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睡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睡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睡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睡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第一部分:睡眠与健康

关注睡眠 促进健康

1、 健康来自好睡眠

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完善的生存方式。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了提高人们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国际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在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此项活动的重点是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

睡眠是一种过程,在睡眠过程中,全身包括中枢神经系统,都会得到恢复和休息。睡眠的多少及睡眠质量的好环,不但会影响人类的健康,还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据报道美国学者在对7000人为期5年半的研究表明,在影响人体寿命的7种因素中,睡眠是重要的一项。睡眠障碍往往引起人体免疫力低下、精神烦躁、同时还容易引起高血压、神经衰弱、心脑血管以及心理疾病等,甚至造成猝死。可见睡眠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提倡好睡眠,保护人体健康已刻不容缓。

为了您的健康,请为睡眠保质,因为健康来自好的睡眠

2、 渴望健康就必须重新评价睡眠对健康的意义

缺少睡眠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发达国家中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正受到睡眠问题的影响。

人们往往认为,睡眠对健康无不利影响,常常会忽略它,但美国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睡得太多或太少都会增加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发生概率。由于不规律的生活,不但导致睡眠不足,而且会增加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的一项人为缩短睡眠的试验表明,减少睡眠可引起代谢紊乱和糖尿病。因此,人们必须提高对睡眠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医学资料显示,睡眠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过程,睡眠对人体的重要性仅次于呼吸和心跳。如果五天不睡眠,人就可能死去,可见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近年来,健康专家认为,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健康生活的三大要素。而在健康理念中,人们往往只注重饮食和运动,却忽略了睡眠这个重要因素。目前,睡眠障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临床常见的医疗主诉。

渴望健康,就必须重新评价睡眠对健康的意义,重视睡眠管理

睡眠不足的危害

1、 睡眠不足滋生亚健康

有资料说:美国有7000万人睡不好。除了钱,忙碌的现代人最需要的是什么?相信许多人会回答是“睡觉”。繁忙的工作,无规律的生活,不良的生活习惯,体内生物钟颠倒无序,让现代人尝遍了睡眠不足的苦恼,曾几何时“好好睡一觉”竟成了一种比登天还难的奢望。长期的睡眠不足会造成严重的睡眠问题。睡眠问题包括常见的睡眠呼吸暂停、失眠、睡眠行动障碍以及磨牙等睡眠运动异常。如果这些问题进一步持续,就会使人体长期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

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乎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表现,其中半数以上可能进而发展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因而对于亚健康状态不可掉以轻心。

对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来说,虽不需要药物治疗,但应注意养成良好的健康睡眠习惯,改善机体微循环状态来加以防治,以避免由亚健康转向不健康,即疾病的发生。

2、 不要让健康向你“讨债”

您有过夜已渐深却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经历吗?您是否总是依赖小小的安眠药片为自己制造睡意?……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漫长时光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可是您是否拥有过真正健康的睡眠呢?睡眠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全身包括中枢神经系统,都得到恢复和休息。因此,我们并不是为了睡眠而睡眠,而是为了第二天更加活力充沛,更加精神焕发。睡眠及睡眠的改变会影响人的健康,也影响生活质量。如果前一天的睡眠不足,第二天需要的睡眠量就会增加。长期睡眠不足往往会欠“睡眠债”,这就像银行取款透支一样。最后,身体会要求你偿还这些欠债。如果长期这样生活,身体健康将会过度透支,由此必会带来许多身心的伤害,如思考能力下降、警觉力与判断力削弱,免疫功能失调、内分泌失去平衡等等。

3、 生命不可“按揭”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原来晶晶姑娘也没有睡啊?”《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想和漂亮姑娘搭讪、谈恋爱,到了把“睡眠弄丢”的地步。殊不知,这个看似浪漫的“失眠故事”背后,却反映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按揭”睡眠时间就等于“按揭”生命。在现实生活中由银行贷款的“按揭”购房,使我们可以用明天的钱购买住房,提前享受幸福的生活,这确实是受人欢迎的事。可是,如果想将明天的时间,提前支取到今天来享用,也就是说要“按揭”生命的话,那将是得不偿失的。“按揭”睡眠,其实是拿我们的健康在做赌注,过度的“按揭”睡眠时间,会造成长期的睡眠障碍会衍生很多躯体疾病,甚至导致焦虑、抑郁、自杀等严重社会问题,因此不可轻视。

4、 睡眠不足会引发的疾病

睡眠不足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失眠,长期的失眠会引发身体疾病,给人们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具体主要表现为头痛、耳鸣、健忘、容易兴奋、免疫力下降、血压升高、神经衰弱、疲劳无力、食欲不振、腹胀等等,长此以往,会诱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癫痫等;循环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动静脉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腹痛、腹泻、恶心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肺气肿、百日咳等;泌尿系统疾病,如膀胱炎、尿频、尿痛等。

5、 引发睡眠不足的原因

睡眠不足是一种普遍存在,但又很容易让人忽视的症状,引发睡眠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因素影响:如地磁减弱、耀目光源,强节奏音响、微波污染等。

药物的副作用,不良的睡眠习惯、昼夜轮班工作,紧张和压力、抑郁、焦虑以及个人和家庭生活的重大变化都可能导致睡眠不好。

不良的生活习惯、体虚、身体有疾病,机体功能紊乱都会影响到人的睡眠。

第二部分:血液循环、微循环与健康

1、 何谓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有什么作用?

血液从心脏输出,流经人体全部血管后又回到心脏,并在心脏和血管中不停息地反复流动的现象,称为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体组织细胞及组织器官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氧气,完全依靠血液循环运输与送达,如果没有足够的氧气与营养物质供应,组织器官就会发生病变。例如,当心肌得不到充足的营养物质与氧气,便会发生心脏供血不足,出现心绞痛等病症,另外,人体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肌酐也需要血液循环带走与排出,否则,代谢废物,堆积在体内也会发生不适或病变。血液循环在生命过程中是永不停息的。

2、 什么是微循环?

人体血液流经动脉末梢端,再流到微血管,然后汇合流入静脉的起始端,这种在细动脉和细静脉之间微血管中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

微循环的四大显著特征:

很细――微循环的血管直径约为一根头发丝的二十分之一;

很长――微循环的血管连接起来总长度长达96558公里;

极慢――微循环的血液每秒走0.4-1毫米;

极薄――微循环的血管壁厚度约为一张纸的百分之一。

微循环5大特点:

微循环不同于一般循环的特点,具有“二重性”,即在属性、形态、功能、代谢、调节方面,既具有一般循环系统的共性,又有脏器的特殊性。

(1)在属性方面:微循环既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部分,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血管、毛细淋巴管都是循环系统的最末梢部分,属于循环系统。很多脏器的实质细胞、组织都和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以及毛细淋巴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以微血管为支架的立体结构,所以它们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形态方面:微循环既有循环所具有的脉管的共性,又有脏器的特征。微血管,毛细淋巴管在形态上呈空腔管状,便于血液、淋巴液的流动,但微血管的形态和结构在各脏器都各有特点,如小肠绒毛、肺泡,肝、骨髓微血管的排列,形态和结构都不完全相同。甚至同一脏器不同部位,如淋巴结、脾脏其小体和髓质部位的微血管形态也各具特点。

(3)在功能方面:微循环既是循环的通路,又是物质交换的场所。微血管是循环的通路,全身的循环血液,除部分流经细动、静脉短络支外,几乎全部流入微血管,以灌注组织、细胞、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的间隙中,流动于微血管,细胞、毛细淋巴管之间,毛细淋巴管是细胞、组织的重要输出通道之一。因此微循环是细胞、组织与血液、淋巴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4)在代谢方面:微循环既具有血管、淋巴管、组织间隙等代谢的共同性质,又表现出其所在脏器实质细胞代谢的特征。

(5)在调节方面:既受全身性神经、体液的调节,又主要受局部的调节。

3、微循环障碍,百病侵袭?

微循环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1)微循环与系统障碍

神经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氧气,同时细胞代谢产物因供血不足不能完全排出体外,会出现头痛、眩晕、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等症状;重者将导致中风、偏瘫、老年性痴呆,坐骨神经痛,未梢神经炎等疾病的发生。

心血管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由于心脏细胞营养不足,心肌缺氧,从而导致胸闷、心慌、心绞痛、心率不齐。重者会引发心肌梗塞,长期微动脉收缩导致高血压及冠心病。

呼吸系统发生微循环时,则会导致胸闷、气短、咳嗽、哮喘、支气管炎等症。

消化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则胃肠吸收功能不好,产生营养障碍,面黄肌瘦、腹泻或便秘等症;重者则引起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若肛门附近静脉回流受阻会引起血管长期扩张、堆积淤血则引起痔疮。

运动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肌体内产生大量乳酸等代谢产物,刺激肌体产生酸、胀、痛的感觉。如: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骨质增生、软组织挫伤和关节扭伤等。

内分泌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可导致各种激素分泌紊乱,引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乳腺炎,小叶增生等。

泌尿生殖系统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微血管通透性改变,会引起组织水肿、血管收缩、导致肾炎、肾衰、女性盆腔炎、月经不调、男性前列腺炎、膀胱炎等症。

皮肤微循环障碍使皮肤细胞得不到营养和氧气,局部坏死,皮肤屑脱落,还可能引起斑秃,手足癣等。

(2)微循环与疾病

微循环与头疼和眩晕:脑部微循环障碍,微血管扩张弯曲,毛细血管数目减少,红细胞聚集,血流缓慢,停滞和微血管阻塞,血管周围水肿、出血等均会引起脑血管供血不足,使脑细胞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细胞的代谢产物因血流不畅不能充分排出,从而导致头痛和眩晕。

微循环与糖尿病:经临床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管径不均,管袢模糊,畸形增多,出现微血管瘤和白色小微栓,红细胞聚集,血流变慢甚至停滞。所以糖尿病病人同时也是微循环障碍的患者,临床实验证明:改善微循环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新的有效方法。

微循环与风湿病:风湿病的主要表现为关节局部红肿热痛。风湿病人的微循环有明显的毛细血管水肿,血管基底膜破坏病理变化,所以改善微循环就可以改善微血管的状态,消除肿胀,减轻疼痛。

微循环与高血压:高血压病理变化为微细动脉收缩痉挛,引起血管阻力增加,导致高血压,并且有红细胞聚集成团,血液粘滞度增高,血流缓慢等血液流变学变化。故人体微循环功能障碍是高血压病理变化基础之一。

微循环与冠心病:冠状动脉是营养心肌的血管,冠状动脉硬化和心脏的微循环障碍,可导致心肌供氧不足,从而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猝死。

微循环与人体疲劳和酸痛:人体在运动后,肌体内产生大量乳酸等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刺激肌体,产生酸、胀、痛的感觉,改善微循环,使局部的血液量增加,把氧气和营养物质带给组织,代谢产物随血液排出体外,就能很快地解除人体的疲劳。

4、活源头,拒百病于体外

微循环是血循环的终端,位于人体各个器官,它如同田间许多小溪流淌在绿色的田园一样,互相衔接构成网络,滋润着组织细胞。人体主要靠血液输送营养和清除废物,并通过毛细血管与组织进行交换。若微循环不通畅,就向灌溉田园的“水渠”受阻,秧苗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就会枯死一样,人体脏器也会因此衰老,产生疾病,很显然,当人体微循环功能异常时,组织间营养交换和废物排出就会以受到影响,若不及时纠正,就会影响脏器的功能,进而出现衰老和产生疾病。“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只有维护微循环的正常,人体才会更健康、更长寿。

5、改善微循环的方法

(1)药物治疗:扩张血管药物、活血化淤药物

(2)炙、气功、体疗、理疗等。

睡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一、睡眠的时间越长对人体就越有好处:许多人都认为睡眠的时间越长对人体的好处就越多。其实不然。一般来说,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保证7个小时左右的睡眠就足够了。而且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也有所区别。判断一个人睡眠的好坏,不能单看其睡眠的时间,还应看其睡眠的质量和睡眠是否有规律。过长时间的睡眠会给人体带来损害。临床研究发现,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若每天的睡眠超过10个小时,那么其反应能力和心血管功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多注意睡眠的质量,做到睡眠有规律,不能只注重睡眠的时间。

二、做梦有害:很多人都认为做梦有害,会使人休息不好。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做梦是人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每个正常人在睡眠的过程中都会做梦。一般来说,一个人每夜做梦不超过4次都属正常,这不会影响到其睡眠的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若一个人经常做噩梦或做梦的次数太多(每晚做梦超过4次,甚至达到十几次),就应及时去看医生,否则其睡眠质量不仅难以保证,还会使其身体出现问题。

三、喝酒有助眠的作用:传统观念认为,酒有催眠的作用。因此许多人喜欢在睡觉前喝点酒,认为这样可使人很快入睡。不过专家告诉我们,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人在睡觉前饮酒,虽然可以通过酒精来麻痹神经,起到帮助人入睡的作用。但若长期如此,会使人的神经产生对酒精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一旦形成,当人们不喝酒时,就很难入睡了,并会因此而引发失眠。另外,人在睡觉前饮酒,会使酒精等有害物质在人体内长时间地积存,这会给人的视网膜带来损害,还会使人体的反应能力下降。因此,人们在睡觉前千万不要喝酒。即便在大量饮酒后十分困乏的情况下,也应坚持1小时后再入睡。

四、午睡有害健康:午睡是否有害健康一直以来都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不过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午睡具有协调人体生物钟和抑制人体衰老的作用,健康人长期坚持午睡可以使其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减少30%。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人人都适合午睡。一些体重超标达20%以上或是患有低血压和循环系统疾病的人就不适合午睡。因为午睡可以导致这几类人出现大脑局部供血不足,从而引发中风。另外,普通人每次午睡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以15~30分钟为宜。

五、睡眠是可以后补的:许多熬夜一族经常整夜不睡觉,然后在第二天睡一个整天,以此来弥补缺少的睡眠。他们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起到正常睡眠的效果。不过专家告诉我们,过后补偿睡眠只能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而无法弥补因缺失睡眠而对身体造成的损害。因此,人们不要随意熬夜,否则就等于在透支生命。

六、运动对睡眠有益无害:经常运动能使人的神经系统得到调节,改善人们的睡眠质量,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许多人喜欢在睡觉前运动,认为这样做能提高睡眠质量,这就不对了。专家告诉我们,人们在睡觉前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会使大脑细胞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这会使人难以入睡,并会因此而导致失眠。尤其是老年人在晨练以后,不可以再睡个“回笼觉”,否则会给身体带来损害。

七、失眠不是病:据统计,在我国大约有3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失眠症,其中女性患者居多。大多数失眠患者都认为失眠并不是一种疾病,不需要治疗。然而专家告诉我们,对于大多数失眠患者来说,其失眠的表现很有可能是某些尚未显露出来或是已经显露出来的疾病(如脑肿瘤、脑血管疾病、癫痫、老年性痴呆、心衰、心绞痛、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和更年期综合征等)的一种症状。因此,当人们患了失眠症时,千万不能马虎对待,应及时去看医生,以确定其失眠是否是某些疾病引起的,并应及时进行治疗。

睡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睡眠知觉;多导睡眠图

[中图分类号] R749.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040-02

Analysis of sleep perception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somnia

YANG Jing1, HUANG Lili2, LI Qiaolan1, LEI Fei2, TANG Xiangdong2*

1.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Xianyang 712046, China; 2.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leep perception (SP) in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insomnia (PI). Methods: Subjects included 67 PI patients and 57 gender- and age-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All subjects achieved overnight polysomnography (PSG) and followed by morning questionnaire to assess SP. SP was calculated by (subjective sleep time/objective sleep time ×100%). Results: PI patients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less SP percentage than that of controls [(52.44±35.33)% vs (99.19±12.54)%] (P

[Key words] Primary Insomnia; Sleep perception; Polysomnography

睡眠数量和质量的评价,主要包括依据人的主观感受判断的主观性睡眠和借助于脑电、肌电和眼电记录的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 PSG)判断的客观性睡眠。失眠症患者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主观与客观睡眠的不一致,即多数患者主观感受的睡眠缺失较PSG判断的客观睡眠缺失严重。本研究主要通过PSG技术,分析比较原发性失眠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客观PSG参数与主观睡眠知觉的差异,为失眠症患者的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病例来源原发性失眠患者来源于2010年3月~2010年11月,以失眠为主诉,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二门诊睡眠医学中心的门诊患者。

1.1.2 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①依据DSM-IV[1],原发性失眠患者的诊断标准为:以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困难,或早醒,或无恢复性睡眠为主诉,并每周发生多于3个晚上,持续时间至少1个月;失眠引起日间功能障碍;排除其他类型睡眠紊乱以及由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导致的继发性失眠。②年龄≥16岁。

通过以上标准筛选,原发性失眠患者67例,其中,女42例,男25例;年龄17~65岁,平均(40.46±9.84)岁。

1.1.3 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者为招募的无睡眠障碍主诉的健康志愿者。招募条件:身体健康,年龄≥16岁,无严重打鼾和呼吸暂停主诉;无躯体和精神性疾病。符合以上标准的健康对照者共57例,其中,女30例,男27例;年龄16~62岁,平均(38.89±12.07)岁。

原发性失眠组与健康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多导睡眠图描记(polysomnography,PSG)所有的受试者均进行1个整夜的多导睡眠图监测。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技术和评定指标依据AASM(2007)手册中的睡眠和相关事件的评分标准[2]。仪器采用美国Alice5(Respironics有限公司)多功能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导联包括:脑电图(F4-M1,C4-M1,O2-M1,F3-M2,C3-M2,O1-M2)、眼电图(双侧)、肌电图(下颌肌电)、口鼻气流、胸腹运动、左侧示指的动脉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受试者均住在无干扰、室温18~25℃,湿度为(60±5)%、遮光屏蔽的睡眠实验室内。受试者保持自己的习惯睡眠时间。多导睡眠图分析分别由2位不同的技师分析,取其平均值。

观察指标包括:睡眠潜伏期(min),总睡眠时间(min),入睡后的觉醒时间(min)和次数,N1、N2、N3和快速眼球运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REMS)的时间(min)和比例(相对于总睡眠时间)、微觉醒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index,AHI)。

1.2.2 主观睡眠评估问卷PSG监测结束后的第二天早晨,10 min内要求所有受试者完成主观睡眠知觉问卷。问卷包括4个问题:①昨晚您多长时间入睡(min)?②昨晚您睡了多长时间(min)?③昨晚入睡后,您醒了多长时间(min)?④昨晚入睡后您醒了多少次?睡眠知觉(%)=主观睡眠时间/客观睡眠时间×100%。

1.3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组间Student′s t检验。本实验数据统计分析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完成,P

2 结果

健康对照组与原发性失眠组多导睡眠图参数及主观睡眠评估比较:从表1中可知,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原发性失眠组表现为总睡眠时间(P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失眠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睡眠知觉紊乱,即对睡眠的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明显不一致。原发性失眠患者与睡眠健康者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总睡眠时间的评估,所以本研究以主观睡眠时间与客观睡眠时间的比值来表示睡眠知觉,以便更加直观地评估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知觉。睡眠健康者对总睡眠时间的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基本一致,而原发性失眠患者对总睡眠时间的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3-4]。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原发性失眠组的睡眠知觉明显偏低。原发性失眠患者对睡眠时间的主客观评估不一致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睡眠质量的改变可能潜在地影响原发性失眠患者对睡眠时间的评估,睡眠质量差可能会影响睡眠主观评估与客观监测参数之间的差异程度[5]。一般而言,睡眠健康者对睡眠质量不存在主观上的不满,因而其对睡眠主观与客观评估的差异性也较小[4]。②原发性失眠患者深睡眠减少,相对地浅睡眠增多,无法判断自己所处的睡眠状态,则更趋向于认为自己处于觉醒之中,从而高估睡眠潜伏期和觉醒时间,低估睡眠时间。在本研究中,原发性失眠组患者的N3即深睡眠持续时间以及N3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Sewitch[6]对受试者的唤醒试验表明,约50%处于浅睡眠的受试者在被唤醒后认为自己处于觉醒状态。③心理社会因素是引起原发性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7],而原发性失眠患者对睡眠的主客观评估不一致与心理因素有密切的联系。

综上所述,原发性失眠患者不但存在睡眠质量问题,且有对睡眠主客观评估明显不一致的特点,即存在睡眠知觉问题,在进行失眠诊断和治疗的同时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参考文献]

[1]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ourth Edition [M].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Press,1999:240-241.

[2]Iber C, Ancoli-Israel S, Chesson A, et al. The AASM manual for the scoring of sleep and associated events: rules, terminology an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M]. Westchester: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Press,2007:17-48.

[3]Reite M, Buysse D, Reynolds C, et al. The use of polysomn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insomnia [J]. Sleep,1995,18(1):58-70.

[4]张鹏,李雁鹏,赵忠新,等.失眠患者与健康人睡眠感知水平的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8,8(3):216-220.

[5]Vanable PA, Aikens JE, Tadimeti L, et al. Sleep latency and duration estimates among sleep disorder patients: variability as a function of sleep disorder diagnosis, sleep history,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J]. Sleep,2000,23(1):71-79.

[6]Sewitch DE. NREM sleep continuity and the sense of having slept in normal sleepers [J]. Sleep,1984,7(2):147-154.

[7]余海鹰,王宏,崔庶.失眠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康复,2001,5(10):111.

睡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老年睡眠; 精神健康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可以理解为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三维组合[1]。由于全球人口的老龄化,1993年WHO提出“健康老龄化”“科学为健康老龄化服务”的宏伟目标,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已提到议事日程上,国内外学者针对老年睡眠及精神健康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现综述如下。

1 老年睡眠的研究现状

1.1 老年睡眠的特点健康的睡眠,是指能完全解除身心疲劳并能使身心恢复到次日所需能量的睡眠。老年人相对青年时期而言,由于身体生理病理等原因睡眠质量会有所下降,其特点为:①睡眠时间缩短。有资料表明[2], 65岁以上的老人,就寝时间虽平均为9 h,但实际睡眠时间平均约7 h;② 夜间易受内外因素的干扰,睡眠变得断断续续;③浅睡眠期增多,而深睡眠期减少,65岁左右的老年人深睡眠期约占睡眠时间的10%以下,75岁左右的老年人深睡眠基本消失。年龄越大,睡眠越浅;④容易早醒,睡眠趋向早睡早起。

1.2 老年人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纪芳等[3]

系统地阐述了睡眠和睡眠障碍的有关知识,首先睡眠障碍是指睡眠总量的减少及质量下降而言,并非仅失眠,还包括睡眠过程中的异常体验或行为,并指出造成睡眠障碍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精神或心理因素,又称内因性失眠或心理生理性失眠,如惧怕失眠、期待、自责等等均可使情绪一直处于慢性唤醒状态而致睡眠障碍。第二、环境因素:又称外因性失眠或环境性失眠。如搬家、出差、住院、光线过强等。第三、年龄因素:老年人因白天活动减少,打瞌睡,精神紧张度下降,致正相睡眠也称慢波睡眠或非眼快动睡眠(NREM-No Rapid Eye Sleep)及异相睡眠也称快波睡眠或快动眼睡眠(REM-Rapid Eye Movements)均减少,使睡眠-觉醒周期缩短。睡眠位相提前,容易早睡早起,易患位相综合征。第四、疾病因素:机体重要脏器疾患及精神疾病均可引起睡眠障碍。第五、药源性睡眠障碍:凡能影响中枢递质,使睡眠-觉醒节律发生改变的药物,均可引起药源性睡眠障碍。第六、夜班引起的睡眠障碍、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以及乘飞机旅行引起的时差性睡眠障碍等等。关于老年人睡眠质量的调查,有学者[4]采用老年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家庭关系、身体状况等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AQI)调查被试的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日间功能等。结果显示影响老年人睡眠质量的主要生理因素是夜间如厕、夜间易醒早醒、再入睡困难打鼾等。其次疼痛不适、发冷、发热、做恶梦等生理不适也影响其睡眠质量。Ersser S等[5]调查了在普通医院和家庭病房的老年人的睡眠情况后指出在这两种居住环境条件下主要影响睡眠的原因是:夜间频繁去卫生间、嘈杂的噪音、身体的疼痛及不适等,并且强调指出干扰睡眠不仅能影响人的健康而且妨碍老年人疾病的恢复。

1.3 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dney,SAS)是一组于睡眠期间反复发作的低氧、高碳酸血症、酸血症,可引起心脑等多器官损害的临床综合征。SAS是具有一定潜在危害的老年人常见疾病,患病率高,合并症多,易发生夜间病情恶化及夜间猝死。有资料表明[6,7] ,65岁以上的老人半数以上的人有睡眠障碍,SAS的发病率高达20%以上,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2 老年人精神健康及相关因素分析的研究现状

2.1 老年精神健康认识得到提高近年来,随着心理卫生工作发展迅速,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老年人的物质生活质量提高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老年精神健康方面的研究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8]。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的老年人可以接受“心理障碍”的诊断,而不能接受“精神障碍”的诊断,误以为前者较轻。实际上“心理”与“精神”是同义语,“心理健康”就是“精神健康”是指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包括心理过程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正常,其涵义为[9]:①个体心理活动内部一致,知情意心理过程协调;②个体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统一,表现一致,即主观反映与客观现实相符;③个体与环境协调,人际关系和谐;④人格健全,个性心理特征相对稳定。

2.2 老年精神健康状况的调查范围逐渐扩大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状况调查的范围不断扩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人群年龄分布扩大。据统计[10] ,长寿老年人会越来越多,男性平均寿命75.2岁,女性则为79.8岁,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探讨高龄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更加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②人群地域分布扩大。自从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老龄化作为一个战略目标后,各国老年学家均为此目标而努力。我国老年精神健康调查从以往的城市老年人群逐渐扩展到农村老年人群,这也是由于我国3/4老年人在农村的现状决定的,邱莲[11]随机抽取广东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175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城市退休老人的心理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市老年人,且心理问题突出;③人群区域分布广泛。傅素芬等[12]随机选取杭州市居民区60岁以上的老人440名,采用纽芬兰主观幸福度量表,SCL-90及生活事件评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社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健康水平,并分析影响老年人幸福感及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吴振云等[13]采用自编老年心理健康问卷,评定441例年龄55~106岁集中养老者和1 010例年龄55~96岁北京城区居家养老者,结果显示居家养老者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集中养老者;④特殊人群调查增多。随着现代生活的不断变革,老年人群中分化出许多特殊的群体,比如高学历老人、“空巢”老人、富商家庭的老人等等,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也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也为我国老年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全面的科学的依据。

2.3 影响老年精神状况的因素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一般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3.1 老年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职业)和健康状况、患病数、生活事件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蒋伯均等[14]在上海黄浦区某社区北片、南片分别抽取1 448名和1 267名老年人,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老年人心身健康调查表心理状况有关因素分析结果城市老年人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和性别、婚姻状态、居住情况、心情不好时是否有人或找人倾诉无关,而和年龄增长、文化程度低、医疗费用占收入比率高、月人均收入低、对经济情况感觉不满意有关。邱莲[11]随机抽取广东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175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城市退休老人的心理状况进行比较分析,调查中SCL-90各症状因子的问题检出率分别为躯体化13.14%,强迫11.11%,人际敏感9.14%,抑郁15.42%,焦虑敌意8.33%,恐怖5.56%,偏执6.85%,精神病性5.71%,其他3.12%。至少在一项以上阳性症状因子的农村老人83人,占样本总数的47.42%,而城市离退休老年人仅占32.14%,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比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差,有其复杂的社会心理因素,包括文化程度偏低、生活条件艰苦、生活方式缺乏科学性、对健康缺乏正确的认识随儿不随女的传统养老观念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产生影响。

转贴于

2.3.2 老年人的自我评估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自我评估主要包括各种满意度有生活满意度、经济满意度、健康满意度、夫妻关系和子女关系满意度。这些满意度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有时由于情绪、心境等影响,会产生认知偏差,使满意度降低,对此应给予客观的分析。陈天勇等[15]以老年心理健康问卷为评定工具,对424名高中以上受教育程度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状况与各种满意度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健康、睡眠、夫妻关系、子女关系、人际关系和文体活动的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各项因子分和总分相关更为密切。

2.3.3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邢翠珍[16]

使用临床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了53例长期进行健康锻炼的老年人心理状态,并与59例不参加健康锻炼的老年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健康锻炼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性等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调查结果显示有规律的健身锻炼可显著地改善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3 老年人睡眠与精神健康相关性研究

目前关于老年人睡眠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不多,代表性的研究有徐继梅[17]使用睡眠状态自量表(SR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社区老年人41例。结果与SCL-90间具有正相关的因子有SRSS总分与强迫、抑郁、焦虑、敌对、阳性项目、SCL-90总分;失眠后反刍与抑郁、焦虑、敌对、偏执、SCL-90总分;睡眠不稳与阳性均分;早醒与强迫、抑郁与焦虑;药物与抑郁、焦虑、SCL-90总分。其结论为老年人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与睡眠障碍互相影响,提示对抑郁焦虑伴随的睡眠障碍可使用抗抑郁、焦虑药及认知治疗。注意睡眠卫生可以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增进心理健康也会改善睡眠。

在日本也有老年人睡眠与精神健康相关性研究。Tanaka H等[18]针对日本国内1/5的日本人、1/3的日本老人正忍受失眠的现状开展了关于日本老年人睡眠健康、生活方式及精神健康的研究,结果表明睡眠健康有助于心理健康,同时精神健康及身体健康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4 老年睡眠及精神健康研究的展望

21世纪是老年人的世纪,老年健康的研究工作必然会加强,许多学者势必在良好的科学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求理论知识的完善、探索老年人健康之路。①进一步开展老年人睡眠及精神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健康睡眠进社区”,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健康睡眠”“关注老年人精神健康”的良好氛围;② 进一步完善评估方法,因人而宜地开展健康调查,选择合适的心理健康问卷或量表;③进一步拓展老年人睡眠及精神健康状况研究的空间。如不同生活方式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老年人睡眠及精神健康状况的比较;不同民族、不同行为方式对老年人睡眠及精神健康状况的影响等等;④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调查研究,逐步形成知识理论体系;⑤进一步扩展被研究对象,例如对已调查的对象的连续纵向的跟踪研究;对青年人群的心理发展的随访探讨及其老年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等,开展前瞻性研究。

总之,保证老年人的睡眠及精神健康,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拥有积极健康的老年生活,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李鲁.社会医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

[2]钱慧忠,陈树林,王义强,等.老年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 ,8(1):76.

[3]纪芳,张立亮. 睡眠及睡眠障碍[J].山东精神医学,1998,11(4):57.

[4]刘贤臣.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103.

[5]Ersser S ,Wiles A ,Taylor H,et al. The sleep of older people in hospital and nuring homes[J].J Clin Nurs,1999, Jul:8(4):360.

[6]Arakawa M,Tanaka H,Toguchi H,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sleep health and lifestyle of the elderly in the urban areas and suburbs of Okinawa.Psychiatry Clin[J].Neurosci,2002, Jun:56(3):245.

[7]Tanaka H,Taira K,Arakawa M ,et al. Short nap and exercise improve sleep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in the elderly[J].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2,Jun;56(3):233.

[8]刘欣,徐海波.15年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总结[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2):124.

[9]吴振云.老年心理健康的内涵、评估和研究概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12):799.

[10]梅锦荣.老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3(4):193.

[11]邱莲.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8):517.

[12]傅素芬,陈树林,骆宏,等.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3):169.

[13]吴振云,李娟,许淑莲. 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11):713.

[14]蒋伯均,周建军,宿飞,等. 上海市黄浦区某社区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2):26.

[15]陈天勇,李德明,李贵芸. 高学历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42.

[16]邢翠珍.健身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1):4229.

睡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谈 谈 睡 眠

健康充足的睡眠是公认的健康标准,睡眠可以有效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但对于睡眠障碍,大多数人却没有足够的重视。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以期唤起全民对健康睡眠的认识。每年的世界睡眠日都会关注健康睡眠的各个方面,如2001年的主题是“睁开眼睛睡”,呼吁人们熟悉、关注我们的睡眠问题,2014年的“健康睡眠,平安出行”则关注健康睡眠与交通安全的关系。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睡眠期间脑电图、眼动图、心电图、呼吸强度、血氧水平等多项生理参数提供参考,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睡眠问题。然而在生活节奏高度紧张的现代社会,许多更复杂、严峻的睡眠问题也向我们发起了新的挑战。

睡眠疾病知多少

根据2005年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的介绍,各类睡眠障碍性疾病高达80余种,其中失眠、嗜睡都是最为常见的病症,并且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密切相关。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案例了解睡眠障碍都有哪些表现。

阿豪本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少年,然而最近一段时间,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总有无法阻挡的睡意向他袭来,使他备受煎熬。

小勇的家人最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家里的桌子、椅子等物件总是在他们熟睡时不知不觉被挪动,最后家人经过一番“暗查暗访”,终于发现原来这些都是小勇夜间梦游的“成果”。

一个夜晚,小宇睡得迷迷糊糊中想翻个身,却无论如何也动弹不得。他想喊醒室友,却完全喊不出来,不一会儿已挣扎得满身大汗……终于,小宇猛地坐起来,但还心有余悸……

通过对睡眠问题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睡眠障碍的症结所在。因此,我们在面对睡眠问题时,大可不必烦躁、紧张。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及时排解心理压力才是保障健康睡眠的不二法宝。

健康睡眠我有方

众所周知,充足的睡眠时间是保障睡眠质量的首要因素。通常来说,每个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是由睡眠状态决定的。对于睡得深的人来说,他们可以在更短的睡眠时间内恢复精力,因此完全不用受制于必须睡足8小时的桎梏。除了保障睡眠时间,微暗的光线、安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亦是保证健康睡眠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