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缺乏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

缺乏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

缺乏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

缺乏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主持人 角色定位 对策

由于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典型性等特征,主持人在大众传播媒介的话语作用下成为公众人物。在电视频道日益细分和电视节目推陈出新的新形势下,主持人作为电视台“门脸”,有待适应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和电视观众的新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成为作为大众传媒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媒介应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功能

不同风格、类型的节目需要风格各异的节目主持人,这就赋予主持人更多的内涵和要求。纵观我国电视节目的变化,节目主持人具有三种功能:从节目内部来说,主持人具有协调和控制现场的功能;从外部来说,主持人是电视节目和国家的形象代言人,具有影响节目兴衰的能力;从大的传播方面来讲,主持人具有传递和诠释信息的功能,并具有引导舆论的功能,从而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1.协调和控制现场的功能。电视节目五花八门,对主持人的定位要求也各不相同。主持人又有以下几大功能:(1)角色功能。主持人身上的角色功能分为信息功能、情感功能、娱乐和审美。传统主持人的表现主要是主持人角色的信息功能。就是主持人作为一个信息搜集者和传播者所负有的信息告知和信息整合功能。即主持人在传播活动中所具有的引起受传者情感共鸣的作用。(2)叙事功能。不管在何种节目中,主持人都必须具备足够的叙事能力。要求主持人对信息做出适合广播电视传播、吸引受众收听、收视的讲述。有时还需要对报道对象的动态变化做出及时的反映和有效的传播。(3)沟通功能。沟通是主持人节目人际传播的重要特点,是主持人更好地达到传播目的的重要途径和方式。(4)评论功能。对社会上的人、事或现象做出实事求是、合情合理的分析评论,是新闻评论类主持人应当具备的功能。(5)控场功能。在直播节目或现场互动形态的各类节目中,报道对象的动态变化,节目环节的推进,话题的平衡,现场气氛的调动和控制,突况的应变处理等,主要通过主持人对节目起到主导、驾驭、掌控的作用,来保证节目安全播出和有效传播。

2.形象代言人功能。作为电视主持人,不但要传播信息,还要承担起形象代言人的功能。以《新闻联播》为例,主持人在播报新闻的同时,还要求着装正式,动作优雅,表情自然。因为电视节目主持人所从事的是一种特殊的工作。由于在媒体中频繁出现,他们便成为公众的、社会性的人物。一方面,他们是自身所属的电视台形象的体现,另一方面,由于电视台在我国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宣传媒体,主持人有时也就成为党和政府以及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人,主持人不可能在节目的制作和主持过程中随心所欲,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节目主持人的全部工作都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或间接表现,节目主持人的最终价值也是随着节目的成功而实现的。因此,节目主持人是社会形象的象征以及公众利益的代表。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将影响到电视台的兴衰和荣辱。

3.传递信息功能。无论什么类型的主持人都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主持人的世界其实是一个符号世界。栏目的主持人正在向传播者靠拢,而不是传声筒。他们在电视中起到了把信息传播出去的功能,而这一功能能否实现,除了传播物理条件,更重要的是主持人本身的素质。

二、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现状

从电视媒介的传媒环境和发展现状看,造成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偏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整体素质不高。我国不少节目主持人在从业过程中心浮气躁,缺乏人文积淀和管理高度,难以把握时代精神,对人生、社会和文化缺乏深入而清醒的理解,甚至个别主持人热衷于迎合世俗社会中消极、颓废、庸俗的部分,缺乏文化前瞻性和文化批判性,缺少人文精神和创新意识。

2.急功近利。电视媒介拥有快捷性的传播属性和话语属性,能提升个人名利和社会地位。不少主持人只注重新闻信息的表面层次,无法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和立体化地对事物进行感知,导致电视节目流于肤浅和浮躁,缺乏理论和实际深度。同时,为吸引眼球,有些主持人不是在节目主题思想、文化内涵和情感挖掘上下功夫,而是沉迷于花样翻新和搜奇掠异之中。

3.电视媒体的管理体制存在问题。一方面,由于目前广播电视部门用人机制缺乏活力,使得用人单位因人设事、因人设岗,到了主持人队伍中就出现了因人设节目的现象。另一方面,有些地方台不顾自身人才资源等情况,不量力而行,而是盲目跟风、模仿,开办了众多栏目,致使主持人主持节目时只能跟着感觉走,主持人最重要的个人特点和风格没有得到展示,更谈不上临场创造性发挥。于是出现电视节目特色与主持人风格之间的不协调。

在当前的传媒环境中,随着电视媒体的频道制改革深入推进和受众的日益分化,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并未快速跟进电视传媒的发展需要,其角色现状呈现如下特点:

1.缺乏创新。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必备的素质之一。目前,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数量不小,但缺乏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主持人,大多数主持人处于简单的模仿和复制阶段,不能形成特定的风格和培养个人魅力。主持人沦为传声筒,完全照搬编导的要求,成为电视节目的串词工具。另外,节目的构思和主持完全照搬照抄某些省级卫视或者港澳台的模式。在当今省级台和市级台的创办节目中,不仅存在节目同质化现象,主持人也呈现同质化发展趋势,基本上用同一腔调和模式主持节目,缺乏创新和活力。

2.缺乏沉淀。从电视媒介的功能特点和传媒属性来看,其传播的是快餐文化,其弊端是:表现形式上充斥迎合、趋附之风,缺少人文积淀。随着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兴盛,其形式上的多样化和内容的丰富化,受到电视媒介的青睐和电视观众的喜爱,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视媒体,大量推出了访谈类节目。这就造成了访谈节目的批量化生产和低质化复制,照搬照抄现象十分严重,大量的节目缺少明晰的风格和特色,某些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浮躁、肤浅和哗众取宠,甚至沦为低级趣味的代名词。这些都是电视主持人缺乏人文积淀,难以形成鲜明的个性和风格,心浮气躁带来的消极结果。

3.低级趣味。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电视媒介在现代社会具有其社会属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应承担文化导向和文化批判功能,积极建设高品位的文化氛围,防止和矫正庸俗化和低质化。然而,不少电视节目主持人对低级趣味没有采取批判和矫正的态度,反而以逢迎趋媚的态度,消解崇高,成为其吸引眼球的手段,这在综艺类节目中表现尤为突出。以俗为荣,以俗为美,迎合低级趣味,成为其推手。

三、提升主持人角色定位对策思考

1.提高人文积淀。作为大众文化代表,电视媒体传播的核心仍是人文。不论其类型,均带着文化的烙印。由于较强的文化辐射、文化导向、文化批判和文化创新等功能属性,社科教育类和文化娱乐类节目是电视节目中最具文化内涵的组成部分。电视新闻的选择、电视新闻报道的角度、新闻评论的立场和观点,都具有特定的文化传播理念和文化价值取向。信息服务类电视节目一方面要满足广大观众的服务需要,另一方面要传播新型文化,培养受众审美情趣,并与观众达成文化志趣的一致。因此,作为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着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人文积淀,才能正确把握自身的角色定位。

2.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意识形态是现代大众文化的重要领域之一,意识形态是电视发挥文化属性的重要形式之一。因而,党的政治、法律、伦理、哲学、历史、宗教等意识形态的传播,除书籍、报刊、宣传材料、广播等外,更多的是通过电视来达到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要强化传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才能矫正从众媚俗的心态。与此同时,主持人在传承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过程中,应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促进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3.强化电视媒体管理,健全内部激励制度。首先要建立新的用人制度,不拘一格用人才。随着电视媒体的发展,电视传媒需要大量的主持人,除科班生外,电视媒体还需“不拘一格降人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使有志于电视媒体,又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成为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同时,鼓励电视台内其他有条件的从业人员积极投身于主持人行业,采用节目收视率末位淘汰制等,逐步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局面,在电视媒体内部为现有的主持人营造危机感和紧迫感,促使其孜孜不倦地学习,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思想、文化、业务素质,努力使自身风格与电视节目一致。

其次是建立管理明确的奖惩机制,积极推动创新。电视媒体内部应当建立健全的岗位责任制,通过对主持人的工作业绩、道德水准等全面考核,使岗位业绩与其个人经济效益、精神奖励和个人岗位职称评聘等直接挂钩,从而使“利益”分配制度明晰和合理化。一方面对有创新能力的主持人,包括节目创新、题材创新、形式创新等,不仅给予重奖支持,并在节目的选题方面给予优先,另一方面对那些因循守旧、缺乏个性、缺乏生气的主持人根据表现分别采用警告、处罚,直至下岗等手段,促进其主动求变和积极创新的意识。

第三是建立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提高电视节目主持人素质。除提倡主持人自学外,建立主持人教育培训机制,在制度上督促主持人不断掌握新知识,掌握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特别是电脑操作,实现人机对话、人机互助、人机并用,成为主持人应有的必备技能和职业素质。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主持人对姊妹艺术的借鉴,兼收并蓄,汲取其他艺术门类中于“我”有用、有益的创作方法,触类旁通,恰如其分地运用在主持艺术中。同时,通过送出去、请进来,向兄弟单位学习,主持人之间定期轮岗,组织优秀主持人进行业务讲评等有效手段,促进主持人队伍“讲学习、求进取、出精品”的良好风气的形成,认真“扮演”好自身的角色。

缺乏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范文第2篇

一、学习收获和不足

1、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不强,新的知识不能及时补充,运用理论去指导实际工作不够。学习停留在形式上,学习的深度不够,欠缺理论联系实际,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识事物停留在表面上。

2、专业知识掌握得不深不全,工作业务能力有待加强,在沟通、协作方面仍有欠缺。具体表现在:虽然也学习业务知识,但存在实用主义思想,急用先学,缺乏主动性。

3、敬业精神可佳,但主动性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因循守旧,按部就班,没有创新精神,更没有创新思路。

二、查找思想根源

思想上未能引起高度重视,学习时缺乏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马列主义、思想,没有深刻认识思想精髓,对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解得不深不透。没有真正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是武装头脑、坚定信念、净化灵魂、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以指导自己言行的武器。缺乏“钻研”的刻苦精神,缺乏深学苦读的恒心韧劲,缺乏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缺乏掌握先进的知识也是发挥时代先锋模范作用的具体表现的思想认识。:

缺乏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技术 艺术 融合 实践教 学体系

中国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今天,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正面对越来越丰富的以数字为载体的信息。比如我们体验着3D游戏创造出的虚拟世界,感受着数码大片带给我们的极限刺激,或者在工作中传输电子合同、发票、交易记录等等,这些都是数字媒体的不同表现形式。数字媒体使得我们可以用原来不可想象的方式进行交流、生活和工作。专家预测,我国目前的数字媒体人才缺口达15万。

数字媒体(digital media),北京师范大学肖永亮教授是这样描述的:。数字媒体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以现代艺术为指导,将信息传播技术应用到文化、艺术、商业、教育和管理领域的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综合交叉学科。数字媒体包括了图像、文字以及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以及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中采用数字化,即信息的采集、存取、加工和分发的数字化过程。数字媒体已经成为继语言、文字和电子技术之后的最新的信息载体。《2005中国数字媒体技术发展白皮书》中对数字媒体是这样描述的:数字媒体包括用数字化技术生成、制作、管理、传播、运营和消费的文化内容产品及服务,具有高增值、强辐射、低消耗、广就业、软渗透的属性。“文化为体,科技为酶”是数字媒体的精髓。

数字媒体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应用在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中,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在我国发展方兴未艾,以高科技与文化相融合为特征的数字媒体公司发展越来越迅速,与产业的快速发展之势相对的是,数字媒体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大量缺乏正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这里面既包括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又包括数字媒体艺术人才,两者的研究方向截然不同,但又有紧密的联系。现在国家支持文化产业,而数字媒体人才就是直接为这一产业服务的,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数字媒体专业人才更是抢手,严格来说,从今年开始,浙江大学才有第一届本科毕业生,他们的就业形势很好;另外,还有一些社会类办学学校或培训机构在作某个方面技能的培训,这些培训学员综合素质和高校学生有一些差别,相对来说创新能力要弱一点。针对这一现象,合理的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非常重要。

二、培养目标的确定

不同学科背景的学校开设的数字媒体专业,他们支撑的学科平台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浙江大学是全国重点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旗下,并有国家重点图形图像实验室作为技术支撑,它的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人文艺术素养、具备管理素质和领导才能,能适应二十一世纪数字媒体技术发展需要,从事数字媒体的开发、制作与设计以及其它计算机、媒体、网络交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将学习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的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接受数字媒体的软件技术开发与艺术设计的基本训练,将具有面向网络的、新型的数字媒体研究与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新媒体艺术创作能力。本专业在高年级的专业选修课中将设置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两个方向模块课程,两个方向修读同样的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在选修课上则各有侧重。”

浙江传媒学院是一所传媒类院校,以影视艺术学科为主,2004年升为本科院校后,形成以文、工、管为主的传媒类院校。其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动画学院旗下,形成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三个本科专业相融合;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具有艺术创意能力,能从事数字媒体的技术开发与艺术设计、制作,以及其它在计算机、媒体、网络交叉领域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可去影视、数字娱乐、出版、图书、新闻等文化媒体行业,以及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电视台等单位。本专业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兴趣,手机游戏将作为本专业的发展方向。”

江苏有一所三本高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为各大门户网站、网络公司、电视台或电台网站、广告制作公司、电子音像出版社、多媒体软件开发与制作公司、电脑视音频娱乐产品开发与制作公司、交互式多媒体应用开发与制作公司等单位培养具有较高的综合艺术素养,掌握必备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和编程技术,能进行网站整体形象设计与策划、网络动画、网络广告、网络视音频艺术设计与制作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我们对具有数字媒体专业背景学院的学科进行分析、归类,根据不同学校专业布点情况,数字媒体类专业分布在以下学科:

即理工/电子信息(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文学,艺术类(数字媒体艺术)、管理类和计算机专业类(数字媒体技术)。其培养目标依据不同学科背景,结合各自特点,为社会相应的岗位培养所需人才,实现多层次、交叉互补立体化的培养目标。

二、为夯实基础,采取分阶段培养构想

根据学生自身水平以及今后发展目标等不同情况,我们规划了分阶段培养目标,提出以下图例的培养方案:

1 人文素质型培养方案

按不同学科统一安排一年级教学。针对大多数学生人文素质缺乏的现象,在一年级加大人文素质课程教育。这是面上教学,面向所有学生,强调作为一个中国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人文素质能力。学习的课程模块有:人文社科类、科普技术类、艺术鉴赏类等,目标定位在使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培养人文素养。

2 专业发散型培养方案

一年级以后,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特长,他们在可选范围内选择各自的专业。但是每个专业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有一个相对界定,学生需要了解专业。此阶段重点需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为拓宽专业打下基础。在此阶段又可分成类,一类是学习型的学生,可按继续学习方向努力来培养;另一类是发散创新型学生,其教学方法以开放式项目的开发、研究为引导,以创新项目来驱动。这部分学生人数约占30%左右。

三、构建技艺融合,互为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上分阶段的培养方案,必须要有实践教学体系与之配套,设计才能落实。我们制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技艺融合、立体的架构(见下图)。

纵向表示按阶段按知识课程链排列,逐步深入,照顾了知识的阶梯性;横向表示开设课程性质和课程开设学期。通过广泛开设选修课和开展创新活动,从而照顾了知识的广度、深度,兼顾相关专业关联模块的学习。从学科背景拓宽、创新能力培养来看,搭建了好的平台。形成了纵横交错互为补充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在这样的体系中,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水平,灵活地选择定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解决问

题,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四、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素质要求

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有别与其它专业,它突出的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表达、表现与创意相结合,属于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的人群。在素质要求方面,重点关注下几个方面:

1 “三创”人才培养的现状

“三创”是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属创新教育的三要素。一般来说,创新意识是从事创新活动的前提,是创新的内在动力;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思考过程,是获得创新成果的必由之路;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必然结果,是从事各种创新活动的能量保证。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创新能力的强弱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目前不少大学生创新能力处在普遍偏低的状态。从2009年毕业生答辩情况来看表现比较突出:一是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专业知识面比较狭窄。不少学生牢骚满腹,唉声叹气,对自己缺乏信心。二是缺乏创新的毅力。虽然有些大学生也能认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三是缺乏创新的兴趣。现在不少大学生的兴趣往往随着时问、环境、心情经常变化,缺乏深度和广度,。四是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在观察的速度和广度、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足。五是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有些人也想创新,但不知道如何去创新。

2 “三创”人才素质定位

“三创”人才素质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素质要求。

(1)创新意识是指每个人对创新的认识、要求、欲望和激情,反映了要求创新的迫切程度。人与人之间的创新意识差距很大,没有统一的模式。一般来说,每个人创新意识取决于个人的“本能”和“技能”,本能是先天性的,但技能是后天形成的,它是人们在各种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以及前人的指导、培养下逐步提高的结果。对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于整个教学实践中,其中教师的创新意识非常重要,教师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者和挖掘者。

(2)创新思维是每个人在进行创新活动时所必须依赖的思想基础,包括思维的基本类型和具体的思维模式等。人的创新思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通常所说创新思维包括分散与集中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与灵感思维等等,都是人们长期研究的结果。但具体应用到某个体的实践中很难说清楚是那种思维在起作用,我们现阶段的教育在形成一种“习惯思维”模式,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早签到、统一早读、统一息灯等等,给学生带来的是服从和本应如此的思维定势,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新能力是创新实力和创新能量的象征,是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伴随着新媒体时代来临,新媒体行业给学生提供许多创新能力培养机会,比如国内外的新媒体作品的比赛,几乎每月均有,组织机构层次各异,尽管行业认定标准不统一,但就机会本身来说,施展创新能力的平台多样,只要积极参与,都会有好的收获。现在有条件的学校在动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赛事。并免费为学生提供制作工作室,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给学生提供极好的发展空间,也加强了师生的交流。

缺乏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范文第4篇

一、存在突出的问题和不足

1、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不强,运用理论去指导实际工作不够。一是自觉主动抽出时间学习不够。除参加机关党委和党支部组织学习及市党校短期集中学习外,平时自己很少能自觉主动地抽出时间学习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二是学习的深度不足。没有在理论研究上下功夫,学习中看报纸和电视新闻较多,认真坐下来读原着少。三是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去指导工作上有差距,缺乏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分析、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具体能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脱钩,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所以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善于从政治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党员同志的建议中也给我指出了这一点,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四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够,表现在理想信念上,虽然也有坚定的信念和信心,但多只限于口头上,缺乏一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的具体行动意识。

2、对本职工作知识掌握得不深不全,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但站在全处服务全集团的整体工作上考虑问题就显得不足,不主动,还有推诿现象。这方面问题在其它支部的建议中以请多关心子报给我提出来了。

3、与同志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不够。一是在工作上有时候和处室的同志之间相互通气不够,相互不甚了解各自所做工作的具体情况,或者是了解不多。这样一来,就使得同志之间产生了误解。二是对自己有过误解的同志,自己也没有主动的去解释,去沟通。有时候还因一些琐碎小事和个别同志过发生争执,使自己在职工中间的威信受到影响。

4、服务意识不够强,离让部门满意,让职工群众满意还有差别。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平时虽然也学习一些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毛泽东思想,没有深刻认识其思想的精髓,对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解的不深,不透。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不够,认为政治理论学习是虚的东西,没有真正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是武装头脑,坚定信念,净化心灵,指挥行动的重要法宝。

2、说明自己在钻研知识上有惰性,还缺乏挤和钻的刻苦精神,缺乏深学苦读的恒心,缺乏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缺乏把钻研业务知识当作一种责任、一种自觉行动,缺乏掌握先进的知识的思想认识,满足于面上不出问题,创新意识淡化,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一种满足于现有水平的思想。

3、就是责任心,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不够强。认为自己在工作中起协助作用的,不敢或不愿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怕表错态,怕影响与处长的关系,尽量尊重他人意见,按他人意愿去做,在工作中放不开手脚。真正的原因,就是缺乏事业责任心,当老好人思想在作怪。

4、就是自己思想不够成熟,遇事欠考虑,为人做事不讲究方式方法,说话心真口快。平时了解关心同志做的不够,存在自以为是的思想认识,而忽视了与同志之间的感情交流和思想沟通,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5、就是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思想意识较弱,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强。态度生硬说明自己涵养差,离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后勤干部还有差距。

二、整改措施和今后努力方向

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要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努力克服自己存在的不足,要按照党章和六个坚持及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来审视自己,规范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一是要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主观和客观世界。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断是非的具体标准。在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于一个普通党员来说,就是要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具体到实际工作上,就要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集团党委的总体安排部署上,全集团发展的进程中来,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集团党委制定的工作决策,立足本职岗位,为集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要不断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要掌握本职工作需要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不断改进工作手段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切实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积极钻研业务知识,不断增强新形势下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能力,还要认真学习党内法规、国家的法律知识。做到清政廉洁,自觉抵制资产阶级的利已主义思想和腐朽的拜金主义思想的侵蚀,切实在思想上树立牢不可破防腐能力,把党的光辉形象树立在人民群众的心中。

三是要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同不良现象和行为作斗争,继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牢记两个务必,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助人为乐。同时要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多与同志们交流,多沟通,多关心同志。要善于和自己有不同意见,或者说是有误解的同志多谈心,多了解,多体谅。要严于律已,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要宽以待人,常做宽容之事,以自己的表率作用,促进团结、达到增进友谊,促进工作的目的。

缺乏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范文第5篇

知识管理理论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创新能力的本质是隐性知识,是组织或者个体所拥有的与创新活动相关的技能、经验、认知、信仰和情感的综合体。知识管理理论认为,隐性知识存在于个体和集体二个层面,结合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影响其创新能力的隐性知识也可以从医务人员个体和医疗机构集体二个方面去探讨。Lewin所提出的著名的行为公式:B=f(PE)也表明,行为(Behaviour)是人(People)与环境(Environment)的复合函数,所以创新行为的产生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基于以上认识,本课题首先探讨设计了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以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调查问卷从个体和集体二个层面去设计,结合隐性知识理论,将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为5个维度,共36个题目。

2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

为了解河北省的整体情况,课题组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选择了唐山、保定和邢台3个市,每个市再根据经济发发展水平选择3个县,每个县随机抽取3个乡镇卫生院作为样本医院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5份,回收有效问卷385份,回收率为95%。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2.1个人创新人格维度

2.1.1自我保护性方面

选择“当没有适当职权时不会冒然行动”的为76%,“当牵涉到利害关系时会小心谨慎”的为82%、“喜欢受到明确工作规范的保护”为65%。3个题目选择比例都比较高,说明多数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缺乏创新需要的冒险精神。

2.1.2效率性方面

选择“追求精细、彻底与完美”的为63%,“做事讲求有系统、有组织、有计划”的为72%,“喜欢需要非常细心、精细的工作”的为65%。这3个题目选择比例较高,说明多数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对工作都有比较高的要求,愿意做好本职工作,这是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创新的基础。

2.1.3内在原创力方面

选择“我是一个有创意的人”的为52%,“会因为自己的新奇想法而感到兴奋”的为82%,“在同一时间内,我可以处理许多创新的点子”的为35%。3个题目中的2个选择比例较低,说明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对自己创新能力缺乏自信心,但也有进行创新的内在心理需求。

2.1.4工作顺从性方面

选择“习惯于按固定方式做事”的为86%,“喜欢没有偏差、已经限定好的工作”的为81%。选择比例较高,说明多数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喜欢习惯循规蹈矩的工作方式,缺乏改变的愿望。

2.1.5群体顺从性方面

选择“想办法尽快融入群体当中”的为90%,“想办法和群体人员行为一致”为78%。选择比例较高,说明多数农村医疗卫生人员有较强的群体意识,不愿意显得与众不同。

2.1.6外在原创力

选择“需要经常的改变来带给我快乐”的为43%,“喜欢主动改变而不喜欢让事情慢慢演变发展”为46%。选择比例比较低,说明多数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在工作中处于被动状态,缺乏主动进取的精神。

2.2专业技术能力维度

2.2.1医疗水平方面

认为自己具有较好的临床基础知识、病例综合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等的为36%,说明多数农村医疗卫生人员对自己的医疗技术缺乏自信,需要进一步提高。

2.2.2科教水平方面

认为具有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所需具备能力的为33%,说明多数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缺乏教学和科研能力,制约了创新工作的开展。

2.3生活动机维度

2.3.1成就动机方面

争取成功的动机,选择“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80%,“拓宽自己的视野”为85%,“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88%。3个题目选择比较均较高,说明多数农村医疗卫生人员都愿意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自身的素质。

2.3.2权力动机

影响和控制他人欲望的动机方面,选择“使自己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为45%,“使自己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为86%,“使自己获得公众认可”为83%。其中2个题目得分较高,说明多数农村医疗卫生人员比较重视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公众的认可,对自己的学习影响力不太重视。

2.4创新能力维度

2.4.1创意产生方面

个体产生新想法的能力,选择“探寻改善服务与质量的机会”的51%,“注意非常规性问题”的为45%,“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为36%。3个题目得分都较低,说明多数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缺乏创新的基本能力。

2.4.2创意执行方面

将新想法付诸于实践的能力,选择“说服他人了解新构想的重要性”为31%,“主动使新构想有机会被实行”为29%,“将可改善医院服务、提高医疗质量等的新构想具体实行于日常工作中”为26%。得分均较低,说明多数农村医疗人员缺乏将自己的创新成果应用到实际的能力,同时也说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缺乏相应的渠道和机制。

2.5环境因素维度

2.5.1情感支持方面

认为“我工作绩效好时,经常会受到表扬”的为55%,认为“上级领导关心和鼓励我个人的发展”的为51%。选择比例偏低,说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领导具有一定的鼓励工作人员的能力。

2.5.2物质支持方面

选择医院“提供个人完成工作所需的资料和设备”的为56%,“有机会做适合个人做的事”为43%。选择比例偏低,说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具有了一定的工作和创新的物质基础,但在管理和利用上还有许多不足,物质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3问题总结与对策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创新能力普遍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一是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虽然都愿意做好工作,也有想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但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普遍缺乏,创新动力不足;二是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缺乏必要的创新氛围,缺乏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三是虽然资源、设备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利用效率和水平较低,创新的物质资源支持相对不足。针对以上情况,课题组认为,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为广大患者服务的能力,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重视农村医疗卫生机构隐性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知识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或者个人创新能力的本质是隐性知识。对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来说,制约其创新能力的因素固然有设备、设施、实验室等显性资源不足等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制约因素是医务人员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欠缺,创新动力不足。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多数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对创新工作重视不够,满足于现有服务项目和服务水平,缺乏进一步开拓的意识。在创新制度的设计上,缺乏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导致创新工作不能系统的进行。因此,农村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增强对创新能力本质的认识,重视隐性知识的作用,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隐性知识水平。

3.2大力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进行业务技能的培训

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为医务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工作能力。当前医疗卫生人员不仅创新精神较为欠缺,他们的临床技能和教学、科研水平也普遍偏低,因此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可以通过请专家讲座、外出进修学习等方式吸收外部的隐性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在医疗机构内部,应该建立知识的交流、共享机制,通过鼓励医务人员的讨论、交流,促进不同个体知识的共享,从而提高全体人员的隐性知识水平。特别要重视医疗机构中水平较高医务人员的作用,可以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鼓励有价值隐性知识的传递。

3.3建立鼓励创新的激励制度,营造创新的良好环境

Lewin的行为公式:B=f(PE)表明,行为(Be-haviour)是人(People)与环境(Environment)的复合函数。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创新行为是在个体创新能力的基础上,由外部创新环境所激励的。因此,农村医疗机构要大力进行激励创新的制度建设,使创新活动进入制度化的轨道。通过对积极进行创新的人员进行物质和精神激励,在医疗机构内部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同时还要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使创新人员没有后顾之忧。

3.4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良好的创新文化

任何人的行为都受到文化的深刻影响,文化对人行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知识管理理论认为,文化的本质是组织的隐性知识,是组织能力的一部分。对于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来说,要提高创新能力,就要尤其重视文化的建设。一般认为,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4个层次,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农村医疗卫生机构除了要大力进行鼓励创新的制度建设外,可以通过悬挂鼓励创新和知识共享的标识、宣讲创新先进人物的事迹、为创新人员提供物质和资源的支持、领导者以身作则等方式建设有利于创新的医院文化。

3.5充分利用区域创新体系的信息和知识资源进行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