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分低能

高分低能

高分低能范文第1篇

一、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存在高分低能问题的成因

高分低能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观方面的原因。也就是公开选拔工作中存在着选拔标准和条件不统一,选拔的具体方法不完善、不科学等问题。主要是现行的公开选拔工作对原则的问题规定的比较清楚,但是对具体的问题规定的不细。比如,笔试、面试、考察三者占总分的权重比例,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能靠经验摸索进行。笔试、面试题有的设计不科学,考不出应试者的实际工作能力。二是客观因素。有些应试者存在着投机行为,这些人平时不努力工作,把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复习备考上,希望通过公开选拔“鲤鱼跃龙门”,一考定终身,他们在笔试、面试入闱的可能性较大,占的比例不小。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原因,比如,考察不可能同客观性试题一样准确,也对公开选拔工作选人用人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分析这些因素,主要应在主观因素上加以改进,尽量降低高分低能者入闱的比例,才能真正地提高公开选拔的质量。

二、对策

公开选拔工作扩大了选人用人视野,扩大了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真正落实干部队伍的“四化”方针。这种选人用人方式,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的重视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今后必将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从当前看,只有把握好关键环节,逐步研究和探讨公开选拔的具体方式方法,真正让高分高能者入闱,杜绝高分低能考生入闱,才能保证选人用人质量。

(一)坚持标准和条件,把好报名关

过去的公开选拔,对参加考试人员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没有把革命化放在突出的位置。在报名关上把握不是很严格,使一些平时表现平平,片面强调个人发展的干部有机可乘。要想保证参加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考试的人员素质,必须把应试者的“革命化”做为首要标准,把工作实绩和潜在能力做为基本条件,坚持标准和条件,把好考前报名关。

1、创新后备干部选拔方式,为公选奠定基础

《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公开选拔作为选拔领导干部的一种形式,也应该在后备干部中进行选拔。可以先公选后备干部,只有通过公选具备了后备干部资格的人员,才能参加党政领导干部公选。通过创新后备干部选拔方式,推进后备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水平,提高参加公开选拔考试的人员的各方面素质,从而使公开选拔的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得到切实保证。

一是公开选拔后备干部。现在后备干部是通过民主推荐和组织推荐产生的,难免存在人员各方面素质不均衡的现象。可以参照公选的方法,本着“公平、公正、简便”的原则,从全市的角度考虑,由市委每3--5年组织一次公选后备干部。这样不但激励后备干部各方面的成长,又便于单位、基层党委、市委统一对后备干部进行培养、管理。让爱学习的人干工作,让干工作的人抓学习,才能真正提高后备干部的整体素质。

二是注重培养,提高后备干部的工作能力水平。具备参加公开选拔考试资格的后备干部产生后,由各党委负责日常的管理和培养,并选拔其中的优秀人员重点培养,可以不任实职,任乡镇长助理、局长助理等,安排适当分工。同时建立培养反馈制度、沟通联系制度、培训制度等,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全面培养提高,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各方面能力。

三是实行动态管理。对于个别表现优秀、工作实绩突出,由于客观原因没有参加公选而没有进入后备干部队伍的,可以通过党委推荐的方式补充进来。特殊专业人才可以由组织推荐进入到后备干部队伍。对表现不佳的、群众不认可的人员,要及时淘汰清理出后备干部队伍,保证后备干部队伍的整体质量。

2、把组织认可和群众公认作为报名的基本条件

人的发展是动态的,取得参加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资格的后备干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后备期间,有的后备干部取得长足长进,也可能有一些后备干部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足。要限制能力低下的干部入闱,就要从基层单位开始,严格把关。

一是把好群众评议关。在报名前进行民意测验,把是否具备报名资格、是否具备领导能力的“审批权”交给基层群众,让群众来把关。对在群众民意测验中优秀率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可以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认定其不是大多数群众拥护,取消其报名资格。用群众公认这个标准把平时不努力工作而热衷于备考,希望以公选为跳板的干部淘汰下去。通过这个规定,不但要求后备干部刻苦学习,还可以督促后备干部努力工作,做出让群众公认的工作实绩。

二是把好基层组织审核关。基层党组织要切实负起责任,对准备参加公开选拔的后备干部平时的表现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对平时事业心、责任感不强,不努力工作的,或表现较差的后备干部,要从对事业发展负责的高度,把好基层组织审核关,不让这些人报名参加公选。

3、侧重履行岗位职责能力资格的审查

干部的成长进步是有规律的。经历过于简单的后备干部过早走上领导岗位,容易使工作受损失,干部受挫折。特别是年轻干部,如果缺少必要的经历,很容易在顺风顺水中呛水,甚至是栽跟头。组织部门要切实发挥把关作用,针对具体岗位的需要,对资历、资格等报考条件作出相应的要求和规定,在保证参加考试人员都具有所考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广纳贤才。

我市在今年初公开选拔校长时,按照公开选拔工作的有关规定,只要具有两年以上工龄,学历达到大专以上的人员就可以参加考试。但是实际上,校长、副校长岗位对干部的素质、经历等要求是很高的。普通教师直接提拔到校长、副校长岗位上,缺少学年组长、教研组长、教务主任等下级岗位的锻炼,由于缺少教育教学业务、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能力的锻炼,是很难胜任的。我们结合省里有关文件精神,规定了教师资格证书、职称、任职经历等条件。一方面把住了关,保证了人员素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青年教师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工作的意识。实践证明,这样的作法,由于干部具有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走上领导岗位后,驾轻就熟,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在各自的岗位上大都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二)科学合理命题,把好考试关

领导干部的考试有别于其他考试,通过考试,不仅要测试应试者的文化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要测试应试者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测试其是否具备报考领导职位所必备的水平和能力。所以公开选拔的内容应尽突出测试应试者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1、公共知识笔试增加能力测试类型题的权重

增加领导能力和实际经验试题的比例,减少记忆性问题的比例。着重以测试能力为主,根据不同岗位所需要的能力进行命题。现在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测试能力的考试就是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但是国内目前只有四川在部分公务员考试中,进行过这样的考试。在当前不具备推广的情况下,公开选拔应当增加能力性试题的权重比例,适当增加“案例分析题”这类检验应试人员认识、理解、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试题的权重比例,同时减少记忆性试题的比例,真正考出应试者的知识水平。

2、专业知识笔试侧重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测试

要针对不同岗位的需要,设计不同类型的试卷,在体现出专业性的前提下,要解决好“纸上谈兵”的问题,多设计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试题,尽量把所要测试的能力体现在试卷上,通过考试检验应试者的实际工作能力。

3、面试内容要突出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的测试

现行的结构化面试,也就是考官提问,考生作答的面试方式,具有测评内容比较全面、规范,测评程序标准化程度较高、简便易行,测评目的与拟选职位的针对性较强等特点,被广泛采用。但是,这种面试方式在其特点突出的同时,也存在试题过于程式化、容易被揣摩、对个性气质测评效果不明显等缺点。在过去的考试中就有以不变应万变来应答的现象。无论考什么题,都用固定的、事先准备好的思路来进行答对,按照评分标准去评价,这样的作答成绩往往还都比较高。

中组部最新下发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中对面试环节的方法和实施程序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其中提到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验”、“角色扮演”等方法,都是经过证明比较有效的面试测验方法,判断应试人员能力素质及个性特征都比较准确。但是这些测评方法,由于组织实施过程比较复杂,评分标准不易把握,作为补充方式,可以逐步实施。

在现阶段,组织公开选拔的面试,主要还是要加大领导能力测评要素的比重,突出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的测试,提高公选面试的科学化程度。

4、面试评分要力求公平公正

在面试过程中,考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公开选拔考试的所有分数都是量化的,考官的评分是主观性最强的因素。考官的评分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分数,影响到最后的选人、用人。要加强考官队伍建设,培养专业考官。对考官进行专业的业务培训,增强考官对考生作出准确评价的能力;对考官进行岗位道德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考官队伍。

(三)突出重点内容,把好考察关

考察是准确识别干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而且,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考察工作需要把考察结果量化,与考试结果相加,才能最终确定孰优孰劣。必须提高考察工作的质量,把好组织审核的关键环节。

1、科学合理确定考察的方式方法

考察结果需要量化,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的表现需要以分数的形式来体现,就需要对权重比例进行科学合理的确定,既要保证干部的革命化、又要兼顾干部的专业化;既要看到干部的现实表现,又要对干部的长远发展有一定的预见。

(1)注重政治成熟程度的考察

要在考察中重点考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现实表现。对于能够直接体现干部政治表现的一些内容,如现职的中层干部、市委重点培养的后备干部、中心工作或重点工作中表现突出受到奖励的干部等,设置合理的加分因素,鼓励年轻干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为政治上比较成熟的干部创造机会。

(2)注重工作实绩的考察

对于本岗位、本专业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要充分肯定成绩,适当设置加分因素,鼓励干部积极进取,在工作中创造突出实绩。

(3)注重群众公认程度的考察

要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坚持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把党管干部原则与走群众路线有机结合起来,把群众认可这把尺子用好。

(4)注重潜在能力、培养价值的考察

要对公选入闱干部的各方面能力进行全面考察,在对现阶段履行岗位的能力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特别要加强对发展潜力的考察。按照所选岗位的需要,根据入闱干部的专业、经历、现职岗位发挥作用等情况,不拘泥于现阶段暂时的表现,对他们的发展潜力和培养价值进行全面分析,进行横向比较考察,努力做到好中选优。

2、科学合理确定笔试、面试、考察三者占总分的权重比例

高分低能范文第2篇

张 蕾

1、审题一定要把握住提示语的导向性,因为每个命题者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倾向隐含在对材料的阐述中。所以考生无十足把握,绝不可轻易地“反弹琵琶”,论述时切忌图解材料,面面俱到,使文章毫无深度可言。

2、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拟题有讲究。既不能“原地踏步”(即不变一字,就用话题作为文章的标题),也不能与材料或话题风马牛不相及,最好是出其不意又在情理之中。

3、不能在文章开头一字不漏地抄录试卷上的作文材料提示语,不能把开头写得平平淡淡,否则可能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无所作为的差印象。

4、高考作文要“二锅头”不要“碧螺春”。亮观点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最好不搞“图穷匕见”,开篇后尽早表达你对材料的认识(旗帜鲜明,快人快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

5、选材不能低幼化。高三学生了,选材不能再像小学生一样,写“扶老奶奶过马路”“同学问为了一块像皮争执不下”等低幼化的故事。

6、可以化用报刊上的故事,但不能连别人的构思也搬过来,尤其是那些知名度很高的满分作文里的故事不能再用了。

7、记叙文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必须有一个或两个相对清晰、生动的人物形象,尤其要注重细节描写,如果要发表议论,应当少而精,点到为止。议论文中举例不能多,举例以2 3个为宜,而且要简洁,一般不写细节,对事例不能描述,只能评述。

8、最好不写敏感的政治人物、事件,不能写中学生式的爱情故事。少写深奥的科幻小说,写童话、寓言不要过于含蓄。

9、反对写故作深沉,又与文章主体内容无关的题记。行文中不能一会儿“玩深沉”,一会儿“玩哲理”。虚无缥缈、事件模糊、人影晃动、情感飘荡、玄而又玄,往往会惹恼阅卷入,影响正常判分。

10、作文中出现的虚构人物尽量不用“约翰、彼得”一类的洋名字。用这些洋名字容易给阅卷老师留下“不伦不类、玩世不恭”的印象。

11、应试作文最忌首、腹、尾三段组成的“猪样式”结构。可以把中间一大段多分几个自然段。一可显得你成熟老练,二能使评卷老师一目了然。千字以内的作文,分成5-8段为好。

12、作文语言严禁文白夹杂,严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网络术语,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因为阅卷老师都是文科毕业,所以理科考生少用物理、化学中深奥的专业术语。

13、应试作文一定要看清字数的要求,限最高字数的,不要超过;限最低字数的,一定要写够数量或稍微超过50~100字才好。

14、标点符号的书写要规范,绝对不能图省事都点一点。

15、卷面状况直接影响着阅卷教师的心理和情绪,卷面要清楚、整洁,要使人一目了然。

高考语文作文需要有三种支撑

一、作文需要人文精神的支撑

作文一味追求语言华美、结构精巧、技巧娴熟,而轻视传统文化的积淀,忽略人文精神的关怀,这种技巧训练作出的文章无疑都缺乏丰厚的底蕴和隽永的思想,单薄而又贫瘠。

如何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呢?首先,要关注世界政治、科技、社会动态,让自己的生活中有不竭的源泉。

其次,了解和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使我们的文章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作文需要个性思想的支撑

作文要有个性,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体现创新精神。个性的背后离不开思想,思想是在具体的事件和情境中,明得的理、获得的悟、取得的思考。只有有了思想,作文才能是人生的史记,才会富有生命的质感。作文不能用几条规范标准代替自己丰富的思想活动,应该使自己思想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个角落。只有拥有了自己个性的思想,“文”才能载“道”,这个“道”,才能被人接受。

三、作文需要主体意识的支撑

高分低能范文第3篇

笔者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计算的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低年级计算能力训练时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数学具有严谨性,这就需要教师认真观察和思考,挖掘其中的趣味性。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同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新颖性,满足学生的探求欲望。其中游戏教学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进行计算的训练时,教师可以将训练设计为游戏竞赛,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为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熟练掌握计算口诀和基本概念

低年级是计算能力训练的初始阶段,必须打牢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计算口诀的重视,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计算口诀。就数学知识而言,任何复杂的问题都是由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只有熟练地掌握了基本的计算口诀,才能为计算正确率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计算复杂的计算题,如两位数的乘法时,其实就是训练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乘法口诀。若是这些基本的计算口诀没有掌握好,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在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口诀,为计算能力的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

此外,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概念也是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例如在学习两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小棒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确进位的重要性,这就对竖式计算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重视错题的分析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需要经过反复的认识和实践,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失误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失误,并有效地利用失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思维能力处于初始形成阶段,对于新学习的知识容易遗忘,容易犯一些基础的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思考犯错的原因,是自己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还是自己粗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形成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知错的基础上将错题重新做一遍,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在对错题进行分析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重点的讲解,但是教师要加强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关注,要多花时间进行辅导和帮助,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信心。此外,教师可以借助错题本整理这一有效形式,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引导学生将同类型的错题进行归类和整理,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进行纠正,在不断的整理过程中,学生的计算能力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

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不仅影响着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就低年级学生而言,经常出现尽管能够熟练地掌握各种概念和计算法则,但是仍然计算出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计算习惯培养的重视,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计算习惯。

首先,引导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在日常的学习中,学生要对写的题目进行认真的校对,包括数字、符号,为正确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有效地把握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选择合适的运算顺序和运算方法,保证计算准确。再次,要引导学生培养规范书写的习惯,确保书写工整、格式正确,例如在竖式运算时数位要对齐、退点不能忽略、数字间要保持适当的间隔,等等。最后,培养学生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讲授估算和验算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能够借助估算检验答案的正确性,并用验算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高分低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压疮护理小组;压疮防治;有效性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9.098

Analysis of value by pressure sores nursing group in improv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bility of pressure sores in junior nurse ZHANG Qing-yun, LIU Yue-jin. Shantou City Longhu People’s Hospital, Shantou 515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effectiveness by pressure sores nursing group in improving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bility of pressure sores in junior nurse. Methods There were 57 junior nurse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November 2013~July 2014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who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aining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ressure sores. Another 55 junior nurse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August 2014~October 2015 as observation group, who received professional training by pressure sores nursing group. Their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percent of pass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knowledge of pressure sores as 96.36% than 84.21%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Pressure sores nursing group;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ressure sores; Effectiveness

牧俅蚕肿蠢纯矗 压疮是住院患者相对常见的一类并发症, 会对患者的康复进程造成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 目前压疮发生率已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敏感性指标[1];因此, 通过有效的方法提升护理人员防治压疮的能力, 无论是对于提升护理质量或是患者的健康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 本研究将通过分组对比的方式, 探讨压疮护理小组对于提升低年资护士压疮防治能力的积极作用, 现将研究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7月间本院57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 包括见习护士20名, 注册护士37名;学历包括:中专25名、大专30名、本科2名;平均年龄(23.9±2.3)岁;平均工作时间(1.4±0.5)年。另2014年8月~2015年10月间本院的55名低年资护士作为观察组, 包括见习护士21名, 注册护士34名;学历包括:中专20名、大专31名、本科4名;平均年龄(24.1±2.1)岁;平均工作时间(1.3±0.3)年。两组护士学历、年龄、工作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仅行常规压疮防治知识培训。观察组成立压疮护理小组进行知识宣教, 由科室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为核心成立小组, 方法为:①知识培训。鉴于低年资护士存在临床经验不足的问题, 由小组中的专科护士每2~3个月有针对性的进行一次关于压疮防治的授课, 内容包括:压疮形成的原因、压疮的正确评估、压疮护理文书的书写、压疮可能引起的各类不良后果等, 并由专科临床经验丰富的小组成员通过个案讨论的方式, 教会其对不同患者的皮肤进行评估, 并有针对性的调整护理措施[2];建立压疮护理小组微信公众号, 及时更新压疮护理新进展, 并与低年资护士互动, 利用信息平台进行专业技术指导的优势, 做到对压疮的发现及时、指导到位, 处置到位。②制定并实施压疮会诊制度。由小组成员带领低年资护士进行现场会诊指导, 要求低年资护士进行现场操作, 并及时给予指导。③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压疮预案流程。主要为风险评估范围并根据危险因素的评分高低制订具体的护理措施, 研究所使用的诺顿压疮风险评估表(NORTON)[3], 患者评分结果在9~13分提示高风险, 14~18分提示较高风险, 19~23分为中度风险, >24分为提示存在风险;若患者的评分持续在9~13分, 则应作如下措施:a.向患者及家属详细阐明压疮的危险性、预防方式和注意事项, 以提升患者的依从性;b.床头放置明显的护理标示, 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详细的检查, 尤其是压疮的好发部位, 并加强交接班;c.每间隔2 h协助患者更换1次, 并使用气垫床;d.预防性地采用赛肤润对患者的受压皮肤进行按摩,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每天进行3~5次, 每次持续1~2 min[4];e.及时更换患者的床单和衣物, 保持床单干洁, 并做好心理疏导;f.将患者的情况反馈给压疮护理小组, 由低年资护士在小组成员的指导下实施相关护理。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评估两组低年资护士对于压疮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 采用压疮理论知识考核的方式进行评估, 分为合格、不合格, 总分100分, 评分≥60分为合格;另选取两个时间段内各5000例患者, 评估两组护士护理的患者压疮发生及预后等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护士压疮防治知识评估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士压疮防治知识合格率为96.3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护理的患者压疮发生及预后等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的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压疮治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 压疮是相对较常见的一类并发症。一旦发生不仅会增加患者的治疗周期和费用, 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目前压疮发生率已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敏感性指标, 同时也是护理中的一个难点[5-12]。另一方面, 伴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 低年资护士的比例明显攀升, 由于缺乏丰富的临床经验, 其压疮的防治知识很多来源于教科书压疮防治知识也更多的停留在理论阶段, 从而影响压疮护理质量[13-16]。本研究中开展压疮护理小组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专科知识培训,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经过分析, 作者认为压疮护理小组专业培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针对低年资护士知识匮乏、经验不足、临床预测能力差的特点, 通过小组成员的专业授课, 现场会诊, 个案分析指导, 微信平台互动, 提升了低年资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从盲目执行翻身拍背到能够主动对患者的皮肤状况进行评估, 进而展开有针对性的护理, 显著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专科护理知识水平。②目前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对压疮的防治措施的认知不够或不同, 因此没能及时控制压疮进展, 进而影响压疮预防、护理效果[1]。压疮护理小组的专业培训转变了低年资护士乃至整个科室的压疮护理观念, 提高认识, 护理措施到位, 从根本上控制了压疮的发生。③压疮的发生率降低, 提升了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在降低护患纠纷的情况下, 提高了科室及医院的社会形象。从本次研究结果的数据比较来看, 观察组低年资护士压疮防治知识合格率上较对照组占有明显的优势(P

综上所述, 压疮护理小组的专业培训能够帮助低年资护士更好的掌握关于压疮防治的相关知识进而提升护理质量, 方法经验证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中借鉴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杨, 潘莹莹, 姜丽萍, 等.压疮及防治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9):1107-1109.

[2] 燕影.压疮护理小组在预防呼吸科患者压疮中的作用.继续医学教育, 2016, 30(7):140-142.

[3] 王倩, 颜美霞, 程瑞莲, 等.压疮护理小组早期介入对预防脑卒中患者压疮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9(13):30-31.

[4] 薛佩云, 徐蝉. 压疮护理小组在肿瘤科压疮预防中的作用. 中外医学研究, 2015(2):79-80.

[5] Jaul E. Who determines the treatment for pressure ulcers in the elderly? Isr Med Assoc J, 2013, 15(9):512-515.

[6] S江宜. 压疮防护进展浅析. 健康必读(旬刊), 2012, 11(4):322-323.

[7] 穆念芳, 张苗苗. 压疮的预防和护理.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2):333-334.

[8] 李莉, 李芳, 王婷婷, 等. 空心垫圈在预防压疮中的应用. 护理研究, 2012, 26(26):2496.

[9] 许新平, 焦爱华, 李国宏. 压疮管理在专科护理领域的实践与效果. 兵团医学, 2012(2):58-59.

[10] 赵艳菊. 压疮的预防护理.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 4(6):82.

[11] 李静文. 压疮预警的综合管理.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4(11): 691-692.

[12] 陈微. 降低压疮发生管理方法的探讨. 医药前沿, 2016, 6(22):348.

[13] 罗盛清, 梁业梅. 压疮治疗护理新进展.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4):17-18.

[14] 娄红, 谷秀改, 郭冬梅. 压疮三级监控体系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17):81.

[15] 高晶. 压疮的发生机制和预防性护理措施.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0):268.

高分低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日语能力考试;学习策略;日语学习

一、研究目的

日语能力考试(The Japanese-Language Proficiency Test, JLPT)是目前世界最具权威性的日语能力考试,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及其财团法人日本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举办,自1984年开始在日本国内及其海外举行。2010年,主办方对原日语能力考试进行了改版(本文称此次改版为“新日语能力考试”),在等级、分值、出题标准、评定方式等诸多方面做了较大的改动。新日语能力考试(N1)的阅读和听力所占的比例从原来的1/4提高到了1/3,而阅读和听力是大部分考生的难点。所以可认为新日语能力考试的难度有所提高。笔者所在学校的日语专业生的N1级通过率也比原日语能力考试时下降了很多。

相比较旧版,新日语能力考试的改动主要体现在三点:第一,重视语言实际运用,着力检测应试者利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提供can-do 一览,以便于学习者的自我评估,同时为用人单位判断应试者的日语能力提供更为直观的标准;第三,基于“项目反应理论”,实行得分“等值”,提高考试的妥当性与可信赖性。

如何应对新日语能力考试,对日语教学者和日语学习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改变以往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下,日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结合新日语能力考试来探讨日语教学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将其与学习策略联系起来的研究尚未发现。于琰(2010)考察日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与原日语能力考试一级成绩的关系,得出善学者比不善学者更为重视语言的输出技能的结论。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探讨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在日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上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应如何应对新日语能力考试,最终提出新日语能力考试对学习策略的一些启示。

二、研究方法

2.1调查时间与对象

2011年3月,笔者对福建省两所大学2008级日语系学生84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回答了一级考试成绩的人数为55人,占65%。本论文针对回答了成绩的调查对象的学习策略进行研究。

2.2调查内容

本调查使用了刘振前、肖德法(2006)的英语学习策略问卷,剔除1项(因不符合日语),使用其中46项并根据日语特征做了语言上的调整。问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记忆策略(6题),认知策略(10题),弥补策略(10题),元认知策略(7题),情感策略(6题),社交策略(7题)。问卷采用5点计分,分数为1(根本不使用)到5(经常使用)。分数越高,表明学习策略使用得越多。问卷还要求写出新日语能力考试的总成绩和各部分成绩,以及自由简述考试的难点。

三、结果与分析

3.1成绩合格组与不合格组的学习策略比较

新日语能力考试一级成绩合格(100分以上)的人数为11人,不合格的人数为34人。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组的学习策略进行t检验。如表1所示,两组受试者在以下8道题的得分上可见有统计意义的差异,即合格组与不合格组在8个项目上的使用频率是有差异的。

合格组在3个学习策略上比不合格组使用得多。如“10.我经常练习日语的发音”,这说明善学者经常模仿母语者的发音或标准发音。“15.我用日语记笔记,写便条,信件或报告等”,可看作是所学知识的活用,是在建立知识的输出系统的过程。“40.我与他人交流学习日语的心得体会”,是属于社交策略,说明善学者通过与他人交流日语学习的体验促进日语学习。

不合格组比合格组使用得多的学习策略为第1,5,7,8题,即“背诵短文”“背诵单词”“复习课文”“重复读写”,从中可得知不善学者更多地使用机械式的记忆策略。“44.我经常从日语教师那里寻求帮助”的社交策略也是不合格组使用得多。可想而知,不善学者因没有理想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日语知识信心不足,因而从他人寻求协助。于琰(2010)也得出:不善学者经常使用“寻求协助和肯定”的社交策略。

表1 合格组与不合格组的学习策略比较

策略 问题内容 合格与否 N 均值 标准差 比较结果

记忆 1.我经常背诵一些日语短文。 不合格 34 2.12 .81 不合格>合格+

合格 11 1.82 .98

记忆 5.我经常背诵词汇书上的单词。 不合格 34 3.47 1.02 不合格>合格**

合格 11 2.18 .60

记忆 7.我经常复习课文。 不合格 34 3.09 .75 不合格>合格**

合格 11 3.18 1.25

认知 8.我通过重复读写来记忆单词。 不合格 34 4.09 .71 不合格>合格**

合格 11 2.91 1.38

认知 10.我经常练习日语的发音。 不合格 34 2.88 .88 合格>不合格**#p#分页标题#e#

合格 11 3.09 .30

认知 15.我用日语记笔记,写便条,信件或报告等。 不合格 34 2.50 .99 合格>不合格***

合格 11 3.00 .45

情感 40.我与他人交流学习日语的心得体会。 不合格 34 2.76 1.02 合格>不合格+

合格 11 3.18 .60

社交 44.我经常从日语教师那里寻求帮助。 不合格 34 3.00 .74 不合格>合格+

合格 11 2.55 .93

***p<.001 **p<.01 +p<.10

3.2“文字、词汇、语法”成绩高低分组的学习策略比较

新日语能力考试总分为180分,合格分数为100分,而“文字、词汇、语法”分数占60分。根据这个比例,33分以上为成绩高分组,33分以下为成绩低分组。“文字、词汇、语法”的成绩高分组人数为14人,低分组人数为18人。 对成绩高分组与低分组的学习策略进行t检验,得出如表2的结果,即在7个项目上有统计学差异。

高分组比低分组使用得多的学习策略为“2.为了记忆生词,我尽量使用新词造句”“10. 我经常练习日语的发音”“15.我用日语记笔记,写便条,信件或报告等”“24.我尽量去预测讲话者将要说什么”“40.我与他人交流学习日语的心得体会”。“文字、词汇、语法”是日语的基础语言知识,可看出善学者注重知识的活用,积极地创造和使用实际操练日语的机会。

而低分组比高分组使用得多的学习策略为“8.我通过重复读写来记忆单词”“43.我与其他同学一起练习日语”。不善学者不讲究记忆的方法,只靠重复读写的机械式记忆法。从中可得知,单靠机械式背诵的学习方法在基础日语的习得上也是行不通的。还有“与其他同学练习”的学习方法看似不错,但是在“文字、词汇、语法”的习得上效果并不好。

表2 “文字,词汇,语法”成绩高低分组的学习策略比较

策略 问题内容 高低分组 N 均值 标准差 比较结果

记忆 2.为了记忆生词,我尽量使用新词造句。 低分组 18 2.33 1.08 高>低+

高分组 14 2.43 .76

认知 8.我通过重复读写来记忆单词。 低分组 18 4.00 .84 低>高*

高分组 15 3.33 1.35

认知 10.我经常练习日语的发音。 低分组 18 2.83 1.04 高>低**

高分组 15 3.13 .35

认知 15.我用日语记笔记,写便条,信件或报告等。 低分组 18 2.50 1.10 高>低*

高分组 15 2.87 .64

弥补 24.我尽量去预测讲话者将要说什么。 低分组 18 3.11 .96 高>低*

高分组 15 3.60 .51

情感 40.我与他人交流学习日语的心得体会。 低分组 18 2.61 1.04 高>低*

高分组 15 3.00 .65

社交 43.我与其他同学一起练习日语。 低分组 18 2.83 .79 低>高+

高分组 15 2.73 .96

**p<.01 *p<.05 +p<.10

3.3“阅读”成绩高低分组的学习策略比较

同上方法,阅读成绩33分以上为高分组,33分以下为低分组。阅读成绩高分组人数为15人,低分组人数为13人。通过t检验得出如表3 的结果,在9道题的得分上有统计学意义。

成绩高分组在6个学习策略上比低分组使用得多。从第2,15,29题中可看出成绩高分组平时学习时,重视知识的活用和积极探索学习日语的方法。第35,37,38题为情感策略,可看出“阅读”成绩与受试者的心理调节能力以及学习日语的积极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在自由简述问题里,很多受试者写出:阅读量大,速度慢,造成时间不够;阅读不易理解作者的观点等。新日语能力考试的阅读题所占分数比重比原来增多,注重受试者的“综合理解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等。可见,想提高阅读能力,不仅要提高知识的活用能力和对言语不安的心理调节能力,而且要加深异文化理解能力。还有根据阅读题的要求,合理使用扫读、跳读、猜读等的阅读方法也很重要。

低分组使用得多的学习策略为“1.我经常背诵日语短文”“43. 我与其他同学一起练习日语”“44.我经常从日语教师那里寻求帮助”。第1题为记忆策略,第43,44题为社交策略。可看出靠“背诵短文”“寻求协助”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的学习策略并未提高阅读能力。

表3 “阅读”成绩高低分组的学习策略比较

策略 问题内容 高低分组 N 均值 标准差 比较结果

记忆 1.我经常背诵一些日语短文。 低分组 13 2.00 .71 低>高*

高分组 15 1.93 1.03 #p#分页标题#e#

记忆 2.为了记忆生词,我尽量使用新词造句。 低分组 13 2.15 1.14 高>低+

高分组 14 2.43 .76

认知 15.我用日语记笔记,写便条,信件或报告等。 低分组 13 2.38 1.04 高>低*

高分组 15 3.07 .70

元认知 29.我试着找出如何学好日语的方法。 低分组 13 3.69 .85 高>低+

高分组 15 4.07 .59

情感 35.每当感到害怕日语时,我便努力放松自己。 低分组 13 3.08 .76 高>低*

高分组 15 3.27 1.33

情感 37.我尽力去注意在学习或运用日语时自己是否情绪紧张。 低分组 13 2.69 .63 高>低+

高分组 15 2.80 1.21

情感 38.尽管我害怕出错,但我还是鼓励自己去讲日语。 低分组 13 2.92 .49 高>低**

高分组 15 3.40 1.06

社交 43.我与其他同学一起练习日语。 低分组 13 2.77 .73 低>高*

高分组 15 2.73 1.16

社交 44.我经常从日语教师那里寻求帮助。 低分组 13 2.69 .48 低>高+

高分组 15 2.67 .82

**p<.01 *p<.05 +p<.10

3.4“听力”成绩高低分组的学习策略比较

同上方法,听力成绩33分以上为高分组,33分以下为低分组。听力高分组人数为7人,低分组人数为27人。通过t检验得出如表4所示的结果,即在6个学习策略上有统计学意义。

高分组在以下3个学习策略上比低分组使用得多。如“2.为了记忆生词,我尽量使用新词造句”“16.我通常先快速地浏览一下日语短文,然后再从头仔细地阅读。”“28.有人讲日语时,我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从中可看出善学者讲究记忆方法以及答题技巧。在自由简述问题里很多学生写出:听力很难集中精神;听力语速快,一次无法听清;听力题知道大概意思,在找出正解之前就要进入下道题等。听力不但与受试者的日语语言知识有关,还与答题技巧以及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有关。新日语能力考试听力的题型里“即时应答”和“发话表现”是原考试里没有的新题型,是考察受试者的瞬间问题处理能力以及看图理解能力。这更需要受试者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反应敏捷,思维转换迅速。

低分组比高分组使用得多的策略为第22,27,32题。前一项为弥补策略,可看出不善学者因日语能力的不足,有随便造词的倾向。后两项为元认知策略,不善学者想有意识地提高日语能力,但并没有体现在成绩里。于琰(2010)指出:不善学者较常使用“订立学习计划”等元认知策略,但是只做计划并没有转化为具体有效的学习方法。

表4 “听力”高低分组学习策略比较

策略 问题内容 高低分组 N 均值 标准差 比较结果

记忆 2.为了记忆生词,我尽量使用新词造句。 低分组 27 2.33 1.00 高>低*

高分组 7 2.71 .49

认知 16.我通常先快速地浏览一下日语短文,然后再从头仔细地阅读。 低分组 28 3.36 1.10 高>低+

高分组 7 3.57 .53

弥补 22.当不知道应该用哪个单词时,我就造词。 低分组 28 2.79 .88 低>高+

高分组 7 2.29 1.25

元认知 27.我通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来提高自己的水平。 低分组 28 3.57 .79 低>高+

高分组 7 3.29 .49

元认知 28.有人讲日语时,我的注意力非常集中。 低分组 28 3.57 .74 高>低*

高分组 7 3.86 .38

元认知 32.我寻找一切能够阅读日语的机会。 低分组 28 3.00 .86 低>高+

高分组 7 2.86 .38

*p<.05 +p<.10

四、结语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应对新日语能力考试的学习策略:

第一:从一级成绩合格组与不合格组的学习策略比较,可看出,善学者重视知识的输出技能,如“说” 与“写”;而不善学者经常使用传统的机械式的记忆,只重视知识的输入。即善学者知识的输入和输出渠道是畅通的,而不善学者的输入输出渠道是断开的。所以,要提高日语能力必须重视知识的输出技能,即利用所学知识“多说” 、“多写”。于琰(2010)在原日语能力考试下的学习策略研究中得出“善学者比不善学者更为重视语言的输出技能”的结论。新日语能力考试重视利用语言知识解决交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对此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通过“文字、词汇、语法”部分的分析,可看出:即使是日语基础知识,也不能靠机械式的记忆,学过的知识要通过多种方式灵活地运用。即通过建立输出渠道来巩固才真正成为自身的知识。#p#分页标题#e#

第三:通过“阅读”部分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因新日语能力考试的阅读考察受试者的“综合理解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即利用所学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日语学习者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活用,对言语不安的心理调节能力以及加深对日本社会文化的理解。还要从平时开始尝试训练阅读的方法,如扫读、跳读、猜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