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分子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高分子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高分子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高分子材料的可持续发展范文第1篇

土木工程的施工环节是将设计图纸由数据变为实物的过程,也是更好的体现设计图纸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阶段,我们建筑的产品最终会形成实物,所以我们要加强这一环节的管理。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会对建筑物所处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影响。例如:在建筑基础开挖时对原地面进行挖掘,所产生的扬尘,在建筑设备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在拆除工程中所产生的粉尘和废气,这些都会直接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背到而驰,所以我们在施工中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避免和减缓,尽可能的保证生态环境的原始性。另外在土木工程施工阶段开展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落实,是土木工程行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对可持续发展有着很深远的影响意义。

2坚持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2.1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是土木工程建造施工的物质基础,在土木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的意义。传统的土木材料有木材、钢材、砌体材料、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水泥、砂浆、混凝土、高分子材料、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等,给人类带来了物质文明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其生产、使用和回收过程,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并且带来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

2.2最大限度的节省建筑材料

目前,混凝土和钢材是土木工程中使用范围最广的两种建筑材料,其中高强度抗震钢材、不锈钢钢材、塑料钢材等的研发,为结构节省了钢材用量,同时为结构抗震、抗腐蚀提供了保障,是理想的高性能环保型建筑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和智能型混凝土的出现,为创造新的结构和构件开辟了新的途径。例如,智能混凝土材料是具有自诊断、自修复和自调节等特点的新型功能材料,根据这些特性可以有效地预报混凝土材料内部的损伤,满足结构自我安全检测的需要,防止混凝土结构潜在脆性破坏,并能根据检测结果自动进行修复,显著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2.3生态建材的研究和使用生态建材

在加工、制造、使用、废弃和再生过程中具有最低环境负面影响、最大使用功能的人类所需要的一系列新型建筑材料。生态建材与传统建材明显不同之处在于,生态建材赋予传统建材特别优异的生态环境协调性,或者说是那些直接具有净化环境、修复环境等功能的建筑材料。生态建材是一个指导性的原则,其目的是防止对生态环境的损害,促进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保证建筑材料具有更好的性能等。目前的生态建材有防霉、防远红外、可调湿的无机内墙涂料,无毒高效粘结剂,不散发有机挥发物的水性涂料等。同时,设计和施工时,在最大范围内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建筑材料,避免使用高蕴能量,破坏环境产生废物。

3结束语

高分子材料的可持续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混凝土 建筑工程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030-01

建筑工程要求保证建筑物在寿命周期内安全使用,同时应尽可能节约建筑材料,保护环境和减少资源消耗;所以在建筑过程对材料性质的选用至关重要。一方面,建筑物材料性能的优劣将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如果材料选择不合理,那么建筑物的节能环保技术无法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材料性能的优劣也决定着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周期。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建筑物建成后的保养、能耗以及拆毁后的回收利用等因素应加强重视。混凝土是建筑的必备材料,它的改良优化对建筑工程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新材料技术的发展,混凝土技术也随之发展,新型绿色混凝土在建筑工程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应用。

1 绿色混凝土的定义

吴中伟院士提出建筑工程应坚持“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一中心思想,亦即中国必须走“绿色混凝土道路”。此中绿色的定义为:(1)节约资源、能源;(2)不破坏环境,更应有利于环境;(3)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绿色混凝土技术是节约、环保、可持续发展利用的新型建筑材料,坚持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 绿色混凝土与建筑工程

建筑物因濒临使用年限、损毁或者市政拆迁等原因,不可避免要产生大量废弃混凝土,传统废弃混凝土处理方法就是占大量土地集中堆放和填埋。绿色混凝土技术能将废弃混凝土破碎、分级和组配,成为再生骨料。同时绿色混凝土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煅烧技术,循环利用煅烧的余热,节约成本。混凝土的耐久性越高,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也将得到一定的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是影响建筑材料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在建筑过程中可以通过绿色混凝土技术有效地减少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使用。绿色混凝土技术应支持“开源节流”理念,唯有坚持“开源”与“节流”并行的理念,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绿色混凝土发展创新应用

3.1 再生骨料混凝土

再生骨料利用废弃的混凝土,经破碎、清洗、筛选分级等流程,再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得到再生骨料,利用再生骨料制备的混凝土称为再生骨料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减少了混凝土工业对自然石灰石的开采需求,同时也加强了对废弃混凝土的循环利用,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从源头上解决了天然骨料日益匮乏困境和大量矿石开采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等,即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又保证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通过对再生骨料的抗压强度、压碎指标和孔隙率等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成功发明各种强度等级的大坍落度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

(2)再生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由于再生骨料孔隙率及渗透性比普通混凝土较高,导致再生混凝土的抗硫酸盐和抗酸侵蚀性稍差。但掺加粉煤灰后,能减少硫酸盐的渗透性,提高其抗硫酸盐侵蚀性。

(3)运用现代微观测试设备手段,进行电镜和岩相分析等观测,分析高强度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遇水后的产物以及水泥与骨料结构面接触部位的形貌等微观结构,并与普通混凝土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再生骨料混凝土在新旧水泥石界面处会形成一个由原天然骨料与旧水泥石界面和新旧水泥石界面的双层界面。

(4)通过单轴抗压试验获得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确定高强度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本构模型。

(5)在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测试基础之上,将再生骨料混凝土与普通天然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研究发现:再生骨料配制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较天然骨料差,但是仍具有较好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6)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融性比普通混凝土差,但是通过高性能再生骨料与普通骨料混合使用以降低水灰比方法可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冻融性。

3.2 轻骨料混凝土

轻骨料混凝土采用轻粗制骨料、普通砂调配而层的混凝土,其密度一般比普通混凝土密度小30%左右,可以显著节约建筑工程的运输成本。轻骨料混凝土的技术主要特点如下。

(1)其使用的骨料主要来源于页岩、粉煤灰、淤泥等工业废料,并经煅烧工艺处理。在煅烧过程中,内部会产生很多空隙,因此密度较小,在新拌混凝土的水泥浆中容易上浮,使混凝土离析、分层,匀质性变差,密度越小表现越明显。如图1所示。

(2)其多孔的特性导致泥浆泵送过程中吸入水分导致可泵性变差,泵送施工不容易实现,特别是超高层施工泵送。

(3)因为轻型骨料强度远低于普通骨料,所以不容易配制出高强度混凝土,这阻碍了轻骨料混凝土进一步推广。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1)通过研究轻骨料混凝土的里外分层现象,通过大量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流体力学原理确定轻骨料在混凝土中的流动方程,探讨如何保持轻骨料混凝土保持匀质性的机理和方法。

(2)基于轻骨料的高吸水率,在普通砂石材料进行了LC7.5~LC50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配比试验研究,研制出一套完整的轻骨料混凝土加工技术;并且配套外加剂的发明成功地解决了全轻混凝土的高层施工泵送难题;新型全套技术加工的轻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55 MPa,并且泵送高度达到181.4 m,成功地解决了超高层建筑轻砂混凝土的泵送施工技术难题。

4 结语

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时期,矿石资源消耗量不断增大,也给环境带来恶劣影响。通过大力发展绿色混凝土技术,工业废弃料回收利用、混凝土高性能研发、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减低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崔正龙,童华彬,路沙沙,等.再生骨料对混凝土透气性及碳化性能的影响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3(3):518-522.

高分子材料的可持续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材料 设计 可持续发展

所谓资源的生命周期,就是从开采到使用之后被处理而结束其寿命,(例如垃圾填埋场),我们可以将这要的过程视为“从摇篮到坟墓”。如果一直延续这一做法,终将使我们的材料稀缺,资源枯竭。避免这种结局的方法就是让材料与设计紧密结合,发展新的生产和加工技术,以“摇篮到摇篮”的方式来让产品可持续循环。

与发现新材料费时费力相比,将设计和材料结合的绿色设计更加具有时间和经济上的优势。先污染后环保往往比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好材料的循环方式要付出更大代价。而那样的代价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也有可能制约人类的发展与健康。看似不大的问题往往会由量转质的引发不可预估的蝴蝶效应。

所以让材料在设计中重复,充分利用就不会产生废物,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同时高质量的材料也会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这就需要设计者在产品设计之初,充分考虑到所需材料的各方面的发展、特性、功能、优缺点、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环境要求等。这样才更利于在后续使用中的可持续发展。而在生活中可持续利用的材料数不胜数:纸、玻璃、塑料、铝制品、纺织品・・・・・设计的特有性能就是可以让材料与加工工艺组合起来,结合成更为优美的外形或拥有更为多样的功能,从而满足人们的需求,方便人们的生活。

以玻璃为例,玻璃是用沙子和其他矿物质在高温下熔化形成的材料,在包装、光纤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早在公元前4000年,中东就利用玻璃作为釉装饰珠子饰品。公元前1550年以前,有色玻璃容器广泛传播,被用作厨具和盛水器具。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玻璃变得昂贵,仅在有限范围内使用,如教堂的不锈钢玻璃窗。在工业革命后,玻璃开始大量生产,今天生产工艺迅速发展,可以生产不同种类的玻璃。

性能上,玻璃在化学上更像液体,但在室温下十分坚硬,看起来像固体。高温下,玻璃逐渐变软呈液态。玻璃这一性质使其可以经吹、注、压制成各种产品。(如菲雅姆公司的幽灵椅)新型的玻璃是由4种主要成分混制成的:沙子、苏打粉、石灰石和其他添加剂。使用添加剂可以改变折射率使其具有不同的颜色,例如加铁变为棕色或绿色,加入钴则变为蓝色。同时添加剂也可增强玻璃的耐久性。

根据使用方式的不同玻璃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容器,如玻璃瓶。二、玻璃板,如镜子。三、玻璃纤维。四、居家玻璃,如玻璃装饰品。五、特殊玻璃,如医用玻璃。

若用回收玻璃来制造新容器,对原材料的需求就会减少,能量消耗也会大大减少。在处理过程中,玻璃的结构不会被破坏,所以玻璃能够被不断循环利用。而80%的瓶和罐,都能用碎玻璃进行制造。所以玻璃这种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非常环保。用回收来的废玻璃制作成建筑材料、铺路材料、绝缘材料都是可应用的方向。

在设计产品的同时考虑到产品老旧,过时后的发展方向将更有利于产品意义的延伸。购买产品是工业社会的特征,后工业时代则是在购买服务。设计的本质就是发现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使人与产品,人与环境更和谐,进而创造更合理,更美好的生活方式。所以设计结果不一定是某个固定产品,也可以是一种方法、程序、制度、服务。所以妥善的解决好后续问题包括回收,再利用,成为二手商品等方式本身就是对消费者最尽心的服务也是优秀的设计师所应该考虑到的。产品对环境影响越小,产品价值越高,经济效益越大。虽然在初期的设计上难免有技术上的问题,但致力于耐用性和原料节约,综合材料性能设计出的产品,一定是优秀的产品。例如:东芝的笔记本电脑就正在努力做到这一点。通过改变电路板布局和改进生产设备,东芝已成功减少50的电路板上的剩余材料。而苹果的数码产品不论是手提电脑还是平板电脑都使用环保可降解材料,同时键盘也会最大限度的使用外壳制作后的剩余材料。这样将产品从上一个“摇篮”送入新的“摇篮”而非坟墓――垃圾场可以说是对设计品最负责的办法。

之所以这样强调材料与设计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是因为如果人类只把消费的重心放在消费和享受有型的物质幸福上,就会造成对物质的过度占有和人类的非可持续发展。在我们身边有许多闲置的物品,寿命未终而被更新换代的物品,或者因材料不合理而弃之不用的物品。这也就意味着过度的资源输入和废弃物输出多余我们需求存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成为现实。如果工业设计一味将人类引向物质享受,认为物质越丰富,我们就越幸福,事实就会粉碎这一幻想。所以将产品的循环周期作为设计者首要考虑的设计元素已然成为一份责任。合理的利用材料,让其在产品中发挥更多潜质,就会更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陈晓燕《论工业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观》2010-12-31

高分子材料的可持续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演变;标签;设计;新型;材料

一、古代包b潮流演变过程

在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了原始包装的萌芽,类似贝壳、树叶、兽皮、果壳等物品,用来盛装和转移食物和饮水。这些没有任何技术外加工的物品虽然称不上真正的包装,但从包装的含义来看,便可以称为是萌芽状态了。

在原始社会后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包装也经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类学会用很多种材料来包装用具。比如用植物荆条编织成篮子、凉席、背篓,用动物天然毛发纤维粘结成麻袋或织物等,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渐渐的陶器、玻璃容器、青铜器相继出现,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包装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慢慢人类开始会使用透气、透明、避光、防潮、防腐、防虫、密封、防震等技术便于携带搬运的一些方法。这时候的包装造型设计已经很具有美学欣赏价值,对称、均衡、对比、变化等形式都已经出现,并有镂空、镶嵌、堆雕、染色、涂漆等装饰工艺,制作成极具中国古代时期文化特点、中国民族色彩风格的包装容器。使这些包装容器不仅有使用、容纳、保护产品的价值,更有观赏审美和收藏价值。

二、近现代包装潮流演变过程

近代包装设计大约在16世纪末到19世纪期间,产品工业化日趋代替原始的产品加工,大量的商品包装使一些发展较快的国家开始形成机器生产包装产品的行业。包装材料也有了明显的改变,材料的成本降低,当时发明了马粪纸及纸板制作工艺,出现纸制容器,也发明了用玻璃瓶、金属罐保存食品的方法,产生了食品罐头工业等。当时欧洲已普遍使用了锥形软木塞密封包装瓶口。如17世纪60年代,香槟酒问世时就是用绳系瓶颈和软木塞封口,随后又发明了加软木垫的螺纹盖,在这基础上并创造出冲压密封的王冠盖,使密封技术更简捷可靠。那时,在西欧国家开始在酒瓶上贴挂标签。早期,挂标签为“打上烙印”,被人们用于标记家禽,或是在自己制作的手工艺打上标记,以方便客户辨别产品来源。标签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现代包装设计,实质上是进入20世纪以后开始的,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全球化扩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包装的发展也进入了全新时期。主要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1.新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不断涌现; 2.包装机械的多样化和自动化; 3.包装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4.包装测试的进一步发展; 5.包装设计进一步科学化,现代化。

三、最耀眼的新型包装设计材料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在不断进步,包装行业逐渐向创新、广泛和实用的方向发展,有些新的技术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技术进步和创新在困难的条件下往往可以创造出新的发展机会。虽然我们知道包装通常被当成一种营销的工具,但是其最大的作用是保护产品。食品包装可以保持适当的温度,防止食物接触到细菌,向消费者传达相关信息,以及帮助零售商追踪食品的来源。除此之外包装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通过对食品的保护提高保质期,从而减少食物浪费;另一方面是鼓励包装回收利用,延长包装使用寿命。

(一)可持续水性阻隔涂料

新的可持续涂料可以使光纤产品得到改善(防止水分渗透、防止产品被污染),目前的替代品层压结构与新的可持续涂层相比,不可回收。可持续性是新技术的主要特征。

(二)模压纤维印花

例:普乐公司的鸡蛋箱,两边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印刷产品和品牌信息。新的技术使用高分辨率四色印刷,可以直接印刷在纤维模塑包装表面。好处在于,图形更吸引人,更好的发挥了包装的可持续性(无需额外的包装或标签),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三)轻质保温

是一款轻量级的包装,适用于需要保持温度的产品。温控包装材料与传统的绝缘材料相比优势在于,灵活性高,可以替代体积较大的聚乙烯泡沫。欧洲零售商将这项技术应用在车里、屉和托盘里。这种外壳可以提供3.5小时的冷冻条件,对于制冷空间有限的商店和周转率特别高的产品非常有用。

(四)MFC特种纤维

纸板涂料是从植物废料中提取出来的特殊纤维,用于加强和减轻纤维产品的可持续发展。这个技术的好处包括减少材料使用和增强维护性;硬度比玻璃纤维和碳纤维更强,但重量更轻;提高抗裂性和有效的流变援助;防止氧气和水分进入;在现有的基板上用少量的材料就可以显著提升产品性能,例如,使用1%的材料可能会达到15%至20%的产品性能改进;材料来自于农作物而不是树木,因此与其他的微纤化纤维素产品相比更具竞争力。

(五)微型图案材料增强技术

新型的技术对杯子进行微型图案改造。Hoowaki的这种新技术在不影响图形表现的情况下增加了稳定性,舒适性和隔热性,此外还减缓冷凝的形成,在不改变或引入新的化学反应过程中提高材料的特性。

高分子材料的可持续发展范文第5篇

材料是工业的“粮食”。新材料与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并称为21世纪的三大关键技术,是高技术的先导和基础,未来发展潜力无限。在振兴老工业基地过程中,我们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着力推动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引领龙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发展新材料产业是面向新世纪竞争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材料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新材料的发展起步于国防和战争需要、核能的利用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需求。进入21世纪以后,卫生保健、环保、能源、经济持续增长以及信息处理和应用成为新材料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极大地促进了新材料的发展。据统计,到2006年全球新材料产值超过了5 000亿美元,是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尤其是半导体专用新材料、磁性材料、激光晶体、锂离子电池、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环境工程材料等,都在以远高于传统产业的速度发展。近年来我国新材料市场快速膨胀。据有关机构预测,包括磁性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信息功能陶瓷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有机发光材料等,市场规模在2010年将达到823亿元,在2012年将达到1 300亿元。其中,光电新材料、电池新材料将“唱主角”,在新材料产业结构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新材料产业已经成为新一轮竞争发展的制高点。美国、日本、欧洲是世界新材料生产的主要国家。它们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制定了相关产业和科技发展计划,如美国的21世纪国家纳米纲要、光电子计划、光伏计划、下一代照明光源计划、先进汽车材料计划,日本的纳米材料计划、21世纪之光计划,德国的21世纪新材料计划,欧盟的纳米计划等。发展的重点是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近年来,由于新材料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大了对新材料开发和研究的资金投入,使这一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长期以来,我国也非常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一些重点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目前我国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区域,依托市场优势建立了一批新材料产业基地,如江阴新材料产业带、宁波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等。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后,东北和西部也涌现了一批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特色材料产业基地,如营口的镁质材料、蒙西的稀土材料等。随着产业和市场的不断成熟,国内新材料基地内逐渐形成了相互协作的产业集群,不仅提高了新材料产业的创新能力,并辐射和带动了周边区域与相关产业的发展。

把新材料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对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具有重要作用。我省是一个资源大省,是能源、原材料基地,煤、木、油等资源型产业占了全省工业很大比重。由于长期的开发利用,林木、石油以及煤炭等资源都在衰减,化石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抓住时机,抓紧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而新材料如铝镁合金材料、复合材料、硅基材料、新能源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呈现加快发展趋势,在我省工业结构中的位置将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在较短的时间内,摆脱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依托科技教育和人力资源,努力在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可持续性强的新材料等产业上做文章,不断降低采掘等传统产业的比重,促进全省更快地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今年总书记和副总理来黑龙江,都把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重大问题提出来。我们必须从全省发展大局出发,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形势,抓紧工作落实,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新材料产业,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全省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

我省在发展新材料产业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一是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我省矿产储量丰厚,可开发利用的物产众多。在已查明的131种矿产资源中,探明储量的75种,居全国首位的有石油、石墨、矽线石、颜料黄黏土、长石、铸石用玄武岩、岩棉用玄武岩、火山灰、玻璃用大理岩和水泥用大理岩10种,全省64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有储量的潜在总价值为1.4万亿元。

二是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优势。截止2008年,我省拥有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257户,完成主营业务收入约17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2%,主要产品有铝镁合金材料、合金钢材料、石墨制品、硅基材料、新型能源材料、高分子材料、农药及中间体、油田化学品、新型建筑材料、复合材料等。有一批有实力、研发和市场拓展能力较强的企业,有些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及产品居国内领先地位。

三是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优势。我省拥有国内一流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哈尔滨工业大学与材料科研密切相关的学院有3个,现有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建有4个研究创新平台。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高分子材料系、金属材料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无机非金属材料系、材料分析测试中心以及近20个研究所、研究室。还有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省石油化学研究院、大庆化工研究中心等一批研究机构。同时,我省新材料企业中,还有一批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新材料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四是具有增长的市场需求优势。我省装备、石化、能源、食品等四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技术与装备、环保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冶金、建材、森工、轻纺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都需要新材料的支撑。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产业规模扩大、结构升级将继续推进,也为新材料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省外市场空间。

下大气力将我省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

一是明确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战略。要用5~10年的时间,把我省建设成为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聚集化、产业服务现代化、产业水平国际化的具有我省特色的国内一流新材料产业基地。在发展目标上,今后5年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0%以上,到2015年新材料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 000亿元。在此基础上,下一个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整体实力要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全省要重点建设新型镁合金材料、钛合金材料、新型合金钢、新型高强高效焊接材料、人工晶体、聚烯烃及改性材料等“六个优势特色产业链”,建设高档石墨制品、大直径硅单晶及新型半导体材料、新型陶瓷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特种铜合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等“七个优势特色产业群”。

二是制定和全面落实好扶持政策。抓紧制定出台《黑龙江省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重点,指导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同时,制定扶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环保政策、政府采购政策、人才政策等各个方面。对进入新材料领域的投资、企业或者人才,给予显著的优惠,鼓励资源向新材料产业集聚。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服务经济发展的手段和方法。

三是要构建富有活力的创新发展体系。尽快建立既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发展规律,又具有我省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科研成果外流、企业不肯承担中试风险、科研单位没有实力进行中试等一系列问题。尤其要探索“股份制”和“捆绑式项目开发”等利益联结机制,使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同心创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机制。

四是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大财政的资金支持,安排研究开发的长期专项计划,为新材料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提供长期保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费用,利用政策降低企业投资风险,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政府资金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介入,建立新材料产业投资的创新机制。要完善投融资政策,支持民间资本建立产业基金模式的风险投资机制。金融机构对市场发展前景好、技术含量高、企业信誉好、处于扩张期的新材料企业,要在提高授信额度、扩大流动资金放贷规模、简化放贷手续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及股权质押融资,建立风险分担机制。黑龙江辰能担保公司等各级信用担保机构对新材料企业,要主动优先提供贷款担保服务。

五是促进军民科技与产业的资源整合。筛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显著的民项目,在省科技创新专项和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中拿出一定额度,专门支持军民结合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强化沟通协调,积极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共同做好资金、项目、产品研发、发展外部环境等方面工作,协调解决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建立军民科技管理协调机制和军民两用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机制,形成军民两大研发体系协同配合与资源共享的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