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期待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期待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期待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期待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政策研究

0 引言

民办高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高等教育学校。民办高等教育重新恢复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目前的民办高校应该包括民办学院、独立学院和对外合作办学等形式。截止2006年底官方统计,我国共有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278所,独立学院318所,两类在校学生达到280.5万人,其中独立设置民办本科院校28所(现有40所)[1]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经过近20年的发展,对于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步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办学过程中因为它特有的性质和民办高校学生特有的特点,也出现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这给民办高校的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 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一个逐步被认识,被重视的发展过程,对于民办高校起步更晚,也有了较大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目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具体如下:

1.1 起步晚,起点低,规模和力度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普通高校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民办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却晚了近10年,发展速度相对缓慢,而且不平衡,不少学校至今没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已经开展的民办高校许多是凭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个人努力在推动,缺乏相关支持,使得心理健康工作难以提高质量。

1.2 心理健康保障机制缺乏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据调查,绝大数民办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相应的保障条件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效果不佳。

1.2.1 重视程度不够,即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心理健康工作的目标是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优化个性品质,增强适应能力,促进人格的发展,这项工作对高等教育目标能否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但是,目前的民办高校仍有一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加油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误解,尤其是在经费支持上,在调查问卷中发现没有一个民办高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经费支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最底层,认为只要做到学生不出大事就好,比如:跳楼等自杀事件。更多的经费花在实验室的建设,多媒体的建设,心理健康咨询室简陋,基本上没有心理测试的软硬件,即使有也比较落后,得不到更新。

1.2.2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规范管理,体制不顺,人员流失严重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管理机制、从业人员的编制、待遇、职称评审等保障机制都提出了要求,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待遇是个重要的方面[2]。但在有心理咨询室的民办高校中,机构设置比较紊乱,归属不清楚,在调查的20所民办高校中,12所有心理咨询室,7所归在学务处或者在团委,3所在共科部,其他2所挂在其他部门,基本上都是行政人员编制,不利于工作人员的职称晋升,专职人员很难在现有岗位上寻求发展,兼职人员待遇往往得不到落实,大部分人员工作量大但报酬低,目前心理健康教师处于一个不良的环境中。还有些民办高校根本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1.2.3 心理咨询教师缺乏 国外高校一般每2000名学生就拥有1名心理教育专职工作人员,美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比例是1:1500,而我国高校通常的比例是:1:10000,对于我国的民办高校连1:10000都达不到[2],在调查的20所民办高校中,50%没有专职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此外兼职的人员均由辅导员来担任,因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出现用德育的工作方法代替心理咨询治疗方法,这样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德育教育。

同时,心理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业技能,对心理疾病相关因素有深入的了解,在欧美国家,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都是硕士生或者是博士生,在我国,从业人员按照要求也必须是具有必要的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方法。而多数民办高校心理教育人员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心理学,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门培训,即使培训,目前的培训工作也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培训大纲和要求,培训时间长短不一,缺乏实习和督导,培训机构鱼目混珠。甚至有些根本都没系统地学习过心理学的知识,对心理测试技术和心理辅导方法不熟,也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学历低。因此教育的专业化是影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1.3 缺乏心理素质教学的开展 心理学课程是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心理学课程能普及学生的心理学知识,增强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自觉意识,正确认识现实中的挫折,及时调整心态,而在我国90%的民办高校根本就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至于定期举办心理学专题的讲座更是寥寥无几,有个别民办高校开设了心理学课程,但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在教学方法上,所采用的也只是课堂灌输,有针对性的活动开展的还不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尚未得到普及,学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识较差。

1.4 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而在民办高校各个部门人员都比较精简,所以部门职责比较明确,而且传统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师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事情,缺乏全员育人意识,往往其他部门都这项工作了解不多;而且咨询中心和各个院系之间配合也不够,缺乏有效的沟通,信息不能得到很好的反馈,互相掌握的一手资料不能提供对方参考,也就是没有很好的衔接,无法及时纠正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5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欠灵活 面向学生的发展性辅导还未开展,目前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主要以个别辅导为主,职业辅导主要以提供就业信息为主,丰富多彩的团体心理辅导、训练等活动开展的很少,职业心理辅导不普及。而团体合作的精神和技能是大学生成长所必需的。综合来看,目前民办高校面向全校学生的发展性辅导还处在发展初期,而且由于人手和专业的限制,使现有的辅导工作仅仅处在表面上,不深入。

心理健康工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生命线,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公办高校一样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所以必须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2 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研究

对于任何性质的学校来说,政策资源将是最大的资源,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民办高校将不会有今天的发展规模,政府出台了系列法规支持民办高校,有1982年的修订的宪法中规定允许社会力量办学;有1987年的《关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规定》,有1993年的《民办高等学校设置暂行规定》,有1997年《社会力量办学条例》,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2004年《民办那教育促进法实施条列》[3],在这些法规和政策的指导下,民办高等教育也一步一步走向规范化和法规化。关于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也需要政府的支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改善从业人员待遇低,职称评审无保障的局面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管理机制、从业人员的编制待遇、职称评审保障机制提出了要求,涉及到人、才、物等方面,尤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待遇提到重中之重的位置。而心理健康教师的流失主要也是待遇和职称方面无法得到保障。对民办高校来说,现在还没有针对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条款,更无法确保教师的质量和心理工作开展的效果。所以必须通过相应的政策完善各种保障机制,才能提高心理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民办高校心理健康的有序发展。

2.2 改善教师待遇不公局面 在《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明确规定民办高校与公办教师享有同等权利,不过,由于对民办高校教师在任职、辞职、免职、处罚条件等方面没有细化,使得民办教师在医保、住房、职称评审等方面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2.3 改变招生不公,学生待遇不公局面 在我国行政法规明文规定,所有教育机构均有享有招生自。但是在统一招生考试录取中,公立院校优先、民办高校最后录取原则[4],现在的民办高校基本上都是三本院校,按照录取的顺序,一本、二本录取后才开始三本,使得民办高校的招生质量受限,恶性循环,民办高校培养的学生永远跟不上公办学院的学生质量,无形中就会增加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也不利于民办高校的发展。所以应贯彻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在招生、教学、行政管理和发放毕业证等方面均享用平等权利,尤其应改革招生制度,允许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平等的参与不同层级的招生,改善民办高校的生源质量[5]。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民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在升学、就业、社会待遇以及参加先进评选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同等权利”。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从毕业生毕业证书的实效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奖学金等方面可以看出有差距。

2.4 加强监督环节的政策落实 民办高校培养的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才,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强化对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定期派专员深入各个民办高校了解情况,可以督促作用,同时,将民办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情况作为下阶段各个民办高校招生规模的参考依据,建立评估体系。

2.5 建立心理健康督导制度和资格认定制度 督导制是由专业人事组成督导小组,定期到各个民办高校现场督导、组织专业研讨制度,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遇到难以解答的问题时候,可以与督导组联系,得到指导。

资格认证可以由教育部门规定考试科目,制定考试大纲,具备较高专业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的人员才能取得资格,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此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业务水平[6]。

参考文献:

[1]金劲彪.民办高校政治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7).

[2]廖迎春,周爱云,曾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力原因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6).

[3]卢彩晨,邬大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回顾与前瞻[j]教育发展研究.2007(3b).

[4]张胜利,曾文.浅析教育与公平与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j]当代教育论坛.2007(9).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期待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分析

传统的心理教育模式主要是从问题角度出发,帮助分析解决学生引发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从而克服这些心理障碍。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引发心理障碍问题的原因越来越多,运用传统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已经不适应社会的需求,很难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是对传统心理学的一种革命,倡导发现人类的美德,如爱、宽恕、感激、智慧、乐观等,肯定人的优秀品质,倡导人们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生活,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导向,改善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学会发现美,感悟美,从而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2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2.1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小

在大学近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肩负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责任,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上,主要还是对于少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积极心理学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高校在校全体大学生,能够使普通大学生变得更快乐,激发大学生自己的潜力特点,让大学生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通过挖掘自身的力量,避免在受到困难和挫折时产生心理问题。

2.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单一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单一,主要是以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为主。对于学生发现的思想问题,基本上属于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相关工作人员劳心劳力,效果却不十分明显,最主要的还是没有发学生的品质和潜能,让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状态,学校也未充分认识到积极心理学的作用,未能够从长远角度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设置存在局限性

通常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设一名教师作为主任,主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工作,有条件的学校还会设置教研室。但是相关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都与专业化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另外人员数量上的不足也明显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困难,这种设置已经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期发展。

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途径

3.1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高校生活中有相对宽松自由的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许多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相应的学习和生活,但是来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部分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导致理想与实际贴合不紧密,实现理想的途中困难重重,屡屡碰壁,当理想与目标实现不了的时候,很容易受到挫折,产生负面情绪。因此需要我们正确看待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对学生发展进步的作用,及时帮助学生制定一个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3.2重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积极心理学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从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和疾病问题,转移到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和情绪上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新时期,通过重新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和教学模式,建立起面向全体师生、全员参加的心理健康教育。借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发掘学生的品质,培养学生的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会正确的看待人生和看待自己,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发展规划,同时要注重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优点特长。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上深挖积极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理论基础,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起教育、预防、干预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共抓共管,共帮共带的立体化心理教育格局。

3.3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和教学手法

在优化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完善相关理论体系的建设,增加心理健康选修课,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能够将积极心理学穿插在体、音、美的相关教学内容中,同时高校还要统筹兼顾,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通过建设心理服务站和在线热线、与班主任辅导员展开新生谈话、电话家访,或者每月与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一次心理安全形势分析会,及时关注班里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对于个别心理问题的学生可以进行专门辅导。也可以和社区医院、科研单位携手组建区域心理健康公益服务机构,定期在高校开展心理辅导课,举办心理辅导活动,帮助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另外要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网络时代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就必须学习网络了解网络,这样才能时刻与学生保持共同的话题。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打造网络资源库、网络平台,建立完善心理健康等级评定,实施学生心理危机监护分级预警制度,帮助了解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3.4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综合能力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素质,校园可以通过建设一支由校外专家、专业教师骨干、辅导员等相关人员组成的心理工作队伍,随时服务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也可以通过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共性问题和个别案例进行课题研究,而提升心里健康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教育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心理辅导经验。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心理文化活动,如心理文化周、心理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正确理解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正确对待心理问题,从而进一步方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期待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专科责任护士;烧伤患者;健康教育

1 方 法

1.1 建立有效环境沟通基础,为患者创造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对待病人主动热情关心体贴取得病人和家属高度信任感。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加强与患者护患沟通。在交流沟通中要遵守个体化原则,根据病人适应能力,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善于抓住与病人交流契机,不一定要有固定时间,地点与病人正式交流,治疗护理时健康教育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2 病人入院后,护士即展开对病人及等家属全方位健康教育,介绍医院环境,疾病知识,用药指导,检查治疗目的方法。手术前后注意事项:饮食营养、锻炼与休息、康复指导、预防保健、出院指导的相关知识、讲解烧伤疾病转归及治疗措施,鼓励正确对待自己疾病,度过心理危机,避免因负性情绪因素导致患者抑郁及对疾病治疗不配合,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态度,告知家属应关心体贴患者,并给予安慰,开导鼓励与支持。切忌在患者面前表现厌烦、冷淡、更不能在患者面前诉说劳累,讨论病情等。

1.3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健康教育计划:休克期后应告知家属在饮食与营养上与医院配合,做好营养膳食准备工作,满足患者营养需求。创面修复期护士在指导帮助患者认识到康复训练相关知识重要性,积极开展相关康复训练,并指导患者床上肢体功能位放置被动活动关节,防止疤痕增生,并对该期患者健康教育进行重点评估。

1.4 恢复期患者应相互交流,信息反馈,有利于增强患者康复信心,激发与疾病斗争的积极情绪,早日以健康心态进入社会,在探视条件下,鼓励患者与家属沟通与交流,让患者时刻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也利于家属及时了解患者心理负担,对健康教育知识点了解是否完善,也可以改善患者因对疾病不了解而产生抵抗情绪

1.5 建立回访制度,延伸健康教育护理服务:对于出院病人进行电话回访,了解病人病情及家属情况,使患者在出院后依然得到关心和帮助。

2 护理人员

专科负责护理具备护士及以上技术职称,护理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事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具有良好护患关系,良好沟通技巧和表达能力,熟练掌握烧伤专科知识护理人员。

2.1 职责 以患者及家属为对象,通过以上有计划的系统教育,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对烧伤疾病知识了解,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建立健康行为方式。

2.2 按护理程序的方法评估患者及家属的教育需求,建立教育目标,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执行教育计划,及时进行效果评价。

2.3 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规定的健康教育项目,记录住院患者健康教育评估表。

2.4 病区对护士和责任组长负责每月2次病区工休座谈会的贾康康教育,分别记录在“工休座谈会”记录本上。

3 健康教育的质量控制实行三项质控

责任护士自查,护士长每周不定期抽查,护理部每月质控检查,根据三级质控结果及患者出院前填写意见表及电话回访情况,对责任护士每月综合成绩考评1次不合格者与护士工作绩效成绩挂钩。根据住院患者健康教育意见表“信息反馈”专科责任护士比常规教育方式健康教育满意度明显提高。

4 体 会

加强教育,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健康教育是医学发展迫切需要,我国绝大部分护理人员没有接受过有关健康教育课程规范培训,健康教育本身是一种治疗方法,病人有权利享受这种护理服务,不重视健康教育业会导致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只有重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保证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权利,提高护患关系,根据不同患者自身条件,采取一对一为主的个体化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循序渐进。全面系统,质控检查结果也表明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比较好,利于建立指导,合作或参与的新型护患关系,使患者在有限时间内较好掌握健康知识。促进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期待范文第4篇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如果说小学生是祖国含苞待放的花朵,那么小学老师则是辛勤的园丁。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小学老师光荣而又艰巨的一项任务,他不仅要不辞辛苦地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注意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予以疏导,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必须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应在学科教学中把单纯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的教育转变成帮助学生“成人”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实现身心健康、全面成长。这就意味着,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做好“教书匠”,还要做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转变教育观念。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小学教师要转变“智育至上” 的教育观念,树立以提高心理素质为基础的素质教育观。在人的种种素质中,心理素质是最基础的,它是其他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条件,没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其他素质的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小学教师都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小学教师要自觉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切实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塑造自身高尚的人格,力求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期待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护理 健康查体 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行为,提供改变行为所必须的知识、技能与服务,并且促使人们合理的利用这些服务。健康查体中的健康教育团体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定期进行,个人查体采取面对面或电话讲解,并且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个体或群体健康。当前,临床健康教育主要是由护士来完成的,实践证明,护士作为服务者、教育者和合作者,已成为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1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1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健康查体中患者反应最好、效果最满意的护理工作内容之一。护士对患者的健康指导最完善、最实用、最具体。护士明确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职责所在,就会积极主动做好健康教育。

1.2重视第一印象 门诊是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站,而体检中心是大众了解医院、促进自身健康的第一个窗口。等待查体的人们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体检中心,此时护士热情的接待和详细的介绍,会有效缓解他们的紧张、焦虑情绪,为建立良好的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1.3提高业务水平,定期进行业务学习 由于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现代医学知识,还应掌握护理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现代科学知识。

2 健康查体后的健康教育措施

2.1宣传专栏 体检中心的特点是查体项目多、涉及的科室多。可充分利用空白墙壁开设各项专栏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定期更换版面,介绍各种常见病种的防治,做到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各文化层次的人都能理解。

2.2设立查体套餐 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及特殊要求,设立十余种查体套餐,并详细标明注意事项,切实方便了广大查体者的需要。

2.3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建立电子档案 在患者查体结束时针对各自的查体结果,发放相应的健康保健指导教育处方,建立电子档案,并随时上医院网站查询个人查体结果信息。使患者对自己目前的身体状况有个基本的了解,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做。

2.4口头讲解 在体检中心设置了导医咨询及流动导医护士,为患者查体、就医指引方向,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同时护士随时进行健康宣教工作,对有关健康问题的提问,护士有针对性的解释,并因势利导,使患者树立健康观念,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

2.5饱满的热情,优质的服务 当患者来到体检中心,首先受到护士的接待,接触最多的也是护士。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他们有着很深的心理影响,仪表端庄、热情相迎、语言亲切、以诚相待,这样患者就会感到护理人员亲切可近,心理稳定,焦虑与紧张感减轻。

3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查体环境

患者在医院停留的时间短,由于工作的繁忙以及排队等候的焦急等,常常使他们感觉烦躁无助,卫生保洁人员应随时清扫内外场地,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查体环境。在中心内设立服务台、休息厅,提供一些便民措施,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4 讨论

体检中心虽然没有系统化病房,但健康教育的责任应整体贯彻到全体护理人员的内心深处。突出表现在由以前的患者来问我们的被动服务转变成现在的我们去帮助患者的主动服务,受到患者的充分认可和赞扬。现代的护理人员,无论在门诊还是病房,均要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理念和各项技能,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作为医务工作者应始终把满足患者的需求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

5 结论

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护理工作如何适应市场的需求,很值得护理人员深思。护理人员要改变以往的被动服务为现在的主动服务,不断学习新的预防保健知识和各项沟通技巧以适应不同层次患者的健康需求,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保健需求。健康查体与护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作用,但客观地评价其水平,大体上还是处于初始阶段。我院通过初步开展与实施使病人满意度大幅度上升,获得了较高的社会效应。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