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范文第1篇

一、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意识匮乏

在对事业单位开展的会计工作进行分析中可以看出,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意识匮乏,会计工作人员认识到了自身岗位工作的重要性,但对于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深刻。而同时事业单位领导对于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的重视程度也比较低,这样就导致了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的落实流于形式,实质性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二)会计内部控制与监督制度不完善

在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进行分析过程中发现,其相关的制度并不完善。在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过程中,还存在责任划分不清晰、流程表述不规范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制度的权威性,进而导致了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的落实不到位。另外,大部分事业单位在制定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过程中,忽视了财产清查制度,从而导致了事业单位的财产账目存在与实际财产不相符的情况。

(三)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人员综合素质较差

在对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分析中可以看出,部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并不具备专业的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技能。导致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很多,比如说事业单位对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的不重视,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人员责任不明确,工作环境较为安逸等。这些原因的存在,都使得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的落实较为表面化,内部控制和监督人员没有外部压力,在工作过程中的混且混,如此一来就导致了内部控制和监督人员不思进取,其专业化工作水平停步不前。

二、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有效落实的对策

(一)对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意识进行强化

意识是行动的指南,意识对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鉴于意识的重要性,为了确保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有效落实到实处,就应强化领导以及员工的此工作意识。在事业单位发展中,应对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宣传,让所有人员认识到为何要开展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开展这一工作能够取得何种效果。在对此工作的重要性有所了解的基础上,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才能被重视,此工作的开展才能得到其它部门的配合,进而形成良好的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氛围。

(二)制定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

制度是各项工作落实的基础,也是工作落实的有效后盾,但就事业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进行分析中可以看出,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为了做好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就应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在制度完善中,应对授权批准和集体决策制度相结合的制度进行调整,事业单位在进行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必须要有领导的签字授权,若是无授权则落实工作,需要进行处罚。同时,在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过程中,应避免一言堂的形成,应形成权力制衡,削弱个人的权利,以此来避免权力滋生腐败。另外,在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制度完善过程中,财产清查制度也应进一步的完善,通过此制度的完善,可以为财产清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在财产清查过程中若是发现财产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则应及时做好调查工作,找出不相符的原因,之后进行有效的解决。

(三)强化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落实的执行力

在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落实过程中,工作执行力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强化其执行力是势在必行的。事业单位在进行监督过程中,应同步开展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同时在落实监督工作过程中,审计、财政等部门应参与其中,通过这样强有力的外部监督来促使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另外在进行监督过程中,应避免事后监督,注重事前以及事中的监督,这样才可以确保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的有效落实。

(四)对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人员进行培训

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人员若是想要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就应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事业单位应为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在培训中,聘请此方面的专家来进行知识讲解,以此来丰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在此工作落实中,还应采用老带新的方式,促使新入职的监督人员能够吸取更多的经验,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务监督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2. 005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2- 0009- 03

1 新《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修订概述

为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事业单位健康发展,财政部于2012年2月7日了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下简称新《规则》),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新《规则》仍然保持了原有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框架,但同时也体现了近几年国家财政改革的相关内容,并突出事业单位的公益性以及财政突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规则》修订的主要内容体现在4个方面:①完善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法;②确立了事业单位收支管理完整性的原则;③有针对性地解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一些共性和突出的问题;④在部分行业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

新《规则》中绝大部分章节都是在原来内容基础上修改完善的,只有一章是增加的,即财务监督,可见财务监督在事业单位已经提上很重要的地位了。

2 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现状及加强的必要性

2.1 现 状

事业单位由于性质的特殊性,资产大都来源于国家,很多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视度不够,造成国有资产大量被侵蚀流失,财务科目、账簿、报表等混乱,单位监督审核程序不完善,监督力度薄弱;很多单位即使有监督部门,但部门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职业判断能力较弱,通过采购、投资环节和各种虚造、偷换报销票据私自窃取事业单位的资产;也有很多事业单位内、外部财务监督部门执法不严,比如单位出于维护单位名誉利益的考虑,对账外资产、资产评估不实、变相隐瞒截留收入,而外部财务监督管理部门对于事业单位一些不法行为打击力度不够,不能严格依照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惩罚措施。财务监督管理的松散无力,直接导致财务管理的低效能和国有资产的侵蚀流失。

可见,事业单位财务监督现存的种种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更使其公益职能大打折扣。

2.2 新《规则》增加财务监督的背景及意义

鉴于上述原因,新《规则》有必要强调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同时笔者分析还有以下几点考虑:

(1)使《规则》体系更加完善。新《规则》分总则、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事业单位清算、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财务监督、附则12章68条。原《规则》分为总则、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余及其分配、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事业单位清算、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附则11章47条。很显然,新《规则》增加了一章(财务监督)、21条,这样使《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体系更兼充实与完善。

(2)财务监督是单位财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成为《规则》的组成部分。财务监督是运用单一或系统的财务指标对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进行观察、判断、建议和督促。它是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财政监督的基础。财务监督通过对公共组织的财务活动及财务管理制度进行评价,指出其合理的、有效率的方面,以便继续推广;同时指出其不合理、无效率的方面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办法,促使公共组织加强和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挖掘内部潜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财务监督能促进各公共组织加强预算管理,保证公共组织收支预算的实现,促进公共组织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及财经纪律,增强广大财务工作者和单位领导的法制观念。

(3)突出财务监督地位。前已述及,财务监督是一个单位财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及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为了使各公共组织的财务活动运行于正常有序的轨道上,让有限的资金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按照一定的依据加强公共组织的财务监督。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对单位经济活动、资金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监督职能,把好财务这道闸门,对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行政单位、金融企业等财务规则或财务制度都包含财务监督的内容。财政部早在1998年就颁布实施了《行政单位财务通则》,其中第十章就是财务监督的内容。2010年6月财政部《地方金融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对地方金融企业的财务监督管理,规范地方金融企业的财务行为。此前已颁布《金融企业财务通则》以及《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主要是为规范中央金融企业的财务行为。可见,《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也有必要加上财务监督的内容。

3 以新《规则》为纲领,建立与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监督体制

3.1 明确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内容

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应该贯穿于其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监督的内容应该是事业单位的整个财务活动,即应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的监督,内容主要包括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以及其他方面如有无贪污、挪用、多吃多占、请客送礼、行贿受贿等违法违纪行为,有无向其他单位、所属单位或个人非法摊派,非法集资及乱收费现象;依法代收代扣的国家税收是否及时足额上缴国库等等的监督。其作用旨在促进单位国有资产安全和完整,保证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严肃性。要求所有的事业单位要以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财务制度及财经纪律为依据和准绳,严格执行国家批准的各项费用开支标准、人员编制和定额指标以及经有关部门批准的行政事业发展计划、业务工作的管理规定及办法。

3.2 丰富与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监督形式

3.2.1 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结合

事前监督是指在财务活动实施以前所进行的监督。比如,对预算或计划执行前进行的监督,对某项业务开展之前的资金准备情况的监督等,都属于事前监督。事中监督是指在财务活动进行过程中所进行的监督。比如: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的监督,都属于事中监督。事后监督是指在财务活动发生以后对其结果进行的监督。比如:对事业单位决算编报进行的监督,对各项资金最终使用结果进行的监督,都属于事后监督。事前监督防患于未然,事中监督贯穿财务活动的始终,事后监督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几种监督形式应有机结合。

3.2.2 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

日常监督是指对事业单位一定时期内所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监督。比如:对单位一个预算年度财务管理情况进行的全面监督。全面监督的范围广、内容多,涉及公共组织财务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专项监督是指对事业单位的某一项财务活动进行的监督。比如:对事业收入情况的监督,对事业单位某年的业务招待费、会议费开支情况的监督。日常监督由于涉及面广,内容多,工作量大,要求高,一般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专项监督可对事业单位财务活动进行深入的检查监督,便于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3.2.3 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内部监督是指事业单位自行组织的、由内部机构或人员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经济效益进行监督,检查其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提出意见建议的一种监督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自我监督机制,严肃财经纪律。外部监督是指由事业单位外部有关机构和人员对单位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包括:由主管部门或者财政、财务、审计等部门对财务活动进行的监督;由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的联审互查;有关社会中介组织,如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国家规定对财务活动所进行的监督。其目的在于监督检查单位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防止腐败行为滋生蔓延。

3.3 建立与健全财务监督制度和依法公开财务信息,保证财务监督作用的发挥

3.3.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财政部于2011年11月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动态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准确,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制衡性原则、重要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以及成本效益原则。同时,规范还就预算、收支、采购、资产、建设项目、债务、经济合同、评价与监督等方面控制进行了相关要求。并强调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3.2.2 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度

进行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要对其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审查评价,因此,审计的内容主要取决于领导干部在单位中的地位及其应履行的职责,主要包括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有无建立适当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收支活动是否真实、合法,资产负债是否真实、完整,主要业务、经济指标是否完成,有无违反财经法纪与廉政规定。

3.2.3 依法公开财务信息,建立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于2012年4月16日。意见指出,事业单位要加强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重要事项和年度报告要向社会公开,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益服务事项要进行社会公示和听证。建立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确定预算、负责人奖惩与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通则[S].2012.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

事业单位承担着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在我国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加强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是保护国有资产、强化内部建设的需求所在。作为事业单位,应当积极落实有关规章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会计监督工作应有的效能。

一、新时期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新时期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结构正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会计监督对维护国家利益、杜绝行为、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会计监督有助于维护国家利益。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涵盖资产、收入、支出、预算等多个方面,其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的会计监督能够促进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向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从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规避各种偷税漏税行为,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国家利益。

第二,会计监督有助于杜绝行为。会计管理工作松散,缺乏有力的监督,就有可能为行为提供温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范围内各种经济诱惑不断,事业单位人员、挪用公款、收受贿赂的行为并不罕见,加强会计监督是新时期事业单位预防经济犯罪的必然选择。

第三,会计监督有助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事业单位肩负着为社会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其内部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职能的发挥。会计监督作为管理中的一项关键内容,可以规范内部资金运行,增强工作人员的严肃性和严谨性,是新时期事业单位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二、新时期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问题

尽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颁布对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改进。

第一,会计监督意识不强。事业单位多依靠于国家财政拨款,缺乏生存压力,特别是一些由国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意识薄弱,很难深刻理解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不透彻,因而导致会计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如有的领导层认为会计监督容易制约经济活动,对会计活动的合法合规并不关注。

第二,会计监督制度不健全。从内部监督来看,目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存在诸多漏洞,有的单位只是名义上制定了监督制度,实际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领导集权的现象仍然严重;有的单位制定的会计监督制度不符合现实需要,会计管理松散,导致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有的单位甚至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监督部门,严重阻碍了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从外部监督来看,目前针对事业单位的监督制度还不成熟,而且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事业单位向社会公开的会计信息非常有限,很多大程度上仅限于三公经费的发生情况。

第三,会计监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会计监督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工作的实施,但事业单位人与企业不同,内部会计监督人员流动性差,缺乏有效的淘汰机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优秀人才的加入。有的会计监督人员长期处在同一岗位,没有及时接受新的培训,对最新的法律法规了解较少,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已经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加强会计监督的需要。

三、新时期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发展

针对当前工作中的问题,新时期事业单位应当重新审视会计监督工作,增强工作责任感,加速健全会计监督制度,并提高会计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一,加强对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视。事业单位干部素质尤其是领导层的素质,是会计监督有效开展的保障。作为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应当深刻理解会计监督工作对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自觉遵守会计法律法规的要求,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向各部门人员宣传会计监督的意义,防止独断专行。相关政府部门也要完善对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的考核,推动领导层更新思想,转变观念,进而带领各级人员有效配合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增强财经纪律意识。

第二,健全会计监督制度。事业单位应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经济活动过程中权力和责任的分离,赋予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充分的独立性,由专业审计人员对会计原始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进行审核与监督。而且审计部门要注意梳理内部控制流程,及时发现内控制度存在的漏洞,提出完善会计监督工作的建议。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在强化内部监督的基础上,开展广泛的外部监督,主动接受审计单位、社会公众、媒体的监督,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

第三,提高会计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顺应新时期深化改革的潮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起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从人才选拔、录用、考核、培训多个方面,促进会计监督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事业单位要拓宽会计监督人才的选拔渠道,对在岗的会计监督人员实行严格的考评,将考评成绩与晋升、待遇相挂钩。作为会计监督人员自身,也应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新时期有关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积极参加专业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工作。

参考文献:

[1]古朴.加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与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11).

[2]李文艳.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措施的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3).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监督; 对策

一、引言

我国的事业单位一直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职能,是直接地或间接地为上层建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单位,并且我国事业单位一般不从事营利性的生产经营活动,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来维持其正常运转,从而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提供相应领域的服务。但总体而言,我国事业单位管理水平落后,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财政部通过颁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来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能力。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需要在各个管理层面进行优化和完善。

二、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意义

会计监督职能是会计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也逐步形成了内部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会计监督工作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对国家财政拨款的使用不当,甚至造成浪费的现象令人堪忧,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是提高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的关键。1.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是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当前,许多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会计监督工作不到位,导致制度浮于表面而未落到实处,使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较低。强化会计监督,对于全面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有着较大的意义,从而能较好地避免失职、舞弊问题的发生,有助于推进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2.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是处理好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必然要求。当前,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一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另一方面也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的责任。可见,做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是保证事业单位工作顺利开展和保护国有资产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确保事业单位管理范围内单位、个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的重要条件。3.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是事业单位的法定义务。《会计法》有条款明文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日趋复杂,职能范围不断变化,对会计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现阶段,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全面提升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性,是每个事业单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

三、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多为形同虚设,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不完善,有的事业单位直接按照国家内控制度来设计本单位的内控制度,并没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因此,这种情况下就无法更好地满足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能。也有的事业单位已经制定了适合本单位的内控制度,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能有效地落实,形同虚设。上述两种情况都与事业单位本身不重视内部控制作用有关系。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是内控制度制定的参与者和监督者,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提出改进意见的最直接的力量。但是现实情况是有些事业单位有内部审计部门,人员不足,或者干脆没有独立的审计部门,由行政人事部门的人员兼任,因而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2.外部审计检查频率不够,会计监督缺失。事业单位为预算单位,受政府的各级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监督。目前国家各级财政部门只是通过每年的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对各事业单位收支的合理性进行了检查,偏向于事后检查,但是也无法保证事业单位的费用支出按照部门预算执行,不能有效防止事业单位粉饰部门决算报表的行为。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各事业单位的审计力度,但是事业单位众多,每年的项目审计任务重,审计机关人员有限,无法做到定期或不定期对所有事业单位进行审计。3.会计工作人员的会计监督意识淡薄,整体素质不高,难以完成内部会计监督任务。对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进行全面分析发现,部分会计工作人员缺乏会计监督意识,职业道德意识不够强,会计知识和工作技能不够熟练,给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完善带来严重影响,会计监督的作用几乎没有发挥出来。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事业单位本身业务简单,会计核算几乎都是重复性工作,加之单位不重视财务工作,会计人员普遍没有加强自身学习的动力,对最新的会计法律法规不了解,在此状况下,会计人员容易听从领导的指令,不遵循会计法律法规,甚至与领导或者相关人员勾结,权大于法,难以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

四、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对策

1.建立内部审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会计监督体系。只有财务部门参与的会计监督制度是不健全的,逐渐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是极其重要的。内审机构要具有其权威性和独立性,要有专门的内审人员负责,内审部门良好的会计监督,可以及时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并能对症下药。审计部门除了对预算收支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之外,还要对财政拨款资金使用规范性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管理意见和建议,制定改进措施。所以,要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提升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对于社会监督来说,事业单位开展起来比较困难,但是最近很多事业单位逐渐公开自己的“三公经费”,就是结合社会监督迈出的重要一步,以后要逐步提高纳税人的主体地位和法律地位,完善上访监督制度,发挥社会公众的会计监督作用。2.财政部门加大对事业单位不同层面的会计监督。在国家层面,完善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加大对财务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就目前我国的会计监督机制而言,一方面,各级审计部门要合理规划审计任务,加大对事业单位的检查频率。审计机关的审计活动对事业单位有很大的威慑力,通过审计机关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检查监督,对防止事业单位发生等违法乱纪行为有很大作用。审计机关也可以考虑利用社会审计机构的帮助来完成审计任务,从而缓解由于任务重,人手有限造成的疏于对事业单位的审计监督。另一方面,要加大各级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监督检查作用。认真审查各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剔除不合理的、虚假的项目,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部门决算,要加大账表一致性的检查力度,必要时要实地检查和翻阅相关会计原始凭证,督促各事业单位严格按照部门预算进行费用支出,在进行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时,可以分别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3.加大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强化监督意识。积极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一方面强化法律法规教育,使在岗会计人员认识到国家法律法规中关于会计监督工作的规定与要求,认识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强化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全面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电算化水平,提升会计人员危机意识,强化监督意识,使其牢记自身工作职责,不受他人或个人利益驱使而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从而强化其会计监督管理意识。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因而强化会计队伍建设对于提升会计监督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应适当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岗位门槛,建立严格的会计招聘与考试制度,强化岗前培训,尤其是做好新法规、新制度教育,提升新入职会计人员的财会业务水平和会计监督意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会计监督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之一,在监督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完善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推动事业单位的不断向前发展,促进事业单位在社会公共服务事业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会计监督体制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的会计监督体系,促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发展和完善。

作者:林钺 单位: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亚先.浅谈事业单位会计监督[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

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制度范文第5篇

一、目前内控制度薄弱环节的主要表现

(一)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到位,监督制度不健全

会计工作中,为了相互牵制,承担财务会计工作、稽查核实工作等工作人员需要独立开来,相互之间不得干涉。但是,部分事业单位由于资金匮乏、制度缺失等等原因,单位内部并没有专业的财务部门,有些人员在承担经济事项的同时又进行财务处理工作,这实际上与会计工作的牵制制度相悖。许多单位对于财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档案失真、丢失、缺损等等现象十分常见,这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核实工作十分不利。

(二)相关领导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

部分单位的领导本身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及法律意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多的个人利益,利用各种手段公款报销,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经费超标等等不良现象频发。

(三)预算控制相对薄弱

近年来,政府财政改革不断深入,但是在实际的会计体系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能力依然比较薄弱,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可行性有待提高,政府部门、单位内部财务会计部门对于资金控制缺乏一定的预见性,有的编报预算甚至不经过财务部门,这对于财务会计预算控制功能的发挥十分不利,导致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务卡使用效率比较低、差费实销实报等等问题出现。

(四)监督机制及内部审计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体系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机制是实现内部监督控制的重要方法,但是,现阶段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都不够健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于审计工作不够重视,财务会计部门的监督制度也不够完善,会计监督工作缺乏对审计单位的监督考评,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体系内控制度的建立十分不利,内控制度难以发挥其监督管理的作用,严重损害了国家的经济利益。

二、内控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随着新会计法的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也更加完善,但这并不意味着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就不需要建立了,尽管会计法完善了总体的会计监督制度,但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众多,各个部门及单位的工作状况都有着比较大的区别,会计法并没有对所有单位的财务工作做出详细规定,许多单位内部可能会存在一些隐形问题会影响到财务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为了保证财务会计监督工作能够落实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方方面面,保证财务监督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单位内部的财务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内控制度应该包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政府性基金管理办法、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管理办法等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混乱是财务会计工作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合理的内控制度对于维护国家利益都有着重要意义。

三、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措施

(一)充分发挥审计职能,推进财务会计内控制度的不断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定期进行会计资料的审计工作。财务会计资料的审查工作对于保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十分重要,通过及时推行会计资料审查,能够对单位内部财务人员起到一个很好的督促作用;通过财务资料审查,监督人员能够及时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问题,有利于保护国家的财务安全;定期进行的财务会计资料审查,对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效率十分有帮助。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定期审计财务会计资料,这对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十分有帮助。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

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建设,为外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为了促进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审计部门还可以将内部财务会计控制作为单独的审计项目,使审计工作更加全面具体,通过连续性、有针对性的审计监督,减少会计控制工作的薄弱点,完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的内控制度建设。内控制度监督过程中,审计部门应明确岗位责任制度,严禁出现相容岗位相互监督等等现象,保证监督工作的公平公正,重大决定应通过集体审批的方法进行确定,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三)积极配合财政改革

近年来我国财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目的在于加强国家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维护国家经济利益,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积极配合财政部门的改革措施。实际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做到以下几点:做好国库集中支付,规范财政资金的支付渠道;对公务支出项目进行规范,尽可能减少“报销腐败”等不良现象出现,危害国家利益;严格按照政府采购规定进行内部采购,做好采购预算,保证采购工作透明化,尽可能减少贪腐行为。

(四)做好会计基础工作,为会计监督管理打好基础

财务会计工作包括账目记录、总结、分析,财务档案的整理归档等等内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是保证会计监督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但是,现阶段,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基础工作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凭证填制审核到财务会计档案的归档、销毁都有问题。因此单位相关人员必须重视财务会计基础工作,将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监督工作贯穿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加强制度建设,针对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结合单位实际,将内部监督控制工作落实到财务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充分发挥监督控制工作的职能。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就现阶段我国会计监督体系内控薄弱的具体表现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相关部门的工作有所启发。

作者:林丽 单位: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财政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