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舞弊审计

舞弊审计

舞弊审计

舞弊审计范文第1篇

进入新世纪后,以安然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特大财务舞弊和审计失败案例,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为了恢复资本市场的信心,重新把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塑造为投资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干净”的窗口,审计准则制定机构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继AICPA于2002年10月了舞弊审计新准则SASNo.99《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后,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属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也连续重拳出击,修订、发表了多项准则,在颁布了一系列要求审计师更深入考虑舞弊风险的新的审计风险准则之后,又于2004年2月份了ISA240《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于舞弊的责任》,试图建立较为权威的反舞弊标准和体系。

修订后的ISA240主要包括15方面内容:(1)舞弊的特征;(2)管理层和公司治理负责人应承担的责任;(3)审计在查找舞弊中的固有局限;(4)审计师对于查找舞弊性重大错报所应承担的责任;(5)职业怀疑态度;(6)审计小组成员间的讨论;(7)风险评估程序;(8)舞弊性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9)针对舞弊性重大风险应采取的措施;(10)评价审计证据;(11)管理当局的陈述;(12)同管理层和公司治理负责人的沟通;(13)同监管部门的沟通;(14)审计师退出审计聘约;(15)记录审计师对于舞弊的考虑。这15个方面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结构严谨的舞弊审计新框架。该框架的建立无疑能使审计师的眼睛更加“雪亮”,更好地洞穿被审计单位中所存在的重大错弊行为。

国际舞弊审计新准则的特点

为了使新的舞弊审计准则更好地指导审计师努力做到“标本兼顾,审到弊除”,新准则的考虑是较为全面的。

(一)治标之举

1、舞弊三角理论的引入:从根源上查找舞弊。ISA240指出,一项舞弊行为通常是如下舞弊风险因子(fraudriskfactors)“合力”所产生的结果;策划舞弊的动机或压力(incentive/pressure)、进行舞弊的机会(opportunity)、使舞弊合理化的态度和借口(attitude/rationalization)。当三个舞弊风险因子同时出现时就意味着出现舞弊的可能性很大,审计师必须予以足够的关注。为了帮助审计师更好地识别舞弊风险因子,ISA240将舞弊区分为两种类型:舞弊性财务报告和资产侵占,并以附录的形式列举了可能导致两种类型舞弊行为出现的风险因子的具体表现。

2、突出诚信的企业文化在防止舞弊行为中的重要作用。ISA240要求管理人员不仅应建立有效的内控来从制度上防止舞弊的发生,还应当建立诚信的企业文化从思想上杜绝舞弊的根源。诚信的企业文化包括营造融洽的、积极向上的氛围;雇佣、培训和提升合适的员工;要求员工明确自身责任;针对实际或可能的舞弊采取恰当的措施等等。这要求管理层必须以身作则,加强同员工的沟通,向他们展示企业是如何诚信经营的。审计师对企业诚信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对舞弊风险的评估。

3、强调职业怀疑精神,不能轻信高管人员。ISA240要求审计师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应始终保持职业怀疑,也即保持好问的精神状态(questioningmind)和对审计证据的批判性评估。由于舞弊行为的隐蔽性,审计师必须时刻意识到舞弊性重大错报出现的可能性,不能凭借过去有关高管人员诚信的经验证据而降低职业怀疑度,因为环境的变化可能产生新的舞弊风险因子。

(二)治本之方

1、广开言路,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源探清舞弊风险所在。ISA240要求审计师在询问企业内部人员时应注意在不同部门、不同级别中寻找询问对象。由于高管人员通常更有机会进行舞弊,因此审计师不能光听高管人员的一面之词,应通过和内审部门、营销部门、处理复杂或异常交易的员工、首席道德宫(chiefethicsoffier)等各方面的沟通,获取有关舞弊的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信息,特别是同内部审计人员的交流,往往能获取有关舞弊的重大线索,另一方面,ISA240要求审计师注重利用企业外部信息源,比如询问被审计单位聘用的外部律师和估价师;复核证券分析师、银行、评级机构等外部信息源所提供的信息等等。此外,在审计工作前期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时,应当特别关注因舞弊而产生的重大错报风险信息,并着重获取相关的内控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信息。通过这样的内外结合、前后贯通的信息收集,审计师就能获取有关企业舞弊风险点的“全息图像”。

当然,光有信息是不够的,ISA240要求审计师还应当通过分析性程序等手段充分发掘隐藏于各类信息中的舞弊风险因子,特别是通过组织审计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换信息和集体讨论,以“脑力风暴”(brahlstorm)的方式来发掘可能存在怎样的舞弊或在何处可能存在舞弊。

2、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类型的舞弊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ISA240将舞弊风险分为三种类型,审计师必须对三类舞弊风险加以评估并做出适当的反应。

针对财务报表层次的舞弊风险,审计师应考虑其评估结果对审计工作的整体影响,并相应采取如下措施;(1)根据风险评估水平确定相应的人员委派与监督;(2)特别关注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以及复杂交易的会计处理;(3)决定是否采取一些“出其不意”的审计程序。

针对认定层次的舞弊风险,审计师应考虑评估结果对审计工作的具体影响,并对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进行相应的调整。ISA240还在附录中详细列示了审计师针对认定层次的舞弊风险应采取的措施,特别是针对收入确认、存货、管理层估计等舞弊高发区域应采取的措施。

由于管理当局处于进行舞弊的有利位置,因此,审计师针对管理层逾越内控所形成的舞弊风险应做出特别的反应,包括;(1)检查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事项的恰当性;(2)复核会计估计;(3)评价重大交易的商业合理性。

3、就舞弊审计结果加强同各方的沟通。当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注意到防止和检查舞弊行为的内控在设计或实施中存在漏洞时,或管理当局对舞弊风险的评估过程存在缺陷时,应及时告知管理层和公司治理负责人。如果审计师发现了舞弊行为或可能存在舞弊的重大线索,应及时同适当层次的管理人员进行交流。由于管理层舞弊的存在,审计师还应特别加强同公司治理负责人之间就相关舞弊问题进行交流。值得注意的是,虽然ISA240仍然要求审计师遵循保密原则,但也指出在某些情况下保密原则必须服从于其他法律法规,并要求审计师在特殊情况下应征询法律意见,以决定是否向外部监管部门报告企业的舞弊行为。

4、要求审计人员记录下对于舞弊的考虑。ISA240要求审计师记录下审计小组成员在讨论舞弊相关问题时所得到的重要结论;基于收入确认属于舞弊发生的“高危”区域,ISA240要求审计师如果认为收入确认不存在舞弊风险,应将支持该结论的理由加以记录。总而言之,ISA240要求审计师在“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实施审计程序—处理审计结果”的整个舞弊审计过程中均留下书面记录,以作为审计师认真履行舞弊审计责任的证明。

对我国舞弊审计准则的有益启示

ISA240和SAS99的先后出台标志着国际独立审计职业界在提高财务报表舞弊审计的有效性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虽然我国早在1997年就实施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但鉴于我国证券市场舞弊案例的不断出现,旧准则的实施效果显然并不理想。ISA240和SAS99的出台无疑为我国舞弊审计准则的完善提供了极佳的借鉴对象。

1、应适时引入职业怀疑态度和舞弊三角理论。我国《错误与舞弊》准则第12条虽然也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计划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充分关注错误与舞弊可能存在的迹象”,但“职业谨慎”显然是较为中性的态度,面对频发的管理层舞弊,有必要将其提升为“职业怀疑”。另外,我国《错误与舞弊》准则第10条虽然列举了可能增加舞弊风险的四种情况,但过于简洁和抽象,难以为注册会计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回顾我国发生的一系列财务舞弊案例,许多是借助关联方交易等较为隐蔽的手段进行的,仅仅依靠舞弊留下的蛛丝马迹来查找舞弊有一定难度,因此有必要引入舞弊三角理论,帮助注册会计师从根源上判断舞弊存在的可能性。

舞弊审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舞弊;审计

一、 研究背景和相关概念

公司舞弊又称为公司欺诈,是指为获得非法利益采用不法手段所实施的故意行为。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中一般表现为有目的欺骗或故意谎报重大财务事实的不诚实行为。根据舞弊层次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非管理舞弊(Employee fraud)和管理舞弊(Management fraud)。非管理舞弊是公司内部的雇员以欺骗性的手段不正当地获取组织的钱财或其他财产的行为。管理舞弊是管理当局蓄谋的舞弊行为,主要目的是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费用,通过公布的误导性或严重扭曲的财务报告来欺骗投资者和债权人。根据会计信息反映的角度的不同,又可将舞弊分为:会计事项舞弊和会计报表舞弊。会计事项舞弊通常旨在方便盗窃,或将公司的资产转变为个人所有或使用。会计报表舞弊涉及故意谎报某些财务价值,增强获利能力的假象,欺骗股东和债权人等利害相关人。

二、上市公司内部舞弊的原因

引发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环境因素、内在机制和外在因素。

1. 环境因素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10多年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前期运作不规范,上市公司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很差,市场透明度很低,造成证券市场参与各方的信息严重不对称。证券市场中的这种状况使得上市公司有条件不真实披露自己的信息,从事欺诈、内部交易或暗箱操作等舞弊行为。在公司首发上市阶段,中国证监会要求公司有3年盈利,公司为了能上市,可能做出舞弊行为,如东方锅炉、红光实业、麦科特、郑百文等。

2. 内在机制

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初期,更多看重的是筹资功能,甚至把证券市场当成帮助国企改革脱困的手段。这种证券市场定位造成了上市公司内控制度的严重弱化,为公司管理当局达成预算目标(借以表现其为成功经理人)或贪得绩效奖金或分红而进行舞弊提供了可能性。

3. 外在诱因

审计人员的“合谋舞弊”以及我国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甚至是给予上市公司的巨大压力也成为证券市场产生舞弊行为的重要外在诱导因素。

三、上市公司舞弊的手段

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进行舞弊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就从管理舞弊和非管理舞弊两方面分别论述。

1. 非管理舞弊的手段

非管理舞弊通常是管理当局的下层雇员涉足的,其舞弊手段表现为:有关文件的丢失;现金短款或现金长款;来自客户的抱怨或投诉;经常对应收款和应付款进行账项调整;明细账与总账余额不平衡;已到期但账面上仍显示未收回的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存货盘亏或存货报告中废料数额不断增加。

2. 管理舞弊的手段

管理舞弊采用的手段通常为:

(1)多计存货价值,对存货数量或计价故意计算错误以增加存货价值,从而降低销售成本,增加营业利润。

(2)多计应收账款,由于虚列销售收入,导致应收账款虚列;

(3)多计固定资产,例如少提折旧、收益性支出列为资本性支出、利息资本化不当、固定资产虚增等。

(4)费用任意递延或与关联方分担费用。例如将研究发展支出列为递延资产;或将一般性广告费、修缮维护费用等递延。而分担费用是指上市公司通过操纵与关联方之间应各自分摊的销售和管理费用,实现调节利润的目的,这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一种手段。(5)漏列负债。例如漏列对外欠款或短估应付费用。(6)虚增销售收入。会计期间划分不确实,或会计原则使用错误,致提前确认销售收入;或虚列销售收入交易事项,以增加利润。上市公司尤其会利用“其他应收款”这一科目来虚列销售收入。(7)虚减销售成本。由于虚增期末存货价值,致销售成本随之虚减。(8)隐瞒重要事项的揭露。例如重大诉案、补税借款的限制条款、关联方交易、或有负债、会计方法变更等,未予适当披露。

上市公司会根据自身需要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舞弊,审计人员应注意积累舞弊的案例,发现上市公司舞弊的手段,这样才能采取有效的审计程序揭露舞弊。

四、上市公司舞弊的审计策略

作为审计人员不可能揭露财务报表中存在的全部差错和舞弊行为,但有责任揭露财务报表中的重大差错、舞弊以及对财务报告有直接影响的非法行为。凭借着自身对公司情况的熟悉和了解,应该能准确找出上市公司内部舞弊的审计策略。

1. 舞弊审计中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

审计人员要面对上市公司内部管理者以及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度,使得审计人员要加强其专业判断能力。专业判断的内容主要包括:审计的重要性指标,舞弊审计的主要目标和结论,企业内部控制的力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可信赖程度,选择各类适当的审计程序以及判断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否能适当、公允地反映当前的经营状况等。

2. 关注舞弊预兆的信息,揭示企业内部舞弊行为

在企业组织内部,要关注内部控制的状况和有一定权限接近企业资产的员工的个人审计期间表现;并“换位思考”,一些最常见的舞弊预兆信号(按重要性进行排列):(1)公司经理对审计人员撒谎或过分回避其询问;(2)分部经理过分强调达到利润预算或数量目标;(3)部门领导经常与审计人员存在争执,特别是在有关会计原则的应用上显得过于激进;(4)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非常薄弱;(5)公司总部报酬的实质部分取决于对数量性目标的实现程度;(6)上市公司对外部管理机构表现出非常不屑的态度;(7)管理经营或财务决策是由一个人或由极少的几个人决定的。

3. 注重分析性复核在舞弊审计中的应用

分析性复核是内部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审计人员只要稍微分析一下公司的会计报表,就能发现若干异常现象,从而确定审计重点。

4. 设计延伸性审计程序借以发现舞弊

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时,拟可采纳“错误与舞弊推定”原则,即未搜索到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证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那么应推定公司存在重大错误或欺诈嫌疑。延伸性审计程序并没有一个严格的限制,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的思维、想象力以及管理当局的合作程度。

五、结论

鉴于上市公司舞弊会对社会、公众以及自身声誉造成重大影响,审计人员在对其进行审计时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审计工作中严格贯彻审计准则,并对上述事项予以足够关注,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采取相应有效的审计程序,相信上市公司大部分的舞弊行为是可以及时发现的。在我国现阶段,笔者建议,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舞弊,应考虑向更高一级的监事会报告,而对低层次的非管理舞弊,则向公司董事会反映,要求其改善内部控制的不足。

主要参考文献

[1] 郑艳茹。 浅谈企业舞弊审计的层次[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1)。

[2] 陈虎,韩玉君。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防治[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4,(2)。

[3] 李君。 查找舞弊是内部审计人员永恒的审计目标[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1)。

舞弊审计范文第3篇

综观民间审计的发展历程可知,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与舞弊密切相关,查找舞弊一直是审计的主要目标,注册会计师审计也不例外。无论是英国民间审计阶段还是美国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和现代财务报表审计阶段,无不把舞弊审计作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内容,只不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舞弊审计的重要程度的认识不同而已。在民间审计的早期,由于企业的规模比较小和组织结构相对简单,投资者直接从事主要的管理工作,财务报表使用者群体比较小,舞弊审计的需求相对不足,当民间审计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企业舞弊现象十分突出,绝大多数舞弊行为会直接产生财务后果,从而影响财务报表,审计期望差距被逐渐拉大,因而舞弊审计重新受到关注和重视。为此,美国还专门成立了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并建立了相应的考试制度,可见美国对舞弊审计是十分重视的。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监管力度还很不够,导致舞弊现象十分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我国积极开展舞弊审计特别是舞弊专门审计是十分必要的。为了有效地开展舞弊专门审计,笔者认为,首先要正确认识舞弊审计和一般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然后才能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审计程序。

一、舞弊审计的含义

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按照舞弊人员在公司中的级别可将舞弊分为管理舞弊和员工舞弊,前者主要是管理者通过误导性或严重歪曲事实的财务报告欺骗会计报告使用者,后者是指内部员工以欺骗手段获取公司钱财的行为;舞弊按对象又可分为财务报告舞弊和侵占资产舞弊。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以及认识上的时滞性,关于舞弊审计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美国以及国际审计准则只是指出审计人员对于舞弊审计的责任,并指出其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并未提及舞弊审计的确切概念。2002年10月15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审计准则第99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中指出,注册会计师在例行财务报表审计中应当关注舞弊发生的可能性,舞弊审计的实施是为了形成财务报表是否公允的审计意见。也就是说,这时的舞弊审计是财务报表审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并不会专门为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舞弊以及舞弊的后果发表审计意见,只是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中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充分关注舞弊,并声称注册会计师并无责任专门对舞弊实施审计。我们把这种形式的舞弊审计称为舞弊关注审计。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和美国的审计准则类似,与之相关的舞弊审计也属于舞弊关注审计。按照现行审计准则的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目标是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没有提出要求让注册会计师查找舞弊。但在当今企业舞弊手段十分高明和串通舞弊现象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仅仅关注舞弊而不对舞弊实施专门的审计程序,这样的报表也不可能是合法和公允的。因此,在特定的情况下,仅实施舞弊关注审计是不够的!有时会自欺欺人,这就需要实施舞弊专门审计。舞弊专门审计需要注册会计师对舞弊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开展相对详细的舞弊调查以确认舞弊事实并出具审计意见。

二、舞弊专门审计的特点

只有正确认识舞弊审计的特点才能够帮助注册会计师有效地设计舞弊审计程序,舞弊审计的特点应该从与财务审计的区别中去识别。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曾在1998年的《SAS82号通知》中列举了舞弊审计和财务审计的主要区别,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审计目标上

财务审计是通过审计证据来支持注册会计师关于财务报表是否合法和公允的审计意见;而舞弊审计的目标是通过证据判断舞弊是否存在以及谁是舞弊者。

(二)在审计原因上

财务审计通常是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舞弊审计是通过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的人充分的预测后,确定舞弊已经、正在或将要发生。

(三)对于管理者价值上的区别

财务审计是对管理者提供给第三者的财务信息提出信用保障;舞弊审计是断定舞弊是否存在以及谁是责任者。

(四)证据来源上的区别

财务数据是财务审计证据的主体;舞弊审计的证据往往更为宽泛,不仅仅来源于财务数据,还包括内部文件审查、公共文件审查和会见当事人等非财务证据。

(五)证据充分性上的区别

财务审计在大多数情况下,依赖审计师有说服力的证据;舞弊审计中审计师必须获取充分的证据保证自己所做的舞弊结论免受指责。

舞弊审计需要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它更多的是一种直觉判断过程,不能仅仅依赖于准则或书本知识来实施。这也是笔者强烈呼吁开展舞弊专门审计的原因。所以舞弊审计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它不能采用单一固定的思维模式,需要寻找例外和古怪的事项。

三、舞弊专门审计程序的设计

舞弊审计程序的选择要根据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也应该选用财务报表审计中规定的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等程序。要选择正确和适当的审计程序,首先必须了解舞弊及其审计的一般规律。

(一)舞弊三角理论

根据美国舞弊会计学家W.Steve.Albercht于1995年提出的舞弊三角理论,认为舞弊是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的综合结果。审计师在进行舞弊审计时应当充分考虑三角的三个顶点。

1.舞弊事件在企业不是呈指数增长,但它造成的损失却是呈指数增长。

2.管理舞弊最主要的计谋是与“使利润平滑”或达到某种预期,而员工舞弊最普遍的计谋是与各种支出相关。

3.会计类型的舞弊更多的是缺乏控制而不是控制不严。

4.会计舞弊常常是偶然被发现的,而不是通过财务审计的目的或审计计划发现的。

5.舞弊审计和财务审计相比,更多的需要直觉和推理。

6.舞弊审计需要更多地放在例外事项上,而不是错误与舞弊。

7.预防舞弊要有适当的控制,重视舞弊环境。

8.舞弊审计重视细节,任何证据都不能因为其太小而被忽视,而财务审计在收集证据的时候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和遵循重要性原则。

9.注册会计师判断舞弊基本推理方式是“疑罪从有”而不是“疑罪从无”,注册会计师要大胆怀疑存在舞弊,然后通过收集证据证实舞弊的存在。

(二)舞弊审计的一般规律

1.了解舞弊环境。舞弊环境是舞弊生存的土壤,虽然舞弊环境的存在并不一定说明舞弊行为一定会发生,但它增加了舞弊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因此要重视对舞弊环境的了解。美国管理顾问波罗格纳对舞弊环境线索做了以下总结:管理方式上是独裁式的舞弊时可能性比较高;以利润为中心绩效考核方式舞弊的可能性也比较大;以金钱为主要激励方式比其他方式的舞弊可能性大;以经济的、政治的、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和信仰比更重视社会的、精神的和团队意识的价值观和信仰更容易发生舞弊。审计师一般要实施检查文件或记录以及询问程序来对舞弊环境进行了解。比如,通过检查企业章程、阅读会议记录了解组织管理方式以及绩效考核办法;通过询问了解企业文化,了解组织成员的价值观和信仰等。

2.了解舞弊预警信号,评估舞弊风险,证实舞弊。舞弊预警信号有很多,对其分类也众说纷纭。以美国“四大”之一的Coopers&Lybrand为例,该公司列举了29个舞弊风险预警信号,以提醒审计人员注意可能存在舞弊。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黄京菁博士将舞弊预警信号分为三大类:管理层、组织层预警信号,与客户交往中的预警信号以及会计中的线索。这种分类比较易于理解,更为详细,可以帮助审计师查找舞弊。(1)在信号当中包括高管人员有舞弊或其他违规等不良记录;董事会频繁改组高管人员的报酬以财务业绩为基础,重大决策由少数关键人物左右,对倡导正直诚信的文化氛围缺乏兴趣;组织结构过于复杂;内部审计机构缺失或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行业萧条等。(2)与客户交往中的预警信号包括与事务所高度紧张或过于密切;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对某些重大问题有不同解释或模棱两可;员工透露存在管理舞弊的信息;某些员工拒绝接触或回答审计师;管理人员对审计人员的态度发生重大转变等。(3)会计中的线索包括收入和费用的比例严重失调;资金紧张;经营业绩与预测惊人地一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每年为负值;对外报告的信息是建立在高度主观的估计和判断之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过非标准审计报告等。在此阶段,审计人员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实地观察客户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经营场所或设施、检查文件、记录或内部控制手册、阅读管理层编制的相关管理报告、重新执行控制程序等手段,以识别和评估舞弊风险。当然,舞弊审计程序与传统的财务审计程序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执行程序的着眼点不同以及执行时间不同而已。由于舞弊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不同以及舞弊本身的特性,如果中规中矩地实施这些程序经常会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笔者根据在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介绍一些有助于发现舞弊事实的延伸性程序(或称专门程序)。这些延伸性程序的实施需要审计人员丰富的想象能力和立体思维。这些延伸性程序包括:对那些平时认为风险程度较低的账户或交易进行实质性程序;对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组成部分实施审计程序;突击实施审计程序;运用不同的选样方法等。例如:审计人员在监盘完现金盘点以后再选择一个特定时点进行亲自盘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分析性程序在发现管理层舞弊的过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财务报表审计的审计实施阶段,分析性程序的运用不是硬性的,要求注册会计师根据有关情况选择实施。但在舞弊审计中除非有特殊情况,都应该采用分析性程序。因为管理层可以操纵某些财务信息或非财务信息,但是不可能操纵全部业务信息,由于不同信息之间往往存在内在的联系,因此,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分析程序识别异常的交易、事项、金额、比率或趋势等。分析性程序可以是在舞弊审计的初期,也可以是在舞弊审计的末期,在初期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发现舞弊线索,而在末期可以帮助审计人员确定是否还存在其他未被发现的舞弊。由于分析性程序通常需要运用高度集合的数据,它的结果仅能提供一个关于是否存在舞弊的基本信息,审计人员往往还需要将分析性程序的结果与所获取的其它信息一起考虑,这些信息可以证实或否定舞弊的存在。

四、舞弊专门审计报告的出具

由于舞弊审计中的业务活动性质千差万别,以及舞弊审计报告作用的限制;又由于舞弊审计报告使用人的特殊性,舞弊审计报告应该是类似管理建议书式的详式报告形式,报告的格式同样要求双方事先以业务约定书限定。舞弊审计报告的基本格式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标题、委托人、正文、附件、审计小组负责人签字和报告日期等五个组成部分。除正文部分和例行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不同之外,其余的部分大同小异。以下主要谈谈正文部分的撰写内容。首先应该阐述被审计事项的背景,使读者对被审计事项有一个清晰的理解。这些背景资料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进行舞弊审计的原因是什么等;然后应当介绍具体实施情况,说明审计的程序、审计的依据等内容;紧接着要详细说明审计发现事实,以及导致该事项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最后形成审计结论。陈述审计事实和形成审计结论是正文的主体,需要占用很大的篇幅,是直接体现审计报告价值的核心部分。

舞弊审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舞弊;审计;应对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财务舞弊是指单位管理层、内部员工、外部人员采用欺骗的手段,提供虚假的财务数据,损害单位自身利益、投资人利益、债权人利益、国家财政税收利益以及其他各方利益的故意行为。

查错防弊是审计的基本职责。面对侵占资产等职务犯罪,面对手段繁多的偷逃税款,面对上市公司的虚假报表,社会公众及委托人期以审计人员能够识别财务舞弊,提出防范意见,以减少经济损失。

财务舞弊审计是为预防和发现财务舞弊而进行的专项审计。它运用专门的方法,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审核与分析,寻找出财务舞弊的线索与证据。

作为财务舞弊审计人员应具备如下素质:(1)独立、客观、公正;(2)职业怀疑精神;(3)“嗅觉”敏感,善于发现异常;(4)掌握专业知识,包括:会计知识、审计知识、舞弊调查知识、法律知识、证据规则、犯罪学、侦察学、心理学等;(5)善于揣摩理解人的心理和动机;(6)良好的沟通能力与面谈技巧;(7)身体健康,能够承受相应的工作强度与压力。

进行财务舞弊审计,首先应了解影响财务舞弊形成的因素;其次要识别财务舞弊征兆;在此基础上合理运用财务舞弊审计方法,找出舞弊所在。

一、影响财务舞弊形成的因素

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的创始人,原美国会计学会会长,著名内部审计专家W. Steven Albrecht认为有三方面因素影响舞弊的形成:(1)感受到的压力;(2)舞弊的机会;(3)自我合理化。即所谓的舞弊三角形理论。

1.压力。舞弊可以给舞弊者个人或组织带来利益,这样的利益可以有效地缓解或消除舞弊者所承受的各种压力。压力分为:与财务问题相关的压力、与恶习相关的压力、与工作相关的压力、其他压力。财务问题是诱发舞弊案的主要因素。与财务问题相关的压力主要包括:(1)贪婪;(2)追求奢侈豪华的生活方式;(3)过重的债务负担;(4)恶劣的信用记录;(5)蒙受重大财务损失;(6)未预料到的财务需求。

2.机会。影响舞弊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环境给舞弊者提供的机会。这些机会主要包括:(1)缺少或绕过能够防止或发现舞弊活动的控制;(2)无法评价雇员的工作质量;(3)疏忽了对员工的纪律约束;(4)缺乏信息的沟通;(5)无知、冷漠、低能;(6)缺乏内部审计追踪。

3.自我合理化。自我合理化是指舞弊者在实施舞弊前为自己行为找到的能够说服自己的借口。自我合理化可以看成是人欲做某些坏事前的心理“阀值”。心理阀值越高,越不容易出轨做坏事。这个阀值的高低与人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性格及家庭情况等因素有关。

二、财务舞弊征兆

财务舞弊的发生会引起相关因素的变化,出现一系列异常表现,财务舞弊相关的异常表现就是财务舞弊征兆。关注与识别财务舞弊征兆是防止与发现财务舞弊的捷径之一。财务舞弊征兆主要包括:1.公司组织结构方面的征兆;2.公司管理层方面的征兆;3.公司财务状况方面的征兆;4.公司所处环境方面的征兆;5.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征兆。

三、财务舞弊审计的主要方法

1.函证。是指审计人员为印证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所载事项而向第三者发函询证。通过对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进行函证,以确认有无通过攥改银行对账单非法占用资金、虚增收入虚列应收账款、长期坏账未做处理。对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进行函证,确认有无虚列费用、截留收入。

2.盘点。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各种实收资产以及现金、有价证券等进行实地清点。以确认是否账实相符,无有虚列资产、偷盗、毁损等现象。

3.审阅。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凭证、账簿、报表、合同、报关单、会议记录、文件等书面资料进行检查。从基础资料开始,自下而上的找出问题和疑点。例如:在对某企业原始凭证审阅时发现原始发票后面用铅笔写着“某某人报销彩电”,引起审计人员怀疑,查出公款私用这一舞弊问题。

4.核对。是指审计人员将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相互印证。包括:财务会计信息、生产经营业务信息、管理层意图等。以此发现舞弊造假。例如:某服装企业财务账上收入额巨增,通过核对其生产车间业务记录,发现财务造假。

5.筛选。是指审计人员对大量审查资料设定条件进行排查。例如:对金额大于10万元的银行存款凭证进行审查;对金额小于5万元控制标准的差旅费报销单据进行复核。

6.计算。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原始凭证及会计记录中的数据所进行的验算或另行计算,以及对折旧摊销、成本分摊、纳税申报等方面进行计算复核。以查明有无人为故意舞弊。

7.观察。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的实地察看与关注。重在发现疑点、找出线索。

8.调察。是指审计人员运用侦查学的方法对某一疑点找出证据进行核实。例如:审计人员怀疑被审计单位的某家客户是其潜在关联方,可能存在利用关联方造假虚增利润的现象,通过调察进行核实。

9.质询。是指审计人员运用面谈技巧对管理者及有关人员就相关问题进行质疑与询问。质询时应针对不同人的心理特点及案情,合理合法的运用犯罪心理学、侦查讯问等方面的知识。

11.分析性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财务比率进行对比分析,以发现异常找出舞弊。

审计分析程序的四个阶段:(1)估计期望值(预期);(2)将实际的情况与期望值相比较(识别);(3)调查导致实际与预期产生差异的原因(调查);(4)评估实际与预期之间的差异对审计和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评价)。

舞弊审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存货舞弊;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

一、存货舞弊

存货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具有种类繁多、流动性强、计价方法多样,收发频繁,在企业中滞留时间长,变现能力慢,在管理和核算上存在一定难度,容易产生薄弱环节的特点,所以企业往往把存货作为调节成本和平衡利润的蓄水池,从而达到粉饰经营业绩、夸大资产的目的。所以,对存货舞弊的识别及审计是资产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存货舞弊动机。管理层为了获取年薪或上级按其经营业绩考核相关的大额奖金,完成主管部门下达的经济指标或者其他如期权奖励、股权奖励等;提高商誉对外筹资的需要,如发行股票、发行企业债券、取得银行贷款、进行融资租赁或取得其他商业信用资金;迫于证券市场的压力,如公司面临退市或可能被其他公司收购、股价大幅下跌影响公司正常经营;规避税负,偷逃增值税、所得税;在企业改制、资产重组、清产核资等涉及资产或产权价值、结构变动的重大经济活动中侵占国有资产;满足资本资质要求,特别是流动资产占整个资产的比重较高时;其他。如经管人员贪污、挪用、私分存货等。

(二)存货舞弊常见手段

1、虚构存货。正如莫纳斯所说,一个极易想到的增加存货价值的方法是对实际上并不存在的项目编造各种虚假资料,如没有原始凭证支持的记账凭证、夸大存货数量的存货盘点表、伪造的装运和验收报告以及虚假的定购单。因为很难对这些伪造的资料进行有效识别,所以注册会计师往往需要通过其他途径来证实存货的存在及其价值。

2、存货盘点操纵。注册会计师通过对客户存货的监盘来获取有关存货的审计证据。因此,对注册会计师来说,执行和记录盘点测试显得非常重要。遗憾的是,在一些存货舞弊案件中,审计客户在数小时之内就改变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底稿。因而,注册会计师必须采取足够多的措施以提高审计证据的可信度。例如,假定审计客户在会计期间结束前五天收到一大批货物,随之将所有与之有关的验收报告和发票以及它们的复印件抽出,并在审计期间将其隐藏起来。然后,在进行存货实物盘点时,将这些货物清点并记录到注册会计师已测试的那批货物中去。显然,在上例中存货价值将被高估,同时有相同金额的负债被低估。遇到这种情况,注册会计师需要进行比例或趋势分析以发现可能的舞弊。另外,也可以检查会计期间结束后一段时间内的款项支出。若注册会计师发现有未在采购日记账中记录就直接支付给供应商的款项,则应该进一步调查。

3、产成品错误资本化。产成品被资本化的部分通常是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为了发现这些问题,注册会计师应当对生产过程中的有关人员进行访谈,以明确产成品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过程是否适当。审计客户往往可列出很多看似充分的证据用以支持其通过对产成品进行资本化而增加利润的处理。此类舞弊往往是财务总监在总裁的指使下实施的。因此,在对关键人物的正式访谈中,如果怀疑有人指使他们夸大了有关存货的信息,注册会计师应采取一种直截了当的方式对其进行责问,迫使其说出真相。

二、存货盘点的局限性

证实存货数量的有效途径是对其进行整体盘点。注册会计师必须合理、周密地安排盘点程序,并谨慎地予以执行。盘点的时间应尽量接近年终结账日。盘点时应采取尽可能多的措施以提高盘点的有效性,比如各存放点同时盘点、停止存货流动以及盘点数额达到合理的比例等。不过,即使注册会计师谨慎地执行了盘点程序,也不一定能发现所有重大的舞弊。这是因为存货盘点测试存在以下局限性:

第一,审计客户往往派代表跟随注册会计师,一方面可记录测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可掌握测试的地点及进程等。这样,审计客户就有机会将虚构的存货加计到未被测试的项目中,从而虚增存货的总体价值。

第二,在执行盘点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一般会事先通知审计客户测试的时间和地点,以便其做好盘点前的准备工作。但是,对于那些有多处存货存放地点的审计客户,这种事先通知的审计惯例会使其有机会将存货短缺隐藏在那些注册会计师不可能检查的存放点。

第三,有时注册会计师并不执行额外的审计程序,以进一步检查已经封好的包装箱。这样,为虚报存货数量,审计客户会在仓库里堆满空包装箱。

三、针对存货舞弊所采取的审计策略

(一)重视分析性程序。一个不诚实的审计客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去操纵存货信息。注册会计师要对审计客户进行重大存货舞弊的动机和机会加以评估,以发现存货造假行为。

1、审计客户舞弊的动机。审计客户进行舞弊的动机可谓多种多样,对其进行分析并在执行审计过程中予以考虑将有助于发现舞弊。以下列举了导致审计客户产生舞弊冲动的几种常见原因:①审计客户正面临财务困难;②审计客户管理当局面临完成财务计划的压力;③存货为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个重大项目;④存在合同所限定的供货方面的压力;⑤审计客户企图得到用存货担保的融资;⑥审计客户面临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如股价下跌、公司面临退市或被收购的风险等。

2、审计客户舞弊的机会。并非所有的公司都可以通过存货造假虚增利润。事实上,对于那些规模小、业务单一的公司,要想瞒过注册会计师而在存货上做手脚是非常困难的。但有以下情况时进行存货舞弊的可能性会增加:①公司为一个制造企业,或者其拥有一个确定存货价值的复杂系统;②公司开展的业务涉及高新技术;③公司拥有众多的存货存放地点。

3、审计客户舞弊的迹象。虚构存货当期,其所虚构的存货会使公司的账户失去平衡。与以前期间相比,销售成本会显得过低,而存货和利润将显得过高。当然,还可能会有其他的迹象。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存货时应回答以下问题,回答“是”越多,存在存货舞弊的可能性就越大:①存货的增长是否快于销售收入的增长;②存货占总资产的百分比是否逐期增加;③存货周转率是否逐期下降;④运输成本所占存货成本的比重是否下降;⑤存货的增长是否快于总资产的增长;⑥销售成本所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是否逐期下降;⑦销售成本的账簿记录是否与纳税报告相矛盾;⑧是否存在用以增加存货余额的重大调整分录;⑨在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后,是否存在过往存货账户的重要转回分录。

(二)执行实质性测试工作

1、存货监盘。证实存货的真实性、完整性主要的方法是存货的监盘。(1)监盘的时间应尽量接近会计期末结账日前,盘点时,存货应分类摆放、停止存货出入库;(2)对已盘点存货粘贴连续编号的盘点标签;(3)在盘点过程中,应注意存货的质量,注意观察是否存在冷背残次的存货(也可审阅企业存货会计账簿,常年余额不动账户,其多为冷背残次的积压货物)是否已提取适当的减值;(4)截止期是否正确。进行购货和销售的截止测试,抽查存货盘点日前后的购货发票、入库单及会计账簿。如果l2月底入账的发票之后所附入库单不是12月31日或在此之前的入库单,而是1月份的入库单,则货物不应列入年底的实际盘点存货中。反之,如果仅有入库单而没有购货发票,则应认真审核每一入库单是否加盖暂估入库印章,并以暂估记入当年存货账内。

另外,还应注意有无代销、代人保管或已作抵押的存货以及存放或寄销在别处的存货,明确其所有权的归属。对在外地的或在他人仓库的重要的存货运用盘点而非函证程序。由于存货监盘不存在满意的替代程序,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审计人员专业判断和经验,对存货监盘来获取有关存货的审计证据。

2、检查存货计价。存货计价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期末余额的真实性。因此,做好存货计价方面的审查对于存货审计风险的防范至关重要。由于存货的计价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企业选用不同的计价方法,所计算出的存货价值将存在较大差异,企业也会利用选用不同的成本计价方法,来夸大资产、平衡利润。另外,当企业存货存在市价持续下跌无回升的希望;产品的成本大于销售价格;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产品的市场价格低于其账面成本等情况时,应区分不同的情况,按照不同的比例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的选择也可能被企业用来夸大资产、平衡利润。所以,在存货计价审计中,我们需要关注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选用是否恰当;计算是否准确;选用的计价方法是否遵循一贯性原则,通过对存货账龄分析、可变现净值与存货成本的比较,查看存货是否已发生减值;检查企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比例是否恰当,有无滥用会计估计的情况发生。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翁晓鸣.浅谈存货舞弊及审计[J].现代商业,2008.20.

[2]郁学武,刘蛟.存货舞弊的审计对策[J].财会研究(甘肃),2007.9.

[3]李捷.在存货舞弊审计中应用分析性程序的探讨[J].现代审计,2008.4.

[4]孙建军,刘同伯.存货舞弊与审计对策[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12.

相关期刊更多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科学院

审计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