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的区别

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的区别

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的区别

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的区别范文第1篇

一、 盈利模式差异化才是真正的出路

营销同化是所有人头痛的,也是很多营销人必须天天面对、苦苦寻找解决方案的长期问题。但是,实践中真正能够作到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少,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技术层面,而是出在思路上。

1、 单一要素差异化无法突破同化瓶颈

广东有个企业在几年的时间里年销售额就超过了一个亿,而且利润与销量同步增长,他们卖的什么东西?说出来地球人都知道:就是在地摊上到处可见的女人头上的发卡。关键不是产品,要知道他们将这种非常普通的产品的平均价格卖到了几十元一个,高出同类产品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且市场非常稳定!如果你用传统的营销思想分析,他们在产品、渠道、促销等方面并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但是你将消费者价值、产品价值、渠道价值、品牌建设、人员能力等系统分析之后,就会发现实际上他们依靠的是“全价值管理盈利模式”形成了系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竞争者无法从单一的盈利要素竞争取胜,如产品、渠道、促销等;而简单模仿又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

实践中,当我们面临产品同化,销售出现问题时,最常见的思路就是改造产品或者推出新品制造差异化;当我们感到原有渠道有问题时最先冒出的想法也是从渠道结构或者管理手段上寻找差异。但事实证明,这种思维方式就象割韭菜一样,永远无法彻底解决,何况寻找差异的过程本身是很困难的;问题的核心是:面对这样的问题,A企业、B企业、C企业等思路都差不多,甚至是一样的,新的同化由于这种思路上的一样已经再次存在了,大家的所谓“差异化”的解决办法实际上只有时间上的先后差别,效果上只是70分和71分的区别(这也是目前执行力盛行的原因之一),绝对不会有70分和90分的长久而且巨大的差距。否则,我们不会看到每年有那么多失败的“新产品”,也不会看到一个小店一天会有“5个企业市场推广员”去拜访而麻木不仁。与此同时,我们又看到成功的企业或者国际型企业,一个产品可以盈利几年甚至数十年还在市场上畅销,他们靠的绝对不是某个营销要素制胜的,更不是差异化的产品,靠的是模式,以盈利为核心的差异化模式。

2、 营销层面的问题无法在营销层面找到根本答案

终端三难“难进、难管、难见效益”是困扰营销界多年以来的老大难问题之一。虽然很多企业和营销人处心积虑尝试了很多办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整体上的事实是:“三难”照样存在,就象“扫黄,越扫越黄一样”。而且有些行业越来越难,如酒类面对饭店、药品面对医院、日化用品面对卖场等。原因何在?是企业营销人不够聪明还是终端太狡猾?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想想大家面对这些问题的做法吧:找关系、培训谈判技巧、设计合约等等,实际上不管用什么方法,由于思路上没有根本突破,在操作技术上只是大同小异。就象让吸毒的人戒毒一样,只有他自己认识到吸毒的害处而且下决心戒毒,同时外界提供戒毒帮助才能真正戒掉。

史玉柱依靠“终端互动盈利模式”创造了脑白金的奇迹,但是由于采用同样的盈利模式黄金搭档却不见风光;脉动开辟了功能饮料的新天地,由于竞争优势仅仅是营销层面的,所以短时间内就有很多跟进者,当然也有象“尖叫”输的很难看的简单跟进者。同样的道理,王老吉由于没有可以“断后”的盈利模式,可以预见2005年一定会有“张老吉”、“李老吉”之类的后来者,王老吉的麻烦一定不会少。

二、 盈利模式差异化是真正的差异化

企业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盈利而且是持续盈利。盈利模式的基本定义是:企业以盈利为唯一目标,根据经营环境和自身资源,将市场、产品/服务、人力及资本等要素进行匹配组合与管理的过程和方法。因此,统领企业经营的统帅应该是盈利模式,营销只是过程,品牌只是工具,盈利才是根本。否则,就会出现为“营销而营销”、为“品牌而品牌”的怪现象,这种本末倒置的结果往往是企业的短命。

Dell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IBM就已经是兰色巨人了,但是他摸索出了“全价值管理”差异化盈利模式领导个人电脑十几年;DELL的竞争优势是产品?渠道?价格?质量?服务?是也不是!因为独立的看,每个营销要素它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而且别人想做也可以做到;但是将所有的要素匹配度检查一样,你就会感到它的力量和不可简单复制之处。正是这种盈利模式的不同创造了系统的差异化优势,使同行竞争者很难从产品、渠道、价格甚至品牌等营销层面赶超,这也是DELL能够后来者居上的根本所在。

三、 盈利模式设计的精髓

百威啤酒为什么不出普通产品追求市场占有率?它不知道“规模盈利模式”是啤酒经营的法宝吗?为什么国际品牌几乎统治了国内高档奶粉市场?如果刘翔出生在农村又会怎样?为什么上海没有举重冠军?现实社会中靠模式成功的精彩例子不胜枚举。

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的区别范文第2篇

当把所有经营要素都与低成本扩张相匹配时,确实能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实现低价格的高盈利,但是,如果理解规模盈利模式就是低成本、低价格的规模盈利,这是完全错误的!

真正意义上的规模盈利模式,必定是企业、一起商业行为在发展过程中,把扩大市场空间或者是经营范围作为抵抗竞争,获取利润的基本保障的生意经营思路。特别是企业或商业在发展的最好和最坏两种情况下,企业家所擅长的盈利办法或突围的优先等级是扩大生意规模。

一、规模盈利的模式及其方式

文章开头所提的以低成本实现规模盈利,只是规模盈利的一种方式或手段。

规模盈利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市场占有率(扩大行销区域和深度分销)、销售额(增加产品线和渠道商数量)、销售量(多元化并加大促销力度)。

但从本质上来看,规模盈利模式又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类型:

1、全部市场盈利

2、有盈利的区域市场的增加

3、市值增加

那如何实现以上三种现象或者促进上述现象的发生,必须基于以下三点:

1、提高或扩大交易数量:规模是经销商生命的必然状态,它与经销商特长与质量的核心总是正相关。

2、稳定或提高每个利润单位的利润

3、持续提高或扩大交易数量:经销商规范化管理的复制可能、高效而稳定的成长健康测试指标、凝聚内部与外部的资源指向和力量等。

通过上述三点,我们可以分析出经销商如何以低成本来实现规模盈利,甚至成本不减、低价格来实现。

经销商会有一个“亏损容忍度”或者说是“盈利预期”,在这个弹性之内,经营者往往以牺牲单个利润中心的利润率来换取整体与利润单位数量不成正比的总利润。这时候,经销商实际上是有一个假设的,就是自己的规模可以无限开展下去,而且,单位产品或单位业务利润下降的不是很快,数量不是很低。

但是,在竞争的条件下,这种操作模式来实现规模盈利的风险很大!

因为经销商实际上是没办法去控制利润下降的幅度或者趋势的,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消费者对降价产品的价值认知发生变化,产生购买迁移,如给老板的商务通一旦给了司机,那老板肯定不会再用了;二、降价导致诚信下降:一方面是通路成员害怕再次降价受到损失而失去推广积极性,一方面通路利润空间下降,失去推广动力。所以一旦你降低单位产品或单位业务的利润率,想恢复是很困难的,无数的竞争者总有一个会打到你的软肋。如:旺旺集团雪饼降价当时给经销商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同样一些政策形式上也可能因为变相降价而导致市场混乱。又如2004年统一冰茶在年底兑现冰茶给经销商,结果造成淡季市场混乱,第二年春季打款成绩很差。

实际上,规模往往让经营者产生基本安全的预期,甚至是万能的铁甲巨舰,但规模不是万能的,甚至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和商业来说,规模往往是陷阱,规模作为盈利来源其实是在企业作为产品销售和增值平台的时候,是一种对内对外整合资源的方式,看似外延的无限延伸,实则是资源能量的聚合方式。

二、经销商如何应用规模盈利?

经销商真正要做的不是大,而是怎么让消费者看见你的产品,购买你的产品,谈论你的产品,使用你的产品,宣传你的产品,并达到向别人推荐的过程。

1、真正实现规模盈利的经销商,必须具备一个条件:

提供的消费价值足够宽泛,能够覆盖最广大的人群,建立认同标准,形成资源凝聚平台,产生依赖和信赖,这种情感足够产生溢价能力。

目前看来成本是一个快速的切入方法,足够低,能够带来独一无二的低价或者低价认同,这也与规模产生的规律有关,规模在最初的时候不是以大呈现的,反而是以尖锐突出的,这种尖锐还要继续不断的放大。第二种方法就是靠快速扩张营造高的社会效应,产生较为普遍的第一联想能力,转化为认知,或者靠多的接触人群带来高的人群认同价值,转化为美誉。

2、具体实施手段

第一:市场占有率或者销售额提升。靠多的人群交易量来分摊经营过程中的固定成本,降低经营风险,获得绝对竞争优势,转化危机;

第二:现金流优化。靠多的人群交易量来提升现金流质量获取溢价价值,获得比较竞争优势,增加企业生命长度,把别人比下去,自己独得最后的美餐;

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的区别范文第3篇

1.为探求黄酒未来的发展战略,更好地推动黄酒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中国黄酒品牌企业高层论坛于2004年6月26日在上海召开。会议认为黄酒的现有市场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升值空间还有待进一步开发,黄酒业内人士应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紧紧把握市场出现的新的消费趋向,发展新型黄酒,创造黄酒市场新的卖点,开辟新的消费群体。

2.2004年11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招标会上,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一举夺得2005年9月份~12月份央视黄金时段2个标的。至此,2005年“古越龙山”在央视广告的投放量将逾6000万元。“古越龙山”打响了全力开拓全国市场的第一枪!另据了解,黄酒业中,除古越龙山外还有浙江、上海等地两家企业中标。 3.各地掀起了“黄酒扩建热潮”:上海第一食品集团投资2.8亿元,建成了占地19万平方米厂房,号称“全国最大的黄酒生产基地”;古越龙山合作在岳阳新建的万吨黄酒基地已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浙江善好酒业集团年产4万吨黄酒基地,已经破土动工;上海冠生园集团公司扩建“和酒”生产基地;字波三立酿酒有限公司正在紧张建设2万吨机械化黄酒生产基地;江苏张家港酿酒有限公司正在扩建年产2万吨的黄酒生产车间;远在东北的辽宁银意集团征地100余亩,开始新建黄酒生产厂。

整个2004年全国新增黄;酽能在15万吨以上。

“山雨欲来风满楼”,曾经波澜不惊的行业从暗流涌动到百家争鸣,处处预示2005年必将是万马奔腾的开始。

消费基因的识别和把握

决定黄酒企业的命门

随着黄酒的行业价值的不断攀升,大量的投资会逐渐被吸引进来,那些在白酒、啤酒,红酒上没有得利的酒业资本又会转而投向这个酒类的第四极。在一片熙熙攘攘的闹剧之下,有谁真正想过两个问题:黄酒到底卖的是什么?黄酒到底怎么卖?很多人可能说是健康,但是这种观念可能把企业的行销引上很危险的方向,走上很可能是错误的道路上。错误导致灭亡,已经有很多前车之鉴!两个问题实质是―个问题,是关于黄酒独一无二价值基因的甄别问题。由于没有在最基本的价值基因上进行甄别,就会出现卖什么都一样,谁卖也一样,反正就是那些做法的同质化现象,同样的行业领军人物的行销过程也很容易被复制,象古越龙山这样的行业领军角色也正在发生这样的危机端倪。

由于海派黄酒的崛起,上海的黄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去年在上海市场虽然仍有1.2亿元销售进账,但面对上海黄酒的不断叫板,古越龙山略显被动。在本埠市场上,会稽山、塔牌等品牌的强力夹击,也让古越龙山感到利润越来越低。

对消费价值基因进行识别是企业―切工作的开端和本源。这是价值管理的最基本的内容。古越龙山遇到的问题是很普遍的行业现象,啤酒业早已经走过。价值识别不清企业忙活的结果是使企业的利润逐步下降,并最终掉进无利润区。

“你卖女儿红我也卖女儿红,大家都一样,凭什么你要比他卖的贵啊?”消费者对你的产品价值识别不出来。实践证明进进价值管理的企业大多处于中利润区或高利润区。而进行价值基因识别的企业则具备了在充分竞争状态下保持高盈利的必要先决条件。  今年虽然古越龙山在外埠市场的业绩不错,但是其核心的浙北和上海两大市场却面临盈利下滑的危险境地,作为一家在全国几个省份也仅仅是有限品牌认知的企业,生存牙口扩张的根基皆在其核心市场的盈利支持,而且古越龙山作为消费升级的企业价值也主要是通过核心市场展示,如果核心市场出了问题,那么资本市场就会给它脸色看。资本链是维系古越龙山产业多元化的命脉,一旦作为盈利的核心市场出了问题,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就不单单是黄酒卖不好的问题了。

当年风光一时的啤酒企业笑到最后的还有几个?原因很简单:快速扩张的质量没有做起来。这个质量就是赚钱的能力,即盈利能力,规模大了,企业反而不盈利了,最后越做越亏。因为常用的规模盈利模式和产品结构盈利模式很容易被复制跟进,很多企业始终没有找到企业独一无二的价值基因,黄酒的扩张刚刚开始,从古越龙山身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啤酒行业”规模与盈利成反比例增长”的一些端倪。  如何使黄酒避免走啤酒业的老路,从现在开始就要有清晰的企业价值和产品消费价值的识别,并将其作为一切工作的统帅。同样的,对于上海黄酒也如此,那些其他地区的小厂家更应当知道支撑自己生存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否则不但产品要降价,就是企业本身也要降价。

黄酒卖的是营养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的种类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既然是酒,消费价值就有大同小异的两面,但是这并不是说因为是酒,其价值就可以模糊甚至很多人认为一些诉求概念差不多可以互换,更有甚者把这种对独特价值的篡越行为美其名曰:创意。对独特价值的模糊是企业不能建立高盈利模式的罪魁祸首!

酒能卖成中国这个样子在世界上也是一大创举。为什么芝华士的传播画面总是湘挺、垂钓等等生活情趣与自由画面让我们如蝴蝶般跟着几欲翩翩起舞或心驰神往呢?而百威啤酒每次都能通过激情释放的画面给我们意料之外的惊喜从而轻松融入其中呢?  应当申明的是,这绝对不是创意的差距,而是价值基因管理之下品牌调性的集中释放,是价值战略统帅品牌理念。品牌不能建立新的价值,而只能诠释或放大已有的价值,价值的本源是品牌最终要表达的东西,价值基因就是它的国境线,绝对不可篡越。

问题好象有些枯燥,下面我们仍然从酒上说起。  我们把整个酒行业称为不完全独立行业,因为这些不同的酒之间是存在相当的替代关系的,这不象汽车和房地产。那么消费者在喝酒的时候为什么喝啤酒不喝白酒?什么场合一定要喝黄酒?导致消费者做出最终选择的潜意识到底是什么?消费者在过程中得到的到底是什么?回答清楚这些问题,我们也就可以知道几大主流酒的价值基因了。

大家看是不是这样的?什么东西就是什么东西,不能混淆。 了解不同种类的酒价值基因,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全价值并进行管理和优化,最终维持或达到高盈利状态了。 那么,目前中国黄酒业到底是怎么卖酒的呢?

可以看到,黄酒的行业格局大致是“前有狼,后有鼠,中间都是小蚂蚁”。产销主要集中在四省一市,即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和上海另外安徽产销量也很大。

沪浙一带的黄酒企业无论是产业规模、行销理念、市场化程度或者品牌价值认同度都在全国处于顶尖水平,因此,这些企业的做法、想法以及现有的盈利模式绝对是能够代表全国黄酒行业的整体趋势或水平的。

模式一:浙江的大企业卖的是产品形式和产品结构以及地方的历史特别文化,比较全面和综合,基本属于发展中的全价值盈利模式,支撑消费的主要是以产品为载体的综合实力,所谓的品牌认知是与地方的历史特别文化相联系的,单独的产品品牌脉络不是很清晰。

综观浙江黄酒的种种行为特征更象可口可乐的感觉。

模式二:上海的大企业以和酒为代表,主要是品牌盈利模式里的品牌覆盖类型,以新生代为目标消费群,通过广告树立崭新的产品形象,建立了亲情的消费者价值,这是对营养这种价值基因的拓张,营养是一个内敛的价值,所以选择亲情是很有价值依据的,上海其他黄酒也可走感情诉求的路子。

因此上海黄酒从价值趋向来看与百事可乐相似。

模式三:其他小酒厂则是跟进、模仿,如果硬要说哪种盈利模式的话只能差强人意说是产品结构盈利模式,象古越龙山、会稽山等大企业做的是既有产品内容又注重产品形式的价值产品,那么其他小厂家则纯粹是形式产品了。

沪浙以外的其他地区处于“杂、乱、小”的状态。这些企业基本处于政府和地方保护之下,市场化不充分。其生存根基主要是非市场的地方保护和狭隘的乡土情节。这些企业不能代表行业发展的潮流,属于被整合的对象。基本无盈利模式可言。

从目前的盈利模式上来看,整个行业还没有非常明确、成熟的盈利模式,除了上海的和酒的品牌模式还算清晰之外(只是从表现上如此,实际是不是进行价值管理了还未知,没有价值管理出事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其它几个企业在盈利模式上还是处于边缘的、模糊的状态,在品牌模式的压力下有走弯路的可能(如啤酒企业一样靠产品结构来拉升业绩,最终掉进以降价为主要手段的规模盈利的陷阱里),同样上海的企业也应引以为戒。

黄酒变为黄金的盈利模式

(全价值管理模式)

这种盈利模式目前只有绍兴的几个大酒厂具备基本的实施条件,在经营要素的全价值上还属综合。这和绍兴酒的定位有关系。绍兴酒在黄酒里代表的就是正统,在消费价值的节制性价值区间里,与品牌有一定关系,但细致甄别后发现还不是品牌,是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跟绍兴这个地方联系起来的文化认同或共识,要打动这样的消费者,企业必须给出一个独特的理由,可能是深深埋在骨子里的历史沉淀的东西,比如皇帝情节,皇帝是独一无二的,至高无上的,是不可篡越的,这点和绍兴酒在黄酒中的价值认知是统一的:提起黄酒,大家自然就想到绍兴,绍兴黄酒在人的心目中是第一,是无法被复制和超越的,绍兴黄酒就是中国黄酒的旗帜标杆,代表一种精神的终极高度!这是所有黄酒企业都没有的全价值匹配的根本条件。

一旦找到这个东西,那么节制就变成放荡了。皇帝和黄酒的营养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把绍兴黄酒定位在皇帝价值级别(甚至如果再开发类似皇酒的超高档产品),在辅助开发出一套类似的皇酒礼仪,那么企业只做产品内容就可以,什么营销4P、5P者休矣。这就是价值管理的伟大力量。

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的区别范文第4篇

面板门槛回归模型首先设定一个含有个体固定效应的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并提出相应的估计和检验方法。面板门槛模型借助渐进分布理论估计待估参数,运用自举法(bootstrap)检验门槛值的显著性(Hansen,1999)。这里建立一个关于面板双重门槛回归模型,对其估计步骤进行介绍。对(2)式的门槛值(γ1,γ2)的计算可以使用如下三阶段估计方法:首先假设存在一个门槛值,将单一门槛模型的残差平方和记为S1(γ),并使用格点搜索方法寻找使S1(γ)最小化的门槛值γ̂1;接着对于计算的γ̂1,用双门槛回归模型对其进行估计,将估计双门槛回归模型得到的残差平方和记为Sr2(γ2),并最小化Sr2(γ2),得到第二个门槛估计值,即γ̂r2=argminSr2(γ2);最后对于已计算的γ̂r2,使残差平方和Sr1(γ1)最小化,再估计γ1,即γ̂r1=argminSr1(γ1)。通过上述三阶段估计方法,得到门槛值(γ1,γ2)的最终。

二、数据与变量

(一)数据选取本文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对利率市场化关于地方银行盈利能力的门槛效应展开研究①。其中以资产收益率作为盈利能力的变量,即模型的因变量;以银行净利差作为利率市场化的反应变量,即模型的核心自变量;以城市银行的个体特征(市场份额、人均资产)以及宏观变量(准备金率、基准利差)等为控制变量,以业务结构为门槛变量。本文搜集和整理了2008—2012年间河南省14家地市级城市银行的数据,分别是郑州银行、开封市商业银行(简称“开封商行”)、洛阳银行、平顶山银行、安阳银行、鹤壁银行、新乡银行、焦作市商业银行(简称“焦作商行”)、许昌银行、漯河银行、三门峡银行、南阳银行、商丘银行、信阳银行②。数据主要来自历年各家银行的年度报告和历年《河南金融年鉴》。部分数据来自Bankscope数据库和Wind数据库,部分数据来自城市银行的债券募集说明书,还有部分数据根据历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进行了推算。对比银行选取了10家国内商业银行在河南省的分支机构,分为大型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下简称“股份制银行”)两类。大型银行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股份制银行包括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广发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

(二)变量设计(1)资产收益率(ROA)。资产收益率衡量的是银行的盈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ROAj,t=第j家银行的第t年净利润/第t年末总资产。(2)净利差(NIM)。净利差的计算公式为:NIMj,t=第j家银行的(第t年利息收入-第t年利息支出)/第t年末总资产。净利差反映了商业银行实际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资金的运用效果,也是中央银行放松利率管制与商业银行谋求市场定价行为之间的动态博弈结果。(3)中间业务收入占比(IOIR)。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的计算公式为IOIRj,t=第j家银行的第t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第t年末总资产。该变量代表银行的业务结构变化,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银行的业务创新能力。(4)基准利差(JZLC)。基准利差的计算公式为名义贷款利率减去名义存款利率,即DKLLt-CKLLt,DKLLt为一年期贷款利率,CKLLt为一年期存款利率,两者的差值反映了官方约定的银行赚取利差收入的基础空间。(5)准备金率(ZBJL)。按央行公布的历次准备金率的调整期间,逐月计算加权平均后,求得各年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6)市场份额(SCFE)。SCFEj,t=第j家银行的第t年末总资产/河南省银行业第t年末总资产。市场份额是银行竞争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该变量反映了商业银行对市场结构的势力分割。(7)人均资产(RJZC)。人均资产反映企业一定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RJZCj,t=第j家银行的第t年末总资产/第t年末职工人数。

(三)变量描述性统计由表1可以看出,2008年以来,河南省银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快速提高。其中,城市银行的盈利能力相对较高,一直呈持续增长态势。2012年末,城市银行的盈利能力已经超过了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盈利能力在2008—2009年间分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随后才转为缓慢上升。2008—2012年间河南省三类银行净利差的变动方向是一致,呈逐渐上升态势,2009年和2012年稍有下降。城市银行净利差高于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大约1-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城市银行的贷款对象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和个人,这些客户的经营风险普遍较高,多数缺乏担保或抵押,为了弥补风险,城市银行就会对其要求较高的贷款利率。从2008年至今,河南省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逐年增加,但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据绝对地位的现象没有根本性改变。大型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相对较高,股份制银行次之,城市银行最低。不过,大型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近年来有下降趋势,股份制银行则保持平稳上升态势。城市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说明城市银行的业务转型步伐相对缓慢。2008—2012年间,城市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市场份额有所上升,大型银行的市场份额略有下降。尽管如此,2012年末大型银行的市场份额仍然占到40.53%,股份制银行次之,为13.79%,城市银行占比最小,仅占9.53%。2008—2012年间,河南省三类银行的人均资产呈上升趋势,其中股份制银行人均资产最高,大型银行次之,城市银行最低。股份制银行的人均资产波动性相对较大,这与股份制银行职工人数增加较慢,而资产规模快速扩张有关;城市银行的职工人数增加较快,但是资产规模增加较为平稳。

三、实证检验

(一)面板单位根检验传统面板计量分析方法隐含假设是时间序列均为平稳,实际数据并不如此。如果数据是非平稳的,运用传统面板计量方法就会造成虚假回归,因此有必要对各个变量进行面板的单位根检验。为避免单一检验可能形成的误判,本文选取LLC检验、IPS检验、Fisher-ADF检验和Fisher-PP检验等四种单位根检验方法。其中,LLC检验是一种基于相同单位根的检验方法,IPS检验、Fisher-ADF检验和Fisher-PP检验则是基于不同单位根的检验方法,四种检验的原假设均为变量存在单位根。从表2中各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观察,绝大部分的检验方法拒绝了原假设,即变量并不存在单位根。表中变量均为I(0)单整,选择上述变量进行模型估计不会存在虚假回归现象。

(二)面板门槛模型估计建立关于银行盈利能力的面板门槛模型,其中以NIM为核心解释变量,以IOIR为门槛变量,如(3)式。基于(3)式估计门槛值及其95%渐近置信区间,所得结果见表3:结合表4可知,单一门槛模型和双重门槛模型的F值都显著,三重门槛模型的F值不显著。因此,首先尝试建立双重门槛回归面板模型进行分析。进一步对估计的门槛值进行检验(即γ1=0.050%,γ2=0.110%)。对γ1门槛值进行检验,发现估计导致置信区间过大而归于无效,可见γ1的估计结果不可靠,γ2则为正常,因此选择建立以γ=0.110%为门槛值的单一门槛面板模型更为合理。构造出γ门槛估计值的95%置信区间图见图1,其中所取95%置信区间是所有LR值小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7.35(对应图中虚线)的各个门槛估计值所构成的区间。使用POLS方法估计(3)式,得到模型的估计结果见表5。该面板模型既考虑固定效应因素,又考虑了异方差因素,并经过了稳健性检验。由表5可知,银行净利差与盈利能力之间确实存在着较为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可以将净利差对盈利能力的影响过程划分为低水平区制(IOIR≤0.110%)和高水平区制(IOIR>0.110%)两个区制。当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高于0.110%时,即银行处于低水平区制内时,净利差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为0.407。当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高于0.110%时,即银行处于高水平区制内时,净利差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下降为0.287。反言之,银行处于低水平区制时,其净利差水平下降给银行盈利能力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比银行处于高水平区制更大。表6列示了2008—2012年分别处于不同区制内商业银行的家数。可以看出,大型银行全部处于高水平区制内,股份制银行基本上处于高水平区制内。城市银行正处于从低水平区制向高水平区制的过渡阶段,大部分城市银行处于低水平区制,只有少部分处于高水平区制。2010年以前只有洛阳银行和漯河银行处于高水平区制,2011年和2012年开封商行已经跨入高水平区制,鹤壁银行、焦作银行和南阳银行则在区制分界点上下波动。各区制内极不均匀的分布说明了城市银行与其他银行在业务结构优化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其对传统利息收入的依赖程度大大超过其他银行。在当前中国的金融政策环境下,城市银行依靠较大的净利差保持着较高的盈利水平,但是这确实是一个暂时现象。一旦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金融市场日渐完善,竞争环境更加充分,城市银行单一业务的弊端就会暴露出来。因此,对城市银行来讲,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尽快实施业务转型,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及早从低水平区制跨入到高水平区制。

四、结论和建议

本文利用河南省不同类型银行的面板数据,以业务结构为门槛变量,考察了利率市场化对地方银行盈利能力的非线性影响。估计结果表明:近些年来,较之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河南省地方银行表现出更高的盈利能力。非完全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促使地方银行形成得天独厚的高净利差水平,地方银行获得更多的政策红利。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环境日臻完善,一旦改革完成,银行净利差水平收窄现象就会到来,这将给地方银行带来比其他银行更大的价格冲击和成本冲击,地方银行以利息收入为主、盈利靠规模驱动的发展方式和盈利模式无法持续。严峻的生存环境、激烈的同业竞争以及偏高的风险水平,将使地方银行陷入发展困境,必须尽早考虑经营转型战略。

(一)积极调整信贷结构,保持稳定合理的净利差水平一方面,地方银行应该创新金融产品,丰富存贷款产品线,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方式,以质换量,形成自身的独特优势和品牌效应,稳定和扩大客户基础。另一方面,地方银行应该顺应国家产业政策,立足于地方经济,找准新的盈利增长点,并且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信贷结构,扩大信贷投放范围,加快发展中小微企业客户融资、个人消费贷款和信用卡等业务,以信贷结构调整获取更多的利差收益。

(二)加快实施业务转型,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与国际上先进银行相比,河南省地方银行的非利息收入还存在着很大提升空间。地方银行应根据市场需求,加大业务创新力度,优化业务结构,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谨慎进入保险、证券、信托等新业务领域,降低银行盈利对净利差的依赖程度,挖掘资产收益率的提升潜力。

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的区别范文第5篇

关键词:西部;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比较

一、引言

盈利性是商业银行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中心动力,而盈利能力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延续以及金融市场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全面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已成为我国各大银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加速,各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也不断发展起来。而金融业作为一种生产业,对区域经济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因此,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也存在一定的区域性。相比东部地区,西部城市商业银行生存的金融环境比较落后,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切实提升西部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无论对商业银行本身还是对当地区域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如何合理地考察西部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是学术界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与变量选取

1.研究方法

本文以西部几家城市商业银行为例来比较分析西部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考虑到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因此选用几家商业银行跨时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来研究。因子分析可以通过计算样本指标的综合得分,从而对样本内各个主体按得分大小进行排序,达到定量比较样本各主体某种属性的综合能力的效果。但是,一般的因子分析只局限于对横截面数据进行定量分析,而不能研究带有时间序列的面板数据。多变量时间序列方差分量分析(简称MTV模型)可以利用面板数据对综合得分进行测算,其基本形式就是因子分析的时间序列化。为此,本文尝试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多变量时间序列方差分量分析是一种提取面板数据变量的公因子,然后通过各因子的得分矩阵得到这些因子的表达式,最后代入变量值计算综合总分的一种分析方法。多变量时间序列方差分量分析的目的在于简化整个变量系统,以尽量少的综合变量来反映尽量多的指标信息,即尽可能降低变量的维数。对商业银行而言,假设有m个变量共同反映银行的盈利能力,分别为x1,x2,…,xm,可采用如下模型来表示:

其中,aij表示第j个公因子对第i个指标的影响程度,即第i个指标在第j个公因子中所占的权重,若aij的绝对值越大,则表明指标xi对fj的依赖程2.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往往难以由单个指标来反映,其指标体系比较复杂,因此对其进行衡量时必须合理选择,以充分反映盈利能力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量。目前,国内对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定量分析主要采用财务方面的指标,如资产总额、资产收益率、资本利润率、存贷比例等。国内也有不少学者直接采用资产收益率和资本利润率这两个指标来衡量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笔者认为,单从资产和资本两个方面不能全面解释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而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至少应从资产规模、资本、成本、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等5个方面体现。结合以往研究经验,本文选取资产总额、资产收益率、资产周转率、资本利润率、人均创利率、存贷比例、不良贷款率、成本收入比率共8个指标综合衡量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这里,资产总额反映了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规模;资产收益率是城市商业银行净利润与总资产的比率,反映了单位资产的利润创造率;资产流动比率是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之比,反映了资产流动水平;资本利润率是净利润与资本总额的比率,反映了城市商业银行对资本的运用能力;人均创利率是利润总额与银行员工人数之比,反映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劳动效益。存贷比例是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之比,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银行的流动能力;不良贷款率是不良贷款与总贷款余额之比,反映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风险防控能力;成本收入比率是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之比,反映了城市商业银行的成本获利能力。

本文选取成都银行、重庆银行、西安银行、宁夏银行、桂林市银行、包商银行和富滇银行共7家城市商业银行为样本,时间跨度为2008年~2012年。上述变量涉及指标的所有数据来自历年各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年报。

三、实证分析

1.指标的发展趋势分析

在对西部7家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测度前,首先对反映盈利能力的变量指标进行趋势分析。

(1)资产收益率

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收益率都有稳中求进的态势,说明西部地区有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单位资产转化为利润的水平不断提升。但也有部分商业银行呈下降态势,尤其是富滇银行,2008年资产收益率为2.98,普遍高于其他商业银行,但2009年明显下降,2009年之后资产收益率虽出现好转,但回升仍然比较乏力。

(2)资本利润率

2008年~2012年西部7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利润率现状仍如表1所示。从7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利润率的发展趋势可知,5年间除重庆银行和桂林市银行两家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利润率能保持稳步提升之外,其余5家商业银行的资本利润率均出现了一定幅度下滑,这表明西部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正走向弱极,这不利于吸引更多股权投资。其中包商银行基本呈下降态势;有3家银行虽然后几年有回升趋势,但回升力度很小;宁夏银行则从2009年出现好转,回升趋势较为可观。

(3)不良贷款率

从表2可知,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都有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这表明西部地区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也显示了西部地区有不少城市商业银行已具备了较强的风险防控能力。唯一不同的是,包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却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态势,但上升幅度也基本在约束范围之内。总体而言,西部这些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能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之后不良贷款率都能控制在1.5%以内。

(4)成本收入比率

2008年~2012年5年间西部7家城市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率的变化趋势仍如表2所示。从7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率的发展趋势可知,除富滇银行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外,其余6家城市商业银行基本趋稳。一般而言,成本收入比率应低于45%,而5年间6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率基本控制在40%以内,富滇银行从2011年起也控制在45%以内,这说明西部城市商业银行的单位成本投入整体处于良好水平。

(5)其余部分指标

2.西部7家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

由于以上变量单位不尽一致,为消除量纲,首先对所有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公式为:Xij=(xij-)/σj,其中,为xij按时间序列计算的平均值,σj为标准差。限于篇幅,标准化数值不一一列出。根据标准化变量提取公因子,计算可得,前两个公因子f1、f2的方差贡献λ1、λ2分别为53.06%和32.27%,累计方差贡献就已达到85.33%,因此两个公因子就可以解释原变量提供的绝大部分信息。

对因子矩阵进行旋转,发现公因子f1上资产流通比率X3、资本利润率X4、存贷比例X6、不良贷款率X7和成本收入比率X8的载荷量较高,而这些变量主要反映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盈利能力和资本质量水平,因此该公因子可命名为资本盈利和质量水平因子;公因子f2上资本总额X1、资产收益率X2和人均创利率X5的载荷量较高,而这些变量主要反映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规模盈利能力,因此该公因子可命名为规模盈利和劳动效益能力因子。

计算各个因子的得分函数,具体如下:

得到各家城市商业银行的综合得分向量。然后,对各综合得分向量内的元素求平均值,得到各家城市商业银行2008年~2012年盈利能力的综合得分值。最后,根据各家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综合得分值大小进行排序,结果见表4。

从表4可知,重庆银行的盈利能力在7家城市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一,其次为成都银行和包商银行。从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来看,重庆银行的资本利润率、流通比率、资产规模都较高,且不良贷款率较低,而前面分析得到,资本盈利和质量水平因子的方差贡献值最大,综合考虑,重庆银行的盈利能力相对最高。成都银行的资产规模无疑是7家城市商业银行中最高的,且资本利润率和流通比率都处于中上水平,成本收入比和不良贷款率也都较低,综合考虑,重庆银行的盈利能力排名第二。

7家城市商业银行中盈利能力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桂林市银行、宁夏银行和富滇银行。以富滇银行为例,其资本利润率和资产收益率在5年期间波动幅度是7家城市商业银行中最高的,且2009年以后这两个指标在7家城市商业银行中基本排在末位,表明富滇银行在资本资产创造盈利方面相对最为薄弱。此外,发现富滇银行的成本收入比率和不良贷款率基本是7家城市商业银行中最高的,这表明富滇银行的成本投入获利能力和资产质量都比较低。综合考虑,富滇银行的盈利能力在7家城市商业银行中排在末位。

四、结论

本文采用多变量时间序列方差分量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西部地区7家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并对这些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比较。实证结果表明,西部7家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性不仅表现在资产资本收益能力、资产质量等的绝对水平,还表现在盈利的趋势上。相对而言,重庆银行的盈利能力是7家城市商业银行中最高的,而宁夏银行、富滇银行的盈利能力在7家城市商业银行中排名相对靠后。盈利能力排名靠后的城市商业银行应努力寻找自身的薄弱之处,扬长避短,不断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并借鉴其他盈利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经验,争取不断完善自身的各项能力。

参考文献:

[1]梁云芳,高铁梅.我国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波动成因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6(8):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