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护野生动植物建议

保护野生动植物建议

保护野生动植物建议

保护野生动植物建议范文第1篇

摘 要:从1984年起鞍山相继建立了8个自然保护区,大大改善了鞍山的生态环境,保护了鞍山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但目前尚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提高和改进,本文针对鞍山保护区现状,提出了促进保护区发展和提高管护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建议

根据国务院在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抓紧抢救濒危珍稀物种,修复典型生态系统切实保护好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依据国务院政策还生态于民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大力度保护湿地的精神。我们加快了建设自然保护区的步伐。

为了保护鞍山生态环境,我们相继建成了8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森林生态型保护区,基本分布在鞍山的东部山区,而湿地型自然保护区,则分布在鞍山南部海城三岔河和西部的台安县境内,8个自然保护区为鞍山形成了一道生态屏障,改善了鞍山的气候和环境,确保了鞍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从1984年起,我们建立了第一个西平自然保护区后,相继建立了不同级别、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8处,其中省级5处,市级1处,县级2处,总面积57894.5公顷。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系统。使我市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得到较好的保护。

但我市的自然保护区建设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无论是保护面积还是管理层次均有待提高。

1 加强“大鞍山生态区建设”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

1.1 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

我市尚有许多森林生态类型的地域,具备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条件,如岫岩哨子河(面积15000公顷);老古庙,娘娘庙(面积4000公顷)地点在杨家小镇;观音沟(面积1500公顷),地点在雅河乡。上述区域,内含丰富的生物群落,动植物区系成份复杂,具有生物资源多样性,森林生态多样性等特点,具有保护价值和研究价值,经努力,均可建成自然保护区或保护小区,以扩大保护区面积。

1.2 提升保护区档次

我市现有省级自然保护区5处,尚无部级自然保护区。目前,我市可申建部级自然保护区的有三处,一是岫岩清凉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二是海城九龙川、白云山和瓦子沟保护区,这三处保护区地域相邻,保护对象均为华北,长白植物区系交汇地带的森林生态系统。有省级以上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植物40多种,无论从面积,动植物资源,人文景观,生态状态,经过努力均可整合建立部级自然保护区。三是海城三岔河和台安大麦科保护区,这两处湿地保护区,地域相近,生态功能相似,物种丰富,也具备整合建成部级自然保护区的基础。

1.3 加强对现有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现有保护区,基本上是抢救性建立起来,仍有大量工作需完善,如对底数的掌握情况,动植物资源的消长情况,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救护工作的设施条件及保护开发,合理利用情况,都是势在必行的工作,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们要从各种渠道积极争取资金,从责任和义务入手,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管理已建成的自然保护区,使它逐渐走向规范。

2 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野生动植物野外资源的保护管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及我省、我市贯彻《决定》意见的出台,为加快新时期我市林业发展,推动生态建设,优化林业结构,指明了方向,对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引导和规范野生动植物资源培育及合理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当前我市野生动植物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的状况,为有效遏制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不合理需求,促进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恢复与增长,今后在切实加强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的同时,还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野生动植物野外资源的普遍保护。

(1)除科学研究、资源培育、公众卫生、文化交流等特殊情况外,禁止或严格限制猎捕或采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用于商业性经济利用的活动。

(2)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野生动物和采集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3)经专家证,野外资源的确达到一定数量的野生动植物,其利用必须按照“资源消耗量小于资源增长量”的原则,严格实行审批制度,并且仅限用于医药、保健、传统文化等领域,以有限资源尽可能保障国家重点产业的需要。

对局部区域、个别物种野外资源确实达到生境饱和容量或已对当地农林业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从维护生态的角度,各县区主管部门可以提出申请,按照审批程序,有组织、有计划对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并实行严格监督管理,防止资源过度消耗。

(4)进一步提高野生动植物执法监管能力,强化对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识别、鉴定技术手段,建立野生动植物执法网络,为保护执法提供快速、准确的科学证据。

3 促进野生动植物产业发展

野生动植物产业是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此项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因此,我们要采取措施,推进以利用野生动植物野外资源为主向以利用人工培育资源为主的方向转变,促进野生动植物产业发展。

3.1 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局的“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对名单所列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予以大力支持,简化程序、积极服务,并为其进入市场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

3.2 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对野生动植物培育技术研究及推广的投入,着重于解决培育技术,发展种源,提供市场信息服务,逐步改变技术落后、条件恶劣、优良种源缺乏等现状,促进野生动植物资源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我市野生动植物资源培育的总体发展水平。

3.3 积极争取税费减免、信贷优惠等财政扶持政策,增强野生动植物资源培育的活力和后劲。

3.4 加强行业服务,适时建立野生动植物资源调配服务机构和市场信息、技术咨询机构,为从事野生动物驯养繁殖、野生植物培植及其经营利用企业提供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服务。

3.5 多渠道收集行业发展信息,总结分析行业现状,研究提出行业发展政策建议,指导行业健康发展。

4 提高人员素质、提高凝聚力、向心力

保护野生动植物建议范文第2篇

近年来,我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逐步改善。但是,一些地方非法猎采、经营野生动植物行为仍时有发生,严重威胁我市生态安全。为有效遏制和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绿色建设成果,经市政府批准,现就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各相关部门一定要站在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环境负责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促进森林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二、突出重点,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最有效的措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手段。各地一定要紧紧抓住当前国家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省政府正在探索省直管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的大好时机,积极组织做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的申报工作,努力争取国家和省财政资金投入。要配合国有林场改革,将基本符合申报条件的国有林场划建为自然保护区,妥善解决国有林场定位定性问题。

保护野生动植物建议范文第3篇

同志们:正值全国人民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之际,省林业厅召开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我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切实推进新时期新阶段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健康发展。前面,柏阳同志就做好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作了全面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希望同志们认真领会,结合实际贯彻执行。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供同志们讨论。一、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大是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系统总结和论证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写入了全党的政治报告,实现了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既是科学发展新的手段和方式,也是新的目标和任务。总书记在报告中十二次提到“生态”一词,强调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为林业发展赋予了新的使命。林业必将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自加压力,以实际行动推动我省林业工作实现新的跨越。野生动植物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物基因库。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直接表现,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体现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上,我认为,就是要重点做到“四个结合”。(一)从全局利益上讲,要坚持以人为本,把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农民增收致富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文明就是发展生产力,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于人民,“以人为本”中最大的“人”就是农民。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主要地域在农村,基本方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当地群众为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和牺牲。我们要从党和国家全局工作出发,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保护区周边人民的根本利益。要结合新农村建设,通过“社区共管”等模式,合理开发林下资源,引导群众参与生态旅游、现代种植等生态产业活动,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让社区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结合扶贫开发,尽力为保护区周边群众解决人畜饮水、道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和支持周边群众改善生活条件。要积极探索野生动物造成当地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的补偿办法,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要求尽快颁布实施*省野生动物危害补偿办法,维护好周边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加强同当地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广泛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群众的保护意识,激发群众共同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努力做到保护为了人民、保护依靠人民、保护成果由人民共享。(二)从外部环境上讲,要坚持发展第一要义,把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取向是发展,既有保护事业自身的发展,更有经济社会全局的发展,要发展就必须利用。从根本上讲,我们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不仅是为了长远利益上的利用,也是为了当前的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而且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保护法颁布20年来的辛苦工作,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全社会保护意识显著增强。但是,由于我们在注重保护的同时,忽视了对野生动植物开发的正确引导和宣传,缺乏分类指导政策,导致社会上对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开发的认识存在片面性,致使正常的开发活动不完全被社会所理解和接受。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产品上餐桌不能被部分市民所接受,正常狩猎活动不被社会所理解。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把握好我省林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利用和自然保护区等地的生态旅游已被列入我省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各地要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在现有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鼓励社会组织和业主驯养繁育野生动物、培植珍稀野生植物。要通过鼓励野生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种源繁育和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以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狩猎场为主的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建立狩猎俱乐部的方式,促进经营性狩猎活动的开展,规范狩猎活动的管理。要正确引导公众树立合法消费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理念,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为保护事业的继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三)从内部关系上讲,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把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数量与质量和效益结合起来。从规模上看,我省现有保护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已超过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水平,但保护区建设质量却无法相提并论,差距非常明显,影响了保护效果。在推进全省保护区建设的进程中,要始终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既要看自然保护区增长的数量和面积,更要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看保护区机构是否健全,人员编制是否落实,关系是否理顺,管护责任是否到位,保护对象是否增加,保护效益是否最大化,社会保护观念是否进一步增强。这是用科学发展观来检验一个地区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的基本标准,必须贯彻落实到位。要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生产方式和规模,正视矛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要逐步提高保护区自身科研、监测能力和水平,随时了解和掌握重点保护对象种群数量和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确保重点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四)从行业发展上讲,要坚持统筹兼顾,把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林业其他工作结合起来。我省自1998年先后启动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以来,林业实现了由以生产木材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全省2153万公顷森林得到有效管护,森林覆盖率由24.23%提高到30.27%。目前已建自然保护区117个,保护管理面积达到734万公顷,占全省幅员面积的15.15%,基本涵盖了我省典型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精华地带,组成了类型多样、保护价值极高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为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更好的生态条件,以大熊猫为代表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不断扩大。今后要继续巩固和发展林业重点工程成果,加强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防治,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为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特别要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将集体林地落实到各家各户,明确权利和责任,强化林农保护和壮大森林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自觉性。二、狠抓薄弱环节,切实履行好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职责林业是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主要主管部门,依法行使法律法规赋予林业部门的管理职能是林业行政部门的权力,更是责任,放弃管理就意味着失职。管理学上有一个重要的理论: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决定其盛水量的不是为数众多的长板,而是短的那块木板。当前,我们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上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影响了保护的整体效果,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加强疫源疫病防控工作。动植物疫病防控,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这次更是被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近年来,我省野生动植物疫病在得到有效防控的同时,老问题、新情况仍不断出现,野生动物禽流感全球关注,蜀柏毒蛾大面积发生。特别是前段时间发生的大熊猫疫病和最近在德格县发生的动物间疑似鼠疫疫情,更是反映出我们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秋冬季节正是野生动物特别是禽鸟疫病的危险期,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切实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一是要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各地林业主管部门必须编制防控体系规划,制定监测方案,完善监控应急预案。要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与野生动物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鸟类环志、生态观测、宣传教育等功能整合起来,实现一站多能,搞好监测和防控工作。二是要提高防控能力。省林业厅除抓好大熊猫疫病防控基地建设外,还将积极争取在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重点发生区建立部级重点检测鉴定实验室,在成都建立省级野生动物检测鉴定实验室。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与卫生、畜牧等部门的互相交流与合作,提高野生动物疫情整体应对能力。三是要加强物资和人员准备。今年蜀柏毒蛾大面积暴发及德格县动物疫情都暴露出我们防控物资储备严重不足和专业人员严重短缺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做好物资储备工作,想办法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开展疫源疫病专业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防控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努力建设平安林业。(二)加强湿地保护和荒漠化治理工作。湿地和荒漠是陆地上除森林之外的重要生态系统,同样是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野生植物生长地。治理好荒漠,保护好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途径。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又是非常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一旦丧失或者破坏将很难恢复,目前我省湿地大多需要进行抢救性保护。长期以来,人们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湿地保护管理体制不顺,权属不清,政策法规不健全,导致大量开垦和随意侵占湿地。特别是近年来有的地方盲目开发湿地资源,建设水电设施,造成河流湿地断流,严重影响湿地生态功能和湿地生态平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赋予林业部门湿地保护管理的组织协调职能。我们要加快湿地保护立法进程,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和措施保护好有限的湿地资源。对重要的湿地区域,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努力做到应建尽建,应管尽管。各地要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通知要求,着力抓好自然湿地保护与恢复,探索可持续利用示范、社区共管等管理模式。在荒漠化治理上,要加强技术攻坚,积极实施植树种草等治理活动,积极推进我省防沙治沙立法工作。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彰显林业部门的管理能力,巩固和扩大管理职能,更好地履行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重任。(三)加强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工作。我省地理和气候类型多样,野生珍稀植物十分丰富,拥有珙桐、攀枝花苏铁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13种和松茸、桫椤等二级重点保护植物49种。加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就是以保护为基础,通过合理利用来促进保护,做到保护、发展、利用的有机结合。与野生动物保护相比,我省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相对薄弱。过去,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乱采滥挖、非法采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现象屡禁不止,破坏了大量珍贵的野生植物资源,也损害了我省保护事业的公众形象。由于野生植物保护管理涉及农业、建设、环保等多个部门,部门职责存在交叉现象,一些地方的林业部门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管理权限。根据《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的规定,林业行政部门是林区内各种野生植物和林区外珍贵野生树木的主管部门,农业行政部门是其他野生植物的主管部门,并被赋予野生植物资源调查、采集审批、行政处罚等多方面职权。其他相关部门则是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责任部门。因此,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负起责任,切实加强野生植物保护。有条件建立野生植物自然保护区的,要想办法尽快建立。特别是要加强对风景名胜区、园林绿化区等区域野生植物保护的监督检查,做好植物疫病防治、种类标识、技术栽培等服务工作,切实履行起主管部门的责任,不断强化管理和服务职能。(四)依法加强对其他保护区域的执法监管。目前,除林业部门建立的森林生态和野生动植物等自然保护区外,一些相关部门也建立了其他类型的保护区。一些重要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野生植物生长地被划为旅游景区或归入其他部门建立的保护区内。由于区域管理权限或者已不属于林业部门,再加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林业部门便放弃了对这些区域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监管职责。这同样是我们的失职。实际上,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属于类别管理,不是区域管理,区域总体管理权限归属并不影响林业主管部门对于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专项执法权限。林业部门所属的自然保护区同样也不能阻碍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管理。因此,凡是法律法规赋予林业部门管理和建设的权力,要严格执行。要利用好现有的执法资源,加大执法监督力度,通过执法实现资源的有效保护,通过执法监督树立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形象和威信。与相关部门有职能交叉的工作,要争取主动;现有法规还没有完全明确主管部门的相关工作,我们要站在对国家、对人民、对生态保护认真负责的高度,积极工作,做好工作。既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又要坚守阵地,防止无原则的退让。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采取灵活的工作方式,注重合法性与合理性相结合,依法行政,文明执法。要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发挥林业部门的主导作用,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切实负起各个区域的野生动植物保护责任。三、加强组织领导,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健康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生态建设快速推进,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大面积荒山荒地披上了绿装。全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以大熊猫为代表的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得到了国家和世界的认可,全民生态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关爱野生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崇尚生态文明正逐步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全省各级林业部门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克服困难,顾全大局,创新工作思路,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物质产品、文化产品和生态产品。(一)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发展保护事业,关键在领导。各级林业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生态保护特别是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像抓造林绿化和林木林地的保护那样,重视和加强保护工作。在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构建和谐*的进程中,切实加强和重视对保护工作的领导,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要多向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把保护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解决好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努力做到领导心中有位子、规划计划有盘子、资金投入有份子。要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发挥好林业部门的主导作用,利用好其他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形成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合力。(二)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动植物保护的重要场所,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总体投入不足,渠道单一。据统计,国家已投入我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资金3亿多元,主要用于部级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建设,还有许多保护面积大、生态功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未能获得应有的投入。加之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财政事业经费没有保障,致使部分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差、技术装备落后,无法正常开展日常保护管理工作。二是机构设置不健全。一些地方管理组织体系薄弱。全省117个保护区中,人员编制落实到位的只有91个,而有专职领导、正常运行的只有42个,“批而不建”的问题十分严重。三是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人员素质不能满足有效保护的需要,内部机制还不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至今仍有部分野生动物重点分布县未设立专管机构和配备专管人员,更未能全面、系统地开展野外救护、宣传教育、巡护监测等工作。各级林业部门要充分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努力协调解决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问题,杜绝批而不建、建而不管现象。要切实加强保护管理,坚决杜绝非法征占用保护区土地,严格禁止在区内非法开展建设项目,坚决打击破坏自然保护区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要配强领导班子,创新工作机制,激发工作活力,使保护区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益的和谐发展。(三)重视保护队伍人才培养。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涵盖多学科、多领域,需要相应的人才队伍承担。要搞好保护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充分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不断创新发挥人才作用的体制和机制。要从培育、使用、关心、激励环节着手,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针对全省保护事业人才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要坚持从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入手,突出实用人才的培养,最大限度地激发现有保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人才培养上,要做到引进人才和培训现有人员相结合、内部培训与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进一步壮大和提高保护能力,适应新形势下保护事业发展的需要。同志们,野生动植物保护是林业部门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全省各级林业部门要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抓好保护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人与野生动植物和谐发展,为我省林业行业发展、农民增收,推进林业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跨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保护野生动植物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社区发展;管理措施

1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相互影响分析

1.1保护区建设对社区发展的影响

(1)对社区经济的影响。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分布着大量的社区,立地条件和生产生活环境都比较差,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社区经济收入主要源于农业种植与养殖。长期以来,社区生产力水平偏低,居民收入少,经济发展落后,对保护区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在尚未建立保护区前,村民增收主要依靠林下放牧、采摘药材和蘑菇、开荒种田以及砍伐林木等途径。保护区建立以后,虽然有效加强了自然资源的保护,但保护政策对自然资源以及生产资源的约束又使得社区居民失去了依靠,比如说耕作林地减少、放牧范围受约束、禁止狩猎和砍伐林木等,使得社区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2)对社区生活的影响。社区居民长期依赖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并形成了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基础设施建设也大多就地取材,如木、竹、土、草等材料。过去,这些材料采集于周边森林,村民能够自由进出林区进行生产活动,获取相应地生活资料。而自从建立保护区后,保护政策限制或禁止村民进入自然保护区进行生产活动,部分部级保护区直接禁止开发,使得社区群众生活范围受到限制,生活方式也必须作出改变。(3)对社区文化的影响。社区大多位置偏僻,交通落后,各村寨居住着各种少数民族,形成了特定的民族文化。长期以来,因为居住封闭,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而自然保护区建立后,各种信息与文化相继涌入,对社区传统文化形成冲击。思想意识逐渐与外界实现/相互融合,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或经商,“空心村”日渐增多。村内传统房屋破败,部分传统民族村落甚至逐渐消亡,传统民族文化得不到有效继承。

1.2社区活动对保护区的影响

(1)破坏动植物资源。社区民族大多有狩猎习惯,经常非法狩猎或捕获保护动物,盗伐木材,过度采取非木材林产品。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还存在不安全用火的隐患,给保护区动植物保护与森林防火带来了极大困难。(2)破坏保护区环境。为了增加作物种植收益,社区居民往往会沿田边地角私自毁林开荒,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形成威胁,进而破坏生态环境。如尚勇子保护区环境适宜,适宜种植香蕉、茶叶及橡胶作物。面对经济作物种植利益诱惑,社区居民经常会在尚未获得批准的情况下私自开荒种植橡胶、茶叶及其他经济作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3)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各种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极大地改善了社区的发展与生活环境,但也对保护区植物资源造成了破坏,使动物的生活环境受到影响。如公路建设对大象野外迁徙路线造成一定影响。勐腊大沙坝水库建设工程,使得保护区勐腊片区0.17%的区域被淹没,使得陆栖脊椎动物的栖息活动受到限制,同时,水位的提升也造成了诸多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植株的损失。此外,社区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水、固体废弃物、社区生活废弃物以及农业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使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开始严重恶化。

2加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的有效措施

2.1打造美丽社区环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保护区管理局组织干部职工到社区周边村委会中,和社区居民共同建设美丽的家乡,开展绿化美丽家乡义务植树活动,种植珍贵树苗。在开展植树活动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生态绿化意识,提升社区居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形成一种人人积极参与生态建设的气氛。为了让社区居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去,保护区管理局及子保护区还应帮助困难社区解决民生问题,让社区居民切实感受社区建设给他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同时,保护区管理局还应注意拉近自身与社区居民的距离,如尚勇子保护区为社区缺水村寨协调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解决架设自来水,改善社区村寨用水条件,同时签订资源共管协议,为社区建设与发展奠定基础。

2.2构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机制

保护区内社区居民种植的农作物往往会引来大量野生动物觅食,部分野生动物甚至会将农田作为主要的觅食场所,对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破坏,使得社区农民蒙受巨额损失,这样一来,社区居民和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矛盾也变得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保护区管理局构建了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机制,针对社区居民的实际损失作出经济赔偿。以勐养子保护区为例,仅2014年,保护区内因野生动物肇事受灾的作物及财产就多达47种,根据国家补偿规定,保护区管理所及太平洋保险公司专门组建了理赔小组深入到社区村寨,及时将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款及时发放到村民手中。

2.3签订社区共管协议,加大资源保护力度

为了让社区居民主动地加入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去,保护区管理局专门深入周边社区村寨,为社区村民讲授大红菌持续利用相关的知识。同时,社区村民和保护区工作者相互签订社区共管协议,共管区域内村民可以按计划采集竹笋、木耳、野菜等植物,提高村民收入水平。但村民必须遵守协议规定,严格按照保护区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不私自进入到保护区内部进行毁林开垦、狩猎、盗伐等非法活动。如有发现进入保护区且从事违法活动者,应及时制止或直接报告给护林员和保护区工作人员。此外,保护区管理局还与相关部门联合,共同开展武装巡护,并加强耕地清查工作,沉重打击了不法盗猎盗伐分子的嚣张气焰,并加强保护生物多样化的宣传,让村民的保护意识得到有效提高。

2.4大力开展社区宣传教育

保护区各管理所从自身实际出发,组织人员深入到辖区内各村寨中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比如说,保护区尚勇管护所在龙门小学通过PPT教学的方式进行了“五个一”宣传,并通过展板、发放宣传册的方式向该校师生宣传了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知识。同时管理局以GF项目合作在勐仑片区曼纳览爱尼村寨共同种植了一片山桂花树林,题为我和小树一起长,意在融合当地民风、民俗增强社区群众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进而让广大村民更加积极地参与森林资源保护行动中去。

2.5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开发生态旅游

西双版纳作为云南重要的旅游资源分布区,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如水域风光资源、生物景观资源以及气象资源等。比如说,以热带雨林为主导的雨林资源、水域风光及野生动植物资源,还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各民族的民俗文化活动、民族特色民居建筑及旅游商品等,有着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在这种形势下,西双版纳州积极适应旅游业发展潮流,相继建立了诸多知名旅游景区,如雨林谷、野象谷及望天树景区等,旅游收益不断增长,景区的运作有效带动力社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与增收,能够推动社区经济发展。不仅如此,在开发生态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对民族传统文件的挖掘与运用,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民俗文化。

3结语

历经世代更替,自然保护区社区已经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已经成为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区建设不能一味地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当然,社区发展也不能只管经济建设,需要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在加强自然环境保护的同时推动社区经济发展,从而改善社区居民生产生活质量。为了强化保护区周边社区管理,需要不断美化社区环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机制,签订社区共管协议,加大资源保护力度,开展社区宣传教育,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区内各种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化,为社区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李瑞平.自然保护区社区的管理现状与对策[J].现代园艺,2017(3):40~41.

[2]赵正,李涛,温亚利.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的保护成本收益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6,15(6):717~726.

[3]王小芳,车宗彩,崔冬龙.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J].甘肃科技,2016(6):4~5.

保护野生动植物建议范文第5篇

1保护现状

林业局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比较重视,其工作进展较好。截止2011年末:划为母树林11210公顷。建有湿地自然保护区一处。该湿地总面积31516公顷,其中核心区16000公顷、缓冲区6500公顷、实验区9016公顷,行政区划为黑龙江省虎林市。2009年保护区晋升部级后原有总体规划做了修改和完善,形成《黑龙江东方红湿地部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规划期限2010年-2020年,工程建设投资估算17842.6万元,该项目已完成投资529.6万元。林业局建有相对独立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机构,建有各类野生动物保护站13处,出台了《野生植物保护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较好。拥有饶河县申请成立的饶河东北黑峰自然保护区,含该局面积170119公顷的林地。近几年来,林业局依法建立健全了生物多样性有关规章制度、管理办法;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统一了领导干部的认识,提高了全民保护意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逐步走向正轨。

2保护措施

2.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

2.2加强学习,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自觉保护意识。

2.3遵照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对母树林进行经营,对毁坏种质资源的行为要依法处理。

2.4加大混交林造林比例,推广“栽针保阔-动态经营技术”,减少纯林数量,提高生物多样性。

2.5继续推行“天保工程”,保护好天然林。

2.6在采伐设计作业时,要坚持以生态林业为前提,保留珍稀植物,保护野生动物,为它们留足森林走廊。

2.7加强湿地、水地的管理,对区域内的湿地进行保护,需开发的要经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2.8依据《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依法管好东方红湿地部级自然保护区。

2.9建议成立独立的各市、县、局、农场参加的大区域完达山东北黑峰自然保护管理区,科学有效的保护东北黑峰,加快发展完达山林区的黑峰养殖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好这一珍贵物种。

2.10加大各场(所)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

2.11积极开展东北虎保护区的申办工作,尽快建成以青山经营所、奇源林场、五林洞林场为核心的东北虎保护区。

2.12加强对经济植物开发利用的监管,加快黄菠萝、五味子等野生植物保护区的申办工作,加强对野生经济植物的监管,严禁超量采集。

2.13完善各场野生动物监测站,设专职监测人员,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

2.14积极工作,按《黑龙江东方红湿地部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及时完成各类投资计划。

2.15尽快改变现有保护区为企业单位或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营的不合理运行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