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护动物最根本的措施

保护动物最根本的措施

保护动物最根本的措施

保护动物最根本的措施范文第1篇

运用贸易措施保护环境是近年来国际贸易法和国际环境法领域里的一个新问题。本文分五章从国际贸易法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第一章是导论,其内容分为五节。第一节讨论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指出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活动必须尊重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要尊重自然而不能奴役自然,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解”,否则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受到自然的“惩罚”。 第二节讨论环境与贸易的关系,指出环境与贸易的关系包括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对贸易的影响两个方面。通常而言,贸易不是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市场失灵和干预失灵。当存在市场失灵和干预失灵时,贸易会加剧环境问题。贸易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当政府干预能够纠正市场失灵时,贸易对环境有正面影响;反之,则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环境保护不仅会给国际贸易的产品结构造成冲击,而且也对国际贸易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环境保护之所以会对自由贸易体制产生冲击,主要是许多环境保护政策运用贸易限制手段来达成其目的,造成非关税贸易壁垒。 第三节讨论环境政策与贸易政策的冲突,指出自由贸易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并不实质性冲突。这两种政策之间的冲突是结果上的冲突而不是目的上的冲突。 第四节介绍了GATT/WTO对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关切。第五节概要介绍了环境贸易措施的概念和种类。环境贸易措施(Environmental Trade Measure)是指,为促进环境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和具有潜在贸易影响的环境措施。所谓环境目标包括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包括食品和产品的安全)以及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养护和保护。按照环境贸易措施的法律根据,环境贸易措施可以分为单边环境贸易措施和多边环境贸易措施。依据其表现形式,环境贸易措施可以分为环境标准、环境税、贸易限制和贸易制裁四种。 第二章分四节探讨GATT/WTO框架内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条款和协定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第一节在回顾从GATT到WTO的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指出GATT/WTO法律体制是一套以促进贸易自由化为主兼顾其他非经济价值目标的多元价值体系。如对于公共道德、健康措施、国防安全等政策性目的,亦会设有例外规定,使得财富目的能与这些非经济价值目的并存。由于环境保护这项非经济价值,并未在GATT/WTO体制中加以明确规定,因此基于环境保护目的而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或贸易报复行为,常常被控有违反GATT/WTO法律制度。 第二节讨论GATT/WTO的非歧视原则、关税减让原则、禁止数量限制原则及一般例外条款的含义及其与环境贸易措施的关系。非歧视待遇原则运作的核心是,“相同产品”在GATT任一缔约方的市场上必须享有相同的待遇。因此如何认定相同产品,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在GATT条文中并没有给“相同产品”下定义。根据现行学说,相同产品是根据其关税分类、物理特征和最终用途来确定的。因此,GATT义务中的“相同产品”的判断标准与关税分类相关联,它主要根据产品的内在特性进行。生产制造方法不反映在产品的内在特性中。这就是说,以不同的生产工制造方法生产的产品,只需具备相同的内在特性即可认为是“相同产品”。 环境标准分为产品标准和生产过程标准。前者直接规范特定市场上销售的货物本身的特性,如物理特征、化学成分等;而后者并不规范产品本身的特性,它规范的是产品制造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种类和数量等。一般来说,产品的生产过程并不影响产品本身的环境特性,因而,如果产品本身的特性相同,即使其生产过程标准不同,仍应视为相同产品。如 果以生产过程不同,而对产品本身特性相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待遇,就会违背GATT的非歧视待遇义务。 GATT虽然对进口产品的关税实行约束,但并不禁止缔约方为抵消其他缔约方因实施低环境标准而获得的不正当竞争利益对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也不禁止缔约方为保护本国环境而对进口产品征收其他国内税费。但为环境保护目的而其对进口产品征收的国内税费不得高于其对国内同类产品征收的税费。 严格禁止数量限制的结果,使得缔约方为保护环境而采取的数量限制措施也受到限制。一国基于环境保护而禁止某些产品的进出口,必须符合GATT普遍取消数量限制的例外规定,否则就会违反其承担的GATT义务。从这一点来看,GATT的普遍取消数量限制原则似乎不利于环境保护。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实施数量限制不仅不会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反而会因实施数量限制而导致的贸易扭曲进一步恶化原有的环境问题。 虽然第20条并未提及“环境”一词,但是,在许多环境贸易争端案中,由于当事国都援引该条(b)项和(g)项为其环境贸易措施辩护,因此,一般认为这两个条款与环境保护有关。根据第20条序言的规定,缔约方所采取的环境贸易措施不得在条件相同的各国之间构成不合理的歧视,也不得构成变相的贸易限制。除此之外,缔约方根据(b)项所采取的措施应是与GATT抵触最少的措施;根据(g)项所采取的措施不具有域外效力。 第三节阐述卫生检疫措施协议,指出协议通过许多方式补充和完善GATT,但最重要的补充要算对国内措施纪律的补充。在GATT之下,阻止进口的国内健康标准仅仅受国民待遇原则的限制。只要给予进口产品的待遇不低于国内产品,无论国内标准多么不合理,都无关紧要。而不管非歧视的国内措施是否会影响贸易,协议则将它们置于其监督之下。由于协议有着比GATT更严格的纪律,在涉及协议的贸易争端中就不能再援引GATT第20条(b)项作为抗辩的根据。 第四节探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指出WTO并不要求成员拥有技术规章,协议旨在保证强制性的技术规章和自愿性标准以及产品检验和证明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贸易壁垒,亦即技术规章对贸易的限制不应超过为实现一合法目标所必要的程度。所谓必要性是指,合法目标无法以其他具有较小贸易限制效果的措施达成;而且,除非采取所拟定的措施,否则会有无法达成合法目标的风险。在评估此类风险时,应考虑有关因素,尤其是可以获得的科学和技术信息,有关的工艺技术或所涉及的产品的最终用途。 第三章分三节探讨单边环境贸易措施在WTO法律体制中的地位。第一节阐述单边环境贸易措施的种类,指出单边环境贸易措施主要有保护国内环境的单边环境贸易措施和保护全球公共环境的单边环境贸易措施。第二节是对保护国内环境的单边环境贸易措施法律问题的具体论述,指出根据国家主权原则,一国国内的环境问题,即不具有跨界外溢效果的环境问题,属于该国主权范围之内的事项,该国采取何种环境政策予以处理,他国无权干涉。换句话说,环境政策的选择反映了一国对环境品质及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一国有权决定是否牺牲部分国民所得来换取高环境标准,或是牺牲环境品质以追求经济增长。因此,目前GATT/WTO法律体制,对各国的国内环境政策基本上不加干预。所以,不论是国内生产造成的污染或是对国内产品及进口产品的消 费所采取的环保措施,WTO并未予以限制,换言之,各国均可权衡其所得及环境品质而决定其国内环境政策选择的优先顺序。保护国内环境的单边环境贸易措施又可分为保护国内生命健康的单边环境贸易措施和保护 国内自然资源的单边环境贸易措施。就前者来说,只要国内税和管理规章只要符合不歧视原则,就算符合国民待遇原则。由于这一限制,有时缔约方会滥用符合国民待遇原则但不合理的产品标准,作为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为了解决上述贸易壁垒问题,GATT/WTO制定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和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规定缔约方所采取的产品标准和动植物检疫措施不得构成不必要的贸易障碍。就后者来说,一国为保护本国自然资源采取的出口限制措施可能被指控为保护本国产业的做法,并违反GATT第11条禁止数量限制的规定。虽然GATT第20条(g)项为缔约方养护可用竭的自然资源的措施规定了例外,但是,该款要求有关措施必须同时限制本国生产及消费。因此,一国限制自然资源出口的措施很难援引该款得以合法化。第三节具体论述保护全球公共环境的单边环境贸易措施涉及的法律问题,指出由于其存在种种缺陷,国际社会不赞成采取单边环境贸易措施保护全球公共环境。 第四章分七节对多边环境贸易措施的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一节概要介绍了多边环境贸易措施的种类以及包含环境贸易措施的多边环境条约。第二节以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巴塞尔公约为例探讨多边环境条约中的进出口许可制度,指出前者规定的濒危物种进出口许可制度与WTO法律体制基本一致,而后者的进出口许可制度则多与WTO体制抵触。第三节探讨多边环境公约中的配额和数量限制制度,指出其与WTO体制不相抵触。第四节探讨多边环境公约允许缔约国采取更为严厉的国内措施制裁违法行为这一制度,指出其与WTO体制不相抵触。第五节讨论多边环境公约对缔约国与非缔约国贸易的限制制度,虽然这一措施有利于鼓励更多的国家签署和履行多边环境公约,有助于确保多边环境公约的有效实施,并最终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但由于这一规定构成对非缔约国的歧视,与WTO体制冲突。第六节探讨多边环境公约中的技术与财政援助制度,指出这些技术转让和资金援助条款可能不会与GATT冲突,但它们也会引起一些问题。第七节探讨了协调多边环境协定与WTO体制的各种可能的途径,指出在WTO体制范围内采取行动将是解决多边环境公约与WTO规则冲突的有效途径。 第五章分五节环境贸易措施与国际竞争的关系。第一节概要介绍了环境标准的不同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以及不公平竞争对投资转移和环境政策的影响。第二节探讨环境倾销与反倾销的问题,指出环保人士所谓的环境倾销并不符合WTO反倾销法的要件。即使一国环境标准过于宽松,使得该国生产者得以享受环境成本外部化的利益,该产品的进口国亦无法依据WTO反倾销法对其征收反倾销税。第三节探讨环境补贴与反补贴税是否可以用于解决因环境标准差异而引起的竞争问题,指出一国政府如果没有采取适当的环境标准,致使该国产业负担较低的环境成本,而享有价格竞争优势,该国政府的这种不作为不构成WTO反补贴法中的补贴。因此,从现行国际贸易体制来讲,对低环境标准国家的产品征收反补贴税,以抵消其因低环境标准而获得的竞争优势,是行不通的。为弥补本国产品因实施高环境标准而遭受的竞争劣势,而给本国企业的环境投资给予以补贴,由于会影响国内产品的价格,具有扭曲贸易的效果,因此在现行多边贸易体制之下,并不属于不可起诉的补贴。如果受环境补贴的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并造成相关产业的损害,则该国可以对其征收反补贴税。如果将为弥补竞争劣势而给予的环境补贴定性为不可起诉的补贴,则与环保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第四节探讨边境税调节制度在用于解决因环境标准差异所导致的国际竞争问题时存在的问题,指出传统的边境税调节规则仅仅适用于为增加财政收入而征收的间接税,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于为环境保护等特殊政策目标而不是为增加财政收入而征收的环境税。最后第六节指出实施生态标志制度和协调各国的环境标准是解决不公平竞争问题的理想途径。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王天红

保护动物最根本的措施范文第2篇

项行军

 浙江绍兴 311800

摘要:风景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及养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园林施工处于园林工程的中期,重点强调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并影响到后期的

整体效果。园林施工是一项短期的工程,而养护管理则是相对长期、周期性的工程。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两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关

系。本文重点分析了施工中的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的特点,以促进我国风景园林工程施工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风景园林 施工管理;养护措施

1、工程施工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

园林施工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园林绿化设计图纸演化为现实中的景物。

园林施工要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其中要重点注意的事项有以下几点:

(1)要合理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园林施工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原

有树木、草地等植被进行合理的保护,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2)对原有土壤要进行适当的修复。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在

园林施工中,要注意土壤表面和养料的补充和修复,确保植物有良好的生

长条件。

(3)树木栽植时要注意植物的生长周期。树木的成活和生长普遍具有

一定的周期,因此,在园林施工中要根据树木的特性进行栽植和培育。

2、园林施工中的生态保护措施

园林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很多,既要注意施工工期、植物的成活率等问

题,还要严格保证园林施工符合设计整体效果的要求。在园林施工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保护问题,主要是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否则会得不偿失。

园林施工中的生态保护措施,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原有生息地的保持,

以及新的生息环境的建立,这是现代社会对生态保护的基本要求之一。同

时,在园林施工过程中,还要为本地生物及其生息地建档,以便跟踪调查

及监测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植物、动物等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并且再生能力较差,一旦遭到破坏,极难修复和创建。

(2)、要保护城市中含有丰富乡土植物、野生动物的自然保留地或半

自然保留地。在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建设中,一方面要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

需要,另一方面还要高度重视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在园林施工中,常

常会遇到荒坡、灌丛、森林、河川、湖泊、洼地、废弃的矿坑等等地理环

境,这些地方在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有很大潜力。园林施工中并不是简单

的照图施工,而是要以生态保护为基本原则,在对具有保护和利用价值的

地方,一定要在与建设规划部门、技术人人员、施工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

最终确定既不影响整体园林效果,又能有效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的施工方案。

(3)、要注意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以及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

境。天然湖泊、水塘、洼地、沼泽等都属于湿地生态系统,许多生物长期

生存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如果一旦失去生存空间,必然会导致野生动植

物的死亡,甚至是物种的灭亡。由于人类长期对自然过度的开发与利用,

而缺乏必要的修复与保护,人类已将面临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园林施工

中要充分考虑到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需要,尽量保护日渐减少的湿地生态系

统,为野生动植物保留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3、风景园林施工中的养护注意要点

园林施工中的养护工作尤为重要,绝对不容忽视。园林中的植物栽植

只是一项短期的工作,而养护则是长期的工作。人们常说“三分栽,七分

管”,由此可见园林施工中的植物养护的重要性了。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

特点各不相同,要是植物茁壮成长,充分发挥绿化、美观的作用,就必须

为植物创造适应其生存需求的外部环境,园林施工中必须培养植物的养护

意识,这是至关重要的。园林施工中的植物养护要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灌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主要依靠根部从土壤中吸收的,

而在土壤中含水量不足或地表水分消耗过大的情况下,必须采取灌溉的方

式满足植物对于水分的需求。灌溉过程中水量的大小是根据植物的具体缺

水情况而定的。不同的植物对于水分的需求是不同的,灌溉是园林施工中

植物养护的基本要求。

(2)施肥:由于园林中各块土地的土壤成分不同,以及各种植物对于

肥料的需求也不相同。在园林施工中进行植物养护工作时,一定要进行适

当、合理的施肥工作。肥料是保证植物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如果施肥工

作没有认真进行,有可能导致植物的叶片发黄、成长缓慢,甚至死亡等现

象。施肥是园林施工中植物养护的必要保证。

(3)排水:园林中土壤的含水量过多,往往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

至死亡。由于植物的生存环境、生长习性、长势等不同,对水涝的抵抗能

力也有所不同。园林施工中,施工人员要充分考虑到排水设施的修建和应

用,严格控制同让中的水分含量,土壤中水分过多时,要及时进行排水。

(4)病虫害防治:园林中的植物大部分是在外地或国外引进的,其中

很多是珍贵的物种,如果施工中一旦遭受病虫侵扰,必然导致植物的死亡,

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园林养护工作中要高度重视病虫害的发生,病虫

害防治工作并不是发现问题后才展开的,那样往往是“亡羊补牢,悔之晚

矣”,而是要建立长期、系统、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机制,坚持与预防为主的

原则。

4、风景园林施工中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有机结合

园林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具体的工作,并且对施工进度和质量的要

求都较高。园林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而其中最为重要

的两个因素为:园林施工中的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园林施工中只有将这

两点机结合,才能有效保证园林工程的整体效果和质量。施工中保护措施

与养护意识结合时,要注意以下两点问题:其一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展现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园林施工就是把园林设计者的设计意图转化为具

体景观的过程,所以在园林施工中,施工人员必须深入领会设计者的设计

意图,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但是设计图纸往往为了片面追求园

林的整体效果,而忽视了生态保护要求,施工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将现

场信息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以便加强园林施工地区的生态保护。虽然设

计者的设计意图有所改变,会对园林的整体效果有一定而影响,但是只要

施工中的养护工作做的全面、到位,确保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需求,也会

一定程度上对其起到改观作用。其二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要贯穿于园林施

工的全过程园林施工中保护措施与养护意识都不是孤立进行的,两者之间

有着相互补充、协调的作用。在进行施工生态保护措施时,要尽量为养护

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空间。而在进行植物养护时,仍然不能

放松对生态的保护工作。园林工程施工中只有全程贯穿保护措施与养护意

识,才能达到最理想的园林效果。

参考文献:

[1]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保护动物最根本的措施范文第3篇

转基因技术,是指将一种生物物种的目标基因通过人工方式植入另一生物物种的细胞中,使被植入细胞的原有信息发生部分改变,被植入生物物种的遗传特性也随之发生改变的一种现代生物技术。[1]转基因食品,又称基因修饰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简称gmf),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移,以转基因生物为食物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2]

转基因产品之所以成为世纪焦点话题,集中了国际法学界对其多维的深切关注,有着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从上世纪末开始,粮食、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三大威胁,而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的初步成果给世界各国,尤其是欠发达国家的温饱难题的最终解决带来灿烂曙光;另一方面,转基因技术一反传统的通过自然育种的方法,利用人工的技术强行介入自然育种进程,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了自然育种周期和扰乱了自然规律,在科学上和伦理上引起了全球争议。

一、保障生物安全的国际立法

生物安全问题很早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许多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卫生检疫以及动植物检疫方面的法律规范,并成立了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等有关国际组织。

(一)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简称cbd)于1992年6月5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由175个与会国家签订,该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截至2000年5月,公约的缔约国有177个。公约阐明了“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 或biodiversity)的含义,即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以及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cbd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公平获益和分享遗传资源提供了一个综本文由收集整理合而全面的法律框架。

(二)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

该议定书与生物多样性公约有着一脉相承的亲缘关系,1995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第二次《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决定开始谈判拟订这样一个议定书,并成立了开放的生物安全特别工作组。2000年1月29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上,经过艰苦努力,各方达成妥协,终于结束了5年的谈判,通过了《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the cartagena protocol on biosafety of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简称bsp)。该议定书是世界上第一个管理转基因活体生物越境转移的多边国际公约。

二、wto管理转基因产品的机制

(一)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

《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即sps的主要目标是防止各国采取的sps措施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消极影响和以保护生命或健康之名滥用sps措施。按照sps的宗旨,缔约各方有权采取“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在必要时还可以采取限制贸易措施,但这要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

1、科学证据原则

根据sps第2条规定,各成员方要确保任何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是根据科学原理而进行的,如无充分的科学证据,则不得保持(第5条第7款规定的情况除外)。根据该协议第3条规定,既便是各国采取的检疫措施高于国际标准、指南和建议,这些措施也必须以科学为依据。这些规定说明,科学证据是一切卫生检疫措施的首要标准,是检疫规则的基石。

2、风险评估和适度保护原则

sps允许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可承受危险程度,制定本国的标准和规则,同时还须考虑国际组织制定的风险评估技术(第5条第1款)。为了将保护对贸易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限度,成员方应在考虑有关风险评估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其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并据此作出保护的适度水平(第5条第4款)。

3、国际协调原则。从本质上看,sps的目标是通过要求各成员方采用国际标准,从而达到协调各成员之间所采取的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目的sps要求各国采取的动植物检疫措施应该依据国际标准、准则和建议(第3条第1款),并应尽可能参与相关的国际组织及其附属机构的活动,以促进在动植物检疫措施方面的国际协调。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即tbt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国(或集团)以维护国家(或集团)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措施,如技术标准与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包装与标签要求、产品检疫、检验制度、绿色技术壁垒和信息技术壁垒等。与其它贸易壁垒相比,tbt有着广泛性、系统性、双重性(合法性、保护性)、隐蔽性、可操作性、针对性、扩大性和争议性等特点,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首选措施。tbt的合理性主要来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国际标准的采用

tbt敦促各国朝使用国际标准方向努力。tbt第2条第4款责成成员使用现存的国际标准,除非这些国际标准或其中的相关部分对达到其追求的合法目标无效或不适当(第2条第4款)。

2、合理的措施成本

tbt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法规和标准(涉及到包装、标志或标签方面的要求)以及为符合技术法规和标准而制订的测试和认证程序。tbt规定,标签的成本一般应与制定该标准的目的相符,即产品标签的成本不应过分加重生产者的负担和损害消费者从标签上获得的利益。在美欧转基因产品贸易争端中,美国反对强制性地对转基因食品加贴标签,而欧盟实行强制性标签监控制度。欧盟认为在转基因食品包装上加贴标签是按其认为合适的水平采取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措施。(第2条第2款)也是尊重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要求。而美国认为欧盟的标签政策是“不透明的,无法预测的和非科学的”,实际上是要求对来自美国的转基因产品必须进行安全测试,是阻碍自由贸易的非科学的贸易壁垒。

三、结语

保护动物最根本的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平原河道;生态治理;理念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用水的需求不断地加大,成为很多城市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城市水质被严重污染,很多河流已经基本上失去了自我调节的功能,水源的生态系统变得非常的脆弱。水源的自我净化能力的下降,导致用水的水源及良好水质的缺乏。对于这种情况,相关部门需要对水资源进行相关管理,如通过外引内治的方法,进行分区、分阶段地进行清理和截污治理。

虽然通过治理后的河道水源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不能够对整个河道网的水质进行有效的改变。这是因为在治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关的技术,没有在考虑生态系统的前提下进行河道规划和设计,这样虽然能够对河道水质有一定的恢复,但是降低了水环境容量和河道自身的水质净化能力,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水质问题。

1 河道生态护岸治理设计原则

回归自然是河道生态自理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从河道的植被入手,建立自然植护岸工程。在生态型护岸工程的设计中,必须要遵循护岸稳定、材料自然、正常防洪、内外透水及合理的经济成本为原则,使工程结构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冲击最小化。河道生态护岸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当地的气候、水文条件以及河流的变化规律、趋势等,还需要考虑岸坡泥土的物理性质以及力学性质,调查拟建工程区关键物种的分布、工程现有管理状况,土质和水质污染有无与程度,分析工程实施能否就地取材、工程施工是否会带来新的生态问题、是否需要迁移补偿情况等,然后选择一套最佳的方案,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护岸植被的品种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不同沿岸的水位情况,将河流岸坡分为干燥、潮湿、洪泛带等多个不同的区域,再结合当地的实际植被情况进行不同区域的植被种植。

2 平原河道生态治理理念

2.1 水生动物种群的构建理念

水生动物群是恢复河道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合理地对相关生物进行操作,使得浮游生物的种类和密度处在一个正常的状态,使之能够控制藻类植物的过量生长,达到改善水质的作用。在人工型河道水体进行人工浮床技术改善水体水质的同时,可以及时向水体中投放铜锈环棱螺、蚌类等底栖动物和鱼类,构成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以强化和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维持水体生态的长期稳定性。

2.2 保护湿地与水面的理念

保护湿地和水面,坚决反对围河湖造田,这是保证河网的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保留独特的荒滩荒地的植物和生物栖息地显得尤为关键,因为这些地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维护生态系统有着特别的价值。在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河网湿地,水生动植物对净化水源、控制污染、调节气候和抵抗洪水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样性的湿地为野生动植物生长和后代的繁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也能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平原河网地区的河道治理应尽可能保留河道的自然土质岸坡,河岸以植草、植树为主;对于人工河道的生态治理应尽量采取土质岸坡、缓坡,以植物护岸为主。但下面几种条件一定要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同时进行:一是在水流比较急的河段一定要采取工程措施,应保持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有效的沟通为基础,同时以空心混凝土砌块块,碎石桩,石笼网格等方式进行护堤,为多样化的水生植物的生长和繁衍、两栖动物的繁殖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其次,对于河岸比较陡的河段,可以采用木桩和木框加碎石块等措施,使河护岸工程得到稳定,且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不利影响。在应用草皮、木桩护坡时也可以借助土工编袋,袋内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冲刷,又能长出绿草。平原地带的河网水位一般变化不大,其是否通航直接影响到护岸的设计。不通行的河段可以采用植树、种草的措施,以防止水土流失。在正常蓄水位的时候,可以使用中空成型块衬砌,预制结构形式,为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提供一个可以栖息的地方。在河堰坝时蓄水时,应该留下一些陡峭的宽度辅助水通道上鱼类的生长,也有利于与上下游水生物沟通;对于局部地区的河段可以设置两栖动物上下岸的通道,为它们的生长和繁衍创造条件。对于有通航要求的河道,在河道断面的设计时,在正常水位以下可以用砌石挡土墙,在正常的水位以上,用缓于l:4的毛石堆砌斜坡,这样就可以增加水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波浪对河道的冲刷,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堤防。

2.3 注意人文因素的保护与遗传的理念

对于城镇河道的治理,必须要保证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的同时,还要保证其观光休闲等功能。在城区,有河岸景点的河流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的地方,所以在治理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城市对河道景观与环境和谐的要求,构建具有亲水理念的景观河道。城镇建设与规划要突出亲水文化,郊区突出自然和生态,结合城镇绿化和园林建设,因地制宜,采取植物种植、植被保护等生态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使河道防洪工程与河道两岸景观融为一体,与城市文化、风格、历史、人文相协调。

2.4 设计一种亲水性的生态理念

在进行护岸工程实施前,必须要运用各种植物生态知识、水流动力学知识并结合现代的工程技术,创建一个生态化、人性化的护岸。水位变化较大的河道生态护坡,根据水位变化分三个区采取不同的措施:一是在水位变化区,除了被冲刷严重的河岸需筑硬质堤护坡外,别的可采取干砌块石等护岸方式,使河岸趋于自然形态。在受冲河岸堤防内侧也可采用种植水杉等根系为直根的树种或草坪护坡等植物护堤措施。二是对于水位变化区以上的河段,可以采用种草植树进行生态绿化。三是水位变化频率比较大的河段,可采用生态砖、石笼席、天然材料垫、土工布包裹、混凝土块、土工格室、木框墙、三维土工网垫、鱼巢砖等构件护岸。在河道断面的形态设计上,尽量采用复式的河道,枯水期流量小的河段,其河滩上可以种植植物。抗洪时期,河水漫滩,可降低洪水的水位。在城镇地区,还可利用河滩与堤防,建造亲水型的绿地、河滨公园等,使人们在不同的水位时都能和水亲近,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氛围。

3 结语

生态型护岸是治理河道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地加强,河道治理的技术不断地提高,在对河道进行治理的情况下应更多地去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我们必须要运用最新的护岸技术,最大限度地保证水源的清洁和生态的平衡。

参考文献:

[1]王立明,石维,张辉等.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污染河流生态治理与修复[J].海河水利,2011(4).

保护动物最根本的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管理措施

绿色建筑是能源危机形势下的新型建筑模式,建筑工程的顺利完成需要高质量高标准的建筑施工管理,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在工程的设计、建筑材料选购、施工人员的选择、施工成本的控制、施工时间的管理等方面实现能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运用有效的控制管理体系,实现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高环保的工程建筑施工,保障绿色建筑的优化性能和发展。

一、绿色建筑概述

绿色建筑是在建筑工程的建筑选址、建筑设计、建筑规划及建筑施工过程中,利用最有效的能源利用方式,构建出来的最有利于环境利用、最低限度影响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及活动的空间的建筑形式。

二、绿色施工管理

1、施工组织规划管理

1.1组织管理

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和管理制度。绿色建筑的施工过程中环保理念的贯穿及节能节水节地等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出现交叉和重叠,需要施工管理组织在施工规划中明确各岗位的管理职责和管理细节,避免重复的规划和施工步骤及细节的重复。明确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的第一负责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目标实现及组织实施,制定合理的监督监管机制,实现项目管理的有序进行和实施监督监管。

1.2规划管理

1.2.1编制绿色施工方案,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和应急救援预案,应用有效的技术方案降低环境的负荷,保护地下的文物、水资源和公共设施等资源。②工程中容易散落、飞扬、疏漏的土方、垃圾及建筑材料的运输过程需要采取封闭措施,保证不污损场外的道路。对施工现场飞扬物质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洒水、遮挡、掩盖、围挡、密网覆盖等多种措施根据施工需要和保管要求进行合理的选择。③使用低振动、低噪音的施工机具,进行有效的隔振、隔音措施,实现有效的噪音与振动控制。④尽量减少或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施工需要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尽量保持在施工范围内。电焊过程中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的污染。⑤施工现场的污水可以根据类型通过设置隔油池、沉淀池、化粪池等进行简单的净化处理,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实现地下水环境的保护,针对含有化学品等有毒材料及油料的储存池,根据有资质的废水水质监测单位的检测报告设置隔水层及有效处理措施,并做好渗漏液的处理和回收。⑥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车辆、物料堆积等都会造成裸土层的出现,要及时的种植速生草种及覆盖砂石,避免土壤的侵蚀和流失;有毒的废弃物产生后要采取安全措施进行储运或交与相关部门进行回收处理,避免储运过程中泄露造成污染。施工完成后要对施工的总体环境进行植被覆盖建设,补救施工活动中的植被破坏和土壤侵蚀。⑦建筑垃圾的数量要在施工计划的设计过程中进行严格的定量要求,并要求回收利用率不低于总量的30%,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要进行袋装化处理并及时的清运。

1.2.2节材措施、节水措施

要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设计,进行多部门的节材图纸会审,从购置、储运、保管、装卸等环节出发,制定严格详细的管理措施,减少物料的搬运次数,对运输机械进行装卸部位的改造,减少物料的遗洒及损坏。根据施工工程的具置进行管线路径的优化安装,制定最节省材料的安装路径和就地取材措施。应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实现模板及脚手架的周转次数。节水措施的主要方向是节约和重复利用,运用相关设备和技术实现符合回收标准的水资源回收利用。

1.2.3节能措施

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节能目标,制定节能措施。注意可再生资源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替换利用。施工设备的选择要符合施工负载,避免机械设备的超负荷运行。对施工方案根据施工的进行合理优化,工序的安排要紧凑,保证人离机停的施工秩序。

2、施工监督管理

①施工监理要充分了解绿色建筑施工管理的设计标准,具备节能设备、节能材料、节能工艺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在工程规模、设计标准、生产工艺设计、施工功能要求、规划设计方面对开发商给予有效的监督并提出整改方案,保证在施工的方案、组织设计等方面充分行使监理权。

3、施工质量控制

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施工准备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明确施工的关键技术文件及施工准备要素等包含的重要内容,监理部门与政府相关部门共同探讨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评价内容,对现场的施工机械、材料与构配件质量水平进行核查,对施工中必备的水电、道路、通讯、救援等施工保障验看,规范细致的完成图纸会审工作,避免落项、丢项情况的发生。施工过程中运用工序质量关键因素控制方法查找影响工程质量的根本问题,利用模糊因果分析的方法,规避问题的发生,并制定详细的应对和解决措施,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在工程结束后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实现竣工验收工程的质量控制,检验工程实体质量与设计是否相符、施工资料是否完整真实、联运试车能否正常运行等,实现工程质量的验收和评价。

4、绿色施工具体措施

4.1墙体节能施工管理控制

施工过程中针对建筑的维护结构、保温性能及气密性等节能特征,要采用密度小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在节能措施中可以选择建造复合墙体,复合墙体的空心砖堆砌需要按照图纸的要求严格控制砖块的具置。施工过程中要全面的规划墙体的粉刷开裂、墙体热值、渗漏问题,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保证技能性能的最优发挥。需要严格控制砂浆质量和砌块质量,严格施工监督管理,保证砌块的平整均匀及接口的应力分析合格等,保证重点部位重点控制的实现。

4.2门窗安装的施工管理

门窗的施工过程需要按照施工图纸严格进行,对门窗的空气避风性能等相关空气指标认真检查,严格控制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密封设置采用毛毡及高分子聚合物进行填充,为完善绿色建筑门窗的保温隔热效果,要在门窗的内部添加石棉板及高分子聚合物等保温隔热材料。

结束语:

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对绿色建筑的施工意义重大,管理内容复杂宽泛,需要加强建筑施工的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员的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意识,严格按照绿色施工管理的工作要求,将绿色施工管理的理念和方式运用到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保证施工质量和绿色建筑的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牛. 绿色建筑开发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1.

[2]罗权. 浅析绿色建筑施工管理及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0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