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省域油茶病虫害动态调查

省域油茶病虫害动态调查

本文作者:赵丹阳秦长生揭育泽徐金柱杨华作者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油茶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植物,为强阳性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主要生长在丘陵山区,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广东省地貌以丘陵为主,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交错,是全国油茶主产区之一,油茶产业也是广东省丘陵山区的传统产业,具有悠久的经营历史和较好的生产基础。但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栽培管理水平较低、品种混杂、结果不良、加工利用技术滞后等诸多原因,林农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不高,油茶林面积不断减少,油茶产业发展缓慢,油茶栽培一直处于低谷状态。然而,随着国际、国家粮油形势发生的新变化,我省油茶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近几年新发展油茶基地(现有幼林)已达2万hm2以上。随着油茶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技术的不断演变,油茶林主要害虫种类及危害程度也在不断发生新的变化。因此,掌握油茶病虫害种类、发生动态及危害等基本情况,对于建立油茶有害生物疫情数据库以及控制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传出和蔓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束庆龙等[1]记载危害油茶的病原物有70种左右,常见的包括炭疽病、软腐病、烟煤病、叶肿病、叶枯病等22种,以及桑寄生、槲寄生、菟丝子等寄生5种;何学友等[2]记载全国油茶害虫290种,其中昆虫纲8目59科284种,蛛形纲真螨目3科6种。广东省记载油茶病害有炭疽病、软腐病和烟煤病3种,虫害有油茶象甲、油茶天牛、油茶尺蠖、油茶毒蛾、油茶蛀茎虫、油茶蚜虫和油茶介壳虫7种[3-6]。目前广东省油茶病虫害大范围、有规模的普查仍处于空白状态,为此,笔者调查了广东省油茶病虫害种类及危害情况,并对广东省油茶病虫害发生动态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广东省油茶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调查油茶林主要为10年生、30~70年生林地及苗圃地,品系主要为高州油茶、红花油茶、普通油茶、岑软2号、岑软3号、湘优系列、白花油茶等。

1.2方法

于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对茂名的高州市,肇庆市的广宁县,梅州市的龙川、兴宁和梅县,清远市的连州和连南,韶关市的仁化和乐昌等地进行调查。采用踏查、普查和定点系统调查方法。定点调查和面上普查相结合,走访林农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田间确认与室内鉴定相结合,较全面地调查了解油茶林病虫害种类及发生危害情况。

1.3病虫害危害程度划分标准

虫害:0为不发生;+为发生量很少,偶见;++为发生量少,但较常见;+++为常见,但不成灾;++++为发生严重,造成灾害。病害:0为不发生;+为发生较轻;++为常见;+++为发生严重。寄生:0为不寄生;+为轻度寄生;++为常见;+++为寄生严重。

2结果与分析

2.1广东省油茶林病虫害种类

2.1.1广东省油茶林病害种类。调查结果(表1)表明,广东省油茶病害14种,其中黄化病和栗寄生为首次在油茶上危害的报道。

2.1.2广东省油茶林害虫种类。普查结果(表2)表明,包括油茶象甲、油茶天牛、油茶尺蠖、油茶毒蛾、油茶蛀茎虫、油茶蚜虫和油茶介壳虫已有报道[3-6]的种类,广东省油茶害虫87种。以油茶象甲、褐足角胸叶甲、油茶织蛾、假小绿叶蝉和卷叶类鳞翅目害虫为虫害优势种类。

2.2广东省油茶林病虫害为害特点

2.2.1广东省油茶林病害为害特点。广东省油茶林为害严重的病害主要包括炭疽病、软腐病、茶苞病、赤叶斑病以及栗寄生。为害枝干的病害7种,占总病害的50.0%;为害果实的病害4种,占总病害的28.6%;为害叶部的病害9种,占总病害的64.3%。轻度发生的病害7种,中度发生的2种,重度发生的5种。其中局部发生严重的3种,全省范围内发生严重的病害2种。油茶炭疽病和软腐病在全省的油茶林上均有为害,尤其是油茶果以及苗期2年生的油茶叶片,引起落叶落果,可使油茶果损失20%左右,高的可达40%以上。炭疽病的发生和蔓延与温度密切相关,在15~20℃时果实开始发病,27~28℃时病果迅速增多;在温度适宜时,如雨水多则有利于病害分生孢子的产生和传播,尤其是夏季(6~7月)多雷阵雨,则可加重病害的发生,但如果夏季连续高温干旱病害发展缓慢,则发病就不严重。油茶软腐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当年的降雨量及其季节分布,因为蘑菇体的产生、传播、侵染都需要雨水等高湿条件,而对温度要求不严,气温在15~25℃、相对湿度在95%~100%时病害迅速蔓延,危害严重;该病具有晴天不发病、阴天发病轻、雨天发病重的特点。茶苞病主要发生在高州市宝光街道贵排村和高州市水库旺沙村的高州油茶上,调查时间为2011年4月6日,树龄为70年以上的老油茶林。该病发生面积大,正常发育果实∶畸形果实的比例约为4∶1。该病主要为害花芽、叶芽、嫩叶和幼果,产生肥大变形症状,其症状表现为整体性,子房及幼果罹病膨大成桃形,叶芽或嫩叶受害常表现为数叶或整个嫩梢的叶片成丛发病,成肥耳状。症状开始时表面常为浅红棕色或淡玫瑰紫色,间有黄绿色。待一定时间后,表皮开裂脱落,露出灰白色的外担子层,孢子飞散。最后外担子层被霉菌污染而变成暗黑色,病部干缩,长期(约1年)悬挂枝头而不脱落。该病季节明显,在低纬度地区一般只在早春发病1次,发病时间相对较短。在个别较阴凉的大山区,发病期可拖延至4月底。栗寄生发生在龙川县四都镇海拔200m左右的的普通油茶上,寄生率达到60%以上,为害非常严重。该寄生通常生于海拔150~1700m和2500m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壳斗科栎属、柯属或山茶科、樟科、桃金娘科、山矾科、木犀科等植物上,花果期几乎全年。

2.2.2广东省油茶林虫害为害特点。全省油茶林虫害87种,已鉴定虫害65种,其中鞘翅目昆虫13种,鳞翅目昆虫19种,同翅目昆虫20种,半翅目昆虫10种,直翅目2种,等翅目1种(表3)。为害枝干的害虫8种,为害果实的3种,为害叶部的54种。其中偶见或轻度发生的48种,中度为害的6种,为害较严重的5种。所有虫害种类中,全省均有分布为害的9种。褐足角胸叶甲在广东省油茶林均有发生,以成虫在叶片上取食成筛孔状,自4月至10月调查均有成虫发现,发生严重地区危害率达到90%以上,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以及油茶林的正常生长。油茶象甲主要发生在广东北部山区,主要以成虫和幼虫蛀食茶果引起大量落果损失为最大,其成虫吸吮茶果汁液,幼虫蛀食果仁,以幼虫危害最严重,易引起早期落果,6月前主要是成虫造成的落果,7月以后主要是幼虫啮食种仁引起的落果,发生严重地区落果率可达69.2%,给油茶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危害。茶细蛾、茶小卷叶蛾和茶长卷蛾均为鳞翅目卷叶类害虫,全省范围内均有分布,主要危害新抽叶片的嫩叶,将叶片卷成包,居于包内取食,有转移叶片的习性,转于他叶时则另行卷包取食。

3结论与讨论

广东省油茶林病虫害101种,其中病害14种,虫害87种。严重发生的病害5种、虫害5种。油茶病虫害虽然较多,但能够造成危害损失的仅10种。从发生程度上看,发生轻微的占54.5%,中度危害的占7.9%,严重危害的占9.9%。这表明广东省油茶病虫害种类多、发生面积广,但优势害虫不显著,总体危害程度较轻。相对而言,发生量较大、局部达到中等或以上为害的病虫害主要有以下种类:病害以油茶炭疽病、软腐病为普遍发生优势病害,以茶苞病和栗寄生为局部发生优势病害;枝干害虫以茶枝镰蛾和茶细蛾为主要虫害,果实害虫以油茶象甲为优势虫害,叶部害虫以叶甲类、鳞翅目卷叶蛾类和假小绿叶蝉为优势虫害。枝干害虫和果实害虫的隐蔽性较强,防治较难,对油茶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叶部害虫如果不是大发生的情况下,不会影响翌年新叶的萌发。广东省油茶分布在18市48个县,其中种植面积大于6666.67hm2的有5个市,大于666.67hm2且小于3333.33hm2的有6个市。该研究是对种植面积大于666.67hm2的11个市县进行了2年的调查,但油茶林害虫群落结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结构,对其种类的调查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大范围的调查,且需要多年的调查研究积累。同一油茶树种,在各生育期所出现的害虫不同;不同油茶林地的主要害虫种类也不同,所以需要明确各油茶林的主要害虫种类,同时还要明确同期出现及后期即将出现的其他重要害虫,综合制定经济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