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舞弊审计与常规审计的不同

舞弊审计与常规审计的不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舞弊审计与常规审计的不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舞弊审计与常规审计的不同

舞弊审计与常规审计的不同范文第1篇

【关键词】舞弊导向审计;审计模式;管理层舞弊

随着上世纪末以来,全球舞弊浪潮的持续不断,公司舞弊问题已经逐渐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审计实务界也越来越关注公司舞弊问题。舞弊导向审计模式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从舞弊风险出发,运用相关的审计程序进行分析,识别出舞弊风险,并进行进一步审计程序,最终出具审计报告。舞弊导向审计模式的出现,正是为了满足新的审计环境下新的审计需求,在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吸收和改良,以弥补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一些缺陷,减少审计失败发生的可能性。

一、舞弊导向审计概述

(一)舞弊导向审计的内涵

舞弊导向审计是基于审计中重大错报风险的舞弊风险,以此为出发点,运用审计分析程序,出于审计职业怀疑的角度,对可能出现的舞弊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设计出相关的审计程序,通过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最终出具审计报告的一种审计模式。舞弊导向审计实际上是对于风险导向审计的一种创新和改良,它同样是以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重点关注的是舞弊风险,并以舞弊风险为出发点,再执行相关的审计程序。

(二)舞弊导向审计的优势

舞弊导向审计模式与常规的审计模式特点有所不同,具有如下的一些优势:1.审计思维的优势。传统的风险导向模式下,审计人员根据管理层提供的资料和信息进行审计工作,一般情况下,审计人员对于资料真伪是不进行辨别的。这种思维方式下,难以对舞弊问题,尤其是管理层舞弊问题,进行很好地分析和判断,在舞弊行为发生的前提下,容易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而舞弊导向审计模式,以重大错报风险中的舞弊风险为出发点,对于管理层所给出的资料和信息要保持高度谨慎的态度,并依靠自己的职业怀疑能力和经验判断,对相关资料进行辨别。在这种思维模式下,更容易发现管理层舞弊的行为,相比于传统思维模式具有较大的优势。2.审计技术的优势。舞弊导向审计模式对于审计的技术手段也有较高的要求。要发现管理层舞弊的行为,除了采用传统的常规审计技术手段,还要利用其它先进的审计技术手段,要更加突出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现代审计发展出来的新型技术,如数据挖掘技术、计算机法务技术等各种先进技术手段的充分运用,为舞弊导向审计模式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手段。3.审计程序的优势。由于要以发现舞弊风险为起点,舞弊导向审计模式要求审计程序具有更高的不可预测性和随意性。传统审计模式下的审计程序,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可预见性,不容易发现一些管理层的舞弊手段,而管理层也可以根据相对固定的审计模式来进行舞弊。而舞弊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程序具有更高的不可预测性,使得舞弊者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舞弊行为,可以有效地防止舞弊者的舞弊行为,起到一定的效果。

二、舞弊导向审计实施程序

关于舞弊导向审计模式的实施流程框架,具体如下:

(一)舞弊风险分析

传统的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对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一般是保持“中立”的态度,基本上是默认被审计单位所提供的资料和信息是可靠的。而在舞弊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应当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不能想当然地默认管理层是完全值得信任的。根据舞弊三角理论,舞弊产生的风险因素有三个:压力、机会和借口。舞弊者具有一定的压力是舞弊的首要条件。如果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具有经济上或者工作上的压力,那么就可能诱发舞弊的发生。具有压力之后,舞弊者还需要机会,才能进行舞弊。例如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完善、岗位之间相互制约较差等,都可能为舞弊者提供合适的机会。而在承受较大的压力并获得机会之后,如果舞弊者还能找到合适的借口,那么舞弊者往往就会心安理得地进行舞弊。审计人员在分析舞弊风险时,可以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这三个风险因素,如果这三个风险因素的某个或者某几个表现出很强烈的可能性,审计人员必须要高度关注这些可能引发舞弊发生的事项,然后设计出有效的审计程序对舞弊风险加以应对。

(二)舞弊风险识别

“红旗标志”指的是舞弊风险的因素,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发生与舞弊相关的重大错报的征兆。“红旗标志”既能够帮助企业的管理层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有效降低企业的风险,同时也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快速地识别出企业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从而有效地展开舞弊风险评估的相关工作。虽然“红旗标志”并不一定意味着舞弊一定已经发生,但这表示舞弊的因素很有可能存在,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的警惕性,降低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舞弊者位于越高的位置,要识别舞弊风险的难度就会越大,审计人员就越难查出相关的舞弊行为,这就更容易导致审计失败的发生。管理层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和所处的职位的优势,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粉饰,并且可以较为便捷地伪装,从而达到欺骗审计人员的目的。而财务报表的舞弊往往较难识别出来,“红旗标志”作为一种风险识别的手段,可以帮助审计人员较为有效地识别财务报表舞弊,降低审计失败的可能性。

(三)舞弊风险应对

管理层通常会通过自己的职位优势,去操纵部分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常规的手段可能难以测算出财务信息的异常。但是,由于各种业务信息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而管理层不可能操纵全部的业务信息,因此,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审计分析性程序,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从而识别出其中的异常事项。分析出企业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之后,审计人员需要制定出相关的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有针对性地应对舞弊风险,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审计效果。

(四)信息交流与沟通

审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审计工作的实施中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流与信息沟通,审计人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信息收集工作,运用自己的经验和职业判断,通过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分析并找出舞弊风险的存在。审计人员在与企业的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通常会接触到各个层次的员工和不同层级的内部人员进行询问和交流,分析来自各个层级的信息。与此同时,审计人员要和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合理评估和判断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获取可能和舞弊相关的信息。不同的项目小组之间要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避免彼此之间信息沟通的不及时,而发生审计工作上的失误。由于不同的项目小组负责不同的审计内容,而要发现舞弊行为,通常要分析不同的审计对象之间的关系,因此,项目小组之间充分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是十分必要的。而项目小组内的不同成员之间,由于项目成员各自的经验和技能方面的差异,各自往往具有自己所擅长和薄弱的地方,及时充分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可以有效地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从而提高整个项目小组的工作效果。

(五)出具审计报告

通过对舞弊风险的分析与评估,审计证据的充分收集与判断,审计人员对于企业是否存在舞弊行为进行合理的判断,得出相关的审计意见,并出具审计报告。倘若被审计单位并不存在舞弊行为,则可以出具常规的审计报告,而倘若被审计单位存在舞弊行为,则就需要出具相关的舞弊审计报告。

三、舞弊导向审计模式实施的制约

相比于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舞弊导向审计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这种模式是以舞弊风险的分析和评估为起点,进行审计工作的开展。但这种审计模式在我国当前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但随着人们对舞弊导向模式的进一步探究,这种模式在未来一定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独立性的缺失

虽然独立性是审计人员所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是审计质量得以保证的必要条件,但是大量的审计失败案件的发生,说明了审计行业的独立性存在一定的缺失。从本质上来讲,如果审计人员不能在审计工作中保持高度的独立性,那么舞弊导向审计模式便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而在审计实务当中,独立性缺失的极端便是出现“审计合谋”的现象。审计人员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便是找出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揭示出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从而维护社会投资者的利益,他们的职责是企业的监督者。如果监督者与被监督者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合谋,那么舞弊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舞弊导向审计模式也失去了它的作用。

(二)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相比于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舞弊导向审计模式需要审计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胜任能力。舞弊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需要运用自己的经验和职业判断,对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信息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这无疑大大地提高了对审计人员的职业要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具有丰富的审计经验,能够识别和评估出企业的舞弊风险。审计行业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舞弊导向审计模式的全面运用。

(三)法律监管不到位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相关法律不够健全,并且执行的力度不够。审计人员需要考虑的是审计风险一旦转换为审计失败,审计人员需要承担多大的损失。理论上讲,注册会计师面临着极高的潜在风险,这样的风险是与其所获的收益是不相匹配的。但是,我国注册会计师实际承担的损失通常只是监管部门的处罚,这样的处罚对于注册会计师并不具有强有力的震慑作用。再加上我国有关审计失败的相关诉讼法律不够健全和完善,民事赔偿机制相对缺失,宽松低效的法律监管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为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某种程度上的助长因素。

参考文献

[1]崔奇.舞弊导向审计模式研究———基于风险控制角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2]廖冠民,吴溪.收入操纵、舞弊审计准则与审计报告谨慎性[J].审计研究,2013,(1).

[3]谢盛纹,王泽霞.注册会计师的管理舞弊审计责任[J].当代财经,2007,(3).

[4]李华.中国特色国家审计模式创新:基于舞弊导向审计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5,(1).

[5]李华.舞弊导向审计模式初探[J].财会月刊,2013(2).

舞弊审计与常规审计的不同范文第2篇

    综观民间审计的发展历程可知,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与舞弊密切相关,查找舞弊一直是审计的主要目标,注册会计师审计也不例外。无论是英国民间审计阶段还是美国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和现代财务报表审计阶段,无不把舞弊审计作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内容,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舞弊审计的重要程度的认识不同而已。在民间审计的早期,由于企业的规模比较小和组织结构相对简单,投资者直接从事主要的管理工作,财务报表使用者群体比较小,舞弊审计的需求相对不足,当民间审计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企业舞弊现象十分突出,绝大多数舞弊行为会直接产生财务后果,从而影响财务报表,审计期望差距被逐渐拉大,因而舞弊审计重新受到关注和重视。为此,美国还专门成立了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并建立了相应的考试制度,可见美国对舞弊审计是十分重视的。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监管力度还很不够,导致舞弊现象十分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我国积极开展舞弊审计特别是舞弊专门审计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有效地开展舞弊专门审计,笔者认为,首先要正确认识舞弊审计和一般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然后才能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审计程序。

    一、舞弊审计的含义

    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按照舞弊人员在公司中的级别可将舞弊分为管理舞弊和员工舞弊,前者主要是管理者通过发布误导性或严重歪曲事实的财务报告欺骗会计报告使用者,后者是指内部员工以欺骗手段获取公司钱财的行为;舞弊按对象又可分为财务报告舞弊和侵占资产舞弊。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以及认识上的时滞性,关于舞弊审计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美国以及国际审计准则只是指出审计人员对于舞弊审计的责任,并指出其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并未提及舞弊审计的确切概念。2002年10月15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准则第99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中指出,注册会计师在例行财务报表审计中应当关注舞弊发生的可能性,舞弊审计的实施是为了形成财务报表是否公允的审计意见。也就是说,这时的舞弊审计是财务报表审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并不会专门为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舞弊以及舞弊的后果发表审计意见,只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中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充分关注舞弊,并声称注册会计师并无责任专门对舞弊实施审计。我们把这种形式的舞弊审计称为舞弊关注审计。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和美国的审计准则类似,与之相关的舞弊审计也属于舞弊关注审计。按照现行审计准则的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目标是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没有提出要求让注册会计师查找舞弊。但在当今企业舞弊手段十分高明和串通舞弊现象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仅仅关注舞弊而不对舞弊实施专门的审计程序,这样的报表也不可能是合法和公允的。因此,在特定的情况下,仅实施舞弊关注审计是不够的!有时会自欺欺人,这就需要实施舞弊专门审计。舞弊专门审计需要注册会计师对舞弊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开展相对详细的舞弊调查以确认舞弊事实并出具审计意见。

    二、舞弊专门审计的特点

    只有正确认识舞弊审计的特点才能够帮助注册会计师有效地设计舞弊审计程序,舞弊审计的特点应该从与财务审计的区别中去识别。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曾在1998年的《SAS82号通知》中列举了舞弊审计和财务审计的主要区别,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审计目标上

    财务审计是通过审计证据来支持注册会计师关于财务报表是否合法和公允的审计意见;而舞弊审计的目标是通过证据判断舞弊是否存在以及谁是舞弊者。

    (二)在审计原因上

    财务审计通常是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舞弊审计是通过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的人充分的预测后,确定舞弊已经、正在或将要发生。

    (三)对于管理者价值上的区别

    财务审计是对管理者提供给第三者的财务信息提出信用保障;舞弊审计是断定舞弊是否存在以及谁是责任者。

    (四)证据来源上的区别

    财务数据是财务审计证据的主体;舞弊审计的证据往往更为宽泛,不仅仅来源于财务数据,还包括内部文件审查、公共文件审查和会见当事人等非财务证据。

    (五)证据充分性上的区别

    财务审计在大多数情况下,依赖审计师有说服力的证据;舞弊审计中审计师必须获取充分的证据保证自己所做的舞弊结论免受指责。

    舞弊审计需要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它更多的是一种直觉判断过程,不能仅仅依赖于准则或书本知识来实施。这也是笔者强烈呼吁开展舞弊专门审计的原因。所以舞弊审计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它不能采用单一固定的思维模式,需要寻找例外和古怪的事项。

    三、舞弊专门审计程序的设计

    舞弊审计程序的选择要根据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也应该选用财务报表审计中规定的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等八大程序。要选择正确和适当的审计程序,首先必须了解舞弊及其审计的一般规律。

    (一)舞弊三角理论

    根据美国舞弊会计学家W.Steve.Albercht于1995年提出的舞弊三角理论,认为舞弊是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的综合结果。审计师在进行舞弊审计时应当充分考虑三角的三个顶点。

    1.舞弊事件在企业不是呈指数增长,但它造成的损失却是呈指数增长。

    2.管理舞弊最主要的计谋是与"使利润平滑"或达到某种预期,而员工舞弊最普遍的计谋是与各种支出相关。

    3.会计类型的舞弊更多的是缺乏控制而不是控制不严。

    4.会计舞弊常常是偶然被发现的,而不是通过财务审计的目的或审计计划发现的。

    5.舞弊审计和财务审计相比,更多的需要直觉和推理。

    6.舞弊审计需要更多地放在例外事项上,而不是错误与舞弊。

    7.预防舞弊要有适当的控制,重视舞弊环境。

    8.舞弊审计重视细节,任何证据都不能因为其太小而被忽视,而财务审计在收集证据的时候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和遵循重要性原则。

    9.注册会计师判断舞弊基本推理方式是"疑罪从有"而不是"疑罪从无",注册会计师要大胆怀疑存在舞弊,然后通过收集证据证实舞弊的存在。

    (二)舞弊审计的一般规律

    1.了解舞弊环境。舞弊环境是舞弊生存的土壤,虽然舞弊环境的存在并不一定说明舞弊行为一定会发生,但它增加了舞弊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因此要重视对舞弊环境的了解。美国管理顾问波罗格纳对舞弊环境线索做了以下总结:管理方式上是独裁式的舞弊时可能性比较高;以利润为中心绩效考核方式舞弊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以金钱为主要激励方式比其他方式的舞弊可能性大;以经济的、政治的、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信仰比更重视社会的、精神的和团队意识的价值观和信仰更容易发生舞弊。审计师一般要实施检查文件或记录以及询问程序来对舞弊环境进行了解。比如,通过检查企业章程、阅读会议记录了解组织管理方式以及绩效考核办法;通过询问了解企业文化,了解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和信仰等。

    2.了解舞弊预警信号,评估舞弊风险,证实舞弊。舞弊预警信号有很多,对其分类也众说纷纭。以美国"四大"之一的Coopers&Lybrand为例,该公司列举了29个舞弊风险预警信号,以提醒审计人员注意可能存在舞弊。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黄京菁博士将舞弊预警信号分为三大类:外围管理层、组织层预警信号,与客户交往中的预警信号以及会计中的线索。这种分类比较易于理解,更为详细,可以帮助审计师查找舞弊。

    (1)在外围信号当中包括高管人员有舞弊或其他违规等不良记录;董事会频繁改组高管人员的报酬以财务业绩为基础,重大决策由少数关键人物左右,对倡导正直诚信的文化氛围缺乏兴趣;组织结构过于复杂;内部审计机构缺失或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行业萧条等。

    (2)与客户交往中的预警信号包括与事务所高度紧张或过于密切;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对某些重大问题有不同解释或模棱两可;员工透露存在管理舞弊的信息;某些员工拒绝接触或回答审计师;管理人员对审计人员的态度发生重大转变等。

    (3)会计中的线索包括收入和费用的比例严重失调;资金紧张;经营业绩与预测惊人地一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每年为负值;对外报告的信息是建立在高度主观的估计和判断之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过非标准审计报告等。

    在此阶段,审计人员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实地观察客户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经营场所或设施、检查文件、记录或内部控制手册、阅读管理层编制的相关管理报告、重新执行控制程序等手段,以识别和评估舞弊风险。当然,舞弊审计程序与传统的财务审计程序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执行程序的着眼点不同以及执行时间不同而已。由于舞弊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不同以及舞弊本身的特性,如果中规中矩地实施这些程序经常会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笔者根据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介绍一些有助于发现舞弊事实的延伸性程序(或称专门程序)。这些延伸性程序的实施需要审计人员丰富的想象能力和立体思维。这些延伸性程序包括:对那些平时认为风险程度较低的账户或交易进行实质性程序;对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组成部分实施审计程序;突击实施审计程序;运用不同的选样方法等。例如:审计人员在监盘完现金盘点以后再选择一个特定时点进行亲自盘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分析性程序在发现管理层舞弊的过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实施阶段,分析性程序的运用不是硬性的,要求注册会计师根据有关情况选择实施。但在舞弊审计中除非有特殊情况,都应该采用分析性程序。因为管理层可以操纵某些财务信息或非财务信息,但是不可能操纵全部业务信息,由于不同信息之间往往存在内在的联系,因此,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分析程序识别异常的交易、事项、金额、比率或趋势等。分析性程序可以是在舞弊审计的初期,也可以是在舞弊审计的末期,在初期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发现舞弊线索,而在末期可以帮助审计人员确定是否还存在其他未被发现的舞弊。由于分析性程序通常需要运用高度集合的数据,它的结果仅能提供一个关于是否存在舞弊的基本信息,审计人员往往还需要将分析性程序的结果与所获取的其它信息一起考虑,这些信息可以证实或否定舞弊的存在。

    四、舞弊专门审计报告的出具

舞弊审计与常规审计的不同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舞弊; 舞弊三角理论; 舞弊审计; 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 F23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1-0195-02

舞弊往往会导致企业经营失败,且是公众、监管者、企业所有者、董事会和管理层最关心的问题。舞弊也是公司和审计师遭受诉讼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对负责对外报告的那些人员(即高级管理人员,如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财务总监等)所作的欺诈财务报告,即使不存在诉讼问题,审计师如果未发现重大舞弊会受到严厉处罚。基于以上原因,确认舞弊风险因素(即表明潜在舞弊的条件和事项)应当在审计过程的早期完成(即在承接业务阶段就开始评价舞弊),并且将评价舞弊以及对应舞弊贯穿在整个审计过程中。

IIA《内部审计实务公告1210.A2-1:WB舞弊的识别》中定义舞弊为:舞弊包括以故意欺骗为特征的一系列违法乱纪行为。舞弊可以是为组织谋利,也可以给组织带来损害。组织内外部的人都可以进行舞弊。中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中对舞弊定义为: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一、舞弊风险因素

舞弊行为主体的范围很广,可能是被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涉及管理层或治理层一个或多个成员的舞弊通常被称为“管理层舞弊”,只涉及被审单位内部或与外部第三方的串谋,而舞弊行为的目的则是为特定个人或利益集团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

关于舞弊动因的理论很多,比较典型的有“舞弊三角理论”。舞弊三角论是由美国舞弊会计学家于1995提出的,他认为舞弊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是“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舞弊是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的综合结果。

压力因素是舞弊者的行为动机,可分为财务压力、恶习、与工作有关的压力、其余压力四种,如:1.由个人原因而产生的过度压力:(1)受过别人的恩惠(2)严重的病情(3)赌博(4)嗜酒(5)因不满、遭受挫折或感到不公正的对待而产生的报复行动(6)缺乏个人道德观念。2.由公司原因而产生的过度压力:(1)经济困难;(2)对有限的几个客户或供应商的依赖;(3)过度的财务杠杆作用;(4)快速成长;(5)从紧的信用政策;(6)日益剧烈的竞争;(7)严格的贷款条件;(8)大量的审计调账项目;(9)较差的业务控制。

机会是能够进行舞弊而不被发现或者不被惩罚的时机,包括控制措施的缺乏、无法评价工作质量绩效、缺乏惩罚措施、信息不对称、无能力察觉舞弊行为、无审计轨迹等。主要有:

1. 被审计单位所从事的业务或所处行业的性质提供了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的机会,如:从事重大、异常或高度复杂的交易;在免税区或税收优惠地区设置重要的银行账户或组成部分;资产、负债、收入或费用需要作出重大估计,涉及主观判断或不确定性,且难以印证等。

2. 组织结构复杂或不稳定。如:难以确定被审计单位的最终控制人;高层管理人员、法律顾问或治理层频繁变更。

3. 对管理层的监督失效:管理层由一人或少数人掌控(如:控股股东代表,也可能是股东以外的经理人),缺乏共同决策或制衡措施。

4. 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如:会计人员、内部审计师或信息技术人员变动频繁,或胜任能力不足。

5. 某些资产容易出现被侵占的特性或特定情形。如:存在大额现金被经手或处理的情形;单位价值高、体积小、易于变现且不易识别所有权归属的存货、固定资产或其他资产项目(如:钻石、无记名债券、计算机芯片)

6. 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如: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不充分,或独立审核不力;对高层管理人员财务支出(如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的审核薄弱;对资产的会计记录不健全;对现金、有价证券、存货或固定资产等的实物安全措施不充分;未对交易(如:销货退回)作出及时、适当的会计记录;管理层或处于控制监督岗位的人员缺乏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从而可能使信息技术人员有机会侵占资产)等等。

自我合理化是指舞弊者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的理由,是个人的道德价值判断。主要有:

1. 管理层态度不端或缺乏诚信。如:管理层对企业价值或道德标准的沟通、执行与维护不足,或传递了不适当的价值观或道德标准;管理层过分强调保持或提高公司股票价格或盈利水平;管理层存在通过不恰当方法降低盈利水平的逃税倾向等。

2. 管理层与审计师的关系异常或紧张。如:在会计、审计或信息披露问题上经常与审计师发生意见分歧;对审计师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对外勤审计工作的完成或审计报告的出具提出不合理的时间限制等等。

3. 管理层或员工不重视相关控制。如:忽视对潜在资产行为进行监控或预防的必要性;漠视已有的相关控制措施;对被审计单位存在不满甚至敌对情绪;员工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应得的待遇或报酬;个人追求不正常的生活方式或物质需求;为了满足个人对奢侈生活的追求等等。

根据“舞弊比率”理论和实践调查,普遍认为在缺乏诚实的品质,工作环境压力不大,并伴有舞弊机会的情况下,发生舞弊的可能性大约是50%。当缺乏诚实的品质,工作环境压力很大,并伴有较多的舞弊机会时,上述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现今,舞弊的发生非常普遍,即使政府采取了非常多的措施来打击,仍然如此,例如2001年的美国的安然事件、施乐造假事件、世通公司造假事件等等,在中国证券市场上,造假也是层出不穷,例如湖北蓝田、烟台东方电子等等不胜枚举。

二、舞弊的恶劣影响

不论舞弊的金额涉及有多大,在性质上,它都应被认为是重要的。这一界定的原因是:

1. 舞弊,从本质上说,如果不加以制止将会迅速蔓延;

2. 舞弊的存在,说明控制存在薄弱环节;

3. 舞弊意味着对整体将会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

所以,政府应不惜代价遏制舞弊,强化舞弊审计。

三、舞弊审计的特点

(一)舞弊审计的成本比较高

由于所需的成本太大,因而不可能测试每一项交易业务,并且如果交易没有被记录,那么测试会缺乏完整性。审计人员通常不能用推理作根据,去设想与舞弊有关的其他事项,而必须有证有据,这就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以收集确证的证据,所以这些因素都增加了舞弊审计的相关成本。

除与审计有关的直接成本外,还有另外两个与舞弊审计有关的重要成本,即法律问题和不良的公众影响,管理者必须从整体上分析成本、效益,以确定审计的程度和将采取什么行动以防止舞弊。

因此,舞弊审计不能像常规审计任务那样,一定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二)舞弊审计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舞弊审计是为防止、识别和利用文件证明贪污、盗窃、欺诈、腐败这类舞弊行为而进行的审计活动。舞弊是一种故意的伤害行为,而故意的行为往往带有隐蔽性和欺骗性,所以发现舞弊远远难于发现错误。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审计不能保证发现已经存在的舞弊,以及为什么对某一舞弊的范围和损失的估计总是有所出入。

舞弊审计目标的局限性在于它只是揭露那些有意歪曲记录及非法占用资产的行为的存在、范围及方法,这种审计任务不是常规性的,因为舞弊本身也不是经常发生的事项。

(三)舞弊审计与常规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1. 区别:

(1)二者的目标不同。常规性审计被视为一种诊断性的冒险活动。在这种任务中,审计人员应:

・寻找存在的问题的痕迹或征兆

・寻找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包括易受攻击的地方

・建议如何提高效率

・令管理当局感到安心

・强调必须遵循已建立的业务标准和内控制度,并强调有关的改进措施

相反,舞弊审计是一种发现性的冒险活动。在这种任务中,审计人员应:

寻找与具体的违法(规)行为有关的证据。

确定挪用公款的具体细节。

确定损失的金额及问题的影响范围,包括时间、方式和犯罪者。

作为信息的手集者(而不是者)

(2)审计方法的针对性不同

和常规审计不同,舞弊审计的方法比较具体,因为它必须发现那些有意隐瞒的事实。虽然舞弊审计人员也会注意到系统的薄弱环节和效率问题,但在某种意义上,舞弊审计并非仅仅停留在论断这一阶段,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实际已发生的事件上。

2. 联系:

由于常规性审计,例如错误和舞弊的区别只在行为是无意还是有意的,因此发现错误所采用的审计程序,将为舞弊审计选择有效的审计程序提供参考,从而有助于发现错误表述等舞弊行为。

四、舞弊审计的独特方法

在舞弊审计的方法中,必须执行“风险分析”――即对舞弊暴露的分析。比如说持有什么样的资产?它们可能被怎样盗用?这种风险分析有助于指导编制审计计划,特别是在估计舞弊的可能性时,重点突出那些最易受到袭击的资产。例如:储存小工具的仓库,其被盗的暴露远远高于那些储存庞大、笨重设备的仓库,在低成本控制要求下,为减少损失的风险,必须控制接近小工具仓库人员的数量,并要求在每种存货库前做好适当的文档记录。门卫应在雇员或其他人离开公司大楼时,对其携带的任何行李箱和午餐饭盒进行检查。审计人员应根据上述控制措施,对存货被盗风险做出估计。

舞弊评估方法应考虑三个主要标准:1. 现有条件招致重大违法行为的风险。2. 组织内拥有权力的责任和个人(或集体),出于某种原因或动机从事违法活动的可能性。动机因素包括企图掩盖不良的业绩和获取补贴。而态度问题则是由于在社会上管理名声不佳,过去有过不诚实的工作履历,以及对财务报告反映不实等因素引起的。发现以上问题的迹象是,对问题的答复含糊其词,打小报告,利用以往审计人员的错误表述进行辩解等。3. 组织内拥有权力和责任感的个人(或集体)工作态度或道德观念有问题,以致(或寻找机会)进行违法活动的可能性。如:管理当局施加的压力、重要业务审计的难度、关联方面的影响、控制环境薄弱以及对实物账户的估计等等。

詹姆斯.k.路易贝克在《对重大违法案件的风险评估》一文中指出,管理当局的舞弊行为通常有:虚增资产的价值,不恰当的收入确认,虚假的审计判断,删除或发表误导性披露,以及不记录有关交易或事项。

考虑舞弊风险因素,包括考虑:与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相关的舞弊风险因素;与侵占资产相关的舞弊风险因素。主要有:

1. 着重评估欺骗性的财务报告

当评估管理当局的错误表述所造成的风险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关注管理当局是否存在歪曲财务报表的倾向。

关注管理当局有无建立有效的会计政策和程序,以确保会计估计的可信性。

关注某些活动是否缺乏控制。

关注计算机处理过程过程中是否缺乏控制。

关注在制定和沟通保障数据和资产安全的政策和程序方面存在的不完整问题。在雇佣岗位上的职员之前,有无对其进行调查,未经批准的员工是否被允许接近数据和资产。

2. 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

为识别日益增加的舞弊风险,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持有职业怀疑态度。

3. 发展诚实的方案:检查特权

在发展诚实的方案中高级管理层的特权将受到全体员工的检查。此外,提倡职业道德,避免管理层,鼓励检举揭发,都是诚实发展方案的重要内容。

4. 有针对性的使用“红旗”标志法

“红旗”标志法是以一整套文字表达的方式,指出在这种条件下舞弊发生率会比较高。标志是在总结以往的基础上得出的。在容易发生舞弊的地方或环节插上红旗,就是红旗标志,在红旗标志的地方,人们通常会发生舞弊的特征或状况,并且发生类似舞弊的可能性比较高。他们提供了有关舞弊可能性的详细资料,但他们的信息价值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上,红旗标志法提供了一些舞弊可能发生的线索和表象。审计人员必须对可能的违法(规)行为的线索保持警惕。事实上,警惕和职业性的怀疑态度是审计人员的两个最重要的技能。舞弊审计的动因是一些非常规易的记录遗漏所发出的警告信号。例如:根据调查得知,通过计算机安全人员可以发现8%的计算机舞弊,审计人员可以发现4.5%,偶然发现的是32%,而正常的控制则可以发现45%,这些统计数据说明留意线索的重要性。

5. 有选择性的使用制造错误法

(1)这是一种评估控制弱点和易受舞弊破坏的环节采取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制造真正的错误以观察他们能否通过控制系统。例如:审计人员开具一张未经批准的支票,向虚假的收款人付款。为了观察这张支票能否顺利地通过有关控制,审计人员在支票上附上短笺:“证明文件随后就到,请马上处理该支票。”如果这张支票真的通过了控制程序,那么,它预示着可能存在对未购货物进行了支付或有重复付款行为。

(2)这种审计方法在发现舞弊暴露方面非常有效,但审计人员必须小心地跟踪这种错误行为,并把他们从信息系统中剔除,这对于防止会计记录出错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审计人员不能把这些’测试数据”从会计系统中剔除,那么可能对财务报告系统的可靠性造成威胁,并要对导致的财务记录的错误表述负责。

(3)制造错误法的优点是使组织中可能存在的舞弊暴露的具体信息变得一目了然。

舞弊审计与常规审计的不同范文第4篇

【关键词】舞弊 舞弊审计 理论诠释 三方分析 现实思考

一、舞弊及舞弊审计的理论诠释

(一)对舞弊的诠释

舞弊(Fraud)是一个宽泛的法律概念,审计人员所关注的是导致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的舞弊行为。舞弊与差错的根本区别在于造成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的行为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1]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1993年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指出,舞弊包含一系列故意的不正当和非法欺骗行为,这种行为是由一个组织外部或内部的人来进行的;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在2003年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中所称的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2006年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指出,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审计人员所应关注的两种舞弊行为是:财务报表舞弊和侵占资产舞弊。

1.舞弊三方关系理论

美国学术界的索耶先生在其著作《索耶内部审计》中,第一次提出了审计中应关注审计三方关系,并提出,被审计单位舞弊人员舞弊应具备三个条件:动机、机会、条件。 第一次让审计人员关注舞弊人员的非财务内容,开辟了审计的新道路。

2.GONE理论

在美国流传最广的是GONE舞弊理论。该理论在1993年由伯洛格那提出,决定企业舞弊涵盖G(Greed,指贪婪)、O(Opportunity,指机会)、N(Need,指需要)、E(Exposure,指暴露)四个因素,四因子共同作用决定舞弊的可能性和风险水平。与索耶的三因子相比,四因子理论更加细化,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性。 [2]

3.舞弊风险导向理论

舞弊风险导向理论是对GONE舞弊理论细化和发展,是现阶段比较完善的关于企业舞弊各因素分析的一套理论框架。舞弊风险理论认为企业舞弊的可能性和舞弊的影响水平是由作用于企业的一般风险和特别风险决定的,一般风险是存在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可控的或可预见的风险,决定企业的方方面面。

(二)对舞弊审计的诠释

研究舞弊的因素,揭示舞弊的形成规律,是确立舞弊审计的基础,更能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发现和防止舞弊中的作用及规范技术程序,并准确界定注册会计师审计在舞弊中的责任。舞弊审计是一种发现舞弊的先发制人的方法,即运用会计记录和其他信息,进行分析性复核,识别出舞弊行为及其隐瞒方法。[3]这种针对舞弊行为所进行的审计,就其广义来说,它不仅应包括在舞弊发生之后的审计调查,还应当包括针对舞弊正在或将要发生的整个防范和监督活动,它与财务审计及其他常规性审计均明显不同。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舞弊审计是具有发现性的一种活动

2.舞弊审计的性质具有重要性

3.舞弊审计的时间具有随机性

4.舞弊审计的范围具有广泛性

5.舞弊审计的过程具有风险性

二、注册会计师实施舞弊审计的现实思考

(一)注册会计师承担舞弊审计责任的必然性

新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陆续出台,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册会计师不但关注财务报表披露的数据,而且还要对表外的非财务数据提供保证。这就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注册会计师不光要对财务报表提供公允客观的意见,还要对表外数据提供客观的评价。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经营权与所有权的进一步分离,导致部分国有企业对企业管理层,政治上控制强,经济上控制弱,部分高管身兼数职,为其舞弊提供了合理的条件。[4]为了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更好的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呼吁注册会计师承担起舞弊的预防和发现的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发现舞弊方面的瓶颈

按照《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注册会计师主要进行的是财务报表的审计和其他相关的鉴证咨询服务。但是在审计的的业务中,注册会计师主要从事的是财务报表的审计,主要是对表内数据和附注的传统审计,运用的主要是传统的审计方法,这样就对注册会计师发现舞弊方面,造成了一些难以突破的瓶颈,这就呼吁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和鉴证业务中,更加的关注表外的非财务数据的审计,运用更加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水平,这样增加发现舞弊的可能性,更好的维护利益相关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目前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存在的瓶颈体现在:

1.审计目标瓶颈

审计目标更多的关注与审计报告有关的因素,更多的关注对审计意见的相关度,把审计过程中查处和预防舞弊,看做为减少审计风险,减少审计责任的一种手段,审计过程中更多的关注表内事项,而忽视对表外事项的审计。审计目标的狭窄,导致审计在发现舞弊方面存在难以突破的瓶颈。审计目标的局限,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发现的舞弊因子,缺乏应有的持续关注,更多的采取索要管理层建议书、内部控制说明或取消审计业务等方式转移风险,而并没有更好的发挥其在发现舞弊方面的能力。虽然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明确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以职业怀疑态度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但也同时指出:“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管理层和治理层的重大舞弊,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征询法律意见,以寻求一定的解决办法”、“如果怀疑高层管理人员涉及舞弊时,注册会计师应谨慎地考虑是否向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报告以确定是否继续进行审计以及由此带来的后果”。 [5]审计目标的局限性,导致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风险时,更多的关注财务报表的审计,而忽略对舞弊的发现。新的审计准则的出台,在对注册会计师发现舞弊的责任方面,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和强化,导致注册会计师确定审计目标时,为了减少审计风险,规避审计责任,同时为了提高效益,更多的把审计目标局限于财务数据审计上,忽视非财务数据和舞弊的审计。

2.审计方法上存在的瓶颈

审计中主要使用的审计抽样方法,由于其在样本选取,数据的选取,审计重点的确定上,存在许多的主观因素和不可控因素。所以审计在发现舞弊上存在一些瓶颈。采用审计抽样的方法,是注册会计师权衡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下综合考虑的结果。审计抽样方法在主要是都财务数据进行审计,忽视很多表外事项,这也减弱了发现舞弊的能力、减少了发现舞弊的机会。但是,这是在审计目标下,有限的时间内最好的选择,这样可以降低审计成本,同时降低审计风险。目前主要采用的审计抽样方法有统计抽样和判断抽样。统计抽样方法可以帮助审计师降低审计风险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上,但是在确认审计重点、确定审计风险水平时,关系到更多的职业判断,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会影响到审计在发现舞弊的程度和水平。所以职业判断是否准确成为影响舞弊风险的一个不可控的风险。判断抽样,可以通过符合性测试和分析性复合的的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从而确定审计风险和审计重点。但是舞弊风险一直存在。

三、内部审计师执行舞弊审计的现实思考

(一)内部审计师实施舞弊审计的有效性

1.有效针对内部控制制度缺陷进行舞弊审计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有效的预防和发现舞弊的保障。内部审计师对组织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都十分熟悉,可以更为有效的审查该企业的制度设计是否合法合理。[6]设计有效并有效执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防止舞弊的一道不可缺乏的有效防线。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就会导致企业权利的集中和逆向选择的发生,给舞弊者适宜的条件,导致利益人权益损失。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比注册会计师更加清楚、彻底和容易的了解到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权力过于集中等情况,从而及时有效的作出相应的处理,达到防范舞弊的作用。

2.有效针对岗位设计和责任进行舞弊审计

现代企业的模型就是岗位权责分离制,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产生了现代化的企业。为了确保企业相关利益人的权利,就必须进行岗位设计和责任确定。但是为了防止集体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发生舞弊,就必须呼吁内部审计师实施好监管责任。内部审计人员具有时间上的优势。由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每年或中期定期审计,所以只有在接受被审计单位委托时才有可能发现这一方面的问题,而内部审计时间灵活,可以采用定期或不定期审计,所以内部审计可以更加有效的杜绝此类舞弊的发生。

3.有效针对人为要素进行舞弊审计

内控执行最终诉求还是人,人的职业道德和执业水平对于预防和发现舞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管理层,内审师可以随时注意管理人员的言行举止和品行声誉。内部审计师可以对企业管理人员的档案进行调查并建立其信用档案,如发现管理人员有前科或有舞弊动机,可以早预防早作准备,减少风险和损失。对于各项业务的直接经手人员,审计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深入检测内部控制制度和各种规章制度是否深入人心,判断是否有必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制度培训。

(二)内部审计师实施舞弊审计时存在的问题

1.地位尴尬、开展舞弊审计工作难度大

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常是企业设置的一个职能部门,内部审计受本部门、本单位直接领导,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基本与企业内部其他职能部门处于平级,但由于内部审计工作产生的效益不如其他部门直接和明显,因此在很多人的心理定位中,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甚至比其他部门要更低一些。所以,在工作中其职权、地位与责任的不完全匹配,导致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尤其是在舞弊审计中牵连到高层管理人员是时,工作就更难进行下去了。

2.审计力量不足

(1)人员少、任务重。现在,企业财务舞弊以空前的模式蔓延,所以,对舞弊的防范成为了企业的焦点问题之一,进而使得内部审计工作的任务量加大。但是,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地位较国外而言较为特殊,所以,一般在企业任职的内部审计人员数量还不足以承担得了繁重的舞弊审计的任务。

(2)人员结构不合理,缺乏舞弊审计能力。内部审计部门是直接对企业的领导者负责,因此在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和使用上常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再加上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针对舞弊审计的专门机构,更没有能力培养专门从事舞弊审计人员,所以,人员知识结构的失衡进一步加剧内部舞弊审计工作的难度,使内部舞弊审计工作往往不能抓住工作重点、难点和焦点,从而使得内部舞弊审计的效率大打折扣。

近年来频发的舞弊事件,引发了社会公众对舞弊审计的关注,进而促进了一系列与舞弊审计相关的研究,针对新形势下舞弊审计的现状,国内外相关利益人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也相应的加快了舞弊审计相关制度、规章的修订,对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在查处和预防企业舞弊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集团规模的加大,业务的复杂,计算机技术的引入,证券市场的发展,给舞弊审计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和风险,我们的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只有在成本与风险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新形势新挑战,引发了民间审计与内部审计对舞弊审计的思考,加快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成为应对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叶雪芳.舞弊审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6).

[2] 扎比霍拉哈・瑞扎伊.财务报表舞弊预防与发现[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8).

[3] 刘开诚.浅谈内部舞弊审计[J]. 审计视角,2007(6).

舞弊审计与常规审计的不同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舞弊;审计策略;财务分析

一、会计舞弊的行为及成因分析

1.产权模糊、责任虚置,是会计舞弊行为产生的根源。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是模糊、不清晰的。法律上国有资产属于全体人民,概念是明确的,但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代表来行使其所有权,人人都拥有却人人都不拥有;国家财政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同样也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代表来承担这种责任。这是国有资产所有权模糊所带来的保值增值责任的虚置,是国有资产经营权不清晰所带来的管理责任的虚置。由产权模糊带来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和管理责任的虚置,是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原因,也是会计舞弊行为的土壤,为会计舞弊打开了方便之门。

2.经济利益是会计舞弊的直接动因。股票期权、融资、操纵股价、侵占资产等经济利益是会计舞弊的直接动因。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层为了配合庄家炒作本公司股票,维持股价或使股价达到预期波动水平,往往通过会计舞弊,借助不实的财务信息来达到其目的。公司管理层通过会计舞弊手段掩盖侵占公司资产。除了通过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形式违规长期直接占用上市公司巨额款项之外,控股股东或关联方(包括形式以及实质关联方)还常常通过上市公司为其违规提供担保、账外融资等方式变相侵占上市公司资产。上市公司为了掩盖“内部人”变相侵占公司资产的行经,往往采取舞弊手段隐瞒事实真相。

3.现行的制度导向审计理论存在缺陷。健全的内部控制对防范管理层会计舞弊失效。制度导向审计理论采用的是简化主义,假设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舞弊机会,即如果一个单位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并能够在实务中得到有效的运行,则该单位财务报表编制中进行舞弊的机会减少;反之,如果一个单位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舞弊的机会就会增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也会降低。其审计理念是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地带可能存在更多的错弊,审计人员的重点就是对内部控制存在的薄弱环节的相关业务的实质性程序。

二、会计舞弊行为的对策

1.制订周密的审计计划。审计人员在实施舞弊审计时,应当明确并切实履行其审计职责,尤其要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有目的的审查与评价,以便经济、有效地完成舞弊审计任务并降低审计风险。在编制审计计划时,考虑到导致会计报表严重失实的错误与舞弊存在的可能性,除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外,下列情况会增加舞弊的可能性:(1)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品行或能力存在问题。(2)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遭受异常压力。(3)被审计单位存在异常交易。(4)审计人员难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2.完善财务报告法律体系,规范会计信息披露行为。判断一份财务报告是否虚假的主要标准就是看其信息的披露是否与有关法律、法规和准则的要求相符,是否真实、完整。《新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依法办理会计事务,加大了对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的惩治力度。较旧法有重大突破的是,新法中对法律责任规定得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加大了治理力度,显示了国家对“制止会计造假,提高会计质量”下了大决心。

3.通过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以识别会计舞弊。有关会计舞弊征兆的研究表明,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的管理层为了掩饰其财务困难,更有可能舞弊。因而,注册会计师与投资者应该对财务状况以及盈利质量差,面临巨大财务压力的公司的会计舞弊情况给予高度关注。

4.强化社会审计监督,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由于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核验证,以确保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为此,应增强注册会计师实质上的独立性,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道德水平,遵守技术规范,优化执业环境,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使注册会计师能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提供鉴证服务,从而提高公开市场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5.保持高度职业审慎和职业判断能力。审计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1)具有预防、识别、检查舞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审计时警惕相关方面可能发生的舞弊风险。(2)根据被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复杂性以及审计的成本效益性,合理关注和检查可能存在的舞弊行为。(3)运用恰当的审计职业判断,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程序,以发现、检查和报告舞弊行为。(4)发现舞弊迹象时,应及时向适当的管理当局汇报。

参考文献

[1]颜永廷.《企业会计舞弊识别浅探》.财会月刊(会计).2007(7)

相关期刊更多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科学院

审计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国际商务财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