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室外环境景观设计案例

室外环境景观设计案例

室外环境景观设计案例

室外环境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节能

早在上个世纪,生态建筑观念就出现在人们的脑海当中,但是由于该名词在国际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其发展也就不那么明显。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于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人们渐渐的对生态建筑有了意识,这也就促使建筑行业不断向环保方面靠拢。上个世纪90年代,国际上将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一个定义:在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充分利用资源的情况之下,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对其进行有效的维护。下面主要分析了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1与环境的协调化。

在建设生态建筑过程中,建筑地址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决定了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它是建筑进行合理规划的前提条件。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该遵循自然规律,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设计,科学合理的处理好各个领域之间的关系,将新建筑与原有建筑进行综合处理,使其更加协调,在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的基础之上,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例如施工单位街道一个公园的建设项目,在设计师对其设计绿化、美化工程的方案时,将自然元素融入到设计当中,并尽量不破坏工程周围的植被,根据当地的地形条件来建设场馆,严禁为了经济利益来建设大型的场馆;在设计过程中应该重点突出自然风光,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配合,以自然元素为主,建筑为辅,尽量将有些建筑淡化,变成人造自然的景象。这样才能够发挥公园的特色,使人们在其中体会到大自然的气息。

2方案设计应个性化。

在对生态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重点突出自然景观,尽量与环境相协调,但是这样并不表示其设计方案没有个性。在设计方案中,除了在其中注重环境的因素,更是要注重自身形象的设计,将个性化与环境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建筑更为与众不同。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该怎样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融入到设计当中,以此来表达建筑施工技术的先进性以及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这是设计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在设计过程中准确的掌握设计的尺度,将地形条件、地貌特点等进行综合考虑,使用明快清晰的线条将建筑进行勾勒,然后不断将立体构造、平面设计以及周边的环境进行有效的结合,通过设计中的各种手法,来使得建筑与众不同,疏密有致。并且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从而使建筑物沉溺在大自然的环境之中。在我国,很早就体现了这种生态建筑观念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例如在我国南方,由于空气比较湿润,常年多雨,所以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通常采用干阑式构造,这样的建筑构造也就是在房屋的地步通过木材架空,然后上面在进行施工建筑,这样既保证了房屋的干燥、空气的流通,更加具有安全管理;再如在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气候相对比较干燥,当地居民在房屋的建造中通常会利用生土技术来建造窑洞,这样的房屋建筑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资源,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相对较小。通过这两个例子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古代人民对于生态建筑观念的想法,这种也就是传统生态建筑。

3室内空间绿色化。

生态建筑外部与自然相呼应,内部空间的设计也应绿色化,既通过精心的室内设计,将室外的绿色引入室内环境、建筑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室内外空间一体化。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使建筑的室内外通透。这种设计手法在建筑创作上最为常见,如建筑物内的共享大厅、内庭院,在其上部加一个可调节的开启屋顶,根据时间季节的变化,由计算机或人工控制,达到室内温湿度的调节,又可使室内外空间连成一体。另一种设计手法也被建筑师经常应用,将面向庭园的墙面部分或全部打开,不仅让大众在室内获得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而且将室外空间延伸到室内,既获得了良好的景观,又扩大了使用空间。(2)室内外景观一体化。使室内外景观一体化,其实在中国古代园林造景中屡见不鲜。将室外的景观直接延伸到室内空间,使室内小气候与室外大气候形成鲜明的对比,既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又与自然息息相关,常用的手法有引水入室、引廊入室及绿化栽植等。(3)室内装饰生态化。室内设计小品、装饰壁画设计等与自然紧密联系。可以放置盆景、花缸、壁画等,在充分借助视觉感观的同时,还可以模拟大自然的声音效果、灯光效果与气味效果,使大众宛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

4建筑技术生态化、节能化。

生态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建筑师应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发展与环境持续的主要矛盾在于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上。建筑设计要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对日益紧缺的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获得适宜的居住环境。生态建筑不仅应从设计方案上考虑与生态环境相结合,而且应在建筑材料、施工、节能等方面处处体现生态化。首先,建筑设计中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适度使用现有地方资源来满足地方需要,减少对外来特殊物质的选用,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材料来达到建筑设计生态化;应该更多地使用木材、天然石材、可再生能源建材等天然节能型材料。注重技术的生态建筑的特点在于: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固定的建筑结构变成相对于气候可以自我调整的围合建筑。

5空间布局的节能化。

生态建筑应强调降低能耗,注重在空间布局与物质能源消耗上的节约,即建筑物限高、小体量、结构简单、功能多样、低能耗、低维护费用等模式。外墙保温技术日趋成熟,外保温采用挤塑板、聚苯板或涂刷保温材料等,内保温采用复合墙体或加厚的废渣做成的轻质砌块等单一材料;保温门窗主要采用铝合金或塑钢。单框双层玻璃、一层玻璃、中空玻璃等气密性门窗;屋内采用倒置式,以聚苯板、水泥聚苯板等为主要保温隔热材料,既保温又延长了防水层的使用年限;在节水方面,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如节水的水龙头等,成规摸小区推广使用中水系统,使废水再生利用;供暖系统开发利用太阳能供热系统供热,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转化风能、水能等天然的清洁能源实现供冷;利用生态工程建设沼气池处理生活污水,既净化了环境,又实现了能源的重新利用;节地方面,通过对规划设计的控制、积极推广低层高密度、高层高密度、集约式住宅等设计方案,同时减少甚至停止粘土实心砖使用的规定也是节地的重要措施之一。

6结束语

绿色生态建筑的兴起是建筑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建筑师应牢记“人类不可能创造一个生态系统”,只可以设计生态系统的环境和整个系统。保护生态、回归自然的绿色生态建筑将为建筑师提供一片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室外环境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态观;建筑;设计;运用

一、生态建筑概述

所谓的生态建筑,主要运用的原理就是生态学与建筑学,通过利用上述两门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建筑施工的设计,以期达到建筑施工和自然环境的协调与适应,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发挥和实现建筑物的一系列功能与价值。生态建筑观强调对于各种可再生无污染能源资源的利用,力求为人们提供宜家宜居的生存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生态建筑观强调开展建筑设计的时候尊重自然并保护自然,并注重对于各种自然资源的利用,尽量使用无污染、可再生能源,以可再生能源取代非可再生能源,发挥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降低能源损耗,在设计建筑的时候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寻求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而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因此,开展建筑设计的时候如何将生态理论合理的融入进去是当下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这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保护自然环境的必要举措。

1.注意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

以往的建筑设计仅仅侧重于建筑物的结构、功能与构架,而生态建筑观下的建筑设计原则和传统的建筑设计又有很大的本质差别,其在设计建筑物的时候看重建筑物和四周环境的和谐与统一,此外,如果新建筑物附近有旧的建筑物,生态建筑观也力求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城市绿化工程为例,生态建筑观不会对原有植物进行全部的毁坏,而是在原有的基础和条件下种植新的植物,并根据美化地区的实际地形进行选址,不仅寻求工程的经济效益,更看重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设计方案应个性化

任何建筑施工类型都必须遵循相应的施工设计方案,要想突出建筑物的生态性和环保理念,应该在制定施工设计方案的时候就注意到这一点,增强设计方案的个性化,一方面要考虑到建筑的环保性能,同时要保证其结构和外形足够美观,不能顾此失彼,在兼具二者的基础上凸显设计方案的个性化。利用生态建筑观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将四周的环境作为基础和前提条件,使得设计出的建筑物更加合理科学,同时要充分全面的利用建筑物附近的地形地貌,保证设计出的建筑物整齐有序、错落有致,体现建筑物的生态性和自然性。生态建筑的设计在我国早已有所体现,南方环境较为潮湿,所以干阑式是其建筑设计最为常见和普遍的建筑形式,房屋的下部被架空起来,这样就直接加速了空气的流通,降低了潮湿的空气环境对于居民与房屋的不利影响,而黄土高原地区窑洞的建设也是十分明显的体现,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日益短缺的土地资源,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环境,以上两种建筑设计形式都遵循了生态建筑观。

3.室内空间绿化

(1)室内外的空间一体化设计

所谓的空间一体化就是指设计建筑物的时候充分的利用建筑物的结构特点,把室内室外设计成为一致的模式,使得室内的空间得到增加,进一步便利了景观的设计。在建筑物设计中,很大一部分大型建筑的庭院或者大厅都采用这种设计方式,加之先进的科学技术的辅助,可以对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此外也可以取消部分墙壁,把室内和室外连接起来使其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直射,使得居民吸收新鲜的空气,降低室内能耗,做到了环保无污染,同时也使得室内空间大大增加。

(2)室内外的景观一体化设计

室内外景观一体化设计在古今中外都有着普遍的体现和应用,顾名思义,这种设计方法能够将室内景观同室外景观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实现了整体的美化效果,使得居民的生活情趣大大增强,也实现了建筑物的生态性,让人们真真正正的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和味道。饮水入室与盆景的设置都是室内和室外景观一体化常用并实用的设计方法。

(3)室内装饰生态化

建筑物室内环境是与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要素,因此,建筑物的室内装饰生态化也是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的,为了增强室内的生态性,可以在室内放置盆景或者鱼缸,以向人们提供观赏性的事物,与大自然更加的亲密,让人们拥有一种亲临大自然的感觉和体验。

4.建筑技术生态化、节能化

当前,我们国家可以利用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少,各个行业与领域都应该意识到节约能源资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加大对于可再生无污染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于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生态建筑观一方面会在如何保护自然环境这方面做出努力,另一方面也注重对于节能建筑材料的使用,从多个角度体现建筑物的生态性。

(1)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的基础和前提,要想实现整体建筑物的节能性和生态性,首先应该从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着手,生态建筑观要求施工尽可能就地取材,而不是过多的对外来物质予以引进和使用,使用的建筑材料应该环保、无污染并且可再生,可以加大对于木材、石材以及其他环保能源的利用。在进行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时候要对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进行利用,保证设计出的建筑结构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环保性,如果能实现建筑物的自我调节,将无疑会满足生态建筑观的要求,例如,将绿色的植栽来对空间予以隔开,而不再使用分割墙体。

(2)在生态建筑观念中,建筑设计一定要具有良好的低碳节能作用,也就是说在布置建筑格局的时候,要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比如:限制建筑的高度,运用简单的形势对设计结构,尽可能的利用建筑的空间,更好地体现建筑功能的多样性。或者还可以节约水资源。日常的卫生用具可以设置成节水型的,广泛的使用水循环,此外,还可以运用沼气等比较新的能源,把生活中的废液转变成有效的能源来加以利用,“变废为宝”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而且还能够使新能源的到开发和利用。

三、结语

建筑业要想获得健康长远与持续性的发展,就必须在建筑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坚持绿色生态建筑观,建筑师要协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来促进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行业的长足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室外环境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景观;应用型人才;改革;综合素质

现代园林发展起源可追溯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在古典造园、风景造园的基础上,经过科学革命方式建立起来的新学科。风景园林学是以强调建设和谐的人居户外空间环境为基础,把工程技术与艺术表现融为一体,并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植物学、艺术美学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丰富科学艺术手段,为人类建立了一种适合生存并促进自身发展的室外生活环境。在21世纪,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气候变暖、能源紧缺、环境危机是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经济稳定增长和快速城市化仍将持续很长时间。物质主义和过度消费开始引起有识之士的关切和思考,对大自然和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初露端倪,因此风景园林应运而生。由于风景园林学科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根本使命,以保护和营造高品质的空间景观环境为基本任务,因此它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风景园林学科的时代背景、发展前景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社会发展、人类科技文化的进步,使得风景园林专业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风景园林的任务是丰富多变的,这就需要大量的知识面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正是基于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专业人才为目的,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开设了景观设计原理这门课程,通过优秀景观设计的案例分析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景观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该课程主要介绍有关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发展演变、景观资源的类型及评价方法及城市与区域的景观与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法。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是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对景观设计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了解了与景观设计有关的理论知识、景观设计的原则,熟悉景观的构成要素、景观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因此,从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实践教学、教学资源四个方面,进行分类分模块的改革创新,创造了一体式学生理论实践创新思维模式。

1景观设计原理课程概述与目前存在问题

由于风景园林专业的特殊性,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景观概述、发展历程、影响因素、空间设计、景观构成的环境要素、设计程序与方法、设计表达、各种类型景观设计。此外,还有景观设计原理对风景园林专业的指导意义。景观概述:景观设计的基本认识(景观的概念、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设计专业与风景园林专业、景观设计师)。发展历程:古典园林的传承、现代景观的产生。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功能因素:(功能属性、功能构成、功能、布局)空间因素、人文因素、生态因素、技术因素。景观环境与行为心理(人对环境的需求、环境感知与环境认知、个人空间与感觉尺度、私密性与领域性、环境行为规律)。空间设计:空间设计基础(空间概念、讲解点线面体以及空间)、空间处理手法(空间构成、空间类型、空间操作、空间界定、空间与功能)、空间要素与设计原则。景观构成的环境要素:地形、道路与场地、植物、水体与山石、景观设施与小品、照明设计、景观建筑单体设计。设计程序与方法:讲解一般景观设计的程序与主要内容以及各阶段的注意事项。设计表达:景观制图、景观透视。各种类型景观设计:城市公园、广场、居住区、庭院、滨水、道路景观设计。讲解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存在问题:第一,课程内容空洞,理论缺乏实际指导和借鉴作用;第二,课程内容浅显,未能满足培养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性人才的培养需求;第三,整个课程为48个学时,基本以理论课为主,未安排相应的实践课学时,未能很好达到锻炼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的效果。

2课程改革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

2.1课程内容与实践、实际项目相联系

将课程与招标网的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通过理论知识点赋予相应的设计项目无缝衔接,配合指导老师进行指导。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风景园林学科相关设计竞赛,以团队进行考察的形式,从中培养设计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2.2多维度、多地点进行设计考察

从理论课堂与室外课程进行呼应,通过案例图片和现场实际参观考察进行,把景观设计涉及的方方面面的设计类别进行阐述,对一些设计热点,如生态停车场设计、海面城市、雨水花园、美丽乡村等相关案例进行重点剖析。

2.3网络平台资源的利用与整理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浏览相关专业网站,搜集相应素材。国内比较有名的,如生生景观、秋凌景观设计、国际新景观、筑龙园林景观、园景人、田园志、微设计、景观派等。借助这些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实践案例以及理论思想,并且提供相关设计素材丰富设计作业的层次感。

2.4师生互动

平时课程作业让师生充分互动,进行思考,课堂上由一组学生讲解他们所欣赏的景观设计案例,内容包含案例的概括、案例优缺点、由此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2.5专项作业训练

快速设计与草图表现能力是风景园林设计行业所必备的一项技能,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设计训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专题进行快题设计方案构思。例如,选择永川兴龙湖公园、观音山公园、渝西广场等地方进行景观改造设计。

3结语

室外环境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第4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建筑领域的审美眼光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对室内建筑装饰的追求也在发生着变化。本文就软装饰材料在室内环境艺术中的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

软装饰;室内环境艺术;建筑工程

引言

随着目前人均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审美眼光以及对艺术的欣赏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同时人们也从多元化的角度来看待室内的装修装饰,因此在人们选择室内的装饰软材料时,对绿色、环保、经济、美学的要求越发严苛。目前我们就室内建筑装修装饰风格分类以及软装饰材料的运用进行分析研究。

一、室内软装饰艺术分析

1、目前国内的室内软装饰艺术现状分析建筑领域中,是欧洲最早提出了室内建筑软装饰的艺术。所谓的软装饰艺术,就是指室内家居的软装饰,就是说在室内建筑的装修装饰完毕之后,采用一些便于更换、方便位移装饰物品与室内家具,例如主副卧的窗帘与餐厅的窗帘、客厅的沙发套、靠垫、台式工艺台布及桌面装饰工艺品等,对室内的二度陈设进行布置与装饰。而软装饰与室内的普通装修装饰不同,软装修装饰追求的是微观的艺术感与立体层次感,追求的是对美学的微观体现,但是室内的普通装修装饰追求的是宏观的审美观。目前,我国的室内软设计处于一个发展误区:注重硬件设施的装饰追求,忽视室内软装饰,使得室内建设基础的品味层次大同小异,使人审美疲劳,与此同时室内设计中的室内实际美学观单调乏味。因此随着人们的审美眼光的改变,越来越重视对室内的软装饰。

2、室内软装饰的整体艺术风格目前国际上的室内软装饰风格大致分为五类:欧式风格、复古风格、中国风、日式风格、乡村风格。其中的欧式风格通常是以极具现代化的气息为主,室内的主色调通常以简约为主,室内装饰简单大方;复古风格的典型就是雍容大气,室内构造充满了艺术气息浓郁的纹饰风格;日式风格简单明了,房间布局、室内家居格调简单小巧,以淡雅清新为主,米色是主要色调;中国风通常是室内采用充满中式风格的装饰建筑,例如苏锦、陶器、瓷器、山水书画等等,提升室内艺术感,同时室内通常采用中国传统的木制家具,朴素简单厚重是整体的艺术格调;乡村田园的装饰风格是以自然为主,将自然融入生活,植物、泥土、砂石是装饰的主要手段,房间以阳光格调为主。

二、软装饰在室内运用措施

1、室内软装饰的材料选择分析目前国内的室内软装饰材料主要包括:纺织类、书画类、陶瓷器、植物、元素工艺品等是室内无论哪种装饰风格都必不可少的装饰物品。书画与陶瓷器对室内整体的环境起到一种艺术升华的作用,不仅提升室内的艺术内涵,更从其中折射出符合中国人追求淡薄流水的一种人文理念。植物的作用不仅仅美化室内的环境,更可以使得室内静态的装饰变得生动而活泼起来,充满了灵动与生机。室内工艺品的存放所体现出的是符合年轻一代的一种装修装饰理念。

2、软装饰材料的艺术运用措施分析对于目前国内乃至国际上来说,软装饰材料是室内的环境艺术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设计元素,而其中的软装种类繁多本文就从目前的室内装修软装饰中的织物进行说明,而织物包括床上饰品、窗帘、地毯、桌面、抱枕等等,其主要的作用在于增强室内的亲和感,烘托出一种氛围,例如采用的是少数民族的织物纹饰图案则会显得别具风格,而使用欧式的则会显示出一种情趣,山水织物则会显得艺术气息浓郁,同时织物的颜色也会对室内的整体感觉起到决定性作用,织物的色彩变幻搭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千搭万配,从而营造出不同感觉的室内风格,从而满足室内的软装饰要。同时织物的材质、色彩基调、纹饰图案等都会对室内的设计理念、存在感觉等等造成奠基的作用。

1)织物与室内环境的搭配理念,对于室内的环境来讲,织物存在着奠基性的特点,同时还存在着层次关系,例如进入卧室,床单被罩、窗帘、沙发、抱枕等都属于第一视觉,而地毯等就属于第二视觉,而随着空间维度不同视觉观也会不同。例如,卧室来说:床单被罩是第一视觉,地面沙发等是第二视觉,而客厅中沙发装饰是第一视觉,而地面是第二视觉。因此织物对于室内建筑来说,首先是对室内的整体环境基调起到奠基作用,其次就是对室内的环境因素起到点缀的作用。

2)织物色彩的运用理念:心理学中讲颜色将对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起到引导与暗示作用,例如暖色调将会使得人物处于其中将会接受安心舒适的暗示,而冷色调会使人接受冷静与活力的暗示。而餐厅通常选择黄色、红色之类的暖色调,因为这些色调会极大地促进人们的进食欲望,因此织物的颜色搭配将会对室内的环境与建筑根本目的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例如酒吧通常以黑色调为主,浪漫、神秘是其色调的核心,主题酒吧的色调选择也是贴合目的的色调选择,而KTV都会选择各种视觉冲击强烈、颜色鲜艳浓郁为主的热辣色调。而医院病房通常是冷色调,使得病人可以安心休息恢复身体,而妇产科通常会选择粉色为主的暖色调,从外界环境来缓解病人家属紧张焦虑的心理程度。

3)对织物的图案选择措施:织物上的花纹、图案、纹饰虽然都可以为室内的艺术感增添韵味,但所蕴含的含义与背后折射的文化理念是不同的。例如少数民族的纹饰图案中牛头、十字纹等等,在室内装饰中要根据具体的含义来选择装饰位置。例如中国的民族风中的鹿、桃子的图案通常装饰在卧室等地方,而欧洲的复杂性的纹饰通常选择装饰在客厅等地方。而且,在对织物图案的选择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结合实际的文化背景、民族背景、地域背景、等等,不能随意搭配,应掌握好室内居住者的个人兴趣喜好,同时充分尊重地域文化与宗教文化,选择适合的织物图案进行搭配使得室内的环境更加充满韵味与艺术基调。

三、结论

综上所述,因此一名优秀的室内设计人员不仅应该掌握宏观的审美,更应该在掌握宏观的室内装修装饰,同时对微观、对细节的装修装饰做到得心应手。根据室内结构、实际背景、所处地域、受众对象、宗教或文化背景来从微观处入手装饰,使得室内装修软装饰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舒适的体验环境。

参考文献

[1]陶晴宠.软装饰材料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5,11:217.

[2]张杨巍.软装饰材料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建材与饰,2016,02:87-88.

室外环境景观设计案例范文第5篇

这里介绍的是某些生态设计的衡量标准。然而,要提醒设计者的是,生态设计不只是满足这些标准,而是要尽量全面的确保一个设计: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内的不可再生能源产生最小的系统影响(或者产生最大的有益影响)。

生态设计牵扯到对设计的整体考虑,对被设计系统中能量和材料的慎重使用。通过设计、努力减少这种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牵扯到被设计系统中从原料到废弃物的周期。

我们可以在一套包括建设环境和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框架里,构筑这些需要考虑的要素。这些相互作用类似一个开放系统的概念。基于以上要素,这些相互作用可被归纳为几种基本类型:

被设计系统的外部相互依赖性(系统的外部或者环境关系);

被设计系统的内部相互依赖性(系统的内部关系);

能量和物质的内外交换(对系统输入);

在一个设计的生态研究途径中,我们必须同时考虑所有这几方面因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二、关键的衡量标准

1.评估对建筑的需求:把使用者置于硬件之前考虑;评估提供内部环境系统保障的水平。在对设计进行投资之前,从生态敏感的角度,评估设计要点、项目依据和使用者要求。

2.评估建筑用地:地段规划(例如建筑位置、凹凸轮廓、道路和铺装区域等)应该基于生态的土地使用方式。建筑要布置在地段内,对所处地方的生态系统产生最少的破坏和影响的部分。结合有当地特色的动植物种群,提高地段的生态价值。

评估风对当地的影响:减少风对步行者和周围建筑影响。

检验对其他建筑的阴影遮挡;确定建筑在地段中的位置,要避免存在的对附近建筑和地段的遮挡。建筑的体形可以基于地段的日照包络线,从而避免对附近的地段潜在的阴影遮挡。这一点影响到比邻地段潜在的太阳能应用以及温带气候地段的越冬情况。

检验室外噪音:通过设计,保证暴露的最近的居住建筑室外的噪音强度,低于一天中早晨7时至夜间11时中任何时段的背景噪声水平不少于5分贝,并且不超过至夜间11时至次日早晨7时中任何时段的背景噪声水平。

3.评估建筑的属性:加入材料的完整再生周期和再生可能性因素,考虑在建设和维护过程中用到的材料里体现出的能量价值的作用。考虑地方性材料在建筑主要构件中的作用。

评估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检验建筑生成物中材料和能源流动带来的环境影响。

评估自然资源消耗量和再生材料:具体安排材料来考虑自然资源枯竭(例如木材/来自可持续资源的木材产品)。适宜条件下破损材料的再利用。

评估危险材料:在任何可能的、无法获得经济的可供选择方案的场合,避免具体使用已知的危险材料(如木材防腐剂)。

评估建筑施工的影响:建筑施工操作不应当导致地段内以及附近地段的生态系统破坏。一个"可持续"的设计的长期成功,也需要对施工、委托和建筑使用的控制予以格外的重视。

需要承包商写进合同的环境操作包括:发展及实现一个该工程的环境方案;尽可能减少废物;充分利用能量及其他资源,防止污染;尽可能利用再生或可再生材料或部件;尽量减少交通需求(包括运进/出材料);合理地处理不可避免的废物,包括完全服务从有关法规。工程结束时清理现场。

评估外部景观设计:通过地段规划和景观设计可以实现微观气候改善。四项主要因素影响人的舒适度:日光辐射、气温、空气流动、温度或降水。当这些要素的综合效果不对人产生不适的压力时,条件就达到了人的舒适范围。室外气候越接近这一范围,创造室内气候所需要的能量就越少。景观形式能够对建筑的能量消耗起到有益的作用,因而减少费用,改善微观气候。景观设计应当以改善建筑周围空间的微观气候为目的,为使用这个空间的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环境。提供一个建筑与景观结合的设计充实地段的特征。被设计的系统与景观植物的结合,造成当地生态系统的发展和弹性。利用竖向景观和植物降低周围的气温。

4.评估建筑操作的影响:最大限度地被动式能量系统利用周围能量的渠道:建筑体形、建筑朝向、立面设计、日光控制装置、建筑外观色彩、竖向景观、自然通风,要设计能够让所有使用者理解并且实现控制的简单的控制措施。

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可更新资源(例如光电能源)。

减少由于消耗能量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控制二氧化碳生成少于50千克/年·平方米。

控制酸雨:锅炉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应低于200毫克/千瓦小时。

避免由于CFCs,HCFCs和卤素引起臭氧消耗:使用不含卤素的无臭氧消耗制冷设备;结构与围护部分用无臭氧消耗的隔离。

通过设计,实现可循环材料的储存:适宜条件下,为隔离储存供再利用的废物和可循环的收集物,提供充分的空间。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风的被动系统。被动吸烟和潮湿:把占多数的空间设计为自然通风,禁止在室内吸烟;避免需要潮湿的植物;在非自然通风场所,慎重设计温度系统;室内空气质量应当在C25升/人(例如不经过再流通的完全新鲜空气);利用自然通风装置。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和人工照明的被动系统:通过照明,在办公室提供高质量的视觉舒适。尽量扩大利用日光的工作面积,达到用于办公的总面积的至少80%,达到英国制定的日光照明标准BS8206的第二部分。有输出波动的所有灯具(例如荧光灯),都应当安装高频镇流器;使用灯具隔栅或特制玻璃等。

检验热舒适和过热:尽量减少由于利于被动式设计因素来补充计划中的自然通风和夜间制冷措施,而产生过热不适风险。通过CIBSE一致的计算实现令人满意的操作。

控制室内噪音:在办公室和会议室所实现舒适的声学环境。私人办公室和小会议室――40分贝;大会议室――45分贝,建筑的声音隔绝和降低噪声与英国标准BS8233:1987一致。

检查寿命周期内的能量消耗(例如能量转换的有效性),尽量减少操作中的能量消耗,它本身正是在建筑能量使用中占最大份额。

评估水污染:减少地段内水流失,以从地表水流失方面,在源头管理污染。促进水分吸收和返还地下水。

评估交通运输能量:尽量减少地段内小轿车停车;制定政策鼓励公共交通,不提倡使用小轿车。评估室内空气质量:微粒过滤;

评估空气质量/二氧化碳;装修/保养;通过可开启窗提供自然通风,保持CIBSE推荐的换气率。避免空气闭合流通;利用室内植物吸收VOCs。

设计内部水保存:以减少从干管到饮用水的需求量为设计目标。水循环计划;雨水利用;废水处理计划:下水道沉积物利用;水效率管理措施;水泄露;景观地区的浇灌系统应当利用;雨水应当被收集并循环(如用于卫生间冲水)。

减少或恢复废弃材料和热量:通过设计,恢复由建筑操作而产生的废弃材料和热量;考虑储藏运输供循环的材料。

检查内部装备:基础建筑提供可以变动位置的会议室和商务中心。通过设计,避免浪费;家具布置允许经过最小的改动而实现灵活的人员分组安排。检查危险材料的使用。

5.评估在建筑使用寿命结束后,所有材料和设备的修复:充分考虑再利用和修复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