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继电保护的主要任务

继电保护的主要任务

继电保护的主要任务

继电保护的主要任务范文第1篇

关键词:PLC;继电保护系统;调试;原理;构件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PLC是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的简称,是在自动化领域使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控制装置。它极其灵活,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专门定制,而且成本低,因而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

一、PLC构件优点

与普通的继电保护系统相比,PLC构件的继电保护系统有着以下几个优点:可信性、可重用性、可移植性以及可维护性。

(一)可信性

构件的安全保密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它在最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户的信任度。以下几个因素影响着PLC构件的可信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可用性。安全性指的是系统发生故障或失效的频率保证在低范围内,同时故障或失效所造成的损失也能保证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构建的可靠性指的是构件从使用一直到发生故障时,持续服务可以坚持的时间。构建的可用性指的是当用户使用产品的环境十分特殊时,用户完成任务后对交互过程的满意度。

(二)可重用性

构件的可重用性指的是同一构件在不做任何修改或是稍微修改的情况下就能达到重复使用的目的。构件的重用节省了开发过程,降低了投入成本。构件能否被重用取决于它被使用的频率、开发成本等。使用频率太高的PLC构件由于老化的原因通常不具备可重用性。而投入稍多的PLC构件由于其质量的过硬,即便被高频率地使用过,却依然可以重用。

(三)可移植性

PLC构件的可移植性指的是它从一种计算机环境被移植到另一种计算机环境后依然可以正常工作。这种可移植性使它充分说明了它的质量。PLC构件的可移植性与目标环境的数量、移植工作量以及转移成本有关,转移成本越低,可移植性就越高。

(四)可维护性

PLC构建的可维护性指的是构件进行维护的难易程度。重用的构件由于在被重用之前进行过多次的重用测试,因此得到了不断的改进,极少会出现错误。因而,在重用构件越多的情况下,维护工作就越容易。

二、继电保护原理

电力系统在发生故障以后,会出现以下变化。第一,电流增大。短路电流值将远远超过最大电流负荷。第二,电压减小。当系统发生的故障是由于相间的短路或是接地短路造成时,系统各点的电压值就会减小,并且遵循离短路的位置越近电压下降速度越快的原则,最低时会下降到零。第三,相位角被改变。同相电压和电流间的相位角被称为负荷功率因素角,一般情况下负荷功率因素角的取值在20°;发生三相金属性短路时,同相电压与电流的相位角被称为阻抗角,架空线路的阻抗角一般在60°到85°之间;第四,阻抗改变。测量点电压与电流的向量之比即为测量阻抗。在继电保护系统正常运行时,测量阻抗与复合阻抗相同,而短路时,测量阻抗会增大。故障时的这些变化形成了判定依据,组成了原理各异的继电保护装置。

三、普通继电系统存在的问题

传统继电保护系统的调试在运行方面有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主要问题有:需要过长的时间来进行后备保护;有限的故障检测方法使得故障的判定和排除都充满困难;对于系统的动态变化,保护定值无法适应其变化速度。继电保护系统能检测到的有效信息十分有限,以致其调节能力不够理想,各种保护功能没有很好的配合。传统继电保护系统的核心是电磁式继电器,但是不同的生产厂家所生产电磁式继电器的性能和物性参数都不相同,因此给继电保护系统的调试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同时,传统继电保护系统调试的灵敏性偏低使得自动保护装置的开启不够及时,而其庞大的体积使其很难被移动。而最主要的问题是,国家正在努力让电力设施实现自动化发展,而传统的继电保护系统调试无法做到。

四、继电保护系统调试的应用原理

(一)继电保护系统的任务

继电保护系统的任务主要有3个:最基础的系统任务、主要任务和设置任务。

最基础的系统任务:通过处理数据、调用保护程序、驱动输出等方法确保继电保护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功能任务:主要是在发生故障时发出警报并测量等。设置任务:包括修改参数、显示数据等。继电保护系统越高效的完成这些任务,调试也就会越精确,整个系统的执行效率就能得到提高。

(二)调试工作原理

继电保护装置可以正确地区分系统运行的正常与故障状态。在出现故障时,继电系统会自动进行信号的检测并将传递回来的测量信号与正常整定值进行比较,然后依据结果判断保护装置是否已经开启。如果继电保护装置已经开启,那么系统的逻辑部分就会根据测量信号的性质、程度设定保护程序并将工作命令传达给执行系统,然后执行系统开始处理电力故障。

五、PLC构件在继电保护系统调试中的优势

PLC构件的继电保护系统调试在多个方面都有着其优越性,具体表现在:解决故障的能力更强;多个个体可以同时操作;具有较好的协调能力;解决方案的高度可靠性;较高的灵活性等。应用微机技术同样可以解决传统继电保护系统调试的问题,只是微机技术在编程时会碰到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且不易操作,因此这种想法的实际操作性不强。而PLC构件的结构非常简单,程序的编写也比较容易,并且安全可靠,因此将PLC构件运用到继电保护系统调试中非常的合适,即便是普通的电气工人也能很快掌握操作之法。PLC构件的抗干扰能力也很强,运用到电力系统中可以让继电保护系统调试更加有效。

结语

随着微电子和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趋势。PLC构件在继电保护系统调试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PLC构件本身在管理、控制、灵敏度等方面的优点将会使继电保护系统的调试越加简便。

继电保护的主要任务范文第2篇

关键词 35 kV变电站;继电保护;基本要求;主要任务;检修;维护保养

中图分类号:TM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8-0081-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的各个领域对电力资源的依赖也是越来越严重,对电力设备的运用也是越来越广泛。这随之带来便是电力设备的运行的稳定问题。要做到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那么对电力设备的检修维护就少不了,但是就目前看来,我国电力系统中电力设备现在基本都是采用的计划检修的维护手段,这种计划检修的体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开始不适应这个社会露出其严重缺陷,这使得在电力设备检修维护上,存在极大的盲目性以及浪费巨大的物力、人力和财力。这种问题同样的存在于35 kV变电站继电保护上,由于35 kV变电站主要负责的是区域供电,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导致其负责的区域整个供电系统的瘫痪。因此,对于35 kV变电站的继电保护以及日常运行管理,是确保变电站的电力设备以及电力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主要措施,这对于社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1 35 kV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对于35 kV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来说,它是确保电力设备以及电力系统能够安全正常运行的重要设备,就目前我国的电力发展要求来看,35 kV变电器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是快速性、可靠性、灵敏性以及选择性。下面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

1)快速性。35 kV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快速性要求指的是变电站电力设备在运行中一旦有短路等等故障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的做出反应动作,也即是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快速切除变电站运行系统中的故障,保护电力设备以及电力系统,从而避免由于变电站的系统电流短路等等故障造成了电力系统整体的破坏,这加强对35 kV变电站的电力设备以及电力系统的保护。

2)可靠性。35 kV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主要指的是当35 kV变电站一旦有电路故障发生时,继电保护装置做出的保护动作能够有效可靠,也即是在保护动作的自动处理中能够最大程度上的杜绝发生拒动以及者误动的现象。

3)灵敏性。35 kV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性要求是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中最重要的指标,同时也是衡量整个35 kV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度的主要参数。在继电保护装置中它主要指的是当35 kV变电站发生电路故障时,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对变电站内的电力设备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状况和故障能够有极其灵敏的感受以及动作,达到减轻由于故障的产生给点变电站整体带来的危害的目的。

4)选择性。继电保护装置选择性主要指的是当35 kV变电站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能够有选择性的切断电力系统中的相关设备,从而使得能够有效保护电力系统中其他没有故障部分的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尽可能的减少由于故障给变电站负责区域带来的生活以及生产的影响。

2 在35 kV变电站中应用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任务

由于近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对电力系统事业的建设也是一日千里,这也使得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也变得比较复杂,这给我国的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这使得继电装置的主要任务相对于其他保护装置也有所不同。下面就从监视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和监测变电站的相关电气设备的工作状况这两个方面对35 kV变电站中应用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任务进行分析探讨。

1)监视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在我国的电力建设中,35 kV变电站主要的任务以及工能使复杂对某一区域供电,这也就是说当变电站一旦发生电路的故障时,会给该变电站负责区域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对于35 kV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来说,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能够有效监视该变电站的电力系统本身的整体运行情况,能够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第一时间快速的正确的有效的做出反应——发出跳闸指令,从而能够减轻由于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是整个系统运行带来的影响。因此,在应用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时,应该要确保继电保护装置能够科学有效的监视35 kV变电站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

2)监测变电站的相关电气设备的工作状况。对于35 kV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第二个重要任务那就是能够监测变电站的电气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的反馈以便做出处理的措施。具体来说,也就是当35 kV变电站电力系统中的电力设备运行不正常或者有故障,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及时的发现以及进行反馈,使得变电站的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了解从而组织人员对问题进行解决,确保变电站的安全正常运行。

3 35 kV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状态检修

对于目前的电力设备来说,最先进的检修方式还是状态检修。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是当前电力设备检修方式中耗费最低而技术却是最先进的维修方式,它为我国的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以及长周期全性能的优质运行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对于35 kV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来说状态检修也是其重要的部分。下面就继电器的状态检修的3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和阐述。

1)继电装置状态的管理之初始状态。这个环节主要是要保证35 kV变电站继电装置在运行的初始时是处于健康正常的运行的状态。不仅如此,还应该在变电站的继电装置运行之前,尽可能的做到对类似设备的型式试验、特殊试验数据以及继电装置出厂试验数据和继电装置中的各元件的出厂试验数据进行详细的了解,此外,对变电站继电装置的交接试验数据和施工记录等信息也应该有一个具体的了解。

2)对35 kV变电站继电装置状态进行统计以及指导状态检修工作。这也就是说要对变电站的继电装置运行状态的统计和分析,同时还要做到管理应用新的技术对继电装置进行详细的监测和试验而达到准确掌握继电装置的工作运行的状态,从而能够确保整个变电站电力管理系统以及电力设备的安全。其中,尤其注意的是在对继电装置开展状态检修工作时,需要根据继电装置运行的实际的具体状况,合理地去调整继电装置的维修周期而达到合理适度维修继电装置的目的。

3)继电装置以及检测设备的管理。继电装置以及检测设备管理也是继电装置的检测的重要部分。要做到对继电装置设备的管理,要加强现有的继电装置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同时做到以设备资产为核心,以继电装置安全正常可靠的运行为主线实现更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继电装置的平时维护以及保养

对于35 kV变电站继电保护来说,平时的维护与保养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下面就继电装置的平时维护以及保养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1)提高变电站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以及专业性。由于继电装置属于技术性的电力设备,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能够对此有着较大的影响,高素质以及专业的工作人员能够避免人为造成对继电装置的损坏以及能够专业的处理继电保护装置在平常运行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继电装置能够正常的运行。

2)建立35 kV变电站继电装置检修维护的规章制度。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就没有严格的设备安全维护,建立继电装置的检修维护的规章制度不仅仅可以指导以及要求工作人员对继电装置进行保养维护还能够做到在电力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最快的找到设备的负责人以及能够最快的解决故障。

3)对35 kV变电站继电装置检修维护保养的规划。这主要来说就是将继电保护装置的检修维护和保养的职责做到具体的规划,做到继电装置的检修维护和保养在时间以及人员上的规划,达到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在任何时间能够有专人负责维护保养。

4)对继电保护装置要做到一定的保养。众所周知,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材料不是一种,35 kV变电站也不是只有一座,这使得气候以及环境的问题可能会导致继电保护装置产生生锈等等的现象而出现故障,另外,继电保护装置可能由于时间的推移而出现老化,因此,35 kV变电站的工作管理人员在平时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维护保养之时,要注意对装置中的特殊元件进行特殊保养和维护。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和工作对社会和国家而言都是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我国的电力企业以及国家电网应该高度的重视变电站的继电保护以及变电站在运行常见故障的处理以及其他的预防保护,以便于能够在电力系统的变电运行上能够有自己的运行系统以及研究改变创新能力。不仅如此,根据近年来我国在电力设备的检修维护方面的发展,改变电力设备检修的固定传统的模式,对变电站电力设备采取进先进的检修方式和继电设备的相关保养的结合检修维护,这也是35 kV变电站继电保护发展的一种必然,也只有这样变电站的电力设备才能够提高最可靠性供电产生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另外电力企业以及政府的相关部分还应该变电站的工作人员能够在变电站运行的故障处理和继电保护工作上积极发挥到主体作用以及表率作用,为35 kV变电站整体的正常运行做出该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玉峰.试论35 kV变电站微机继电保护[J].机电信息,2011(30).

继电保护的主要任务范文第3篇

摘要:继电保护装置是一种自动装置,在电力系统中主要负责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这是它的主要职责也是任务,它可以随时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同时及时发现问题,从而通过选择合适的断路器切断问题部分。本文结合工作经验,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个人建议及有效措施,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进行论述。

关键词:继电保护 故障处理方法 微机化管理 技术监督职能

Abstract:Protection device is an automatic device in the power system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safe and reliable operation of power system, which is its main responsibilities is the task, it can keep track of the running state of the power system, the timely detection of problems, so by choosingthe appropriate circuit breaker to cut off part of the problem. In this paper, work experience, to analyze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of personal recommendations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ensure grid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discourse.

Keywords:Relay; Fault Handling;Computerized management ;Technical oversight functions

当系统出现意外情况时,继电保护装置会自动发射信号通知工作人员,有关工作人员就能及时处理故障,解决问题,恢复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这种装置还可以和其他设备相协调配合,自动消除短暂的故障。因此,加强继电保护管理是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可靠保障。

一、继电保护管理的重要性及任务

1、重要性。继电保护工作作为电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责任大、技术性强、任务繁重。继电保护工作人员每天面对诸如电网结构、保护配置、设备投退、运行方式变化及故障情况等各种信息,对它们进行正确的分析、处理和统计,工作十分繁重,并且上下级局之间、局与各厂站之间存在着许多重复性数据录入及维护工作。为了减轻继电保护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开发继电保护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电网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

2、主要任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继电保护所涉及的数据、图形、表格、文件等进行输入、查询、修改、删除、浏览。由于管理对象层次多、结构复杂、涉及几乎所有一、二次设备参数、运行状态、统计分析、图档管理甚至人事信息等事务管理,各层保护专业分工较细,这使得数据库、表种类很多,利用管理系统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使用的准确性。

在电力系统中,存在如保护装置软件设计不完善、二次回路设计不合理、参数配合不好、元器件质量差、设备老化、二次标识不正确、未执行反措等诸多原因,导致运行的继电保护设备存有或出现故障,轻则影响设备运行,重则危及电网的安全稳定,为此,必须高度重视继电保护故障排除,认真、持久地开展好继电保护信息管理工作。

二、继电保护管理中的不足

纵观目前电力系统各发、供电单位的继电保护管理情况,会发现各单位继电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形式多样、记录内容不尽相同、记录格式各异、填写也很不规范; 另外,几乎所有单位对管理漏洞的发现和处理往往只是做记录,存在的故障消除后也没有再进行更深层次分析和研究。更严重的是个别单位甚至对故障不做任何记录,出现管理上的不足后往往只是安排人员解决后就算完事。由于各单位对管理程度不同程度的重视,最终造成运行维护效果也很不相同: 有的单位出现故障,可能一次就根除,设备及电网安全基础牢固; 而有的单位出现同样的故障,可能多次处理还不能完全消除,费时费力又耗材,而且严重影响设备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甚至有些故障出现时,因为专业班组人员紧张,不能立即消除,再加上对故障又不做相应记录,从而导致小故障因搁浅而变成大损失。针对此种现象,为了减少重复消缺工作,不断增强继电保护人员处理故障的能力和积累经验,提高继电保护动作指标,确保电力设备健康运行以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切实将故障排除管理工作做好,并通过科学管理来指导安全运行维护工作。必须对故障及漏洞要实行微机化管理,借助微机强大的功能,对出现的故障存贮统计、汇总、分类,并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寻找设备运行规律,更好地让故障管理应用、服务于运行维护与安全生产。

三、排除故障的措施

1、对继电保护故障按独立的装置类型进行统计。对目前系统运行的各种线路保护装置、变压器保护装置、母差保护装置、电抗器保护装置、电容器保护装置、重合闸装置或继电器、备用电源自投切装置、开关操作箱、电压切换箱,以及其他保护或安全自动装置等,将其故障按照装置类型在微机中进行统计,而不采用罗列记录或按站统计等方式。

2、对继电保护故障分类。除了按故障对设备或电网运行的影响程度分为一般、严重、危急3 类外,还可按照故障产生的直接原因,将故障分为设计不合理( 包括二次回路与装置原理) 、反措未执行、元器件质量不良( 包括产品本身质量就差与产品运行久后老化) 、工作人员失误( 包括错误接线、设置错误或调试不当、标识错误、验收不到位) 4 个方面。对故障这样统计后,一方面可以根据故障危害程度,分轻重缓急安排消缺;另一方面,便于对故障进行责任归类及针对性整改,从根本上解决故障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也确保了排除故障处理的效果。

3、明确继电保护缺陷登录的渠道或制度。为了逐步掌握设备运行规律,并不断提高继电保护人员的运行维护水平,就必须对继电保护设备出现的各种故障进行及时、全面的统计,除了继电保护人员自己发现的故障应及时统计外,还必须及时统计变电站运行值班人员发现的故障,而要做到后者,往往较困难。为此,必须对运行部门(人员) 明确继电保护故障上报渠道、制度,通过制度的规定,明确故障汇报渠道、故障处理的分界、延误故障处理造成后果的责任归属等,确保做到每一次故障都能及时统计,为通过缺陷管理寻找设备运行规律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继电保护故障管理的对策

1、跟踪继电保护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合理安排消缺。通过故障管理,可以随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哪些设备无故障,可以让人放心,哪些设备还存在故障,故障是否影响设备安全运行,并对存在故障的设备,按照故障性质,分轻重缓急,立刻安排解决或逐步纳入月度生产检修计划进行设备消缺或结合继电保护定期检验、交接性校验、状态检修进行设备消缺,以确保设备尽可能地健康稳定运行。

2、超前预防,安全生产。通过故障管理,对掌握的故障数据,在其未酿成事故之前,就要及时分析,制定对策。对能立刻消除的故障,立刻组织安排人员消缺; 对不能立刻消除的故障,进行再次分析,制定补救措施,并认真做好事故预想。

3、及时、准确地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定级统计。要真正做到把每台继电保护设备定级到位,就必须做到时刻全面地掌握每台继电保护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合理化管理,进而对设备定级实现动态的科学化管理。

继电保护的主要任务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继电保护测试技术;项目导入式教学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8-0094-03

Application of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Relay Pro-tection Test Technology//LI Xiangrui

Abstract The main task of relay protection test technology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professional test theory, familiar with the commonly used test equipment, master the basic test method.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s a project-driven as the main teaching methods, the training project throughout the entire teaching process.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to implement the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the relay test technology from three aspects: teaching project design, teaching mode and examination.

Key words relay protection testing technology;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reform

1 引言

^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专业测试理论,熟悉常用测试设备,掌握保护装置的基本测试方法。该课程不仅实践性强,而且与职业岗位的联系也非常密切。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和实际的职业活动产生脱节,所以为了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行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坚持以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推进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和建设为导向,对课程进行“项目导入式”教学手段的改革[1]。

项目导入式教学法是以项目驱动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将实训项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利用实训项目的切入,从不同角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运用项目导入式教学法在实训项目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训项目的完成获取成就感。在实训项目操作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具体训练,如可以训练学生参数设置、设备选型、器件组装等方面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实训项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项目的设计

项目导入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项目的设计,项目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最新要求,要能跟上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体现创造性、适应性和先进性。项目导入式的教学的实施更要体现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评价等教学行为的全过程中。

教学项目内容设计

1)企业行业调研,分析职业能力需求。教学项目的设计必须首先找准课程定位,明确课程培养目标,了解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及课程建设提供充分的依据。在进行教学项目内容设计的时候,要深入企业行业调研,避免闭门造车。采用实地参观与行业人士座谈等调研方法,明确企业对学校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以及对毕业生在保护调试方面的知识能力要求。同时,还可以深入兄弟院校尤其是示范骨干院校,了解其课程建设中所积累的经验、方法。

根据调研,对继电保护测试的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定继电保护测试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包括:

①具备发电厂(变电站)一次接线图及二次接线图的识绘能力;

②能对发电机、变压器、线路等设备的继电保护进行配置,并掌握其工作原理;

③能看懂各种继电保护的原理图、展开图、安装图,并能检查判断其回路接线正确性;

④熟悉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检验规程;

⑤熟悉电力行业安全工作规程中的条文;

⑥能做各种继电保护装置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⑦能按检验项目的要求进行试验接线和检验操作;

⑧能填写继电保护试验报告;

⑨能进行常用继电器调试、校验及检修工作;

⑩能进行变压器、线路保护回路的整组通电检查。

2)职业能力入手,确定课程目标。通过对继电保护测试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目标为:系统地掌握专业测试原理和有关参数的测试方法;熟悉常用测量仪表、专用仪器和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具备测量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能够对各种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测试;具备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具体如下。

①知识目标:具有清晰的继电保护运行与调试的基本概念,了解微机保护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发展趋势;能熟练掌握电力系统各主设备继电保护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掌握电力系统各类继电保护装置的调试方法;熟悉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操作的相关规程、规范。

②能力目标:能对各类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测试;具有图纸校阅及回路的改造工作能力;正确使用、维护和保养常用调试设备、仪器和工具;正确填写继电保护装置校验报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能力。

③素质目标: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爱护设备和检测仪器的良好习惯;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培养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

3)课程内容项目化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如图1所示,在充分调研、分析职业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基础之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成长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流程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整合,最终构建基于保护装置设备调试的工作过程,以真实的调试仪器、保护装置为载体的四个大的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又根据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工作流程及能力成长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来体现。

在整个课程教学单元设计中,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以典型测试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使工作任务典型化、具体化,以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并通过所获得的“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模式一体化 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每个学习情境都以任务导入开始。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任务解析、资料介绍;学生结合任务分工合作,开展学习研讨,进行设备调试;最后由教师点评。教师采用穿插指导、小组指导和阶段性点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任务。整个过程都是在继电保护实训室中完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具体如图2所示。

为了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性,教学过程不再采用单一的讲授和演示的方法,而是灵活穿插采用案例教学、演示教学、任务驱动、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多种教学方式。特别是项目驱动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再被动接受知识。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使学生成为“演员”,教师成为“导演”,学生会努力学习如何扮演角色,会揣摩会分析会创造,教师会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指导、指正。整个过程,学生占主体。可以说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扎实程度都有所提高。

考核评价过程化 项目导入式教学方式要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目的,应避免简单地通过一张考卷来评价学生,单纯的试卷评价是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评价的[3]。为了突出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评价方式采用阶段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1)阶段性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每次任务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任务资料分析、职业素质(仪器设备维护、操作安全意识等)、任务完成情况、数据及结果分析等进行评价。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开展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互评。

2)结果评价则是课程全部结束后,抽选一个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做好数据结果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还应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出解答,而教师会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数据结果分析情况、问题回答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阶段性评价占60%,结果评价占40%,二者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可从专业知识应用、技能熟练程度、策划创新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3 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资源

项目导入式教学法的成功实施,必须具备一定的教学资源作为支撑,包括实训条件、网络资源和教材资源。

实训条件建设 实训基地是学院办学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院校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前提和基本保障,是能够实现项目导入式教学法的前置条件[4]。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根据保护对象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线路保护和发电保护。

1)线路保护实训项目可以与变电站的实训项目相结合,组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训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实训室应当配备系列电力综合自动化装置、微机保护测试仪、模拟断路器以及多台后台监控计算机等。

2)发电保护实训项目可以与发电厂实训项目相结合,组成发电厂仿真模拟系统实训室。发电厂仿真模拟系统实训室应具有一整套继电保护测控装置,如主变保护测控屏、发电机保护测控屏、110 kV线路保护测控屏等。

同时,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应要求设备生产厂家提供多本装置的使用手册、图纸资料等。实训室的建设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技术保障,极有力地推进了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进展,也极大地方便了产学合作和实现社会服务。

网络资源建设 项目导入式教学法应该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在线网络教学资源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形式,在日常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5]。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均已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利用该平台,陆续将课程教案、课件、课程标准、实训指导、微课录像、行业标准规范、作业等资料上传到网站,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课程资源网站应具有课程门户和课程管理两个主要页面。其中,在课程门户页面中应包含有课程介绍、教师信息、课程安排与实施、教学条件、教学方法、课程特色、参考教材、教学资源、学习项目等内容,方便学生自主地了解和学习课程;课程管理则应包含统计、资料、通知、作业、考试、讨论、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让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在线交流、辅导。

教材资源建设 根据项目导入式教学法的需求,传统的教材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为了与学院的实训条件相结合,与课程标准相一致,课程团队成员与企业人员合作,编写一本基于岗位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校本教材。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装置保护测试方法,结合实训室拥有的保护装置、测试仪器,和厂家提供的设备使用手册、装置原理图、安装图等图纸资料,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编写相应的项目化教材和实训指导书。

4 结语

继电保护测试技术课程通过项目导入式教学方法的改革,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问题,让学生边做边学,教、学、做合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本门课程的改革建设经验也可以为电类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武|.“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2]李滨.“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研究型教学改革的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5(9):45-46.

[3]吕岚.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力内外线》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索[J].福建电脑,2015(9):152.

继电保护的主要任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安全管理

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可靠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数。安装于各变电站的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用于监测电网运行状态,记录、判断故障类型,控制断路器工作以隔离各种电力系统原件故障。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作用在于: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距离故障元件最近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脱离,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电力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带来的影响,从而满足电力系统稳定性的要求,改善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水平.随着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和等级的不断提高,系统的网络结构和运行方式日趋复杂,对继电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及可靠性分析

(一)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

继电保护主要利用电力系统中元件发生短路或异常情况时电气量(电流、电压、功率、开关位置等模拟量及开关量)的变化来作为继电保护动作的判据。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在于:在供电系统运行正常时,安全地、完整地监视各种设备的运行状况,为值班人员提供可靠的运行依据;供电系统发生故障时,自动地、迅速地、并有选择地借助断路器跳闸将故障设备切除,保证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当供电系统中出现异常运行工作状况时,它应能及时、准确地发出信号或警报,通知值班人员尽快做出处理。

(二)继电保护可靠性分析

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性主要是指解决继电保护装置的拒动作和误动作两大问题。继电保护装置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电力系统的事故发生速度快,涉及面广,一旦失控会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影响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继电保护系统程序因素。程序出错将导致保护装置误动或拒动。目前影响微机保护程序可靠性的因素有:需求分析定义不够准确、程序结构设计失误;编码有误;入网测试不规范、严谨;定值输入出错等。

2.继电保护系统硬件装置因素。继电保护装置、二次回路、继电保护辅助装置、装置的通信、通道及接口、断路器。这些电力网络的重要元件,其可靠性不仅关系到继电保护的可靠性,还关系到电力系统主接线的可靠性。继电保护系统硬件的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影响了系统保护的可靠性。

3.人为因素。安装人员不按设计要求接线或者误接线问题和检修、运行人员的误操作问题在日常电网运行过程中仍时有发生。

二、配电系统继电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电流互感器饱和

随着供电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低压配电系统短路电流会随着变大,当变、配电所出口处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往往很大,甚至可以达到电流互感器一次侧额定电流的几百倍。在稳态短路情况下,一次短路电流倍数越大,电流互感器变比的误差也越大,使灵敏度低的电流速断保护就可能拒绝动作。在线路短路时,由于电流互感器饱和,感应到二次侧的电流会很小或接近于零,造成定时限过流保护装置拒动。若是在变电所出线故障则要靠母联断路器或主变压器后备保护来切除,延长了故障时间,使故障范围扩大;而若是在配电所的出线过流保护拒动,则将使整个配电所全停。

(二)二次设备及二次回路老化

现在我国很多配电系统的继电器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式继电器,节点氧化尘太多,压力不够,也会造成保护误动,出口不可靠。我们知道,二次回路分直流和交流两个部分,如果交流回路实验端子老化,锈蚀,接触电阻过大,严重时会引起开路,引起保护误动或拒动。

(三)环网供电无保护

目前我国环状配电网基本采用负荷开关为主,不设断路器,也没有保护。若装设断路器,由于运行方式变化,负荷转移等因素,继电保护选择性无法协调。目前环网运行方式是开口运行,故障时,故障环网全部停电,绝大部分网络是用人工操作对网络重构来恢复供电。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安全管理要点

(一)强化人员理念,建立岗位责任制

做到每个设备均有值班人员负责,做到人人有岗、每岗有人。值班人员对保护装置的操作,一般只允许接通或断开压板,切换开关及卸装熔丝等工作,并严格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定及运行规程。同时要对维护人员进行必要的、充分的继电保护专业知识的培训,以提高运行其继电保护专业水平。

(二)完善环网结构的配套建设

环网结构是现在电缆网络采用的主要形式,目前还没有性能颇为理想的继电保护装置,为快速隔离故障、恢复供电,可以考虑结合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系统相互配合使用。

(三)增加投入,更新设备及时更新保护校验设备,完善供电网络建设,在不影响正常安全生产的情况下,确保各回路均有足够保护整定时间,使保护装置校验做到应校必校,不漏项,不简化。

(四)超前预防,安全生产

大力推行事故预控分析管理,根据掌握的运行数据,在电力系统未发生事故之前,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作出充分的分析,制定对策。对能立刻消除的故障,立刻组织安排人员消缺;对不能立刻消除的故障,进行再次分析,制定补救措施,并认真做好防止事故扩大的措施。

(五)实现责任追溯

对未按照规定日期安排或完成消除故障者,对同一故障出现多次消缺者,对出现的故障不按规定汇报而引起严重后果者等,通过故障信息管理,可以实现责任追溯,追究有关管理人员、工作人员的责任。明确了各方应承担的责任后,要从中吸取教训,能激励大家共同努力、相互协作的精神,把所管辖的设备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