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玻璃纤维制造业

玻璃纤维制造业

玻璃纤维制造业

玻璃纤维制造业范文第1篇

2.提升高捻合股纱质量的工艺方法探讨程帅印,于涌,张铁立,赵鹏辉,CHENGShuaiyin,YUYong,ZHANGTieli,ZHAOPenghui

3.交流卷绕系统在玻璃纤维行业的应用施永辉,刘洪刚,杜奎,赵文平,SHIYonghui,LIUHonggang,DUKui,ZHAOWenping

4.浸润剂对玻璃纤维湿法毡工艺及性能的影响徐兴军,岳云龙,杜钊,王馨,屈雅,XUXingjun,YUEYunlong,DUZhao,WANGXin,QUYa

5.不同浸润剂对玻纤原丝及其PA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玻璃纤维 杜钊,屈雅,张守鹏,岳云龙,DUZhao,QUYa,ZHANGShoupeng,YUEYunlong

6.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耐酸性能研究徐言超,刘洪刚,李永艳,张铁拄,孟宪明,王加芳,XUYanchao,LIUHonggang,LIYongyan,ZHANGTiezhu,MENGXianming,WANGJiafang

7.FC/CH表面活性剂复配在电子布化学处理中的应用黄长根,HUANGChanggen

8.聚氨酯树脂涂层剂在玻璃纤维织物上的应用朱瑞锋,王娟,夏诗志,李熙,ZHURuifeng,WANGJuan,XIAShizhi,LIXi

9.客户接收概率在玻纤制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聂伟峰,孙建滨,刘敏,孙雪,NIEWeifeng,SUNJianbin,LIUMin,SUNXue

10.质量控制图在砂轮产品中的应用金雪霞,JINXuexia

11.我国玻璃钢/复合材料行业发展对玻璃纤维的市场需求张立国,吕琴,ZHANGLiguo,LVQin

1.坩埚法拉丝精密控制技术浅谈姜宇,刘劲松,JIANGYu,LIUJinsong

2.信息动态

3.玻璃纤维 玻璃纤维分条整经主要工艺参数的设计刘峰,韩进华,LIUFeng,HANJinhua

4.玻璃纤维池窑节能方法及分析檀俊波,李卫军,TANJunbo,LIWeijun

5.ECR和中碱玻璃纤维的耐酸性试验朱雯娟,李卓球,ZHUWenjuan,LIZhuoqiu

6.提高硅钼黄比色溶液稳定性的研究沙德仁,SHADeren

7.大跨度门式刚架中柱连接形式对玻纤厂房造价的影响分析韩丽萍,HANLipin

8.甩丝法制备多晶氧化铝纤维徐建峰,傅顺德,刘丽彬,贾佳,甘小明,XUJianfeng,FUShunde,LIULibin,JIAJia,GANXiaoming

9.新形势、新格局下的玻纤发展思考——记全国玻纤专业情报信息网第31次年会暨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纤分会会议汪辉,WANGHui

10.又是一度山花烂漫——记南京玻纤院质检中心化学室参加国际实验室能力验证全国玻璃纤维专业情报信息网

11.关于玻璃纤维生产中使用硼的讨论ThomasTHolley,金泽源

12.玻璃钢/复合材料产品知识介绍(一)

13.无硼玻璃与CGMTM熔制技术丁权

1.通过玻璃纤维断头分析改进原料粒度控制方法韩凤海,HANFenghai

2.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叶蜡石、高岭土的化学成分宋晓,SONGXiao

3.空气雾化喷雾在玻璃纤维成形中的应用武其银,马军红,陈发东,WUQiyin,MAJunhong,CHENFadong

4.工业机器人在立体编织物中的应用——小间距铺设纤维的方法及装置华永明,杨春玉,HUAYongming,YANGChunyu

5.高速无梭织带机在玻纤织带上的应用郭裔,GuoYi

6.专利摘要

7.玻璃微纤维滤纸棉的质量分析王志明,吴敏,王莹,梁宇,冯杰,WANGZhiming,WUMin,WANGYing,LIANGYu,FENGJie

8.玻纤覆膜滤料的过滤原理及应用玻璃纤维 朱孟钦,ZhuMengqin

9.地铁接触轨玻璃钢防护系统时存梅,SHICunmei

10.国内汽车复合材料应用现状与未来展望郑学森,ZHENGXuesen

11.强管理抓效益——川华3号窑技改见成效刘丽

12.风电发展面面观叶鼎铨

13.玻璃原丝公司提供的技术和服务丁权

1.利用高温显微镜研究E玻璃配合料的熔化情况

2.ICP-AES法测定硼钙石中的Hg、Cd、Cr、Pb

3.玻纤网格布用高性能丙烯酸乳液压敏胶的研制

4.专利摘要

5.鼓泡技术在节能型玻璃纤维池窑上的应用探讨

6.刮涂工艺生产玻纤涂层织物的影响因素分析

7.隧道式玻璃纤维烘干炉的设计与应用效果

8.一种高分辨率大信息量光纤传像束的制造工艺试验

9.废丝微珠生产工艺及其在公路交通领域的应用

10.低碳经济与玻璃纤维工业发展的探讨

11.ISO/TC612009年意大利罗马年会报告

12.美国复合材料在车辆领域的应用

13.热塑性复合材料在汽车中的应用

1.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玻璃化学成分韩凤海,HANFenghai

2.池窑拉丝生产E玻纤的配合料质量和窑炉稳定的控制任建锋,RENJianfeng

3.透明板材纱用浸润剂的开发刘书秀,LIUShuxiu

4.板材纱评价方法的建立李振国,LIZhenguo

5.消谐电抗电容器补偿系统在变电所中的应用姜永志,JIANGYongzhi

6.意大利STM短切毡机的故障诊断分析与处理胡立广,张凌松,武彩霞,HULiguang,ZHANGLingsong,WUCaixia

7.玻璃纤维 专利摘要

8.采用单丝涂油器变频技术提高玻璃纤维原丝可燃物含量的稳定性王洋,WANGYang

9.PLC控制系统常见故障查找方法与查找实例齐炜,QIWei

10.纤维成型区辅助冷却风的改造李双敏,李亚涛,LIShuangmin,LIYatao

11.在线短切纤维烘干系统温度失控的原因分析赵英显,ZIIAOYingxian

12.玻璃纤维新应用——复合绝缘子芯棒韩立星,HANLixing

13.玻璃钢成型工艺对玻璃纤维质量要求分析张旭,ZHANGXu

14.FRP制品白丝形成原因分析赵立海,ZHAOLihaihHTTp://

15.构建CLIE文化体系打造卓越市场品牌吕新霞,杨漫,LUXinxia,YANGMan

16.在市场大潮中阔步前行的金牛玻纤——邢台金牛玻纤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17.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赫孟合

18.让《玻璃纤维》杂志与我国玻璃纤维工业同成长朱建勋

1.各产地高岭土在玻璃纤维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姚远,陈德全,熊勇全,张燕,YAOYuan,CHENDequan,XIONGYongquan,ZHANGYan

2.玻璃纤维水性防火涂料的研制李陶琦,刘建利,姚逸伦,陈冬,LITaoqi,LIUJianli,YAOYilun,CHENDong

3.氧化还原-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玻璃中铈的研究沙德仁,SHADeren

4.浅谈大卷装玻纤捻线机成型的程序设计姜宇,张健辉,JIANGYu,ZHANGJianhui

5.浅析烤制前后金属磨片厚度和密度的变化金雪霞,JINXuexia

6.影响原丝可燃物含量的因素李亚涛,朱晓丽,齐炜,LIYatao,ZHUXiaoli,QIWei

7.我国复合材料工业的发展概况张贵学,陈博,张凤翻,益小苏,ZHANGGuixue,CHENBe,ZHANGFengfan,YIXiaosu

8.科技型玻纤企业制造成本模型运用实践孔建军,王惟峰,刘燕青,朱伟敏,KONGJianjun,WANGWeifeng,LIUYanqing,ZHUWeimin

9.南京玻纤院成功举办玻璃纤维浸润剂技术培训班王熙艳,WANGXiyan

10.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发展概况叶鼎铨

11.高强玻璃纤维仍在不断开发DavidFecko,高建枢

1.氧化物弥散强化Pt/Pt-Rh合金机理研究杨宗伦,刘伟廷,孙建林

2.专利摘要

3.铂合金拉丝漏板板嘴弧焊机器人设计纪周礼

4.玻璃纤维织物阻燃涂层配方的研究李熙,汪辉,竺林,赵洁

5.电子玻纤布生产过程中的开纤黄国有

6.漏板温度补偿对细纱线密度的影响规律及其设定方法龚克立

7.采光板用玻璃纤维增强型浸润剂朱晓丽,李亚涛,韩立星

8.水平直驱式矿岩棉摆锤式布棉机的原理和力学分析陈宗来,刘志恒,王海坡,周建敏

9.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设备安装工程与建筑工程的配合周烽,李建超

10.玻璃纤维 玻璃纤维工业与铂铑金属高建枢

11.搭建平台,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中国玻璃纤维工业高峰研讨会报道汪辉

12.《玻璃纤维》杂志理事会暨编委会召开

13.欧文斯科宁2008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叶鼎铨

1.玻纤生产中毛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张娟

2.尼龙钩对玻璃纤维细纱毛羽影响钟莉华,朱振武

3.新型剑杆织机在玻纤行业的应用研究周香琴

4.玻璃纤维增强菱镁胶凝材料的应用曹永敏,高平

5.国内外高温与超高温气体过滤材料新进展朱孟钦

6.重视玻璃纤维浸润剂动态表面张力特性研究黄长根

7.2009年法国JEC展会介绍孔令珂,凌根华

8.信息化系统在玻纤企业的建设与实施杨继毓,陈阳,王屹

9.凸显亚洲复合材料的巨大潜力——2009JEC亚洲展预览丁权

10.LM公司的玻璃纤维风轮叶片叶鼎铨

11.玻璃纤维用于超导磁体叶鼎铨

12.复合材料在输电工程中的应用叶鼎铨

13.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工业技术展览会暨2009复合材料/玻璃钢技术讲座张刚翼

1.过滤用玻纤复合针刺毡的研发吴晓梅,赵东波,WUXiaomei,ZHAODongbo

2.改进拉丝机排线方式,提高多分束玻纤产品品质付凤芝,武其银,陈发东,马军红,FUFengzhi,WUQiyin,CHENFadong,MAJunhong

3.微纤维玻璃棉打浆度与其手抄纸透气度关系实验宋尚军,严洁,熊松炉,沈伟,SONGShangjun,YANJie,XIONGSonglu,SHENWei

4.坩埚拉丝监控系统及软件的设计刘教瑜,胡玮,LIUJiaoyu,HUWei

5.探讨高硅氧玻璃纤维制备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戴尚芹,DAIShangqin

6.玻纤增强基材的创新与发展姜肇中,JIANGZhaozhong

7.玻璃纤维在摩擦、密封材料中的应用及市场前景王耀,谭康,WANGYao,TANKang

8.沐改革开放春风,促春辉茁壮成长——记南京春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徐明泉,殷志东,张振远,XUMingquan,YINZhidong,ZHANGZhenyuan

9.危机中的行业盛会记全国玻璃纤维专业情报信息网第30次年会石斌

10.轨道交通:发展中的复合材料市场叶鼎铨

玻璃纤维制造业范文第2篇

漫长而又艰辛的探索试验之路

我国玻璃纤维工业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诞生以来,经历了半个世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坎坷发展历程。

在“一五”末期诞生后的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玻纤工业一直采用原苏联的全铂坩埚、石蜡乳剂、球法拉丝的落后生产技术。

数十年来,全行业在此落后的生产技术束缚下摸爬滚打,虽然“二五”中期,进行过小型半煤气法池窑拉丝试验,“三五”末期进行过小型全电熔及油电结合池窑拉丝试验,但终因技术不过关,未获成功,球法拉丝一直占全行业的绝对主导地位。

直到“七五”中期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从国外引进,“八五”期间科研攻关和“九五”期间消化吸收、创新提高,经过全行业与科研设计单位的共同努力,才实现了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池窑拉丝成套技术与装备国产化的总体目标,打破了国外对池窑拉丝成套技术的主要装备的垄断局面,为实现我国玻璃纤维生产技术升级换代及高质量玻璃纤维制品国产化,走出了一条低投入、高产出的新路,有力地推动了以池窑拉丝技术为代表的玻纤行业科技进步,对我国玻璃纤维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同时,为我国玻璃纤维工业彻底摆脱落后状态,跨入世界强国之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58~1959年,美国率先研究成功玻璃纤维池窑拉丝工艺技术,并立即投入了工业生产。虽然世界上首座池窑的年产量只达到1000吨左右,但它却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与强大的生命力,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玻璃纤维工业生产技术的主流。当时,我国玻璃纤维工业球法拉丝工艺还刚刚起步,全行业正忙于建立正常的生产及工业配套体系,尚无过多的精力考虑此事。但是,国际上这一先进的拉丝工艺技术,却引起了我国玻纤行业老一辈的科技工作者的极大关注与浓厚兴趣,并由此萌发了定要将此先进工艺技术在我国落地生根并开花结果的远大理想。

由于当时国外对我国采取严密的技术封锁政策,致使我国对池窑拉丝技术诀窍一无所知。但是,我国玻纤行业的老一辈,愣是凭着强烈的责任感,为实现池窑拉丝,踏上了漫长而又艰辛的探索试验之路。

四个小故事 见证产业优化升级

在这数十年的探索试验及发展壮大的坎坷历程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故事之一:早在1963年,当时的北京玻璃研究院、北京玻璃设计院和上海耀华玻璃厂组成三结合试验小组,在上海耀华玻璃厂进行了为期数月的小型池窑拉丝试验。

这座小型池窑的成型通路上,共安装了8块铂铑合金拉丝漏板。试验时,池窑熔化部添加的原料是无碱玻璃球。熔化部胸墙部位对称安装了两块大型钼电极。在其上部则安装了数十个煤气喷嘴。该煤气为上海耀华玻璃厂拉制平板玻璃生产用的煤气发生炉煤气。池窑澄清部、主通路及成型通路上仍采用上述煤气加热,拉丝漏板则采用电加热。

采用上述加热方式的设计意图是,先用煤气将填入的玻璃球熔化,再利用玻璃在熔融状态可以导电的原理启动钼电极,最后用电加热方式,将玻璃液进一步加热到符合拉丝的温度,流到成型通路的拉丝漏板上实现拉丝。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煤气热值偏低,根本不能将无碱玻璃球完全熔化,导致钼电极产生高温氧化反应,无法实现原来的设计意图。虽然经过多次的调试,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故事之二:1964年2月29日,经国家科委、计委和经委批准,成立“建筑工程部玻璃纤维工业研究设计院”,由当时的北京玻璃研究院、北京玻璃设计院和南京玻璃纤维厂等三个单位合并组成,负责全国玻璃纤维工业科研、设计及技术攻关等项工作。

1966~1967年,组建不久的南京玻璃纤维工业研究设计院,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赴杭州,与杭州玻璃厂合作进行了8块漏板的电熔小池窑拉丝组合试验。

1970年,杭州玻璃厂一座日产1.2吨的12块漏板无碱电熔拉丝池窑,进行了现场技术鉴定。

在总结杭州全电熔池窑拉丝的基础上,1971年由上海耀华玻璃厂设计的油电结合型拉丝池窑,投入了工业性生产,后来发展成全火焰型池窑。该池窑共安装了38块拉丝漏板,其漏板孔数由200孔发展到800孔。

以上数次池窑拉丝探索试验,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最早的池窑拉丝工艺。从探索开始到逐步改进,开创了我国玻纤工业电熔池窑拉丝的历史。

故事之三:八十年代初期,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玻纤行业众多生产厂家,先后组团出国进行了多次考察及引进洽谈。

1986年,重庆玻璃纤维厂率先从日本国日东纺绩株式会社引进了一条年产1800吨的波歇炉无碱玻璃纤维生产线。其主要产品是无碱短切原丝毡及无捻粗纱。

波歇炉是一种全电熔窑炉,其外观形状像一个外侧焊有冷却水管的碗形炉体。炉体上方设有玻璃粉料加料装置,其中心区域安装有三相电极。该三相电极从底部或炉体上方插入炉中,但与炉体绝缘。碗形炉体因受冷却水的强制冷却,使得与炉体内壁接触的玻璃液也被冷凝。正是靠这层被冷凝而又与炉内玻璃液成分相同的玻璃体作为波歇炉的炉衬,才彻底防止了耐火材料对玻璃液可能造成的污染。

波歇炉的热源处在炉的中心区域,由于玻璃液的对流作用,所以整个炉内的玻璃液温度都很高,但由于不断向炉体表面加入玻璃粉料,所以炉面温度较低,形成冷顶或半冷顶的炉面,所以原料的化学挥发量极少。

与单元池窑对比,波歇炉的投资小,大气污染少。由于采用全电熔方式,故热效率较高,能耗较低。其缺点是单台产量小,生产作业不如单元池窑稳定,经济效益较低。波歇炉不是池窑,但类似池窑。它的投产让更多没有出过国的玻纤人见识了“洋法”生产,也为以后单元池窑的引进,摸了行情,积累了经验。

故事之四:1990年6月15日,我国玻纤行业首条全套技术装备从日本引进的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在珠海经济特区玻璃纤维企业有限公司建成投产,从而正式填补了我国玻纤工业池窑拉丝工艺技术的空白。该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有几点值得记录在册。

其一是:该生产线是我国玻纤行业第一条引进的池窑拉丝生产线。

其二是:该生产线引进了池窑生产的全套工艺技术与设备,而且是从拉丝、捻线工序,到整经、浆纱工序,直至织布、后处理工序。值得提出的是,当日本人在与我国谈判时,美国人曾试图劝阻日本人,说不要将池窑生产这一关键技术卖给中国人,即使要卖,最好只卖单项技术,千万不要卖全套技术,让中国人前后工序无法配套。但是,日本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没有理睬美国人。

其三是:该生产线在进行商务谈判时,日方以为我方不了解国际行情,报价时头戴三尺帽漫天要价52亿日元,岂知我方在考察英国、美国及日本其它玻纤公司时已经摸了底,对此心中有数。经过“拉锯式”的讨价还价,我方咬定最低价格28.34亿日元不松口,日方为了做成这笔生意,迫于无奈,只好按此成交。合同金额降低了45.5%,按当时的汇率换算,即为国家节约了外汇1630万美元。另外,还据理力争,让日方到珠海税务局交了技术转让所得税。

其四是:该生产线投产后,、杨尚昆、、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中顾委委员胡乔木、谷牧等人先后前来视察,是全行业受到中央领导高度关注的厂家。

其五是:该生产线投产后,中国玻璃纤维工业协会及时在珠海召开了全国玻璃纤维生产现场会,召集各玻璃纤维生产厂家、科研院所及电气仪表、设备制造厂家的科技人员与生产骨干,到珠海生产现场去参观学习。接着,国家科委与国家建材局从全国有关科研单位及专业生产厂家,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对该引进生产线的技术装备,进行科研攻关、消化吸收并巩固提高,将该项目列为我国“八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该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以池窑拉丝技术为代表的玻璃纤维行业科技进步,对我国玻璃纤维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起到了重大的示范及促进作用。

电子布市场的发展前景

玻璃纤维制造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苎麻布;玻璃纤维布;力学性能;纺织复合材料

在过去十几年中,天然纤维凭借优良的力学性能、巨大的生产优势、对化学物质的抵抗性以及其低成本低密度的优势逐渐引起了各国人民对它的研究兴趣[1-2]。我国有着丰富的苎麻资源,作为天然纤维的一种,苎麻纤维因其优良的冲击性能、抗拉强度、较高的比模量和很小的比重、可循环利用等优点,适合用作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3]。但由于其力学、化学性能等较差,目前整体的应用仍十分有限。相比来看,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各类产业中的运用则更加广泛。例如SMC与GMT(玻璃纤维毡增强热塑性片材)模压汽车零部件、高压玻璃钢管、CNG(压缩天然气)瓶等产品已有长足发展[4]。然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在生产制造中污染较大,在注重环保的今天其大规模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对于两种不同增强材料的力学性能的比较研究尚不深入。由于材料的拉伸性能是反映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同时材料拉伸性能与材料其他力学性能之间有一定正相关关系,一般可以用材料拉伸性能的优劣来大致表征材料力学性能的高低[4-5],故本文对苎麻布与玻璃纤维布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此比较二者的力学性能。

1试验

1.1材料

三种不同规格的苎麻布(湖南岳阳洞庭集团生产):经纬密不同的苎麻布1(28tex×28tex)和苎麻布2(28tex×28tex),苎麻布3(42tex×42tex)。

两种玻璃纤维布的规格是:玻璃纤维布1的经纬密度16×14,玻璃纤维布2的经纬密度是30×25。

1.2方法和仪器

1.2.1苎麻布及玻璃纤维布经纬密度测试试验

本试验参照ASTM D 3375―2003a 机织物经纬密度的标准试样方法。

试验仪器:Y511B型织物密度镜。

试验步骤:1)将苎麻布平展地铺开在实验台上,并用重物固定四角。2)确定对角线。在织物中确定一条对角线,并在对角线上任意取5个点。3)通过织物密度镜,在指定点观察并统计宽度为25 mm、长度为25 mm的经纬纱根数。

1.2.2苎麻布及玻璃纤维布织物单位面积重量测量试样试验

本试验参考ASTM D 3776―1996(2002)中织物单位面积质量(重量)的测量方法,目的是求出每种织物的密度,从而结合断裂的应力计算出每种织物的比模量。

试验仪器:主要采用JA3003电子天平(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试样准备:根据标准的要求,在每种试样中剪下120mm×120 mm的样品,并将其分为60 mm×60 mm的4块样品,要求剪裁准确。

试验方法:1)将准备好的小样分别称量,并记录试验数据。2)通过计算公式计算单位面积重量。

通过计算得出苎麻布的平均密度1.5 g/cm3,玻璃纤维布密度取2.5 g/cm3。

1.2.3苎麻布及玻璃纤维布的断裂强力伸长测试

本试验参考ASTM D 5035―1995(2003) 纺织织物断裂强力和伸长的标准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Breaking Force and Elongation of Textile Fabrics(Strip Method)]。

试验仪器:采用美国INSTRON公司生产的万能强力测试机(system ID number 3369P9522),使用配套的1kN钳口。

试样准备:1)剪裁宽35 mm、长150 mm的样品经纬向各5个。2)两边扯去数量基本相等的纱线,使样品宽度为25 mm。

试验方法:1)设置仪器的跨距 (75±1)mm,拉伸速度(300±10)mm/min,预张力调整为2 N。为了达到试验标准的要求,将气泵调整到90 PSI(PSI英文全称为Pounds per square inch,表示磅/平方英寸,是一个压强的单位,90PSI指的是钳口对材料的夹持压力的大小),并要保证样品在两钳口夹持状态下的垂直度。

试验结束后,各试样的断裂情况如图1所示。

(a)

(b)

图1苎麻布(a)与玻璃纤维布(b)拉伸断裂情况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苎麻布经纬密度和纱线支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三种苎麻织物及玻璃纤维布的经纬密度测试结果见表1。表2 是苎麻织物的拉伸测试结果。

为了了解织物的经纬密度对织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在强力试验之前测试了各个织物的经纬密度。结合苎麻布1、苎麻布2在万能强力测试机拉伸测试的结果(见表2),总体来说,对于同样的材质,采用同种纱支纱线织造的织物,不同的经纬密度对织物的力学影响不是很大。经纬密度较大的苎麻织物只是其断裂伸长率稍大于经纬密度较小的一组,在其他方面的差距并不是很明显。

而对比经纬密度较为接近的苎麻布1与3,则苎麻布3的力学性能优于苎麻布1。所以,在同种经纬密度下,纱支较细的织物,其拉伸应力更大。

2.2玻璃纤维布经纬密度、织物厚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比较两种不同规格的玻璃纤维布,得到了以下的结果(见表3)。

由表1可知,两种玻璃纤维布的经纬密度是存在差异的,玻璃纤维布2的经纬密度都大于玻璃纤维布1,而分析拉伸结果可知,2号玻璃纤维布的断裂伸长率高于1号玻璃纤维布,就拉伸应力来看二者的经纬向表现各不相同,而且差距并不是很大,通过比较最大值载荷可知,1号玻璃纤维布的力学性能略强于2号。所以,经纬密度并不是影响玻璃纤维布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进一步探索可知,玻璃纤维布1号的厚度为0.18 mm,玻璃纤维布2号的厚度为0.14 mm,可知玻璃纤维织物的力学性能与其厚度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厚度越大,其力学性能越好,与经纬密度关系不大。

2.3苎麻织物与玻璃纤维织物力学性能的对比

为了试验试样的可比性提高,选取同种纱支不同经纬密度的苎麻布与玻璃纤维布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对比主要在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模量、比模量、比强度5个方面进行。结果见表4。

表4显示,两种苎麻布在断裂伸长率、拉伸应力方面与玻璃纤维布差距较大,二者应力峰值分别为45.080 MPa和157.302 MPa,有明显差距(见图2)。这主要是由于二者纤维本身断裂强力存在明显差距,资料显示,苎麻纤维的杨氏模量为178 cN/dtex[6],而玻璃纤维的单纤拉伸断裂应力则为3.7 MPa[7]。所以在后期的纺纱织造过程中,如果没有特殊的工艺处理,苎麻织物的强力自然不如玻璃纤维。这也是阻碍苎麻布作为纺织复合材料增强材料的主要原因之一。

苎麻织物与玻璃纤维织物的断裂伸长率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玻璃纤维布的断裂伸长率高于苎麻布46.26%~61.75%,其值越大,表示玻璃纤维织物在断裂时的变形程度越大。表中的数据显示,苎麻布2的经向和纬向的模量变化较大,但根据之前的测试结果,苎麻布2无论是经纬密度还是经纬纱的细度都是相等的,所以,经纬向模量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制造过程中对经纬纱不同的处理,或其他因素造成。这一点还有待继续研究。

比较二者的模量,苎麻布的模量相比玻璃纤维布低51.83%~80.09%,由于模量表示的是材料在拉伸时的弹性,所以可以判断的是,玻璃纤维织物的弹性强于苎麻纤维织物。

比模量表示的是材料的承载能力,值越大,表示材料的力学性能越优越。就比模量来说,玻璃纤维织物优势并不是十分明显。苎麻布2的纬向比模量已经接近玻璃纤维布1的纬向比模量。

在比强度方面,苎麻织物也显示了它的优势。特别是苎麻布2纬向比强度,已经超过了玻璃纤维布纬向比强度的15.35%。如果通过适当的方法将苎麻布加以改性处理,其比强度完全可以超过玻璃纤维布。这一优势在纺织复合材料中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在复合材料领域,如果利用苎麻布来取代玻璃纤维布作为纺织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取代后材料的重量会显著降低。

鉴于以上分析,可以通过纺织工艺的调整,化学改性等多种方法来提高苎麻织物的比强度,改善其阻燃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能,进而进一步缩小苎麻织物与玻璃纤维织物间的力学性能差异,提高苎麻织物在纺织复合材料等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3结论

通过对相同纱支数、不同经纬密度的苎麻布进行力学测试发现:苎麻织物的力学性能与经纬密度关系不大,而与纱线支数有关。苎麻织物的拉伸应力不及玻璃纤维织物,但苎麻织物的比模量已经接近玻璃纤维织物,比强度也接近甚至超越玻璃纤维织物。由于苎麻纤维织物本身材质的限制,其力学性能与玻璃纤维织物还有差距,但苎麻织物会以其独具的优势在未来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V. Cyras , S. Iannace, J. Kenny, A. Vazquez. pos[J] .Natural fiber eco-composites.2011(22):104.

[2] M.A. Khan, M.M. Hassan, L.T. Drzal, Compos[J] Sustainable Bio-Based Structure Materals. 2005(1):36.

[3]Herrer Franco P.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HDPECsand natural fiber composite[J].Composite Part B.1997,28:330-335.

[4]张贵学,陈博,张凤翻,等.我国复合材料工业的发展概况[J].玻璃纤维,2009,6(33):10-13.

[5]S. Goutianos, T.Peijs, B. Nystrom, Development of flax fiber based textile reinforcements for composite applications[J]. Applied Composite Material, 2006,13: 199C215.

[6]张萍,许兰杰,张夏.纺织材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7]姚穆.纺织材料学 [M].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玻璃纤维制造业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野战工事;符合材料 

野战工事是战役、战斗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利用、改造地形,使用就便器材或预制构件,快速构筑的临时工事。对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的杀伤破坏作用具有较高的抵抗能力和较好的防护效果。50年代以前,我军的野战工事主要是以木材、钢材和钢筋混凝土就便材料工事,作战时临时构筑。60年代以后,先后研制了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件工事、型钢工事、波纹钢工事、钢丝网水泥工事、骨架柔性被覆工事等制式器材。这一时期的工事,重量大、构件体积大、构筑速度慢、土建作业量大、撤收难,阵地转移慢,机动性能不高,难以适应机动作战的需要。从80年代开始,随着复合材料的发展,制作野战工事的材料由传统的钢材、木材和钢筋混凝土材料转向新型复合材料,我军先后研制了玻璃钢工事、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工事、玻璃钢或铝合金作面板和泡沫作芯材的复合材料工事。这一时期的工事,虽然重量较轻,构件体积较小,但是工事的跨度较小、抗力低,难以满足部队平战结合的需要。直到90年代,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思想”设计的玻璃钢夹层野战工事系列,才第一次使野战工事轻型化、机动化、标准化,形成单一材料、多种结构型式、多种抗力和多种使用性能的系列化。 

国外是从60年代初期开始使用复合材料野战工事的。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德国、瑞典等国都有用玻璃钢制成的掩蔽部、防弹板、弹药库等,对于玻璃钢工事的试验研究,外军早在二次世界大战时就开始了相关研究,并已有各种玻璃钢工事装备部队,如美军的轻型玻璃钢装配式掩盖工事(长6-18米,宽3米,高约3米);英国研制的玻璃钢掩蔽部可容纳6人,复土±115米,抗冲击波超压0186kg/cm2。此外还有日本研制的薄壳形玻璃钢工事顶盖、瑞典的玻璃钢夹层球形掩蔽部等等,均起到了较好的防护效果。 

一、玻璃钢复合材料用于野战工事的优点 

玻璃钢(frp)亦称作grp,即纤维强化塑料,是一种树脂基复合材料。一般指用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脂、环氧树脂与酚醛树脂基体。 

玻璃钢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复合材料,玻璃钢工业是如今最热门的工业之一,它以其优良的性能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储罐、管道、建筑、交通运输、运动与游乐器材、船艇等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在野战筑城中,用玻璃钢做的各种工事在战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frp(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简称玻璃钢)是以合成树脂为基体、玻璃纤维(织物)为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 

(一)轻质高强,比重114-2.0,约为钢的1/5,铝的1/2,其比强度和比模量超过钢和铝合金;(二)冲击韧性好,适宜于承受动荷载及爆炸冲击荷载;(三)抗老化及阻燃性好(玻璃钢中加入阻燃剂或采用阻燃树脂再加入阻燃剂,可满足防火要求);(四)其夹层结构隔热保温性能好,导热系数和热应力小(分别为钢管的0.14%和1/11);(五)电绝缘性能好,可安全地应用于输电、电信密集区;(六)设计和可施工性好,安装快捷方便、安全,几乎不动火。 

因此,frp极适宜于制作野战工程中的快速装配式预制构件,在防护工程野战工事的应用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所用的玻璃纤维,其应力应变曲线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单纤维受力不一致,股纱破坏呈现一个逐步断裂的过程。最常用的玻璃纤维布有平纹、斜纹和缎纹等,其中斜纹中的2/2斜纹布铺覆性较好,较适用于制作玻璃钢工事构件。合成树脂在玻璃钢中的作用,是将分散的玻璃纤维或其织物粘结成一个整体,同时已固化的树脂又是玻璃钢的一组分,其性能将直接影响玻璃钢的力学、耐温、耐腐蚀和介电等性能,此树脂的选择也非常重要。用于玻璃钢的常用树脂大部分为热固性树脂,主要有不饱和聚酯、环氧、酚醛以及改性的聚酯和环氧。玻璃钢工事结构设计时,既要满足构件标准化的要求,又要满足荷载要求,同时尽量使生存空间有舒适感。其结构形式基本上有两类:筒壳和球壳。对于单一玻璃钢材料,壁厚度通常取6-10mm,对于夹层材料,一般取蒙皮厚2-4mm,夹芯厚40-60mm。 

二、树脂基复合材料成型方法 

(一)手糊成型技术 

手糊成型又称手工裱糊成型或接触成型,是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品成型较早的方法之一。所谓手糊工艺,是指用树脂将增强材料粘结在一起的一种成型方法,约有50%的玻璃钢复合材料制品是用这种方法成型的,特别是对于用量少、品种多及大型制品,更宜采用此法。但这种方法操作人员多,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对制品的质量影响大,虽有“一见就会”的说法,但要制得优良得制品也是相当困难得。手糊成型工艺制造制品一般需要经过如下工序:手糊成型工艺可分为接触成型和低压成型两大类:属于前者得有简单手糊法及喷射成型法;属于后者的有压力袋法、真空袋法等。手糊复合材料制品的厚度一般在2-10mm,但对于有些制品,其厚度可以大于10mm,也可小于2mm。典型的手糊制品结构如图。 

1、面层;2、短切毡;3、短切毡或粗纱布;4、短切毡;5、表面毡;6、胶衣层;7、脱模剂;8、模具。 

因其很少受到制品形状及大小的制约,模具费用较低。因此对于品种多、生产量小的大型制品,手糊成型技术是最合适的。用手糊成型可生产波形瓦、活动房、浴盆、冷却塔、卫生间、贮槽、贮罐、风机叶片、各类渔船和游艇、微型汽车和客车壳体、大型雷达天线罩及天文台屋顶罩、设备防护罩、雕像、舞台道具和飞机蒙布、机翼、火箭外壳、防热底板等大中型零件。总之,由于手糊工艺设计自由,可根据产品的技术要求设计出理想的外观、造型及多种多样、品种繁多的frp制品。目前,产品达上万种,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前景看好。 

(二)模压成型技术 

适合于生产量大,尺寸要求精确的制品。模压成型的模具由阴、阳两部分组成。增强材料一般为短切纤维毡、连续纤维毡和织物。 

(三)rtm成型技术 

rtm(树脂传递模塑)成型技术是一种适宜多品种、中批量、高质量复合材料制品生产的成型技术,rtm成型技术有许多优点:能够制造高质量、高精度、低孔隙率高纤维含量的复杂复合材料构件,无须胶衣树脂也可获得光滑的双表面,产品从设计到投产时间短,生产效率高;rtm模具和产品设计可采用cad进行设计,模具制造容易,材料选择面广;rtm成型的构件与管件易于实现局部增强以及制造局部加厚的构件,带芯材的复合材料能一次成型;rtm成型过程中挥发水分少,有利于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 

(四)纤维缠绕成型技术 

纤维缠绕成型是在专门的缠绕机上,将浸润树脂的纤维均匀地、有规律地缠绕在一个转动的芯模上,最后固化、除去芯模获得制品。纤维缠绕成型方法既用于制造简单曲旋转体:如筒、罐、管、球、锥等。也可以用来制备飞机机身、机翼及汽车车身等非旋转体部件:在纤维缠绕成型中常使用的增强材料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缠绕用树脂基体有聚酯、乙烯基、环氧和bmi树脂等。纤维缠绕的主要优点是节省原材料、低的制造成本以及制件的高度重复性,最大的缺点是制件固化后需除芯模以及不适宜于带凹曲表面制件的制造。 

(五)拉挤成型技术 

用于连续生产纤维复合材料型材。主要过程是依靠牵引将原材料通过一定型面的加热模,完成复合、成型和固化。拉挤成型工艺筒单;效率高;拉挤法制备制件时,增强纤维沿轴向平行排列,能有效地利用其强度。采用纤维毡增强材料可制备各向同性制件,采用编织带可提高制件的横向强度。拉挤成型的关键是固化的控制。固化反应放热峰出现太早制件易开裂、翘曲;出现太迟;制件固化不完全,易分层。取决于型材形状和加热方式,拉挤速度在1.5-60m/h之间。 

(六)热压罐成型技术 

热压罐成型技术是生产高质量复合材料制件的主要方法。其基本过程是先将预浸料按尺寸裁剪、铺贴,然后将预浸料量叠层和其他工艺辅助材料组合在一起;置于热压罐中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固化形成制件。热压罐成型技术的最大优点是仅用一个模具就得到形状复杂、尺寸较大、质量较好的制件。 

三、手糊成型工艺在野战工事中的应用 

玻璃纤维制造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风电;叶片;定长裁剪

中图分类号:TP39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086-01

传统能源资源的大量使用带来了许多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并且其存储量大大降低,因而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循环再生的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风力发电机叶片是接受风能的最主要部件,其良好的设计、可靠的质量和优越的性能是保证发电机组正常稳定运行的决定因素,其成本约为整个机组成本的15%-20%。根据“风机功价比法则”,风力发电机的功率与叶片长度的平方成正比,增加长度可以提高单机容量,但同时会造成发电机的体积和质量的增加,使其造价大幅度增加。并且,随着叶片的增大,刚度也成为主要问题。为了实现风力的大功率发电,既要减轻叶片的重量,又要满足强度与刚度要求,这就对叶片材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叶片材料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木质叶片、铝合金叶片,直到现在普遍应用的纤维复合材料。纤维复合材料之所以被采纳应用,是因为其质量比重轻,机械能效好,抗疲劳强度高,在恶劣环境条件下也能正常承载负荷。现在市面上普遍采用的纤维材料是玻璃纤维增强聚酯(环氧)树脂,风机叶片基本上是由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乙烯基树脂等碳纤维与玻璃纤维与热固性基体树脂等增强材料,通过手工铺放、树脂注入成型等工艺制造成型。根据叶片长度的不断增加,对同一种基体树脂,提高玻璃纤维的模量和拉伸强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如今,市场上强度较高的增强材料有两种,一是玻璃纤维材料,二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材料主要用于大型风机叶片方向,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用于翼缘等对材料强度和刚度要求较高的部位作为增强材料。因为碳纤维复合材料还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不仅可以提高叶片的承载能力,还能够有效的避免雷击对叶片的伤害。

现如今风机生产制造材料不仅仅为树脂纤维复合材料,越来越多的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的密度比玻璃纤维的优势有:密度比玻璃纤维小约百分之三十, 比玻璃纤维强度大百分之四十,尤其是模量高三到八倍。大型叶片采用碳纤维增强的优点是可充分发挥其高弹轻质。有国外科学家研究表明,一个旋转直径为120m的风机的叶片,采用全碳纤维材料与采用全玻璃纤维材料相比,质量能减轻百分之四十左右;而且作为叶片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刚度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刚度叶片的2倍。据分析,如采用碳纤维于玻璃纤维混和增强方案,叶片可减轻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如叶片采用碳纤维与玻璃纤维混合材料作为构件那么,3.0 MW发电机的叶片长44m的叶片质量与常规材料作为构件的2.0MW发电机且为39m长的叶片质量相同。同样,研究表明长约34m的叶片,采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时质量、采用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时质量及采用玻璃纤维增强聚脂树脂时质量分别为3800kg、5200kg及5800kg。可以看出在质量方面,在同等强度的情况下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质量比其它两种材料的质量要轻的多。还有一些研究表明,采用碳纤维所制得的风机叶片的质量比采用玻璃纤维制得的风机叶片的质量轻约百分之三十二,而且成本下降约百分之十六。风机总是处在条件恶劣的环境中,并且24h处于工作状态。这就使材料易于受到损害。相关研究表明,碳纤维合成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疲劳特性,当与树脂材料混合时,则成为了风力机适应恶劣气候条件的最佳材料之一。碳纤维的应用可以减少负载和增加叶片长度,从而制造适合于低风速地区的大直径风叶,使风能成本下降。可制造自适应叶片。叶片装在发电机的轮轴上,叶片的角度可调。目前主动型调节风机的设计风速为13~15m/s(29~33英里/h),当风速超过时,则调节风叶斜度来分散超过的风力,防止对风机的损害。斜度控制系统对逐步改变的风速是有效的。但对狂风的反应太慢了,自适应的各向异性叶片可帮助斜度控制系统,在突然的、瞬间的和局部的风速改变时保持电流的稳定。自适应叶片充分利用了纤维增强材料的特性,能产生非对称性和各向异性的材料,采用弯曲/扭曲叶片设计,使叶片在强风中旋转时可减少瞬时负载。由于减少了材料的应用,所以纤维和树脂的应用都减少了,叶片变得轻巧,制造和运输成本都会下降,可缩小工厂的规模和运输设备。碳纤维的振动阻尼特性可避免叶片自然频率与塔架短频率间发生任何共振的可能性。

相关期刊更多

玻璃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玻璃纤维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南京市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玻璃钢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玻璃钢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上海经济区玻璃钢技术经济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