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联系思维方法

一、概述

许多语文老师都会对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感到十分的困惑,因为单单依靠反复记忆的方法是无法有效提高阅读能力的,它需要依据系统的思维方法。为了探索出合理有效的阅读思维方法,部分的老师会采用这样的方法,让一些阅读能力较强的同学在全班范围内讲解阅读题,这样在得出正确答案的时候,还可以将解答阅读题的思路和方式分享给全班同学。通过这样的训练,经过一段比较长的时期,就可以发现同学们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这一段时期内的训练中,老师在积累和推敲做阅读题思维方法的同时,还在不断的学习一些关于思维方法理论方面的书籍,希望可以寻找到有效合理的阅读解题方法。通过实践研究,在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教学中应用到联系思维方法,就可以有效的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联系思维是依据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指的是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联系思维方法应用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是要将各段内容都与文章背景联系起来,并且将毫不相关和互不相同的阅读材料给联系起来,从中找出内在联系。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联系思维方法的应用

如果在语文阅读教学的阅读题解答中,运用联系的思维方法,往往可以获得很大的效果。因此,就需要在将阅读题目和文章各段内容联系起来的基础上,研究文章内容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要记着,文章的每一句话都不是独立的,它往往附属于某一个背景之中,并且随着语境的变化,语义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应该互相联系,在寻找阅读题答案的时候,应该结合相关的文章背景来进行,学生要想理解全文,就需要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之下,结合相关的语意,进行理解和思考。

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主要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是采用问卷调查、考试卷质量分析之类的方法来对阅读题答题正确率进行调查;第二是将阅读题失分的原因进行具体深入的分析。

超越教材法: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之中,教材是不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发展的。所以,教师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将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思维模式,向小学高年级学生推荐一系列符合学生水平的经典书籍,比如一些名著的精简本以及简单的作文集等;教师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比如将其作为每周一次的作业、采取精神鼓励或者物质鼓励等等。

质疑与提问训练法:质疑和提问训练法是鼓励学生对一些固定不变的传统的看法和思维模式提出问题和质疑,敢于创新,提出新观点,然后找出一系列的论据来对这个论点进行支持。具体的训练方法有几个步骤,第一是在阅读教学课堂开始的时候,先让学生对所学文章的背景进行熟悉,然后对这篇文章的内容或者某些部分提出质疑,即使这些质疑是错误的,教师也应该对这种行为表示鼓励和赞赏;然后,学生在解答阅读题问题的时候,不能采取固定的方式,应该对思维进行创新和发散,采用不同的角度来对阅读题进行思考和理解,并且将不同阅读题型的解题规律总结出来,从而有效的指导以后的阅读题解答。

集思广益训练法:集思广益训练法主要是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时互相交流思维方法,学习别人有益的思维方法,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改进和完善,从而不断的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的同学在观察问题的角度方面,以及分析问题的水平方面必然存在着不同,通过采用集思广益训练法,可以有效的将这些不同的思维方法总结在一起,在互相切磋中不断的拓展同学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在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方面可以起很大的作用。

经过一段时期的尝试性训练,我们发现,将联系思维方法应用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中,可以发现学生现在的阅读课学习效果相对于以前那种模式的学习效果有了很明显的提高。并且,在期末考试或者期中阶段的语文阅读题中,正确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就在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课堂中,也更加愿意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

参考文献:

[1]章永清.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教育教学刊,2008,2(6):150-150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小学高年级 语文阅读

学生要提高阅读能力,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很重要。当年,同志在阅读的时候曾做了数不清的批注,写满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这是非常好的阅读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在阅读时进行相应的圈点批注的习惯。这样,学生在阅读,也在思考,阅读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并且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促进教师、学生、课本之间的交流。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高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主能力,教师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首先,教师要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空间;其次,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观念,分析学生的知识以及能力、学习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的需求;再次,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学生也应该尊重教师,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学生要配合教师;第四,还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爱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发展自己;最后,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逐渐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

二、加强阅读训练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就要强化阅读训练。阅读训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有意识地将相应的阅读方法渗透到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进行诸多的阅读实践,逐步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审美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以及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探究性阅读

教师应该展开各种阅读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促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探究式阅读。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信息平台进行探究性阅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技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强化课外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优秀的古诗文大约50篇。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能够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强化课外阅读。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不过也需要教师的指导、督促。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进行阅读训练,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并推荐优秀的适当的课外读物给学生,做好书刊导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促使学生自主阅读

教师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读书、思考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虽说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教师还要多指导学生,使他们掌握更多有效的阅读方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资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其实就是学生与教师、课本的对话,也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组织下,通过阅读实践来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一 课题的提出

一年级时,我们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们都爱上了阅读。二年级时,如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经过大量查阅资料,我们认为,老师应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习得一些阅读策略来保持阅读兴趣,进而从书中汲取真、善、美的人文素养。

二 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学生达到一定的阅读量开始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爱上了读书,再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与指导下,学会运用一些阅读方法,就能达到“质的飞跃”,逐渐形成阅读能力。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非一朝一夕之功,要从小打基础。教师需要帮助孩子们建立一些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阅读积木,为孩子们能够顺利在日后的框架式的自主学习方式中学习。

3.以认知科学为基础的阅读理论

认知科学强调意义建构,强调激活学生已有的阅读背景知识和教学阅读理解策略,特别强调教师专家式的引导作用。

三 研究方法

1.文献法

阅读教育学、心理学、阅读理论,力求让老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科学的指导。

2.调查分析法

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以便实时调整阅读教学。

3.行动研究法

全组老师针对学生面临的阅读问题——阅读的有效性,特别是阅读方法的形成进行探讨、实践、反思,从而让学生学会一些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保持阅读兴趣。

四 研究过程

1.精挑细选,确定阅读书目

《新课标》认为:“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使他们不畏惧阅读长篇著作,而且逐步对经典名著产生兴趣。”让小学生多读古今中外经典,得到各种文化的滋养,让他们开阔眼界,拓展思维,进而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发展奠基。因此,笔者选择《声律启蒙》、《国学经典》、“郑渊洁童话系列”、《小屁孩日记》列为年级必读书目,并且进行班级间的“漂书活动”;把《安徒生童话》、《成语故事》、《格林童话》、《小木偶奇遇记》、《小猪唏哩呼噜》、《伊索寓言》等列为班级选读书目。

2.仔细求证,定准阅读目标

经过反复查阅资料,结合二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和学生的具体阅读状况,我们认为,二年级学生要达到的阅读目标是:(1)有自愿阅读的热情。(2)有在阅读中积累词、句的意识和习惯,并且能运用到写话中。(3)具有初步的“读—思—写”结合的意识。(4)初步学会运用一些阅读方法,如猜测法(推理和想象)、提问—问答法、摘抄法、读思结合法、读忆结合法(背诵和复述)、读写结合法等。

3.认真探索,尝试阅读模式

阅读是否有效,其落脚点在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真正得到提高。开始我们采用读书单的形式来研究阅读课堂,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几次试验后发现,这种所谓的指导性测试对二年级学生的阅读的作用不大,毕竟学生年龄小,生活积累少,光靠学生读后去悟、答题是不行的,必须要有老师的指导、点拨和引导。

之后,我们又大量查阅文献,反思课堂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形成是由一些基本的要素构成的,就像小孩搭积木一样,任何一个模型都是由一块块积木搭建而成的。于是,我们尝试“积木式阅读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取“积木块”——特定素材(阅读材料和阅读方法),采用“支架式”教学(示范、讲解),帮助学生根据一定要求,或兴趣爱好,或能力基础,对所选素材进行各种形式的组合来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实验准备:孩子阅读能力的形成是由几大模块组成的,老师教学课外阅读课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搭建阅读能力形成的“积木块”——“基本积木块”(朗读、推理、摘抄)、“复合积木块”(读思结合法、读忆结合法、读写结合法)、“特殊积木块”(为适应考察阅读能力而形成的基本规则),并且慢慢地教会他们达到自如地运用这些“积木块”的能力。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只传授“基本积木块”,即猜测法(推理和想象)、朗读法、提问—问答法、摘抄法、复述法等。

实验步骤:虽然每次课的内容不一样,需要训练的阅读方法不一样,但是为了让孩子学习“基本积木块”,给孩子一定的印象,我们强调“一课一得”,并且规定了“积木式阅读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1)学生自读,了解内容。让学生根据阅读指导题或提纲,独立读书,了解内容。(2)教师示范,传授方法。全班学生不一定都会明白,但是根据“差异教学”的原则,让“优秀生”先行一步,为后面的小组合作打基础。(3)小组合作,尝试运用“基本积木块”。教师引导巡视,可以适时引导“后进生”或学生学习有偏差的地方。(4)展评学习,共同提高。即让学生在师生、生生的交流和评价中习得“基本积木块”。

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获得一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如在《声律启蒙》的学习中强调读忆结合法的学习与运用;在《朱塔奇遇记》中让学生习得跳读法和摘抄法的阅读策略;利用《小屁孩日记》培养学生初步的读写结合法等。这样,学生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下,习得一些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为写作打基础。

4.组织各种活动,推动阅读

第一,班级朗读竞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良好的语感,搭建、巩固“朗读法积木块”。

第二,“好书推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尝试运用一些阅读方法,进而爱上阅读。

第三,“读书节活动”:“经典伴我行”的读书节活动让学生明白了古诗、童谣、声律启蒙、“郑渊洁童话系列”等不仅可以读、可以背,还可以唱、可以表演、可以做游戏。现在,学生的读书热情更高了,对读书更感兴趣了。

第四,“阅读明星”的评选活动:期末,评选“阅读明星”,把阅读活动推向高潮。

五 研究成果

1.学生方面

第一,阅读量大增。从期末阅读调查表显示,两个学期,学生读书最多的阅读量超过100万字,最少的也已达到近40万字。

第二,朗读水平提高,语感增强,95%的学生能拿起一本无拼音的书,按照语意停顿读书,说明学生已掌握了很多“语汇积木块”。

第三,“真善美”的欣赏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善于表达的能力,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的同时陶冶高尚的情操,学会做人。

第四,很多学生在阅读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阅读方法,如利用《我爱读书》来运用“摘抄—积累法”、“读思结合法”等。

第五,学生的表达能力显著增强。学生运用了“摘抄—积累”法后,把文章写得具体、优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2.教师方面

老师的教研能力得到了发展,教研水平得到了提高。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一、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分析

1.拓展阅读教学流于形式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师都采用“题海战术”以及抓分数的教育方式等开展教学。在这种形势下,教师没有时间与空间关注拓展阅读教学,而使得拓展阅读教学流于形式。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教材文本后有S多优秀的拓展材料,这对于学生阅读面的拓展与知识的积累有着极大的益处。如在四年级《麦哨》的教学中,可以推荐《可爱的草塘》作为拓展阅读材料;在五年级《草船借箭》的教学中,可以拓展阅读《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等。但许多教师并没有关注这些拓展材料的应用,只是一味让学生抄写、背诵课文,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样,学生可能会在考试中得到一个好的分数,但其阅读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却无法得到提升。

2.拓展阅读教学的这开展形式混乱

一些教师为了实现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使得教学目标与文本相脱离开展拓展阅读教学,课堂形式虽然丰富,但学生没有真正地掌握文本相关知识。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片面关注于拓展阅读内容,引入大量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历史资料。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但其教学目标逐渐脱离教材文本中心轨道,也没有发挥拓展阅读教学的真正作用。

3.拓展阅读开展过度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红楼梦》,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学兴趣,选择了林黛玉进贾府部分作为拓展阅读材料。但这一拓展阅读材料难度较大,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会比较吃力,可能使学生产生排斥情绪。又如,在进行人教版六年级《北京的春节》授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春节相关知识的拓展阅读,如放爆竹、年兽的故事等。一开始,学生可能会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但是当拓展阅读材料过量时,学生会应接不暇产生疲惫感,从而影响到学习情绪。因此,笔者认为,不能在适当时机适度开展的拓展阅读教学是失败的。

4.教师之间关于拓展阅读交流的不足

笔者经过观察发现,一些教龄长的教师在拓展阅读开展过程中,通常可以收放自如、恰到好处地进行拓展教学,但拓展阅读的方式较为传统,而一些教龄较短的教师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时却收效甚微。教龄短的教师无法从经验丰富的教师那里学到拓展教学的经验,教龄长的教师没有从新教师那里学到新的拓展阅读理念与方法,两者无法相互协助改进,从而影响到拓展阅读教学开展的效果。

二、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1.引导阶段的拓展阅读教学

(1)设计拓展阅读教学的导语。导人作为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快速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其求知欲望。例如,在进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引入拓展阅读,引导学生思考之前已经学过的《陶罐和铁罐》讲了一个什么道理,从而引入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复习了旧知识,也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认知。

(2)适当穿插写作背景与作者介绍。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受知识面限制,在无法了解课本写作背景时难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穿插历史背景与作者介绍。例如,在进行《再见了,亲人》教学时,小学生一直生活在和平年代,无法理解战争下人们的苦难,更无法理解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深厚情感。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穿插写作背景与作者介绍的拓展阅读材料,递给学生一把钥匙,使学生快速打开课本学习的大门。

2.分析阶段的拓展阅读教学

分析阶段的拓展阅读教学可以在知识处、兴趣处、疑问处、情感处、巩固处开展。在知识处的拓展阅读教学,可以通过以教材文本为基础,适当增加文学知识,补充学习方法与规律,使语文知识由繁化简、化难为易;在兴趣处的拓展,可以在学生熟悉文本、解决了生字词问题后,拓展学生感兴趣的、新的阅读材料,活跃阅读氛围;在疑问处拓展,即在学生遇到疑问及难点时,适时开展拓展阅读教学,通过提供学生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处拓展,即将阅读对象还原到具体的自然或情景中,帮助学生加深对阅读对象的情感理解,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在巩固处拓展,即在学习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归纳与总结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点,学习新知识点,提高语文知识储备。

3.运用阶段的拓展阅读教学

第一,基于文本作者的拓展。如在进行《鸟的天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巴金先生的其他优秀作品,让学生走进大师的内心世界,进行一次精神的对话。第二,片段引全篇的扩展。例如,在《普罗米修斯》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其他的神话故事。第三,比较性拓展。如在进行《新型玻璃》的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童话版的《新型玻璃》,从中体会到不同体裁语言表达的艺术。第四,相似性拓展。如在进行《白杨》一课的学习时,教师指导学习分析文本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可以让学生拓展阅读《仙人掌》,通过相似的表达手法,加深学生对借物喻人这一表现手法的认识。

4.创造良好的拓展阅读环境

首先,通过创建班级图书角,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快速、方便地进行书籍借阅。其次,落实阅读课。在课堂学习任务完成之后,落实阅读课,并在阅读课上开展课后拓展阅读,对阅读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避免拓展阅读教学流于形式。最后,可以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拓展阅读活动,促进拓展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如开展“拓展阅读分享会”活动,鼓励学生将在阅读中获得的心得与收获进行分享。教师要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学生为本,定期开展形式丰富的拓展阅读分享活动,同时鼓励全体学生参与进来,在阅读分享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习惯

教育部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中直接指出:要扩大小学生的阅读面积、丰富小学生的阅读方式,逐渐培养小学生树立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各院校、教师必须要竭尽所能的给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开阔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并激发其阅读的兴趣。课外阅读主要指的是那些学生在课堂时间之外、阅读内容非教学内容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的主要内容并非教学内容,但并表示课外阅读就是一无所用的,小学生能通过去阅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非教学内容来领会教学内容中的知识要点,并为丰富自己的学士提供更为实用的学习信息。因此,很多语文教师都是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一、目前我国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时间少

充足的阅读时间是保障充足阅读量的基本前提,也是小学生培养阅读习惯的基本条件。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小学生在阅读上花费时间却并不多,并且不规律。虽然现在很多农学小学院校都设置了课外阅读课程,但是基本是每周安排两节,阅读课的负责教师也主要由语文教师兼任。如此,难免会将课外阅读课变为语文课,阅读内容也变成了语文知识。因此,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效非常的不明显。另外,受小学生自身活跃性格的影响,很多高年级的小学生在放W后、课堂外,并不愿意花费太多的时间在阅读之上,很多小学生更愿意沉迷在各种游戏活动当中。部分想开展阅读活动的学生,由于自家生活条件的限制,出了学校后还必须帮家里干农活,根本就没有时间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还有,很多语文教师为了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经常会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来挤压学生的课后时间,让学生更不愿将时间花费在阅读活动上了。

(二)阅读兴趣低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是处于比较活跃的年龄段,多动、调皮是这个年纪段的代名词。让这个年纪段的学生静下心来进行阅读自身就具有较高的困难。因此,很多农村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自我独立学习和阅读的主动性较差,能坚持看完一本书籍的学生较少,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匆匆阅览一边就当自己看完了,根本就没有学习到书籍中真正蕴含的知识。另外,小学高年级的教学内容逐渐变得复杂起来,教学任务量也比低年级的学生更重,高年级学生面临的更是小升初的升学压力。因此,很多学生都会将精力花费在自己的学习任务上,平时对教学内容都应付不来,对课外阅读更是兴趣缺缺了。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很多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有所增加,对电子产品等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更快、兴趣也更高,沉迷于电子游戏的时间也就更多。

(三)选择上无益的书籍多余有益的文学作品

农村高年级的小学生在选择阅读书籍时,更容易选择对自身成长有益程度较低的故事类、漫画类、脑筋急转弯和笑话类的趣味性书籍。对语文知识丰富、内涵较高的文学书籍、常识类书籍以及科学类的书籍选择较少。因为,这类书籍的知识点比较的晦涩难懂,但也是对小学生成长最为有益。目前,我国政府对书籍的监管力度仍存在缺陷之处,很多笑话类、漫画类的书籍内容粗俗、荒谬至极,甚至还有些漫画类书籍涉及成人知识,根本就不适合小学生阅读,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阅读方式单一

受自身学习能力的限制,很多学生无法将语文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式灵活的运用到课外阅读当中去。很多应该精读的书籍而小学生却选择了泛泛而读的方式,没有充分理解书中蕴含的丰富知识。对那些只需要知晓的书籍,却选择了精读的阅读方式,导致整个课外阅读过程的收益效果较低。另外,在阅读过程中,很多学生只选择了单一的阅读方式,只对书籍“看”一边,没有对关键内容进行摘录、背诵、做笔记,也没有记录下自己的看法,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导致很多学生即便在阅读量大的情况下,依旧具有语感不强、语言不丰富的缺点。

二、培养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和树立良好习惯的有效实行方法

(一)积极提升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效率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人,应该积极地提升自己在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效率,将各种教学方法和阅读习惯养成的方式全部传授给学生。然后,监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大量的反复和强化行为,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在平时的阅读课堂之中,在学生进行阅读行为时,积极地督促学生按照教师传授的阅读方法来阅读,并在学生出现阅读错误的时候予以适当的引导和纠正,使学生形成要正确阅读的学习思路。

制作阅读记录卡作为目前最为流行的阅读方式,也是最为有效的阅读方法,很多教师都鼓励小学高年级学习通过制作具有个人特色的阅读记录卡来培养学生良好课外阅读的习惯,并以此来指导和记录学生课外阅读学习的具体过程。阅读记录卡的制作内容和方法是多样、灵活的。一般都会包括书籍的名称以及作者的简介、重点词句、主要内容以及读后感等等,有些学生还可以在阅读记录卡上记录下自己的疑问和见解等等。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保持持续阅读的热情的目的。

在阅读当中,还有很多优秀的阅读方法可以使用,比如记笔记,写读后感等,这些方法都可以有利于农村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与习惯当中,应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种阅读方法,可将多种灵活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只要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好。

(二)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坚强、持续地阅读意志

很多学生自身具有高浓度的阅读热情,但是由于自身薄弱的意志力,对阅读行为一直保持不下来,因此形成不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应该从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出发,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的阅读方式来开展阅读活动。不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强制性的规定,只进行引导性的指导。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下,学生会更加乐意接受课外阅读。但是,在学生持续的阅读行为当中,教师只要发现学生的阅读行为有间断的现象,学生的意志有松懈的部分,应该尽早、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对意志松懈的学生予以鼓励和鞭策,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坚强的阅读意志,让学生能保持持续的阅读行为,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积极开展具有特色性的阅读活动

为了能激发学生持续具有阅读热情,教师可以适当的开展具有特色型的阅读活动,以此来保障学生对阅读激情。比如制定阅读计划,创办班级读书角,开展读一本书活动,或者举办读书节活动等等。并以读书活动为契机,积极的收集学生的各种阅读成果和反馈信息,充分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对学生的阅读培养实行动态监控。

三、结论

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培养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习惯一直都是农村教师的研究重点。综上所述,培养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和良好习惯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课后阅读意志的培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出小学的良好课后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张玉淑.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J]. 新课程(上),2014,12:98.

[2]谢瑞春. 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J]. 语文天地,2016,15:79.

[3]刘月芹. 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研究[J]. 科普童话,201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