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吞咽困难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进食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甚至误吸误咽,轻者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疾病康复,重者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死亡。因此早期康复护理,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急性卒中患者可检出约30%~65%伴有吞咽困难[2],还有报道57%~73%的卒中患者发生吞咽困难[3],我们按照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确定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4],对34例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护理配合内科常规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为我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住院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共有34例,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岁。全部病例均经头颅MRI/CT检查证实;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吞咽障碍诊断明确,程度不等。

2 康复护理方法

康复训练利用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确定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7级正常范围:没有摄食、吞咽问题,不需要康复治疗。6级轻度障碍:有摄食、吞咽障碍,咀嚼能力不充分,有必要制成饮食、调整食物大小,吞咽训练不是必需的。5级口腔问题:主要是准备期和口腔期的中度或重度障碍,对食物形态必须加工,饮食时间长,口腔内残留多,有必要对饮食给予指导和监察,应进行吞咽训练。4级机会吞咽:用一般的摄食方法可发生误咽,但采用一口量调整、姿势效果、吞咽代偿法(防止误咽的方法)等可达到防止水误咽的水平,需要就医和吞咽训练。3级水的误咽:可发生水的误咽,使用误咽防止法也不能控制,但改变食物形态有一定的效果,故需要选择食物,为保证水分的摄入可采取经口、经管并用的方法,应该接受康复训练。2级食物误咽:有误咽,改变食物的形态没有效果,为保证水、营养摄入应做胃造瘘,同时积极进行康复训练。1级唾液误咽:唾液即可引起误咽,应做长期营养管理,吞咽训练困难。3级以下,以功能训练为主;3级以上,以摄食训练为主。

2.1 功能训练

2.1.1 偏瘫侧面部肌肉的训练:嘱患者吸气鼓腮使气体停留在面颊部,而后双侧交替鼓腮唇角上抬。饮食过程中训练用吸管吸较为粘稠的液体。增强面部肌肉力量,从而代偿功能缺损。

2.1.2 口唇闭合训练:(1)用自制冰棒擦拭刺激口唇,方向从嘴角擦向中间,刺激病人张口。(2)吸指训练:将手指洗净放入嘴中做吸允动作可以改善食物和水从口中漏出。

2.2 摄食训练 即实际进食训练:进食前要注意休息,因疲劳有增加误吸的危险。卧床患者,躯干上台30°仰卧位头向前屈,偏瘫侧以枕垫起;能坐起者,坐于桌边头稍向前倾,身体可倾向健侧30°。食物选择宜选择密度均一带一定粘性不易松散,一般先选用胶冻样食物,根据吞咽变化调整饮食,逐步过渡到糊状食物。入口量从3-4毫升/次逐步增加到10-15毫升/次。进食方法宜选择小而浅的勺,从健侧喂食尽量将食物送向舌根,以利吞咽。每次进食吞咽后,应反复作几次空吞咽,使食块全部咽下,然后再进食。亦可每次进食吞咽后饮极少量的水(1~2 ml)与食物交互吞咽。这样既有利于刺激诱发吞咽反射,又能达到除去咽部残留食物的目的。吞咽过程中还可让患者头部分别向左、右侧方倾斜,做侧方吞咽,可除去隐窝部的残留食物。

2.3 摄食-吞咽障碍的综合训练: 吞咽障碍的患者仅有口腔和咽部的功能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应进行综合训练,包括肌力训练、排痰法的指导、上肢配合进食的功能训练、食物的选择与调配,口腔护理、护士及家属的协助与监护方法等,凡是与摄食有关的细节都应该考虑在内。因此,我们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和患者家属密切配合,针对吞咽障碍障碍的不同程度分别侧重训练。

2.4 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由于沟通障碍,日常生活依赖他人照顾,情绪常不稳定,烦躁、易怒、不易合作。要向患者尽可能讲清病情、治疗过程和转归,积极疏导,尽可能地争取患者的配合。因患者注意力常不集中,或集中注意时间很短,进餐时要注意减少环境中分散注意力的干扰因素,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宽松、安静的进餐环境,采用鼓励、暗示,以及简短、夸张的语言刺激,待注意力集中时,抓紧训练、进食。

3 讨论

住院脑卒中慢性期的患者约有6%~34%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其中30%能进行训练,但训练有效者只占67%,而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有效率可达到85%[5]。因此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吞咽的全过程分为3个时相,即口腔时相、咽时相、食管时相,重点要加强口腔和咽部的功能训练,当患者意识清楚,对听觉、视觉刺激的简单指令能作出正确反应如吸吮、咀嚼等,即可进入饮食治疗,通过康复训练可防止咽下肌群废用性萎缩,促进舌肌、咀嚼肌的运动,提高吞咽反射避免误吸,促进有效进食,预防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为肢体及各方面功能的恢复奠定基础,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本组34例患者通过心理疏导、分级训练,饮食状况均有明显改善,肯定了脑卒中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恽晓平.吞咽障碍的评定.康复疗法评定学,2006,20(7):530.

[2]孙启良.脑卒中患者涉食-吞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3):141-143.

[3]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学杂志,1996,29(6):379.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困难;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的常见临床症状和并发症,25%~50%急性脑卒中患者存在吞咽困难[1]。急性期吞咽困难发生率为41%,慢性期为16%[2]。脑干卒中发生率为51%[3]。其中少部分患者临床上表现为"无症状"吸入食物或液体,即沉默性误吸[4],易引起吸人性肺炎,甚至导致脱水或营养不良,影响卒中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病死率。因此,强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早期诊断、早期评定、早期护理。经过积极早期康复治疗,85%以上的患者吞咽功能可以得到恢复或减轻症状,如不能及时治疗,丧失最佳康复时机,将有可能导致终身鼻饲进食[5]。2006~2009年,我科对住院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63例实施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3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6],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按入院顺序将43例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54~78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6~77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伴发疾病及既往史、吞咽障碍方面无明显差异,均具有可比性。

1.2康复训练方法 两组均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康复组在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发展48 h后行改善吞咽功能的基础训练、吞咽训练和摄食训练。

1.2.1基础训练 先予以心理护理,与患者充分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吞咽训练护理方法包括:①基础训练。每日进行鼓腮、伸舌训练和双侧面部按摩,目的是改善口、面、舌、下颌的运动功能,促进主动收缩功能恢复,1~4次/d;舌的运动,包括舌向前、后、左、右、上、下各个方向的主动训练,以及护士用纱布包住患者舌头,用力向各个方向的被动运动,3次/d,直到能主动运动;坐位训练,以预防直立性低血压,每日逐渐抬高床头直到能独立坐位,每日1~2 h,为进食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②吞咽训练。咽部冷刺激,用棉棒蘸少许冰水,轻轻刺激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寒冷刺激能有效强化吞咽反射;冰块刺激,采用头部30°~60°前屈仰卧,先用较小的冰块刺激口腔两侧黏膜、舌根咽部,然后咽下,1次/d,逐渐增加至2~3次/d,如采用以上方法后患者出现吞咽功能,即可开始进食训练。③进食训练。包括进食的、食物的选择及食具等。吸吮训练前先清洁口腔,再用蜂蜜按摩口腔黏膜和舌头。将患者手指洗净,用1块无菌纱布包裹示指放入口中,让患者吸吮其示指,体验吸吮的感觉,5~10 min/次;喉抬高训练让患者将手指置于训练者甲状软骨的上缘,让训练者做吞咽动作,使患者感觉训练者甲状软骨向上运动;然后让患者对照镜子将自己的手指置于甲状软骨上做吞咽动作,每次模仿20下,2次/d。当患者吸吮和喉抬高这两个动作协调一致时,即可产生吞咽动作。

1.2.2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是吞咽功能训练成功的保证[7]。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反映在护理过程的每个环节,直接影响着护理行为,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都是与患者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对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更是如此。患者因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或语言障碍,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或丧失,治疗时间较长,经济负担重,易产生抑郁、焦虑、绝望、厌食甚至拒食心理,自感给家庭带来负担和不幸,对疾病的转归失去信心,不愿配合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以亲切的态度对待患者,用和蔼的语言鼓励和安慰患者。帮助患者进入角色,既让其承认现实,勇敢面对,又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过程。

1.2.3 正确处理呛咳 呛咳是吞咽障碍的最基本特征,出现呛咳时,立即扶托患者弯腰低头,使下颌靠近胸前,在患者肩胛骨之间快速连续拍击,迫使食物残渣咳出;或者站在患者背后,将手臂绕过胸廓下,双手指交叉,对横膈施加一个向上猛拉的力量,由此产生一股气流经过会厌,使阻塞物呛出。

1. 3疗效评定标准 ①吞咽障碍程度评判标准:参照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让患者端坐,口服30 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情况。正常5 s之内完成,能顺利的1次将水咽下为1级;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的咽下为2级;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为3级;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为4级;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为5级。②疗效评定:痊愈:吞咽困难消失,饮水试验评定1级;有效,吞咽困难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2级;无效,吞咽困难改善不明显,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

1.4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经过系统康复训练后,康复组吞咽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嘲。康复护理越早越好,系统的训练可明显提高吞咽功能。吴祖舜等[8]报道,脑卒中后的抑郁发生率为25%~60%,焦虑发生率为18.4%,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都影响患者的康复训练,而康复护理工作量大、持续性强,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因此,专业护理人员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护患沟通是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基础,心理护理应贯穿治疗的全过程,临床观察显示,患者愿与医护人员共享进食体验,患者对进食困难的恐惧感消除或有所减轻,显示出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需同步进行的重要性。卒中单元的建立使得康复训练愈加细化,护理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服务于患者,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本文通过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加强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康复组吞咽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参考文献:

[1]O'NEILL P A. Swallowing and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J].Br Med Bull。2000,56(2):457-465.

[2]Loge Mann J Dysphagia:evaluation and treat-ment[J].Folia Phonatr Logop,1995,47(5):140-164.

[3]Finestone H M, Greene. Finestone L B, Wilsone S, et al. Malnutrition in stroke patients on the re-habilitation service and at followup: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J].Arch Phys Med Rehabil.1995,76(4):310-316.

[4]Daniels S K, Brailey K, Priestly D H, et al. Aspir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J].Arch PhysMed Rehabil,1998.79(1):14一19.

[5]朱镰连.神经康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55 1-553.

[6]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62.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c)-117-02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症状,其发生率在22%~65%[1,2],吞咽障碍常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在生理方面可造成误吸、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塞、窒息以及脱水、营养不良,从而增高患者的死亡率。在心理方面可造成患者出现进食恐惧、抑郁等负性社会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所以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是脑卒中患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社会价值。我们近年来加强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4年2月~2006年12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住院患者42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3]。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62~78岁,平均(68.0±6.5)岁。病程10~35 d,平均(24.4±10.4) d。脑梗死29例,脑出血9例,混合型卒中4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病变部位为脑干1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19例,基底节区21例,小脑1例。

1.2研究方法

1.2.1吞咽障碍的评估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判断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4]。具体方法是:患者端坐,按照自己的饮水习惯饮温水30 ml,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等情况。1级:能顺利1次咽下;2级:分2次以上咽下但无呛咳,或时间延长至5 s以上;3级: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5级:频繁呛咳,咽下困难。

1.2.2康复训练方法 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30 min/次,1次/d, 5次/周,共进行4周。训练方法包括直接、间接方法。

1.2.2.1直接方法 包括:①有食吞咽时调整。对于咽期吞咽启动延迟,食团误吸气管者,采用屈颈头前倾。对于患侧咽期食团滞留,可使头转向吞咽功能差的一侧时屈颈可提高声门闭合功能。②特殊吞咽手法。声门上吞咽:对于有误吸者,在吞咽前及吞咽时关闭声门,可改善咽期喉团合,以保护气道,超声门上吞咽:对于有咽期食团残留者,采用用力吞咽前/时关闭声门,有助于关闭喉前庭入口。多侧吞咽:对于口咽腔食团滞留须清除咽部滞留物者。

1.2.2.2间接方法 包括:①舌运动训练:对口腔滞留患者进行舌运动训练。做舌的主动水平后缩,侧方运动,抬高舌背,卷舌运动;用压舌板给予阻力,使舌做抗阻运动。②增强吞咽反射能力的训练:对吞咽反射弱,口咽腔滞留者进行。方法有用冰块、冰喉镜刺激上腭基部;舌控制法:将舌放置在中切牙间进行吞咽;空吞咽(dry swalliowing)训练:吸气时闭口,呼气时开口伸舌呈爆破状;增加咽刺激,增加食物黏度、酸度,增加视觉刺激。③咽喉运动训练:对咽部食团滞流多或误吸者进行;方法包括嘱患者反复发声门闭塞音(glottal stopping)或努力发元音“a”5次;屏气5 s,然后咳嗽,在鼻孔下放置镜子以观察呼出气流;改良的Valsava氏动作,此动作可促进上咽缩肌的运动。④空吞咽训练:在每次吞咽训练结束前均应做空吞咽动作数次。使患者从上述功能基础训练过渡到复杂吞咽模式。

1.2.3 疗效评价根据吞咽恢复情况及饮水试验对吞咽障碍的疗效进行评价。治愈:吞咽困难症状消失,饮水试验1级。有效:吞咽障碍症状明显改善,饮水试验2级。无效:改善不明显或无变化,饮水试验3级以上。

1.2.4 统计学处理应用STATA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吞咽功能的改变

康复训练前后吞咽功能变化的比较见表1。康复治疗后59.5%的吞咽障碍患者获得痊愈,总有效率达到78.6%。严重吞咽功能障碍(4~5级)患者的比例由康复训练前的28.6% 减少到9.5%,训练前后吞咽功能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1~3级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无一例发生吸入性肺炎,4~5级患者有3例发生吸入性肺炎,经治疗痊愈。

3 讨论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临床问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根据吞咽功能的评估时间、评估方法、患者的构成及相关康复治疗的介入有关。既往研究表明,22%~65%的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的前6个月出现吞咽障碍[1,2]。Robbins等应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技术进行吞咽功能评价,发现急性期25%~50%的患者存在吞咽功能障碍,虽然其中的许多患者最终吞咽功能可恢复,但6个月后仍有11%的患者仍存在吞咽障碍[5]。因此加强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有重要意义。

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减少因吞咽障碍引起的呛咳和误吸等并发症,同时尽可能地恢复经口进食。吞咽障碍治疗不仅需要医疗手段,更需要护理人员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在本研究中经1个月的针对性训练,59.5%的吞咽障碍患者痊愈,总有效率达78.6%,严重吞咽功能障碍的比例也显著降低。与其他作者报道基本一致[6,7]。

吞咽训练前制订详细的护理康复计划,可以有效保证训练的实施,减轻患者恐惧感,配合康复训练工作的进行。①康复前首先对吞咽障碍程度进行评估,按不同程度制订不同的训练计划。轻度吞咽障碍者,以摄食训练为主。重度吞咽障碍者予以留置鼻饲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基础训练,当产生一定吞咽能力时进行摄食训练,以提高实际的吞咽能力并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本研究中仅3例中重度吞咽障碍者并发吸入性肺炎,低于文献报道[7]。②鼓励患者自己进食:脑卒中发病急,致残率高,且常伴有多种障碍并存,尤其是合并吞咽障碍时,患者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受到影响,易出现烦躁、易怒和抑郁情绪,甚至拒食等。所以心理护理是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在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其完成力所能力的活动,尽量独立进食,有利于患者自理能力的提高,防止废用性肌肉萎缩,同时可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存质量。有报道对患者过度的保护易使其产生过度依赖、行为退缩和感情脆弱,同时易产生自卑感,妨碍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8] 。适时的鼓励和舒适的住院环境可以使患者增强自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通过临床观察我们也发现,尽管是老年患者,但是他们愿意与医护人员进行互动交流,通过心理护理患者对进食的恐惧感减轻甚至消除了,说明心理护理与康复训练同步进行的重要性。

脑卒中患者出现吞咽障碍主要与口咽障碍有关[9]:①由于口咽肌运动障碍,不能有效地传送食团,从而导致食物在口咽腔滞留。②口咽腔内的感觉减退,患者对食物感知减弱,不能正常及时地启动吞咽从而出现吞咽时间延长及过多食物滞留。③患者咽喉肌肉运动障碍,不能有效地推动食团入食管。所以脑卒中患者易出现口咽期滞留,容易导致呛咳和误吸。

目前多主张只要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康复训练与护理应尽可能早期进行。但是本组患者由于年龄较大、部分病人心肺功能差,以及部分患者系卒中后因康复问题由外院转入等原因,患者的吞咽功能训练均在发病10 d后开始。尽管如此,从本研究中我们仍然看到较好的康复结局。总之,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住院期间系统地进行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具有良好的疗效,如何在出院后延续训练和治疗将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Daniel SK,Ballo A,Mahoney MC,et al. Clinical predictor of dysphagia and aspiration risk: outcome measures in acute stroke patients[J]. Arch Phy Med Rehabil, 2000,81(8):1030-1033.

[2]Lin P, Claire P. Screening for dysphagia and aspiration in acute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J]. Dysphagia,2001,16:7-18.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大西幸子,孙启良. 脑卒中患者摄食-吞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3):141-143.

[5]Robbins J,Coylo J. Differentiationofnormaland abnoration as piration scale[J]. Dysphagia,1999,14:228-232.

[6]张雪琴.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护理干预[J].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6, 6(6): 411-412.

[7]陈胜云,张婧,赵性泉.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早期诊断及康复治疗[J].北京医学, 2007,29(1):4-7.

[8]朱玉连,胡永善,谢臻,等. 脑卒中偏瘫患者规范化综合康复治疗方案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1):68-69.

[9]Logemann JA. Evaluation and reatment of swallowing disorders[J].2nd ed.Austin, TX:PEO-ED,1998.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吞咽障碍;康复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042-02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on dysphagia after stroke. Methods:The treatment of 50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ho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Swallowing function was assessed by water drinking test and classification of swallowing ability respectly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The rehabitation training included muscle group trainning, matching acupuncture. Results:47 patients withdrew stomach tube and 3 patients failed to withdraw it. No died cases. The time of withdral is 6-28 days, averaged (13.00±6.56) days, the rate of witdral stomach tube was 94%. The swallow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bett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P

【Key words】dysphagia;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症状之一。据文献报道,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发生率为41%,慢性期为16%,脑干卒中发生率为51%[1]。现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门诊以吞咽障碍就诊的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讨论其治疗、康复治疗及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并带胃管鼻饲患者5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46~82岁平均73.8±14.5岁。病程5天~90天,评价病程72.5±21.2天。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急性脑血管病34例,脑出血7例,混合型卒中2例。病变部位为脑干6例,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白质21例,基底节区16例,小脑7例。其中多发性病灶22例,占44 %。均符合1998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2]。入选标准:①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②能理解执行治疗人员的指令。③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④病程在3个月以内。⑤入院予以神经内科治疗病情稳定后结合康复综合治疗。排除标准:意识不清者,真性延髓麻痹者,剔除未规定进行计划训练者及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康复训练:对于吞咽障碍,治疗的目的是促进功能的恢复。例如,通过吞咽肌训练提高吞咽肌的肌力及协调性;代偿的目的是采取一定的头位或吞咽策略减少误吸的发生,促进食物的摄取。一般情况下可同时采取各种层次的康复方法。对于特定的功能紊乱,可选择特定的方法[4]。①口唇闭合不全:指尖叩击或冰块击打唇周;做小口呼吸,吸管吸气运动;抗阻力下紧闭嘴唇;训练用吸管吹泡泡。②流涎:用冰块刺激、按摩患侧口唇及颊部皮肤。③颊肌肌力低下:用冰块或刷子刺激颈部、颊部。④舌肌功能差:舌做水平、后缩、侧方主动运动;用勺子或压舌板在各个方向上给予阻力,使之做抗阻运动。⑤下颌肌痉挛训练方法:牵张训练:小心将软硬适中的撬物插入患者切齿间令其咬住,逐渐牵张下颌关节使其张口,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轻柔按摩咬肌,降低肌紧张;训练下颌运动,如用力咬住臼齿,或开口时给予最大阻力。⑥咽反射差:用冰块刺激、按摩咽喉部;进行假声发声训练;舌控制法:将舌尖放在门齿之间做吞咽动作;空吞咽训练。⑦吞咽延迟、吞咽反射触发障碍:咽部冷刺激,用冰勺柄刺激前咽弓基底部;颈部前屈;促进吞咽反射手法,通过吞咽肌群的感觉诱发吞咽反射,即用手指在甲状软骨至下颌缘之间的皮肤上下摩擦,或按摩口唇肌群;用匙挤压舌体,或匙放入口内将食物倾出并有力下压舌体;患者吸气时闭口、吐气时开口伸舌呈爆破状,增加对咽部肌肉的刺激,利于触发吞咽反射;增加食物黏度;美味可口的食物、视觉刺激及酸性食物均可增加唾液分泌,利于激活吞咽反射。⑧喉上提能力低下:训练关闭声门:a.鼓励患者做清嗓动作;b.练习发元音声母“a”,尽量发长音,重复数次,屏气5 s后咳嗽;c.声门内收练习;d.声门上吞咽练习。牵张和促通舌体上部肌肉:a.伸展头颈部,施阻力于额部持续5 s,以促进低头,利于吞咽;b.舌体背伸低于软腭;c.用假声发声上提喉部;d.吸吮、吸气。门德尔松方法:让患者在吞咽中自己感觉喉的提升,尽量延长喉在最大提升位置的时间。声门上吞咽:患者吸气,屏住呼吸,然后吞咽,吞咽结束后立即自主咳嗽。⑨咽肌无力、咽部食物滞留、咽蠕动减弱、咽吞咽减弱:吞咽动作之后发“Hawk”音,最后的k音加强,即做改良Valsalva动作;改变食物黏度;反复吞咽;咽肌训练。⑩单侧咽肌麻痹:采用头转向患侧的方法能增加环咽肌打开的前后径及食物通过量。每次45 min,每天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

1.2.2 针刺疗法:主穴:双风池、双供血、双翳明。操作:针刺双风池针尖微向下,向喉结方向刺入1.5寸,针刺双供血直刺约1.5寸,针刺双翳明直刺向咽喉部达1.5寸。配穴:双吞咽、廉泉、外金津、外玉液、治呛穴。操作:押手轻向外推开颈总动脉,针刺向内侧3分,捻转5~10 s后出针。针刺廉泉、外金津、外玉液向舌根方向斜刺1.2寸,捻转10 s出针。针刺治呛穴向舌根部刺约0.5寸,捻转5~10 s出针。一般根据病情轻重治疗15~30 d,每天1次或隔日1次[4]。

1.2.3 心理准备[7]:入院后首先要取得家属及患者的配合,讲解治疗的方法、注意事项、如何配合,消除患者恐惧、悲观、消极情绪,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为患者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整洁的进餐环境。进餐前,至少休息30 min,使其做好餐前准备,如排便、洗手等,并选取舒适的。

1. 3 评测指标:洼田饮水试验[6]:1982年洼田提出的饮水试验是经典的临床评估方法。让患者自己喝下30 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等情况,据此将吞咽功能分为5级。Ⅰ级为5 s内能将30 ml温水顺利地一次咽下;Ⅱ级为5 s以上分两次不呛地将30 ml温水咽下;Ⅲ级为5 s以上能一次咽下但有呛咳;Ⅳ级为5 s以上分两次以上咽下,有呛咳;Ⅴ级为屡屡呛咳,10 s内全量咽下困难。洼田饮水试验能较准确发现口腔期的异常,目前临床应用较普及。

2 结果

50例患者中,撤胃管47,未能撤胃管3例,没有死亡病例。撤胃管时间6~28 d,平均(13.00±6.56) d,撤管率94%。

在吞咽功能训练3个疗程后,对50例入选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训练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见表1。经χ2检验, P< 0.01,说明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吞咽功能训练组比未训练组吞咽功能恢复明显,效果优良。这说明吞咽功能训练对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很有帮助,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日益上升,由此引起的后遗症及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急性脑卒中患者28%~71%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主要原因为脑卒中后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导致的假性球麻痹,这与卒中后真性球麻痹发病率低有关[5]。

吞咽障碍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窒息、营养不良、脱水等并发症,延缓原发病的康复,重者可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正常人吞咽运动分为3期:第1期(口腔期)主要有口轮匝肌、咬肌参与,面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发出的面神经、三叉神经支配;第2期(咽喉期)主要有舌肌、咽喉肌参与,舌下神经核、疑核发出的舌下神经、吞咽迷走神经支配;第3期为食管期,脑卒中合并假性球麻痹所致的吞咽障碍主要表现在第1期和第2期。因此,要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必须加强对面部、舌、喉部肌群肌力和协调性的训练。

中医学认为,近部取穴有疏通经络,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之功。现代医学认为,针刺颈部穴位及神经刺激点能够促使被破坏的神经反射弧修复或重建,能够使病变的神经组织功能逐步恢复。本文入选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进食或饮水时出现呛咳,食物推进困难,食物和唾液滞留在口腔。通过对这些患者的临床分析说明,对脑卒中后存在吞咽功能障碍者,只要采用适当的综合性康复训练,绝大部分(94%)患者的吞咽功能可在发病后2~4周内得到完全或基本恢复。

康复训练应尽早实施,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脑卒中后恢复速率在病后3个月,特别是最初4周内最快。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开始时间以入院后2~7 d内为宜,训练持续的时间为6~28 d。患者只要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醒,康复训练开始时间越早效果越明显。改善程度与康复训练的开始时间呈正相关。早期系统化的康复训练,能有效地减少营养不良及吸入性肺炎,改善疾病预后,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吞咽机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能力及生活质量。中医针刺疗法可以作为效果较好的辅助疗法,对吞咽障碍的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吞咽障碍康复训练是一系统化整体治疗模式,医生、护士、治疗师、患者家属组成治疗小组,互相配合,结合中医针刺,使综合康复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Finestone HM, Greene-Finestone LB, Wilson ES, et al. Malnutrition in stroke patients on the rehabilitation service and at follow up: 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J]. Arch Phys Med Rehabil, 1995,76:310-3161

[2] 王广志.痉挛定量评估的研究进展[J].现代康复,2004,4(5):650

[3] 藤岛一郎,大熊るリほか.假性球麻痹による咽下障害とリハとリテショニ神经内科, 1997, 47(1): 32-39

[4] 徐月花.康复训练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8): 1252-1253

[5] 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94:244-2821

[6] 王茂斌. 脑卒中的康复医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0-30

吞咽康复训练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摄食吞咽障碍;急性脑卒中;摄食训练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44-02

由于社会中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加上饮食结构不合理,当前急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摄食吞咽障碍成为常见的并发症,若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会引发误吸性肺炎、营养不良,甚至窒息[1]。因此,临床中要加强对此类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非常重要。文章对32例急性脑卒中摄食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情况进行了介绍,详情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急性脑卒中摄食吞咽障碍患者共32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为62.7岁。合并疾病:高血压11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3例。疾病类型:急性高梗死21例,脑出血11例。所有入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醒,具有咳嗽能力,能配合治疗。

1.2早期康复护理方法

1.2.1进食训练①选择:患者能自行坐立的进食可以选坐位,患者身体前倾,喂食者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患者保持坐位困难时,进食可以保持半卧位,将床头摇高30°,用软枕垫起患侧,喂食者处于健侧;患者病情严重,患者可取侧卧位,将食物送入健侧口腔中[2]。②食物选择:除了鼻饲患者之外,对于其他患者可以将食物做成糊状,不易松散,例如菜泥、果泥、肉泥等。保持适宜的温度,以偏凉食物为主,有助于产生冷刺激从而出现吞咽反射。③喂食方法:饭前用金属勺对患者咽部做10次冷刺激,喂食2勺凉开水后进食,1口量要保持在3-5ml,待患者吞咽完毕还要进行1次空吞咽动作。

1.2.2唇舌训练①声带训练:患者咳嗽,清嗓子,深吸气后憋气,然后用力发音。②舌肌、咀嚼肌训练:患者将口张大,尽力将舌头外伸,沿口分别舔上下嘴唇及左右口角,然后缩舌,上下牙互叩,并进行10次咀嚼动作。如患者不能自行伸舌训练,护士可以用纱布将其舌把持后进行。每次5min,每日三餐前进行。

1.2.3吞咽训练①咽部冷刺激:用冰过的棉棒刺激患者咽后壁、舌根、软腭,诱使咽喉肌出现收缩,然后做空吞咽动作[3]。每日餐前进行一次。②咳嗽训练:按照吸气―憋气―咳出的程序进行,要用手部按压腹部,快速咳出,增加呼吸系统对异物的防御能力。③吸吮训练:患者食指戴胶套后放入口中进行吸吮动作。

1.2.4喉抬高训练让患者感觉指导者吞咽时甲状软的骨运动情况,然后在对照镜子,让患者将食指放在甲状软骨上,模仿动作20次,每日训练两次,后期将吸吮和喉抬高结合起来,直到患者唾液不再从口中流出为止。

2结果

32例患者经过早期康复及护理,吞咽障碍治愈14例,明显好转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除了无效患者之外,所有患者在进食中均未出现误吸、窒息等情况。

3讨论

摄食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根据相关报道,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有50%左右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摄食吞咽障碍。吞咽会影响患者的发音、心理、营养,可能会导致患者误吸,甚至死亡。在正常吞咽中一般是按照口准备―口传递―咽阶段―食管阶段四个阶段进行的,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出现摄食吞咽障碍主要是在口咽阶段,是因为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在发生脑卒中后出现障碍导致的。

目前临床中解决摄食吞咽障碍常见的是进行吞咽康复训练,吞咽康复训练能对患者脑细胞产生刺激,促进运动神经元树突的延长,同时还能有效提高神经肌肉功能的适应性。在进食训练中,保持合理的可增加食团的内压,也可以防止食物误入气道。舌肌、咀嚼肌训练能加强肌肉的运动活性。冷刺激是较常见的康复训练,它能提高咽部的敏感度。发声训练能改善屏气时声带的闭锁功能。通过一系列的康复训练措施增加了患者口腔肌肉的协调性,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反射性刺激,同时也能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流量,从而促进病灶周围脑组织的重组。在本组病例的早期康复护理中,有31例患者吞咽功能得到了较高的改善,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急性脑卒中病人摄食吞咽障碍有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唐维霞,孙慧芹,高从远.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综合康复护理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3):397-398.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康复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九江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教育厅

心脑血管病防治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