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年轻干部培训自我总结

年轻干部培训自我总结

年轻干部培训自我总结

年轻干部培训自我总结范文第1篇

关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调查报告

最近,**区委组织部采取问卷、个别走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近五年特别是县乡机构改革之后,全区年轻干部、妇少非干部培养选拔力度不断加大,年轻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截止目前,全区机关、事业单位35岁以下年轻干部所占比例分别比1998年提高5.1%、2.3%;全区机关年轻干部中35岁以下占24.9%、大专以上文化占71.4%;全区科级干部平均年龄41.2岁,比20xx年县乡机构改革前平均年轻8.1岁,大专以上文化占79.6%,女性占23.8%,分别比机构改革前提高了7.3%、2.5%。近两年,全区共提拔干部148人,其中35岁以下的干部83名,占56.1%;女性占28.6%。

一、主要做法

1、加强交流,为年轻干部积累经验提供舞台。我们一方面实行年轻干部定期交流制度。针对一些年轻领导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制定干部在一地任职的期限和重点热点岗位交流的规定,让那些较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全面的培养锻炼。近两年,我们利用县乡班子换届的契机,共交流年轻干部184人。另一方面采用各种交流形式培养锻炼干部。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企业“两个置换”、“三个代表”教育学教活动、农村建整、农业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多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和充实。

2、强化培训,为年轻干部提高素质铺路搭桥。年轻领导干部有激情、有干劲、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但也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简单、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我们针对这些情况,一是重点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班以基础理论、领导科学、政治与经济形势、科技现代化知识、党的建设为教学主要内容,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组织培训班学员进行述学、评学、考学,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理论功底,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干部的实践锻炼,结合“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社区党建活动把中青年干部放到条件艰苦的村居中开展工作,通过实践,年轻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一定锻炼提高。三是抓好年轻干部的经常性培训。在大专院校、沿海地区开设培训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培训。通过高层次的学习培训,使年轻干部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层次。

3、深化改革,为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创造条件。一是建立干部辞职制度。把由于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未能很好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身体状况欠佳,不适应现任职务,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一定损失和影响的领导干部,通过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办法调整下来。二是实行干部任期制。对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龄和在同一职位的任职年限作出规定,为年轻干部“腾位子”。对超过任职年龄的干部在班子换届时,一般不安排进班子,而改任非领导职务。对在同一职位上工作超过规定年限的,在班子调整时,原则上规定必须调离原工作单位。三是实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拿出部分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在机关部门积极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为年轻干部上岗创造更多机遇。四是规定班子年轻干部的配备比例。抓住党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换届时机,明确班子配备的年轻化目标,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

4、加强管理,建好管好后备干部人才库。一是推行后备干部公示制。把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向基层、向群众、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基层干群意见,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推行工作评议制。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每月向所在部门、每季向班子成员、每年向人大、党委进行工作汇报和述职,开展民主讲评和评议,强化后备干部进取意识,增强自我培养的压力和动力。三是推行跟踪考察制。通过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和定期访谈、年终考评等方法,考察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能力素质等,并把考察范围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们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四是推行谈话提醒制。在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责任人的基础上,增强管理的主动性,经常性地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防患与未然,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五是推行动态管理制。根据人才成长的动态过程,实施后备干部队伍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补充,把经不住考验、没有培养前途的及时调整出去,对基本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充实进来。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区县市干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目前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总结、完善和探索。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当一部分领导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两头小、中间大”,年轻干部总量偏少,50岁以上干部总量偏少,乡镇街道班子平均年龄偏低,县直单位班子平均年龄偏大。二是相当一部分年轻党政领导班 子成员知识和专业结构欠合理。缺少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缺少熟悉现代经济、农业、外经外贸及法律的干部。三是选人视野过窄,选人余地过小。区县大都只注重从行政事业单位选人,一个区县行政事业单位每年进人相当有限,公招人数更少,企业“两个置换”后人员基本没有管理起来。以上问题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党的“三个代表”的实践。因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已经成为当前组织部门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总揽全局,着眼未来,规划建设“大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一支来源广、数量足、素质高的后备干部队伍,是保持领导干部队伍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干部工作必须总揽全局,树立大后备的观念,打破行业、区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资历、职业、文凭界限,把选拔人才的触角伸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选人渠道,使各类人才充分涌现。干部人才库应包涵各种、各类人才:在身份构成中,既要有干部,又要有工人、农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在门类构成中,既要有党政领导型人才,又要有经济管理型人才。在层次构成中,既要有县处级以上高级后备人才,又要有科局级中级后备人才,还要有股级以下初级后备人才。在梯次构成中,既要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又要有新世纪的“储备型”人才。还要有适当比例的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人才。储备的干部越多,选人用人的余地越大。

2、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干扰等种种原因,在当前选拔干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选人,凭印象选人,公开度、透明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必须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一是推荐与自荐相结合。培养选拔青年干部,需要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推荐,同时也应特殊重视青年干部的毛遂自荐,使推荐和自荐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倡、鼓励青年干部毛遂自荐,要破除“枪打出头鸟”、“含而不露”等陈腐观念,强化舆论导向,为青年干部自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自荐者行列。二是重点培养与公开竞争相结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人才苗子经过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的培养,会更快更好地成长,对成熟的人才,要优先选拔、优先重用。但重点培养不能代替公开竞争。公开竞争,可以更有效地拓宽识人选人的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人才。公开选拔要注意公开,条件、标准、程序、结果要让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和监督。

3、实践育人,按绩选人,促进年轻干部走向成熟。一是选人视野要面向工作实践。要有改革创新精神,有丰富实践阅历和实践经验,政绩突出,为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二是选人要重视实践经历。要看一贯的德才表现,要看实践中显露出的特长和优势。衡量德才要依据工作实绩。要善于从干部的工作业绩中辨析德才,对在实践中表现出政治上坚定、不尚空谈、不图虚名、埋头苦干并有突出政绩的干部,要优先提拔起来,或调整到重要岗位上去。三是培养干部要重视实践锻炼。要使年轻干部尽快成长起来,就要把他们安排到比较艰苦、比较重要的岗位上去,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对他们要给位子、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去干、去闯,使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工作方法,积累成功经验,提高领导能力,全面增长才干。要继续推行干部交流制,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难易出发,加大对干部的交流。要把是否经过多岗位锻炼,是否在几个岗位上都能取得明显的工作实绩作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

4、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一是完善培训机制。按照系统化、规模化、制度化的要求组织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又要强化经济知识的培训。在培训形式上,要坚持举办专题培训与委托大专院校培训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考察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电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多渠道地培训。在培训管理上,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二是完善考察机制。改革干部考察方法,广泛使用民主推荐、民意测验的方法,岗位目标责任制的考察方法,以及动态考察、跟踪考察的方法等;对干部的评鉴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审计手段运用到考察工作中去等,进一步提高对干部评鉴的准确程度。三是完善“吐故纳新”机制。健全干部考核办法和制度,对表现差、不胜任现职的进行果断调整,真正使能上能下形成制度,实行能者上、平庸者下。要实行任期制,任期满后,工作表现好、实绩突出的提任或调任,对需下岗的实行动职不动级。四是完善管理机制。坚持年轻干部的动态管理,注重在实践中考察干部。建立干部的政绩管理档案,把平时管理与年度目标考核结合起来,用激励机制促进青年干部在各种环境和岗位上经受锻炼,增长才干。

年轻干部培训自我总结范文第2篇

一、主要做法

1、加强交流,为年轻干部积累经验提供舞台。

我们一方面实行年轻干部定期交流制度。针对一些年轻领导干部长期在一地任职,作用发挥受到一定限制的情况,制定干部在一地任职的期限和重点热点岗位交流的规定,让那些较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全面的培养锻炼。

近两年,我们利用县乡班子换届的契机,共交流年轻干部184人。

另一方面采用各种交流形式培养锻炼干部。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参加企业两个置换、xxxx教育学教活动、农村建整、农业结构调整等中心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多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和充实。

2、强化培训,为年轻干部提高素质铺路搭桥。年轻领导干部有激情、有干劲、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创新意识强,但也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领导方法简单、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我们针对这些情况:

一是重点办好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培训班以基础理论、领导科学、政治与经济形势、科技现代化知识、党的建设为教学主要内容,突出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通过组织培训班学员进行述学、评学、考学,不断增强年轻干部的理论功底,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

二是注重抓好中青年干部的实践锻炼,结合xxxx学教活动、社区党建活动把中青年干部放到条件艰苦的村居中开展工作,通过实践,年轻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一定锻炼提高。

三是抓好年轻干部的经常性培训。在大专院校、沿海地区开设培训基地,分期分批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培训。通过高层次的学习培训,使年轻干部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层次。

3、深化改革,为选拔年轻领导干部创造条件。

一是建立干部辞职制度。把由于个人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当,未能很好履行领导干部的职责,身体状况欠佳,不适应现任职务,或因工作失误造成一定损失和影响的领导干部,通过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办法调整下来。

二是实行干部任期制。对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龄和在同一职位的任职年限作出规定,为年轻干部腾位子。对超过任职年龄的干部在班子换届时,一般不安排进班子,而改任非领导职务。对在同一职位上工作超过规定年限的,在班子调整时,原则上规定必须调离原工作单位。

三是实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在机构改革过程中,拿出部分领导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在机关部门积极推进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为年轻干部上岗创造更多机遇。

四是规定班子年轻干部的配备比例。抓住党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换届时机,明确班子配备的年轻化目标,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

4、加强管理,建好管好后备干部人才库。

一是推行后备干部公示制。把后备干部队伍的基本情况向基层、向群众、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基层干群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推行工作评议制。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每月向所在部门、每季向班子成员、每年向人大、党委进行工作汇报和述职,开展讲评和评议,强化后备干部进取意识,增强自我培养的压力和动力。

三是推行跟踪考察制。通过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和定期访谈、年终考评等方法,考察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倾向、能力素质等,并把考察范围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们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

四是推行谈话提醒制。在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责任人的基础上,增强管理的主动性,经常性地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防患与未然,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五是推行动态管理制。根据人才成长的动态过程,实施后备干部队伍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补充,把经不住考验、没有培养前途的及时调整出去,对基本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充实进来。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区县市干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目前仍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总结、完善和探索。

主要表现在:

一是相当一部分领导班子未形成合理的年龄梯次结构。两头小、中间大,年轻干部总量偏少,50岁以上干部总量偏少,乡镇街道班子平均年龄偏低,县直单位班子平均年龄偏大。

二是相当一部分年轻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知识和专业结构欠合理。缺少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干部,缺少熟悉现代经济、农业、外经外贸及法律的干部。

三是选人视野过窄,选人余地过小。区县大都只注重从行政事业单位选人,一个区县行政事业单位每年进人相当有限,公招人数更少,企业两个置换后人员基本没有管理起来。以上问题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就会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影响党的xxxx的实践。

因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已经成为当前组织部门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总揽全局,着眼未来,规划建设大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一支来源广、数量足、素质高的后备干部队伍,是保持领导干部队伍充满活力的根本保证。

干部工作必须总揽全局,树立大后备的观念,打破行业、区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资历、职业、文凭界限,把选拔人才的触角伸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选人渠道,使各类人才充分涌现。干部人才库应包涵各种、各类人才:在身份构成中,既要有干部,又要有工人、农民和其他身份的人才。

在门类构成中,既要有党政领导型人才,又要有经济管理型人才。在层次构成中,既要有县处级以上高级后备人才,又要有科局级中级后备人才,还要有股级以下初级后备人才。在梯次构成中,既要有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领导人才,又要有新世纪的储备型人才。还要有适当比例的妇女干部、非党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等人才。储备的干部越多,选人用人的余地越大。

2、扩大视野,拓宽渠道,努力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由于体制上的障碍及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干扰等种种原因,在当前选拔干部的工作中,仍存在着“小圈子”选人,凭印象选人,公开度、透明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必须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

一是推荐与自荐相结合。培养选拔青年干部,需要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推荐,同时也应特殊重视青年干部的毛遂自荐,使推荐和自荐有机结合起来。要提倡、鼓励青年干部毛遂自荐,要破除“枪打出头鸟”、“含而不露”等陈腐观念,强化舆论导向,为青年干部自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自荐者行列。

二是重点培与公开竞争相结合。从各种渠道获得的人才苗子经过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的培养,会更快更好地成长,对成熟的人才,要优先选拔、优先重用。但重点培养不能代替公开竞争。公开竞争,可以更有效地拓宽识人选人的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优秀人才。公开选拔要注意公开,条件、标准、程序、结果要让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和监督。

3、实践育人,按绩选人,促进年轻干部走向成熟。

一是选人视野要面向工作实践。要有改革创新精神,有丰富实践阅历和实践经验,政绩突出,为群众拥护的干部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

二是选人要重视实践经历。要看一贯的德才表现,要看实践中显露出的特长和优势。衡量德才要依据工作实绩。要善于从干部的工作业绩中辨析德才,对在实践中表现出政治上坚定、不尚空谈、不图虚名、埋头苦干并有突出政绩的干部,要优先提拔起来,或调整到重要岗位上去。

三是培养干部要重视实践锻炼。要使年轻干部尽快成长起来,就要把他们安排到比较艰苦、比较重要的岗位上去,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对他们要给位子、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去干、去闯,使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工作方法,积累成功经验,提高领导能力,全面增长才干。要继续推行干部交流制,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难易出发,加大对干部的交流。要把是否经过多岗位锻炼,是否在几个岗位上都能取得明显的工作实绩作为考察任用的重要依据。

4、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一是完善培训机制。按照系统化、规模化、制度化的要求组织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又要强化经济知识的培训。在培训形式上,要坚持举办专题培训与委托大专院校培训相结合,境内培训和境外培训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考察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电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多渠道地培训。在培训管理上,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

年轻干部培训自我总结范文第3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理论与实践双育人氛围

我们认为,加强年轻干部的理论培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实践中学习、锻炼、提高,是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迫切需要。为此,区委把加快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工作,作为关系全局的战略任务来抓,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一是,明确工作目标。制定了《××*区"九五"期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提出每年都要安排一至两批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到区委党校参加三个月的理论培训,再到各种岗位进行一至两年的挂职锻炼。五年来,我们共文秘杂烩网组织了7批284名优秀年轻干部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到各种岗位挂职锻炼。

二是,落实工作责任。区委明确提出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是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求他们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政治责任。区委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调研,出思路,提要求,并与各单位各部门签订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三是,坚持培养与选任相结合。区委明确规定,年轻干部没有参加党校理论培训不提拔,没有经过实践锻炼不提拔。通过强化培训和实践锻炼,去年以来,全区就有34名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处级领导岗位,占提拔干部总数的45%。目前,全区各街、镇领导班子中都至少配有1名以上35岁左右、研究生学历的处级领导干部。区委决定,今后凡是处级班子中没有35岁左右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时优先任用年轻干部。同时我们加大对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全区上下逐步形成了关心年轻干部成长、注重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双育人的浓厚氛围。

二、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机制

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双育人的机制,是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为此,区委主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高标准选人。我们严格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选才,真正把那些优秀年轻干部纳入重点培养范围。同时对确定的重点培养人选,必须在群众认可的基础上,由单位党组织推荐,干部主管部门遴选把关,区委组织部审批。

(二)坚持高质量培训。我们以区委党校为阵地,在年轻干部下派锻炼前,采取脱产3个月集中培训的方法,举办政治理论培训班,着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训中,注重引导他们自觉做"三个结合":

一是学习理论与提高党性修养相结合。开设了党史党建课程,开展了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组织学员到周邓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引导大家进行党性分析。学习结束时做党性锻炼总结,使他们增强了自觉用党员标准和领导干部标准严格要求、严格自律的自觉性,提高了拒腐防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二是学习理论与培养世界眼光相结合。在突出"三基本"、"五当代"教学的基础上,特别邀请了外交部有关负责同志、清华大学专家、访美访日学者等来我区为年轻干部作国际热点问题专题讲座,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世界发展大势,紧跟时代前进步伐。

三是学习理论与培养战略思维相结合。引导学员对国际国内若干重大现实问题和战略问题开展研究和讨论,并结合滨海新区建设及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针对当前社

会上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提高年轻干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从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全区发展需要出发,有目的地选派年轻干部到市委党校、南开大学等院校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习。区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拨出专款予以支持,五年来,共拨款230余万元。

(三)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强化实践锻炼。

多年来,我们根据年轻干部的特点,在搞好理论培训的基础上,强化实践锻炼。区委对年轻干部挂职锻炼提出了"帮班子、抓党建、促经济、练本领"的要求,把"找好角度、选准位置、开动脑筋、干中学习、促进工作、锻炼自己"作为挂职干部的工作准则,采取六种挂职形式,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矛盾最突出、任务最繁重、工作最需要、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和岗位去锻炼,磨砺意志,增长才干。

一是"下挂"。选派长期在机关工作的年轻干部到区困难企业、渔农村、街道居委会等一线挂职锻炼。

二是"上挂"。选派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年轻干部到区级机关或有关部门任职。

三是"横挂"。就是在全区范围内单位与单位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横向交流挂职。

四是"区外挂"。委派年轻干部到上海、广东、海南以及甘肃、等地方进行交流挂职。

五是"境外挂"。去年我们首批选派了3名年轻干部到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挂职锻炼,独立开展外经贸工作。今年还准备选派3名年轻干部到澳大利亚罗克代尔市市政

府挂职锻炼,学习他们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先进经验。另外,近三年我们还组织了

三批境外培训,共培训干部50人。

六是"重点挂"。选调年轻干部到区重点部门、重点工程、重点工作项目中挂职锻炼,培养和发挥他们能打、敢打、会打硬仗的工作能力和潜质。从今年1月16日起,按照市委统一部署,我区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法制教育培训班,对117名"×××"痴迷者进行教育转化工作。区委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锻炼年轻干部。经过严格挑选,选派15名年轻干部到法制教育班参加管理工作。经过方方面面的艰苦工作和共同努力,除几名特别顽固分子被依法劳教外,其余全部转化,青年干部在实践中也经受了锻炼。这一作法,得到了市委书记张立昌同志的充分肯定,他在市委办公厅第12期《内参》上批示:"××*区委选用青年干部做这项工作,实践是对的,效果也是好的。"

三、坚持从严要求,增强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效果

针对年轻干部的不同情况,我们在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全过程中坚持"三严"要求,增强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的效果。

一是严格教育。对参加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的年轻干部做到放手不撒手,爱护不袒护,宽容不迁就。在放手让他们大胆工作的同时,注意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不定期地同他们谈话,进行经常性教育,坚持做到"三个必谈",即:到新的岗位培养锻炼时必谈,做出成绩受到表扬奖励时必谈,受到挫折思想波动时必谈。

年轻干部培训自我总结范文第4篇

一、不断更新理念,把握培训重点

在大数据、云计算、融媒体时代,知识总量迅猛增长,干部教育培训必须与时俱进,在思想、内容、方式、制度、机制等各方面坚持创新,更新培训理念。

1.树立人才资本观念。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要加快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干部作为人才队伍的骨干,教育培训更是一项重要的资本投入。要舍得花钱,把基础工作做好。

2.树立素质教育观念。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知识结构的优化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突出强化能力的培养,始终坚持把学习力、创造力的提升作为培训的重要任务。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实践经验缺乏,尤其是缺乏实际操作技能,素质教育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3.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使年轻干部建立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要突出知识引进、新产品的研发,使得年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现由简单知识技能的培养向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丰富智力,开发潜力,培养能力,培育一大批“专家型”“实践型”和“管理型”年轻干部。

二、不断解放思想,优化培训方式

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既要坚持运用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又要通过改革创造新的方法,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铁路年轻干部培训工作存在集训难、培训难、提高难的问题,症结在于铁路年轻干部培训运行机制不畅、针对性不强。必须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逐步建立一套“统一规划、业务主管、站段自主、全员轮训”的培训模式,针对年轻干部全面成长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分层分类地组织培训,也就是说要按需培训。

1.实行纵横结合,增强针对性。着力发挥铁路站段、车间两级组织作用,区分不同工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岗位,依据各培养计划,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标准,开展不同的培训,做到因人施教、因才施教。应避免不同工种、不同序列的对象混合编班、同一要求的现象发生。

2.实行长短结合,增强实效性。车机工电辆各工种工作技能要求不同,办班时间该长则长,宜短则短,不应一刀切。专题培训班应以短班为主,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岗前培训的新职工和专业人员。应每期选定一个主题,每期约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真正体现“短、平、快”。对经历过实践锻炼的年轻干部,可以参加主体班学习,培训原则上应不少于一个月,以业务培训与实际操作为主体,以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实行内外结合,搞好优势互补。坚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针对不同对象、不同专题和不同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培训方式和手段,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增强培训的互动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在改进课堂讲授的同时,可采取现场教学、行为体验等方法和挂职培训、社会调研等方式,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些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开设专题讲座、学员论坛等,效果不错,可以推广。一方面,要注重把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针对当前年轻干部日常工作的特点,在加强基本理论教育的同时,有计划地安排考察、调研等社会实践;另一方面,搞好站段与站段结合,让受训年轻干部现场感受新思想和新实践的双重教育,拓宽视野,增长才干。

三、有效整合资源,提升培训效益

干部培训工作的任务是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近几年,年轻管理人员青黄不接,我们招收的部分非运输专业的大学生,受专业限制,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缺乏,从事某些专业性工作局限性明显,作为综合管理人才培养困难重重。因此,必须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1.注重整合培训资源。一要选准内容,建立以政治素养、理论基础、业务能力为框架的培训内容体系,重点提升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专业管理水平,增强他们守纪律、懂政策、会管理的本领。二要优化师资,选拔负责任的同志担任业务指导,签订“师徒合同”,做好“专职教授”,并组织专业内部有经验的“师兄师姐”现身说法,增加业务培训的趣味性,使他们在交流中受教育启发,从身边的具体事件中感受业务工作的真谛;抓好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严格考核评估,研究制定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定期组织教学效果评价,提升教育培训质量。三要建好基地,抓理论基地建设,提高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网络教学等现代手段运用水平;抓实践基地建设,依托本专业一线实训场地,供培训学员实践锻炼。四要抓轮岗交流,制定岗位培训规划,在一定时期内考核合格,再行安排另一个岗位工种的培训,取长补短,丰富内涵。

2.注重突出任职锻炼。实践的历练对干部健康成长必不可少,实践也是干部教育培训最好的课堂。铁路工种专业门类繁杂,专业技能千差万别,新型高速铁路更是一门全新的技术,高铁培训是一场关系铁路发展前途命运的伟大实践,同样是年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要内容,要更好地运用铁路发展建设这个实践大课堂,要把实践中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鲜活教材,组织年轻干部到实践的第一线去学习,到最基层学习,到广大群众中去学习。教育是培养,任职是更好的培养,这已经成为一线培养年轻干部的成功经验。大胆地委派年轻干部担任管理工作,使其能够在实践中开阔思路、增长见识、提高本领、增长才干,充分体现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交流、选拔的导向,进一步强化实践培训的分量。

年轻干部培训自我总结范文第5篇

一、提高认识,切实把境外培训作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国际化领导人才的重要渠道

青岛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口山东省对外开放的龙头,加入世贸组织后,要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当前,青岛全市正在努力抓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构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大城市框架、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三件大事,争取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必须有充足的人才尤其是高层次、高素质领导人才作保证,特别需要一批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通晓国际惯例和规则,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够驾驭复杂局面的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但我市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年龄和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总体文化水平不够高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在年轻领导干部中,缺少熟悉市场经济规则,能够驾驭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层次管理人才,缺少政治素质高,懂经济、精本行、会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党政领导人才。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也存在渠道狭窄、层次不高、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基于以上原因,市委、市政府提出重点抓好领导人才的培养,把境外培训作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领导人才的一条重要渠道,切实改变过去低层次、短时间、开眼界式的境外培训方法,突出高层次(受训领导干部层次高)、高起点(到发达国家院校培训)、高质量(注重培训超前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强调以引进和学习发达国家先进和管理经验和方法为主,优先选拔一批有培养前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年轻干部到国外进行中长期系统培训,不断拓宽境外培训渠道,加大培训力度。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对培养领导人才和应对国际竞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精心组织安排,认真扎实地做好培训的前期工作

(一)严格把关,选派优秀年轻领导干部出国培训。着眼于全市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领导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在组织国外培训时,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对参训对象提出明确、具体要求,主要是:除具备较高政治素质外,职务上为各区市、市直各单位市管领导干部和优秀中青年后备干部;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其中后备干部一般不超过40岁;学历必须是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外语必须达到初级以上水平,其中培训时间三个月以上的要达到国家外专局规定的BFT外语水平。学员的选拔,采取组织点名调训、单位推荐和系统内公示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和程序进行。近年来,由于坚持严格把关,经过出国培训的干部素质得到了提高,许多干部被提拔重用,一部分成为各部门、各单位领导骨干。

(二)注重实效,认真选择培训渠道。主要国外培训渠道包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伊利诺斯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阿德莱德大学等。这些学校大都是国家外专局在国外定点培训基地,在教学科研、设施环境和办学信誉方面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尤其在培训中国学员方面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授课教师层次高、水平高,专兼职师资配套,专家、教授和政府官员轮流授课,许多专家教授熟悉我国国情,讲课有针对性,便于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

(三)围绕大局,精心设置研究专题。在培训专题方面,成立课题组,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设置课题,在充分征求市委、市政府两个研究部门和参训学员单位的意见基础上反复修改、论证并最终确立。培训学员带着问题出去,带着成果回来,增强了出国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1999年到2002年分别举办了以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城市建设、WTO事务为主题的研修班,借鉴性和实效性都比较强。围绕培训课题,采取了系统授课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对口了解情况与开展专题研讨相结合、短期培训与跟班学习相结合,促使培训学员转观念、作对比、找结合,从而加深了理解,增强了培训效果。

三、严格管理,加强制度建设,确保高质量的出国培训效果

(一)理顺管理体制。几年来,市委组织部主要组织市管领导干部和中青年后备干部的出国培训。在组织出国培训工作中严格按照市外专局的程序要求申报审批。目前,我市干部出国培训的管理体制和程序是:市外国专家局 (引智办)是全市出国培训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出国培训工作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和统一管理。我们每年根据市外专局通知精神,结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提出出国培训计划,经研究审核后,报市外国专家局(引智办)。市外专局进行初审,并报市干教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后,再报市政府批准同意后组织实施。

(二)建立国内预培训制度。出国前,都进行为期3至4天的国内预培训,重点进行外事礼仪、保密、宏观经济及所选课题基础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制定下发《青岛市年轻干部出国培训手册》、《青岛市年轻干部出国培训须知》等管理制度,人手一册。

(三)建立国外培训制度。为保证干部出国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每期培训班都组建了临时领导机构,建立了专业组和业务组,负责培训过程的日常学习研讨、联络、信息编写和有关活动安排等工作。同时,建立健全了国外培训管理制度、培训经费使用制度、学员国外培训考核制度、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学员回国后跟踪培养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这项工作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四、学以致用,积极促进成果转化和应用

(一)立足实际,研究了青岛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学员带着问题到国外学习,不仅学到很多现代管理理念,还实地考察了政府管理部门和国际知名大企业,对国外社会进行了多视角的观察。同时,在城市管理、金融与服、政府绩效、企业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有些已进入市委、市政府决策,有的已经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