留[2]。球麻痹由于累及脑干延髓吞咽中枢,障碍主要发生在咽部期,特征是吞咽反射的诱发极其软弱甚至消失[3-6]。吞咽训练针对脑卒中患者存在的各种吞咽障碍,采用不用食物,针对功能障碍的间接训练方法,以及使用食物同时注意、食物形态等补偿手段的直接训练方法,配合针刺治疗,刺激口唇部、舌部及咀嚼肌运动,促进更好地增强相关肌肉的肌力以及促进吞咽运动的协调性,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的目的。

中医认为,患者风痰上阻咽喉局部络道、经络失和,故见咽下困难。天突位于手太阳小肠经,清利咽喉作用强,列缺属于手太阴肺经,系于咽喉,照海位于足少阴肾经,通于阴而循喉咙,二穴相配为八脉交会组穴,专治咽喉疾病。廉泉除舌根风痰,合谷为手阳明经穴,善解头面之痰。诸穴远近相配,从而达到局部调整气机,疏通瘀滞,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的目的[7]。

本研究表明,现代吞咽训练方法结合针灸治疗能产生协同作用,标本兼治,能有效改善口腔器官的运动和反射,是临床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较好选择 。

参考文献:

[1] 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8-99.

[2] 帕特里夏.循序渐进――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187-202.

[3] 赵峻译,大西幸子,孙启良.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18-85.

[4] 卡尔,谢泼德.中风病人运动再学习方案[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56-63.

[5] 华桂茹.物理医学康复科诊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05-314;350-353.

[6]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24.

[7] 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21-223.

作者简介:魏玉华(1971―),男,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副主任医师,现工作于广西北海市中医院(邮编:536000)。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康复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九江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教育厅

心脑血管病防治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