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短视频的影响力

短视频的影响力

短视频的影响力

短视频的影响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短视频;网络时代;营销;策略分析;新媒体

1短视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随着信息碎片化、时间碎片化的趋势,短视频的制作简单、互动和社交性强使其迅速成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营销载体。QuestMobile的《2021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大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短视频行业月活跃用户数已达9.20亿人,同比增长5.5%,月人均使用时长为3192分钟。数据表明,短视频使用时长已超越即时通信,成为占据人们网络使用时间最长的行业,增长势头迅猛。短视频的产生与流行符合大众的行为模式,具有以下特征与优势。

1.1碎片化观看,用户高效接受

短视频与传统视频的一大区别是播放时间变短,时长从几秒到几分钟不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用户的空闲时间越来越趋于碎片化,工作与休闲、学习与娱乐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大多数人在获取信息时更加追求高效、迅速的消费方式。短视频与短视频营销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片段式的视频内容让用户可在短时间完成观看并理解视频的含义,内容集中、言简意赅的短视频更容易被用户观看和分享,避免了传统视频时间长、连贯性要求较强的特点,在碎片化内容时代日益占据主流。例如,快手开放了短剧入口,开启内容赛道;星芒计划升级为星芒短剧,和创作者、机构共同打造良性的短剧生态池;抖音了抖音短剧新番计划2.0、抖音短剧千万爆款俱乐部计划,助力创作者及机构开创抖音短剧之路。

1.2制作简单,交互性强

短视频与传统长视频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制作门槛低,不需要专业的设备,非专业人士也能制作。通过手机拍摄,经过简单处理就可以并获得流量与关注。于是创作者迅速增加,每个人既可以是视频的观看者,又可以是视频的制作者与传播者,这为大众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互动形式从评价到内容也有了全面升级,在传播日常内容时有了更强的对话感,更加有利于公众积极参与互动。

1.3优质内容是核心竞争力

短视频并非简单地将长视频进行压缩和选取,而是将更精彩的内容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在观众面前,抓住观众眼球呈现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内容为王”依旧是准则。其内容可以聚焦于幽默搞笑、时尚潮流,也可以基于内容场景和情感式共鸣。例如,陈可辛导演在2018年春节前用iPhoneX拍摄的短视频作品《三分钟》,基于中国春节背景,展现了一位火车乘务员母亲利用火车到站停靠的三分钟,在站台与孩子相见的过程,短片中时间倒计时的推进、孩子背的并不流利的九九乘法口诀及母爱的流露,深深牵动着观众们的心。短视频一经播出,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引起强烈反响。此次春节期间的营销,苹果利用《三分钟》的短视频,瞬间成为最大的赢家。

2短视频营销策略

2.1与KOL(关键意见领袖)定向合作,种草带货营销

KOL被看作某个领域的专家,并在短视频平台有一定的粉丝基础,在垂直类领域具有较高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他们通过为品牌背书,以及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出色的表达能力在视频中进行深度植入,激发观众的购买欲望,从而推动产品营销。以网红美妆博主为代表,通过化妆教程进行化妆品及护肤品的推荐,并根据用户不同的肤质进行不同产品的搭配,在短视频平台吸引流量、获得关注,从而影响用户对产品的选择。

2.2KOC(关键消费者)广泛传播,真实走进消费者

短视频制作的简便性使短视频营销不再局限于“品牌”及“代言人”,当人们谈论什么商品或品牌性价比高时,本质就是一种核心消费者的影响。相较于KOL,他们虽然粉丝基数少、影响范围小,主要通过自己的社交圈来影响粉丝,但影响力的实际效果却不容小觑,具有高性价比的优点。KOC相当于“朋友”,与消费者距离更近,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消费者,他们分享产品的真实体验,形成“多对多”式双向交流,与粉丝形成互动。他们分享的短视频虽然不如KOL精致,但更加真实、垂直,广告的植入更加隐性和自然,更能拉近与粉丝之间的距离,这样的短视频营销是卓有成效的,能够将公域流量高度转化为私域流量,实现“公域捕鱼,私域养鱼”。

2.3重视内容创新,进攻本地生活

无论什么营销方式,“内容为王”才是关键,短视频领域中,内容精品化仍旧是长期趋势。内容的场景化、故事化讲述,引起情感共鸣的影响是极大的。例如,办公室小野的创意短视频,凭借创意和美食使其迅速在网络走红,独具特色的美食展示出巨大脑洞,让网友们大开眼界,具有极高的品牌价值和网络号召力。此外,短视频平台也进一步渗入本地生活,通过当地商家及探店者的视频,撬动本地生活市场的需求,使越来越多的用户完成从线上到线下的体验,使“种草—转化”更易实现。

3短视频营销的形式及优势

3.1App开屏广告

在启动App加载时,开屏广告一般会全屏展现3~5秒,并在展示完毕后自动进入应用。这种广告可以广泛触达App覆盖的人群,在用户使用时强制送达,具有强曝光、触达的特征,因此从曝光度来讲,开屏广告具有极大的优势。开屏广告是进入App的第一入口,此种形式能够充分利用心理学中“第一效应印象”:用户开始浏览信息时,大脑记忆力和专注力最高,因而在打开App后对第一眼看到的事物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品牌方只要把握住这种机会,让广告强有力地吸引住用户的眼球,便能收到良好的营销效果。

3.2视频贴片广告

视频贴片广告声影结合,广告冲击力和记忆力更强,通常在用户观看视频前或视频播放过程中出现,这种广告一般依托于优质的媒体资源,品牌曝光质量较高,但却违背了用户时间碎片化的特征,过长时间的广告可能引起用户反感,因此短视频贴片广告要适当控制播放时间。

3.3内容植入式广告

将产品作为剧情中的素材,让广告与视频内容相关,将产品自然而然地带入视频,这也是受欢迎程度最高的短视频广告。目前,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中此类广告植入较多,而且集中于网红账号,涉及领域广泛,既有类似陈翔六点半的幽默搞笑账号,也有一杯美式此类的系列短剧,抑或美妆账号利用对比植入,对产品种草、拔草。同时,话题、链接植入也是一个重要形式,通过在视频的标题栏直接参与或建立一个新的品牌话题,在视频中加以推广,从而带动其他短视频用户加以引用,提高话题曝光度,也收到了良好的营销效果。

4短视频营销面临的挑战

4.1低俗文化传播,全面监管难度较大

由于短视频营销融合了UGC、PUGC、PGC为代表的内容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在专业、职业生产内容的同时,也允许用户自主生产内容;在加强受众互动性的同时,也避免不了一些低俗文化的出现与传播。一些用户为了吸引眼球,获得更多的受众,制作的视频水准较低,使短视频与传播的审核变得格外重要。在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对信息审核的速度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广告真实性的监管也十分重要,国内应用数量庞大,一些短视频广告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导致用户上当受骗,进而对短视频广告产生抵触心理。

4.2中腰部作者发展迅速,步步紧逼头部作者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马太效应的加剧将会使头部创作者占据流量主流,经过上半场的厮杀,留给腰部创作者的流量将少之又少。然而当前这一趋势正迅速发生变化,从粉丝变化数据来看,腰部创作者粉丝的增幅已远超头部作者。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短视频的发展,细分领域更加精细,用户会更加关注自己喜欢的领域内容的创作者,处于腰部的主播只要精准定位、打造人设,就能在相关领域中脱颖而出。随着腰部创作者的崛起,头部创作者的地位相对受到威胁,头部创作者应不断优化内容、创新形式,在瓶颈期不断更新形式,避免无故断更。

4.3形式大于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短视频平台上,拥有较好创意的视频占比非常有限。整体来讲,短视频营销仍缺乏创意,视频内容总是“换汤不换药”,逐渐丧失对用户的吸引力,用户看到一半甚至就知道了结局,没有想再去了解的欲望。同时也导致优秀的短视频被模仿现象严重,侵权现象时有发生。创意的好坏,从根本上决定了短视频能否得到观众的认可,要想保持长久的竞争力,要遵循“内容为王”的原则,避免形式化、同质化的视频内容。

5短视频营销的建议与措施

5.1打造精准定位,展现品牌特征

景有景设,人有人设,短视频账号也要有自己的设定,所的日常内容应该保持统一的调性。一个精准的定位能让短视频在战场上纵横南北,让用户迅速记住你的视频作品,便于后期的转化和变现。短视频账号要根据品牌理念、用户画像及平台特点进行打造,通过描绘用户画像,了解品牌受众、明确用户需求来精准设定账号,根据定位和目标人群制定合适的方案和广告投放。要清楚给用户输出什么内容,传递什么价值。例如,美妆博主为粉丝推荐好用的化妆品,服装测评博主帮助粉丝真实感受服装质量,重要的是让用户明白你在传递什么,具有什么价值。账号风格是长期坚持而形成的消费者印象,让用户一眼看去就知道这是你的账号,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并渗透到内容创作中。在注意力时代,人们消费的不仅是你的产品,还是产品与服务背后所传递的故事、调性与文化。

5.2建立诉求对话感,充分调动用户积极性

短视频的内容生产模式增加了用户原创内容,已经不同于以前的单向传播,因此,为了提高受众的关注度和活跃度,短视频营销时要注重互动,在传播的日常内容中加入更多的对话感与互动话题,构建话题属性,充分调动用户积极性,让用户参与进来。比如,短视频标题要言简意赅,勾起用户好奇心,或者制造悬念。在标题中进行预热和提问,用户往往会被有意思的视频标题吸引,在观看视频时紧跟创作者的思路,进而在评论中站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预埋有趣的评论也能引导用户畅谈自己观点,与其他用户实时交流互动。可以通过评论抽奖、合拍等活动引导用户生产内容,给予反馈,强化积极性。

5.3建立矩阵账号,头部腰部尾部并举

在利用KOL营销时,通过选取头部、中腰部和尾部达人构成金字塔式推广矩阵,形成规模效应。头部达人往往在专业背书、带货种草方面更具说服力;腰部达人则可紧跟头部达人,增强与粉丝之间的互动;尾部达人则要充分利用长尾理论,发挥长尾效应,与粉丝拉近距离,其粉丝黏度和信任度也强于头部达人,往往在传播UGC内容时更加有效,这种更有说服力和真实的感受往往能进一步促进消费者购买,影响消费者的最终决定。此外,品牌短视频矩阵账号也应关注于分析、布局、内容及规律的协同,让主品牌账号与子账号形成短视频账号矩阵,通过账号与账号之间建立连接,形成账号串联,子账号配合主账号,布局品牌阵地,将粉丝打通,从而达到声量共振、粉丝互通。

6结语

新媒体时代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短视频与短视频营销受到越来越多的广告主的青睐,其内容的高潮和爆点中心化的方式使其形成“一击即中”的效果,在显著度上有着天然的优势,短视频的发展势不可挡。本文通过对短视频及短视频营销的现状、优势、挑战及解决措施进行分析,明确了短视频目前出现的问题及营销时可采取的措施,对于短视频出现的问题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使短视频和短视频营销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海潮,吴联仁.新营销环境下社会化媒体营销KOL/KOC谁更胜一筹[J].现代营销(学苑版),2021(6):44-45.

[2]李东进,秦勇,郑爽.网络营销理论、工具与方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

[3]毕翔.后疫情时代短视频营销模式重构与优化策略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1(10):121-124.

[4]闫旭凤.我国视频网站的运营策略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137-140.

[5]邓智铭.短视频KOL营销模式[J].营销界,2021(21):193-194.

[6]郭彬彬.新媒体时代下的短视频营销模式探究:以抖音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2(2):58-60.

[7]冯乃峣.基于4R理论对科普短视频的营销模式探究[J].中国市场,2022(3):133-134.

短视频的影响力范文第2篇

“中国影响力”青年导演剧情短片创作季是电影频道联合茅台集团,集中国华语电影界优势资源重磅打造的青年导演竞赛扶持活动,北京龙世嘉蓝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作为组委会核心成员,总体把控、全程负责创作季活动每个阶段的策划、组织、协调、宣传等工作。

创作季自2014年8月在京以来,历时9个月时间,集影视界最优专家资源,包括艺术总指导张艺谋、总导演成龙、剧情短片总导演唐季礼、文学总顾问王蒙、节目总导演甲丁、音乐总监金培达,还邀请到胡玫、冯小宁、张一白、翟俊杰等知名导演,汪海林、俞白眉、董哲等著名编剧,巩汉林、岳红、郭晓东等优秀演员,叶乔波、陈一冰等体育明星,张艺谋御用录音师陶经、著名美术指导曹久平等等百余位电影、文体界权威参与指导和培训,从全球百位青年导演中通过电视竞赛方式产生甄选出十位优秀青年导演,最终产生10部剧情短片、100分钟纪录片和6期电视节目。

项目背景

过去十年来,中国年度电影票房以年增长率超过35%的速度逐年递增,年度电影产量全球第三,年度总票房和总银幕数全球第二,已经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新兴电影市场。然而,与世界电影强国相比,中国电影人才还很缺乏,尤其是优秀导演人才。

电影频道作为国产电影在电视上最大的播出平台,身负繁荣华语片和推出新导演的光荣使命。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主任曹寅说:“在电影频道成立的20年里,我们一直坚持购买和播放新导演的作品,也一直投资任用新导演拍摄数字电影,很多目前声明显赫的导演,最初就是从电影频道的电视电影起步的。在导演的推陈出新成为严峻课题的大背景下,电影频道义不容辞地要为此贡献力量。这就是我们联合茅台集团推出本次中国影响力青年导演剧情短片创作季的初衷。”

项目策划

第一阶段 活动预热期

在2014年6月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媒体酒会上,“中国影响力”青年导演剧情短片创作季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

组委会在7月确定了创作季嘉宾阵容,并选定了一支国内最优秀的电视节目制作团队。一系列流程方案均已得到电影频道和茅台集团双方的高度认可。

首场导演招募沙龙于7月9日在798艺术工厂举办,招募到百名青年导演,其中不乏曾出现在戛纳、釜山、柏林等国际电影节的优秀导演,来自广告人、摄影师、编剧、动画人、音乐人等各行业的转业导演,还有美国新锐导演联盟等自发组队参与的导演团体。会在7月下旬正式进入全力筹备状态。

第二阶段 会、初选阶段

2014年8月7日,“中国影响力”青年导演剧情短片创作季会在北京远望楼召开。艺术总指导张艺谋、剧情短片总导演唐季礼、节目总导演甲丁、音乐总监金培达一同亮相。著名雕塑家李忠为创作季设计制作的“金羽毛”奖杯在会上首次亮相,其寓意是“为中国电影事业插上翅膀”。

初选环节

8月8日到10日,近百名青年导演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导演初选面试、笔试及作品审核。考题涵盖剧作、导演、摄影、美术、声音、表演六大类,从导演基本素质、管理、剧作叙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对青年导演进行全方位考核。组委会邀请到许同均、游飞、任宝茹、宋子文、康健等十余位业界专家担任评委。

第三阶段 茅台集训营

8月14日至18日,组委会召集初选胜出的30组青年导演前往贵州茅台镇进行军事化集训。同行的还有官方纪录片团队、电视节目组、导演组、服务团队、媒体记者等两百余人。不仅增设业内专家及著名影人授课环节,组委会还策划了参观茅台酒厂、赤水河三渡烈士陵园、坛厂红粮基地和土城老街采风等一系列活动。

第四阶段“中国影响力”十强突围赛电视节目策划、录制、播出阶段

30进24评审会

9月10日,30进24评审会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举行,由七名业内专家评委根据30组导演提供的集训营作业及以往作品集锦,现场评选出24强。评委包括香港导演唐季礼、《分手大师》编剧俞白眉、著名摄影师曾念平、《大红灯笼高高挂》美术指导曹久平、著名录音师陶经、电影频道创作部主任董瑞峰和金鸡影后岳红。

“中国影响力”十强突围赛电视节目策划、录制

9月,“中国影响力”十强突围赛进入深度策划阶段。组委会与电视节目总导演甲丁的工作室接洽,共同设计十强突围赛的电视节目方案。10月14日至26日,拍摄期间邀请到数十名电影人参与支持录制。在整体项目运营、核心内容策划、参赛导演管理和各界嘉宾邀请方面,龙世嘉蓝团队体现出全面细致高效的把控能力。

“中国影响力”十强突围赛电视节目播出阶段

2015年1月12日,“中国影响力”十强突围赛电视节目开播会在京举行。组委会召集电影频道、茅台集团领导,中国高校影视协会、评审专家、影评人代表及各大主流媒体等百余人出席。1月16日起,十强突围赛于每周五晚22点登陆电影频道,除第六期于2月17日20:15播出。

第五阶段 十部“茅台里的中国故事”短片拍摄、展映、评选

剧本创作研讨会、剧本预算费用评审会

为高效把控十部短片的制作水准,组委会先后策划召开了剧本创作研讨会和预算费用评审会。来自中国电影文学会、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的汪海林、阎刚、余飞、卞智洪等十名著名编剧,从专业角度对青年导演的剧本进行专业指导。制片人卢君、任杰、王军对剧本预算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及解决方式。

剧情短片摄制期

2014年12月,“中国影响力”十部剧情短片的拍摄工作全面展开。十位青年导演奔赴贵州、深圳、重庆、山东、江西、陕西、内蒙古、澳门、洛杉矶等地进行取景拍摄,十部短片于2015年4月中旬全部拍摄制作完成。

剧情短片展映期

2015年4月至5月,受北京国际电影节和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之邀,“中国影响力”十强导演作为新一代青年导演的代表参加了电影节展映与红毯等相关活动。

项目亮点

一、大咖助阵、众星捧月

豪华嘉宾阵容:艺术总指导张艺谋、总导演成龙、剧情短片总导演唐季礼、文学总顾问王蒙、节目总导演甲丁、音乐总监金培达。知名导演胡玫、冯小宁担任创作季导师,此外召集到导演、编剧、制片、演员、摄影师、美术师、录音师、影评人等百余名业内专家。此外,星美、博纳、乐视、爱奇艺等各大影业老总和拾捌文化、安仁影视、紫微星空、乐华娱乐等各大经纪公司领头人也参与并支持了活动。

二、项目跨时长、难度大

“中国影响力”自2014年8月在京以来,历时9个月时间,经历了若干重磅环节,从创意规模到细节展现,体现出不凡的集体智慧、创意能力和执行力。创作季预计将于7月全面收官。

已播出的6期“中国影响力”十强突围赛,是中国第一档原创导演竞技节目,组委会与电视节目制作团队共同进行设计策划,高效地完成了十强突围赛节目的录制与播出。

三、多维度媒体宣传方案

(1)传统媒体重磅打头阵 新媒体制造互动话题

邀请到中央、北京、全国各地近百家重量级主流传统媒体参与报道。新媒体宣传围绕“中国影响力”的亮点剧情策划话题、事件,并对节目及会进行新闻、社会化媒体的整合营销,将其打造成中国电影界的文化符号。

・创立并策划十余条微博话题。目前话题#中国影响力#阅读量逾1.1亿。

・设计并推出了一系列传播话题。包括“张艺谋和成龙终于合体了”、“中国影响力”村头广告、巩汉林表情包、“谁没年轻过”海报等。针对公益短片环节进行视频剪辑,了“大神表演抽烟的最高境界”、“跑酷男告诉你什么叫开挂模式”等若干病毒小视频。与知名新媒体账号联手进行转发推广。

・与影评人、新媒体账号联合推广。与知名影评人胡建礼、韩浩月、宋子文、李星文、铁任、满囤儿、小义大道等约稿,了大量影评文章。

・同新浪微博达成“台网互动”合作,与知名APP今日头条、网易、秒拍等互换宣传资源。

项目评估

组委会先后邀请到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中央级平面媒体,京华时报、北京晚报、法制晚报等近十家北京都市报及数十家全国各地平面媒体,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易、腾讯、搜狐等知名网络媒体,优酷土豆、乐视网、PPTV等视频媒体,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电视、电台媒体,百度相关新闻搜索一度超过400万条,本次活动已由动态新闻传播延伸至评论影响力传播。

CCTV央视网、新华网、1905电影网、中青网、娱乐中工网、CRI国际在线、金山影视、360影视、中国青年网、中华网娱乐相继建立了“中国影响力”活动专题页。截至目前,新闻监测共收集到760余条相关原创新闻报道,新媒体传播数据量惊人,就#中国影响力#这一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高达1.1亿,讨论达6.6万。

专家点评

“中国影响力”导演竞赛甫一发起,得到电影业界的群起相应。编剧、导演、摄影、美术、录音、演员、制片业的大佬、大师、大哥,纷纷驰援。从笔试、面试、集训、测评到过五关,几十位业界顶尖高手出任评委,盛况空前。博纳、星美更是直接派老总过来抢青年导演。靠的是什么?人脉,是有一些;更多的,是共襄盛举干正事、干大事的同心同德。事对了,人就对了。人对了,事就对了。

――赵宁宇

《为什么是“中国影响力”》

整个“突围赛”乃至整个“青年导演短片创作季”的赛制赛程没有一味地靠博人眼球的综艺态度去运作,而是在各个环节都凸显其自身的专业性,以最能表现选手创作才情的专业课题来设置关隘,不做单一评价,强调综合素质,这一点是能令业界所有人为之钦佩的。

――宋子文

《因为真诚,所以不同》

观众留言

短视频的影响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硬新闻;软表达;内容创新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毋庸置疑,移动媒体已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战场。技术变革驱动了传播环境和内容生态的变革,可视化、移动化、趣味化、接地气的新闻更能吸引受众关注。因此,内容较为严肃的政治、经济、科技类等硬新闻,要想实现有效传播与价值输出,必须充分贴合融媒体时代的传播特性,通过技术、内容、形式等层面的融合创新,实现更具亲和力、更接地气的软表达,让内容有深度、有温度,真正走进受众心中。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应以移动为先,打破“新闻八股文”的思维束缚,借助多元灵活的新媒体手段,丰富硬新闻的表达形式,增强其亲和力、传播力。除了传统的文字、图片之外,音视频、MG动画、AI、VR、Vlog、H5等数字化形态,极大地延展了新闻报道的传播维度,使硬新闻实现软着陆。

一、视觉表现——硬新闻柔软的外衣

视觉化表达,是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是信息与读者交互的第一步。视觉表现与互动效果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报道必须注重视觉表现力,通过新技术、新形式、新手段的融合,强化内容的趣味性、可读性与亲和力。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的《山海图志》系列手绘长卷,汲取《山海经》的灵感去报道硬主题,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国“十三五”时期在多个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9篇长卷皆是原创手绘动漫,形象丰富生动,富有神话色彩,充满想象力,篇篇有内容,篇篇有特色,通过回望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神奇科技,展现了多彩瑰丽、创新奋进的中国。之后,通过新媒体技术,将这些手绘长卷融合为一,设计制作成精良的H5作品,利用文字、手绘、微动画等技术手段,营造沉浸式、互动式阅读体验,强化新闻的艺术性、观赏性,读者易于接受和理解,也乐于分享传播。因此,重大主题的硬新闻报道,应打破传统思维束缚,借助新媒体呈现手段,让硬新闻披上柔软的外衣,以可视化、直观化、趣味性等特点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影响力。

二、官方主题的亲民化表现

在新媒体传播格局下,硬新闻应秉持平民视角,在新闻切入角度上表现出亲和力,贴近大众的真实生活,挖掘与读者的共情点、共鸣点。尤其是官方主题报道,须改变以往内容严肃、形式生硬的积习,借助新理念新手段,以轻快平和、接地气贴民心的气质实现软表达,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走眼入脑的宣传效果。大众网·海报新闻策划出品的《腾笼换鸟开新篇——山东十强产业巡礼》H5,便是官方主题软着陆的优秀案例。该作品以手绘漫画的形式,展现了山东十强产业的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作品风格轻快直观,融合了文字、漫画、动效、声效等表现手段,在精炼传达新闻内容的基础上,营造出极强的场景感、代入感,同时通过不同人物视角的转换,提升了新闻的体验感和故事性。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官方主题如一缕春风,真正走近大众身边,感染人心,鼓舞人心。由此可见,官方主题报道要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大功夫,让内容和形式完美融合,这样才能使得报道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沾泥土接地气,符合大众对新闻的需求,使新闻真正传得开、传得广、传得深。

三、短视频+设计:硬新闻的新活力

当前,最火热的传播形式无疑是短视频。短视频篇幅短、传播快、影响大,牢牢占据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已将短视频作为新闻宣传的“新武器”,致力于打造具备吸引力、影响力的短视频生态系统,成效显著。2020年抗疫期间,《重生》《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等春来》《武汉莫慌,我们等你》等系列短视频,累计播放量数以亿计,对于振奋人心、提振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人民日报”抖音号粉丝突破1亿,充分证明了短视频对于用户的吸引和留存能力,也证明了移动互联网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强大。所以,新闻报道应积极迎合短视频的发展趋势。当然,短视频的传播优势并不仅仅是短、快,还蕴藏了巨大的创新空间,比如短视频可以跟设计、动漫、手绘等其他呈现形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以更精品化、人文化、艺术化的方式讲述新闻故事,塑造媒体价值。大众网·海报新闻策划制作的《老井新生——一个沂蒙山村55年的初心接力》H5,以“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短视频开篇,代入感、感染力极强,激发起用户的阅读欲望。同时,作品糅合了视频、音频、VR、手绘、动漫、航拍、沙画等多种呈现方式,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沉浸式的互动体验,真实生动地提炼了沂蒙山区掌平洼村从求生存到谋发展、再到奔小康的演进历程。作品一经上线,持续在朋友圈刷屏。所以说,短视频与设计、手绘、VR等技术手段和艺术形式的融合,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硬新闻注入了新活力。媒体从业者应积极探索,挖掘创意,不断丰富新闻的呈现形式,提升作品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四、创新为要,以多元手段打造精品

无论媒体平台和传播技术如何变革,“内容”始终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和根本,其正能量的价值取向不能变。同时,必须全面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坚持创新为要,以创新优势赢得发展良机。第三十届中国新闻奖网络专题一等奖获奖作品《行走黄河滩·我的迁建故事》,以迁建一线参与者第一人称、第一视角讲故事的方式,呈现了脱贫攻坚这一重大主题,兼具深度与温度,引发了广大读者的情感共鸣和价值共识。在表现形式上,作品以原创画卷长图为载体,创新融合了图文、音视频、航拍、VR等多种形式,观感体验丰富,故事性强,新闻性与艺术性并存。专题推出以后,被人民视频、央视频、今日头条、腾讯、搜狐、新浪等新闻网站、商业网站转载,为黄河滩区迁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所以,除了呈现形式上的创新,新闻工作者更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让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以多元化手段创作既有新闻性又有人情味的优秀作品。

五、结语

短视频的影响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微视频;传播优势;新闻传播效力;策略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张力军认为:“微视频是时间不超过20分钟、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可以通过多种视频媒介进行播放观看的短片的统称。”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微视频应该是由以下几个元素构成:时间在几十分钟以内、与网络或者其他的移动终端系统联系密切、制作成本较低、制作周期较短、制作主体不限、个性突出、内容广泛、自由的一种新媒体。这种新媒体自从诞生以来,就以其特有的优势迅速占据了传播行业的主阵地。本文就在分析微视频的特点及其传播优势的基础上,来研究其对于新闻传播效力的促进作用。

1微视频的传播特点及其传播优势

1)短。

学术界对于微视频的定义之所以不能够完全达成一致,主要原因就在于对于微视频的“微”字含义存在着争议。有的人认为微视频的时间限制在300秒之内,有的人认为微视频的时间应该限制在15分钟之内。但是,中国襄阳大学生微电影节对此尝试性地做出了划分归类,将十分钟之内的微电影称之为mini微电影,将10分钟到30分钟之内的电影定义为middle微电影。无论微电影的时间长短,它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在较短的时间内相对完整地讲述一个故事,这就使得故事的情节必须要紧凑,主题突出集中,创意不拘一格,能够让观众在较短的时间内或者零碎的时间内获得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因为微视频的时间较短,所以尤其适合忙碌的现代人们在工作或者休息的间隙来放松精神、释放压力。例如在交通拥堵的时候帮助人们转移焦急的心情,从而减少焦虑的情绪;在乘坐公共汽车或者等人的时候帮助人们来消磨时光;在零碎的时间里帮助人们来扩宽视野、领略不一样的世界等等。微视频的“微”字除了指时间短暂之外,还指故事简短。在较短的时间内,微视频讲述一个简短凝练的故事,不仅仅是对电影创意的一次考验,更是对信息传播效力的一次革新。

2)快。

快指的是微视频的制作周期较短。微视频的内容是社会热点事件、观众关心时间的风向标,它能够快速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和不停变化流转的时尚元素。微视频之所以能够快速地对时代潮流和社会热点事件做出反应,主要原因就在于其制作周期短、成本低、对现实的关注度高且主题集中。例如当关爱老人的呼声一响起,马上就有了《十二邻》等一系列关注空巢老人和留守老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态的微视频出现;当国家的注意力刚刚放到理念创新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时候,微视频就创作出了《科学松鼠会》等诸多与科技理念创新有关的佳作;当社会贫富不均、差距拉大的社会矛盾出现的时候,《多背一公斤》等倡导助贫扶贫和关注山区孩子生存困境的微视频就应运而生等等。这些微视频以敏锐的眼光和生动的表达方式,紧密地结合现实,传递着现代人的温情,揭示了现代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弊端,受到了观众的青睐。此外,电影的制作往往需要较大的投资,面临着较大的风险,所以刚出道的年轻导演很难得到创作电影的机会。但是微视频的制作和传播的成本较低,这就给年轻导演以试手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帮助他们迅速地汇集人气。

3)大众性。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数码相机等逐渐普及开来,这些设备具有影像拍摄技术简单、制作随意、输出门槛较低等优势,这就使得视频成为了新媒体时代能够表达大众意愿最佳途径。此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足和精神水平的提高,自我表达的需求、渴望关注的情感诉求、个体的精神发展需求等,使得普通民众有了更多的时间和兴趣来创作微视频,这也是微视频能够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微视频的创作者构成较为多样化,有专业人士,更多的是非专业人士,他们出于各种各样的动机,运用手中的器材,拍自己想拍的内容,题材不限,形式自由开放。多数微视频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表现的是红尘俗世中的普通人情世故。

2微视频对于新闻传播效力的促进作用

2.1强化信息整合

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已经来临,这就给新闻媒体造成了信息筛选和信息播发方面的困扰。在多数情况下,新闻媒体在新闻播报速度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区别,也无法在这方面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关键就是在新闻媒体如何来筛选和重组诸多的信息,使之呈现出较为密切的联系和更深刻的意义,这就牵涉到了信息整合。信息整合是在依据海量的信息环境,在某一原则的组织和领导下,实现信息资源的筛选、共享、重组和最优化配置。新闻信息的整合方式比较多,例如将某一类新闻进行集中、将同性质的新闻进行组合、针对某一热点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形成系列、发动广大受众积极参与等等。无论是哪一种,微视频都能够起到加强信息整合的作用。因为其具有最为广泛的素材来源,受众自创的所有视频都可以成为新闻播报的对象,在某种情况下,微视频还能够成为新闻事件的证据,帮助受众还原事实的真相。例如最近社会中屡屡出现的碰瓷现象,就是在微视频的帮助下,真相得以大白,无辜者得以证实清白。再如湖南的《世界大不同》节目,作为综合全国新闻资源的一档省内新闻节目,该节目之所以能够取得较高的收视率,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囊括了全国范围内的微视频资源,并将之加以整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内容、贴近民生的风格,所以得到了受众的喜爱。

2.2拓展传播平台

新闻的传统传播平台,无外乎报纸和电视等。这虽然扩大了新闻的收视范围,但是却受到数量、场所的限制,无法更进一步地增强新闻的传播效力。但是微视频的加入,就立刻改变了这一局面。首先,微视频能够较好地扩展新闻终端的适用范围和场所。电视和报纸因为版面和时间场所的限制,所以大量的信息无法及时。而微视频借助网络的东风可以很好地补充这一不足,拓宽新闻终端的使用范围。例如人们可以在地铁、公交、商场等有网络的地方使用手机客户端来随意地浏览新闻视频,不受时间、地点和场所的限制。同时这利用微视频来播报新闻的形式给了受众以较大的自由,他们可以屏蔽掉自己不喜欢的新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给了受众以选择的权利,自然备受青睐。其次,微视频可以补充新闻的内容,提高新闻的质量。因为媒体的形式众多,所以,新闻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有时候,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体不约而同地选择同一事件进行报道,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此时,微视频的加入就可以补充新闻的内容,使得新闻事件的发生更加真实化,不再是干巴巴地口头论述。真实的场景和人物对话可以提高新闻的质量,同时也提升了新闻的真实性。最后,改进并深化新闻媒介的管理。模式是固定的,编辑进行整合校稿,记者负责采访等,但是微视频的加入使得新闻的制作和传播不再那么模式化,更加自由灵活。

2.3创新表达方式

无论是传统的媒介形式也好,新兴的媒介形式也好,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走向融合。不仅仅在内容上自由流动,而且在形式上互通有无。新闻的表达方式也必将更加多元化。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微视频借助于文字的表现力,能够表现新闻的时效性和表达方式。例如播报新闻的微视频下方增加相应的文字表述和滚动字幕,来提醒受众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新闻的重点,增加受众的信息记忆能力,提高新闻传递的信息数量。其次微视频借助于网络编排,提高新闻可读性。微视频将具有一定相关性但是彼此又互相独立的新闻按照一定的方式给组织起来,然后在某一特殊的时间段呈现出来,不仅提升了新闻信息整合的高度,而且使得新闻的内容更加具有参照对比性,增强了新闻信息的可读性。在自媒体时代,一件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首先被世人所知晓的,往往源于社会人拍摄的微视频。天津港“8•12”特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至今已2个月了,第一时间让我们感受到爆炸现场情况的就是网民拍摄的现场微视频,让我们知道事故现场爆炸所带来危害的严重性。微视频对新闻传播效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在以后的生活中会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1]陈鸿秀.娱乐精神与解构思潮结合的产儿——视频“恶搞”片的文化解读[J].理论学刊,2007.

[2]田中阳,肖睿.对微视频个体表达的传播学解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

[3]黄成,花凯.试论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采编业务的影响[J].电视研究,2010.

[4]杨新宇,高太梅.高科技对电影美学的影响和冲击[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5]刘进.论高校新闻媒体传播要素的价值取向[J].理论月刊,2013.

[6]范青.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7]苏岩.微视频发展历史研究[J].远程教育,2014.

短视频的影响力范文第5篇

显然,新浪不打无准备之仗。提出这个计划之时,新浪视频的用户覆盖数已经借助微博的快速发展重新杀回中国视频网站的前三名。数据显示,借助微博上传视频功能,新浪视频的用户上传视频数在6个月内增长1倍,从微博带来的新浪视频流量最近10个月间已经增长了10倍。因此在定义“微视频”时,新浪的视频总监于超干脆将之概括为“时长短+微博传播”。

实际上,微视频早已有之,根据“短而精”这类不太严格的定义,当年轰动一时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就属于微视频范畴,只不过这些作品更多来自用户或实验或娱乐性质的改编,创作初期并无商业考虑。而如今新浪再提出微视频,除了本身微博的优势外,另一个更重要的动力则来自广告商。

看看从去年开始陆续投放互联网的一些微视频作品,如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周迅、余文乐等联袂主演的《四夜奇谭》等,其之所以也被称为“微电影”的原因在于视频选用的都是全新的剧本、加盟的都是专业演员,甚至连导演也都是有名的电影导演。在投入的内容与性质上,这些微电影与一般影院里放的电影并没有太大差别;但在电影的主旨上,微电影强调的是品牌故事。这有点类似于鸡和蛋的关系,传统电影是先有剧本,再寻求企业的资金赞助,而微电影则是先有企业,企业再去找合适产品的剧本――说白了,微电影不过是一部更好看的广告片,就像歌手拍MTV是为了推广自己的歌曲,企业投资拍微电影也是为了推广自己的品牌。

广告商们纷纷转投网络,一方面在于电视广告的价格日益高不可攀。以央视1套为例,一般10秒的广告播放一次最低2万左右,如果选择晚间8点左右的黄金时段,则高达13万左右,连续播放1个月,1000万随之蒸发。即便如此,10秒钟的时间还因为实在太短,无法拍出广告深意。相比之下,1000万足以拍摄一部品质水准一流的微电影,甚至包括明星的加入。而对于一部平常的微电影来说,有导演称只需个把万元。如果再以口碑为主的微博传播,只要内容有吸引力,基本上传播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另一方面,电视收众的日益老龄化也成为广告商转换路径的一个重要原因。旧的电视观众是“沙发上的土豆”,看电视是集体的狂欢。但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年轻受众越来越流向这些新媒体,留在电视机前的多是家中的老人。这也意味着相当一部分购买力无法以电视广告的形式获取。

除此之外,对于一直受制于版权而难以盈利的各大视频网站来说,微电影、自制剧等同样是一片蓝海。此前,据优酷网一位内部人士表示,自制剧和自制电影的成本远比购买版权要低。而从短视频本身来说,分管凤凰视频的凤凰网副总裁陈志华也认为,短视频带宽占用不是很高,版权成本也较低,比同样一个UV(独立用户)的版权和带宽成本要低,却同样收获相等的CPM(广告每展现千次收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