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美术的基本知识

学美术的基本知识

学美术的基本知识

学美术的基本知识范文第1篇

 

美术教育,它至少应该含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其一是专业美术教育,即培养画家、雕塑家、设计师、美术理论家等的专业教育。即对属于少数的美术专业人才的早期发现和定向培养。其二是普通美术教育,这是一个比专业教育任务更重、范围更广阔的教育概念,它从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基础教育的基本特点着眼,从促进全体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这一学科教育总目标入手,用美术的形式和手段启迪和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中小学、高中的美术教育和教学,也包括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的高校艺术欣赏教学活动。对于接受普通美术教育的大多数学生而言,这是他们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接受系统美术教育的机会。普通美术教育是为了完善素质教育目标,在美术教学中既要培养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鉴赏能力、造型能力,又要培养设计能力、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或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及其教学活动程序设计。过去,许多学校推行的是 “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即讲解接受模式,这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逐渐演化而来的,主要用于系统知识、技能的讲授和学习。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诱导学习动机—感知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反馈,而这种模式的形成往往因为过去我国美术师范教育的师范意识淡薄,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多年来都基本沿袭专业美术院校的课程结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材的编排,教学任务和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等等方面,普通美术教育都有着明显的专业美术教育的痕迹,这些,无疑又使偏重美术知识技能教学模式的做法进一步强化。

 

普通美术教育在其教学过程特点上,第一是教学的直观性。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有实物为对象。第二是形象的审美性。美术教学中无论表现的对象是什么,其所表达的内容和用以表现的形式、方法以及范画、教具、欣赏的作品等,都必须是美的。第三是制作的技能性。在美术教学中,表现美的具体体现主要反映在美术技巧、技法的学习与实践,如中国画、素描、色彩等绘画实践以及设计、手工制作等等的实际操作实践,学生既要学习美术理论知识,也要通过具体的训练和亲自动手参与,在实践过程中去探索、运用和领会。第四是美术的创造性。它是美术学科的显著特征,在培养学生创造才能方面具有特殊作用。美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创造活动反映出来,这也同时是教学中占一定比重的内容,即通过学生的设计、创造方法塑造出美的形象。创造是学生运用学到的美术知识,对心中美的形象的创造,通过实际动手设计,把形象的组织、色彩的设计都通过自身的审美能力反映出来。

 

根据以上普通美术教育过程中的四个特点,可见美术知识技能教学是美术教育的基础,它为学生参与美术欣赏和创造表现活动提供了必需的知识技能条件,因为不掌握最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学生就难以进行美术活动,特别是不可能自如地进行较高层次的美术欣赏和表现活动。我们常见一些学生特别喜欢画画,并且很想把自己所见到的东西画出来,可结果却往往不顺人意,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不知道如何用笔来表现眼睛所看到的东西。所以,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取决于知识技能掌握的多少。中小学生的确具有很强的艺术创造力,但由于受自身美术知识技能水平的限制,这种创造力往往难以发挥出来。可见,在美术教育中,一概否定美术知识技能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显然是不对的,美术知识技能教学的好坏直接地影响到整个美术教学的顺利进行,美术课中的欣赏绘画、设计、手工制作、雕刻等“双基”教学实践,有力地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空间概念的发展,使其诸种能力得到提高。造型艺术本身具有自己的规律性与清晰的结构体系,形式美感有赖于形体,明暗、色彩、节奏、动态等造型因素为其实体才能得以体现。而且,审美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观察、分析、体验中展开,批评、筛选、修正、创造同时进行;主动思维与下意识、潜意识的心态交替作用,才能逐渐积累众多的审美经验并转化为良好的内在素质。因此,教师坚持在美术技能训练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致力于开拓学生的各种能力,造就完美的人格和高尚情操。

 

美术知识技能教学在美术教育中的基础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客观描绘外部事物的写实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必要的。的确,美术教学中的审美表现不能只依靠创设自由的审美氛围,要提高审美表现水平还需要掌握和运用表现的知识、技能与方法。绝对自由的自我表现是不可能的,倘若没有一定的表现手段,自由就成为空空如也,一无所有,根本谈不上审美创造与表现。事实上,当每一个学生在进行审美创造时,都迫切需要教师的适时帮助,对学生来说,无论是从观察的方法到表达的方式,或是从欣赏的技巧到运用艺术媒介的技能,都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克服的困难,教师必须进行引导、帮助并传授一定的表现技能与方法。但在进行一些内容上相对客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将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冲动压抑掉。普通美术教育毕竟不是专业院校的教育,在该教育教学中,美术知识技能再怎么重要,也不能使其成为美术教育所追求的全部或主要目标。普通美术教育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专业美术教育对知识技能的要求是有明显差别的,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普通美术教育的美术知识技能是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我们所强调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一是基于中小学美术教育同其他学科教育一样,是基础教育而不是专业教育;二是基于中小学生现有水平所限,无法领会更深更专业的知识技能;三是基于美术课的课时有限,教学内容及知识面广,学生的接受能力水平不齐。因此,美术教育中的美术知识技能不应该专业化,而是掌握最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把美术课中的技术性教学活动建立在向学生提供美术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之上。

学美术的基本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高师美术;艺术体验;教学实践

美术只是美术教育中的基本内容,教育的目的是要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得以传承,实现“以美育人”的根本。而面临当今改革后的美术教育,其目的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创造力、甚至是陶冶情操。更是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对视觉图像的阅读和理解,乃至对艺术的综合体验,最终能够应用这种非语言的——视觉表达方式。美术教师承担着美术学科的教学,曾有人用这样一个公式表明教师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学生(1分)+教材(2分)+教法(3分)+环境(4分)】×教师=教学质量。当然这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量化标准,但在这个公式中却将教师的作用提高到了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高地位。如果教师起到了推动教学发展的作用,那么其他因素都有可能成倍的增加推动作用,相反可能会给教学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就将教师置于一个最大的能动因素[1]。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中发现美术教师的培养一般是:第一,从美术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看,包括美术专业性的知识、技能和教育方面的知识。第二,从培养美术教师的独特人格魅力上看,包括自身人格的完善和从态度、言谈、行为上吸引和影响学生。第三,从培养美术教师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上看,包含思想、品德的修养及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

1高师美术教育中,融合实践教学体验,强调美术课程设计理念

在高师美术教育中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使学生具备美术知识和技能只是满足了作为美术教师最基本的学科知识,而更应该在对学生讲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融入体验过程,从而找到美术教学中对美术课程设计的合理方式。例如,学习美术的基本元素时(线、色、形、肌理、空间、明暗等),在实践教学的逐一体验后,学生就应该考虑如何融入适合儿童、青少年学习这一知识的因素。美国初等教育美术教师的培训中,就在高师美术教师的实践教学中,让学生亲自体验用胶水和蜡笔结合的方式表达形象的轮廓,以照片和颜料混合的方式描绘物体,运用软纸或吹塑纸绘制独立的线条并能制成浮雕画等[3]。

2高师美术教育中,结合实践教学体验过程,完成美术教学

2.1在进行理论和文化的学习方面结合实践教学体验

在学生进行美术理论和文化的学习中注重学生的感受,从自身实践体验的视角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从这一过程中记录自己学习的过程和感受,便于他们今后了解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美术文化知识的心理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注重学生的思考,注重教学的维度和方法,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悟和体验式的理解。

2.2在美术教育课程的学习中认识到实践教学体验的重要性

在美术教育课程的学习中应更重视实践性,从了解儿童和青少年在美术学习中的发展状况、如何能激励学生进行创作、如何评价学生的作品、如何进行课程教学的设计、开发新颖的教学内容等问题出发研究美术体验活动,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美术教育方面的理论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

2.3高师美术教育中,使学生充分认清美术知识和技能与“以美育人”的关系

既然美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对视觉图像的阅读和理解,乃至对艺术的综合体验,视觉表达等。那么,这样的培养目的就是通过美术的语言,也就是美术的基本知识来实现,离开了美术知识也就不是美术课堂的教学[4]。但是我们对美术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要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感知,从艺术体验的视觉表达中获得新的感受、完善其人格等,所以美术知识和技能只是一种载体。

2.3.1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认清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在美术教学中以美术教科书和课程标准为主要的依据,美术教科书中的课程是围绕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安排和设置的,是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在课程标准中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给予一定的重视,在内容标准中都是围绕美术知识和技能设计的教学活动建议,在评价建议中也包含对美术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检测。从“学”的角度思考“教”的方式。

2.3.2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认清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

在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总目标)包含着三个层次,也是总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见知识和技能只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达到的第一个目标,通过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从中掌握过程与方法,而最终达到“学生获得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深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因此,在高师美术教育的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以及对教育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更应该结合学生在将来实施美术教育的过程会遇到的问题入手。从自身对美术的体验和感悟中,从自身对艺术创造的思考和实践中,从自身对视觉语言的理解和传达中,发展美术教学。

作者:崔佳 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金忠明,著.教育十大基本问题[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78-180.

[2]尹少淳,编著.美术教育学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62-366.

学美术的基本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美术专业 信息化教学 专业整合 美术知识技能 教学质量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美术专业主要是培养掌握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美术绘画技能技法,能在幼教中从事美术教学,组织美术课外活动和竞赛工作的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介入使美术专业的主干课程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也是学生掌握大量实际技能的有效途径,更是培养未来潜在美术专业人才的发展方向。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其在当今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可以扩展学生视野,使美术教学更生动形象,易于理解记忆,便于学生更直观的学习知识、理论及训练技能技巧,有利于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支持个性学习。因此中职学校美术与信息化教学的融合,已经逐步形成美术教育领域的新趋势。

一、激发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学习美术基本原理和绘画规律

中职学校美术专业教学,对美术原理的讲授是教师比较头痛的问题,有些理论原理抽象难懂,学生接受难。电脑美术软件的介入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应该说信息技术的渗透和传统美术教学并不是对立的,它们之间有所沟通并相互补充。信息课作为一种先进工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了美术基本原理,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解绘画基本原理“造型的基本元素”一课中,教师先将素材准备好,然后利用flas软件根据需要将静物间或静物各部分的大小、长短、高低、多少、宽窄、厚薄、面积等不同比例关系制成变形动画并向学生演示,学习和体验不同比例关系形成的不同美感。在“光影原理”讲座和训练中通过绘图板或Photoshop软件,利用曲线、明度等工具使学生将光影调子、黑白灰关系等理解到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Photoshop等绘图软件的操作又能主动的学习美术原理。再如,讲解“立方体的平行和成角透视”这节课,比较难理解,教师通过CAD和三维动画软件结合制作的动态演示课件,使得透视教学更为直观。这种整合化教学既减轻教师的授课难度,而且能促进课堂气氛的活跃度,教学效果十分明显。通过这种学习,使学生轻松方便地掌握美术规律及绘画原理,从而更好促进课堂教学。

二、引导学生利用电脑信息技术学习美术基础知识

(一)通过网络信息引导学生自学美术知识

学生对网络的求知欲和对美术知识的求知欲一样强烈,因此我在教学中,将二者合二为一,先给学生布置美术任务,然后再到电脑上查询相关知识,最后展示成果。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自然的学习了美术知识。如讲“雕塑”一课,要求学生在网上分别找自己喜欢的浮雕、圆雕作品若干,不直接讲浮雕、圆雕概念,但学生在查找过程中自然明白了其中含义。有的学生甚至要求多展示一些以表示自己的网上学习能力强。

(二)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直观教学完善教学评价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

例如,以往的手工教学主要靠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模仿操作反复实践,形成技能。教师在讲解基础知识时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兼顾性不高。我用动画课件结合信息技术室的实物投影仪等一下子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上来,既巩固了美术基础知识又为下一步技能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讲解“剪纸”一课中阴刻、阳刻知识时,教师先制作一组变形动画让学生引发兴趣,直观理解。然后引导学生参与,将自己认为的阴刻或阳刻作品放到投影仪上,并加入事先准备好的动画模板中放映。教师要给予及时鼓励并总结,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了知识,在技能训练中自然能完成任务。

(三)引导学生利用电脑绘图软件学习美术知识

例如,“色彩知识”教学:我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天空、草地、海洋、漫无边际的薰衣草都有它们各自的色彩。你、我、他也有自己的色彩,代表个人特色的衣着、家装、装饰物的色彩,可以充分反映人的性格、爱好、品位。不同的色彩搭配组合会给人的视觉和心理上形成诸如温暖、寒冷、华丽、朴素、强烈、柔弱、明亮、阴暗等不同的环境气氛,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感情效果。在色彩原理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直观性价差,学生在实践中,很难把色彩知识自觉地应用于创作中,出现了理论不联系实际的情况。

教师在教学中先用CorelDRAW、Photoshop等简便易学、操控强的软件作为教学软件,将色彩教学通过交互电视进行形象直观地讲解,学生通过真实的色彩表现,轻松学习色彩知识掌握色彩搭配规律,课堂练习上,学生可反复练习既环保又实效。

例如,可以利用CorelDRAW、Photoshop等学习色彩的三要素等知识,尤其是色彩三原色的教学直观准确,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各种色相。教师又利用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表现红、黄、蓝三原色调配出间色、复色等任何色彩的动态过程。在色彩明度与纯度的练习中,教师指导学生用Photoshop里的亮度和饱和度工具直观地理解色彩的明度和纯度,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如进行蓝色的色彩纯度和明度渐变练习,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颜色的属性的变化,便于深刻科学地认识色彩。教师又通过服装色彩搭配动画交互软件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色彩各要素的变化、组合应用训练中,学生在玩中对色彩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使学生肯学、乐学、易学。

三、整合学习方式,启发学生利用电脑软件学习美术绘画技能技法

美术活动离不开实践,美术绘画技能是学生应具有的专门的技术能力,它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具备一定的技能,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幼教美术老师。这部分我同样借助信息技术来完善教学,但需注意的是电脑技术的介入教学虽然具有一定优势,但也不能够完全代替传统的美术绘画练习,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在“自画像”一课里,我先安排个别学生事先画好自己的不同风格自画像:胖的、瘦的、不同发饰的、高兴的、生气的等。然后用flas制作成动画片在课堂上播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想而知,也纷纷想制作自己的动画名片,这样学生不但完成美术技能训练又学会了“美图”、Photoshop等软件的使用。

在构成练习中,我指导学生利用CorelDRAW等绘图软件的粘贴复制、拉伸、镜像等工具把不同基本形在不同的骨架内进行排列,使其愉快的完成了构成的基本训练并创作出大量的丰富的构成画面。学生可以反复在电脑上进行练习,既有效率又节省纸张、颜料等绘画工具。

可以说只有美术教学和信息化教学技术有机整合才能达到理想与艺术的完美相融,才能使两种教学顺畅、高效。中职学校美术专业信息化教学,在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中职教师平时认真思考,积累经验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学美术的基本知识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对审美意识的关注和培养是音乐理论课程的重要环节,以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的音乐理论课程,片面地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忽视了对音乐审美意识的培养,使音乐课教学逐渐脱离了艺术范畴。本文分析了音乐理论课程在本质上所具有的审美意义和艺术性特征,并探索在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突出音乐美感和加强音乐审美意识的多种方式。

音乐审美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是以艺术化的音响之美感染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审美意识,而后潜移默化地善化人们的道德情操和美化其言谈举止的。作为高师音乐院系(包括音乐学院音教系)中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其未来的主要任务是在基础教育中以音乐去实施审美教育,他们的音乐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如何,直接关系着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的音乐课教学质量,关系着美育能否得以良好实施和广大中小学生的艺术素质水平。因此,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如何充分体现音乐审美方面的意义,如何加强音乐审美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关键问题,特别是以往在这方面比较薄弱的音乐理论课程,还应把加强音乐审美意识作为其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高师音教专业在音乐理论方面的课程一般包括乐理、和声、歌曲创作、曲式、视唱练耳、音乐史、音乐欣赏等,它们通常被认为是以知识性和基础技能为主的课题,因此,灌输式的、机械训练式的教学方法比较盛行,死记硬背、公式化做题、应试性地训练听辨音技能等,一直是学生“应付”理论课程的主要手段。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理论课教师并没有关注音乐的美感属性,而只是突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即习惯于把理性成分和技术成分从音乐中剥离出来,然后在教学中予以强化。例如,教师致力于音响美感之外的记谱方法说明、和声序进讲解、曲式结构分析、历史背景介绍、音乐家生平描述,或者致力于音程、和弦、节奏模式的分辨、记忆等与音乐审美脱节的技能训练。即使在应该突出审美意义的音乐欣赏课上,用于“讲”音乐的时间也往往比用于感受音乐的时间多得多。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音乐理论课教学长期以来忽视了课程中的音乐本质因素——音乐的艺术性成分,因此,没有把音乐理论课当成要重视艺术审美因素的课程来看待,或者把音乐理论课视为理论掌握第一、审美感受第二甚至对此不予考虑的课程,造成音乐理论课的教学在不同程度上脱离了艺术性的范畴,远离了对音乐审美意识的培养。如此,理论课教师带给学生的常常不是作为生命整体的音乐艺术,而是失去了生命力的音乐技术和音乐知识。学生面对大堆的资料和反复进行的机械训练,也只是疲于应付考试,并无学习热情可言,更谈不上从中体验到音乐的美和获得身心的陶冶。以这样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自身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比较欠缺的,对音乐的艺术本质也认识不清,往往难以胜任基础教育中的美育任务。

音乐理论课程虽然名为“理论”课程,实际上却是在经历了对音乐美感的体验之后,对音乐的艺术特色、艺术背景、审美价值及形式法则进行归纳、总结和学习的课程。这些课程没有一门能够真正脱离实际的音响审美感受和艺术理解,因此,它们依然是艺术性课程,是必须凸显音乐艺术魅力和审美意识的课程。比如,在和声课上所讲授的和声学规则来于对历史上众多音乐家的名作所进行的理论总结。和声效果本身是这些音乐作品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成分,因而,在学习和声课时,要感受和品味各种独特的和弦音响与有美感意义的和声进行效果,才能理解和声原则和建立基本的和声感觉;乐理课上的各种乐谱记法、表情术语和常用规则,均与音乐作品中的多种音响表现需要密切相关,对乐理的认识和掌握,也同样需要通过欣赏经典的音响例证来获得感性方面的有力支持;而音乐历史的构成更突出了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和音乐美学观念在其中的重要意义。从某种角度来说,音乐历史就是音乐作品的历史、审美体验的历史,只有通过聆听不同历史阶段的一系列代表性的音乐文献。从音乐审美的角度把握住它们的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才能获得音乐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到音乐历史内部的艺术发展规律;还有,视唱练耳课中选用的音调片段及节奏模式,也并非简单拼揍出来的音高和节奏组合。它们或者是可用于构成音乐作品的常见艺术形式,或者就直接源于许多音乐名作,有着内在的艺术组织原则和美学意义,因此也需要用带有美感的视谱演唱和从审美角度出发的听音方式,才能更有利于辨别、记忆以及认识其音响特点等等。可见,知识性和技能性的内容并不是音乐理论课程的全部,相反,作为音乐领域内的课程,它们的基础始终是建立在对音响艺术的审美体验、理解和把握之上的。可以说,离开了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过程,所谓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把这些脱离了音乐美感的理论知识与基础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获得的将只是死板的教条和盲目的技术,而不是音乐艺术。

高师音乐理论课的教学目的与其他高师音乐课程一样,都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主要是培养有能力实施审美教育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高师音乐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与音乐表演类课程一样,都需要抓住音乐课程中的艺术性本质,在传授技能与知识的同时,重视对音乐音响的审美感受,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水平。

以和声课的教学为例,要体现其中的艺术属性和审美要求,就应当在听觉审美的基础上,重视对和声效果的感知、分析、理解和应用的过程。比如,运用现代多媒体的技术,把书本上的所有谱例转化成具体的音响,包括把谱例中的名作片段以乐队、钢琴或声乐的原创演奏、演唱方式播放给学生听,或者采用先细分再整合的方式,先把谱例与习题的各个声部、各种和弦单独呈现之后,再做声部合成、和声序进的处理,其间使投影屏幕上看到的谱例和习题与听觉上感知的音响效果能直接对应,然后,教师再有目地地引导、指点学生鉴赏不同的和声效果带来的不同美感特征和音乐表现意义,赞助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直观的音乐审美感受,从中认识丰富的和声效果,并拥有基本的和声艺术感知能力。在和声作业方面,可以把键盘和声的练习放在更重要的地位上,要求所有的书面和声作业都能以钢琴弹奏的方式体现出来,并注重专门在键盘上进行的和声连接训练,使学生更多地从听觉的角度鉴别、记忆和选择各种和声效果,积累自己对和声美感的体验,而后掌握相应的和声基础理论与应用原则。相对于过去死记和声规则、强调书面习题完成质量的教学方式,重视和声音响的鉴别能力和听觉审美意识,将能切实提高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对和声效果进行合理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也更接近音乐学习的本质。而且,就高师音教专业的学生而言,写出高质量的和声书面作业不是其学习的重点,具有正确鉴别和声效果及欣赏音乐美感的能力才是关键,因为他们以后的主要任务是在基础教育中以音乐去完成美育工作,而不是去讲授和声课或者专职于音乐创作活动。

学美术的基本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课程体系;课程内容

中图分类号:G613.6

一、重构美术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首先,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我国的美术教育也在进一步发展。这一方面是出现了一些新的东西,另一方面是一些因素趋于合理的调整。因此,对美术教育的一些带有倾向性的动势的认识和把握是十分重要的,这将导致我们在一些更为具体的方面采取相应对策,适应和推动这种发展。目前美术教育中的这种情意性的动势的出现,正好说明美术教育已经发生了失衡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的美术教育以往过多地偏向了科学理性,窒息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其次是知识目标的弱化和人的目标的强化。学科教育的目标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知识目标,二是人的目标,这两个目标体现为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知识目标的实现标志着一个人所具有的相应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程度,而人的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所有学科教育共同体现出来的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这其中每一个学科都能为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

反过来说,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也有助于他更有成效地把握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可以发现知识目标的地位十分独特,它既是一种目标,但相对人的目标而言又是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必须在实现知识目标的过程中获得人的一般素质和能力。现代美术学科的目标不应只是狭义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实现,而应与人的目标结合起来,在考虑本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考虑它对人的目标的实现所承担的责任。因此,我们可以揉合两者来设定美术的学科目标。

再次是美术学科教学内容要求的降低与弹性的增强。在确定了美术教学的目标之后,有必要选择达到这些目标的一些学科内容。美术学科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已是越来越丰富,所以,对美术的学科知识我们必须慎加选择。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要求应体现出一种弹性,让学生主动地选择。同时,美术教学内容的要求应该具有一种弹性,尽可能地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这种弹性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体现出来:一种仍以一般层次的学生为参照制定教学内容要求,同时降低较差学生的要求和向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一级的内容要求;另一种是根据一般学生和较差学生之间的某种程度制定教学内容要求,同时向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最后是美术学科内容组织的逻辑淡化与节奏变化。学科内容必须加以组织,才能形成教学内容体系,以与时展的需要相适应,形成整体的教学活动。我们以往过于注重教学内容组织逻辑的严密性,以学科知识体系代替教学内容体系,为求整体的逻辑严密而不惜牺牲非常有价值的具体教学内容。实际上,学科的知识体系与学科教育的内容体系是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是一种学科知识内部的逻辑组合,它不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学科教育的内容体系则必须考虑时间、环境和学生等因素。美术学科的知识体系就更为特殊,在历史上学科中心盛行之时,国外的一些美术课程论学者就为之烦恼过,因为美术学科知识的逻辑性毕竟比起科学学科知识的逻辑性要松散得多。所以,极端地考虑美术学科知识的逻辑性,于教学是弊多利少。

二、重构美术课程的对策及建议

课程构建的直观体现是教材,我们在对未来美术教材进行设计时,应突出下面几个特点。

首先,要精选的知识内容与生动有趣的课题形式相结合。美术教材要在适当注意美术教学内容大的逻辑关系的前提下,将主要精力放在对每一课题的精心设计上。从学科的基础性要求出发,选择那些对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并将它们与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新颖活泼、生动有趣的课题形式结合起来。如果只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容易让他们产生苦涩和单调之感;如果只让学生自由不羁地宣泄一通而一无所得,同样有违学科教育的目标。学生只吃苦药不行,只吃糖衣同样不行,而将苦药裹上糖衣再让学生吃方为良策。

其次,要突出学法统领教材编写。现行的美术教材,主要展示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既不体现教法,更不体现学法。教师的教法主要通过另编的教学参考书而获得。这样的教材不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人的目标的培养背道而驰。应该根据学生美术学习的规律,在每一课的设计中,展示学生思考问题、掌握技法的过程,即通过置疑、设问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的主动思考接近正确的答案。要改变以往教材只重视演绎路径而忽视归纳路径的现象,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并更加重视归纳路径。

再次,要加强弹性以适应不同的学生。美术教材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因此,教材在整体降低要求和难度的情况下,在每一个知识和技法内容上都设定具有一定级差的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其达到一些最基本的目标后,再鼓励他们尽可能地通过努力向高一级的目标迈进。这样,学生在达到一些基本的目标后,就能获得一种成功感,而如果想获得更大的成功感,则必须更加努力。从而也产生了一种激励机制,刺激学生的意志发挥作用。

最后是要建立多种媒体的教材形式。现代教育受到传媒的影响越来越大,而现代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也必须借助于日益发达的传媒。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恐怕文字和图像构成的课本仍是一种基本的教材形式,但要加强信息刺激的多样性,获得特有的教学效果,也必须借助其他媒体。所以,美术教材在以课本为基本形式的同时,还可以制作相应的录像和多媒体教学软件。这些形式的教材的长处是具有空间感和动感,能展示一种事件和活动的空间维度和时间顺序,同时具有视听相结合的感官刺激性。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更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主动地选择信息和获取答案,有利于主动性的培养。

总之,新的形势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作出种种的思考和应对。目前,教学大纲的修订已在有关部门的思考范围之内,新一轮教材的修订与编写也即将开始。值此时候,笔者不揣简陋,提出自己不成熟的见解,以求引起进一步的思考,以便更深入、准确地把握相关问题,推动我国学校美术教育的改革。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医学美学美容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东方美容科技文化研究所

医学美学美容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东方美容科技文化研究所

医学美学美容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东方美容科技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