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地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工地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工地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工地消防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第1篇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编制目的:为了正确、有序、快速地处置特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和事故影响,保障消防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保障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本应急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并结合实际而制订。

1.3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消防维护班组应急处置消防特发事件。

1.4安全风险辨识:通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在机房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如下安全风险,可能会导致发生消防设备误动作造成大范围受损事件。

1.4.1.自然灾害(地震)等导致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发生的安全风险;

1.4.2.人为外力(误操作)导致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发生的安全风险;

1.4.3.消防设备设施老化(管道爆裂)导致大范围受损事件发生的安全风险;

1.4发生事故的条件:施由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使用不当导致事故发生,都有可能造成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同时,消防设备设施遍布整个大楼,由于自然灾害、设备设施老化、人为误操作,误动作等因素,导致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发生的安全风险很大。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2.1.预防为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切实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与监督,要求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监督到位,考核到位,在提高设计水平、设备设施健康水平、强化预防工作的同时,健全应急体系,做好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应急工作,力争使事故损失和事故影响降底到最小程度。

2.2统一指挥。在公司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应急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保障体系,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事故处理、应急救援等各项应急救援工作。

2.3分级管理。按照国家《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的有关要求,我公司按照分级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建立健全有系统、分层次、上下协调一致的消防设备设施特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体系,加强应急宣传与教育、培训与演练、实施与评估等各项工作。

2.4措施果断。一旦发生消防设备设施造成大范围受损事件,危及机房的安全稳定运行,干扰大楼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产生不良的影响,公司各有关部门必须按照职责与分工,反应及时,动作迅速,措施果断,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和事故影响。

2.5依靠科技。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努力提高消防设备设施抵御各种安全风险的标准。加大反事故技术措施落实力度,加强检测与监控的力度,做好备品备件和事故抢修值班制度工作,努力提高应对消防设备设施造成大范围受损事件的水平。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组织体系

3.1.1.成立应急领导组,全面领导银联信息中心消防设备设施特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2应急领导组的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及公司有关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要求;接受银联信息中心应急指挥机构的领导;

(2)统一领导消防特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3)组织制定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抢修应急预案并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和修订;

(4)消防设备设施特发事件抢修应急预案的启动命令和终止命令;指挥协调消防设备设施特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

(5)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的进展与处置情况。

3.3应急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3.3.1.及时了解消防设备设施大范围受损事件情况,提请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启动、实施和终止应急预案;

3.3.2.落实应急领导小组下达的各项应急指令;

3.3.3.监督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掌握应急处理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应急处理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3.3.4.制订、监督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和修订;制定完善有关应急工作的规章制度;

3.3.5.组织开展消防设备设施特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3.4处置措施

3.4.1.在应急状态下,应当立即启动相应消防应急预案,奔赴现场,开展应急修复工作,落实各项应急处置措施。

3.4.2.在应急状态下,应当调动一切力量,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消防系统稳定运行,保证重要地方的可靠保障,积极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尽快恢复正常状态。

3.5人员保障

3.5.1.所有公司消防维保人员为兼职应急人员,并符合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经医师鉴定,无妨碍工作的病症,具备必要的安全工作技能和知识,并经考试合格,特种工应当取得相应资格证。

3.5.2.消防设备设施厂家配合应急处置工作,应当作为临时工进行安全管理,厂家人员应当在有关专业人员不间断的监护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5.3.建立全天24小时领导带班的生产值班制度,保证信息畅通,反应及时。

3.6应急物质与装备保障

3.6.1.水系统钢管,配件,阀门,喷头,消防栓等备品备件充足力大于90%。

工地消防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第2篇

 

 

消防演练的应急预案1

  为提高xxx公司安全事故应急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科学、及时、有效应对安全事故,妥善处理,有效控制事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工作秩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本修理厂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能,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一)本修理厂正常维修工作中,发生死亡1人及以上的生产安全事故。

  (二)本修理厂维修车辆出现重大维修质量安全事故问题,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伤亡及以上的重大险情。

  二、工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和应急预案以及实施,负责根据应急预案的原则,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组织实施工作。

  三、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

  在统一领导下,坚持分级响应、分级管理为主原则实行应急工作责任制。根据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和本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结合维修车间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四、应急准备

  (一)定期研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指导应急救援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加强重大安全的宣传教育、监督检查工作,防患于未然。

  (二)定期检查本单位职责范围内安全应急预案落实情况。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应定期演练,器材、设备等应设专人进行维护。

  (三)应急抢险救援工作需要多部门配合的,根据情况及需要及时通知和配合地方交通、公安、卫生、消防、安监局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开展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四)建立本单位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重大灾害事故数据库,并及时更新,定期完成风险分析及评估报告,建立健全预警联动机制及时消除隐患。

  (五)各部门主管应24小时保持手机开机,以备紧急情况联络。

  五、应急响应

  (一)事故报告

  1、报告原则

  应遵循“迅速、准确”的原则,在第一时间上报重大安全险情或重大事故情况。

  2、报告程序

  (1)发生重大安全险情或重大事故后,相关部门负责人应立即将事故情况如实向主管领导报告。

  (2)主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核实有关情况,并立即报告分管副总经理。

  (3)发生严重火灾事故,要及时上报消防、交通等政府部门。

  (4)发生死亡1人及以上事故,要及时上报公安、交通、等政府部门。

  3、报告内容

  重大安全险情或重大事故报告的内容:

  (1)险情或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别、人员伤亡情况;

  (2)险情或事故发生的单位名称、资质等级情况,单位负责人、企业法人代表等有关人员的姓名及执业资格等情况;

  (3)险情基本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紧急抢险救援情况,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

  (4)原因的初步分析;

  (5)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与处理的有关事宜;

  (6)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及报告时间。

  (二)救援程序

  发生事故立即启动现场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组织开展救援行动,迅速控制危险源和现场,组织群众自救互救。 根据事故级别启动本预案,立即成立事故现场指挥小组,具体指挥现场救援工作,按照本预案规定的职责开展救援行动。

  (三)事故处置

  遵循“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原则,共同做好重大安全险情或重大事故的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工作。

  1、在统一领导指挥下,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迅速赶赴事故现场,

  按照应急指挥命令和应急预案中的职责分工,协助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做好抢险救援工作,会同安全监管等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及时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续报有关情况。

  2、在公安、消防、卫生等专业抢险力量到达现场前,应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全力协助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同时协助有关部门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秩序,妥善保管有关证物,配合有关部门收集证据。

  (四)信息

  重大安全事故的信息和新闻,由政府或有关行政机关单位实施集中、统一管理,以确保信息正确、及时传递,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向社会公布。同时,向公众警告或者劝告,采取严格的防范控制措施,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六、应急终止

  (一)应急组织应根据重大安全事故抢险救援工作进展和结束情况,及时向公司报告。

  (二)应急状态终止后,应及时作出书面报告。书面报告的应包括以下内容:事故发生及抢险救援经过;事故原因;事故造成的后果,包括伤亡人员情况及经济损失等;预防事故采取的措施;应急预案效果及评估情况;应吸取的经验教训以及对事故责任单位及责任人的处理情况等。

  七、保障工作

  (一)宣传教育

  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重大安全事故及有关知识的宣传,增加预防安全事故的常识和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并通过定期组织实战演习,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二)人员力量保障

  对本单位的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基本人员力量进行摸底检查,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并加强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基本人员技能培训和力量:

  1、设备抢险力量:主要由车间维修人员、设备管理人员、设备维护人员组成,承担事发现场的设备抢险和安全保障工作。

  2、安全咨询力量:主要由从事现场管理、设备管理、设备维护等工作的技术人员组成,担负事发现场的安全性鉴定、研究处置和应急方案、提出相应对策和意见的任务。

 

消防演练的应急预案2

  为有效防治我社区自然灾害,避免与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根据上级自然灾害防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社区基本情况

  xx社区位于xx街道办事入东2公里,辖区有企事业单位8个,4个家属院落,2个物业小区及1个城中村,另有学校1所,辖区共有常驻居民2187户,4000余人。

  二、工作机构与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负责我社区自然灾害防治与应急工作指挥、组织、协调、监管。

  组 长:xx(社区主任)。

  副组长:xx(社区党支部书记)。

  成 员:xx(副主任) xx(委员) xx(委员) xx(委员)xx。

  下设办公室,负责社区自然灾害防治与应急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主任由xx兼任。

  2、职责分工:

  (1)组长:分管组织、指挥、协调本辖区自然灾害群测群防与突发性自然灾害各项应急处置工作;负责自然灾害灾情报告,在强降雨期间执行“零报告制度”,并负责向社区居民公布本预案。

  (2)副组长负责组织抢险小分队及其人员分工;组织自然灾害临灾抢险、排险。

  (3)成员负责本辖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负责地质灾害监测资料与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资料的整理、汇总与上报工作。

  (4)小组组长:负责组织本辖区居民小组范围自然灾害点监测与自然灾害易发地段巡查;负责临灾时组织受威胁群众撤离;负责及时向应急工作组组长报告自然灾害灾情。

  (5)应急工作组其他成员:负责物质保障、灾民安置、救护与汛期值班等项工作。

  2、社区巡查小组:社区两委会、社区居民小组、社区志愿者组成社区巡查小组。

  三、防灾抢险

  1、自然灾害点监测、易发地段巡查防灾避险。

  2、预警及抢险救灾措施。

  当遇强降雨与上级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立即加强自然灾害点监测、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巡查。发现险情征兆,立即组织受影响群众撤离,并及时上报。疏散安置地点必须在汛期前实际调查选点,确保安全。划定临时危险区,在危险区边界设置境界,同时明确具体监测人。在强降雨过后,根据自然灾害点具体情况,采取修建地表排水沟、埋实裂缝等简易治理措施。

  3、监测、巡查要求。

  旱季每月监测、巡查一次。汛期8月1日—10月15日每15天巡查一次,若发现监测自然灾害点有异常变化与暴雨天气前后,应增加观测次数,每日观测次数不少于3次,灾害体处快速异变状态的,应每1-2小时监测一次;易发地质灾害地段巡查不少于2次,并通知受影响社区居民加强观察、巡查,发现险情立即报告。监测、巡查必须做好数据记录、归档。

  4、灾后处理。

  灾情发生后,社区应急工作组将与上级部门一道做好灾区群众的思想工作,安定群众情绪,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及时组织灾区群众开展自救。

  四、保障措施

  1、组织到位。做到机构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不断把社区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工作组成员、抢险小分队成员、社区巡查小组成员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调查补充,修改本预案,并向社区居民公布。

  2、宣传到位。向社区居民宣传自然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公布本预案,充分认识防御自然灾害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提高社区民有自我防范意识。

  3、措施到位。自然灾害点监测到位、易发自然灾害地段巡查到位;汛期前组织对避险路线、临时安置点进行勘查,并向社区居民公布。

  4、物质到位。每个社区居民小组购雨衣、手电、应急灯(具体数量由社区组具体实际确定)等必备物质设备,并由俞厚祥保管。

消防演练的应急预案3

  一、 消防安全工作领导组织机构

  组 长:xx 副组长:xx xx

  成 员:学校行政班子

  二、消防安全工作成员的'责任分工

  组长负责定时召开消防安全工作领导组会议,传达上级相关文件与会议精神,部署、检查落实消防安全事宜。

  副组长负责各具体负责组织对紧急预案的落实情况,未雨绸缪,做好准备,保证完成校领导部署的各项任务。

  领导组各组员具体负责火险发生时全校各年级、各部门突发事件的处理、报告、监控与协调,保证领导小组紧急指令的畅通和顺利落实;做好宣传、教育、检查等工作,努力将火灾事故减小到最低限度。

  消防安全领导组织机构下设通讯组、灭火组、抢救组、紧急疏散组,分别具体负责通讯联络、组织救火、抢救伤员、疏散师生等工作。

  (一)通讯组:组长:xx(火险发生时,负责立即电话报告校消防安全工作组和上级相关部门,以快速得到指示,视火情拨打119,广播告知全体学生,报险救灾)

  (二)灭火组:组长:xx (负责消防设施完善和消防用具准备,负责检查全校各办公室、教室、宿舍、图书馆和计算机房等地的用电、用火安全;火险发生,立即参加救火救灾工作)

  (三)抢救组:组长:xxxx(校医)(负责做好及时送往医院的准备工作,负责火险发生时受伤师生及救火人员伤痛的紧急处理和救护)

  (四)紧急疏散组:组长:xx成员:各班班主任(负责制定紧急疏散方案,明确各班逃生途径与办法指导,负责所在年级组、所管班级学生紧急疏散中的安全);图书室xx(负责图书馆各处的消防安全与紧急情况下的学生疏散与逃

  生)。计算机中心和计算机室有凌均梅负责消防安全。

  三、灭火工作预案

  1、发现火情,在场人员要立即引导室内人员进行有序疏散,并迅速利用室内的消防器材控制火情,争取消灭于火灾初级阶段。

  2、如不能及时控制、扑灭火灾,在场人员要立即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如切断电源等),防止火势蔓延。

  3、在场人员要以最快的方式向领导组成员汇报,尽快增加援助人员,协力救火。

  4、领导组成员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到达火情现场,并视火情拨打“119”报警求救。

  四、 师生疏散及逃生预案

  1、火情发生后,按照灭火预案,管理人员及各工作人员要立即通知学校领导组领导,尽快增加援助人员,如发生重大火情,同时向“119”报警,并根据火情发生的位置、扩散情况及威胁的严重程度逐个区域通知人员撤离。

  2、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应该正确引导撤离师生奔向疏散通道,并将正确的逃生方法告知负责同志,其余人员按照既定位置,统一使用灭火器灭火,并进行伤员抢救等工作。

工地消防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第3篇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切实加强消防管理,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防止和减少突发火灾危害,确保车间在处置火灾时,反应及时、准备充分,决策科学,措施有力,把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2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三精黑河药业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以及上级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我车间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应急救援预案适用于车间可能发生的重、特大火灾的防范和应急预案,对于一般性火灾事件可以参照执行。

1.4 工作原则

1.4.1车间负责制订和协调组织实施本预案,本预案在具体实施时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各项责任制。

1.4.2 本预案涉及的车间各相关班组,应根据本班组在消防工作中应履行的职责,落实各项支持保障措施,尽职尽责,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在处置火灾时作出快速应急反应。

1.4.2在处置火灾时,保护车间财产安全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员工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努力保护员工财产和车间设施的安全,把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1.4.3 车间和各个班组不仅要落实预防火灾的各项措施,更要做好紧急应对突发重、特大火灾的思想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建立应对重、特大火灾的有效机制,做到常备不懈,快速反应,处置得当。

2 应急领导机构与职责

2.1 消防应急领导小组的组成

车间的“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小组”是火灾事故应急救援的领导小组。该组织由车间主管安全生产的车间主任、技术主任、工艺员、班组长等组成。日常工作由车间安全员,并24小时监测值班。

2.1 消防应急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 负责本《预案》的制定、审查、批准和修订。

2. 组织实施本《预案》,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预案》演练。

3. 检查落实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4. 火灾现场的组织指挥:命令、事故报警、灭火救援、现场警戒、治安保卫、人员物资疏散、道路管制、内外联络等。

5. 组织事故调查处理。

6. 安排受损设施抢修,恢复生产。

7. 本《预案》明确为车间日常消防工作责任人。

8. 本《预案》在车间发生火灾危害时启动。对于一般火情,车间安全员在接报后,立即向119报警,同时迅速地组织扑救工作。

9. 重大火灾事故应急指挥地点:

3 预警、监测、信息报告和处理

3.1 车间火灾预防

车间维修班组开展经常性的车间级防火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防火意识;严格控制和管理火源,规范生产用火行为;加强对高火险时段和危险区域检查监督,消除各项火灾隐患。

3.2 火险预测预报

依据在厂区明显处悬挂防火旗,时刻监测可能发生火灾点。

3.3 火警监测

日常消防责任人实行24小时对在车间可能发生火灾的危险源进行巡查,当火警监控中心报警器报警时,应立即派人根据监控屏幕上显示的火灾点去现场查看,以便把火灾消灭于萌芽中。

3.4 信息报告和处理

3.4.1 发生火情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车间火灾应急小组负责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公司做以汇报。

3.4.2 各班组接到可能导致灾难的信息后,按照应急预案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通知有关人员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生。

4扑火指挥

扑救火灾由火灾应急指挥小组统一组织和指挥,参加扑火的所有人员必须服从扑火前线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各级领导靠前指挥到位,随着火情趋于严重,扑火前线指挥部的级别随之提高,人员组成相应调整,但要坚持由上到下的逐级指挥体系。根据火场情况划分战区后,各项工作分指挥部按照总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可以全权负责本战区的组织指挥。

4.1 扑火原则

4.1.1 消防重点部位出现一般火情的应急措施

4.1.1.1火情所在部位发现人员应立即向安全员报告,并上报公司有关部门;根据火情实际情况同时向119报警。

4.1.1.2车间安全员必须在5分钟内赶赴现场扑救。

4.1.1.3车间有关人员就近利用消防设施进行灭火扑救,及时疏散人员和重要物资。

4.1.2消防重点部位出现重大火灾的应急措施

4.1.2.1发生重大火灾,必须按照“救人重于灭火、防范胜于救灾”的原则,积极组织力量,快速实施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行动。

4.2 火灾应急通讯

4.3 车间洁净区内和一般区发生火灾时的应急措施

1. 发现火情立即向安全员报警(或大声呼叫报警)。

2. 安全员5分钟内到达火灾现场,根据现场情况开展灭火行动;及时向发现者了解情况,采取控制措施,防止蔓延;查明火源和人员是否受到威胁。

3. 对范围不大的小火,立即使用附近灭火器材进行扑救;并及时向公司工程部和生活服务部报告现场情况。

4. 如发现火情蔓延,难以扑救,应拉响警报,拨打119向当地消防部门求援。

5. 迅速切断电源;关闭火灾区域的门窗、通风系统,控制火势扩大;注意保护、隔离其他区域。

6. 利用电话、喊话稳定人员情绪,维持秩序,由现场安全员将车间员工迅速向周围安全地带转移疏散。

7. 组织抢救重要物资、贵重物品等。

8. 配合当地消防部门开展扑救工作。

9. 当确认火已熄灭,立即排烟、抽水,彻底扑灭余火;布置人员值守,严防余火复燃。在没有得到有关部门许可前,任何人不得擅自破坏现场。

10. 详细记录火警发生时间、地点、火警发现者、火灾种类、施救情况等。

4.4制剂车间安全逃生路线

(1)车间二楼洁净区内人员迅速分散汇集到东西两侧的安全玻璃门处,拿起旁边的铁锤或铁棒将玻璃敲碎,迅速离开洁净区,东侧沿对面楼梯下到一楼顺走廊逃离事故现场;西侧由对面的疏散通道离开事故现场。

(2) 车间二楼一般区人员由二楼西侧的疏散通道离开事故现场。

(3) 车间一楼洁净区内的人员迅速分散汇集到东西两侧的安全玻璃门处,拿起旁边的铁锤或铁棒将玻璃敲碎,迅速离开洁净区,东侧由走廊离开事故现场;西侧由安全门离开事故现场。(也可由一楼物流门离开事故现场)

(4) 车间一楼一般区的人员由一楼安全门离开事故现场。也可由一楼物流门离开事故现场。

(5) 由于电失火引起局部着火,马上切断所有电源,阻止火势蔓延,同时用灭火器灭火;若无法控制火势,则按(1)中所述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6) 由其它原因引起着火,马上用灭火器进行灭火;若无法控制火势,则按(1)中所诉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5 善后处置与事故的调查处理

5.1 善后处置

善后处置工作由善后处理组负责组织开展,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包括:稳定员工、受伤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协助公司对安全事故或突发紧急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按规定给予抚恤或赔偿;配合公司协助保险单位一起做好伤亡人员及财产损失的理赔工作等。

5.2 事故调查与处理

应急状态终止后,事故调查组负责组织事故的调查与处理工作,各有关班组应及时做出书面报告。书面报告的基本内容是:事故发生及抢险救援经过;事故原因;事故造成的后果,包括伤亡人员情况及经济损失等;预防事故采取的措施;应急预案的效果及评估情况;应吸取的经验教训以及对事故责任班组、责任人的处理情况等。

事故、事件调查处理的权限及程序按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在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下,及时、准确地查明事故原因、性质和责任,对事故责任者按“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总结并吸取事故教训。

6 应急保障

车间要做好应对安全事故和突发紧急事件的人力、财力、物资、通信、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等应急保障工作。

6.1 通信与信息保障

救援人员要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把有线电话、移动手机、互联网等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社会基础通信设施的作用,为扑火工作提供通信与信息保障。

6.2 后备力量保障

加强车间消防队伍建设,重视后备扑火力量的准备,保证有足够的扑火梯队。各种扑火力量要在车间救援应急小组组织指挥下,互相支援、积极配合、协同作战。

6.3 扑火物资储备保障

车间根据防火任务,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建立相应的防火物资储备库,储备所需的扑火机具和扑火装备。

6.4 应急人员安全

应急响应人员自身的安全是安全事故和突发紧急事件应急预案应予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应急功能中应明确保护应急人员安全所做的准备和规定:

1 应急队伍或应急人员进入和离开现场的程序,包括向现场总指挥报告、有关培训确认等;

2 根据事故的性质,确定个体防护等级,合理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并在收集到事故现场更多的信息后,应重新评估所需的个人防护装备,以确保选配和使用的是正确的个人防护装备;

3 应急人员的消毒设施及程序;

4 对应急人员有关保证自身安全的培训安排,包括各种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措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7 培训与演练

⑴ 运用各种工具、手段,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消防意识,明确防火灭火在企业的重要意义。

⑵ 除昼夜巡查外,每月组织一次安全(消防)检查和法定假日前的安全(消防)大检查。

⑶ 根据生产和季节特点,每年组织一次消防演练,提高实战水平。

工地消防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第4篇

 

 

消防逃生应急预案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一个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体系处置新区校车交通安全事故,维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所称的校车交通安全事故是指接送新城子乡中小学学生的校车发生对师生生命财产构成危害损失的校车交通安全事故。

   第三条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规范、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属地管理、分级处理、公众参与;资源整合、综合协调、快速高效的处理原则。

   第四条 校车交通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轻微、一般、重大、特大交通事故标准四个等级。

   轻微事故是指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不足200元的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

   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并重伤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并重伤5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的事故。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学校校车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是负责处置校车交通安全事故的应急指挥机构。

   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应急工作制度和部门联动机制;按规定预警信息;组织应急处置、调查和处理;按规定及时报送有关信息;会同新区有关部门做好校车交通安全工作的部署、协调、指导、宣传和监督工作;配合上级部门做好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第三章校车交通安全监测和预警预报

   第六条 校车交通安全的监测

   (一)领导小组要积极配合新区校车办等校车交通安全工作机构开展校车交通安全的检查;建立健全的校车交通安全监测网络、巡查制度和校车交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掌握校车交通安全信息。

   (二)学校应建立校车交通事故防范制度体系和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校车管理档案和落实日常管理制度;及时掌握隐患情况并向校车办汇报。

   (三)学校安全保卫处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向校车办通报,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七条 预警预报

   学校要严格执行值班制度,落实校车安全管理员岗位,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畅通。

   第四章应急响应

   第八条 响应程序

   (一)先期处置机制

   接报后,学校等单位第一责任人、安全主任及其他有关人员应在30分钟内赶赴现场开展警戒、疏散群众、控制现场、救护、抢险、收集现场动态信息、初步判定事故级别等基础处置工作。学校立即启动办事处校车交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对初步判定为一般、重大、特大校车事故的,应立即向校车办、教育局、交警大队报告。

   (二)应急处置

   领导小组接报后,应在事发后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赶赴现场,组织、协助、协调、督促做好处置工作,立即向校车办、教育局、交警大队报告。

   第九条 扩大应急

   因校车事故产生或者衍生其它突发公共事件,目前采取的应急救援能力不足以控制事态的,需由多家专业应急机构、事件主管单位同时参与处置工作的,先期负责处置工作的校车领导小组或事发当事人可立即向校车办、教育局、交警大队报告,请求支援。

   第十条 应急结束

   在校车事故处置工作中,经工作组鉴定险情已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后,按相应级别宣布应急工作结束,经上级部门同意撤消划定的危险区,并予公告。

   第五章后期处理

   第十一条 善后处置

   应急工作宣告结束后,根据工作需要,学校要开展恢复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等善后处置工作。

   第十二条 调查和总结

   事故处置工作结束后,学校要积极配合上级调查评估组的工作。对事发原因、处置经过、损失、责任单位处理、援助需求等做出综合调查评估,并及时将调查评估情况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第六章宣传、培训和演习

   第十三条 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师生广泛开展应急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公布报警电话、提供技能培训、知识讲座、版报、橱窗、校园广播等措施,增强师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救护救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确保事故发生后应急救助及时到位。

   第十四条 学校要积极配合交警、交通、校车办等校车交通安全工作机构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消防逃生应急预案2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20xx年“安全年”活动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有效预防和减少工程项目发生火灾事件,特组织此次建筑工地消防演习。

   一、演习目的

   检验公司员工及义务消防应急组织应对火灾的能力,考核日常消防训练,教育的技能和成效,提高员工灭火、疏散、自救能力和管理者火场组织、协调、指挥能力,使员工在演习中受到锻炼和教育,进一步增强消防安全意识,使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的方针在公司得到更好 的贯彻落实。

   目前现场存在几个火灾事故隐患点:

   ① 作业现场及工人生活区用电负荷较大,易发生用电火险;

   ② 外来工人消防意识不强,消防技能较差。因此本次消防演习的目的在于普及消防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操作工人及工地义务消防队的救火救灾、自防自救能力,促进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有效地遏制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2017年公司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方案2017年公司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方案。

   二、消防演习应注意的事项

   1、爱护公共财物,尽量减少设备设施损坏,参演消防人员应注意灭火器喷射方向,以免财物受损。

   2、注意人身安全,听从指挥,避免发生伤亡事故。

   3、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以免发生财物丢失。

   4、严肃认真,确保演习真实感。

   三、演练的时间:

   20xx年10月20日上午9点11分由现场总指挥邱林以广播扩音器或口哨信号启动消防应急预案开始,以现场总指挥邱林总结发言结束。历时计划50分钟参加人员48人2017年公司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方案工作计划。

   四、消防演练内容:

   1、初期火灾的扑救、控制、火场协调指挥、演练;

   2、火场人员疏散引导和自救演练;

   3、火场警戒及配合消防队演练;

   4、灭火器材现场灭火演练;

   5、火灾事故处理教育及演习总结。

   五、演习地点:

   中润欧洲城一期二批次项目部

   六、 演习的组织指挥分工及参演人员

   1、现场设立指挥部(会议室)

   指挥: 邱 林 副指挥: 刘锋

   2、记录人: 刘 萍

   3、参演成员:

   灭火行动组:(灭火器、水龙带、水枪)

   组长:刘 锋 组员:李 亮 黄光权 许建华 王航 李士军

消防逃生应急预案3    为了切实加强公司消防安全管理,预防在生产经营、办公场所及运输过程中发生火灾,规范消防应急处置程序,提高快速处置能力,使之有组织、有计划 、有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处置措施,防止因火灾引起的危害的扩大,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公司安全生产的实际,制订《国鸿公司消防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平安企业”、“平安汽车站”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公司建立起统一、规范、科学、高效的消防安全应急处置指挥体系以及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常备不懈的保障体系,确保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公司能以最快速度、最高效能实施应急救援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公司生产经营秩序的稳定和社会安定。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全面防范、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同应对、措施果断、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二、适用范围和工作原则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各类火灾事故,需要实施救援和处置。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损失。

   在处置火灾事故时,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上级部门和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公司各处室和各单位按照处置火灾事故中的职责分工,分级负责,协调有序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应急救援与预防工作相结合,落实预防火灾事故的各项措施,坚持科学规划、全面防范。

   4、快速反应,处置得当。

   建立应对火灾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快速反应,快速得当处置。

   5、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征集、调用相关物资、车辆、人员时,各单位、部门应服从统一指挥,保障救援供给。

   三、组织体系

   (一)由公司安全生产应急领导小组指挥组织。

   领导小组职责。统一领导公司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有关工作。负责监督指导公司制定火灾事故应急方案 及预案演练,负责参加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负责评估应急救援行动及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负责应急救援的其他事项。

   (二)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司安全稽查处,由安全稽查处负责人任主任。

   办公室是公司火灾事故应对工作的日常工作部门,具体负责对预防火灾事故的基础管理工作、台账的建立、监督检查,不安全因素的汇总、分析协调火灾事故处置和救援预案实施。负责指导各单位消防应急预案的制定、执行和演练。

   (三)现场处置机构。

   火灾事故后,根据火灾严重程度、涉及范围和应急救援行动的需要,设立现场应急指挥部,参与现场应急处置行动的小组和成员,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实施现场应急救援和处置行动。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或指派其他成员带领有关人员赶赴现场,参与现场指挥和处置工作。

   (四)另设立三个处置小组,分别为:

   1、旅客(员工)疏散组。

   组长为公司相关单位安全分管领导,成员为公司(各单位)安全部门人员(客运站为综管办、安全部门人员、站务员);

   职责是在接到疏散指令后,打开所有通道,稳定旅客(员工)情绪,引导组织旅客(员工)有序、迅速向安全地带转移。

   2、车辆疏散组。

   组长为各车辆单位负责人,成员为车队长(值班长)、各车辆单位机动驾驶员;

   职责是在接到疏散指令后,迅速打开各通道疏散车辆,有条件的应当先撤高档车,后撤普通车。

   3、灭火组。

   组长为公司(各单位)安全部门负责人,成员为公司(各单位)义务消防员、安全部门人员(客运站为综管办、安保人员和义务消防员)。

   职责是在疏散人员和车辆的同时,对火情实施扑救,在消防部门人员到达后,听从专业消防员指挥,积极配合消防员进行扑救。

   四、事故报告

   (一)报告内容

   1、火灾、火警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所);

   2、发生火灾的实际情况;

   3、初步采取的预防、控制、处理等措施情况;

   4、信息畅通保障情况;

   5、火灾应急的其他有关情况。

   (二)报告程序及要求

   各单位在接到有关火灾报告后,应当在接到报告的第一时间内,向公司消防应急办公室报告,并立即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公司消防应急办公室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向上级报告,同时向行业管理部门、消防部门等有关部门进行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慌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慌报有关火灾情况。

   五、启动条件

   当在公司、各单位经营场所、办公场所或营运车辆上发生火灾事故,由公司安全生产应急领导小组审核确认,启动应急预案。

   六、应急响应

   (一)客运车辆营运途中发生火灾应急处置:

   1、当客运车辆在营运途中发生火灾时,驾驶员应立即靠路边停车,同时稳定旅客情绪;

   2、驾驶员立即打开前后客车门,并立即切断电源,随车司乘人员立即通过车门有序疏散旅客(当车门不能打开时,驾驶员应立即用逃生应急锤或其他应急器件,击碎车窗玻璃,疏散旅客);

   3、当旅客全部撤离车厢后,驾驶员立即使用随车配置的灭火器实施灭火;

   4、在灭火的同时,向“119”火警报警,并立即向所在单位报告;

   5、司乘人员将旅客疏散到安全地域,检查旅客是否有受伤和财产损失情况,如有人员受伤,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抢救伤者,同时对受伤人员和财产损失情况进行登记;

   6、驾驶员在应急处置结束后应立即在车后方设置车辆紧急停车警示标志,以防次生事故的发生;

   7、在灭火过程中如消防人员到达火灾现场,驾驶员应积极配合消防人员进行灭火。

   (二)候车室、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发生火灾事故应急处置:

   1、当候车室、停车场等场所发生火灾时,客运站应立即向“119”火警报警,并立即向公司消防应急办公室报告。同时利用广播设施向旅客喊话,稳定旅客情绪,要求旅客服从车站管理人员指挥。由旅客疏散组人员立即打开所有通道,引导组织旅客和客运站工作人员迅速、有序向安全地带转移。

   2、同时,车辆疏散组人员迅速打开消防通道,先撤高档车,后撤普通车。当驾驶员不在时,可组织人员将车辆推到安全地带。

   3、如火势已将汽车驾驶室燃烧,无法疏散时,要及时疏散该车周围的汽车。

   4、当疏散通道很窄,不能将车辆迅速疏散时,可驾驶汽车撞开障碍物,开辟疏散通道。

   5、在人员、车辆撤离的同时,灭火组人员应立即实施扑救:

   (1)当车站建筑物起火时,汽车尚未被引燃,应首先扑救建筑物火灾,并同时将汽车疏散或转移。

   (2)当汽车发生火灾,建筑物尚未着火,应将主要力量用于扑救汽车火灾,用一部分力量保护建筑。

   (3)汽车火灾,当火势处于初起阶段时,用手提式或手推式(干粉)等灭火机将火扑灭;当火势发展到猛烈阶段,油箱还未爆炸时,应用消火栓灭火,同时还要冷却燃油箱;

   (4)当汽车与建筑物同时起火,应根据轻重缓急,决定主攻方向;

   (5)当公安消防到达现场后,应积极服从和配合公安消防队员实施救活,并保护好现场。

   (三)办公场所、生产车间等场所发生火灾应急处置:

   1、当办公场所、生产车间等场所发生火灾,事发单位应立即向“119”火警报警,并立即向公司消防应急办公室报告。人员疏散组立即打开所有通道,引导办公人员迅速、有序向安全地带转移。

   2、在人员撤离的同时,灭火组人员应立即实施扑救,当公安消防到达现场后,应积极服从和配合公安消防队员实施救火,并保护好现场。

   3、注意事项:

   (1)逃离时,要用湿毛巾掩住口鼻。燃烧中产生的热空气被人吸入,会严重灼伤呼吸系统,严重的也可导致人员死亡。所以,逃生时应把毛巾浸湿,叠起捂住口鼻。无水时,干毛巾也行,身边没有毛巾、餐巾布、口罩,衣服也可以替代,要多叠几层。

   (2)浓烟中避难逃生,应尽量放低身体或用膝、肘着地匍匐前进,因为浓烟及毒气比空气轻,贴近地面的空气一般比较清新且含氧量较多。烟雾较浓时,非上楼不可的情况下,必须屏住呼吸上楼。

   (3)被大火围困又没有其他办法自救时,可用手电筒、醒目物品不停地发出呼救信号,以便消防队员及时发现组织营救。

   (4)在高层办公的人员,当发生火灾、火警时,不得使用电梯进行逃生,应使用高层消防安全通道逃生。

   七、现场恢复

   (一)现场恢复

   火灾得到控制被扑灭后,事发单位进行现场清理等工作,视情逐步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二)事件调查

   公司安全部门和事发单位组成事件调查配合小组,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开展火灾事故调查工作。

工地消防安全应急预案范文第5篇

编制并演练应急预案是为了在单位面临突发火灾事故时,能够统一指挥,及时有效地整合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迅速针对火势实施有组织的扑救,避免火灾现场的慌乱无序,防止贻误灭火时机和漏管失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我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等消防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了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均应制定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实施演练,全面提高单位内部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减少火灾事故伤亡。

【第一节】应急预案概述

应急预案是指对单位火灾发生后灭火救援有关问题做出预先筹划和安排的计划安排文书,是针对单位内部可能发生的火灾,根据灭火救援的指导思想和处理原则,以及单位内部现有的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装备和单位内部员工的数量、质量、岗位情况而拟定的灭火救援应急方案。

应急预案作为应对突发火灾事故的行动方案和依据,在处置事故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

针对设定的火灾事故的不同类型、规模及社会单位情况,合理调动、分配单位内部员工组成的灭火救援力量,正确采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成功地实施灭火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

二、编制应急预案的意义

《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可见,编制应急预案意义重大。

1、有利于掌握科学施救的主动权

1)通过制定应急预案,有助于单位员工熟悉本单位内部情琬,有助于把握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火灾特点、规律。

2)通过制定应急预案,有助于提高单位内部快速处置火灾能力,一旦发生火情,可以第一时间按照计划实施组织指挥,赢取时间,控制火势,疏散人群,减少损失。

2、有利于促进单位内部相互熟悉

在制定应急预案过程中,经常性深入本单位内部,了解各方面的情况,不仅使应急预案的制定人员和单位内部员工掌握到第一手资料,同时较好地促进了对单位周边和单位内部的交通道路情况,消防水源情况,单位内部建筑物的数量、分布或者楼层使用情况,建筑物重点部位情况,建筑物内部消防设施情况,单位内部主要火灾事故的类型、处置的对策及基本程序,单位内部的消防组织及灭火救援任务分工等情况的熟悉。

3、有利于增强演练的针对性

依据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时,单位内部员工在进行情况熟悉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确保安全,同时为提高单位内部的灭火救援能力,单位内部员工就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情况研究,依据新问题、新情况的危险特性,制定出较科学的处置对策。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应急预案的实用性,也通过实战演练促使训练与实战相结合,提高了单位对火灾事故的快速处置能力,加强了理论与实际工作的联系,提高了灭火救援准备工作的质量,有助于增强应急预案演练的针对性。

【第二节】应急预案编制

各单位要从实际出发,认真进行火灾风险分析和应急资源普查,编制符合本单位特点、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应急救援预案。在编制应急预案时,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三类:

1)法规制度依据,包括消防法律法规规章、涉及消防安全的相关法律规定和本单位消防安全制度。

2)客观依据,包括单位的基本情况、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等。

3)主观依据,包括员工的变化程度、消防安全素质和防火灭火技能等。

二、应急预案的编制范围

应急预案的编制范围主要包括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在建重点工程、其他需要制定应急预案的单位或场所。

一般单位可参照本节内容制定应急预案,并可根据单位内部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

三、应急预案的分类

分类编制应急预案是指预案制定单位将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按不同性质和类别制定的应急预案。

分类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分别研究各类火灾事故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全面加强灭火救援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

分类编制应急预案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加强对此类火灾事故情况的熟悉与掌握程度,有利于加强内部灭火救援器材的配置与建设,以便更加有效地实施各类应急处置行动。

根据火灾的类型,应急预案可大致划分为以下六类:

1、多层建筑类

多层建筑类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具有一定规模(建筑规模由社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多层建(构)筑物,在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等灾害事故的情况下所编制的应急预案。

2、高层建筑类

高层建筑类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具有一定规模(建筑规模由社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高层建(构)筑物,在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等灾害事故的情况下所编制的应急预案。

3、地下建筑类

地下建筑类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具有一定规模(建筑规模由社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地下建(构)筑物,在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等灾害事故的情况下所编制的应急预案。

4、一般的工矿企业类

一般的工矿企业类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具有一定规模(建筑规模由社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工矿企业建(构)筑物,在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等灾害事故的情况下所编制的应急预案。

5、化工类

化工类应急预案是指针对生产与储存具有一定爆炸危险性的化工产品单位,在可能发生的爆炸、燃烧、有毒气体泄漏等灾害事故情况下所编制的应急预案。

6、其他类

其他类应急预案是指针对以上五类以外的单位,在可能发生各种火灾事故的情况下,根据其规律与特点所编制的应急预案。

四、应急预案制定的程序

制定应急预案的程序是指其制定的方法和步骤。

一般来说,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明确范围,明确重点部位

各单位应结合其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范围,明确重点保卫对象或者部位。

2、调查研究,收集资料

制定应急预案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为使所制定的应急预案符合客观实际,应进行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要正确分析、预测单位内部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各种险情,制定出相应的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对策。

3、科学计算,确定人员力量和器材装备

通过计算,确定现场灭火和疏散人员所需要的人员力量、保障的器材装备和物资等方面的数量,为完成灭火救援应急任务提供基本依据。

4、确定灭火救援应急行动意图

根据灾情,对灭火救援应急行动的目标、任务、手段、措施等进行总体策划和构思。

其主要内容有:作战行动的目标与任务、战术与技术措施、人员部署与力量安排等。

5、严格审核,不断充实完善

制定应急预案实行逐级审核制度。

单位安保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必须报请单位主要领导审核,批准后方可投入使用。审核的重点应当侧重于情况设定、处置对策、人员安排部署、战术措施、技术方法、后勤保障等内容。

必要时还应当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充分论证并通过演练进行验证。

五、应急预案的编制内容

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单位的基本情况、应急组织机构、火情预想、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扑救初期火灾的程序和措施、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通信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灭火和应急疏散计划图、注意事项等。

(一)单位的基本情况

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基本概况和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情况,消防设施、灭火器材情况,消防组织、义务消防队人员及装备配备情况。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将容易发生火灾或二旦发生火灾可能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对消防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部位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通过明确重点部位并分析其火灾危险,指导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

(二)应急组织机构

应急组织机构的设置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遵循归口管理、统一指挥、讲究效率、权责对等和灵活机动的原则,包括火场指挥部、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火灾现场警戒组、后勤保障组和机动组。

(1)火场指挥部。火场指挥部的主要职能是确定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主要负责根据方便现场指挥、通信联络畅通、保证自身安全的原则,将火场指挥部的地点设在起火部位附近或消防控制室、电话总机室,指挥协调各职能小组和义务消防队开展工作,根据火情决定是否通知人员疏散并组织实施,及时控制和扑救火灾。

公安消防队到达后,及时向指挥员报告火场内的有关情况,按照指挥员的统一部署,协调配合公安消防队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2)灭火行动组。灭火行动组由单位的志愿消防队员组成,可以进一步细化为灭火器材小组、水枪灭火小组、防火卷帘控制小组、物资疏散小组、抢险堵漏小组等。

灭火行动组主要负责现场灭火、抢救被困人员、操作消防设施。

(3)疏散引导组。疏散引导组主要负责引导人员疏散自救,确保人员安全快速疏散。

(4)安全防护救护组。安全防护救护组主要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护,并视伤情转送医疗机构。

(5)火灾现场警戒组。火灾现场警戒组主要负责控制各出口,确保无关人员只出不进,火灾扑灭后保护现场。

(6)后勤保障组。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通信联络、车辆调配、道路畅通、供电控制、水源保障。

(7)机动组。机动组受指挥部的指挥,负责增援行动。

(8)技术保障队

(三)火情预想

火情预想即对单位可能发生火灾做出的有根据、符合实际的设想,是制定应急预案的重要依据。

火情预想要在调查研究、科学计划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根据火灾特点,切合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其内容如下:

(1)重点部位和主要起火点。同一重点部位可假设多个起火点。

(2)起火物品及蔓延条件,燃烧面积(范围)和主要蔓延的方向。

(3)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如可燃液体的燃烧、压力容器的爆炸,结构的倒塌,人员伤亡、被困情况等),以及火情发展变化趋势、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等。

(4)区分白天和夜间、营业期间和非营业期间。

(四)报警、接警处置程序

报警、接警处置程序如下:

(1)报警。以快捷方便为原则确定发现火灾后的报警方式,如口头报警、有线报警、无线报警等,报警的对象为“119”火警台(“三台合一”的地区为“110”指挥中心)、单位值班领导、消防控制中心等。报警时应说明以下情况:着火单位、着火部位、着火物质、有无人员被困、单位具体位置、报警电话号码、报警人姓名;同时,还要将火情报告给本单位值班领导和有关部门。

(2)接警。单位领导接警后,启动应急预案,按预案确定内部报警方式和疏散范围,组织指挥初期火灾的扑救和人员疏散工作,安排力量做好警戒工作。有消防控制室的场所,值班员接到火情消息后,立即通知有关人员前往核实火情,火情核实确认后,立即报告公安消防队和值班负责人,通知灭火行动组人员前往着火层。

(五)初期火灾处置程序和措施

初期火灾处置程序和措施如下:

1)指挥部、各行动小组和义务消防队迅速集结,按照职责分工,进入相应位置开展灭火救援行动。

2)发现火灾时,起火部位现场员工应当于1分钟内形成灭火第一战斗力量,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如下措施:灭火器材、设施附近的员工利用现场灭火器、消火栓等器材、设施灭火;电话或火灾报警按钮附近的员工打“119”电话报警,报告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安全出口或通道附近的员工负责引导人员进行疏散。若火势扩大,单位应当于3分钟内形成灭火第二战斗力量,及时采取如下措施:通信联络组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通知预案涉及的员工赶赴火场,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将火场指挥员的指令下达给有关员工;灭火行动组根据火灾情况利用本单位的消防器材、设施扑救火灾;疏散引导组按分工组织引导现场人员进行疏散;安全救护组负责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现场警戒组负责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

3)相关部位人员负责关闭空调系统和煤气总阀门,及时疏散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及其他重要物品。

(六)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如下:

(1)疏散通报。火场指挥部根据火灾的发展情况,决定发出疏散通报。

优先通报的次序:着火层——着火层以上各层——有可能蔓延的着火层以下的楼层。

《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GA 654-2006

7.1 确认火灾发生后,起火单位应立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通知建筑内所有人员立即疏散,实施初期火灾扑救,并报火警。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2013

4.8.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声光警报器,并应在确认火灾后启动建筑内的所有火灾声光警报器。

4.8.5 同一建筑内设置多个火灾声警报器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同时启动和停止所有火灾声警报器工作。

4.8.6 火灾声警报器单次发出火灾警报时间宜为 8s~20s ,同时设有消防应急广播时,火灾声警报应与消防应急广播交替循环播放。

4.8.8 消防应急广播系统的联动控制信号应由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当确认火灾后,应同时向全楼进行广播。

4.8.9 消防应急广播的单次语音播放时间宜为 10s~30s ,应与火灾声警报器分时交替工作,可采取 1 次火灾声警报器播放、1 次或 2 次消防应急广播播放的交替工作方式循环播放。

4.8.10 在消防控制室应能手动或按预设控制逻辑联动控制选择广播分区、启动或停止应急广播系统,并应能监听消防应急广播。在通过传声器进行应急广播时,应自动对广播内容进行录音。

4.8.12 消防应急广播与普通广播或背景音乐广播合用时,应具有强制切入消防应急广播的功能。

(2)确定疏散通报方式。

常用的疏散通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语音通报,即利用消防广播播放预先录制好的消防紧急广播录音带或由值班人员直接播报火情、介绍疏散路线及注意事项。语言通报应分别采用普通话和常用外语(英语、日语、韩语等语种)通报,并注意稳定人员的情绪。另一种是警铃通报,即通过警铃发出紧急通告和疏散指令。

(3)疏散引导。疏散引导工作主要分为四大块:

①划定安全区。根据建筑特点和周围情况,事先划定供疏散人员集结的安全区域。

②明确责任人。在疏散通道上分段安排人员指明疏散方向,查看是否有人员滞留在应急疏散区域内,统计人员数量,稳定人员情绪。

③及时变更修正。由于公众聚集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预案中担负灭火和疏散救援责任的人员变化后,要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④突出重点。把引导疏散作为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的重点,加强疏散引导组的力量配备。

(七)安全防护救护和通信联络的程序及措施

(1)安全防护救护和通信联络的程序及措施如下:建筑安全防护。清除路障,疏导车辆和围观群众,确保消防车通道畅通;维护现场秩序,严防趁火打劫;引导消防车,协助消防车取水、灭火。.

(2)建筑首层出入口安全防护。禁止无关人员进入起火建筑;对火场中疏散的物品进行规整并严加看管;指引公安消防人员进人起火部位。

(3)起火部位的安全防护。引导、疏散人流,维护疏散秩序;阻止无关人员进入起火部位;防护好现场的消防器材、装备。

(4)在安全区及时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将危重病人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5)利用电话、对讲机等建立有线、无线通信网络,确保火场信息传递畅通。

(6)火场指挥部、各行动组、各消防安全重点部位必须确定专人负责信息传递,保证火场指令得到及时传递、落实。

(7)安排专人在主要路口接应消防车。

(八)绘制灭火和应急疏散计划图

灭火和应急疏散计划图有助于指挥部在救援过程中对各小组的指挥和对事故的控制,应当力求详细准确,图文并茂,标注明确,直观明了。应针对假设部位绘制灭火进攻和疏散路线平面图。平面图比例应正确,设备、物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灭火设施和器材分布位置应标注准确,假设部位及周围场所的名称应与实际相符。

对于灭火进攻的方向,灭火装备停放位置、消防水源,物资、人员疏散路线,物资放置、人员停留地点以及指挥员位置,图中都应标识明确。

(九)注意事项

编制应急预案的注意事项包括:

1)参加演练的人员应当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

2)灭火疏散阵地设置要安全,应能进能退、攻防兼备。

3)指挥员要密切注意火场上各种复杂情况和险情的变化,适时采取果断措施,避免伤亡。

4)灭火救援应急行动结束后,要做好现场的清理工作。

5)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第三节】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预案编制后必须经过演练的检验方可确定,基本的检验标准是能否实现制定预案的预期目标。

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演练,使参加演练的每一位员工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通过定期培训使全体员工熟练掌握“三懂”“四会”等消防基础知识。

一、应急预案演练目的

应急预案演练的目的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检验预案。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准备。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检查对突发火灾事故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并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锻炼队伍。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等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4)磨合机制。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应急机制。

(5)科普宣教。通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等灾害应对能力。

二、应急预案演练原则

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结合实际,合理定位。紧密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明确演练目的,根据资源条件确定演练方式和规模。

(2)着眼实战,讲求实效。以提高应急救援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为着眼点。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考核,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3)精心组织,确保安全。围绕演练目的,精心策划演练内容,科学设计演练方案,周密组织演练活动,制定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措施,确保演练参与人员及演练装备设施的安全。

(4)统筹规划,厉行节约。统筹规划应急演练活动,适当开展综合性演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提高应急演练效益。

三、应急预案演练分类

按组织形式、演练内容、演练目的与作用等不同分类方法划分,应急预案演练可分为不同种类。

(一)按组织形式划分

按组织形式划分,应急预案演练可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

1、桌面演练

桌面演练是指参演人员利用地图、沙盘、流程图、计算机模拟、视频会议等辅助手段,针对事先假定的演练情景,讨论和推演应急决策及现场处置的过程,从而促进相关人员掌握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提高指挥决策和协同配合能力。桌面演练通常在室内完成。

2、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是指参演人员利用应急处置涉及的设备和物资,针对事先设置的突发火灾事故情景及其后续的发展情景,通过实际决策、行动和操作,完成真实应急响应的过程,从而检验和提高相关人员的临场组织指挥、队伍调动、应急处置技能和后勤保障等应急能力。实战演练通常要在特定场所完成。

(二)   按演练内容划分

按演练内容划分,应急预案演练可分为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

1、单项演练

单项演练是指只涉及应急预案中特定应急响应功能或现场处置方案中一系列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它注重针对一个或少数几个参与单位(岗位)的特定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

2、综合演练

综合演练是指涉及应急预案中多项或全i应急响应功能的演练活动。它注重对多个环节和功能进行检验,特别是对不同单位(部门)之间应急机制和联合应对能力的检验。

(三)按演练目的与作用划分

按演练目的与作用划分,应急预案演练可分为检验性演练、示范性演练和研究性演练。

1、检验性演练

检验性演练是指为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应急准备的充分性、应急机制的协调性及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而组织的演练。

2、示范性演练

示范性演练是指为向观摩人员展示应急能力或提供示范教学,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规定开展的表演性演练。

3、研究性演练

研究性演练是指为研究和解决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的重点、难点问题,试验新方案、新技术、新装备而组织的演练。

不同类型的演练相互结合,可以形成单项桌面演练、综合桌面演练、单项实战演练、综合实战演练、示范性单项演练、示范性综合演练等。

四、应急预案演练规划

演练组织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制订年度应急演练计划,按照“先单项后综合、先桌面后实战、循序渐进、时空有序”等原则,合理规划应急演练的频次、规模、形式、时间、地点等。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每半年开展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其他单位应当每年开展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演练。

演练应在相关预案确定的应急领导机构或指挥机构领导下组织开展。演练组织单位要成立由相关单位领导组成的演练领导小组,通常下设策划部、保障部和评估组。对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演练活动,其组织机构和职能可以适当调整。根据需要,可成立现场指挥部。

(一)演练领导小组

演练领导小组负责应急演练活动全过程的组织领导,审批决定演练的重大事项。演练领导小组组长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其上级单位的负责人担任;副组长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主要协办单位负责人担任;小组其他成员一般由各演练参与单位相关负责人担任。在演练实施阶段,演练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通常分别担任演练总指挥、副总指挥。

(二)策划部

策划部负责应急演练策划、演练方案设计、演练实施的组织协调、演练评估总结等工作。策划部设总策划、副总策划,下设文案组、协调组、控制组、宣传组等。

1、总策划

总策划是演练准备、演练实施、演练总结等阶段各项工作的主要组织者,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具有应急演练组织经验和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经验的人员担任;副总策划协助总策划开展工作,一般由演练组织单位或参与单位的有关人员担任。

2、文案组

在总策划的直接领导下,文案组负责制订演练计划、设计演练方案、编写演练总结报告以及演练文档归档与备案等,其成员应具有一定的演练组织经验和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经验。

3、协调组

协调组负责与演练涉及的相关单位以及本单位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其成员一般为演练组织单位及参与单位的行政、外事等部门人员。

4、控制组

在演练实施过程中,在总策划的直接指挥下,控制组负责向演练人员传送各类控制消息,引导应急预案演练按计划进行,其成员最好有一定的演练经验,也可以从文案组和协调组抽调,常称为演练控制人员。

5、宣传组

宣传组负责编制演练宣传方案、整理演练信息、组织新闻媒伴和开展新闻等,其成员一般为演练组织单位及参与单位宣传部门的人员。

(三)保障部

保障部负责调集演练所需物资装备,购置和制作演练模型、道具、场景,准备演练场地,维持演练现场秩序,保障运输车辆,保障人员生活和安全保卫等,其成员一般是演练组织单位及参与单位后勤、财务、办公等部门人员,常称为后勤保障人员。

(四)评估组

评估组负责设计演练评估方案和编写演练评估报告,对演练准备、组织、实施及其安全事项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评估,及时向演练领导小组、策划部和保障部提出意见、建议。其成员一般是应急管理专家、具有一定演练评估经验和突发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经验@专业人员,常称为演练评估人员。评估组可由上级或专业部门组建,也可由演练组织单位自行组建。

(五)参演队伍和人员

参演人员包括应急预案规定的有关应急管理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各类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以及志愿者队伍等。

参演人员承担具体演练任务,针对模拟火灾事故场景做出应急响应行动。有时也可使用模拟人员替代未到现场参加演练的单位人员,或模拟事故的发生过程,如释放烟雾、模拟顾客等。

五、应急预案演练准备

单位在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之前,应当做好下列四项准备工作。

(一)制订演练计划

演练计划由文案组编制,经策划部审查后报演练领导小组批准。其主要内容包括:

1)确定演练目的,明确举办应急演练的原因、演练要解决的问题和期望达到的效果等。

2)分析演练需求,在对事先设定火灾事故风险及应急预案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需调整的演练人员、需锻炼的技能、需检验的设备、需完善的应急处置流程和需进一步明确的职责等。

3)确定演练范围,根据演练需求、经费、资源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确定演练事件类型、等级、地域、参演机构及人数、演练方式等。演练需求和演练范围往往互相影响。

4)安排演练准备与实施的日程计划,包括各种演练文件编写与审定的期限、物资器材准备的期限、演练实施的日期等。

5)编制演练经费预算,明确演练经费筹措渠道。

(二)设计演练方案

演练方案由文案组编写,通过评审后由演练领导小组批准,必要时还需报有关主管单位同意并备案。其主要内容包括:

1、确定演练目标

演练目标是需完成的主要演练任务及其达到的效果,一般说明由谁在什么条件下完成什么任务,依据什么标准,取得什么效果。演练目标应简单、具体、可量化、可实现。一次演练一般有若干项演练目标,每项演练目标都要在演练方案中有相应的事件和演练活动予以实现,并在演练评估中有相应的评估项目判断该目标的实现情况。

2、设计演练情景与实施步骤

演练情景要为演练活动提供初始条件,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情景事件引导演练活动继续,直至演练完成。演练情景包括演练场景概述和演练场景清单。

演练场景概述要对每一处演练场景的概要进行说明,主要说明火灾事故类别,发生的时间、地点,发展速度,强度与危险性,受影响范围,人员和物资分布,可能造成的损失,后续发展预测,气象及其他环境条件等。

演练场景清单要明确演练过程中各场景的时间顺序列表和空间分布情况。演练场景之间的逻辑关联依赖于火灾事故发展规律、控制消息和演练人员收到控制消息后应采取的行动。

3、设计评估标准与方法

演练评估是通过观察、体验和记录演练活动,比较演练实际效果与目标之间的差异,总结演练成效和不足的过程。演练评估应以演练目标为基础。每项演练目标都要设计合理的评估项目方法、标准。根据演练目标的不同,可以用选择项(如是/否判断,多项选择)、主观评分(如1——差、3——合格、5——优秀)、定量测量(如响应时间、被困人数、获救人数)等方法进行评估。

为便于演练评估操作,通常事先设计好评估表格,表格内容包括演练目标、评估方法、评价标准和相关记录项等。有条件时还可以采用专业评估软件等工具。

4、编写演练方案文件

演练方案文件是指导演练实施的详细工作文件。根据演练类别和规模的不同,演练方案可以编为一个或多个文件。编为多个文件时可包括演练人员手册、演练控制指南、演练评估指南、演练宣传方案、演练脚本等,分别发给相关人员。对涉密应急预案的演练或不宜公开的演练内容,还要制定保密措施。

1)演练人员手册的主要内容包括演练概述、组织机构、时间、地点、#演单位、演练目的、演练情景概述、演练现场标志、演练后勤保障、演练规则、安全注意事项、通信方式等,但不包括演练细节。演练人员手册可发放给所有参加演练的人员。

2)演练控制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演练情景概述、演练事件清单、演练场景说明、参演人员及其位置、演练控制规则、控制人员组织结构与职责、通信方式等。演练控制指南主要供演练控制人员使用。

3)演练评估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演练情况概述、演练事件清单、演练目标、演练场景说明、参演人员及其位置、评估人员组织结构与职责、评估人员位置、评估表格及相关工具、通信方式等。演练评估指南主要供演练评估人员使用。

4)演练宣传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宣传目标、宣传方式、传播途径、主要任务及分工、技术支持、通信方式等。

5)演练脚本。对于重大综合性示范演练,演练组织单位要编写演练脚本,描述演练事件场景、处置行动、执行人员、指令与对白、视频背景与字幕、解说词等。

5、演练方案评审

对于综合性较强、风险较大的应急演练,评估组要对文案组制订的演练方案进行评审,确保演练方案科学可行,以确保应急演练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演练动员与培训

在演练开始前要进行演练动员与培训,确保所有演练参与人员掌握演练规则、演练情景和各自在演练中的任务。

所有演练参与人员都要经过应急基本知识、演练基本概念、演练观场规则等方面的培训。对控制人员要进行岗位职责、演练过程控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对评估人员要进行岗位职责、演练评估方法、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对参演人员要进行应急预案、应急技能及个体防护装备使用等方面的培训。

(四)应急预案演练保障

1、人员保障

演练参与人员一般包括演练领导小组、演练总指挥、总策划、文案人员、控制人员、评估人员、保障人员、参演人员、模拟人员等,有时还会有观摩人员等其他人员。在演练的准备过程中,演练组织单位和参与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作,保证相关人员参与演练活动的时间;通过组织观摩学习和培训,提高演练人员素质和技能。

2、经费保障

演练组织单位每年要根据应急演练规划编制应急演练经费预算,并将其纳入该单位的年度财政(财务)预算,按照演练需要及时拨付经费。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演练经费专款专用、节约高效。

3、场地保障

根据演练方式和内容,经现场勘察后选择合适的演练场地。桌面演练的场地一般可选择会议室或应急指挥中心等;实战演练应选择与实际情况相似的地点,并根据需要设置指挥部、集结点、接待站、供应站、救护站、停车场等设施。演练场地应有足够的空间,良好的交通、生活、卫生和安全条件,尽量避免干扰公众的生产、生活。

4、物资和器材保障

根据需要,准备必要的演练材料、物资和器材,制作必要的模型设施等,主要包括:

(1)信息材料。信息材料主要包括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的纸质文本、演示文档、图表、地图、软件等。

(2)物资设备。物资设备主要包括各种应急抢险物资、特种装备、办公设备、录音摄像设备、信息显示设备等。

(3)通信器材。通信器材主要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_话、对讲机、海事卫星电话、传真机、计算机、无线局域网、视频通信器材和其他配套器材。在进行ik急预案演练时应尽可能使用已有通信器材。

(4)演练情景模型。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时应搭建必要的模拟场景及装置设施。

5、通信保障

在应急预案演练过程中,应急指挥机构、总策划、控制人员、参演人员、模拟人员等之间要有及时可靠的信息传递渠道。根据演练需要,可以采用多种公用或专用通信系统,必要时可组建演练专用通信与信息网络,确保演练控制信息的快速传递。

6、安全保障

演练组织单位要高度重视演练组织与实施全过程的安全保障工作。大型或高风险演练活动要按规定制定专门应急预案,采取预防措施,并对关键部位和环节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针对性演练。根据需要为演练人员配备个体防护装备、购买商业保险。对可能影响公众生活、易于引起公众误解和恐慌的应急演练,应提前向社会公告,告示演练内容、时间、地点和组织单位,并制订好应对方案,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演练现场要有必要的安保措施,必要时对演练现场进行封闭或管制,保证演练安全进行。演练出现意外情况时,演练总指挥与其他领导小组成员会商后可提前终止演练。

六、应急预案演练实施

应急预案的演练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一)演练启动

演练正式启动前一般要举行简短仪式,由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开始并启动演练活动。

(二)演练执行

1、演练指挥与行动

1)演练总指挥负责演练实施全过程的指挥控制。当演练总指挥不兼任总策划时,一般由总指挥授权总策划对演练过程进行控制。

2)按照演练方案要求,应急指挥机构指挥各参演队伍和人员,开展对模拟演练事件的应急处置行动,完成各项演练活动。

3)演练控制人员应充分掌握演练方案,按总策划的要求,熟练控制信息,协调参演人员完成各项演练任务。

4)参演人员根据控制消息和指令,按照演练方案规定的程序开展应急处置行动,完成各项演练活动。

5)模拟人员按照演练方案要求,模拟未参加演练的单位或人员的行动,并做出信息反馈。

2、演练过程控制

总策划负责按演练方案控制演练过程。

(1)桌面演练过程控制。在讨论桌面演练中,演练活动主要是围绕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由总策划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部署引入一个或若干个问题。参演人员根据应急预案及有关规定,讨论应米取的行动。

在角色扮演或推演式桌面演练中,由总策划按照演练方案发出控制消息,参演人员接收到事件信息后,通过角色扮演或模拟操作,完成应急处置活动。

(2)实战演练过程控制。在实战演练中,要通过传递控制消息来控制演练进程。总策划按照演练方案发出控制消息,控制人员向参演人员和模拟人员传递控制消息。参演人员和模拟人员接收到信息后,按照发生真实事件时的应急处置程序,或根据应急行动方案,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行动。

控制消息可由人工传递,也可以用对讲机、电话、手机、传真机、网络等方式传送,或者通过特定的声音、标志、视频等呈现。演练过程中:控制人员应随时掌握演练进展情况,并向总策划报告演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演练解说

在演练实施过程中,演练组织单位可以安排专人对演练过程进行解说。解说内容一般包括演练背景描述、进程讲解、案例介绍、环境渲染等。对于有演练脚本的大型综合性示范演练,可按照脚本中的解说词进行讲解。

4、演练记录

演练实施过程中,一般要安排专门人员,采用文字、照片和音像等方式记录演练过程。文字记录一般可由评估人员完成,主要包括演练实际开始与结束时间、演练过程控制情况、各项演练活动中参演人员的表现、意外情况及其处置等内容,尤其要详细记录可能出现的人员“伤亡”(如进入“危险”场所而无安全防护,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疏散等)及财产“损失”等情况。

照片和音像记录可安排专业人员和宣传人员在不同现场、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尽可能全方位反映演练实施过程。

5、演练宣传报道

演练宣传组按照演练宣传方案做好演练宣传报道工作。认真做好信息采集、媒体组织、广播电视节目现场采编和播报等工作,扩大演练的宣传教育效果。对涉密应急演练要做好相关保密工作。

(三)演练结束与终止

演练完毕,由总策划发出结束信号,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结束。演练结束后所有人员停止演练活动,按预定方案集合并进行现场总结讲评或者组织疏散。保障部负责组织人员对演练现场进行清理和恢复。

演练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经演练领导小组决定,由演练总指挥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和指令终止演练:

1)出现真实突发事件,需要参演人员参与应急处置时,要终止演练,使参演人员迅速回归其工作岗位,履行应急处置职责。

2)出现特殊或意外情况,短时间内不能妥善处理或解决时,可提前终止演练。

七、应急预案演练评估与总结

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单位还应当对演练工作进行评估、总结,根据演练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制定、完善改进措施,提高演练和实战能力。

(一)演练评估

演练评估是在全面分析演练记录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参演人员表现与演练目标要求,对演练活动及其组织过程做出客观评价,并编写演练评估报告的过程。所有应急演练活动都应进行演练评估。

演练结束后可通过组织评估会议、填写演练评价表和对参演人员进行访谈等方式,也可要求参演单位提供自我评估总结材料,进一步收集演练组织实施的情况。

演练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演练执行情况、预案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参演人员的处置能力、演练所用设备装备的适用性、演练目标的实现情况、演练的成本效益分析、对完善预案的建议等。

(二)演练总结

演练总结可分为现场总结和事后总结。

1、现场总结

演练的一个或所有阶段结束后,由演练总指挥、总策划、专家评估组长等在演练现场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和总结。现场总结内容主要包括本阶段的演练目标、参演队伍及人员的表现、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等。

2、事后总结

演练结束后,由文案组根据演练记录、演练评估报告、应急预案、现场总结等材料,对演练进行系统和全面的总结,形成演练总结报告。演练参与单位也可对本单位的演练情况进行总结。

演练事后总结报告的内容包括演练目的、时间和地点、参演单位和人员、演练方案概要、发现的问题与原因、经验和教训以及改进有关工作的建议等。

(三)成果运用

对演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演练单位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包括修改、完善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加强应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应急物资装备有计划地更新等,并建立改进任务表,按规定

时间对改进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文件归档与备案

演练组织单位在演练结束后应将演练计划、演练方案、演练评估报告、演练总结报告等资料归档保存。

对于由上级有关部门布置或参与组织的演练,以及法律、法规、规章要求备案的演练,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将相应资料报有关部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