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机控制实训总结

电机控制实训总结

电机控制实训总结

电机控制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Profibus 实训系统 Wincc 项目教学法

一、课程设计

企业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企业竞争力,而提高生产效率则是提高竞争力的主要途径,这就需要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Profibus现场总线应用技术》是为适应市场需要,企业需求而产生的一门实用的课程。该课程是以自动线实训系统为载体的,以能力逐步提高为方向。该课程是基于典型工作岗位,对自动线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之后,确定了该课程需涉及的学习领域及学习情境,共有三个学习情境,14个教学项目。在课程设计方面较以往的重理论附加上机实训的课程不同,本课程是建立在以工厂现实的情景为缩影的自动线实训系统的基础上的,这样即可以学习理论知识也可以了解工厂的具体情景。教学内容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教学过程是以完成项目为目标,本课程时间短任务重利用项目教学法完成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二、实训条件

该课程是建立在自动线实训系统的基础上的。自动线实训系统。即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系统模型自动化控制技术实训系统是机、气、电一体化系统。该系统由加工模块、检测模块、温度控制模块、材料分拣模块、堆垛模块、立体仓库模块等6个模块组成。综合了机械、电子、自动化、PLC、机器人、典型控制系统及工业现场总线等最新工业控制技术。各模块可以单独自成系统,接收上位机的下载程序并运行系统。各模块也可通过现场总线与上位机一起构成一条现代加工、现代物流的全自动线。上位机能对自动线上的各模块运行状态进行全过程监控。自动化控制技术实训系统是现代工厂实际生产场景的真实缩影。它为实现校企融合,培养企业高技能自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技能实训平台。

加工模块。一个工件加工顺序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有机械手点位控制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步进电机控制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这个教学模块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尺寸测量模块。一个尺寸精确测量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有机械手点位控制技术,光栅测量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这个教学模块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恒温控制模块。一个恒值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机械手点位控制技术,位置控制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步进电机控制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它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质地颜色分检模块。一个简单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有机械手点位控制技术,位置控制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交流伺服控制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这个教学模块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堆垛模块。一个简单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有位置控制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交流变频控制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这个教学模块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立体化仓库模块。一个简单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实现。它包含有位置控制技术,步进电机控制技术,光电传感检测技术,气动控制技术以及PLC程序控制技术。这个教学模块可以单独构成系统与教学机系统配合实现上述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也可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一条工业自动化生产加工线实现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教学与实训。

三、教学情境设计

为了确定企业的需求和自动化专业方面人才所以掌握的技能,我们针对汽车行业进行了调研。我们走访了一汽大众的冲压、油漆、焊装及发传等主要车间,发现这些车间在电控方面都用了PLC作为主控单元,同时上位机监控和总线技术。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好所需技能后,确立了三个学习情境,分别是PLC的程序设计、Wincc组态软件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每个情境都有具体的项目,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结构和项目组成

四、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项目准备阶段:确定项目实施方案;(2)项目实施阶段:项目计划实施,师生共同解决项目运作中的难题;(3)项目评价阶段.项目功能演示,答辩与测评。项目评价阶段,聘请厂内专家及技术人员一起对项目结果、对学生、对教学进行总体评价。老师和专家们一起开发设计课程教学模块。

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老师的工作任务由传统的课堂教授转变为,设计项目、准备材料、引入课题、布置任务、引导帮助和总结评价六个阶段。学生的任务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收集材料、制定计划、决定方案、实施计划、综合调试、项目答辩六个任务。

在教学方式上,我们主要以体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尤其是方法能力与社会人性化能力的“项目教学法”来完成课程教学,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他们是主体,老师给与辅导。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的社会能力。学生们在实际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五、考核方式

1.评价方式

组成项目验收小组,该小组由每个项目组的组长和老师共同组成,对该项目进行测试、答辩和验收。

2.评价过程

(1)学生答辩、自评、互评;

(2)验收作品,并对作品指标进行测试;

(3)提交项目报告书,包括电子版Word文件以及汇报验收的PPT文件;

(4)提交学生自评表,项目评价小组给出的评语评分表

3.项目评价评分标准

表1 项目评价评分标准(50分)

六、结束语

目前,其它院校还未开设《Profibus现场总线应用技术》这门课程,我们本着新颖、实用的原则来建设这门课程。现有的实训系统和合理的课程项目模块,是该课程存在的特色,也是学生学习新技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建.西门子S7-300PLC应用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

电机控制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机实训电机课程实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82-02

一、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新世纪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也必须在实践性教学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与提高。电气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担任的是:电子、电气产品生产现场的产品测试、设备操作和生产管理;电气控制设备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运行、调试与维护;工程项目的技术和维护服务、电子电气设备施工以及电子电气类产品的营销和售后服务;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技术管理、操作、质检管理及维护检修等方面工作。电机专业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电机与控制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而实训课的开设,增强了学生的基本技能,还能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下一阶段专业课程打下扎实基础,且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一般实训课程为一周或两周,传统做法是老师指导学生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接一些简单的控制电路或到工厂参观一些有关电机与控制的设备,这样实际上是把实训变成补充课堂的过程,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不利于人才培养。

二、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实训教学模式

科学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实训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前提和保证。应针对不同专业如电子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和数控、楼宇自动化、检测等专业所开课程的需要,去选择各专业较适合的课题,如有偏重于电机与控制技术应用等技能训练的,有偏重于电机设备检测和维护使用的,也有偏重于控制电路的故障检查与安全检查的等。教材可要强化和突出电机与控制技术的技能训练,不必强求验证性的实验,也不必受电机与控制基础理论体系的制约,而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要根据不同的课题,确定不同的要求。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同学,我们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基本操作技能方面:要求掌握检测绝缘材料和仪表使用、安全用电与操作以及常用电工工具使用,掌握常用电机、变压器的性能、规格、种类、使用及其拆装程序,还应娴熟地运用常用电气控制电路的安装配线和调试。操作工艺技能方面:应掌握直、交流电机控制的基本电路工艺和应用,还能控制电路的安全检查与故障检查,能熟练运用直、交流电机控制的基本电路电气元件以及选配。综合操作技能方面:要能大体上掌握常用电机控制等电器设备、以及电机线路装置的生产工艺、调试、安装和维修,并要独自调试和维修常用的电机控制设备。在电机实训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完成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具体电机实训教学中,可将一个班学生分成3-6个组,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手册和资料,挖掘他们内在潜力,让各组学生自行设计控制电路,也可以特意设置电机故障,老师把关,之后各小组互换进行故障检查和安装,如此才能更好地提高了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学生成绩高低不均,在分小组时应有意搭配开,以高带低,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实训室全天开放,指导教师、班干部和实训组长各负其责,个别程度低的同学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课,白天的实训内容还可在晚自习中进一步巩固和消化。

三、实训考核体系

电机实训考核是以实践操作为主要考核目标,是检查学生在电机实训中解决和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检测。它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理论考核:这一考核占30%,内容为:电机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学生应结合电机理论来分析解答。例如用实训中测量的一些数据来计算电机的一些参数,以控制电路故障排查去分析出故障点的具置,以给出的实训课题尽快地设计出合格的电气控制电路来,等等。

技能考核:这一考核占60%,技能考核可和理论考核同时进行。它的主要内容是:把实训的内容分成几个单元,学生用抽签的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自主完成任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不同任务,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着重从准确性、正确性、规范性和熟练程度等方面来即场评分,如此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心理素质、安全文明规程执行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实训报告及出勤情况:这个占10%,实训报告根据学生在实训中出现的具体实际问题去讨论、分析,最后得出体会和总结。出勤情况则由组长负责,做细致记录和汇总。

四、实训安全问题

实训安全问题是实训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应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在行动上应多加督促。只有不断地进行安全思想教育,才能尽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实训过程中对用电设备进行正确的操作,是安全的重要保证。在进行电工电子的实验实训时,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决不允许学生自己动手进行通电试验。在教师也应戴好绝缘手套,两脚站在绝缘较好的材料上,尽量用一只手操作,避免两相触电。并且保证双人操作制度。当一个人操作时,一个人在电源开关侧,一旦发生问题,立即断开电源。在检修设备时,首先要断开电源,然后再检修。检修完毕后,确认设备无短路、断路等故障后,再给设备通电。通电时速度要快,防止产生电弧。对所使用的电气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外壳有电等故障要及时处理,同时要做好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但实训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可预见几个方面工作应做好紧急救治工作。应准备好必要的药品,如有损伤严重要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发生触电事故的紧急救治,一旦发生触电事故时,不要慌张,应冷静,绝对不能用手去拉触电者。首先要想办法切断电源,如果有导线搭接在触电者身上时,附近又没有电源开关时,要用干燥的木棒或其它绝缘物体将导线从触电者身上移开,然后对触电者进行救治工作。当发现触电者呼吸停止时,要立即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并向医院求救,争取最佳抢救时间。当发生电气火灾事故时,首先要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对暂时无法切断电源的,要用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等不导电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决不允许用水浇注灭火。同时要及时通知消防部门。

五、可行性和效果

实训中,应早熟悉电机的各种技术数据、并据此计算出实训中所需要的数据、画出绕组的展开图,掌握电机的结构、电机的拆卸方法、线圈的绕制、电机的嵌线等电机制作工艺,但实训的质量是衡量学生获得技能高低的关键。若按传统的方法进行实训,不仅速度慢、故障点较多,而且若电机嵌线结束后再找故障点相当困难,如果故障点发生在嵌线问题上,还要拆掉重来,有不少学生就囚为这个问题,实训结束时任务还没有完成。这样,课堂上的难点问题在实训中也没有解决,实训收获不大。如何提高实训质量呢?在实训中,对难点、易发生故障的点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对学生着重强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实训实例分析

实训中采用的是6极、36槽、功率为1.5KW的小型异步电动机,采用单层、链式、短节矩绕组嵌线。嵌线时发生的故障,可以通过下而的嵌线方法、嵌线技巧加以避免。首先确定好每相绕组的组数,然后再进行绕线。根据一路反串规律,每相绕组的组数等于磁极个数。例如:我们学生实习的电动机2P=6,那么每相应有6个绕组。要求学生把绕好的三相绕组按“首首相连,尾尾相连”的方式摆放几次,这样做的目的可以加深学生对短节距绕组的端部连线力一式的印象,从而减少嵌线过程中出错的机率。

实训中总结出一种快速嵌线方法。嵌线方法不仅关系到线圈嵌放的位置是否正确,而且关系到嵌线的速度。根据实训的经验,对传统的嵌线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简单、易懂、既能确保嵌线正确又能提高嵌线速度的嵌线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先嵌U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封槽,其上层边暂不嵌;空一槽,再嵌w相最后一个线圈的下层边、封槽,其上层边暂不嵌;空一槽,再嵌V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接着嵌V相第一个线圈的上层边;V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空一槽,嵌U相第二个线圈的下层边,接着嵌U相第二个线圈的上层边;U相第二个线圈的下层边空一槽,嵌w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接着嵌W相第一个线圈的上层边;W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空一槽,嵌V相第二个线圈的下层边,接着嵌V相第二个线圈的上层边,后而依次推。最后嵌U相第一个线圈的上层边,W相最后一个线圈的上层边。

嵌线过程中,由于铜线被多次利用,短路、断路故障较多,若嵌线完毕后再查找故障不仅耗费的时间较长,而且故障点也难以查到。因而我们采取在极相组的连线上套上绝缘管,同时,每槽嵌线完毕后,都要用兆欧表测试各种绝缘情况及短路情况。当绕组的绝缘被破坏后,若绕组中的导线与定子铁心、机座相碰就会造成接地故障、在同一线圈内可能会造成匝与匝之间的短路、在极相组间可能会造成极相组间短路和相间短路。对各短路故障根据相应的测试力一法采用兆欧表进行测试,若测得的电阻为零或很小,说明发生了接地故障或短路故障,应立刻查找并排除;若测得的绝缘电阻大于0.5兆欧,说明绝缘符合要求。

(二)实训效果

实训改革后,既能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校期间,需要通过国家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电机维修中级或高级考核,这样才能在就业应聘时,优先被用人单位录用。我校电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具有较强的电子、电工、电气控制等基本操作技术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能很快地适应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并能顺利在用人工作岗位上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在我院对用人单位企业的调查中,用人单位企业反映毕业生的突出长处就是动手实践能力强,毕业生普遍反映在我院学习期间,动手实践能力是他们最大的收获,这是我院非常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结果。同时,我们还应积极营造工业现场环境,创造工业现场气氛,建全贴近实际的电机实训室,我们将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法以适应用人单位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马香普等,电机维修实训,中国水利水电出版,2004.

[2]丁守成等,电机系统综合应用实验教学的研究,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10.

[3]朱运利,对高职院校实训实习基地功能的探讨,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5.

[4]彭显刚等,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方向教学改革与实践,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

电机控制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PLC应用技术;教学改革;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1-0039-03

重新定位课程目标

PLC应用课程的特点是教学理论与工作实践联系紧密,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以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为基础进行。我院课题组根据调查研究,分析了典型工作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目标,明确了教学课程总体目标,落实了学生学习和工作方法,提出了三类课改目标,即学生专业能力目标、课程总体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确定了课改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专业能力目标定位 我院课题组先后对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和其他高职院校进行了深入调研,设计制作了《企业工作中PLC技术应用情况调查问卷》、《典型企业调研访谈提纲》和《毕业生追踪调查问卷》等三种问卷,并对高职院校教师、机电专业学生、应届毕业生(进入工业企业工作的)、企业技术人员、企业专家(工程师、车间主任)等五类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在大量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对企业PLC设备品牌选择情况(如表1所示)、应用PLC技术的工作岗位(如表2所示)、支撑岗位所需的具体知识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企业和市场需求提炼总结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即能够完成PLC电气控制系统的电路设计、安装、接线、构成;能够进行程序的设计、编制、传送;能够进行系统运行、调试、检查、评估。

课程总体目标定位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汇总分析,结合教师、企业人员、毕业生访谈资料,我们对职业岗位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合现代高职教育理念,解构了原有的基于知识储备的课程构架,进而确定了《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实施,引导讲授PLC结构、工作原理、逻辑指令、顺控指令、功能指令等理论知识;训练学生基于PLC的电器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能力,可控制程序的设计编制能力,整体控制系统的运行调试能力。同时,借鉴“机电一体化培训课程及证书”和“高级维修电工证书”等相关技术证书培训课程的内容,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毕业生追踪调查问卷》主要针对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了实际跟踪调查,重点了解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如表3所示。学习PLC课程的满意度及所需的社会能力。调查表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岗位工作非常广泛,涉及机电相关工作的各个方面。PLC课程涉及微处理器原理、数字逻辑、电子电路、低压电器、电器控制等内容,由于高职教学进度和课程安排等各方面的原因,不可能在学习PLC课程前开设上述全部课程,同时,学生个体在学习基础上存在差异。因此,本课程教学难度较大,再加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学生普遍感到该课程专业技术理论性太强,难学易忘,往往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厌学心理普遍。

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

在教学体系的构架上,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紧紧抓住“理论实践一体”这个关键,结合我院教学工作的实际进行科学的应用分析,从教师授课、仿真实训、综合考评等三个方面入手,进行课程改革研讨,形成了“授、训、评”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基于分层递进理论的教师授课模式 通过对学生的调研,我们发现,教师的授课模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很大,传统的授课模式多采用验证型教学,往往安排学生熟悉实验装置、针对规定的控制实例进行程序编写、下载和使用指示灯模拟调试。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这种授课模式缺少完整的PLC控制系统设计和制作,无法保证学生对完整控制系统的认知。因此,结合我院机电专业的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课题组提出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三个层次,即理论由浅入深、技能由低到高、涵盖技术由少到多进行递进式教学。第一层为课程试验,通过经典控制案例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其了解PLC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促进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二层为课程实训,培养学生灵活应用PLC构建各种机电设备实物模型的自动控制系统,以学生自主分析、设计、编程、调试为主要内容,辅以教师答疑,使学生能够熟练进行PLC硬件设计和软件编程。第三层为专业综合实训(设计)项目,主要内容为典型机电设备控制系统的构建,培养学生专业综合技能及PLC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实现在校训练技能与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以便在日后工作中能充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业生产控制中的实际问题。

电机控制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电工实训;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179-02

中等职业学校工科专业的学生在进校学习一年文化课和专业技术理论课后, 都有一段时间的电工实训。根据教学目标,工科类学生在三年内要掌握的技能应达到中级工应知应会标准,都要通过实训教学来完成。由于诸多困素,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良莠不齐,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尤其是电工课程,因为学生本来对电就有害怕心理,不敢轻易动手,而对学习电工课程的中职生来说,如果对电没有感情,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实训训练的效果。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他们既复习和巩固所学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提高专业技能的操作水平呢?笔者在长期的电工实训教学过程中,总结出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 示范演练教学

教师对所教的主要课题应进行演示,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为学生演示应规范、标准,如果教师做得不规范,则很难要求学生做出高质量的实习作业,但示范演示并不一定要教师将一个实习作业从头到尾完整地做一遍,因为这样一是没必要,二是时间不允许,三是容易使学生厌烦。

示范演示应着重向学生演示各个关键部分如何实现,讲解在实际安装中怎样才是合理,示范应有选择性,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其控制电路有许多种,教师应只以最基本的接触器连锁控制电路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电路怎样布置才合理,掌握“自锁”、“连锁”的实现方式,在学生掌握这一电路之后,教师可进一步分析该电路及其它电路的优缺点,有时可对某一电路提出一些“额外”的功能要求。

二 表情动作教学

电工实训教学,最大的隐患是学生发生触电事故,所以实训教师在一切教学活动中总是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把安全生产实训放在第一位,笔者在讲授安全用电和安全操作的实训教学中采用“触电”表情动作启发,让学生尝试一下“触电”的滋味(当然有绝对的安全保障),用自己或他人的切身感受和表情动作来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方法是用一个500伏的兆欧表,教师用双手捏住两个接线端,让学生由慢到快摇动手柄,一直到自己触电,发出触电的动作表情,然后让学生自己用双手捏住接线端,教师轻轻摇动手柄,让学生“触电”,让其他学生观察触电学生的表情动作,如此“触电”几位同学,并让触电部位各不相同,“触电”同学的表情动作丰富多彩,然后让“触电”的同学谈谈触电的感受,启发教育其他同学在电工实训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严防触电事故的发生。然后再给学生讲解一些实际生产中发生触电案例,使学生知道“电击”和“电伤”的危害,脑袋瓜里时刻绷紧“触电”这根弦。

三 多媒体教学

电工生产实习教学中有一个最大的难题是学校的电气实习场地没有教材上给出的各种机床电气设备,而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往往是和机械的、液压的系统一起配合运动的。由于没有实物,讲解时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各种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如讲X62W万能铣床就是利用多媒体演示其原理图讲解两个操作手柄,如何实现工作台六个方向的讲给运动,讲解工作台的单程自动控制和半自动循环控制,这样,尽管没有接触到实际机床,但对机床电气控制与机械部分的配合运动,有了相当了解,所以在机床电气维修的实习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加上机床电气模拟板的实物教学,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学生易于接受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 类比式教学

在电力拖动线路安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学生安装接触器控制单向运转电路,当该电路安装完毕通电试车后,再进行接触器控制的正反转线路安装,这时候采用类比式教学,启发学生,能完成电动机正转方向电路的安装,那么电动机反转方向控制电路是否也是一样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在主电路上改变电源相序,在控制电路上是相同的,这样,学生学会了在电动机单向正转的基础上,采用同样的元件和控制原理实现电动机正、反两个方向的控制电路的安装。再用类比启发:如果要实现电动机正、反转自动往复运动电路的安装能否行?让学生比较一下限位开关和按钮开关的结构原理,学生即明白,限位开关和按钮开关的动作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一个安装在板内,一个安装在板外,因此原电动机正、反转电路不动,增加两只限位开关,在控制电路上采用常闭触点串联,常开触点并联的接线方式,即可达到电路的要求,因此,顺序控制,多地控制等线路的教学都可采用类比式教学。学生通过装接一个简单电路后,采用类比式教学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安装较复杂的控制电路。

五 分阶段教学法

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实习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阶段实施。在教学中,我根据所确定的目标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从教案的准备,示范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到教后小结等环节,都坚持严格要求。

最后是实习报告制度,一周一张实习报告,温故而知新,是对每一周的实习内容的总结、概括。实习报告包括四方面的内容:验证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训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对本次实习的意见反馈。

每次实训结束,我都要求学生回过来反思:今天我学会了什么?元器件识读、器材性能的检测有没有过关?装接工艺有没有问题?短路问题如何避免?开路问题如何检测?一些基本电参量是否会测?根据所学的知识,能否对具体的实训对象进行一些优化、改进?能否将此实训对象整体或部分转接到其他的应用电路中?每完成一个电路都让学生作些思考,使学生由实践到理论、边实践边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学校的一些实训设备和器件出现了故障,我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修理,不仅为学校节省了许多开支,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技能学习的兴趣,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教师努力地把填鸭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时,会发现原来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在教师的指导下,连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都变得积极思考,踊跃参与,个个动手,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促进他们在人格、意志、身心、体魄等方面健康发展,为踏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电机控制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拖动;职业行动导向;综合职业能力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是电工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本教材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新教材采用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模式,使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教材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但是就教材内容的安排及教法本人根据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1 领会教学大纲精神、把握学科特点

要教好一门课,首先要领会教学大纲精神、把握学科特点。《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是一门什么性质的课程呢?其教学目的又是什么呢?《电工类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明确给本课程作了界定,即本课程是职业学校电气维修专业的一门集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于一体的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与电力拖动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中级维修电工技术等级标准的要求。根据电力拖动课的性质和教学任务,我们就可以了解它的学科特点,即本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紧紧围绕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通过一些能够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职业行动导向”的理念,如加强直观教学、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步把教学引向深入。

2 整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程讲授顺序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课本在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和编写体例上与其它课本大同小异。在教学内容顺序上都是先学第一单元常用低压电器;再学习第二单元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第三单元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第四单元电动机的自动调速系统。特点是先部分后整体,先基础后应用,符合教学常规。但长时间学习某一单元的内容,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效率较低,效果不明显。等到学习下一单元内容的时候上一单元学过的内容又会遗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大纲要求,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应具备绘制、识读电路图,按电气图安装布线的能力,以及会拆装与维修常用电器的能力。根据这一要求,在不降低标准的情况下,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组织优化,第一单元常用低压电器与第二单元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内容的学习穿行,以第二单元内容的需求为基础,需要第一单元的哪些电器知识,我们就讲解哪些电器。例如,学习手动正转控制线路前,先学刀开关、铁壳开关和熔断器,接着就是学习如何识读绘制手动正转控制线路图和布线要求,紧接着就是安装与检修。而在学完按钮、接触器后,就可以紧接着实施点动正转控制线路的安装,所有课题的学习训练都诸如此类。

其实,当第二单元的内容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线路这个课题结束以后,学生就有能力学习第三单元的部分内容了,这时候我们又可以把第二单元与第三单元的内容穿行。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第三单元的一些生产机械电路图分析给学生,向学生介绍各种图纸的特点和画法、使学生明白凡是比较复杂的机床或成套的生产机械的控制线路总是由一些基本控制线路组成的。因此掌握好基本控制线路、对掌握各种机床及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线路的运行和维修是非常重要的。如C5225车床控制电路图虽然复杂,但它也是由基本的控制线路组成的,例如它包含有自锁连续起动、正反转和Y-降压启动等控制线路。学生看到自己目前学习的知识都在实际中用得着,学习兴趣高,主动性强,接受知识效果好。同时也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奠定了基础。

教学实践表明,精心设计课程讲授顺序,基础内容与应用内容穿行,对理论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3 在教学中更多地体现“职业行动导向”,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从理论到实践,理论课结束以后再安排实训,但往往理论课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效果不是很好,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一上理论课就头痛、乏味、听不进去,讲也是白讲。现实的情况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读职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是一门集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课程,理论联系实践非常紧密,克服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弊端。

由于是“职业行动导向”的一体化的教学,理论教学也在实习场地进行,根据这个特点,我实施了如下的教学方法,首先简单介绍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这部分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紧接着进行小组实训,待小组实训一结束,再详细地讲解在小组实训过程中需要的理论知识或问题,最后每个人独立完成项目任务。

4 重视课堂组织和当堂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教学中要重视课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好的课堂组织形式,采取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方式。运用“任务驱动、问题引导”模式使学生学起来,课堂活起来。当堂练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同一问题尽量使学生多种解答,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例如,在讲解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时,启发学生可以在主线路中进行顺序控制也可以在控制线路中实现顺序控制。分别叫几个学生把自己的电路图画到黑板上来,全班同学分析补充,由不完善到完善,由不正确到正确,学生设计电路图的能力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上讲台展示、引导他们成功,尤其是当学生对教师原来设想或所讲的内容提出异议而又十分有道理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给予高度评价,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自信心。

在“职业行动导向”的理念和机制下,通过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课程特点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变得爱学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互相讨论的同学多了,请教老师的学生也多了。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只有这样不断加强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才能稳步提高。为职业学校的内涵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