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留学生在线教育辅导

留学生在线教育辅导

留学生在线教育辅导

留学生在线教育辅导范文第1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辅导修正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1-019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1.118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和发展,作为中小学家长的大量农村中年劳力到城镇务工,由此形成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很多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和修正,他们就有可能成为问题少年。当前留守儿童的比例居高不下,已经引起各部门的重视。怎样以契合实际的方式对留守儿童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是当前农村一线教师的重要使命之一。鉴于此,本文结合多年的一线实践经验,总结了留守儿童常见的几个心理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辅导修正策略。

一、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一)任性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而爷爷奶奶隔代亲,舍不得严肃管教,这就容易养成任性的性格。再加上现在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习惯对人颐指气使,不喜欢分享。他们到了学校从心理上往往抗拒和其他同学合作与分享,受不了纪律的约束,自觉性相对比较差。比如,上课做小动作,给其他同学做恶作剧,老师说的时候还犟嘴。这些行为如不及时引导会造成更深的心理问题成为问题少年。

(二)孤僻

孤僻是农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这类孩子性情孤独,不喜欢和其他同学一块玩。平时看着很安静,其实心里想法比较多,一旦遇到突然的刺激会有很强的过敏反应。例如,其他人无心地说了一句不是针对他的话,他可能听者有意,就觉得是在变相批评自己;或者有人不小心冲撞了他,他也会有强烈反击,甚至开始动手。

(三)厌学

由于隔代抚养,爷爷奶奶不能及时引导留守儿童对学习产生兴趣。这就造成很多孩子兴趣不在学习上,不能塌下心来,在课堂上走思,做小动作,久而久之就产生厌学情绪。

(四)敏感自卑

自卑心理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普遍存在。尤其是面对班里其他父母在身边的同学时,由于生活和情感等方面都有对比性差距,这就造成他们产生自卑和敏感心理。例如,有的留守儿童在爷爷接送上学时不让到学校门口;其他同学讨论父母有关的话题时,他们往往默默地走开……对留守儿童的自卑心理如果不加以引导,就会导致留守儿童形成抑郁、悲观等消极的处世态度,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五)缺乏交际

留守儿童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也没有玩伴,在家里被爷爷奶奶娇惯成了小太子、小公主。所以他们往往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感觉,缺乏和其他伙伴交朋友和沟通的意识。他们到学校后,突然有很多同学,会有一定的不适应,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也不知道怎样和其他伙伴交朋友。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辅导修正策略

(一)建立档案,为辅导提供依据

要治病就得先诊断,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我们也要有详细的“诊断”。因为每个班级有几十位同学,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家访,再进行分析和跟进,给学生建立档案。档案要详细,这样才能全面分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通常档案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信息: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监护人、父母电话、平时优差表现等多个方面;(2)学习信息:不同时期的学习成绩记录、参与课外活动和体育运动等状况、作业完成情况、擅长及缺点等问题。(3)生活信息:学生的交际状况、日常积极性记录、心理辅导后的问卷评分等。只有建立健全学生档案,才能细化教育辅导工作。我们需要根据基础信息适时进行家访或者和家长进行电话沟通,这样便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将消极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中;学习信息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表现,这需要各科教师给出评价,这样才能全面、综合地评价每位同学,才能针对性地给出学习心理辅导策略;生活信息也很重要,孩子们课外生活的时间比较长,他们生活的环境,性格等都是我们辅导和教育的重要参考。

(二)科学辅导,契合学生实际情况

常言道:对症下药。说的就是解决问题要找到病因之所在。一个班级可能有十几个以上的孩子是留守儿童,但是他们的实际家庭状况、个性素养等又不尽相同,针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进行心理辅导的时候也不能一刀切。学校应该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办公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当然,农村学校师资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请经验丰富的老师来进行辅导。

1.尊重、平等。要想让学生虚心接受辅导,我们就不能只是宣讲理论说教,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用合适的方法,让学生感到平等和尊重。具体操作中,教师要能放下姿态,以朋友的方式和孩子一起玩耍、学习和交流,这样过一段时间学生就能敞开心扉,这样辅导工作才能进行下去。

比如,我班小强同学特别任性,在班里我行我素,纪律性差,以前用训斥和说教的方式都是屡教不改。后来我改变策略,经常找他闲聊,让他感到我不是老师而是他的朋友,最终他也诉说了他心中的郁结,我也顺理成章地找到了帮他改变自己的方法,并和他一起努力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2.体验、感悟。儿童处于身心发育初期,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是表象的、感性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多是严厉的训斥和令人厌烦的耳提面命的说教,这其实根本说不到孩子们的心里去,甚至还有可能引起逆反心理。鉴于此,我们结合儿童以形象认知为主的特点,可以设置一些游戏活动,让孩子们通过活动来体验生活,体味情感。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当地在端午、清明、中秋等节日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春播、夏耘、秋收、冬藏等农事活动,让学生懂得劳动的艰辛,学会感恩。集体活动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最好成为骨干力量,获得教师的称赞之后自然会获得大家的认可,让留守儿童形成交际自信心。

三、结语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留守儿童接触最多的除了监护人就是在校教师,所以一线教师在留守儿童心理辅导问题上责任重大。我们只有给学生建立档案,及时跟踪,用合适的方法对他们进行科学的辅导,才能保障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留学生在线教育辅导范文第2篇

【关键词】O2O;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O2O最早出现在美国,是英文online to offline的缩写,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即线上与线下买卖的合并,消费者可以在线上交易线下取货,最常见的就是团购。目前O2O已迅速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尤其成为了九零后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会在不断的进步,科学也日新月异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需不断的创新,跟上时展的脚步,O2O的出现则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一、“低头族”大学生

“低头族”是指那些无论何时、何地都拿出智能手机或掌上电脑玩游戏、聊天或上网的人群。如今的大学生几乎各个都是“低头族”,走路在看手机,上课在看手机,开会在看手机,吃饭在看手机,起床第一件事是看手机,睡前最后一件事是看手机……失去手机的他们会惶恐不安,甚至没有安全感。智能手机加快了社会前进的步伐,但同时也毁掉了学生的健康,撕毁了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二、网络点赞

点赞是近二年比较盛行的一种互动方式,通过互相点赞拉近双方的距离,随手点一个赞可能就会温暖学生的内心,使他知道辅导员在关注、关心他,无形中就消除了学生的孤独感或不适。微信是腾讯继OICQ之后的又一款聊天软件,于发行之后迅速占领市场,微信是大学生使用最多的一款聊天软件,辅导员可以利用微信留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思想波动及时处理并鼓励学生,多为学生点赞。

三、O2O模式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校园教育活动O2O。如今各种网络资源盛行,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做好工作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把每一个活动的主题、开展形式用网络制作成精美的宣传海报发到学生的聊天群或者辅导员发朋友圈、空间日志、微博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预约、报名,活动结束后学生要用网络回复的方式给辅导员留言,可以是写体会也可以是提建议,双方互动增强师生感情,通过让学生参与活动减少“低头”时间。

(二)心灵之约O2O。随着网络快速侵袭,学生越来越依赖网络,即使两个朋友面对面都会时不时拿出手机上网,因此辅导员如果能充分利用网络与学生沟通,将会取得不错的效果。辅导员把自己的空余时间在网络公布,欢迎同学预约来访。预约谈心即可保护学生隐私,也可降低学生找不到老师的焦虑感,减少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辅导员网络谈心,会拉近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对辅导员的抵触情绪,使学生真正的信任辅导员,乐于在学校生活。

(三)会议O2O。Offline to Online线下到线上使会议不受地点支配,学生只需要上网就可以便捷的参与到会议中,网络会议是一种新型高效的会议模式,网络会议使学生在年级会或班会上不懂或不好意思提出的问题可以在线上与辅导员继续沟通探讨,即避免了学生见到辅导员的恐惧也可以回避掉探讨问题的紧张情绪。同样,学生在线上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拿到线下与辅导员当面咨询探讨。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重要的组成环节,大学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高校辅导员要不断的更新教育方式,将传统的教育融入新的元素,为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启浩.沪江网教育平台O2O 模式构建研究[D].湘潭:中湘潭大学,2014.5.

留学生在线教育辅导范文第3篇

亲情视频,架起留守儿童与父母沟通的桥梁

“进杰,看见妈妈了吗?爸爸、妈妈今年不能回家过年,我们好想你……”

“妈妈,我看见您了,请您放心吧。我一定听老师的话,当个好学生,做个乖孩子……”

这是10岁的裴进杰在白米乡转龙湾村远程教育站点亲情视频聊天室,和远在广东打工的父母“面对面”交谈的情景。

裴进杰的父母到广东务工已有两年没有回家了,夫妻俩本打算今年春节前回家探亲,不料遭遇了罕见的冰雪灾害天气,无法成行。一家人期盼已久的重逢喜悦转瞬被失望替代。转龙湾村的远程教育管理员王成得知这一情况后,通过电话与裴进杰的母亲取得了联系,告诉他们通过远程教育语音视频就能够实现网上团聚。2月5日,裴进杰和爷爷、奶奶来到村里的远程教育站点,通过一根细细的电线与爸爸、妈妈“团聚”了。

近年来,随着劳务经济的不断发展,合江县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常年在外务工人数达10万余人。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导致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如何使亲情不缺失,让教育不脱节?合江县自建成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以来,便开通了远程教育亲情视频直播室163个,每逢节假日便开展“亲情在线视频交流”活动,为留守儿童开通与外出务工父母的在线交流,架起了一座亲情连心桥。

妈妈,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

“我要像鄢叔叔那样,好好读书学本事,长大后当一名警察。”这是榕山镇梧桐山小学四年级学生张斌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口中的“鄢叔叔”鄢华勇是合江县700多名“妈妈”中的一员。

张斌的父亲3年前到沿海打工,一直没有回家。年幼的张斌只能与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去年7月,民警鄢华勇在远程教育网上看到了张斌的情况,主动申请与张斌结对。除了物质上的资助外,鄢华勇还常常与张斌交心谈心。去年国庆长假,鄢华勇将张斌接到家里,让他度过了一个久违的愉快假期。

自2007年起,合江县委远程办针对当前大量留守儿童生活上缺少照应、行为上缺少管教、学习上缺少辅导、精神上缺少抚慰和逐渐被“边缘化”的现状,积极整合资源,与县妇联、教育局等单位共同发起了网上“妈妈”活动。网上“妈妈”活动通过建立网上留守儿童台账、确定“妈妈”、签订亲情协议、建立长期跟踪管理制度等流程,形成“妈妈”活动的长效管理机制。“妈妈”除了给留守儿童一定经济资助外,还通过走访看望、电话交流、亲情团聚等方式关爱留守儿童,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县委远程办将各村级站点上报的留守儿童详细资料统一上传到远程教育网上,机关干部、大学生“村官”、普通党员等根据网上提供的留守儿童资料和相关情况,结合实际,双向选择,实施帮扶。

留学生在线教育辅导范文第4篇

关键词:留学生;积极心理学;心理教育

一、来华留学生存在主要心理问题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和深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来华留学人数持续增加。来华留学规模持续扩大,我国已是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2017年共有48.92万名外国留学生在我国高等院校学习[1]。来华留学生的主体是处于人生发展阶段中最活跃阶段即青年时期,以发展心理学角度看,青年人呈现多变、创新和叛逆的特点。青年人的心理发展是在其社会生活环境和自身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的,对自我的探索、认同、人际关系、社会角色也在不断变化,其智力发展、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性格、性意识、成长需求都呈现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动荡与稳定、突变与渐变相统一。来华留学生群体心理发展复杂性在于,多元文化背景下,不但要面临着青年人共同的心理发展任务,同时还要面临环境适应、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等多方面的任务。因此,留学群体的心理压力较国内本土学生压力明显增大。(一)负面情绪问题。留学生在国外经常会出现思乡感、孤独感、抑郁症和挫折感。这种消极情绪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在缺少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倾向消极模式情况下,孤独感、挫败感体验会相对强烈。较长时间的负面情绪体验会影响留学生的自我认同,生活满意度。(二)人际关系敏感。留学生身处异国生活和学习,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语言交流的障碍,导致留学生在社会交往上会呈现出更多的焦虑状态。与中国大学生相比,在华留学生存在更多的强迫、人际关系紧张、焦虑和恐惧等心理问题。留学生较多采用幻想和退避等消极的应付方式来处理上学生活中的应激事件[2]。(三)文化、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留学生的负面情绪问题、社会交往中的人际问题往往都是内在的文化、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外在体现。多元文化背景下,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个性差异等因素在同一个场域,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对留学生群体发挥着影响。场域中的每个个体既要保持个性的独特性和独立性,又要接纳和尊重交往对象的正当诉求和尊严。这需要个体具有一定强度的心理韧性和灵活的应对方式。当然,从生态系统角度讲,每个个体都是具体的,需要从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中,来理解适应问题。适应能力的提升不单单是个体的问题,环境需要具有相应的包容性、丰富性,具有为个体提供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四)学习与就业压力。来华留学生都是怀揣着个人梦醒、职业理想、甚至肩负使命来到中国的。在华学习和未来就业是留学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这些包括学业成绩、作业难度、专业选择和就业前景等问题[3]。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质量提升,针对留学生学习学业培养标准趋于严格,很多留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方面的压力。

二、留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困境

目前,我国高校留学生在管理模式上采取独立的培养方案,单独的班级编制,完全有别于中国学生管理机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我国高校基本上已经建立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形成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然而由于管理模式、服务提供能力、留学生教育工作发展情况等多方面原因,面向服务于本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未能全面覆盖留学生,造成工作中的死角。(一)服务提供能力不足。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22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进一步指出“每所高等院校均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室),按照师生比不少于1:4000配备从事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的专业教师”。在实际操作层面看,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专职教师配备尚不能达到指标要求。一是数量不足,在未能满足本土学生服务需求同时,很难能全面覆盖留学生,开展工作很难常态化。二是专业咨询教师双语交流能力限制,制约了针对留学生个体咨询服务工作。(二)工作机制和举措问题。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抗挫折能力,高校为本土学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为预防心理危机事件发生,为新生开展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导致的突发事件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应当说,在专职教师队伍配备不足的情况下,这些举措是有效的。然而针对留学生,这些举措存在着制约因素。以课程教学为例,来华留学生的培养方案有别于本土学生,培养方案中未列入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识课程,来华攻读本科学生未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学习。在心理咨询服务方面,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实际上是社会工作模式,专职教师、辅导员是主动发现、主动介入和服务,而在西方高校心理咨询服务是被动服务,需要学生主动咨询。特别是在心理普查环节,我国高校采取的是利用标准化量表,针对全体新生开展网络或纸质测量,同时建档。在现实操作层面,需要做好保护隐私和知情同意。(三)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问题。有效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是个体面对困境、挫折的积极影响因素。来华留学生面对学习、交往、就业等方面问题时,由于身处异国常常等不到家庭和社会及时心理支持,更加容易产生情绪问题甚至危机事件。专业辅导教师和留管人员面对资源匮乏的辅导对象,常常显得无力,进而影响主动介入的积极性。

三、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议和对策

积极心理学认为,增进人的积极情感及其体验,是发展优秀品质的一种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积极情绪带来创造性和生产力,能使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从而产生多种思想和行为,特别是创造性或创新性的思想和行为,而这正是大学生应具有的积极品质。(一)营造积极氛围,不断提升主观幸福感。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需置疑的。”[4]积极心理学界认为幸福感是指个体基于自我的生活经验而形成的主观感受。幸福感的核心内容是对自己生活的总体满意感,即一个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和整个生活质量是满意的,感受到生活是充实的。幸福正是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积极情感与认知。坚持积极取向,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文化氛围,增强留学生的良好体验,提升服务满意度,强化社会支持和社会连接,增强归属感,提升幸福感。(二)帮助留学生树立希望,不断提升心理弹性。美国堪萨斯大学克里斯奈德教授是积极心理学希望领域公认的理论创始人,他将“希望”定义为:“在成功的动因(指向目标的能量水平)与途径(实现目标的计划)交叉产生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5]这包括三方面的含义:清晰的目标(远景思维);明确的策略(路径思维);启动并实施该策略的动机(动力思维)。目标、路径和动力是希望理论的三大要素。实现目标的过程,也是路径和动力相互作用的过程,他们相互加强,呈正相关,对目标的达成产生重要的影响。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帮助留学生建立合适的目标,探索多种可行的途径,增强抗挫折能力和心理弹性,不断自我正性强化,最终实现目标。(三)构建朋辈支持系统,提供心理支持。朋辈之间年龄相仿,经历相近,体验相似,易于建立信任关系,经过准专业化的培训,能较好胜任辅导。相对于专业个体咨询需要事先预约,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咨询,朋辈心理辅导可以在双方达成的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在某些一般心理问题处理上,朋辈心理辅导处理时效性比较高。朋辈心理辅导也可以弥补专业心理辅导力量的不足,在心理知识普及宣传、心理危机动态监测和互助人文关怀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四)构建危机转介渠道,扼守底线工作。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留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底线,要进一步健全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健全危机干预校内和校外转介渠道,强化一线教师和留管人员培训,提升干预实效性,及时阻断危机,避免危机事件发生。一是设置专人专岗开展日常心理咨询服务工作,把留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作为学院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把留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萌芽状态,及时阻断心理危机。哈尔滨工程大学是我国高校中少数几所设置留学生咨询工作室的高校之一。二是开展新生入学心理筛查,重点关注学生预约咨询跟踪服务。在新生入学心理筛查方面,我们使用SCL-90量表,心理问题筛查率一般在3%左右。考虑到效度低的问题,我们邀请专业心理教师设计投射测验,比如绘画筛查,两者相结合检出率效果较好。在实践方面我们也充分考虑了自愿与保护隐私的原则。所有问卷都设计了知情同意书。三是以队伍建设为抓手,强化对留管人员、一线教师的心理知识培训。留管人员不同于专业心理教师,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留管人员心理健康知识应知应会学习手册》,定期为留管人员开展常见精神疾病、心理危机等相关知识培训。四是利用新媒体、公共宣传栏等多种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积极的心理健康氛围。

留学生在线教育辅导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留守学生;多媒体计算机;关留网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5-0004-02

1 前言

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少年儿童学生。在湖北郧县青曲镇,随着城镇化、现代化的不断加速,劳动力流动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劳动力数量进一步扩大,伴随而来的留守学生数量呈逐渐扩大趋势,留守学生现象将必然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

青曲镇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今年在校学生300余人,其中留守学生多达200多人,生活困难学生有58人。因此,留守学生现象在青曲镇初级中学十分突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令人吃惊。为了对留守学生工作进行积极探索与创新,学校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远程教育网络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的优势,积极拓展多媒体计算机远程教育功能,通过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搭建多媒体计算机“关留网”体系,真心关爱农村留守学生,促进留守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2 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留守学生关爱工作领导组和留守学生教育管理课题组,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与研究。

2)建立研讨、交流制度。每个月进行一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总结,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班级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3)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把留守学生教育工作纳入班主任、科任教师考核内容,对取得突出成绩的班主任、科任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对留守学生中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表彰。

4)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积极争取政府、村委会等有关单位、社会各界的支教助教,把强大的教育合力渗透到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成长的各个方面,让留守学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

5)积极开展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研究。学校将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确立为校本研究课题,提出两年研究的重点与目标,在全校发起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研究活动,对留守少儿成长中凸显的问题进行剖析。

3 搭建多媒体计算机“关留网”体系

3.1 搭建多媒体计算机“服务型关留网”,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

留守学生长期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他们缺少必要的家庭氛围,情感世界出现空白,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学生的生活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学生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据调查,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依托学校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室,建立亲情网络室,设立亲情热线电话。发挥学校多媒体远程教育网络优势,让班主任和管理员担任多媒体计算机远程教育“辅导员”,指导留守学生利用远程教育设备,掌握计算机初步知识;给计算机远程教育站点添置摄像头等设备,由网络管理员通过专用QQ账号,定期组织留守学生与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视频通话,为他们开通“亲情热线”,消除留守学生的孤僻心理,也给外出务工的家长带去温暖。这样一来,增进家长和留守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让留守学生从中感受到父爱和母爱。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远程教育网络,交流留守学生QQ群和留守家长QQ群,为留守儿童和父母提供在线咨询、平时家校沟通等服务。同时,设立心理咨询点,帮助留守学生解决心里健康问题,为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3.2 搭建多媒体计算机“帮扶型关留网”,解决农村留守学生的生活困难

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通过调查发现,监护人最关心的是留守学生学习,其次就是生活,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无形中助长了留守学生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建立结对帮扶机制,组织和发动各个班级建立帮扶领导小组,建立一个老师帮扶两个学生的体系,开展结对帮扶留守学生活动,通过每周一次爱心电话、每半月一次走访、每月一次座谈联谊等“三个一”活动,切实把握留守学生的所想所思、所需所愿,真情关爱留守学生,初步形成以多媒体计算机远程教育为平台,班主任、科任教师主动参与的留守学生结对帮扶网。这样就切实把握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并根据掌握的情况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为特困留守学生赠送学习用品和帮困资金,解决留守学生的后顾之忧。

3.3 搭建多媒体计算机“教育型关留网”,提高农村留守学生能力与素质

留守学生几乎都是单亲、隔代教育监护,由于监护人生活压力比较大,农活繁重,只能勉强保证孩子的日常生活,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加上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在学习上无法有效地帮助和辅导孩子。大多数监护人对孩子在校教育情况缺少必要的了解,没有在教育方面与学校和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心理产生自卑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大多数监护人是孩子的祖父母,他们对留守学生是隔代抚养,他们只求物质上尽量全方位地满足,对心理和精神需求关注极少,缺少思想上的管教与引导。

定期向留守学生开放多媒体计算机远程教育站点,及时下载各类学生益智课件,组织留守学生学习观看;利用各个班级的班班通教室,定期开设安全常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自我成长教育等专栏,适时邀请学校安全管理办公室、德育处、教务处等处室领导对学生开展安全常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自我成长教育;设立心理咨询点,及时了解留守学生的心理,加强留守学生定期与班主任、家长的沟通交流,关注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和个人养成教育,为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同时,利用“青青校园”多媒体计算机移动网络服务体系,利用校讯通业务,建立家长与学校的短信互通平台,主要为家长、学校和教师、学生搭建集信息沟通、教学辅导、辅助教育等功能的“移动网+互联网”的信息化服务。

多媒体计算机校讯通业务功能包括家校互动、平安短信、亲情电话、校园V网、集团短信等;移动特性增值功能包括教务管理、校园一卡通、彩信读物等;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功能包括博客、学习、交友、生活、娱乐等。其支持短信、彩信、互联网等多种业务接入方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交流,增强教育经验、安全提示等,增强留守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拓宽留守学生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思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