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业中专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意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45-01

我校将创业教育引入到对现实教学中,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对职业中专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更好地探索和研究,需要对我国职业中专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一、现状描述

在当今社会,为了使得我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以便更好地满足现金快速发展的需求,成为我们老师近年来思考与发现的新问题。在“两创”这个大背景下,师资力量、课程设计和教材显得尤为重要,这三大环节决定了职业中专学校 “两创”的质量,决定了“两创”的成功与否。在我校积极开展的“两创”课程为主导的基础上建立“财富社”社团、创业街、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是我校做创新创业教育的一大亮点。此外,我校为建设一种创业理念育人的思想,通过对校园楼梯、宣传橱窗等的改造,让很多人物“上墙”,营建一种创业文化。我校将创新教程、创业教程纳入公共的必修课程,形成全员学习创新创业的教育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能力。

我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已经开始开展了“两创”教育,但是因为各种方面的原因,使得“两创”教育还存在以下的几点问题。

第一,是意见的不统一。目前我校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着误区,其他职业学校也同样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有的人认为就业创业是由其家长做主的,想要让学生自主创业的是极少数人,认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不大,而有的人则认为职业中专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学好他们的专业知识就足够了,培养好的专业技能,而不是去做创新创业来荒废学业,当然,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属于一种精英教育,而现在职校的学生素质普遍不够开展创业教育的层次,或者可以说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第二,是师资力量不足。我校的创新创业教师的数量远远不足,成员小组人物少,而且教师的专业性不强,另外,也有由德育老师兼任的情况,而德育课程本身与创业课程不相适应,且德育老师本身缺乏创业教育的实践训练,就更难针对现实生活中的创业案例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讲解,此外,创业指导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繁多,很多专业性创业课程无法传达,也是一个弊端。

第三,是课程的不合理。我校对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相对其他学校的课程设置还算是合理的,但是,其内容多与社会要求、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相适应。其实,在我看来,创业教育不是开设一门课程就可以解决一个问题,想要将实际开展创业教育,关键是要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在上创新创业课的过程中,会存在有很多的误区,学生以为这是一种新颖的德育课程,事实上,在教学分类过程中,也会将创新创业归于德育,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中职教育来说,应该是作为一种启蒙,而不是德育的教育,因此,学生的误解,缺乏教师的问题,另外,创业教育对于很多双师型的教师来说,创业教育是一种思想的灌输,往往这类的教师自身对创业本身的理解就是一种理论,或者,现实是真理的实践,那么,课堂里出现那种案例教学,模仿正常的课堂真的能够适应当代的创新创业教育吗?

真正的项目是一种进步应该更加深入的考虑项目实训,理实一体,将创业园真正的利用起来,如何运用到课堂又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能够像实训课程一样不只是局限于理论课程,这才是创业教育,但是,这对于教师来说,师资队伍的不完善是让整个理论知识无法落于实践的重要原因,并且,这样的思想观念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本身这类教育就是精英教育,而如何适应职业学校又是引人深思的问题,可以建立一种选拔机制,让想要今后走创业或就业路的学生吸收知识,应对所有学生的普遍教育是很难做到针对性教育的,本身创业就是一种竞争,如果课堂里的创业教育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需求,那么学生也只是将课堂当做一种常态课。

二、对策建议

首先,要有创业理念。应该要注意的是确立的创新创业理念是否符合现在当今的实际,这是我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可以聘请从学校毕业后的成功创业者进行现身说法,由创业者自己来向我校的学生讲述自己在创业的路上所受到的挫折和刚收到的成功的喜悦,同时,传达他们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及他们是怎样克服创业路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致于一步一步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来取得今天的成绩。这种自我讲授的课堂,既可以生动形象,又能将创业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职校的学生,还能让职校的学生产生自信心。其次,可以做ERP的企业沙盘经营模拟、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企业管理基础等课程,以便让学生接触到创业知识而开启一种新的思路,或者说创业理念。

其次,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我校的教学内容要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更加实用的技法去教学生,教学的过程与方式要更注重实践性。在教学中,尽可能地避免过于冗长的讲授。以每个类型为主线,实际问题在解决的过程,导致的知识和技能,基于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解决方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让他们自己多练习、多实践,从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学校将课程设置为可操作的课程,而非纯理论课,可以将一节课的实际案例困难放到学生面前,让学生去尝试解决,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充分地掌握教学的内容,明确学习目的,以便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生自主创业的目标,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的情感价值观,使得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最后,是师资力量。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一支真正具有创新创业激情、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教师,然而这类教师在当我校相当地缺乏,因而,我校如果能够针对这类师资的选拔和培养,那么,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从努力培养现有的教师,可以有效地组织教师通过理论培训 ,或创业市场实践创业活动系列,积累经验,成为掌握实际技能的创业指导教师,或者雇佣有经验和成功的企业家、技术专家,这对我们的长期商业教育兼职教师是丰富学校创业教育团队的表现。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渗透和融合,电子商务不断突破在传统行业领域的应用,通过“互联网+”的模式改变着传统行业,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运作创新等多种形式对传统行业进行互联网改造,电子商务创业正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经济增长点。电子商务创业项目具有市场需求变化快、创业环境复杂多变的特点,因此如何让创业学生适应动态变化的市场环境、适应复杂的经济环境是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已成为各高校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并为“双创”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高校通过对学生的“双创”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而学生通过创业,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还可以实现高质量就业。电子商务学科本身在创业领域就具有优质基因,因此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开展“双创”教育势在必行。

二、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学内容

各高校在设置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课程时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基础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程。必修课是创新创业课程的理论基础,是后续课程的行动纲领,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过程,其中包括公司的申请流程、贷款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与合同等内容。学生通过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增强了创业意识,激发了创业热情。此外在“双创”教育中还应突出“创新”与“创业”的特色,例如创业融资、创业规划、电子商务项目筛选、市场规律、电子商务法等课程,不断探索“专业+创业”的新模式,将创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相结合,加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真实环境的实操课程,调动起学生创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电子商务创业选修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业案例分析、电子商务项目管理、起草项目策划书等,根据学生的自身需求或兴趣,选择其感兴趣的课程。在以往的创业教学体系中多重理论轻实践,而创新创业对实践性要求极高,因此要增加“双创”教育实践课程的比重,如共同走访初创型电子商务企业,了解和参与该企业的创建历程,分析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了解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通过共创项目合作共建的机制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业热情不高

虽然总理在2014年就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但是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并不高,近几年通过对电子商务学生进行走访调研,发现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仅占5.19%,而实际创业的学生则更少,因此与时代要求距离较大,直接影响了创新创业在高校的开展。

(二)电子商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专业特点不突出

作为高校的创新创业项目,首先应突出专业特点,电子商务项目应开展专业知识方面的技术创新,为知识创业打下基础,但从目前的创新创业大赛、电子商务“三创”大赛上看,学生的项目主要停留在美容、餐饮、打印等一些传统行业中,从高校的初选环节显示,在参赛项目中仅有37%的作品与电子商务相关,很难突出“双创”比赛中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比赛中获奖的作品大都为教师指导作品,学生的创意程度有限,难以彰显大赛“创新、创意”的本质。

(三)创业课程缺乏教学体系

通过吉林省高校创新创业项目教育的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为:电商创新创业基础理论课、电商创新创业实训类课程,个别高校会开设电商职业经理人、电商创业投资课程,创新创业课程虽有所丰富,但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不完整,创业教学案例较为陈旧,多是采用学校自编教材,规范性和统一性难以保证。

(四)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实践经验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但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却较高,教师既要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又要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这在电商专业教师队伍中是很难寻找的,多数电商专业教师从高校毕业又走向高校任教,对本专业理论知识了解很多,而对创新创业领域则很少涉及,没有能力进行指导,因此师资力量匮乏,难以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创新创业的教育思想就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本质上说,这与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一致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就业的问题,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让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了解企业的管理者对人才的具体需求情况,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内在潜能,找到自身不足,主动树立学习目标。高校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采用差异化的目标培养方式,对一部分没有自主创业想法的电子商务学生,可以培养其对社会的认知性,让学生选择未来从事电商专业个人的发展方向,增强学习的目标性,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岗位,甚至为未来的创业做好铺垫。针对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则应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组织与领导能力,为他们提供创新创业指导,为其铺平创业道路。

(二)突出电子商务学生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特点

在创新创业课程中除了通识类课程,其他课程在设置上都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同时还应加入学分制,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重视程度,还提高了教学的规范性。创新创业培训课程还应聘请校外合作企业专家进行授课,讲解创新创业项目,让学生通过项目了解创新创业流程,了解创业、投资、金融服务以及企业管理等创业知识。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提出创新的想法,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应结合在一起,不断构建电子商务专业整体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框架,同时课程体系应该不断和学科专业相结合。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考虑创新创业项目的特点,把教学过程中关键性的问题和内容融入到创新创业课程之中,注重融会贯通,同时还应设立新颖的实践课程,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项目的创建及管理的过程,为日后的创业打好基础。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关注创业者的特点,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创新意识、领导能力、经营及管理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来讲又是十分欠缺的,因此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初始阶段应不断强调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当达到一定能力指标之后,应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具有一定的机遇性和偶然性,但更多的是包含一定的规律性,机遇的把握和商机的选择也是创新创业教育中重要的内容,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不断完善教学的理论框架,做好课程体系建设,做到有的放矢。

(三)培养创业观念,打破传统课程对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影响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必然会受到传统课程和传统思维的制约,因此要想改变人们的固有观念,就需要不断地树立创新创业的思维,培养创业观念,通过不断的校内校外宣传,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力,提高人们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此外,还应该树立创新创业的典范,通过比赛、政策扶持等方式提高人们对创业模式的认可度。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应循序渐进,对创新创业项目的案例要做到及时总结,建立案例分析库,及时总结失败、成功案例,这对创新创业项目的筛选、评估都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同时由于创新创业涉及的领域较广,不仅包括社会环境,还涵盖了技术理论、心理状态、社会思想等各个层面,因此,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既要通过社会舆论来拓展创新创业的思维,也要借助政府的力量,积极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在电子商务专业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中,应积极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借鉴成功的电商案例,提倡创新精神,提倡创新模式。从实践教学、思想道德、心理构建等各个因素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精神及文化的鼓舞效果。注重学生提高自身价值,并倡导个人价值,倡导竞争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创业的心理构建提供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设

若想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好的师资队伍是成功的关键,这就需要一个专业的师资团队。在电子商务“双创”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上,不应拘泥于学历,更应该注重实践经验,尤其是选拔具有高资质的著名电子商务创业平台职业经理人为学科带头人,他们不仅可以将企业对人才最新需求及时反馈给高校,做到有的放矢定向培养,为学生快速适应社会做准备,同时还可对创业经验较少的教师定期开展培训。在师资培训中做到以传授创新创业内容为前提,以提升创新创业水平为核心,一方面要做好创新创业课程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另一方面还应对创新创业的政策法规进行研究,做好相关政策的解读。加强师资团队建设,培养具有研究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创业团队是十分重要的。在构建创新创业师资团队上应该把握以下三个原则:一是提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到著名企业参观和学习,总结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二是专业教师应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强化创业意识,丰富创业案例的建设;三是鼓励教师与专家进行交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交流,不仅使专业教师的创业理论、实践水平得以提升,也有助于专业教师在学术水平上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业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丰富了创新创业的理论体系,一举多得。

五、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庞大复杂的体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政府、企业等各个主体共同参与,良好的社会认可度、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高校提供的良好创新创业教育、家庭对创业学生的支持,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才能构建出一个良好的创业氛围,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当容纳整个社会的力量,学校和企业应该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创新创业资金的支持,还可以为学生找到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成功的企业家还可以对教师和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与学校共同开发创业教育课程,增加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几率。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从国外发展情况来看,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已经对学生的就业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通过构建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必将会为学生的就业和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石瑞丽.创新创业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体系建设现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8,(22):27-28.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发展,大量的大学生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者,尤其是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再一次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现阶段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最佳途径就是实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不仅能解决就业问题,同时还能从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获得成就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1]。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要场所,如何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教育内涵的完善实现人才素质的培养,为社会提供创新型的人才是目前高校亟须解决的一个重要性问题。

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当下就业形势要求学校进行创新教育理念

目前高等学校作为人才输出的主要场所,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成为社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并且针对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研究活动也受到外界的高度关注。长时间以来我国大学生处于分配工作的状态,因此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也被忽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逐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下凸显出来[2]。目前大学生对自我就业能力不能准确定位,对自身需求和社会要求不明确,无法在符合自我就业目标的前提下实现自我价值,也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一直处于紧缩期,受到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整体就业环境处于比较尴尬被动的局面。并且长期以来高等院校沿用传统的重理论教育,忽略综合实践的教育模式,造成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处于劣势,大学生需要的实践能力无法在学校得到提升,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一定的障碍。大学生自身并为从实际出发,造成就业市场需求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相脱节。在目前紧迫的就业形势推动下,转变传统的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突破口,实现大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3],成为当下教育的重中之重。

2.创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它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也是一种新的素质教育内涵。推进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不仅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的思想解放,同时大力推进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创业,能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的创业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创业教育的本质就是倡导创业精神,高校中开展创业教育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将大学生在学校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创业实践中,在创业实践中形成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是市鼍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创新创业人才的积极参与,只有创新创业人才的大力参与和支持才能促进经济高速、高质量的发展。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能促进自身的实践能力不断地提高,并且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形成与现代生活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企业的生产劳动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二、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际影响

1.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最佳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之所以能提升大学生的结业能力,主要原因在于创新创业教育能从深入改变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改变大学生的就业理念,提升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消除大学生就业方面的障碍因素。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新生力量,他们有较高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对大学生积极性和进取心进行有效的引导,促进大学生的能力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并通过自身的实践实现创业的理想,实现自身的抱负。创新创业教育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的就业障碍。

2.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

创新创业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并且提升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实践完成的。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充分地将自己在校学习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能真正地意识到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在校学习。同时创新创业实践能有效地提升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积极地了解社会就业发展动向,为今后就业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能够增加学生专业及实践水平

研究者提出就业工作者需要七种基础专业技能,包括了基础技能、基本能力技能、沟通技能、适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群体交往能力、影响技能等。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实际就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对专业知识的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积累,通过对自身潜能的开发实现自身的理想和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创业实践活动中,使他们进一步了解社会用人需求,了解单位、企业用人需求,同时通过社会实践,提升自我的沟通技能和群体交往技能,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4.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能在社会中创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事业,而这方面的能力正是目前大学生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所需要的。现阶段的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因此制约着大学生的就业发展,而创新创业教育能充分弥补大学生在就业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提升过程中的缺陷,使大学生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体验、竞赛科研、创业辅导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了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增强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三、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1.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的主动性

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最终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率。因此首先就是要提高大学生就业的主动性。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促使大学生了解社会的就业需求,了解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积极主动地学习就业方面的知识,提升就业的主动性。大学生长期处于校园封闭的环境中,对外界社会的变化不能及时掌控,作为就业主体,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到现阶段的实际就业环境,体会当代经济发展的强烈竞争氛围,才能积极主动地发展培养自身的能力,促进自我发展使之与市场发展相吻合。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以此目标作为教育的具体目标,也要以此作为教育的最终发展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动力,在就业选择和就业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学生的发展长期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制约,在创造性方面的发展不尽如人意。现阶段仍然有许多的高等院校没有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也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传统的教学观念造成教学方法上的单一和枯燥,学生长期以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兴趣逐渐消失,出现懈怠的现象,甚至长期呈现出被动学习的局面。高校肩负着教育的使命,同时中国的教育也正在历经深刻的改革,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为学生搭建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无论是从课堂教学方式上还是从课外探究的方式上,将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转变成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以外,高等院校还应打开校门,广泛吸收其他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以学校本身的创业环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通过大量的模拟实践或体验式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对创业意识的理解,激发创业的热情。

3.通过创业创新教育中的实践方式,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高校开展创业创新教育,学生通过实践能有效地对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就业整体情况有所了解,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升。大学在校期间,大学生很少关心学校外界发生的事情,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就业的趋势没有整体性的概念,因此导致在就业时出现手足错乱的状态[4]。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从世界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整体局面为学生做出详细的就业发展计划,分析创新创业的热点项目,促进学生对社会有一个新的认知。

4.通过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注重的是学生创新意识、观念和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摒弃原有的学生以考试为主要目标的学习思想观念,同时要改善学生由于升学而产生的压力,以及对就业认识的不充分呈现出来的被动就业的状态。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在就业和工作中充分发挥出积极主动性,主动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快速地在市场经济中找准自我位置。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提升都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同时能为以后的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高等院校应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胡新A,周 月.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英国高校的经验与启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3-50.

[2]陈 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障碍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8―115―03

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正在走出低谷,显示出企稳回升的迹象,全球正在进入一个经济复苏性增长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但金融危机仍难言结束,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统计,2010年我国有应届高校毕业生630万人,2011年预计突破660万人,而高校的毛入学率已从原来不足3%到现在增加了20%以上。“十二五”期间大学毕业生都将保持在每年660万―670万人的水平。虽然国家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考研、参军等政策在短期内可以缓解上述形势,但这种权宜之策很可能导致数年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集中爆发。因此,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应积极响应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仓U新型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思路,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观念、创业技能的培养,重塑大学生成才的教育模式,适应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国家发展的需要。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是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新的教育思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与创新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中长期教育发展目标出发,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表述,这一表述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对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创新教育是一种新的、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一种培养学生从事工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其从单纯的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的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开创性精神和创业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其核心知识能力主要包括:通过产生新想法和组合必需资源来寻找和辨别机遇的能力;对新企业的管理能力;富有远见和具备批判思维的能力。总的来说,创新教育使创业教育融人了知识、技能的要求,创业教育则使创新教育变得更具体、更实在。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价值

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关键在于自主创新人才不足,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高等教育还不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更应以新的目标、新的视野、新的理念、新的举措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善于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从1988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次强调要在高等教育领域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所以,全面推进高职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和必然趋势。通过在高职院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使大学生在观察、思考、想象力等智力因素方面得到锻炼,同时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如理想、信念、意志、毅力等,为其成功走向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具体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开发和提高他们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长期以来,高校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一种被动的就业教育模式上,而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综合能力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应贯穿高等职业教育的全过程。高校通过消除教学制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制约因素,采用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模拟训练、讲座等强调实践和体验的教育形式,达到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同时,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就业尝试的培训,使学生真正具备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发展中自主调整,适应社会生存,成为创新型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是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需要。自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得到迅猛发展,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大学毕业生人数呈逐年上升之势,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495万,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559万,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11万,步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缓解这种逐年增长的就业压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战略。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影Ⅱ向下,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创业的政策措施,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这是现阶段缓解和解决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让更多的毕业生走上成功创业之路,既可解决大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问题,又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有利于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障碍分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观念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成熟程度不高。虽然创新创业教育正在高职教育中轰轰烈烈地开展,但高校管理者大都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仅是针对少数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就业行为,视其为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的“业余教育”,使之边缘化,并且关注的也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而不是多数人的“创业教育”。在一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而教师和学生的态度却表现得异常冷淡。一些接受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学生,以其功利性的价值观误以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能立即带来经济效益的商业活动,不注重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以及职业品格的塑造,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结果不理想,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一项“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学生本身成为“被创新创业”的群体,深入开

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一种口号。

(二)创新创业教育制度

目前,高校尚未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并未作为高校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且没有和专业教育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计划和教学时间上也缺乏有效保障,使之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教育。我国的创业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创业学科建设不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单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多停留在指导学生参加创业计划竞赛的层面上,未开设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因此,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很难得到全面的提升。从形式上看,为了帮助学生缓解就业压力,绝大多数高校采取开办讲座,组织创业计划竞赛等临时性活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很少院校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纳人到课程体系中,采取规范的课堂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此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局限于少数学生,带有极强的精英化痕迹,不能覆盖全体学生。高校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业梦想。

(三)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的师资、教材、资金和场地等基本条件仍有所欠缺。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自然对师资要求就相对较高。师资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要素,既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又耍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及实践经验。但是,现在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论是在数量还是知识结构方面都未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多学科结构的要求。绝大多数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都是兼职教师,他们往往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业教育中。另外,由于创业教育还没有建立健全的体系,大多数教师不具有对创业教育过程的良好掌控能力,特别是在一些具体的实际操作方面。虽然相关部门对这部分教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但远远没有达到社会需要的深度和广度。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这门课尚处在研究摸索阶段,其教材选用较为随意,明显缺乏学科的系统性和严谨性,需要教师积极地投身于研究中。另外,由于缺乏基础性的实施机构,创新创业教育也很难获得专项资金和工作的场地。

四、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思考

(一)理论和实践:构建以创新创业过程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以教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依据,而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因此.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构建科学系统的理论课程体系,同时也要构建知识结构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学科课程在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理论性课程的同时,更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毕业后后续发展的能力。在课程结构设置上,可采用基础知识教育、职业基础理论教育、职业专业知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四段式教育结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旨在完善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参与度,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技能。学生应从市场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兴趣及客观条件,选择不同项目,置身于创立企业、发展企业的动态过程中,感知创新创业规律,把握创新创业活动的程序和方法,从中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学生的社会实践过程与结果是评价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主要标准。高校应该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程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把与创业密切相关的一些课程组合在一起,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二)“走出去”和“引进来”:建立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是高校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在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十分缺乏,且多数是半路出家,有的是思想政治课教师,有的是行政干部,也有的是辅导员兼职,专家型的师资很少。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应同时注重理论型师资和实践型师资的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可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不定期地派教师参加一系列的教师培训活动来提高教师的素质;定期地让教师到企业中蹲点实践;鼓励教师和企业人员合作创业项目;邀请企业等各界专家来学校讲学,传授最前沿的信息和最成功的经验;聘请一些创新创业教育专家为学院兼职教授,形成创业导师团队。通过一进一出,进出结合的方式建立起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三)校内和校外: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范文第5篇

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有关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院校的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人,随着教育的不断升级与发展,院校毕业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在求职难的大环境中激烈地竞争,企业的岗位有限,很多的毕业生都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现状。学校是教书育人、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聚集一切有效资源与创新教育模式的主阵地,因此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革新纳人到各院校的教学体系改革中,使其成为驱动人才培养的根本助力。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多种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不具备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导致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力度,从而实现创新创业事业的高速发展。    

各院校应全面贯彻并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职责,要将强化创新创业教育革新视为促进教育有效性及质量提升的革新突破口。创新创、IU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加大创业教育的发展力度,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创业教育的优势,转变产业结构,一方面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众多新兴企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刺激我国经济增长,对于经济发展提速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学生能够培养专业能力和拼搏创新精神。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已经从快速增长转变为了中速稳定增长,需要通过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刺激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很多院校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提出了校企合作共创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并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逐渐探索出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途径,并根据学生的专业情况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实体创业学院。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为学生积累一部分社会经验,使学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同时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学生能够对创新创业充满热情。

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1社会认同创新创业的程度低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政府等外界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直接影响着创新创业的质量以及结果,使得创新创业活动缺少良好的发展环境。学生所面对的创业环境十分恶劣。首先是社会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刻,相比于创业,人们较为接受的还是学生毕业后进人用人单位工作,部分人认为创业无论在稳定性还是收益上都不如传统的“铁饭碗”职业,不支持学生创业。社会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刻,人们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这种落后的想法对于那些积极的创业者是一种极大的打击,使得创业氛围不浓厚。部分人认为创业相比传统的“铁饭碗”并不稳定,或是认为创业仅仅是解决就业的手段,并不支持学生创业。社会人士对学生缺乏信心,认为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进行创业,这样的想法造成社会对学生创业的错误定位。学校对学生的创新活动支持的力度一也比较小,校园和社会对于创业人才的鼓励程度不明显,使得学生创业活动处在艰难的环境中。同时,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师资力量的不完善,一也是限制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因素。日前仍有许多院校没有将创新创业课程加人到院校教学规划中,只是将其包含于经济学等学科之中,学科定位模糊。仅有的创新创业教育只侧重理论知识,没有实践因素,教学内容凌乱、分散,缺乏各行业针对性的讲解,一也缺乏创新创业教育行业的教师队伍川。    

2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健全    

各大院校均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在校内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但很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形式多为选修课,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有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却无法从深层次理解创业活动的内涵。院校的创新创业体系尚在摸索阶段,因此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意识较低,往往学生只注重书本教育,将书本上的知识作为学习中的重点,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院校普遍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没有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之间对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推动机制建设还不够完善。学生很少能够进行相应的实践,并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应用在实际中。其次,很多院校的课程缺乏针对性,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将所学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日前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涉及的层面很少,大部分实践活动都流于形式,仅仅局限于创业比赛之类的项日,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纳人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对于创新创业缺乏有效的系统科学的培训,加大了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学生在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事先没有掌握实践方法,影响到了学生创业的激情。    

相关期刊更多

城市地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生物安全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新能源进展

CSCD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