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清代工艺美术的特点

清代工艺美术的特点

清代工艺美术的特点

清代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艺美术;现代;思索

此处讲到的工艺美术,本身是美学与生活的一个融合体,作为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它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

由于当前时期经济高速发展,此时群众的生活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此时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即群众对于工艺美术相关产品在审美等方面有了全新的认知。工艺美术实则在人们对它有新的认识和要求的同时,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有了实质性变革和发展。它本身体现时代思维,同时还展示社会生活相关的内容。在过去的时候人们对待事物的认知能力非常局限,很多的传统思想束缚使得人们形成了立足传统来发展现代工艺的思想。美术的思维定势和遵循在继承基础上来进行发展模式。此处我们要承认,过去的工艺美术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贡献,它是传统文化重要的构成要素,其凝聚着古往今来群众的聪明才智,而且从不同的层面展示了浓厚的古代文化。在历史的银幕上我们很容易看到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伟岸身影和产生美好情感的渊源。

不过,历史展示的是过去的内容,如果只是从一个单纯的历史性上来分析过去的工艺美术和当前的工艺美术间的关联,就会导致人们形成被动的情绪以及一种惰性思想。自豪本身激发自尊和进取动力本无可厚非,不适度的强调却衍生出盲目性,乃至某些孽根性得以生存和扩展;把过去的工艺美术和当今的美术混为一谈,没有分清其在性质上的差异。从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上只能作为现代工艺美术补充的传统工艺美术,成为一种主导力量,而它与现代文明环境难以适应的巨大差异性。从人们意愿的逆向越来越显示出落后于时代特征,时空条件下不同,所形成的传统和现代两大文化体系,在客观环境的制约下构成其相异的质,在工艺技巧上力超明、清;艺术风格直追汉、唐,这并不是现代工艺美术的实质体现。

要想带动现代工艺美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就要立足当前的发展局面。“视传统为流,以时代为本”,该观点是在不断的探索之后得到的最为合理的选择。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时代的那些全新创造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历史的进步注入了全新的血液。假如后人只是单纯的仿照前人的思想,墨守成规的话,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不会是今天的这个局面了。通过上述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当前工艺美术能够获取较好发展的动力,就是因为其能够在保留过去优秀文化的同时,适时的引入全新的文化内容。我们常说工艺美术既是古老的同时又具有年轻的色彩,之所以古老是由于其历史非常久远,而之所以说其年轻是因为它一直体现到如今,人们尚难说清是何面貌、例又引出一层新的内容,即具有常变性。

工艺美术本身是一类以创造为特点的活动,是将实用的功利性和审美的行为通过一定工具和工艺手融为一体,物化过程以衣、食、住、行、用为最终对象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类的生活方式,多元的文化属性主要依附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面一体的综合机制,显示出自身“综合文化的”性质有别于其他文化,围绕物质、实用、审美的主体,具有常变性态的科技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互为渗透构成了工艺美术一个赖以生存的外部世界,这个环境和主体之间是互相关联同时又使互相影响的,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带动美术发展进步,多层次的环境,多元的文化系列和多角度交叠,组合成宏观的视角,广阔辐射面上形成一个庞杂而有序的系统工程。

人们在利用自然的时候离不开科学,科学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明显的特征。科技发展过程中的每个微小的进步带来的强大能量,促使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时候能够获取全新的创造水平,进而获取很多的财富。经济进步,文化发展带动了环境的发展,上述的这些内容本身就是带动工艺美术发展的必然条件。古代的彩陶和铁器等时期的工艺美术的发展步骤清晰的告诉我们,在科技不断变化创新,美术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科技的前进,工业的发展带给我们很多的新产品,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意义,至于这些产品算不算得上是工艺美术,在作答以前,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上作一番分析。老的工艺品被全新的替代,群众的生活发生非常显著的改变;边缘渗透,交差发展,结构复杂化,品种的多样化,客观环境变化和人类反应的保持平衡,这就是工艺美术循序演进的历程。如果我们固守成规的话必然会影响到美术的进步,同时还会影响社会的进步。顺应发展潮流,扩大内涵,发展自在其中,何乐而不为之。随着波澜壮阔的时代流潮向前推进,工业设计所代表的现代工艺必将迅速的扩展开来。不过我们要认识到,不应该一棍子把传统工艺打死。这些工艺所体现的是古代人们的才智,其可以恰到好处的弥补当前机械设计带来的死板化,更能体现人性特点。

工艺美术品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用来观赏的,大多数还是有着实用意义的。对于工艺美术来讲,其参观人本身就是它的使用人。该群体的审美能力会从他的衣着服饰以及交通设备等方面体现。平时生活中的一件衣服,一套杯具或是其他的装饰性的物体,其设计人自己觉得会是艺术性的体现,但是在实际却恰恰相反,然那些被设计人员认为很庸俗的东西反倒会获取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同样式或是色彩的衣服,一些人穿着会很好看,而另外的一些人穿着不但体现不出那种本身的美,反倒会使得衣服原有的美大打折扣,这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通过仔细的分析可知,工艺美术本身是有两个特点,第一是设计人员的艺术特征,第二是其使用人的审美价值。如果只是从一个方面来分析的话,是不能够确保两者都满意的,所以要从两者的共性中寻求一致点。又证明了工艺美术以突出性文化为特征。近几年我国服装业发展异常迅猛,是从流行色、服装新潮的预测中掌握了工艺美术的特有规律,获得了有效的控制手段而大见成效。

工艺美术从维系基本生理需要所产生的“生存价值”观念支配下,原始好、神秘的更多作为纯精神附属物的状态中,让位于“归属价值”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具有实用价值的工艺美术,同时又作为财富的象征显示其价值的另一方面,而且是很重要的方面。价值观念成了衡量一切的主要尺度,在一定程度上衣、食、住、行、用即工艺美术是最直观的反映。以至今人对古人的日常用具常常得誉为“工艺美术品”。

在当前时代,现代的工艺美术逐渐展示出了其优越性,和过去的美术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差异,设计人员站在本身和参加者的双重角度上探讨审美思想的相通之处。出现在量变阶段里的一些内容均是相互对立的,其思想不是很清楚。所有的要素均在互相冲击重合,在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寻求立足点,得到的结论是多样化的内容,就是真实的艺术。我们本身即存在于一个多样化的环境中,统一中生存在多元的冲突和对抗,面对时代的现实,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最佳选择是顺应时代潮流同步而行。

参考文献

清代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第2篇

鱼纹在视觉传统文化符号中的历程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时期半坡鱼纹:半坡型以首次发现于陕西西安东郊的半坡村而得名。以鱼纹为代表,其中的人面鱼纹最有特色。在半坡型彩陶的纹饰中,人面形鱼纹最具特色,多装饰在翻唇浅腹盆的内壁。人面作圆形,眼以上涂成黑色或空白的三角形状,耳部或作对称的向上的弯钩,或饰两条鱼纹,嘴角用两道相交的斜线组成,两边也各饰一条鱼纹,在鱼的周身用短线或两点装饰,在人面纹的头顶画出半圆状的束发,并有横出发笄的装饰,形象地反映了人们当时发饰的状况。

商周的工艺美术时期,商代青铜器的装饰丰富多样。商代动物纹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变形奇特,一类是自然界的动物,兽类有象、犀、熊、鹿、牛、羊、猪、马、兔等;鸟虫类有鸟、蝉、蚕、蛇、龟、鱼等。

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时期,铜镜是一种生活日用品,用以梳妆照面。同时人们又崇尚迷信,借以照妖辟邪。战国时期漆器的装饰纹样有:动物纹、云气纹、几何纹、社会生活题材。其中动物纹包括龙、凤、鹤、虎、鹿、猴、鱼、牛等。社会生活题材则包括车马、舞蹈、狩猎等。这是一类新兴的装饰题材,富有时代感。装饰纹样描绘纤细,形象生动,具有清新活泼的艺术特色。

秦汉的工艺美术时期,漆器十分发达。三十三号墓所出漆盂底的黑漆上绘有两条鱼和一只鹭鸟,鱼的形态简练,鹭鸟提一只脚,似在行走中,俯视注视着什么,这是一件优美的漆器作品。在汉代的铜器工艺中铜洗是汉代的盥洗用具,它是用来盛污水的。铜洗的形式有浅如盘,有平底也有圜底,口沿较宽,铜洗内底多有凸线的鱼纹装饰,有一鱼,有双鱼,有一鱼一鹭。鱼的形象简练,而鱼鳞的表现方法很多,有呈菱格形,有呈现V形,也有用点的。并多有铭文,有“长宜子孙”,“富贵昌宜侯王”,“大吉羊”等吉祥语。汉代瓦当得装饰,可以分为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文字等多几种。其中动物纹样则包括有鹿纹、燕纹、鱼纹等。汉代的建筑模型有厨房、磨房、仓库、猪圈、羊圈、城堡、楼房等。而楼房则又有曲尺式、阑干式、重楼、水阁等多种。动物有马、牛、羊、鸡、狗、猪、鸭、鹅、龟、鱼、鸟、猴、象、鹿等。

宋元时期工艺美术,古陶瓷上的鱼纹装饰,全国窑场的产品中普遍存在。景德镇自宋代以来就是制瓷业的重镇,影青、青花、五彩、粉彩等瓷器,采用刻、划、贴、印和绘画等技法,鱼纹饰更是喜闻乐见的题材。宋元时期影青瓷的碗、盘等器物,有许多在里心刻划鱼纹;元代的青花瓷多见鱼藻纹,鱼多为鳜鱼,其中也有在碗、盘里心贴塑鱼纹的,别具特色;明代之后则多为鲤鱼,表达的是人们企盼“鲤鱼跳龙门”的吉祥心理。常见的瓷画有渔翁捕得大鲤鱼时表情欢快,即“渔翁得利”,金鱼在水中嬉戏追逐则为“金玉满堂”,鲇鱼游弋在水中是“年年有余”,牡丹花配以鲤鱼叫作“富贵有余”等等。

明清工艺美术时期,生产了一种专门外销的彩绘瓷,因以红色为其特点,称之为“赤绘”。这种彩绘瓷的图案题材,多为山水、花鸟、鱼、兽、人物、也有少数用回教经文。其中以表现鱼类等水族动物以及蓬莱仙山等题材最有特色。明代的锦缎图案花纹可以分为云龙凤鹤、花草鸟蝶、几何纹、吉祥器物福寿字等。其中云龙凤鹤所占的比重极大,变化也是多样的。例如云纹有四合云(四个如意形组合而成)、七巧云(形状像七巧)、鱼形纹(形状像鱼,俗称“鱼妆”)、海水江牙鱼(变化似水波)、植物化云(变形如花如树)等。在清代刺绣中,苏绣的针法刻鳞,用以绣鱼或者龙身的鳞片,这是为了表现特定形象的专用针法。

中国传统视觉元素鱼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在现代设计中,以广告包装设计行业为例,许多设计师就考虑到了中国人的审美心理,采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的“喜鹊”“鲤鱼”等有象征意义的图形,运用在设计上,通过这种形象在大众的文化心理上达成情感诉求。每一种不同的装饰艺术都是一种特定的符号因素,既反映了人文意识又体现其人文精神,这种特性使其成为现代设计中一种特定的设计语言。

以现代审美的全新视点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正如靳埭强先生所说“我们不一定要画上京剧脸谱,穿上龙袍,才能让人认出是中国人。”要在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其“意”传其“ 神”,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得到更新和拓展。更可以借助标志本身所特有的持久性和广泛影响力,促进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互动。

清代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活;陶瓷;绘画;艺术;发展

引言中华陶瓷艺术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和伟大的创造力,是中华儿女世代劳动智慧体现。在史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用兽毛做成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器上绘制动植物纹样和人形图案,朴素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类的渔猎、采集等劳动生活。彩陶是我国原始时代最古老的美术作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陶瓷绘画

一、陶艺绘画的概况

陶瓷绘画是陶瓷装饰的一部分。在中国陶瓷装饰艺术发展的漫漫历程中,对陶瓷装饰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中国传统工艺图案和中国画。中国画的材料是笔、墨、纸、砚和颜料,构成画面艺术形象主要是通过线条和笔墨、色彩。中国画所呈现的艺术形象和意境及韵味均能在陶瓷上很好地展现出来。常见的陶瓷装饰如釉上、釉下以及艺术的表现手段工笔和写意,都能获得如同中国画一样的艺术效果。陶瓷装饰吸收中国画后,进而发展成独立的陶瓷绘画。“瓷器的彩绘装饰,自从吸收了绘画的技法以来,使它得到了惊人的发展,不论青花、五彩等彩瓷,出现了绘画风的装饰之后,便发生了崭新的面貌①”。

陶瓷与绘画的结合源远流长,发展成各种各样的富有特色的时代艺术特征。当人类没有出现文字时,就出现了陶瓷绘画装饰。根据考古证明,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陶瓷绘画,是对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劳动的反映。它的艺术表现手法出现了写实、写影、变形三种风格。原始社会的彩陶绘画开启了中国美术史的大门,因为那是古代劳动人民第一次成功地运用绘画美学中形式美的法则进行艺术创作,表现人们的生活,为我们今天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最可靠的证据。

明、清两朝更是把陶瓷绘画推向高峰,先后出现了五彩、珐琅彩及粉彩,以及最有特色的浅绛彩等。这些实际上使陶瓷绘画成为陶瓷装饰的重要手法。但经比较发现,陶瓷绘画又不同于纯粹的中国画,它是一门工艺性很强的陶瓷艺术表现形式。在进行陶瓷艺术绘画创作时,它既要照顾到中国画的美学要素,而且又要符合其工艺特性,它的一切艺术美感最后都要通过“火”来实现,也就是“泥与火”的结晶。同时不同的造型也决定不同的绘画装饰,陶瓷的造型有平面和立体两种类型,平面的造型有如纸的特性一样可以进行独立的纯绘画创作表现,这时与一般的中国画本质相同,最终作为一幅画供人们欣赏。陶瓷绘画同中国画的不同除材料和表现技巧外,更大的不同多是在立体的三维空间上进行装饰,这时进行作画装饰必须考虑艺术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陶瓷的外形美。在陶瓷造型不同的角度塑造不同的形象,但彼此又相互关联和协调,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的美。这时它所呈现出来的美感不是平面的表现所能达到,它所展现的是独特的瓷的质地美、造型的形体美、绘画的装饰美的综合体。

二、陶瓷的起源与绘画起源间的联系:

伴随着人类进入石器时代人类开始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现有的物质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人类开始寻求更利于生存的条件。火的使用让人类向文明社会又迈进了一步,人类在劳动生产中不断地积累摸索把火和土结合创造出一种生活的陶器,最初的陶器只是局限於盛物器皿,服务于生活。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陶器的应用不只局限在盛物器皿上,应用范围更为广泛,如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必然带动精神文明的提高,于是人们开始把生活中的劳动场景,对自然现象的崇拜对文明的向往,都表现在陶瓷上,从而让陶瓷更加的美观更加的生动,也就产生了制陶的技艺。,在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完善成熟。图案形象直观性强,在当时具有标志性、装饰性等性能,所以对彩陶图案的研究也会给古文字研究提供佐证。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在原始时期,氏族部落更为繁杂,在特定的生产条件下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需求的文化特征,它们各自有着代表氏族文化的标志性形象,也产生着不可低估的精神凝聚力量。而随着氏族文化盛衰变化,陶器装饰也出现不同的代表。于是人们开始在满足最低需求之外,追求美的表现,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鱼、鸟、猪以及人类自身都被作为装饰纹样。这些纹饰的描绘手法都很生动,布局合理,是原始绘画的佳作,也是研究中国绘画史的可靠形象资料。

秦汉时期也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我国文化的统一融合时期,秦代陶俑以其完美的艺术形式,生动逼真的神态,深刻揭示了各种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仅表明了我雕塑艺术现实主义传统的久远和我国古代制陶水平之高,并且还为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深沉雄大的民族风格。在彩绘风格方面,汉代彩绘陶一改战国彩绘陶流丽生动,热烈奔放之作风,转而崇尚凝重精雅的神韵。画面铺天盖地,色彩富丽绚烂。唐代经济的繁荣发展,政治的长期稳定和民族意志的高昂,是唐代的各个方面无不空前的繁荣和提高,绘画文学陶艺都得到很大的发展。陶瓷艺术最能表达这种盛唐气象的就是唐三彩釉陶。三彩陶俑和三彩陶器,就是制造它的那个时代的艺术记录和唐人生活情趣的风情画,彩陶是我国最古老的美术作品,随着社会的发展陶瓷绘画也就出现了。

三、我国陶艺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

1.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时期劳动人民的各种生活器皿都采用陶器,装饰下陶器上已开始出现一些简单的的纹饰、符号、文字与一些简单带有颜色的陶器。而且陶器的种类制作工艺已得到很高的发展程度,商代时制陶工艺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这一时期的陶器主要用来服务于劳动人民的生活,绘画也处于比较低的发展阶段。

2.秦汉时期

到了秦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农业稳定,手工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陶瓷手工业也因此成为遍及全国重要手工业之一。秦朝时代陶质的器皿甚为少见,日常使用的有炊器(陶釜、陶甑等)、食器(钵、碗、翁、壶等)。蚕形壶(茧形壶或鸭蛋壶)是秦代具有代表性的陶器,器表除饰以印绳纹外,还施以划纹、弦纹与彩绘,随葬陶器多为实用器。相比之下,秦代的艺术陶的制作却显得繁荣而独具特色。秦始皇陵兵马俑被世人称为“世界第奇迹,代表其艺术陶制作的巅峰。

到了汉朝制陶业的各种制作技术已完全成熟,工艺多种多样,通体轮制法已应用于各种器皿和器物以陶俑为代表,汉代制陶工匠们已在陶塑方面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汉代陶俑“造型概括、准确,形象生动。躯体各部分比例大体合度,肌肉和骨骼解剖关系恰当,头部塑造尤精”,已经达到了“形”“神”兼备。汉代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所制器物的表面被广泛施釉。铅釉陶是汉代陶艺的一种创新,有黄、褐、绿等色,绿釉较为流行,以铅为釉的基础,加上少许的氧化就可得到青绿色,熔点低,只烧摄氏七百到八百度,并且可以薄薄的匀挂在胎上。特点是:釉清澈透明,平整光滑,玻璃质较强,指数较高,光彩照人,有很高的绘画装饰作用。由于烧成温度低,胎体不结实,釉中铅含量高,所以不大作食器,大多作装饰器和明器,汉代几乎全作明器。这与当时社会提倡厚葬的风气是离不开的。

秦汉时期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是瓷器的出现。注重雕塑,绘画,颜色的装饰效果题材广泛,制作精美韵义浓厚。

3.唐朝时期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与外交流广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绘画上陶瓷工艺上都具有空前的魅力,这一时期的陶瓷造型画面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已唐三彩的艺术最具特点

唐三彩的特点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这个可能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在我国古代马是人们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战场上也是需要马,农民耕田也需要马,交通运输也需要马,其次就是骆驼也比较多,所以说,匠人们把它反映在工艺品上。人物一般以宫廷侍女比较多,这个反映就是当时的宫廷生活有关。马的造型比较肥硕,这个马的品种,据说是从当时西域那边进贡过来的,所以和我们现在看到的马的形状有点不大相同,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唐马的造型特点,它是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你们看到这是一匹静立的马。但是它通过马的眼部的刻画,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圆睁的,然后马的耳朵是贴着的,它好像在静听或者听到有什么动静一样,它通过这样的细部刻画来显示出来唐马的内在精神和内在的韵律。

唐三彩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釉色。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红、绿、白三色,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然后在高温下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浇融流溜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

4.元明清时期

元朝时期陶瓷文化,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後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清代西风渐进,陶瓷外销,西洋原料及技术的传入,受到外来影响,使陶瓷业更为丰富多彩,也由于量产及仿制成风,画院追求工细纤巧。这一时期是陶瓷绘画的鼎盛时代。

经过明、清、近代的八百年发展,青花瓷画在借鉴国画技法,融进民间艺人的艺术想象力的过程中,历代青花瓷均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青花瓷画的作画工具,与国画一样,都是用毛笔作画,所不同的是载体材料,颜料不一样。从古代青花瓷艺作品中可以看出,元代青花瓷是用笔锋尖、弹性好、含料多的毛笔,以勾、榻、点、涂的技法画成。这种画法,一直延续到明代宜德年间。这个时期的青花纹饰,料色浓重而凝集不散,在画面上有明显的笔痕。料色深处,还有深青色的料斑。

“工匠来四方,器成天下走”。明代,景德镇青花瓷有很大发展。明代中期的成化年间,青花瓷画吸收了国画中的“晕染法”,创造出“分水法”,其画法是,先用线笔勾线,再用分水笔在线条的轮廓中分水,使画面产生出深浅不同的层次。由于在分水时,笔尖只起到引出料水的作用,并不接触坯体,因此,“分水”作画的瓷器,画面料色均匀,没有笔痕,显得清爽明快,改变了以前的笔触现象。

清代康熙时期,青花艺人吸收国画“墨分五色”技法,在画坯时.采用“头浓、二浓、正浓、正淡、影淡”五种浓损不同的料水晕染,形成画面的多种色阶,而成为著名的青花五彩。康熙时期的青料是高档珠明料,料色青翠欲滴,加上“粉分五色”的技法,使得康熙青花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层次,成为古代青花瓷珍品。

青花瓷画讲究“水路均匀”,“水路”犹如国画中的空白。通过“水路”的巧妙安排,使画面的穿插、虚实处理达到和谐的视觉效果。在构图上,既突出画面的装饰美,又通过“水路”的安排,使画面疏密有致,虚实呼应。古代的青花瓷画.元代层次繁密,明代创造出“分水法”,清代的“料分五色”.成为各朝的重要特色。

吸收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特点,青花瓷画也有融书、画为一体的作品。元代青花菊纹把杯,外壁用青料绘制缠枝,杯心草书:“人生百年长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②”,书法用笔酣畅流利,作品布局疏密得当,诗、书、画相结合,别具一格。

结论

纵观历史长河,智慧的工匠们充分的发挥审美创造的能力。把绘画与陶瓷完美的结合,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形式。现代的陶瓷绘画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无论在陶艺制作上还是陶艺绘画装饰上都有很大的突破,更加的专业更加的精美,在装饰技法方面有着现代审美情趣的陶瓷绘画艺术家,摒弃了以前陈陈相因的繁缛、陋习,而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创造出有着鲜明的个性化色彩和现代意识的简练率意、清新明快的装饰风格,一改千瓷一面之风。在国画引入陶瓷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出现一个多种技法、多种风格、多种流派共存共荣、交相辉映的时代。开始了从拉坯、成型、装饰、烧成一体化、亲手完成的瓷艺的探索。以做到随型赋彩,因材施艺,循艺寓情寄意,丰富和发展了陶瓷绘画艺术语言。在装饰题材方面,艺术家们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氛围的感召下,从纵横两个方面开掘和发展了陶瓷绘画艺术表现领域,笼天地之形,聚宇宙之精,钟人性之灵,摹天地之秀美,绘世界之雄姿,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在世界上占有特有不败的艺术地位。

注释:

①出自著名的陶瓷艺术理论家邓白先生

②出自苏轼的《南乡子》

参考文献:

[1]谢丽君李倍雷,中国美术史[J].安徽: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182-183.

[2]李飞,中国传统陶瓷艺术鉴赏[J].浙江:上海出版社,2009:295-297.

[3]丹宁.中国陶瓷这棵树—艺术树丛书[J].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129-138.

清代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陶瓷艺术发展历程现代家居装饰

一、前言

陶瓷艺术是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其独特性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装饰艺术三者的统一。任何一件陶瓷艺术作品,都是由陶瓷材料的质地、造型和装饰三部分组合而成。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对美的追求也在发展,审美意识在不断提高。而陶瓷艺术也是伴随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日益提高,陶瓷艺术也随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家居是人们生活的港湾,家居装饰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层次,审美水平的高低,现代家居装饰的内容、形式、题材、应用都十分广泛,作为现代家居装饰的一部分,陶瓷艺术与现代家居紧密相连,为现代家居装饰增添特有的情调。

二、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

早在约八千多年前的华夏故土,便开始有了原始陶器的烧制。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饰品,这些都是原始人们的审美观念的反映,是装饰的萌芽。远古时代的中华人民的制陶,实则源于使用,基于定居和食物存放的需要,随意的摆设又成为家居装饰的一部分。以红与黑为装饰色彩,以图腾为主要纹样的彩陶成为那个时代陶器的代表。彩陶不仅只是一种简单的日用器皿,而且是一种有审美价值和装饰味的艺术品。我们的祖先利用双手捏制的彩陶,能够具有圆而工整的各种造型,装饰精巧、简练,充分体现当时人类的创造力对艺术的敏感性。这种原始的美,美化了人们的生活。

汉代的早期瓷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特别是在东汉的中后期,已经进入完成的阶段。六朝时期,我国工艺美术进入了瓷器时代。这个时代的陶瓷纹样出现了植物纹,反映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在审美领域逐渐摆脱宗教意义和神化思想的束缚,而以自然花草为欣赏对象,获得思想上的解放。唐代出现了类玉的青瓷和斑驳淋漓的唐三彩,唐代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唐代的装饰一改从前以动物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特色,开始面向自然,面向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摆脱了拘束,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宋代的工艺美术明显地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结合实用的生活用品;一是专供欣赏的艺术品,它虽然未能成为主流,却对明清的工艺美术创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完成,是元瓷的一项重要贡献,在陶瓷上画花,则已成为这时的主流。明代装饰纹样以缠枝莲为代表,绘画已经普遍地应用在装饰上,明代在工艺上采用的绘画,往往注意结合器物的形体,因而使绘画适应了装饰的要求。清代瓷器生产在工艺技术和产量上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清瓷的瓷色白而泛青,所以在青花制作中,产生更为和谐的艺术效果。陶瓷艺术从艺术风格看: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如商代的威严庄重,周代的秩序,战国的蟠螭纹,汉代的四神纹和云气纹,六朝的莲花,唐代的牡丹,元代的松竹梅菊,明代的缠枝莲等等,都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代表。

三、陶瓷艺术与现代家居装饰

按照陶瓷器具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现代陶瓷可以分为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和卫生陶瓷三大类。日用陶瓷在人类历史上和现代生活中,一直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应用范围广,使用数量多,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日用陶瓷包括的品种比较多,有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文具、灯具以及其他日用杂具等。艺术陶瓷主要是用于生活环境的点缀装饰,供人们欣赏。艺术陶瓷造型的装饰性比较强,讲究与环境协调的整体效果,要求有较高的艺术性,这是艺术陶瓷比较突出的特征。造型属于器皿类型的艺术陶瓷有花瓶、花插、花盆等等。另外,艺术陶瓷还有艺术味比较浓厚、造型自由化的浮雕、陶板等等。卫生陶瓷在生活日用中起着美化环境、清洁卫生的作用。应用于家居装饰的主要有:地面砖、墙砖、洗脸盆等等。

日用陶瓷与现代家居装饰是密不可分的。在家居构成元素中,日用陶瓷是不可缺少的。在用餐时,一套造型美观,使用方便的餐具,可以让用餐者有个喜悦的用餐心情。在摆设时,它又能点缀厨房的装饰。一套茶具,既可装饰客厅环境,将其泡上茶后,一缕清香,又可让客人感受到主人的热情。一个艺术味浓的烟灰缸,一方面,接纳烟灰,保持环境整洁;另一方面,与客厅里的装饰相融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受。日用陶瓷造型和装饰与人们家居环境相协调,和人们的心理意愿符合,有益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因此,现代家居更趋向于“艺术化”的日用陶瓷,而日用陶瓷在家居中,也不简单地作为日用了,在日用的同时,也更注重与家居环境相协调,张扬出主人的个性。

艺术陶瓷与现代家居紧密相连,它是现代家居装饰中不可或缺的点缀。艺术陶瓷可以直接体现一个人的想法与个性。久居城市的人们,对喧闹的都市生活,异常紧张的快节奏产生厌倦,他们渴望回归大自然,期望过宁静的田园生活,这种想法集中体现在他们的生活装饰中。一个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的花插,与泥土色彩相近,装饰简洁粗犷,再配上一束鲜花,给人一股大自然的气息。“日用化”的艺术陶瓷更是家居装饰的首选,在享受艺术陶瓷带来愉悦的同时,又可以利用陶瓷的实用功能。

卫生陶瓷是现代家居装饰的所需材料之一。陶瓷艺术适用美的法则,使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有机的结合。现代家居中,厨房和卫生间的装饰是陶瓷艺术表现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过去的家居装修中,人们还不懂得利用陶瓷作洗脸盆以及坐便器等用具。仅仅局限于用水泥、木板等材料来装饰地面及墙壁,这给厨卫的清洁带来诸多不便。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研制出了地面砖、墙砖、洗脸盆等用具,成为家居装饰中最为理想的装饰材料。因为瓷面釉的光滑、耐用、耐看、抗腐蚀,装饰在室内地面、墙壁及厨房、卫生间中,既方便又美观,擦洗易干净、明亮,是现代家居装饰的首选材料。

清代工艺美术的特点范文第5篇

摘要: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任何的社会意识应当与社会形态有密切联系。然而,以艺术语言和功能的转变的样式来分析历史行为或多或少地有些牵强。文中以社会学视角来分析清代晚期绘画商品化的成因,力图探究“笔墨当随时代”的规律。

关键词:绘画 清末 商品化

作者简介:杜元翁,1965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长春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

我们知道这样一个规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绘画形式作为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来看,理所当然的会被划分在上层建筑中来。在明末江南地区经历了资本主义萌芽以后,经济的力量已经促使社会意识形态悄然发生转变。这一点在清朝末年尤为明显,经济活动的发达刺激了对艺术的需要,而社会需要又反过来促进了艺术的发展。然而当时的中国,各地工商业的发展极不乎衡。内地工商活动不多,西北更是“商贾罕至”,工商业除去南、北二京外,大致分布在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其中以江南地区最为繁荣,至清中叶,非常突出地集中形成了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五府中的许多工商城镇,而这些地方又恰恰与清中期中国美术活动最为发达的地区相吻合。陈传席先生就在他的文章中论证了江南绘画中心如何随江南工商重镇的转移而在徽州、扬州、上海次第出现的情况。①当然,不仅是这三个地区,几乎可以说,凡是江南的工商城镇,几乎都是一些大大小小的绘画中心。这个情况是有趣的。纵观中国历史,元明以前,文化中心无一例外地都是与政治中心城市相一致的。与西方城邦的建立不同的是,中国的城市在封建时代,都“不是人口自然集中。资本或生产设备自然集聚的结果.它不仅是,或者说本质上不是一个市场中心。它首先是一个政治心脏,是行政网络中的一个结,是官僚 (或)……古代封建领主是据点”。②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城市的建立完全是基于政治的需要。而附属于这些政治中心的艺术就很难摆脱封建正统之宗旨。不论这些政治中心是在西,在北,或是东转南移,文艺从属于政治的风范难变宗旨。这就使直至南宋为止,主要集中在这些政治、文化中的正统艺术、上层艺术对统治阶级国家机器具有极大的依附性,也因此而较少地具有艺术家自己的个性。元代由于统治者忽视文化的政策。造成了元代文人艺术的繁荣,但在道释观念支配下,以逃世忘名为旨归的元人山水艺术则主要产生于江南一带名山胜水之间,与城市生活了然难涉。只有到清中期以后,不是由于政治的目的,而纯然出于工商活动的发达,形成了诸如徽州、扬州、松江一类工商重镇的繁荣,并由此而形成了相应的江南文化中心城镇和美术中心。美术活动与商业活动的这种密切的联系和重叠,从又一个角度显示了明代绘画尤其时清代中后期文人画与传统的封建美术现象的比较大的区别,而与进、现代美术的某种内在的联系。

历史上文人画家多自视清高。就是在清中后期,对文人画、画工画的划分中,就有行家(职业画家)与利家(文人业余画家)之分。因此,是否以绘画为职业以绘画谋生成为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以此为职业,是个蒙受羞辱的原则问题。但出于商品经济的时代大潮的冲击,先进思想家们思想伦理观念的转变,在清中后期阶段绝大多数文人画家不论是心甘情愿或实属被迫,实际上毕竟走上了使作品商品化的道路。绘画的商品化与大多数画家仍未摆脱贫困,这一现象何以存在呢?一方面,社会对绘画的确有着大量的需求;一方面,几乎四面八方的画家都蜂涌而入地挤进这些江南城镇。在成百上千的画家间的激烈竞争中,由于画价多以名重与否而定,而名重之幸运儿毕竟只是少数,绝大多数画家(包括被后世予以高度评价而在当时却名声平平的画家,甚至也包括一些当时还颇有名气的画家)则只能在较低的价格上拼搏。勉强地维持自己贫困的生活,这是问题的客观一面。这种情况所以产生的另一方面大概应从画家主观方面去看。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和李复堂都是做官不得志转而到扬州卖画为生,也有画家主观去迎合市场需要,在此不一一赘述。

晚清时期绘画艺术商品化的出现还得益于另一个客观条件,这就是晚清时期逐渐壮大的市民阶层,由于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密切,沿海地区的城市生产水平发展迅速,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的成长和壮大。仅以上海为例,上海人口在1880年为107.000人,而到了1990年则达到了345.000人。十年时间人口的增长速度道道倍数以上,庞大的市民队伍无疑为绘画商品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③

客观而论,艺术的商品化发展是艺术发展的必然阶段,它既能给艺术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造成清末绘画作品媚俗化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此期间绘画的商品化发展在其中的影响是不容客观的。早在18世纪,西方一批美术家便已注意到,艺术生产和审美趣味深受地理,气候,民族,历史事件等因素的影响,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之本意,首先是自然之人在自然界的存活,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人们追求如何活的更好些,这便构成了生活的第二义。因此可以说,艺术的历史就是艺术的社会力能演变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兴起。

21世纪的今天,方便、舒适的生活已经成为实现,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现代化进程在精细、独特专业领域下培育了更高级、更细化的专业,以使其更为合理。艺术也不例外。贡布里希在《艺术发展史》中一开始就指出:“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所谓的艺术家,从前是用有色土在洞窟的石壁上大略图画个野牛形状,现在一些人则是购置颜料、为招贴版式设计广告画,过去也好,现在也好。艺术家还做其他工作。只要我们牢牢记住、用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方,艺术这个名称所指的事物会不大相同”④在他看来,艺术是“为特定的场合和特定的目的而创作的,在艺术家工作时、这些条件都在他的考虑之中”。⑤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时代因素对艺术方式的影响很大的时代不同,自然因素与社会文化因素之间的比例也就不同,艺术所呈现出的状态就会不同。“事实上不仅是艺术含量的多少。而且因艺术应用品类的不同,其艺术变现形式呈现角度、艺术表现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同。”⑥起初笔者在研究中得出,艺术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的,最后笔者注意到找出这些与美术现象相紧密联系的社会、时代的特征,进而加以反证。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学者、美术评论家由于过分强调历史的无绪性、偶然性,而完全排斥时代对艺术的影响。这似乎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时代对艺术的影响是复杂的。那种把政治的昌明和经济的繁荣去硬套艺术的进步,反之则只能是落后的做法固然愚蠢,但完全否定时代与艺术之间的确存在着某种复杂的需要认真解析的关系也就矫枉过正了。

参考文献:

[1]陈传席,清代中国画坛三大重镇及其形成,载《东南文化》1988年第二期

[2] 张光直,美术 神话与祭祀,台北:稻乡出版社,1993年2月初版

[3]费正清著,剑桥中国晚清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