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化学专业的认识

对化学专业的认识

对化学专业的认识

对化学专业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化工工艺专业 课程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化工工艺专业的课程教学是向学生传授从事化工生产岗位操作所需的化工工艺专业知识,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品质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最终培养出能从事化工企业各岗位操作的技术工人。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之一,与国民经济各领域及民众生活密切相关。我国的化工行业发展很快,产品种类、数量大幅度增长,生产技术不断进步。南通地区化工行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化工行业对化工技术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校化工工艺专业技术工人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分析我校现有化工工艺专业中技生的课程教学

我校化工工艺专业中技生课程教学包括在校理论教学和下厂实习教学两部分。在校理论教学给予学生从事化工企业岗位操作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安排在第一、第二学年。理论教学的学习内容基本适合中技生的学习和本地区化工企业的要求,但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需要实习教学的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下厂实习教学是技术工人培养计划的最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教学,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和认识化工生产过程、化工企业、环保安全等内容,巩固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安排在第三学年。我校实习教学的形式为:①在指定的化工单位集中实习,实习程序固定,走过场较多,指导老师缺少工程实践经验。②在预就业单位跟班实习,它偏向于追求生产价值和经济利益,学生所学内容不多,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前两年进行理论学习,最后一学年下厂实习,造成了学生在理论学习中缺少化工工程的感性认识,下厂实习中又缺少再用心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所以学生的课程学习达不到最佳效果。针对目前化工工艺专业的课程教学状况,我们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把握好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中的内容、时间和环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出高水平的化工工艺技术工人。

二、建议中技化工工艺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

中技化工工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理论教学应系统地学习化工工艺专业所需的各门课程,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识图、电工电子基础、化工基础、分析化学、化工设备、化工电气与仪表、无机化工工艺、基本有机化工工艺、精细化工工艺、化工安全技术、化工环保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内容比较全面。另外,也需要学习文化基础课及职业指导等其他课程。课程的学习要体现出文化基础课为专业基础课服务,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宗旨。目前我校的理论教学内容基本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不过,针对如今的中技生学习基础较差、课堂学习能力不强的特点,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简单易学,够用就好,突出实用性和趣味性,与实习教学紧密结合,依靠实习教学、教师课堂组织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顺利地完成理论学习任务。

中技生更重要的是实习教学,根据技术工人培养计划的阶段性要求,从科学合理安排考虑,化工工艺专业的实习教学要分为化工认识实习和化工生产实习两个阶段进行。认识实习是让学生了解化工生产过程,接触各类单元操作过程和设备,使学生对化工生产过程及设备建立起感性认识。认识实习要从学生的兴趣和行业需求出发安排知识和技能点,先简单后复杂,循序渐进。认识实习的内容可选择如下项目:认识化学工业及化工生产;认识化工安全;认识化工管路和阀门;认识化工检测仪表;认识换热器;认识压力容器;认识塔设备;认识化工污染与化工环保,等等。认识实习过程可分为:①学生听实习老师讲授实习内容、要求、任务、安全,等等;②学生在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进行现场观看,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介绍和说明;③学生查阅资料,提出问题,同学之间或与老师、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④学生写实结,回答问题。通过认识实习,学生学到了化工工程知识,牢固树立起了专业观念,明确了理论学习的目的性,提高了专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好后续的理论课程。生产实习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而不是致力于追求生产价值和经济利益,它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化工产品生产过程的岗位操作、设备仪表等,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等等。生产实习过程为:①学生下到实习单位,企业技术人员作安全报告和技术讲解;②学生下到各生产车间岗位跟班实习;③学生轮换岗位进行跟班实习。在生产实习中,学生是准职业人,跟着师傅“做中学”、“学中做”,最后要能单独熟练地进行岗位生产操作。生产实习是一种真刀真枪的实践,企业要发挥其教育实践性及实用性,学生从学校走向企业,角色从学生变为准企业人。学生接受专业实践锻炼,接受对职业认识和职业精神的考核,接受对职业技术、职业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检验。学生针对实习企业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利用其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从工艺、设备、安全、环保、效益等方面进行了解、学习、操作,提高了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具备了职业技能,养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度、职业素养,大幅度地提高了就业能力,为能成为真正的企业职业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合理安排课程教学的时间

课程教学时间应根据学校情况、课程特点、社会就业情况来合理安排,遵循科学的认知规律,更好地发挥各课程的培养作用。第一学期学生进行文化基础课及无机化学的学习;第二学期进行部分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第一阶段实习课程的学习;第三学期进行专业基础课、部分专业课、实习课程的学习;第四学期进行各工艺专业课的学习;第五、第六学期进行实习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认识实习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分别在第二学期末和第三学期末,时间分别为一周左右。第一阶段的认识实习,学生可进行如下项目的实习:认识化学工业及化工生产;认识化工管路和阀门;认识换热器;认识塔设备,等等。学生已学习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基础、化工识图等课程,这时进行化工企业和具体岗位及设备的参观认识实习,学生就能很好地认识化工企业及化工生产过程,了解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巩固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兴趣。第二阶段的认识实习,学生可进行如下项目的实习:认识化工安全;认识化工检测仪表;认识压力容器;认识化工污染与化工环保,等等。学生已学习了化工设备、分析化学、化工安全与环保、化工电气与仪表等专业课程,这时进行化工企业的进一步认识实习,学生可全面认识化工生产过程,理解化工工程,简单了解工艺与反应设备,了解三废处理,为后续工艺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生产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学生学习了无机化学工艺、基本有机化工工艺、精细化工工艺、工业分析等专业课程,已全面掌握了理解整个化工生产过程所需的理论知识,在生产实习中巩固、运用学过的专业知识,解释生产现象,较快地掌握岗位操作。经过如此的课程学习安排,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兴趣浓厚,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掌握了实践技能,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合理选择实习教学的企业,加强生产实习的过程管理

对化学专业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开放性 真实性 自导式 实践课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0018-02

一、案例背景

在高职高专文秘专业实施传统文化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又有助于提高学生

的专业素养,为学生的短期就业和整个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这一点虽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传统文化教学“边缘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持何种态度?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学究竟是何种状况?

为解决以上问题,也是为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传统文化教学改革探究新的方法和思路,“高职高专文秘专业传统文化教学研究”课题组成员按照课题的分工和计划,经过反复讨论和分析,编写了“高职高专文秘专业传统文化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并在包括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在内的郑州市的四所高职院校的文秘专业学生中展开调查。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7份,回收率82%。问卷主要从“教”与“学”两个维度展开,重点在“学”的维度。“教”的维度主要包括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情况、师资力量及教师授课状况等;“学”的维度主要包括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状况、重视程度、兴趣点以及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等。

二、调研分析

通过对247份有效问卷的科学分析和考量,课题组在认真汇总、研究和讨论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了解了高职高专文秘专业传统文化教学现状,并作出以下分析:

(一)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设置及授课情况

随着“国学热”的再度兴起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全面要求,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能意识到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是有必要的,特别是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在调查的四所高职院校中,所有学校的文秘专业都有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比例达到100%。在课程的定位上,能够涉及传统文化知识的《大学语文》《古代文学》等被列为专业必修课,而类似于《传统文化概论》《民俗文化》等同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课程则被设置为选修课。关于授课情况,38%的学生认为授课质量非常高,学生非常满意;51%的学生认为授课质量良好,基本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只有10%的学生认为授课质量不高,致使学生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

(二)学生对传统文化课程认可度调查

对于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意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能够传承文化(91%),拓宽知识面(88%),修身养心(85%),对自己将来就业有所帮助(53%),没有人认为学习传统文化毫无意义。对于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51%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46%的学生认为可以开设,1.6%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可以自学,没有人认为不需要学习。

由此看到,对高职文秘专业学生而言,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主要意义在于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而在有助于专业素质提升和就业这一点上,很多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另外一点值得欣慰的是,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文秘专业需要开设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而认为非常有必要的也占到了一半以上。这就坚定了我们在文秘专业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信心和决心。但是,对文秘专业学生而言,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提升人文素质的层面,还要扩大到专业素质的培养的层面,我们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一是因为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知识确实有助于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如职业道德、礼仪知识、人际沟通、公文写作、档案管理等;二是只有将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同专业能力的提升相结合才能引起学生更多的重视。

(三)高职文秘专业传统文化教学“边缘化”原因调查

传统文化教学在高职文秘专业被“边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原因何在?我们通过此次调查也找出了部分原因。67%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知识涉及面广,内容庞杂、零碎,没有完整的体系,学习起来难度较大;36%学生认为传统文化知识已经跟不上时展,没有必要学习;55%的学生认为学习传统文化不能带来实际利益,对专业课学习帮助不大,不愿意学习;42%学生认为课业任务较大,没有时间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传统文化教学“边缘化”的原因可从两方面探讨:

从传统文化自身而言,其一,传统文化本身博大精深,内容庞杂,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和恰当的切入点,学生学习起来确实会感觉无从下手;其二,在先后经历了“五四”运动和“”两个传统文化的断层期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现代国人来说确实有些陌生,再加上当今社会的价值多元化、文化多元化,很多学生对传统文化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跟不上时展的潮流,这是传统文化教学“边缘化”的主要原因。

从学习者角度而言,高职高专教育“一切以就业为指向”的思路直接导致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专业课学习当中,再加上传统文化知识确实不能为学生短期就业带来实际利益,所以,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和无限的专业知识、技能的矛盾中,传统文化知识被学生置于“边缘地带”。

(四)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途径调查

在“国学热”渐趋渐浓的大背景下,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信息获取途径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校学习(40%),其次是其他书刊(23%),接下来是电视、网络和报纸等媒体(19%),还有少部分学生了解的传统文化知识来自于家庭的教育和影响(18%)。

可见,学校仍然是普及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阵地,教师和课堂的作用仍占据统治地位。其次是社会因素,整个社会宣传和倡导的走向会影响到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最后是家庭因素。整个家庭的文明程度,对文化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以及长辈对传统文化的熟悉程度都会对传统文化深入大学生内心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要想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并产生积极的学习意愿,就要实现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三结合。当然,这三者当中,学校教育还是重点,高职院校要意识到这一点,真正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充实师资力量,积极探寻传统文化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中起到中坚作用。

(五)高职文秘专业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知识状况调查

此次调查中也涉及到了一部分传统文化掌握程度的题目,但从调查结果来看,情况不容乐观。

关于古代的修身养德的名言警句,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等,仅有72%的同学完全回答正确,43%的同学大致知道其含义所在,21%的同学能精确指出其来源和意义;

关于古代的文学经典,如《四书》《五经》《十三经》《二十四史》等,有61%的学生知道有这些名称,能全部列出书名的不足2%,答出一半的不足8%。没有一人看完四大名著,只有57%的学生全部看完由四大名著改编而成的电视剧。

有82%的学生都学习过书法,但真正坚持下来的不足8%;对于书画之类的传统文化艺术常识,学生也知之甚少。如中国古代三大行书名作,能够完整回答作者和年代的只有17%,对于三大行书的内容,能够说出大概的只有9%,能够流畅说出几种书体演变顺序的只有33%,而这些书体的特点只有不到5%的学生能够粗略回答出来。

文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对于唐诗宋词中的名句,学生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来其作者和含义,正确率在75%;文学史上的名人,基本上都能说出其生活年代、代表作品和经典名句,正确率在68%。这都是学生多年反复学习文学知识的结果。

总体来说,高职文秘专业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我们所预期的相差较远。作为文秘专业的学生,在经过近十年的母语学习后,对祖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才达到如此程度,确实有些令人惊讶。这种状况,无论是就传统文化自身的传承和发展而言,还是就学生人文素质以及专业素质的提升而言,都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对调查结果的思考我们也从“教”和“学”两个维度展开。

(一)在“教”的维度,“重视”二字应放在首位。从调查结果来看,这四所学校都设置有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但都是选修课,并且有的是针对全校学生而非仅仅是文秘专业学生。所以,单从“重视”这一点上,学校就做得不够。学生学习知识有一定的盲目性,需要学校、教师去引导,如果学校不能给传统文化课程相应的重视,那么,很少会有学生也会认真对待这些课程,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改革”亟待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改革,包括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等,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教师要根据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实际,不可过分求高求深,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将正确的学习理念传达给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点、薄弱点、关键点所在,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不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对化学专业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专业认识 调查 旅游管理

一、数据调查

带着了解学生对专业教育的认知,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学生的目的。笔者于2015年9月旅游系对本专业大一至大四学生的所有200名学生进行了一项关于专业认知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从“专业选择”、“专业教学”、“实践/实习”、“专业工作”四个方面设计了30个问题。同时对丽水学院本专业的在校学习学生和在酒店、景区等企业进行专业实习的学生发放。对于在校学生采用的是到学生上课教室,现场说明,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方式;对于在酒店实习的学生,采用邮寄问卷给酒店实习小组长,由小组长发放并回收的方式进行。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78份,有效问卷170份。调查覆盖了旅游专业所有学生,有效问卷占发放问卷的85%。填写问卷的男女生比例为123:47,一、二、三、四年级的比例为29:62:18:59。

二、调查分析

(一)对专业及选择的认知

据调查问卷统计得知,进入旅游管理专业学习的学生大部分不是第一志愿选择本专业。高考后第一志愿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只占41.1%,第二志愿的占46.4%,有12.5%的学生是调剂到旅游管理专业的。选择专业时,47.6%的人认为旅游专业是个有意思的专业,有37.6%的人对旅游专业并不了解,有23.5%认为旅游专业的就业前景较好。

进入旅游管理专业学习后,45.9%的同学认为现实的旅游专业比预想的差,37.1%%认为和预想差不多,10.6%%认为比预想的好。从分布上看,大一的学生认为现实比预想差的人占了20.1%,大二、大三、大四的此项比例分别是49.2%、66.7%、49.1%。总体而言,随着年级的增加,同学们对专业越来越不认可。

(二)对专业教学的认知

对课程性质的认知方面,4.7%的同学觉得很满意,44.7%的同学觉得较满意,38.2%的同学觉得不太满意,并有4.1%的同学非常不满意。满意的原因在于课程有意思,老师比较好等方面;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认为课程设置太杂、太散,部分课程和专业不相关,同时理论性的东西太多而实践性的东西太少,实用性不强,课程专业性不强,学的不够深入。11.1%的同学认为课程实用性和操作性高,67.6%的同学认为一般,14.7%的同学认为很低,6.5%的同学选择不知道。

对课程数量的感受方面,44.1%的人认为是合理的,21.8%认为太多了,10%的人认为太少,而16.5%的人表示不知道。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66.5%的人觉得是合理的,33.5的人认为不合理。大一的同学认为专业课和实践课太少;大二的同学认为课程没有结合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和知识的连贯性进行安排。大三的同学认为大一大类招生导致大三课业积压,大三理论课程太多,大一课程与专业不相关;礼仪、调酒等课程学的太迟,且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大四的同学都未对此问题表明原因。

(三)对实践、实习的认知

对于实习的旅游企业类型,32.1%的同学认为应该在酒店,34.1%的同学认为应该在旅行社,24.1%的同学认为应该在景区,9.7%的同学觉得应该在其他企事业单位。可见,各方向的旅游企业都有大致相当的同学想要去。

对于本专业教学计划安排的半年专业实习,49.4%的同学认为很有必要,19.5%的同学觉得必要性一般,19.8%的同学觉得没有必要,不到11.3%的同学没有倾向性。半年专业实习的安排时间,大部分同学认为应设在5、6、7三个学期,比例分别是26.1%、26.7%、23.6%,这样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又没有毕业的压力,可以很好地检验所学并进一步确定自己的工作方向。个别同学选择在第1、2学期实习时觉得应该先了解工作再学习,方向更明确。而9.9%的同学选择在第8学期,主要是认为这样已经没有学习的压力,可以全身心投入实习。

三、意见建议

(一)强化学生专业认同感

鉴于同学们进入旅游管理专业或者是盲目的选择,或者是调剂的结果。旅游管理的专业教育的任务相对其他专业更显得艰巨,不仅仅是要教授同学们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引导他们培养专业认同感,然同学们喜欢旅游专业,热爱旅游专业。在四年的专业教育中,应有计划地安排专业宣传和专业认同感教育。针对不同年级、学期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任务不同,通过单独开设专业教育课程以及将专业认同感教育融入日常学习中等方式,使同学们能时刻保持较好的专业认同感,使学生们形成良好多专业素养。

(二)依据学生需要优化课程和教学

首先优化现有的课程设置,选择符合人才培养定位、技术性强的课程,并强化课程之间的知识联系,使课程能形成相关课程群。同时,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选择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方式,增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授效果,使同学们真正做到学一门课,掌握一门课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特别是要强化课程中的实践成分,通过实战式的教育,让同学们真实感受现实的专业情景,在真实情景中学习。

(三)强化专业技能实习

专业实习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强化教师-学生,学校-实习基地间的沟通和联系。另外,尽量做到针对学生需求与发展方向有侧重地进行实习安排和设计,使实习更个性化。

对化学专业的认识范文第4篇

(1)教室环境设计应融入职业文化元素,如医院文化、企业文化,使专业文化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调查结果表明,78.0%的学生认为教室环境设计与专业学习有一定联系,60.0%的学生认为在教室布置与未来职业岗位相关的内容更有利于专业学习。校内实训场所布置要尽量模拟专业岗位工作环境。调查中,80.0%的学生表示更愿意在与未来职业岗位环境相似度高的实训场所进行训练,50.6%的学生喜欢直接到医院临床实习训练。(2)专业教学可以从校内转移到医院、企业,开设医院(企业)课堂,更好地将医院、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融为一体。在对医院(企业)课堂的教学效果调查中,41.0%的学生认为可以增进对医院工作场景的了解,39.2%的学生认为可以直接接触临床设备,19.8%的学生认为可以了解到专业最新发展动态。专业技能训练是专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调查中,50.7%的学生认为能通过技能训练加深对专业文化的理解,35.6%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训练专业技能,42.2%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在技能操作训练中才真正喜爱上所学专业的。专业技能大赛可以有力推动专业技能教学。调查发现,36.3%的学生非常愿意并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大赛,55.9%的学生希望有机会参加。专业技能大赛的综合性训练,能使学生对专业文化有更深的领悟。(3)专业技能水平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调查中,43.3%的实习生认为技能水平是毕业实习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临床实习帮助自己加深了对专业的认识,提高了专业综合素养。专业文化要内化为良好的专业素养。在对“专业素养关键要素”问题的调查中,33.7%的学生认为是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37.2%的学生认为是过硬的专业技能,29.1%的学生认为是人文素养和沟通能力(见表2)。这些关键要素都直接体现在专业文化中,优秀的专业文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学习。(4)学校专业文化要与医院文化、企业文化相融合。调查中,67.8%的实习生认为学校专业文化未能体现医院文化。医院临床带教教师在专业技能熟练度和对专业发展了解度方面比学校专业教师更有优势。调查中,94.0%的实习生通过毕业实习对所在医院的文化有了一定了解,有助于职业素养的提升。

2专业教育建设对策

2.1校企文化融合是专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校企文化融合是职业院校文化的重要特征,是职业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作为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人才的卫生类职业院校,应将医院“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以及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深深融入专业文化建设中。融入医院文化,不仅要营造职业氛围浓厚、专业特色鲜明的教学和实训场所,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医院文化理念,为培养学生牢固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打下深厚的基础。

2.2专业情感融入是专业文化认同的基础

由于职业院校学生年龄小,且大多数学生专业选择由家长决定,所以入学前对所学专业并不了解。而专业教育是增进专业认识、培养专业情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新生刚入学时,可通过校史介绍、校友座谈、医院参观等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业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对专业的第一印象,早期融入专业情感,初步形成对专业的认同感,尽快接受专业文化,在专业文化引领下自觉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3专业情境合一是专业文化渗透的平台

文化建设离不开物质层面,专业文化建设更需要具有专业特色的物化环境。要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卫生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实现教室与病房合一、实训室与检查室合一、课堂与临床合一。示教室和实验、实训中心布置要与医院环境、工作情景相近,实训设施设备与临床一线基本同步,从而营造出浓郁的医院文化氛围和真实的职业场景,充分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

2.4专业技能跟进是专业文化领悟的关键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专业技能水平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专业技能教育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不能局限于教学生“会做”,而应引导学生在技能学习与训练中不断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进而达到“做优、做精”的目的。专业技能跟进是指在专业文化建设中,发挥技能训练、技能大赛的作用,在不断熟练专业技能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专业文化的领悟和理解。

2.5专业素养提升是专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对化学专业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 商务英语 跨文化商务交际

在经济全球化、国际商务活动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外贸企业需要大量具备较强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外贸从业人员。2007年中国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部分高校增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2009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拟定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指出,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强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商务、贸易、管理、金融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通过专家学者们的研读得出: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职院校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大都在2000年前后,那这些年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具体情况如何?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现状

为了具体了解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现状,特对我院11级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中管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现状。本次调查共实发问卷77份,收回问卷77份,有效问卷75份。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他们对自己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看法如何;在校学习期间,商务英语专业是否强调了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并要求他们对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有关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开设提出建议。

下面对问卷调查中的部分题目进行数据分析说明。

1.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你认为自己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如何?

70%的同学认为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般,而只有6%的同学认为自身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很好。

2.你认为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对从业发展有多大帮助?

64%的学生认为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对自身的从业发展还是很有帮助的,而只有4%的学生认为,培养他们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对从业不是有很大帮助。所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意识到提高自身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3.你认为在校期间开设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是否有好处?

68%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多开设一些与跨文化商务交际相关的课程是很有益处的,多增加跨文化环节的导入尤为必要。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其能力,巩固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知识并提升运用能力。

4.在跨文化商务交际遇到障碍时,自己能冷静进行分析、比较和概括?

当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进行跨文化商务交际遇到障碍时,只有9%的学生能够冷静的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而64%的学生还不能从容应对。

接受问卷的11级学生当时已是大三,即将走上工作岗位。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可以看出现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较弱,还不能在涉外文化商务交际活动中进行良好的沟通。

二、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具体对策

1.运用“文化移情”策略,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校园里营造真实的跨文化商务语言的文化氛围,既可以转变由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固有的认知模式而带来的思维定式的影响,又可以在多元文化沟通和交流中形成文化移情的意识。通过交际情景的仿真模拟,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亲身经历跨文化商务交际。再者通过多媒体设备,以图、文、声、像等方式向学生展示涉外文化的商务知识,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改变教学模式,优化课程内容。高职院校要对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做出调整,需要对“语言、商务、文化”之间的关系能有正确的认识,并在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的选择、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全面地体现出来。切实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感悟到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商务知识,要能够形成“语言、商务、文化”三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将三者所学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种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行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根本,在“教中学,在学中练”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还要发挥更大的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跨文化商务交际方面的知识,以便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敏感度及洞察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多样跨文化商务交际形式,以任务为导向,来加强学生的参与度。

3.学生的自我学习与实践能力。作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必须要明确意识到跨文化商务交际对自身未来的从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具备跨文化商务交际意识,指对外来文化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学习本身就是有目的、基于比较的过程,因此自己在平时的实践中要对它有一种认知能力,要做到尊重和互动的姿态,能更大限度地结合专业知识并利用学校提供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条件,提高自身对跨文化的敏感度,使自己从中获得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技巧,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探究式学习方法和体验式学习方法,熟悉文化行为规则、了解文化信息、从而形成文化理解意识和文化移情,让自身的跨文化商务交际素养逐渐提高。

三、结语

随着我国的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国与国之间贸易活动增多,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都在改善与优化中,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优化上课内容,甚至花大量资金及可利用资源投入对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中,目前已形成了基本的雏形。商务英语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社会的要求,也是外贸从业人员优胜的机会,把握好这个方向,商务英语专业着眼于对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全方位培养,以服务地方企业为宗旨,提升个人商务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导向,顺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将迎来下一个就业高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