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分子化学知识点

高分子化学知识点

高分子化学知识点

高分子化学知识点范文第1篇

一、依靠基本理论为指导,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金属和非金属两部分,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知识特点是作为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实验和计算的载体,其信息量大,反应复杂,常作为综合试题的知识背景或突破思维的解题题眼。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内容繁多,但其中有许多内容和化学基本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复习时可以用相应的化学原理去统率和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而不需死记硬背。例如:卤素原子最外层均有七个电子,而且在同周期中卤素原子的原子半径最小,因而与其同周期其它元素相比,卤素元素最易得到电子,故而具有很强的非金属性(即单质具有很强的氧化性);碳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既难得电子又难失电子,故该族元素易形成共价键,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都不强。

而对于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又可根据晶体理论来掌握其性质。例如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就可以从晶体理论来理解。如按照一般的常见情况,晶体的硬度、熔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不同晶体熔沸点影响因素又不尽相同,例如,影响原子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因素主要是共价键的强弱,共价键越强,原子晶体熔沸点就越高。而对于结构和组成相似的分子晶体,其熔点的高低则受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影响,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就越高,因此在卤素中,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单质相对分子质量的逐渐增大而逐渐升高。用元素周期律理论,可从宏观上总体来系统的统摄元素及化合物的变化规律,掌握总体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又具有普遍性,因此说,熟练而牢固地掌握和理解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是学好元素化合物性质的一把金钥匙!

同时,要熟练的将平衡理论运用到化合物性质的学习中。像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饱和溶液中的溶解和结晶平衡、络合平衡等。这些理论都是由元素的性质基础上抽象和高度概括而来,它从平衡这个角度揭示化合物的一些性质,是全面掌握元素和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知识体系之一。

二、建立元素化合物的结构网络,理清知识体系

氧化还原反应能从许多方面揭示物质性质间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每族典型元素为代表,如氧族元素以硫元素为例,按照其主要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其主要化合价有-2、-1、0、+4、+6等。按照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对于变价元素,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H2S只有还原性;H2SO4(浓)只有氧化性;S和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而且不同的化合态之间的物质有时能发生归中或歧化反应。例如:2H2S+ SO2=3S+2H2O。这种同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之间的反应规律也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原则。同时利用价态分析主要存在的物质,如+4价的硫主要物质有SO2、H2SO3、Na2SO3、NaHSO3等,然后依次分析其主要性质及相互关系。将零碎的知识编织成网络,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做到滴水不漏。因此它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除了利用基本理论来指导外,还可从另一角度对其研究。在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中,各个知识点以化学性质为抓手,依次学习其存在、制法、用途、检验等“一条龙”知识,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对每一个重点知识可引导学生按此方式进行联想复习。

三、要掌握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一般通法

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无非就是通性、特性等。因此要注意用这种通法去掌握和理解,避免不加理解的单纯死记硬背。举例如下:在学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首先想到:它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水反应生成酸等。另外,由于显示+4价,它还有氧化性,能与硫化氢反应生成单质硫;有还原性,能被氧气、氯气、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氧化成更高价的化合物。此外它还有特性――漂白性,能使一些有机物褪色。再例如,碘单质的化学性质,除了具有卤素单质的一般通性外,还有特性――能使淀粉变蓝。

高分子化学知识点范文第2篇

化学说课是教师依据化学教学理论、教材和教学大纲以及所施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教学目标和任务,阐述教学过程,讲解施教方案的一种教学研究和交流的活动形式。说课和备课、上课有着显着的区别,它虽然源于备课,但又高于备课,说课不仅要说出“教什么”和“怎么教”,而且还要说出“为什么这么教”。因此,“说课”绝不是备课的简单再现,而重在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从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给予理性的概述,是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化学说课的内容

化学说课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1.说教材,就是介绍对教材的认识和处理,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前后知识的联系,知识点的范畴,思想教育契机的选择,练习的设计等。通过说教材,确定本章节的知识目标、智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2.说教法,就是介绍在授课中所选用的教学方法。教法的选用,要根据教材的内容、本校的条件、学生的基础和教师的特长来确定,并不强求一律。

3.说学法,就是介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手脑并用,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为宗旨,启发学生尝试探索,分析比较,择优选用。

4.说教学程序,就是教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展开的进程,是说课的重点,主要说清本课题教学过程的总体框架(例如新课导入、内容讲解、反馈练习、归纳总结等)以及各板块的时间分配。要说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分析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5.说板书设计,就是说出如何设计板书有助于突出重点。板书是使学生通过视觉获得知识信息,它是最简易的利用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板书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因而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不可忽视的一种教学手段。

三、化学说课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

1.说教材时,不能只说教材的地理位置(如第几章第几节),把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说得空洞、抽象,只说知识不说技能、淡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说教材重点是说本节课的知识点在整个化学教材中的地位及与其它章节的联系,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之前已经学习了哪些相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哪些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要以这个知识点为基础或与该知识点有关;这个知识点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应用;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化学科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哪些作用。然后再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这样才能说清楚本知识点在整个化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例如:高一化学《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这一节,第一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第二课时讲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第三册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此知识点高考出现的几率100%。

2.教法的选用,不能简单的说实验法、讲练结合法、讲述法等。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学校的条件、学生的基础和教师的特长来确定。笔者认为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谈谈自己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法,谈谈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达到什么目标,估计学生会有哪些思维结果,以及对学生不同的思维结果,教师将要采取哪些措施等。例如:高一化学《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这一节第二课时,具体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如下:①“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的方法:由于上节课已学习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复习旧知识,引出新概念,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②正确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提示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强调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可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③课堂上要有计划地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把一堂理论课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一堂以实验为主的新课,既强化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3.说学法应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时,应突出两个方面:一要分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障碍及原因,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 规律,说清准备何种学习方法来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内有效地进行学习,着重教学生怎样学会学习,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如:高一化学《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这一节课,教学中着重突出了:①教法对学法的引导;②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③通过授课过程中一系列发散性的设问,使学生明确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好理论重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将知识真正灵活地融入脑海之中。

4.说教学程序不能简单地按怎样导入新课,新课内容的讲解,练习的设计等步骤进行,不能按部就班,不分主次。笔者认为教师在说课时应该每一步骤尽可能说明这样做的意图,要说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分析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要强调在新课讲解中突破教学重点的主要环节的设计、化解教学难点的具体步骤以及学情依据。

如:高一化学《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这一节第二课时,重点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提示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在教学中可这样引导:(1)碳酸钙在盐酸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参加微粒是离子。(2)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碳酸钙在溶液中主要以固体形式存在,故用化学式。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

高分子化学知识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材差异 复习 衔接 学法指导

1.认真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老师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知识 “ 漏洞 ” 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知己”是明确复习过程中自己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备教材”。由于中学一般“高中循环制”,教师从高一教到高三,不教初三。而近几年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改版后的初三新教材(九年义务教本)在全省范围内普遍使用,有些教师不研究教材的变化,仍然使用初三旧教材来进行复习,甚至用被删去的知识点来考查学生,用旧书上的习题来测验学生,人为给学生增加“不适应感”。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高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笔者仔细分析了初三新教材和大纲,归纳出以下几方面初高中教材的“盲点”(即新的初中教材将知识降低要求或删减了,而高中教材又没有补充这部分内容,而高考考纲中须掌握的知识。)

1.1化合价

初中化学中介绍一些常见元素化合价,这些元素的化合价仅仅是它们的主要的化合价,部分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列出,如果简单认为这些元素只有表格中化合价,在解题时易造成思维定势。硫最高为+6价,最低为-2价,所以有 Na2S2O3、 FeS2中的硫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1价,都不是常见化合价。

1.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我们要根据教材中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出质子数为 1-18 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这样有助于学习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知识。

1.3酸、碱、盐的分类

初中化学常识性介绍酸、碱、盐的含义,而没有对酸、碱、盐进行分类,特别要和学生讲清楚酸式盐与正盐的生成及酸式盐与正盐之间的转化。

1.4启普发生器原理

初中化学选学启普发生器原理和装置,而该装置原理或简易装置在高中多次用到,有必要了解其原理及适用条件。

(1)原理:利用压强原理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2)适用条件:用于该装置制取的气体同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不能控制粉末状固体与溶液接触);反应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加热);除气体外,产物可溶于水且放热较少(若产物微溶,可能堵塞溶液通道;放热多易使玻璃容器炸裂)。

1.5氧化物的分类

现在初中课本上根本就没有 氧化物的 概念,只需要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做实验自己得出结论,用自己的语言来给氧化物下个定义。至于氧化物的分类更是只字未提,所以须向学生讲解清楚酸性 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

“知彼”就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为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

做到“知己知彼”后,才能确立复习的起点和重点。

2.抓住重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复习

复习初中知识,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而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例如问卷调查后发现很多新生对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导电的实质等内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加热、高温、点燃、燃烧混淆不清;对有些知识点如溶解度的计算模糊不清;对有些物质的分类方法如酸、碱、盐的分类一窍不通。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

复习初中知识的方法通常有:

2.1集中复习法

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若干课时(我们常采用 9 课时)复习化学中的重要 “双基” 内容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但初中化学里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如前面所提到的“盲点”)。

2.2分散渗透复习法

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 “铺垫” 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通过复习初中的从得氧、失氧分析氧化、还原反应,顺利过渡到高中的从化合价的变化及电子的转移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2.3专题复习法

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根据初三的化学知识可分为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溶液、酸碱盐、化学计算等专题。在专题复习的同时,辅以适当的专题练习,这样既能有效的检验复习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衔接教学的重要任务。

3.1开设学法指导课

既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时,结合高中教材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因此,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时不能总是相信自己的学习老习惯,把初中一套习惯和方法照搬到高中,坚持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要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和方法,转变为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

3.2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

高分子化学知识点范文第4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物质由微粒构成”进行合理的推测;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用品,对分子的性质进行探究。②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能用分子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①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丰富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②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并能从探究过程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通过讨论和交流,学习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习。养成珍惜药品和爱护仪器等良好习惯。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分子的概念;分子性质的探究;分子知识的应用。

(2)难点:分子性质的探究

3.教学方法:以“问题解决法” 为主, 配以“边教边实验法”。

4.活动的用品:浓氨水、酚酞溶液、烧杯(四个)、水、酒精、量筒(两个)、玻璃棒(一支)、针筒(两支)、品红溶液、碘、小石头(一杯)、沙(一杯)。

第二课时:《分子和原子》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混合物和纯净物。

(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分子模型化学变化过程的演示,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2.重点难点

(1)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2)难点: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表象的形成。

3.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

第三课时:《水的净化》

1.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知道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掌握纯净水和自来水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使用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通过过滤操作的练习,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怎样正确选择饮用水,了解化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和难点:水净化的方法、过滤的操作方法、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3.教学准备:准备好一杯浑浊的河水、一瓶纯净水;准备好过滤所用的仪器、药品;准备好肥皂水、硬水及软水。

4.教学方法:讲授法,边讲边练法,边讲边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第四课时:《爱护水资源》

1.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了解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知道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初步掌握节水的一些基本方法。

(2)方法与过程:通过统计调查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状况,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的学习,感受到水资源缺乏离我们并不远,节约用水迫在眉睫,使学生做到科学用水,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设计家庭节水计划,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节水从我做起”的信念;通过对水资源与文明的发源的关系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地球……人类家园”的美好情感。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水是我们身边非常熟悉的物质,对人类的作用极为重要,所以了解水资源,使学生懂得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保护水资源极为重要。

(2)难点:掌握节水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节水意识。

3.课前准备:提前一星期让学生搜集有关世界和中国水资源分布及污染、节水的资料。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等途径搜集,尤其是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

4.教学方法:讲授法,边讲边练法,边讲边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第五课时:复习课

1.教学目标

(1)将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2)强化巩固已学知识。

(3)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意识。

2.重点和难点

(1)重点:将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高分子化学知识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差异 知识过度 教学改变

人的学习经历可分为几个关键阶段,其中高一阶段,是处于初、高中学习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怎样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过渡,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明确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的差异

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以“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要求上即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有定量分析。同时,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外,还要通过抽象的化学模型建立化学概念和认识化学规律,所以教学者要认识到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上的不同。

2、做好两种教材知识上的过度

初高中知识衔接教学既要对初中化学中的重点知识进行突出性复习,又要对学生忽视或没掌握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弥补。在学生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漏洞:

2.1 初高中教材脱节的内容。现行的初三新教材和高中教材之间存在一些脱节。如初三新教材删去了电解质、非电解质、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同素异形体、酸酐、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等概念和理论,核外电子排布以选学内容的形式出现,但这些内容属于初、高中相互衔接的知识,应在教学中注意弥补,避免学生在知识衔接上出现空白点。

2.2需对初中某些知识进一步拓展、加深、完善。如:(1)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只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简单地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则从化合价的升降,电子得失的角度,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2)从化学结构理论上认识物质。初三教材只在选学内容中介绍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教材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燃烧的概念在高中教材中进一步得到拓展,使同学们对燃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反应方程式,仪器装置等内容。高一年级要结合C12、H2Cl、SO2、NH2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①反应原理;②反应装置;③收集方法;④注意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其扩大为学习气体制取的一般方法。

2.3有关化学计算方法的承接。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简单换算。而温度改变、溶解、结晶等问题的计算是高中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级时要适当补充。(2)“差量”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但在高一年级要结合有关新的教学内容及习题进行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调整,通过同类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更准确地理解初中所学化学知识,为今后更好学习化学打好基础。

3、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在教学方法上,高中课堂教学的特点是教学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综合性强。高中老师的要求与初中也有所不同,注重方法的点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概括性。学生要很快适应这一方法并不容易,所以需要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在教学中重点夯实基础,严格控制教学难度,教材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内容知识,在教学中要逐渐加深,分步强化,应用“分层教学法”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符合由感知到理解,由简单到复杂的科学认识过程。

4、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阶段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等。高一年级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高中阶段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对知识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加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功效,深层理解化学原理。刚从进入高一的同学,自学能力相对较差,相当一部分同学用看小说的方法读课本。由于抓不住重点,常常读过后一无所获,进而厌倦看课本。因此,教学中要加强对课本的阅读指导,结合教材重难点,设置阅读提纲,通过阅读领会教材精髓,进而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

总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法、习惯和师生情感的衔接,以上各方面的衔接,应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一个体系。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其内在联系。特别是要寓学习方法指导于课堂教学中,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抓手。有效提高高中化学教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庆娟.分析化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