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室布置的优缺点

教室布置的优缺点

教室布置的优缺点

教室布置的优缺点范文第1篇

小学班级环境布置技能是指小学教师指导学生布置班级环境的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手设计布置班级环境。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班级环境布置的主体,但是不能缺少教师在班级环境布置中所起到的辅助作用。?教室环境布置技能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技能,是一项系统工程,处理起来有难度,也有深度,故班主任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要素

1、教学内容的布置(晨光故事、美劳作品、自我演示文稿诗词欣赏、名画欣赏、乡土教材、静思语等);

2、生活教育的布置(公告栏、班级活动照片、班级信箱、荣誉榜、奖励栏、班级常规、辅导活动、生活集锦、精神标语等);

3、各类学习角布置(音乐角、阅读角、奕棋角、作业角、书法角等);

4、教室空间的布置(各类簿册、课桌椅的空间摆设、壁柜摆设、学生置物柜摆设、教具教材摆设、资源回收筒摆设、扫具摆设等)。

三、班级环境布置技能的功能

第一,教师运用班级环境布置技能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可以让学生知道教室布置的不易,让每位学生为美化自己的教室出一份力,让教室充满人情味,成为学生真正温馨的家园。第二,教师运用掌握班级环境布置技能,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可以减少师生间的嫌隙,而且可以融洽学生间的气氛,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第三,教师运用这种技能可以塑造幽雅的读书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陶冶学生的性情,达到培养学生优良气质,加强学生文化素养。

四、教师班级环境布置技能运用的总体原则

教室环境布置注意整体协调,要有明确主题,切忌杂乱无章,缺乏美感。所设计的内容要注意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激励性。2、教室环境布置,既要追求新颖、活泼、美观、大方的视觉效果,又要符合班级特征,并力求富有班级特色。3、对教室的布置应该根据班级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不断更新变化,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获取进步的动力。

五、班级环境布置技能的运用

1、明确目的性和思想性。教室布置的目的,不仅我们老师需要清楚,同学们更应该明白。布置教室前先确定一个主题,再围绕这个主题从内容、形式、色彩等方面来进行整体设计。教室的布置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思想性很重要。布置时,可以考虑: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宣传培养目标;宣传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远大理想;宣传英模人物的思想、事迹;宣传班上的好人好事等。

2、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环境布置,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动手布置,让每一个学生出谋划策。学生们畅所欲言,学生的每一个建议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讨论,整理,结合班级的具体特点,选用切实可行的建议,形成详细方案,并鼓励学生踊跃报名,自己选择承担布置工作的某一部分,寻找合作伙伴,制定实施方案,精心布置一个温馨、漂亮的“家”。

3、注重师生合作,融洽师生关系。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教室的布置理应听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参预到其中来。所以学生是教室布置的主要执行者,教师参与其中并从旁指导,扮演着辅导者的身份。在布置的过程中,师生在共同决定布置的形式与内容后,可以以分组的方式让班上的所有同学参与布置。在布置完成后,更可以集合学生召开商讨会或欣赏会等,让学生作意见发表及想法交流。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不但能减少师生间的嫌隙,而且能融洽学生间的气氛,更能提升班级的向心力。让每位学生为美化自己的教室出一份力,让学生知道教室布置的不易,共同爱护学习

4、创造文化氛围,突出艺术性。教室的布置还得要讲究艺术性,注意整体布局,点、线、面结合色调的协调搭配等。把教室的每一面墙都变成营造文化氛围的阵地,让一面面“文化墙”使学生时时感受着高雅的艺术气息,引领学生去发现美、追求美、展示美。还可以在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谚语格言,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催人奋进。同时还可以张贴学生自己优秀的手工、摄影、书法作品,来展示学生的创造才能,展现出学生的精神风貌。浓郁的文化氛围,幽雅的读书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优良气质,加强学生文化素养。

教室布置的优缺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园广播系统 传输方式 安装 使用

目前广播系统在校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例如学校每天都需要用到校园广播来播放广播体操、眼保健操、各种通知、校园音乐及上下课铃声等,每周都要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来进行升旗仪式等爱国主义教育。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校园广播带来了划时代的革命,校园广播系统的职能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公共广播的功能,英语听力教学、听力考试等新的需求仅靠传统的公共广播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对于广播系统亦要求其更加稳定可靠,功能强大,音质清晰,操作方便,自动播放,分点、分区控制,智能化程度高。但由于目前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使用要求不尽相同,各个学校的校园广播系统也不尽相同,广播系统的差距也很大,大致有以下几种:

现有最常见的校园广播传输方式有音频有线定压(定阻)传输、无线调频传输、有线调频传输三种方式。

① 最常见的为有线定压音频双绞线传输:

机房用定压功放,调音台等设备,室内终端用壁挂式音箱,室外用室外音柱,草坪音箱等,线路采用音频线方式。这种传输方式的广播系统音质一般,布线繁琐,区域既定更改麻烦,寻址控制需要再布线。其优点是终端便宜、结构简单;缺点是每间教室都需布线,系统严格按照功率匹配与阻抗匹配的原则进行配置,可扩容性差,无法实现立体声广播,节目容量小(仅可同时传输一套节目),无法做到按年级、按班级同时播送不同内容。有的学校利用可分区的功率放大器,分年级进行布线,即同一年级可同时播放同一内容,但是这样往往在班级调整时会受到广播布线的限制,目前很多学校都采用这种广播方式。

② 无线调频传输方式:

其优点是施工简单、无需布线、价格低廉、可实现多路同时广播;缺点是需占用空间频率资源,原则上需要通过无线电管理部门批准频率,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可靠性相对较差。这种方式目前在中学使用者较少。

③有线同轴共缆调频传输方式:

有线调频是基于有线电视同轴共缆频分复用技术传输方式工作的,其优点是可实现多路同时传输,可扩展性强,终端音箱只要满足接收电平即可,不受数量、功率限制。有线电视技术在中国已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史,已完全成熟,性能稳定。有线调频广播可与闭路VOD、双控、闭路电视共缆传输,无需布线,施工简单,传输节目数量可扩展,并可实现智能广播可寻址控制功能;缺点是有线调频传输方式是基于弱信号传输工作的,调频音箱需外加稳定的220V交流电源。

综合上述几种技术,一般学校选用有线调频传输方式较好。有线调频广播扩展性强,性能稳定,智能化程度较高,可实现真正的无人值守,且可与闭路双控、VOD点播教学,校园多媒体等“多网合一”。

我校校园广播系统的使用:

我校原先使用的是双控系统中的有线有源音箱,即利用双控系统中的定点控制终端的音箱电源,接通有源音箱,而音频模拟信号通过一根音频信号线传输,这样也可实现点对点进行控制广播。但是,这种广播系统着实是增加了我们电教工作人员的不少工作量。比如,原先我们通过此套广播系统播放眼保健操,一些学生故意将有源音箱的开关关闭,或将音量调节旋钮关小,更有甚者还会将插在音频输入口的音频线拔去等等,以此来逃避做眼保健操。每次考试前我们电教工作人员都要早早来到学校,对每间教室的音箱都要调试。因为有源音箱都有开关、旋钮,而且接有当地的220V电源,如果开关关闭、旋钮关小,或电源不通,无论哪一项出现问题,都会对考试造成影响。

学校在进行期中、期末考试时,由于是一根音频信号线,这样就不能实现不同年级英语的同时播放。后来我校在广泛考察的基础上,决定采用有线同轴共缆调频传输方式进行广播系统的改造。前面已经介绍,有线调频是基于有线电视同轴共缆频分复用技术传输方式工作的,其优点是可实现多路同时传输,可扩展性强,终端音箱只要满足接收电平即可,不受数量、功率限制。况且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历史,技术已完全成熟,性能稳定。总结以前就近取电源的系统故障较多,广播受本地电源的控制,我们采用了直接从主控室取电源,通过一根电源线连通各个教室的广播,避免了因某一个教室的电源故障而不能广播的问题。

另外,施工时需要单独布一根射频信号线,通过分配器、分支器连通各个教室,在施工时应严格计算出信号衰减量,决定使用哪一种分配器及分支器并做好纪录,为以后系统维护备好资料。在计算、施工过程中,由于信号的衰减可能会使用到信号放大器,放大器的选用、调试和安装一定要慎重,因为它决定着其后面所有信号的传输,马虎不得。放大器的电源也取自由主控室来的电源,保证整个广播系统的电源同一性。

考虑到教室的广播音量的均衡,我们在教室黑板上部两侧分别安装一只主、副音箱,主音箱受控于广播主机,包括音量控制,副音箱主要用于系统的扩音,并且音量与主音箱同步。我们使用的调频主音箱具有液晶显示面板,能够显示当时所播的信号频道、显示系统时间,两者交替显示。利用音箱遥控器可以设置教室广播编号,可以调节广播音量等。使用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广播主机来调试音量,而不用到教室进行调试,利用广播主机可以同时调节所有教室音像指定到同一音量,也可以单独设置某一教室单独的音量高低,使用起来较为方便,而且这些工作在主控室就可以实现。安装完毕,在调试广播音箱时,我们只需要使用遥控器进行设置,因为我们要求在音像面板上不设电源开关及音量旋钮,另外将音箱安装在黑板上部较高位置,所以自使用以来,再没发现有学生调试音箱情况。

我们使用的校园广播系统为广东迪士普公司ABK产品,电脑主机可以24小时全天候工作。在设计整套系统时,为了保证在中高考英语听力考试突然断电的意外故障,我们要求整套系统带有大功率UPS电源,能够保证在停电状态下UPS能持续工作2小时以上。功放电源采用电源时序器,以延时按次序接通电源,避免功放、音箱受开机电流冲击,并且能够通过电脑主机控制定时开关。通过对广播信号程序的设置,可以实现广播铃声、眼保健操、校园音乐等的定时播放。

此套广播系统我们装有6路广播调制解调器,具有6路广播音源信号,其中广播主机本身具有两路信号。

第1路:寻呼优先话筒(用于日常校园广播、通知等)

第2路:广播主机节目信号一(用于校园音乐铃声、眼睛保健操、校园音乐等)

第3路:广播主机节目信号二、考试用磁带卡座机频道(专用考试信号指令和英语听力播放通道)

第4路:CD机频道

第5路:收音调谐头频道

第6路:校园广播电台直播信号通道(校园广播电台专用通道)

寻呼优先话筒通道具有频道优先权,启用时可以抑制选中教室正在播放的其它信号,优先播放寻呼信号,待寻呼信号结束后继续播放原先信号,这对于有紧急通知时非常适用。广播主机节目信号一通道专用于播放定制的校园铃声、校园音乐及广播操播放,程序设置完成后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职守。我们把广播主机节目信号二通道设置为考试专用信号通道,利用存储在广播主机中的事先录制好的信号指令实现定时考试指令的定时播放,而把磁带卡座机的输出信号与广播主机节目信号二接在同一调制解调器二上,可实现考试通道的完备性。例如在英语考试时,待考试开始音乐结束时,按下卡座机的磁带播放键,顺利实现英语听力考试。另外在某些教室进行考试时,我们可以通过程序设置将这些教室内平常使用的广播铃声取消,取而代之的是通过考试专用通道播放的考试信号,而不在进行考试的教室仍然正常使用音乐铃,由于它们是采用两个不同的调制解调器,所以这些信号可以在不同的教室内实现同时播放。

值得说明的是我校校园广播电台的构建,我们专门用一调制解调器播出校园广播电台节目。在一专门的房间内,装备了调音台、有线话筒、监听耳麦、电脑等设备。学生可自行启用这些设备,将电脑中的音乐作为播音背景音乐,通过话筒进行实时播音,用监听耳麦进行监听,通过调节调音台来调节广播音量。由调音台输出的信号通过音频信号线接在校园广播电台专用的调制解调器信号输入端,而教室内广播音箱的选中可由主控室电脑主机广播程序进行设置,定时打开和关闭。自校园广播电台开放以来,由于是学生会自行管理和播放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节目、音乐,所以深受全校学生的喜爱。

教室布置的优缺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 教室 教学设备 配置 布置

多媒体教学即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作为长期从事多媒体系统管理和维护的教辅工作人员,我也在不断的探索如何以服务教学为宗旨,优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配置、布置和管理的技巧。

1 教学的基本需求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保证老师经培训后能轻松使用各种设备,更要保证学生对教学内容(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能看清楚、听明白。主要要求体现在两个方面:

1.1 设备的操作方法简单明了

对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者来讲,设备操作简单明了非常重要,最好能做到90%以上的老师经培训后第一次使用多媒体教室就能熟练操控设备,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这就要求中控的控制面板必须简明扼要,实现一种功能尽量只用一步操作完成,最多不要超过两步。例如:开关投影仪、升降幕布;多媒体计算机、笔记本、展台信号之间的切换;视音频信号的调节和切换等。

1.2 视听效果

传统的黑板和先进的多媒体都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文化知识。多媒体教室的空间往往比一般教室大,教学对视听效果的要求也更加突出,在视频方面要求没有视觉死角、画面清晰;音频方面要求音响系统播出的声音干净、洪亮。

2 设备的配置、布置

服务教学是建设多媒体教室的主要目的。为了更好满足教学的基本需求,我从五个方面介绍配置、布置多媒体辅助设备的想法。

2.1 选择中控

中控设备是多媒体教室的核心,在选择中控设备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实际需求选定型号。很多商家在推销产品时往往会将中控的兼容性、扩展性能、智能化、可靠性、易操作等作为自己的卖点,商家介绍完产品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被中控设备强大的功能和高科技含量吸引,忽视具体的教学需求,最终多媒体系统实现了很多功能,但常规教学又用不上,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现实教学过程中,我们只需中控能实现视频、音频信号的转发,视频和音频设备的控制,其他功能对于多数用户来说都是多余的。中控功能多了肯定会带来方便,例如:dvd、电子显微镜、视频录像、实物展台等设备,对于少数用户来讲会偶尔使用一下,但多数用户可能从来不会使用,增加这些设备意味着要增加操控设备的选项和步骤,设备的易操作性就会降低,而对于管理人员来讲,多一项功能就意味着多一件设备,要多付出一份辛苦来维护。从性价比、利用率和易操作的角度出发,在选择辅助设备的时候不要过于冗繁复杂,对于有特殊设备需求的,我们可以设置几个具备特殊功能的专用多媒体教室,由老师根据自己的需求申请使用。

2.2 配置多媒体电脑

电脑在当今的多媒体教学活动中主要用途是播放幻灯片,少数情况也用于软件操作的演示。一般情况,电脑市场上的主流配置就能满足幻灯片的播放和少数软件的使用,但是个别高端的应用软件,主流配置可能无法达到要求,为了满足高端应用的需求,可以配置几台高配置电脑放入指定的专用多媒体教室,由上课老师根据自己的需求申请使用。有的老师习惯于使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为了满足这部分老师的需求,可以通过中控设备预留一条笔记本的视屏、音频通道。

2.3 配置投影仪、幕布

选择投影仪和幕布的品牌型号时要将教学的需求、教室的大小、结构、光线、授课内容对颜色的需求等纳入考虑范围,保证所有学生都能看清楚、看明白大屏幕中的内容。使用多媒体上课的优点方面大家都有了很深刻的体会,例如: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正对性,且信息量大、效率高、能图文声像并茂、可重复等。很多老师在使用多媒体上课后觉得缺少了黑板授课的激情,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多数情况是投影仪幕布位于讲台的中间,将黑板完全挡住。所以在多媒体系统设计施工时将投影和幕布安放靠近窗户的一边,在保证投影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尽量为黑板留出更大的空间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上课时既能发挥多媒体的优点,又能使老师尽情挥洒激情,对教学效果将大有裨益。

2.4 布设音响系统

音响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发音、扩音。多媒体教室的声音来源主要有课件的声音和老师讲课的声音。课件声音我们可以通过设备之间的对接发送至音响系统。讲课的声音我们可以通过拾音器或话筒捕捉后传给音响系统,在此我推荐拾音器。拾音器可安装在讲台附近,根据情况调整其灵敏度后,能轻易捕捉到讲台附件讲课的声音;话筒一般安放于讲桌上,老师讲课时不能离得太远。话筒的优势在于可以保证声音的音质,拾音器的优势在于老师讲课时可以自由活动于黑板和多媒体讲桌之间,摆脱普通麦克风的束缚,声音效果也可以满足教学的需求。目前市场上能满足教学使用的扩音设备价格一般都不高,效果也不错。扩音设备的选择、布置可根据教室的大小和结构来确定,最终目标就是满足教学需要,例如:小教室安装小功率音箱,大教室安装大功率音箱或通过添加音箱的方式加强声音效果。

2.5 视频、音频线路的布设对视频和音频信号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果线路有问题,可能导致视频画面有雪花点和波纹,音频信号也会有杂音出现,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我们布线时需要注意这几方面的问题:a尽量减少各设备之间节点;b使用具有屏蔽干扰信号功能的专用视音频线;c在视音频线的外面套金属管;d设备与地线接通;e视音频线和供电线路分开走线,减少电磁干扰;f不在线路周围放置电磁场较强的设备;g线路走完后多出的线直接剪掉,避免线路过长致使信号衰减失真。

3 便于设备的管理

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离不开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由于多媒体设备分布在各个多媒体教室中,非常分散,管理的难度远大于机房。关于多媒体教室管理的想法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3.1 从多媒体教室系统管理员、任课教师、上课的学生三方面建立合理的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

3.2 对所有使用多媒体上课的老师进行系统的操作培训,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受损。

3.3 在多媒体讲桌上张贴设备的操作流程说明,指导老师操作设备。

3.4 留下管理人员的办公电话,以便出现故障后能及时和管理人员取得联系。

3.5 建立多媒体设备监控平台,通过平台及时掌握并控制各教室内设备的状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远程关闭开启状态的未使用设备,摆脱人工巡查设备的低效率。

教室布置的优缺点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文章从高职教育的发展和高职教育的特点论述美育的意义,以及发展高职美育的途径。

步入新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改革发展新阶段,正面临着从单纯的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轨。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审美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加强美育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

教育界提倡教育“以人为本”,提倡教育应当面向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个人,应当以培养健全的全面大致的人为宗旨。“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他能充分占有自己的类本质,能全面认识自我,能把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自然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综合于一体。”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通过介绍美学、历史文学、哲学等人文素质学科的知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的一门科学。审美能力的高低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仅注重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素质的培养,而忽视全面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大部分高职院校尤为突出,学生所接受的只是以专业知识为主的教育,美育等人文素质课,仅作为选修课开设,课时少,且可以选修的学期有限。实际上仅有极少数学生因感兴趣才选修美育课程。在市场经济前提下,不少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把进高等职业学校学习作为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和技能、寻求谋生的一种手段,从而导致美育的缺失,也就导致高职学生审美能力的不足和审美情趣的浅薄,最终导致他们缺失大是大非的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Www.133229.cOm在我们的校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坐没坐相,站没站样,衣冠不整,乱丢杂物,举止粗野,不会关心尊重他人,不懂得宽容谦让;一部分学生欢庆外国的情人节、圣诞节,而忽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他们知道internet、blog、msn,而不了解长城、泰山,不知道文天翔、林则徐,不知道《离骚》、《史记》;他们只懂专业设计图纸而不懂欣赏中外名曲、名画、名建筑;对文学、历史、哲学、美术、音乐等这些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表现出相当的幼稚和浅薄。这种种现象都反映出有些学生素质偏低,审美意识淡薄,审美修养缺乏,他们非常需要引导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在注重科学技术文明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人类传统美德和优秀价值观念极为重要。

高职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富于创新,尚未形成鲜明、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的过渡时期,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抓住挈机,深入引导学生注重道德、情操和品行的修养,通过伦理、哲学、文学、历史、美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了解,以民族的、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文明成果来陶冶情操,指引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有为地前行。

二、立足高职教育的特点,美育势在必行

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在于:一是在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上,以应用技术为主;二是在课程安排上应用技术课程所占比例很大;三是毕业生就业岗位一般以技术应用岗位为主。由此可见,在技术类高职教育中,推行美育的脆弱性,复杂性和必要性。

高职院校以“实用”为目的,从而出现教学中美育传播的缺失,导致学生“审美”的先天性营养不良,势必影响他们发展的后劲,这样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工具人”和只重利益、重现实的“经济人”。爱因斯坦曾说“学校应该确立这样的目标:学生离开学校以后,不是成为一个专家,而是成为一个和谐的人。”作为一名高职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交际,更要学会做人,必须全面协调发展,否则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更不要说有大发展了。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好高职美育

(一)实行专业技术教育与美育并举。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美育与专业技术教育,不应是独立的、毫无关联的。在专业技术教育过程中,作为教学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首先应介绍专业设置之美,专业前景之美,专业知识之美,引导学生在主动的学习和领悟中认识美,感知美,从而符合“美即和谐”的审美准则;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对未来的学习生活的信心。

(二)把班集体管理与美育相结合。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素质教育一再强调,要求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生存”。作为班集体管理者的班主任老师,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与班主任的教育和引导分不开。在提高学生美丑善恶的辨别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美育有独到的优势。高职院校学生正逐渐成熟,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用硬性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反而会使他们对着干。美育刚好能弥补这一缺点,它没有枯燥的说教,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班主任应用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制度之美,让学生在自身的审美愉悦中感受美,使美感与学生的情感相互交融渗透,引导学生向真美靠拢。同时,还应充分肯定学生的爱美行为,对“以怪为美”,追求怪异服饰、发型甚至怪异语言、举止和怪异的娱乐生活的同学在教育过程中传授有关美的知识,处处渗透美的因素,引导学生提高美丑的辨别力,追求真正的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展美育途径。

1.校园整体布局具有美育氛围。学校应根据各自的专业特色、教育对象特点、文化背景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考虑,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总体上营造出有利于审美教育的美育氛围。开阔粗犷与小巧细腻互补,该圆处圆,该方处方,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等根据各自的功能和特点合理布局和布置,做到美观、适用、简朴、大方,既要注意避免浮华,也不能太过“小器”。

2.校园绿化产生美的感受。园景文化的审美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日益强调环保和绿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校园的绿化应根据整体要求,统筹规划,尽可能使校园多一点绿色,多一点生命美。使学生置身于清洁整齐、绿树成荫、花草纷芳、幽雅静谥的校园环境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明,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

3.教室布置具有严谨、科学美的氛围。学生在校园里的大多数有意识活动或对学生有影响的活动时间是在教室。教室布置的整体设计应有学习氛围,有“书香味”,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桌凳摆放、卫生工具及书报摆放、门窗及室内外清洁卫生、针对性的班训、激励性的名言警句等给学生以严谨和进取的感受。

教室布置的优缺点范文第5篇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制度安排,我国城乡之间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农村在经济发展,人均收入以及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上均远远落后于城市,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大。统计资料显示,2007 年我国名义上的城乡收入差距约为三倍,但是如果把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障因素都考虑在内,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已达到 5-6 倍,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和城乡协调发展已成为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发展共识。消除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发达国家城乡协调发展的经验得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1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配置差距,可以有效减少社会矛盾,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因此,合理高效的公共服务系统建设是城乡统筹、各类区域规划、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也应当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目前关于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布局的相关标准规范数量繁多,虽然门类较为齐全,但是各项标准之间普遍存在不统一甚至冲突的现象。而且从现有标准内容的覆盖面上看,关于城市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相关标准规范较为齐全,规范中制定的配置水平较高;而针对农村地区的标准规范较少甚至为空白。由于缺乏相关标准规范的引导和约束,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较城市地区而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此外,目前我国现行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配置实践中还存在着其他几个突出问题,首先,政府自上而下的配置方式与自下而上的农民实际需求存在偏差;其次,现行配置视角一般局限于单个村庄内部,造成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在空间上存在盲点,从而影响了村庄从区域层面获得更高层级公共服务的可能,以上问题阻碍了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发展,使有限的建设资金没有发挥出最大的效用。因此,本文以我国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研究为基础,重点关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方法,为农村地区相关规划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推进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1.2 相关概念界定

《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中将村庄定义为“农村居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镇规划标准》中将村庄定义为“农村居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两者对村庄的界定基本一致。《现代汉语词典》里定义村庄为“农民聚居的地方”。《城乡规划法》村庄规划部分里的村庄为行政村的概念。村庄的相关概念有很多种,如行政村、中心村、自然村、基层村等;行政村主要强调村庄的行政建制,一般由多个村民小组组成;自然村是在空间内自然聚居形成的村庄居民点。行政村强调其管辖范围,是一个区域概念,自然村偏重于具体的村庄居民点,因此多数情况下两者之间并不能划等号。从村庄体系范畴和空间概念上可以将村庄划分为中心村和基层村两类,中心村是指在一定区域一定空间上,农业、家庭副业等生产活动活跃且规模较大,能代替城镇为周边地区提供一部分基本功能服务的人口及占地规模较大的农村聚居点;基层村是普通的居民点,是农村自然形成的聚居及从事各类生产的最基本的居民点,村内建筑基本全与生产和生活相关,有些村庄有一些小规模的公共服务性设施,如“小卖部”等一些简单的生活便利设施(如小卖部),基层村和中心村都是行政范畴的行政村。综上所述,本文将《城乡规划法》作为研究依据,本文内的“村庄”均指行政村,特殊概念将做单独说明。行政村是指经国家批准设立的村级管理机构所辖的行政地域,它既是农村居民聚集生产生活的基本单元,也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综合管理的基本单元。

第 2 章 兴安盟突泉县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现状评价

2.1 突泉县现状发展分析

突泉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兴安盟中部,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北部。县域北接科右前旗;南接科右中旗;东接吉林省洮南市,总面积 4889.5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 1446.7 平方公里;草原面积为2213 平方公里;林地面积为 1240 平方公里。-县域地处大兴安岭深林和松嫩平原交接处,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受地壳升降影响,地表复杂多样,西北部为山区,中部为浅山丘陵区,东南部为波状起伏平原区。县域内最高点海拔 1392.1 米,最低点 185.5 米。突泉县境内的河流均属嫩江水系。全县较大的河流有 5 条,年径流约 1.12 亿立方米。中小型水库 8 座,总蓄水量 1.6 亿立方米。湖泊 41 处,可利用水面 8 万亩。全县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 3.92 亿立方米,全县人均占有水资源量 1123 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2。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1.54 亿立方米。蛟流河及主要支流普遍有丰富的地下水,而丘陵高地和西北部山区,地下水埋藏复杂,水量极不均匀,地下水普遍缺乏。突泉县地处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南端,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煤炭、铜、铅、锌、银等矿产资源丰富,县内矿点、矿化异常区分布广泛。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煤 3942 万吨,铜 32 万吨,银 1354 吨,金 2.1 吨,铅 6.36 万吨,锌 11.2 万吨,蛇纹岩 14 亿吨,高岭土 560 万吨,电气石 29.6 万吨,滑石 20 万吨。此外,砂、石、粘土资源遍布全县。县城西北部宝石镇境内分布有内蒙古老头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大兴安岭中段东麓向科尔沁草原过渡地带。北与科尔沁右翼前期境内的老婆山毗邻,是大兴安岭中段东麓的最高峰,海拔为 1392.1 米。保护区内生态系统丰富多样,生物多种多样,区内有部级保护动物 14 种。另外,明星水库风景区、农业观光旅游景区初具规模,有一定旅游价值。

2.2 突泉县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

近年来,随着政府财政向农村地区的倾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突泉县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医疗

卫生、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商业服务及现代村镇服务业方面都有所发展,本文关注的重点主要为医疗卫生、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基本保障型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问题。近年来由于国家财政的大力投入,突泉县农村教育布局结构趋于合理,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基本实现“寄宿制”为特点的农村学校办学模式。全县现有初中 7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3 所;教师进修学校、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职业高中各一所,主要位于县城。此外,全县共建有村级以上小学 54 所,主要位于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村庄和人口规模较大、区位条件较好的中心村。幼儿教育设施发展相对滞后,村庄普遍缺少幼儿园。全县大部分村庄都设有成人学校,现有乡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13 所,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 126 所,由于师资等原因,成人学校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突泉县中小学教育设施配备比较完善,全县中小学都配有远程教育卫星地面接收系统以及实验教室、微机教室等专用教室。全县 9 个乡镇都设有独立的文化室(站)和体育健身场所,绝大部分村庄没有独立的文化设施,一般结合村委会设置一些简单的读书阅览室或综合活动室,设施配备比较简陋,仅配有 VCD、彩电、图书、书架等一些简单的文化设备;部分文化室有音响、乐器、电脑等。全县绝大部分村庄没有安排体育设施,村民文化、体育活动较为单一,除看电视、活动等,村民缺乏经常性的文体活动,不利于培养新型村民。根据抽样调查,90%的村民有开展文体活动的需求。 第 3 章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分析 ........30

3.1 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服务配置标准及存在问题.... 30

3.2 我国各地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与借鉴 .... 36

3.2.1 京津冀地区农村 ........... 36

3.2.2 长三角地区农村 ........... 41

3.2.3 珠三角地区农村 ........... 44

3.2.4 东北地区农村 ....... 49

3.3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及优化......... 50

3.3.1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内容分析...... 50

3.3.2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 ...... 52

3.3.3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策略...... 54

第 4 章 突泉县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策略.....56

4.1 突泉县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原理 ........ 56

4.2 突泉县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策略........ 56

4.3 兴安盟突泉县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局.... 58

第 4 章 突泉县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策略

4.1 突泉县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原理

基于以上研究可以得出,评价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首要因素即该地区居民是否能够在预期时间内便捷的到达基本公共服务节点。这与三方面因素有关,首先是基本公共服务节点的空间布局,这主要受制于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基本公共服务节点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具有较高的服务水平,是否能够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要;其次是时间因素,即村民为享受某项公共服务付出的时间,这不仅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节点分布有关还受地区的交通状况及地区居民的交通方式影响;最后是基本公共服务节点的服务能力和覆盖规模,即能够为多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本次研究主要通过现状调研、入户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以上数据,来进行综合判断。综上所述,研究提取了村庄居民点分布、交通成本、公共服务节点分布三项指标进行分析,村庄居民点如果分布均匀集中,则有利于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配置和共建共享,若分布比较分散且不均匀,则较难配备大型、独立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利于大型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如果区域内公路交通比较发达,且机动车交通出行方式比较便捷,则有利于配置大型的共享型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较好,反之,则不利于设施的可达性。最后如果基本公共服务网络覆盖越密,网络上的基本公共服务节点越多,分布越均匀,则该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越好,反之,也会提高地区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时间成本,无法达到村民需求。对于不同地区而言以上三点要素的重要性和权重值各不相同,研究并不能给出一个固定的调整模式来达到最佳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配置状态,对其中任何一个要素进行调整,都需要付出相应的经济成本,调整变化越大,边际成本越高,所以在实际的规划操作中,应该结合地方发展情况和综合经济实力,因地制宜的选择要素调整方案,以寻求经济价值的最大化,提高公共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