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继电保护相关规程

继电保护相关规程

继电保护相关规程

继电保护相关规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继电保护校验;风险分析;控制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继电保护校验是电厂运维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工作,在实际的继电保护校验工作中,继电保护工作人员出现的工作失误或者试验错误,都会引起整个电网系统的运行故障甚至大面积停电,对人们的生活生产造成巨大影响,为了确保继电保护校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作规范性,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不同的策略,以此来实现零风险的电能生产。

一、继电保护校验工作的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在电厂实际的继电保护校验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包括很多方面,一般情况下包括发电机保护风险、变压器保护风险、线路保护风险等,结合继电保护校验工作的主要工作流程,对其中常见的继电保护校验风险进行分析。

1.在实际的工作准备阶段,主要是根据相应的图纸来对工作程序进行研习,这样就可能由于图纸准备不足而出现潜在风险,相应的图纸与现场试验情况存在一定的出入,从而导致接错线或者误触碰而造成相应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进行检验之前,需要工作人员对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并且将其与图纸进行比对检查,最后对运行中的设备端子进行检查。

2.在对保护装置的交直流回路间进行检查的过程中,由于事先没有对二次回路进行检查,保护装置中交直流回路与其他回路产生不正确的连接,导致保护装置的损坏,需要工作人员对其中的回路进行隔离分析,在检查清楚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3.在继电保护校验的工作当中,有一项检查内容为根据实际要求来加电流和电压,在这个检查内容当中,往往由于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基础操作能力不足,造成继电器的烧坏。在工作人员能力达不到相关要求的情况下,首先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养,并且保证其能够按照规定要求来加电流和电压。

4.在对保护整定值进行校验的过程中,需要对保护整定值进行记录,并且在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再次对定值进行核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却没有按照实际规定来完成检查任务,而是惯性违章,具体表现在一个人对保护整定值进行修改,在送电前忘记改回原来的定值,并且在检查工作完成之后没有进行最后的核对工作,这就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在进行校验之前首先对保护整定值进行记录,在检查工作完成之后由两个人进行一定核对定值,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数值的准确性。

5.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开关设备故障,主要原因是电力系统设计中出现了选择问题,或者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高负荷运行的状况,导致电力开关设备与实际负荷运行情况不相负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保护开关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二、继电保护校验的典型风险和控制措施

电厂中继电保护类型和保护原理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现场的实际情况也各不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也不同,其典型风险和控制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装置的外观和接线情况进行检查

此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对保护装置各插件上的元器件的外观质量、焊接情况、保护装置的背板接线情况和保护装置的实际固定情况,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会出现保护装置元件质量不过关、线路出现破损断线和固定装置松动等情况,针对这些情况,需要根据保护装置和接线的实际要求,对其外观质量和固定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修。在对相应电压等级的线路保护检查过程当中,当对线路的开关进行检修的过程中,线路的负荷会转向旁路,使别的线路电压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其潜在风险为对抽取二次的时候有电压出现,会导致二次抽取电压的保险丝烧断,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在解开电压抽取二次端子之后,采用绝缘胶布对线路进行包裹。

2.母差保护

在对母差保护进行校验的过程中,其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为运行中的所有间隔开关,可能会出现误跳的现象,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在短接母差屏运行的过程中,在打开间隔回路的电流互感器的时候,将其中所有运行中间开关的跳闸回路进行解开,并且采取绝缘胶带将运行端子进行包裹,防止由于误碰而出现相应的电力运行故障。

三、继电保护校验工作中的安全控制措施

继电保护校验工作的潜在风险可能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程度,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其主要措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工作内容

在进行继电保护校验工作之前,需要对检验的内容进行确定,并且在对图纸和现场情况进行确定的情况下,对工作中所涉及的操作进行规范控制,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对于运行中的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在工作之前开工作票和继电保护措施票,在进行实际工作之前,相应的技术人员需要做好工作交底工作,使工作人员能够充分明白工作内容和所需要注意的部分,防止接错回路或者解错回路的现象出现。最后,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已经停电的电力互感器进行电流测试,保证电流互感器处于无电流和无电压的状态,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检验工作。

2.对工作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培养

从目前来看,在进行继电保护校验过程中,风险的产生往往来自于工作人员的粗心大意或者是专业知识不够,针对这样的情况,首先是需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保证其具有一定的专业工作基础,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安排专人进行监督,在一定时间的经验积累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能力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在另外一个方面,需要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规范,部分工作人员会由于习惯性的违规操作,而造成较大的运行风险,针对这样的情况,相关技术人员首先需要对工作中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工作人员在工作当中提高自身的安全责任意识,以此来消除事故隐患和人为的不安全行为。

结语

继电保护校验工作是电厂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工作质量与电网的安全运行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系,在对继电保护校验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确定之后,在此基础上寻找相关的控制措施,并且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水平,这样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林鸿波.继电保护校验的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继电保护相关规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继电保护;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6-0104-02

大学教育理念是大学的思想、精神和灵魂,是人们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教育观念,它是建立在对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大学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强化以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高尚品德人格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念[1,2]。随着我国电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行业对继电保护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的专业方向之一,需要适时调整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注重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的养成[3,4],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化的培养模式,达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以确保为电力行业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一、传统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电力企业中,继电保护专业方向的技术人员所涉及的工作有:新建变电站保护的安装与调试,保护装置的相关测试与维护,电力设计院二次回路设计等。按照我校培养方案,目前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方向课程群的相关教学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气二次回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新发展”等3门课程,以及“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毕业设计”2个实践环节。

结合目前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现状与现场对保护技术人员能力的要求,传统继电保护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保护原理的理论教学内容更新不够

随着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大容量发电机变压器的应用、智能变电站、分布式发电、以及量测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传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学存在理论教学内容更新不够,特别是直流保护技术、超大容量机组的保护技术、新型光纤差动线路保护技术、工频故障分量保护技术等,这些目前现场中的广泛发展与应用的保护原理技术讲授内容不足。

2.部分教学内容与现场要求不对应

电网公司要求继电保护技术人员具备进行继电保护整定计算、保护装置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工作能力,不仅要求入职人员具备继电保护的基本理论,还要求掌握电气二次回路的基本知识和继电保护的测试技术。其中,电气二次回路是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变电站施工、维护、检修、测试试验、调度控制与运行等实际工作中所必须扎实掌握的基本内容。而目前“电气二次回路课程”开设学时相对较少,缺少现场常用的二次回路资料,并且现有教材二次回路标准符号不统一,难以满足现场二次回路读图的需要。另外,继电保护的测试技术目前在本科课程中没有进行相关内容的开设。

3.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作为继电保护专业方向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实践教学环节所参照的设计手册出版时间较早,设计规范与电力设计院的设计规范有较大偏差;第二,实践教学的设计题目需要按照现场的发展进行调整与更新,缺少现场广泛应用的微机保护装置的相应实验内容;第三,实验教学环节所用实验器材需要更新,如保护测试仪器的使用等。

二、继电保护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改革思路

我国高等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其中要求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因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改革也应从这个要求出发,由市场需求引导和推进教学改革。

根据对当前我校继电保护方向相关专业课程的设置与现场需求存在的问题分析,继电保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需要包括四个环节:

(1)调整“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教学内容,并扩展继电保护实验内容;(2)扩展“电气二次回路”课程内容;(3)调整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4)开设“高压直流输电保护技术”选修课程。

1.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主要讲授线路和主要设备保护的工作原理、整定计算方法、动作行为分析、试验方法等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验内容改革如下:

(1)理论教学方面:绪论内容中重点介绍微机式保护的硬件和软件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及微机式保护的特点。

1)加大基于工频故障分量距离保护的介绍,包括工频故障分量的提取与特点、工频故障分量距离保护的工作原理、动作特性与应用特点;2)输电线路保护中,增加新型光纤分相差动线路保护原理的介绍;3)距离纵联保护与零序纵联保护的广泛应用,调整输电线路方向纵联保护一节的学时,加大这两种原理纵联保护的工作原理介绍;4)由于现场自耦变压器的广泛应用,需要加大自耦变压器故障特点及相关保护的介绍;5)增加3/2母线故障与母线保护的介绍。

(2)实验教学方面:现有实验内容包括: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特性分析、整流型功率方向继电器特性分析、整流型阻抗继电器特性分析实验、BCH―2 型差动保护继电器特性分析等8学时实验内容。而现场继电保护测试试验是继电保护技术人员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现有实验内容基础上增设继电保护测试试验综合性实验内容,包括:保护测试仪的使用;500kV线路保护整组实验;变压器保护测试试验等。特别加强学生对保护测试试验接线环节的训练。另外,随着2012年以来智能变电站在国家电网公司的推广建设,对应智能变电站保护调试、安装技术在实验室条件不能允许的前提下,可通过视频课件等给学生普及相关知识。

2.电气二次回路课程的调整

由二次设备相互连接,构成对电气一次设备进行监测、控制、调节和保护的电气回路称为电气二次回路。电气二次回路是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电气二次回路主要包括:控制回路、调节回路、保护及自动装置回路、测量回路(记录参数及运行状态)、信号回路、操作电源回路等内容。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电力系统二次回路的基本原理和构成以及工程识图的基本知识及分析方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领域的工作打下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的基础。

不论是变电站的运行、检修与维护,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的调试与维护,还是配电网开关柜的运行、检修与维护,都离不开二次回路识图能力,二次回路图纸作为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的纽带,无处不在。因此,现有18学时的“电气二次回路”本科选修课程远远不能满足现场技能的需要,这就需要按照现场二次回路不同工种的需求,增加学时调整教学内容,编写新的教学大纲,以满足现场的需求。

另外,目前220kV和110kV变电站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的广泛应用,在现有电气二次回路课程中需增设GIS组合电器中断路器操作机构箱汇控柜二次回路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断路器本体防跳回路、断路器本体三相不一致延时继电器二次回路图等内容。

3.高压直流输电保护技术

近年来,我国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入运行的已有9项,另外在建工程7项。随着750kV、1000kV输变电工程以及±800kV、±1000kV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跨区联网逐步加强,特高压交直流线路将承担起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输电任务。现场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已广泛应用,而高压直流输电的相关电气设备、直流系统的故障特点、以及对应高压直流输电保护技术在本科课程中还没有增设对应的内容。因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可通过开设“高压直流输电保护技术”课程,介绍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器故障、直流开关场设备故障、接地极故障、换流站交流设备故障、直流线路故障等故障特点、以及现场使用的保护原理与技术,为学生就业后从事高压直流输电保护的相关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4.保护实践环节的改革

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训练环节。目前,继电保护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2周的35kV线路继电保护课程设计和18周的电力系统规划与继电保护设计的毕业设计。

(1)课程设计环节。35kV线路继电保护课程设计主要开展阶段式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保护配合能力的训练,以及对应保护原理接线图和交、直流展开图等图纸的绘制。整个过程都是手算、手绘,在实验条件允许前提下,该环节可以适当增设DDRTS仿真软件开展计算机仿真,验证手算定值同时,进行线路各种故障情况下保护动作仿真,使学生对保护整定计算以及动作情况认识形象化,从而提升课程设计的效果。

(2)毕业设计环节。毕业设计环节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重要的实践环节,目前电力系统规划与继电保护毕业设计主要开展了电源规划、电网规划及发变组主保护的配置与整定,以及相应的图纸的绘制。毕业设计环节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设计缺乏规范标准。另外,毕业设计所需要的各类数据无从查找,如线路型号、价格,高压电气造价、运行维护价格等缺乏,现场常用设备型号等。这就需要到省级电力设计院广泛调研,编写标准、完善的设计手册,以保证设计内容的规范。

三、相关先修课程的调整

继电保护原理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电路、电机学、信号处理、电力系统分析等课程。其中电机学课程中变压器、发电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是后续主设备保护的重要基础;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作为各类保护电气量量测的重要元件,其工作原理及特性,以及接线特点等内容也是继电保护原理实现的重要基础。而目前,电机学课程中互感器的以上内容介绍偏少,需要适当增加相应内容的介绍。另外,建议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中应增设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故障分析的介绍,为后续高压直流输电保护的开设奠定基础。

四、职业素质的培养

“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根本。继电保护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改革的实施同样要遵循这一培养模式。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相互渗透,构建符合现场需求的实践训练环节,让学生深入体会继电保护配合逻辑的严密性、二次接线的复杂性,向学生灌输继电保护工作的严谨态度、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明确继电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通过实习环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让学生达到对现场的职业认知实习,了解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工作职责、岗位设置、工作规范、工作环境等,形成对继电保护技术专业的认同感,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实地感受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五、结论

在电力系统迅猛发展的形势下,电力企业对继电保护专业人才有着新的需求和特点。服务于学校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目标,建立健全符合学校自身实际和体现自身特色的继电保护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化的培养模式,达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力争为电力企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汉伟.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82-85.

[2]梁国艳.应用型本科院校继电保护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1(10):67-68.

继电保护相关规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 继电保护 管理体制

一、引言

继电保护包括继电保护技术和继电保护装置,继电保护技术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主要由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继电保护原理及实现、继电保护配置设计、继电保护运行及维护等技术构成。继电保护装置就是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二、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一)选择性

当供电系统中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能有选择性地将故障部分切除。也就是它应该首先断开距离故障点最近的断路器,以保证系统中其它非故障部分能继续正常运行。系统中的继电保护装置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就称为有选择性;否则就称为没有选择性。

(二)灵敏性

灵敏性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对故障和异常工作状况的反映能力。在保护装置的保护范围内,不管短路点的位置如何、不论短路的性质怎样,保护装置均不应产生拒绝动作;但在保护区外发生故障时,又不应该产生错误动作。保护装置灵敏与否,一般用灵敏系数来衡量。

(三)可靠性

保护装置应能正确的动作,并随时处于准备状态。如不能满足可靠性的要求,保护装置反而成为了扩大事故或直接造成故障的根源。为确保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则要求保护装置的设计原理、整定 计算 、安装调试要正确无误;同时要求组成保护装置的各元件的质量要可靠、运行维护要得当、系统应尽可能的简化有效,以提高保护的可靠性。

三、继电保护管理体制设计原则

最有效的管理才是好的管理。因此针对目前县级供电企业人才短缺,继电保护技术力量分散问题,县级供电企业应突破目前已经规定的岗位设置,采取集中力量,团队作业的方法,组建高效的管理队伍。因此对继电保护管理体制工作内容分配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工作职责细化原则,电力企业应首先根据部门职责进行以下划分

1.继电保护管理人员招聘和选拔职能由人事管理部门负责。

2.继电保护施工管理、继电保护定值管理和继电保护监督管理必须打破现有规定的分离制度,建立一个新的核心部门全面、专业负责上述三项继电保护工作,该组织可以称为继电保护班或继电保护科。

3.现有的变电运行部门和生产技术部门参与继电保护监督管理,但不能是核心部门。

4.变电运行人员的继电保护工作培训职能由职工 教育 部负责,继电保护班协助。继电保护班人员的工作培训由公司委托专业学校或厂家负责。

(二)工作内容细化分工原则,继电保护工作面广,一般涉及10个以上变电站、3种以上厂家设备类型,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工作内容必须细化到人。

(三)管理等级明确原则,继电保护管理总负责是分管生产经理或总工程师,继电保护班归属变电工区或检修部门,继电保护班下面分别设立施工组、变电运行培训管理组和定值计算管理组,各组组长直接受继电保护班长管理,具体工作中可以及时采取矩阵制交叉安排,另设立继电保护监督工程师为副班长一职,全面负责继电保护监督工作,主管继电保护定值管理组和继电保护培训组。

四、继电保护工作分析与岗位设置

为了保证县级供电 企业 继电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分析了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关系后,需要进一步确定继电保护管理体制包括哪些内容,根据继电保护工作流程,可以把县级供电企业继电保护管理体制内容反映出来。

县级供电企业继电保护管理体制:继电保护管理人员招聘和选拔、继电保护定值管理、继电保护监督管理、继电保护施工管理、继电保护工作培训、继电保护工作考核管。

从实践和以上介绍来看,县级供电企业继电保护管理工作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继电保护工作中的监督管理。二是电网定值 计算 管理。三是继电保护定值调试管理。三者缺一不可,必须相辅相成,才能保证继电保护管理工作不出现问题。新的体制把这三部分工作都安排在继电保护班,由继电保护班全面、专业负责,解决了县级供电企业继电保护力量分散问题,形成了继电保护工作的核心团队,更容易达到“帕累托最优”,使工作关系和谐。

供电企业、电力生产企业设专职技术监督工程师和相应的技术监督小组在总工程师领导下从事技术监督工作。继电保护技术监督工程师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继电保护技术监督队伍应保持相对稳定。网调、中调、网内省调应设立调度、运行方式和继电保护科。地区调度所和一级制的调度所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立调度组、运行方式组或运行方式专责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继电保护组或继电保护专责人员。可见,在电力生产上,现有有关规程、文件对继电保护管理分工是明确具体的,但县级供电企业目前继电保护管理混乱局面的形成,归根到底是因为没有相应的继电保护人才加上用人制度混乱和无法按工作流程建立完善的继电保护管理体制造成的。因此各县级供电企业首先必须采用优化原理方法,从人才入手,突破以上文件、规程规定,重新按新组合体制进行岗位设置,解决继电保护人才短缺这一直困绕企业继电保护管理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为解决继电保护人才短缺情况,必须确立达到继电保护管理目的的最优化方法,需要的专业人员多少才能达到效率最大或人力成本最小,因此首先考虑招聘和选拔工作,而招聘与选拔工作必须首先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是确定某一工作的任务和性质是什么,以及哪些类型的人适合被雇佣来从事这一工作。

五、结论

继电保护工作管理的两个基本点就是:安全、效益,即在保证安全基础上的达到电网多供少损,取得电网最佳供电效益为目标。近几年县级电网负荷的迅速增长,各县主要运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变电站及客户主变增容频繁。同时有些县城城区环网供电进入了实用化的阶段,35kv 网络 变化较大,对保护设备管理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程层层把关,对保护定值的计算提出了更深更紧迫的要求。

参考 文献 :

[1]肖秋成.县级供电企业农网继电保护的动态管理.才智.2008,14.

继电保护相关规程范文第4篇

摘 要: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转,对于保障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电力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时常发生短路故障,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修复,不仅会影响区域性的正常用电,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要在深入分析电力系统短路故障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究短路故障防治对策和继电保护措施,从而为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电力系统;短路故障;原因分析;继电保护

一、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的原因分析

1、电力系统方面

电力系统的故障主要包括横向系统和纵向系统故障两大类。而这里所提及的电力系统的短路故障主要就是指不同的导体出现的短路F象。这些导体出现短路的原因大多都归咎于电力系统中绝缘体受到了损害。所谓的绝缘体就是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在电流流动的过程中,绝缘体依靠本身具有的极强的电阻来将电流与相关的物品进行绝缘,而绝缘体一旦破坏,隔绝电流的阻力消失,就会使电流任意地流动,一旦电流过大,就会给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再者,造成电力系统短路的原因,还可能是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失误或者施工人员存在违规操作的行为。这些都会导致电力系统不同程度的短路。

2、三相系统方面

三相系统的短路主要就是指电力系统故障中的横向故障。而具体的三相系统的短路故障包括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接地短路以及两相接地短路。在三相系统中,三相短路时,由于其被短路的三相阻抗相等,所以三相短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短路现象。而且对于三相短路来说,它出现短路时电流和电源相等,所以认为它又是对称的短路现象。通过实践检验可以了解到,一般经常发生的短路都是单相短路,三相短路的现象比较少见,但是并不代表没有。而且对于三相短路来说,它的危害以及影响的范围是极大的。因此,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要积极地预防三相短路现象的出现,最大程度地保护人类的生活生产以及社会的进步不受到太大的影响。

3、电力用户方面

我国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经济条件存在很大差异,这也就导致了不同地区对电力的需求程度也各不相同。对于人口稠密的城市地区,由于用电量大,因此电力系统分布密集,线路交叉重叠。随着电力系统中设备、线路使用年限的增加,很容易出现设备老化、绝缘外套脱落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更换,就很有可能导致线路短路故障。对于人口相对稀疏的山区或农村地区,电力系统的覆盖范围大,但是基层的电力系统检测和维修人员数量不足,很难定期开展电力系统的安全检查工作,也就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增加了电力系统出现短路故障的风险。

二、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的防治手段

1、迅速切断故障点电源

完整的电力系统,其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当其中的某一环节或某一设备出现短路故障后,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断电修复,必然会对区域性的电路造成更严重的损失。因此,当电力系统的维护人员发现故障问题后,应当立即查找并锁定故障点,并分析其故障类型。在确定该故障为短路故障后,切断该故障点的电力来源。一来可以保障故障维修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来也可以防止短路故障对其他电力系统产生影响。除此之外,维修人员也可以利用万能表记录短路状态下的短路电流,以便于后期进行整流调节,避免今后电力系统因局部电流过大导致线路击穿、短路问题的发生。

2、变电站安装避雷针

自然因素也是导致电力系统出现短路故障的重要原因,其中以雷击最为常见。雷击破坏不仅会使电力系统的局部瘫痪,而且容易引发火灾和人员伤亡,因此必须要重点防护。在电力系统的变电站安装避雷针,从而大大降低了雷雨天气下变电站遭受雷击的概率,防止了雷击短路问题的发生。

3、定期进行电气设备的检修

首先,应提高电力系统安装人员的专业素质,防控误操作问题的发生。尤其是在电网密集的区域,本身的电力系统维护任务重,许多系统管理人员往往很难面面俱到的进行线路和设备管理,从而给电力系统留下了风险隐患。因此,必须要提升电力系统安装和检修人员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防范电力系统的故障问题。其次,提前制定应急预案。即便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电力系统也会由于不确定性因素(雷击、地质灾害等)而受到破坏影响,为了将短路故障损失降到最低,还必须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在发生短路故障后立即启动应急对策。

三、继电保护策略

1、完善继电保护配置

任何区域的继电保护配置都有一个显著性的缺点,即在10kV的配电下一致性较差。因此在继电保护器等相关设备运行时,不仅要根据规范的操作进行,还要及时总结继电保护的实际经验,再加上规范准确的计算方法才能有效地保证继电保护器的运行。同时完善继电保护配置还可以引入智能配置方式。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工智能被不断地应用到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并且取得了显著效果。

2、加强继电保护定值管理

由于在实际的继电保护定值管理中,常常存在混乱职权的情况,导致最后继电保护的定值计算不准确,而且程序混乱,所以要加强继电保护定值管理。在具体的保护过程中,要对其分工明确,职权分明,各个环节都由专门的人员进行掌握。再者,利用职权明确的管理制度,一旦继电保护定值管理的某一个流程出现问题,就可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从而建立管理科学、职权明确的继电保护定值管理的体系,提高定值管理的水平,为继电保护提供科学可信的数据定值。

3、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

在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过程中,除了技术方面的问题导致继电保护事故的出现外,还由于企事业单位没有完善相关的关于继电保护事故的制度,从而使得无制度可依,所以部门内部的人员就不能各司其职,导致部门内部结构的混乱,自然对于继电保护装置的措施也就执行不到位。所以相关部门就要及时建立与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使得工作人员能够依靠具体的规章制度进行继电保护规范的工作。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继电保护过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而减少继电保护的事故,为人们的安全及财产提高充足的保障。

4、引进先进的技术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虽然电力系统以及继电保护等技术在我国得到了极为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电力等技术在我国还处于成长阶段,还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国还需积极地向国外进行学习,取其精华。让我国的继电保护等技术能够真正地在学习中取得发展。只有学会学习与引进先进的技术,我国的电力技术才能取得进一步飞跃式地进步。

参考文献:

[1] 闫小琴,胡成梅.新型固态短路限流器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研究[J].机电信息与技术,2016(07):131-133.

继电保护相关规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原则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outhern Power Grid Corp issued, combination of intelligent substation has been put into operation, the 110kV intelligent substation relay protection configuration principle, and analysis of intelligent substation relay protection testing content,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related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Key words: substation; relay protection; configuration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TU8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某年5月,南方电网公司提出立足自主创新,以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为原则,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基础,其建设关乎坚强智能电网总体目标的实现.为指导和推进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建设,南方电网公司先后出台了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设计规范、继电保护技术规范等一系列相关标准.本文根据现有颁布的技术规范,重点针对110kV智能变电站,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实施和验收方案进行探讨。

1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1]颁布于2010年4月,重点规范了继电保护配置原则、技术要求、信息交互原则以及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等相关设备配置原则及技术要求,适用于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新建、改(扩)建智能变电站。

除了强调常规变电站中继电保护的“四性”要求、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继电保护系统的双重化配置要求等常规功能外,该规范指出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过程层SV网、GOOSE网、站控层MMS网络应完全独立;继保装置接入不同网络时,应采用相互独立的数据接口控制器;保护应直接采样,对于单间隔的保护应直接跳闸,涉及多间隔的保护(母线保护)宜直接跳闸;继电保护设备与本间隔智能终端应通过GOOSE点对点通信。

该规范还对不同电压等级的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高压并列电抗器保护,断路器及短引线保护,母联(分段)保护、故障录波及网络报文记录分析装置、安全自动装置、过程层网络、智能终端、电子式互感器及相关设备的配置原则与设备技术要求进行了说明;界定了继电保护设备信息交互的要求、交互信息的内容,以及继电保护装置就地化的实施原则。

规范的附录部分分别对3/2接线型式、220kV及以上变电站双母线接线形式、110kV变电站接线形式中的继电保护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图例说明,增强了现场变电站智能化建设和改造中继电保护环节的可操作性。

2110kV大侣数字化变电站保护配置情况

110kV大侣变为内桥接线,站内主开关选用常规开关.目前,站内虽然配置了电子式互感器(110kV线路和内桥间隔配置罗氏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主变110kV侧套管配置全光纤式电子式电流互感器,10kV间隔配置模拟小信号互感器),没有配置一体化平台和智能变电站的高级应用功能,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该站目前还只能算数字化变电站,但在站内自动化系统结构、保护装置及合并单元的配置、网络方式可为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提供参考。大侣变自动化系统采用三层侧设备两级网络的结构,与智能变电站的要求一致.站内过程层采用SV网络和GOOSE网络合并组网方案,站内保护配置有线路纵差保护、母差保护、故障录波器等,110kV母差、主变及110kV智能终端,合并单元按双重化配置。

110kV及主变10kV侧相关间隔的过程层GOOSE命令、SV数据和IEEE1588V2对时报文均通过网络传送。双重化配置的第一套智能电子设备(IED)及单套配置的110kV线路保护、母联保护等保护装置接入过程层A网,双重化配置的第二套IED接入过程层B网,110kV单套配置的智能终端同时接入过程层A网、B网。

作为数字化变电站的试点,大侣变在过程层网络组网和继电保护跳闸信号传输等方面与智能变电站存在一定差异:1)智能变电站相关规程[2]要求过程层GOOSE网和SV网独立,而该变电站采用的是合并组网方式;2)规程要求过程层保护采取“直采直跳”的原则,而该变电站采取的是网络跳闸的方式,虽然网络跳闸方式接线简单,易于第三方监视,但会导致保护性能对网络可靠性的依赖,且网络延时的不确定性也会对保护性能产生影响.对于数字化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可参照南方电网公司相关指导性技术文件[3]执行。

3站内各设备的保护配置

3.1线路保护

对于110kV智能变电站,站内保护、测控功能宜一体化,按间隔单套配置.线路保护直接采样、直接跳断路器;经GOOSE网络启动断路器失灵、重合闸等功能。保护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线路间隔内保护测控装置除了与GOOSE网交换信息外,均采用点对点连接和传输方式直接与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相连;保护测控装置与合并单元的连接和数据传输,实现直接采样功能,与智能终端的连接实现直接跳闸功能,均不通过GOOSE网络实现;安装在线路和母线上的电子式互感器获得电流电压信号后,先接入合并单元,数据打包后再经过光纤送至SV网络和保护测控装置;跨间隔信息接入保护测控装置时,采用GOOSE网络传输方式。

3.2变压器保护

按照规程要求,110kV变压器电量保护宜按双套进行配置,且应采用主、后备保护一体化配置.若主、后备保护分开配置,后备保护宜与测控装置一体化。

当保护采用双套配置时,各侧合并单元(MU)、各侧智能终端均宜采用双套配置;中性点电流、间隙电流并入相应侧MU。变压器保护直接采样,直接跳各测断路器;变压器保护母联、分段断路器及闭锁备自投、启动失灵等可采用GOOSE网络传输.变压器保护可通过GOOSE网络接受失灵保护跳闸命令,并实现失灵跳变压器各侧断路器。

如图2所示,与前述线路保护类似,变压器高、中、低压侧合并单元得到的电流电压信号直接送至SV网络和变压器保护装置,变压器保护装置不从SV网络取数据,进而实现了信号的直接采样功能;变压器高、中、低压侧的智能终端除了连接GOOSE网络外,直接与变压器保护装置相连,实现方案上,保护装置直接通过智能终端跳闸。

主变高中低压侧智能终端宜冗余配置,主变本体智能终端宜单套配置;主变本体智能终端宜具有主变本体/有载开关非电量保护、上传本体各种非电量信号等功能。

按照规程给出如图2的保护实施方案示意图,变压器非电量保护应就地直接电缆跳闸,现场配置本体智能终端,通过GOOSE网传输非电量动作报文以及调档、接地刀闸控制信息.

3.3母联(分段)保护分段保护的实施方案与图1所示的线路保护类似,而且结构更为简单.分段保护装置直接与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连接,分别实现不通过网络数据交换的直接采样和直接跳闸功能;同时,保护装置、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等设备,均通过相互独立的GOOSE网络和SV网络,实现信号的跨间隔传输。

按照规程要求,110kV分段保护按单套配置,宜实现保护、测控的一体化.110kV分段保护跳闸采用点对点直跳,其他保护(主变保护)跳分段采用GOOSE网络方式;母联(分段)保护启动母线失灵可采样GOOSE网络传输。

4站内继电保护的测试检验

继电保护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一道防线,必须遵循可靠性、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的原则。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对继电保护“四性”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变电站应在保证继电保护功能不变的基础上,改进继电保护信息共享、互操作的方式,即设备间交换信息的方式。

由于智能变电站中,电磁式互感器被电子式互感器代替,变压器、断路器等一次设备也加装了智能单元,使得原来保护装置与外界的连接介质全由光纤取代,信息全由网络化的设备传递.针对这样的变化必须提出智能变电站保护设备的测试方案.由于保护装置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只是信息的传递方式,因此保护的逻辑功能检验和原来一致,可以沿用原来成熟的检验标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