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提升艺术素养

提升艺术素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提升艺术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提升艺术素养

提升艺术素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人文素养;社会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37—02

一、艺术教育有利于人文素养的提高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应该为人的一生提供四方面的支柱:一是学识,即掌握知识这重要的认识世界的工具;二是学做,即具备在一定环境中的工作能力;三是学会共同生活,即培养青少年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及合作精神;四是学会发展,即尊重与发展人的个性,并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责任感而付诸行动。这些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简单地说,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思想。素质教育的指向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文素养是其重要内容,提高人文素养特别需要强调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首先,艺术能够感染人以非功利的审美态度对待世界。在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中,只有艺术能帮助人们在和谐愉悦之中取得上下求索的激情与能力,艺术帮助人们接触整个人类文明,使人的知识和情感得到有益的扩展。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实践表明,知、情、意自然而完善的结合,是导出美好人生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艺术在人的生命成长中有重要意义。其次,艺术及艺术教育有助于塑造完美的人格。艺术及艺术教育启迪和帮助人提高创造性智慧,并在更广阔的生命空间不断得到人格的提升。再次,艺术及艺术教育有助于有效地调节与涵养人的心态,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重关系中建立和谐交流的良性状态,既有益于人自身的身心健康,使其生活的品位得到提高,也有益于维护整个人文生态的平衡与和谐。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能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原则

在学校艺术教育中,我们坚持以下原则:

(一)公平原则即面向全体学生。学校艺术教育包括艺术类课程、艺术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学校艺术教育不是针对少数有艺术天赋学生的精英教育,也不是以谋职为目的的职业技能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规定性、普及性和奠基性的特征,应该符合各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

(二)导向原则即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学校艺术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它不同于社会大众艺术、流行娱乐艺术,凸显育人特质,必须用人类优秀的文化艺术来引领青少年向真、向善、向美、向上, 保护、表现、彰显青少年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等美好的精神气质。

学校艺术教育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哺乳,具有潜移默化的濡染功能,通过教育让青少年从小得到健康的文化艺术的营养滋润,在灵魂中植入真善美的基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础。在艺术教育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传授基本的知识技能,培养对艺术感悟、解读和鉴赏的能力,还应该注重引领学生提升审美品位、构建精神家园。学校艺术教育应摒弃浮躁,远离功利,引导学生进入一种崇高的精神状态,享受审美的愉悦和诗意的。

(三)创新原则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也是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的教育。研究证明,艺术教育有助于开发大脑右半球的潜能,在培养直觉、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许多著名科学家都十分强调艺术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亲身感悟艺术的魅力、不断丰富审美体验。要通过各种艺术活动鼓励奇思异想,培养思维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四)传承原则即努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文化艺术是一个民族生存的精神土壤,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非物质纽带。文化艺术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最为持久的因素。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用人类文明成果哺育青少年,是学校艺术教育责无旁贷的职责。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熏陶、浸润的作用,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具有长远的、基础性的影响。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最有效的载体,对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奠基性的作用。我们要利用社会资源,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中华优秀文化薪火不断、世代相传。

三、厦门二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艺术教育

厦门二中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依托厦门本土文化资源,有效地发展了学校的艺术教育。

厦门二中原址鼓浪屿,是一所具有142年悠久历史和优良文化传统的名校、艺术教育特色校。学校秉承“勤、诚、智、洁”的校训,坚持“立足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鼓浪屿中西方文化融合的独特环境,造就了我校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校艺术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造就了二中独特的办学风格,形成了足球、音乐、英语三大办学特色。从这里走出了殷承宗、陈佐湟等艺术大师。1990年,厦门市教委以我校为依托创办了“厦门市音乐学校”。2008年,高中部搬迁到有厦门“新客厅”美誉的五缘湾,两校区依山傍海,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为二中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为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利用厦门本土文化资源来发展艺术教育也成为二中艺术教育的特色。

(一)学生充分感受和传承鼓浪屿独特的文化艺术

提升艺术素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艺术鉴赏;人文素养

我国的教育由于过分的专业细分和对于培养有用之才的急于求成,导致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技术,但往往知识面较窄,缺乏较深厚的综合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这个问题在理科院校尤为突出。科学、艺术、人文是人的三大精神支柱。科学强调规律,艺术注重情感;科学讲的是理性,艺术更富于情感;人文则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人类社会不能没有科学,也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所以,我们也可以把人的素养概括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他们是相辅相成的。

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我将以艺术的角度从对美的认识、中华民族文化的渊源、设计创意三个方面来和大家共同探讨,通过对美的理解和鉴赏来实现人文素养的提升。

一、对美的认识

艺术鉴赏需要知道什么是美,借用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的一首小诗来阐述对美的理解: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

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通过描写春雨蒙蒙、潺潺的流水与拂面的微风,深邃的夜空那闪闪的星光,来体会美的意境,美不远,美就是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

我们总结了美的规律,把它称为形式美法则――对称与平衡,重复与群化,节奏与韵律,对比、变化和调和、统一等,如果我们把这些规律理解了,我们就能够掌握美,创造美。

1、对称与平衡:

我们幼时看到母亲的脸,就是对称平衡的,就是最美的。蝴蝶,以及大多数的动物都是对称的;宫殿、庙宇建筑采用对称设计,显得庄严,显示“皇权”和“神权”的威严,象征着稳定。

2、重复与群化:

检阅的方对人数相等,服装一致、动作整齐,产生一种壮美;双胞胎,双重肯定!引人注目!建筑上的窗格等等。

3、节奏与韵律:

诗歌格律有五言、七言等,还具有音韵,给人以美感;音乐的曲调,科学证明对动物和植物的生长有益,生理上会助发育,心理上能陶冶性格;表现在造型上,也同样起到良好的作用;光谱中的色环;缠丝玛瑙等。

4、对比、变化和调和、统一:

二者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切作品都要处理好调和与对比,也就是统一与变化的关系。设计中的对比主要从空间、疏密、大小、方向、曲直、明暗、寒暖的构成要素去处理。中国画论提出“输可跑马,密不通风”;大海上的帆船远近、大小的变化,统一在一条海平线上;

以上是从形式美的角度来认生活中的美。我们要是掌握了形式美的法则也就掌握了美的规律。

二、中华民族文化的渊源

中华民族文化中,艺术的鉴赏离不开对玉的美的欣赏,中华文化离不开儒家体系,"君子比德于玉",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字中,由200多个字与玉有关,这些字多为美好、崇高之意。如:玺、国、珏。又如:玉人:美丽的女孩子;玉树临风: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婷婷玉立:美丽漂亮的人;

儒家之外,道家、佛教文化等领域,玉文化也都有一个重要的位置,包括在民间,人们对美好生活有最淳朴的向往,也赋予了玉的一些精神层面的特质。比如玉雕中的传统图案无论福禄寿喜、招财进宝、龙凤呈祥、八仙过海,还是太极、八卦、四神、万字、回字、如意、岁寒三友、莲年有鱼、对于民族文化心理的揭示,具有深层的精神象征,传递着亲切的愉快的寓意。传统图形的造型意义,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的类型:

(1)、生理安全型

特点:以具象的形式出现,采取借喻、谐音、暗示的方法,获得心理的愉快。

如:“福禄寿喜”蝙蝠、鹿、仙鹤、(灵芝、仙桃、松树),喜鹊为象征;

“招财进宝”财神赵公明,招财童子;

“麒麟送子”麒为雄,麟为雌,麒麟演化为送子的瑞兽,富贵人家的孩子有麒麟子之称;

(2)、文化寓意型

特点:在具象和抽象之间,直接用文字表现,还有抽象图形等。

文字表现有万字、回字、寿字;d”字为古代一种符咒,用做护身符或宗教标志,常被认为是太阳或火的象征。“d”字在梵文中意为“吉祥之所集”,佛教认为它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有吉祥、万福和万寿之意,唐代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采用汉字,读作“万”。

抽象图形如太极、八卦、云纹、雷纹等;

具象的如龙凤、牡丹、如意、琴棋书画、渔樵耕读、喜相逢、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

(3)、精神向往型

特点:以诗意化的物品作为表现内心的追求,获得精神的向往。

“岁寒三友”松竹梅;

“四君子”梅兰竹菊;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以上三种往往交织在一起,获得视觉意识、社会心理、民族习惯的多重含义。

三、设计创意

艺术鉴赏在雕刻艺术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玛瑙雕刻。玛瑙是宝石中,纹理色彩变化最为丰富的品种,就材料对象而言,玛瑙的优势和特点是纹理色彩的变化产生的画面感,人工做不到。

一件好的雕刻艺术作品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判断:

1、材质:搭配和谐的多色玛瑙是制作俏色玉雕的极好玉料。所谓“俏色”。是指作品颜色利用的巧,“俏”的意境达到极至,则称为“绝”。一件精绝的“俏色”雕刻品的价值。远远不是其材料价值所能确定的。

2、雕刻工艺:依料取题,因材施艺,是俏色玉雕的最大特点。琢玉高手往往能“取势造型,依形布局” ,“依色取巧,随形变化”,对材料进行巧妙的雕琢。

3、艺术创作:艺术家的责任是用一颗慧心、两只慧眼、积极地发现对象本身的美,全面的认识对象,了解其特质和秉性,用智慧和双手努力的表现对象的美,使其升华,从而把对象天然特制的合理性与人的艺术创作合理的完美的结合,实现艺术创作的天人合一。这同时也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最高最求。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于美的认识、通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对于艺术作品的设计创意的认识,更好地理解了艺术作品,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我们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我们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提高了,他的人生哲学必将越来越深刻,人生理想越来越高尚,这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参考文献:

提升艺术素养范文第3篇

文化素养是用优势文化中的习语、隐喻和非正式内容流利交谈的能力。从熟悉的街道路标,到历史出处的知识,再到理解最近的俚语,文化素养需要理解文化的相互影响并作出反应。社会成员约定,如果正规的文学知识停留在某个点上,便失去其价值。因为生活是由艺术、表达、历史和经验所交织,文化素养要求在创造公众语言和“群体思考”上对琐事及其用途有范围广泛的理解。文化素养强调这些片段信息的知识的创造者假定听众们已经掌握了这些内容[1]。文化素养的提高,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之一,也是最终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对于艺术院校来说,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文化素养对艺术院校学生的重要性

1.1 对艺术院校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

作为艺术院校的学生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这是毋庸质疑的。要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就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而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此人的知识是否丰富、素质是否高尚。因此,人文素养对于艺术院校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意义举足轻重。

1.2 有助于提高艺术院校学生的创造力

要想成为一名具有创造力的优秀艺术工作者,应该拥有一下品质:首先,他们拥有发达的审美感受能力、创造性的想象、丰富的情感和娴熟的艺术表现技巧。其次,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是艺术工作者必须具有的素质。最后,对人生的严肃态度、对人类命运的巨大责任感是艺术工作者的主要道德品格。而人文素养的提高正是为提高艺术院校学生的创造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四川音乐学院学生文化素养的现状调查以分析

四川音乐学院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所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传媒、工业设计、艺术理论、艺术教育、艺术管理九大学科为一体的多学科、多层次综合高等艺术院校。研究者对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读者文化素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共随机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2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文化品味、知识视野、情感态度、人文情怀、生命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观、发展观,以及学生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情况、需求状况、对图书馆馆藏特色和馆藏资源的建议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2.1 艺术院校学生对文化素养的认识不够,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表明对人文素养清楚的仅仅只有16%左右,绝大部分被调查者都是不怎么了解什么是人文素养。有97%的被调查者能充分意识到加强人文素养的必要性,渴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但被调查者的人文社科知识却较为匮乏,绝对大部分被调查者都不能达到及格线。对于人文素养的认识有待提高。

2.2 价值观、人生观定位较为模糊,多方因素导致大学生忽视文化素养

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者60%对自己的人生定位模糊,个人主义较强,没有很好的团队意识,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与关怀。在被问及什么因素导致大学生忽视文化素养时,被调查者67%认为社会主流导向,造成学生忽视文化素养的提升;同时,41%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措施乏力,无法吸引大量大学生参与到提升文化素养中去。可以看出外在环境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非常大。

2.3 该校各院系对于图书馆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不够

被调查者大部分不清楚图书馆有哪些种类的文献,对于电子资源更是了解甚少。在被调查者中,平均每周到图书馆不足3次的占54%,而在查找信息的途径调查中,利用图书馆查找资料的只有10%左右。调查数据显示馆内较为丰富的人文社科文献借阅量也较少。这些数据就表明了被调查者利用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还很淡薄,对文化素养相关的知识了解不够。

3 图书馆对于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优势

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庞大的大学生受众群体,肩负着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重任。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拥有丰富、优秀的信息资源和各类具有专业信息素养的图书馆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大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帮助他们正确对待信息资源所传达的意义,让他们从中感受到祖国文化的丰富性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帮助他们理解中国民族文化,学会尊重其他外来文化;帮助他们提高批判解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2]。

4 四川音乐学院通过图书馆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具体措施

4.1 优化图书馆的馆舍环境,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古人的读书活动多与山水相伴,古代的藏书楼、书院也因此常置于优美的园林之间,使自然环境与学者的精神生活、内在情感相互融合,文人骚客们从风水的灵性中汲取了源源不息的养分,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心灵最高境界。对于这一点,现代图书馆应该借鉴,力求把馆周边的环境建设得清静优雅[3]。作为艺术院校的图书馆,更应该多多体现艺术风格。该馆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实践,比如改善馆内布局,增加优美字画,开设信息共享空间等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吸引了更多学生的眼球,使他们越来越愿意到图书馆来学习。

4.2 图书馆可以积极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 在发展中的现代图书馆,不再像传统图书馆把图书馆工作定义为对文献本身的收集、存储和传递,把文献保障系统理解成收集、组织、存储和物理地传递文献的场所或机构,而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服务功能和系统形成的活动机制,是面向整个信息环境来组织、控制、选择和联结使用信息资源,从而极大地提高它的能力的功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可以借助更多的途径来进行。该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讲座,例如有关文学、影评、名人讲座等等,都可以增长学生的各种见识,同时也吸引了更多读者来图书馆。另外,该馆举办馆报,每年的图书宣传活动,书评活动等来进行知识获取,传播,交流作用,更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

4.3 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完善服务机制

提升艺术素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艺术素质教育; 高校; 成教学生;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 emphasis on quality education, art quality education has been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 quality education of adult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lso facing challenges and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Based on thi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rt quality education of adult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methods of art quality education of adult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iming at promot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alents through the reform of art quality education.

Keyword: art quality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dult student;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主题,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1]《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塑造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较,更注重受教育者的思想、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培养。素质教育不局限于某一时段,是随着个人不断成长学习逐渐培养累积的教育。高校作为成教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同时,应更注重学生价值观、心理素质、创新思维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3]

高校成教学生教育的受众人群以成年人为主,包括已经工作或正在就业的人群,他们从社会再次走进校园是其工作岗位的职责需要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更新和扩展专业知识范畴,或者是学习一门新的专业,最终获取学历证书。[4]高校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针对成教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专业性培养,使成教学生通过专业化的学习后提升工作能力,拓展生存能力,使其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在高校成教学生素质教育中,应通过艺术素质的培养,加深学生对艺术内涵的理解,建立对“美”的正确认知,使其在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职业规划中得到有益助力。

随着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成年人担负着来自家庭、社会的多方面责任。一个人的艺术素养取决于长期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实践,与个人的世界观、美学观、人生观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艺术的学习,可强化成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升个人艺术素养、形成创新思维,更好地在工作、生活中发挥创造力,追求求真、向善、爱美的生活。

一、高校成教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现状

1.艺术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层面:由于高校成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有些高校认为成人不需要艺术素质教育或者忽视了艺术素质教育。高校对于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低,导致艺术素质方面的教育少之又少。另外,有些高校对于成教学生的教育地位、教学目标、教学作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不明确,办学理念错误,致使成人教育以营利性为目的、以经济效益为主导,忽视了社会效益;只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成教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重眼前的毕业要求,而轻成教学生未来自身艺术素养的提升。

学生层面:随着普通高校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社会对高校成教毕业生认可度降低,成教学生的工作压力、职业竞争与日递增,导致成教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大,走入以专业知识作为未来工作唯一考核标准的误区。对于成教学生来讲,高校成人教育是以获取学历为目标的教育,而学习变成具有目的性、功利性的过程,学习目标单一,只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艺术素质对于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成人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教育的学生以成年人为主,多数人已经步入社会并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对社会具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已经形成了个人价值观、审美观。因此,大多数成教学生认为在校期间不需要艺术素质教育,最终导致成教学生对艺术素质教育不够重视。

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相较于普通教育,高校成教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欠缺,艺术素质教育体系不完善。艺术素质教育依赖于艺术类课程,艺术类课程大多作为选修课程开设。高校开设的艺术素质选修课类型较少,多以电影、音乐及美术赏析为主,课程所对应的艺术门类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对于艺术的多元化需求。因艺术类课程是选修课,相较于专业课程,成教生对待此类课程态度不够重视,以修得学分为目的,忽视了这类课程可以提升自身艺术修养的作用。

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艺术素质教育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为单向输入式教学,学生参与度低。教师单方面讲解的课堂模式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发挥,缺少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难以将课堂内容内化为自身的艺术修养。艺术类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在排课方面学时少,时间短,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流于表面,无法深化深层次的艺术知识,导致原本对某一艺术领域感兴趣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热情。

各门类艺术类课程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参差不齐,缺乏全面普及艺术理论知识的艺术素质课程,使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缺少基础理论学习。对于艺术素质教育,高校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教育培养方案。不同的教师对于教学内容、课程考核有不同的要求,还存在某些教师按照自身的喜好培养学生的现象,导致学生无法连贯、系统地学习同门类的艺术课程,最终导致艺术素质教育的教学水平低、教学效果差等问题。

3.教学方式不匹配

师资队伍在素质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教学模式对于成人的艺术素质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数高校成教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教师受传统办学理念影响,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艺术素质教育教学模式,或照搬艺术生的艺术素养教学方式,开展成教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导致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缺乏教学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针对成教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年纪相差过大且具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定向学习意识等特点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艺术素质教育教学方式,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加强高校成教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路径

1.树立艺术素质教育观

作为国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优质人才。[5]成教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应当受到和普通高等教育学生同样的重视。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艺术素质教育应通过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构建个人艺术素养、塑造完善的人格品质,从而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高校成人教育应转变传统观念,加强对艺术素质教育观的认识与理解,树立以大众普及教育为主、培养终身学习习惯的艺术素质教育观。因此,应结合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从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目的、教学过程等多个方面对艺术素质教育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改革。要引导成教学生树立对艺术素质教育的正确观念,使其意识到艺术素质教育对于自身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性。通过艺术素质教育的改革,加强高校成人教育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升我国人才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2.完善课程体系

当前,高校成人教育多以专业知识培养为主,很少涉及艺术素质教育方面内容。首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学科特点,将与专业相关的艺术类课程作为相应专业成教学生的必修课程。其次,可以根据成教学生的自身特点或喜好进行分类教学,相同的艺术素质培养类课程可以让不同班级、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一起上课,既打破了班级、专业和年级的限制,也为学校节约了资源。再次,学校可以开设多门类的成人艺术素质培养类课程,开设开放课堂,学生可以按照自身需求自由选择,进而完善和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最后,学校可以针对成教学生进行大数据统计,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专业或工作、生活环境,拓展适合自己的艺术素质方向和内容,补充和完善艺术素质教育教学体系。

由于艺术形式具有多样性,成教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教学不应拘泥于大众化的课堂教学,应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例如,构建对话式教学,由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提高成教学生艺术知识学习的自主性。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应根据成教学生的需求设置艺术素质教学的具体内容,调整传统意义上以艺术理论和艺术赏析为主的教学内容,侧重将艺术知识运用与成教学生学习专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工作中的创造能力。

3.拓展教学方式

成教学生定向学习的意识很强,返回校园学习是为了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并获得相应学历。高校成人教育以专业知识培养为主,可以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及学科特点,将与专业相关的艺术类课程作为必修课程,使艺术类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艺术角度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其专业能力。积极完善成教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体系,针对不同的艺术形式开设更加丰富的艺术课程,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设置艺术类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把艺术理论、艺术赏析为主的宏观艺术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整体提升成教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选修课可偏重选择与成教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艺术类课程进行深入教学,以实践为主,使成教学生通过艺术课程加深对专业的学习和理解。

4.创新教育传播方式

成教学生大多已经是在职员工或是需要更换工作岗位的成年人,他们已经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经历。基于成教学生的特殊性,在成教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中需要解决工学矛盾的问题,使成教学生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得以顺利完成艺术素质教育。“课堂+多媒体”的教育传播方式并不是高校成教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新时代的科学技术有效地推动了新媒体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成人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应探索新的教学渠道,广泛利用新媒体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运用微博、抖音、快手、哔哩哔哩手机app等传播手段,将教学环境从线下拓展到线上,使成教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接受线上教育。在线上教育中,成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相关的艺术素质课程,推动艺术素质教育更加个性化。成教学生可以自行在APP上获取相关学习及视频资料,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各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学术讲析,更直接、更广泛地学习专家和学者的艺术素质的知识给养,达到对艺术进行学习与鉴赏的目的,丰富和充实自身的艺术素质。新媒体的应用融合艺术素质教学,以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上信息的单向输入,可使艺术素质教育在传播方式上得到更全面的拓展。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moe.gov.cn.forest.naihes.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7 01/t20170119_295317.html.2017-01-1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moe.gov.cn.forest.naihes.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4/201904/t20190411_377523.html.2019-04-02.

[3]周毅飞.加强高校艺术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6):125—126.

提升艺术素养范文第5篇

【摘 要】 语言素养与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提升,有助于艺术类大学生增强文化领悟力与传播能力,改善就业难、表达弱的问题,为社会和谐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文以语言素养提升为切入点,探讨了艺术类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及其途径,以期实现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相统一,达到语言素养的自觉,为国家核心价值理念的国际化传播作出有意义的贡献。

【关键词】 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途径

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提升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口语、书面语交际素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掘语言素养的现实意义,将“说出来”的价值观转换为“做出来”的价值观;搭建“艺术类大学生语言交流平台”,引导大学校园文化,为艺术类大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寻找现实途径;实现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相统一,达到语言素养的自觉,实现“入耳、入脑、入心”。进一步认清培养文明交流互鉴人才的重要性,为国家核心价值理念的国际化传播作出有意义的贡献。

一、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缺失现状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要性

1、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缺失现状

当下艺术类大学生存在语言素养缺失的问题。通过本团队调查和问卷收集的情况看(共发放问卷200份有效回收182份),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缺失现状主要有词不达意(64人,占35.1%)、语用不规范(46人,25.3%)、缺乏沟通逻辑(46人,25.3%)、知识匮乏(18人,9.9%)等(如图1)。同时,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提升的难度也引起了本研究的高度关注(如图2),其中价值观缺失(59人,32.4%)成为影响语言素养提高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关于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的缺失及其与价值观之间关系的研究成为本项目研究的首要内容。在研究这部分内容时,本团队基于现实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2、艺术类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要性

从艺术类大学生自身情况来看,艺术类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意识上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理想信念淡漠、价值取向功利化、社会责任感缺失、自我认知有偏差。

从社会情况来看,市场经济对艺术类大学生带来了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使其更容易混淆个人价值,产生利己观念。网络时代鱼龙混杂的信息使得艺术类大学生难以客观准确地甄别。随着艺术类专业的扩招,人才的过剩,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加之学费昂贵,学习成本较大,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对专业技能的培养更重视,学生们也更加注重对专业学习的实效性,⒋罅康氖奔溆刖力花费在专业学习上,从而忽视了文化课程的学习,造成学生的整体素质下降。

从国家层面,我国正处于思想文化多元、多变、交融、交锋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迫在眉睫。大学生语言素养的缺失有碍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展示中国气派。而对于具有创新、自信、年富力强的大学生来说如果不能提高语言素养,那么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是巨大损失。

3、语言素养提升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语言素养包括四大要素:主体要素、主观要素、核心要素、客观要素。即言语交际活动的参与者、交际动机、主观意图、辅助手段、主观环境和客观环境等,都直接影响着一个人语言素养的培养及表现。语言素养的高低不仅反映在语言本身,也体现在知识的积累,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力,对价值是非曲直的鉴别。

语言素养对人的作用主要存在于意识领域。要提高言语交际水平,作为主体要素的人,必须加强修养、积累知识、开阔眼界。语言素养对于人的知识储备、语商程度都有一定要求。同时,语言素养关乎的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还关乎到社会与国家构建安全的语言文化环境。关键语言人才的培养将决定国家未来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践行,决定“中国梦”的实现。

二、以提升语言素养为切入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及实施平台建设

1、策略

(1)注重母语文化积累,消解艺术类大学生多元价值观冲突。学好母语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母语文化的积累是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实践。通过与国学社合作,开展“国学伴我行”的教育活动,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语言交际中,母语文化的丰厚对于传播母语本身的人文素养价值内涵有深刻意义。当前,世界意识领域空前活跃,面对他国强势的价值输入,加强母语文化积累,能够有效抵制多元价值观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提高语用能力,营造认同核心价值观的舆论空间。在正式的交际场合中书面表达独特而又文化内涵深厚,在人际交流中语言运用的技巧作用更为突出。由党务中心在党员、团员的党课、团课培训中强化语言素养的重要性。尤其在党团日活动中,组织大家优先开展相关语言类活动。语言素养本身又蕴含着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书面语言与口语运用在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成长过程的大学生开展并深化拓展个性化教育,有助于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形成良好的氛围,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水平上的提升

(3)诵读人文经典作品,突出文化育人功能。艺术类大学生之所以不善表达,是因为大脑中存储的信息量太少,因此艺术类大学生要提升语言素质就必须广泛阅读文化经典,包括人文学科,还包括人类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中所积淀的认识自然、认识社会与认识自我的思想精华。协会与校图书馆合作开展读书月活动,鼓励艺术类大学生走进图书馆参阅经典书刊。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增加文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还可以学习语言知识。在阅读的过程中,透过文字的表相深入到思想的内核去摄取其中丰富的精神养分,体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理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渗透。形成语言素养的同时理解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4)提升逻辑思维表达,发挥艺术类大学生主体能动作用。艺术类大学生个性特点较为被动,做事积极性主动性不强。从学习实际来看,提高艺术类大学生表达意识,培养心理素质能够从主体意识上使其掌握口语的基本要求、态势语言应用的基本要求、逻辑的基本知识等。通过与辩论队、校广播台、电视台合作,鼓励艺术类同学参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思维的不断冲击碰撞中,提高语言逻辑表达能力。通过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具备主动表达解决某些问题的意识。将语言素养主动性实现的思想融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继而为艺术类大学生主体实践意识提供思想引领。

(5)重视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训练课程,加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课堂。对于大学生而言,无论是日常学习、社会交际还是面试求职,良好的表达能力均不可或缺。作为拥有丰富教育资源的高校,应该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更加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课程,例如:普通话语言、口语表达艺术、沟通理论与技巧等,为健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实践课堂。

2、实施平台建设――成立艺术类大学生语言交流协会

协会管理由大学生语言交流中心――指导老师――学生工作处及其下设的秘书部、组织部、宣传部、实践部构成(如图三),负责协会的日常事务与基本运作。旨在为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提升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协会定期举行的相关活动及指导老师的专业培训为艺术类大学生在语言素养提升上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法,在与其他校内平台实践互动中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深入实践当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语言素养。

三、拟解决问题

1、调查分析语言素养缺失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问题

研究团队发现,艺术类大学生普遍对核心价值观不感兴趣,语言素养的缺失更使其不能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普遍认为核心价值观与艺术类大学生心理距离、现实距离很远,往往用“假大空”形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印象。同时艺术类大学生科学文化修养不足,在专业学习同文化教育不对等的情况下,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教育也与专业的相比中显现实践力弱化问题。这就突出了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提升的阻力环境。也是核心价值观落实不到位的根源之一。

通过研究团队前期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及走访接触,结果显示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缺失程度较高,主要集中在人际沟通存在障碍、口语表达模糊不清、书面写作能力匮乏。这些具化的问题又影响到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求职就业。

2、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提升的关键问题

解决语言素养脱离专业学习的问题就要注重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在青年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综合运用,增强语言素养教育的渗透性。我国不妨参照美国的做法,把语言素养教育渗透于历史、社会、文学、思想政治课、艺术等显性课程中渗透于校园文化与设施、校园与校外活动、管理、服务等隐性课程中,同样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也不要仅仅依靠学校专门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的灌输来达到青年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这样,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性增强的同时,其有效性自然也就提高了。本课题通过实践调研法对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现状进行了策略分析,以期为艺术专业大学生专业素质与语言素养找到平衡点。

研究团队将成立艺术类大学生语言交流协会,把提升语言素养落实到艺术类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运用调查法及观察法,通过前期组织机制完善、以网络宣传为首,开展语言文化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平台推广,组织艺术类大学生在平台展示与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的艺术作品,协会给予参与者专业指导老师的建设性提议,使参与的同学能更好的同受众描述自己的作品,无形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更在作品创作中领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中期协会还将举行各类交流活动,紧密联系校内丰富的学生组织平台,在社团联谊中为艺术类大学生提供更多语言表达的机会,在实践中提升语言素养,也为项目后期施行搭建长期有效的研究阵地。

3、语言素养提升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阶段性成果与长期可持续发展

研究团队将以五大策略作为项目研究阶段的主要内容,以艺术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实验法、实证研究法为研究方法,通过艺术类大学生语言交流协会平台的搭建、协会与学校各学生组织的合作,为艺术类大学生语言素养提升提供更多实践平台,以期取得阶段性的提高。中期调查问卷发放后,研究团队通过分析阶段性问题,不断更新策略,帮助策略科学化、系统化。通过后期调查问卷发放促使平台运营更完善、提升策略更为科学、践行价值观的方法更榫呋。平台组织的逐步完善和成熟,也为项目后期长远性发展提供了有效机制;不断跟踪完善研究策略,为项目的长远性实施提供了合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锐瑞.工科院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硕士论文,2013.05.

[2] 耿美香.浅析高校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现状及对策[J].才智,2013.07.

【作者简介】

梁 敏(1979-)女,汉族,陕西咸阳人,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