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多彩的文化艺术

多彩的文化艺术

多彩的文化艺术

多彩的文化艺术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敦煌艺术;色彩装饰性;本土文化;多元文化意识;文化特征

敦煌:“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之美源其文化鼎盛,文化之基源其“民物富庶,与中原不殊”的经济繁荣,安逸祥和的生活环境,真实地倾注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艺术中,敦煌艺术的神来之笔是瑰丽的壁画色彩,在中国美学史上称之“色彩的敦煌艺术”。莫高窟是丝绸古路的璀璨明珠,开创于前秦见元二年,历朝无数慕名的艺人在此留下光辉的杰作,石窟壁画镌刻在三危山绝壁之上,栈道蜿蜒曲折,楼阁巍峨突立,铁马风磬悬响,气势恢弘,堪称当今最大的佛教博物馆。莫高窟以壁画为中心,洞窟492窟,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o多身,堪称建筑、雕塑、壁画绝妙融合的文化艺术宝库,多元文化融合奠定了“东方学”的坚实基础。壁画造像神态逼真,或含笑如初;或婀娜多姿;或姿态妩媚,形象各异,美不胜收。壁画中凌空翱翔的飞天,反弹琵琶的舞嫉闻名于世。壁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色彩绚丽,场面宏大,技艺精湛,举世罕见。

一、在史学负载中阐述敦煌壁画的美学装饰性特征

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构图严谨,绘画多以平面装饰性的“散点透视”形式展开,在风格上强调色彩的对比与和谐、穿插与呼应、线条韵律与色彩节奏等,着色鲜明且均衡互补适宜呈现画面的装饰之美,壁画融合了中国画线条造型的概括、力度、流畅、韵律、呼吁等特征。敦煌壁画与山体合仄存在,具有“量山定夺,依材取势”的自然和谐之美,壁画作品精微、瑰丽、生动、虔诚呈现华夏封建王朝的时代繁荣与人文风尚。壁画多以善政、宗教、劳作为主题且博古通今,具体为:立身处世的佛本身故事、历史英雄立传、佛法经辩场面等,其中“双身供养图”、“归义军图”、“变相”与“变文”等描绘,写意传神,“飞天舞嫉”、“反弹琵琶”精美绝伦堪称精粹,绘画风格高度呈现线条氤氲与色彩瑰丽的装饰之美。

莫高窟壁画不同历史时期特征鲜明,在早期绘画意识上有“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突出物象的主观造型意识。北魏壁画艺术在石窟形制、人物写照、经营位置、装饰意识等等方面绘厕精微、意境超然,绘画在国邦典章、艺术审美、伦理观念等社会学理论中契合时代。两魏时期在艺术上寻“天”与“飞的哲学理解,艺术风格的浑朴、厚重,细节的秀逸、圆润,在文化意识上求得融汇。魏晋壁画在人物造型处理上,线条粗狂形体概括且蕴涵抽象绘画因素,色彩运用大胆,躯体轮廓概括简化成几条粗线,艺术造型上高度夸张,装饰性语言方式显著,“塑绘融合”的空间装饰意识,强化了佛教艺术在民族文化中的精神力量。北凉绘画,在绘画方法上吸收了“凹凸画法”“天竺画法”、“墨骨画法”等技巧,在艺术表达上纳入光学、解剖学、画面透视的相关内容,高度概括和融合了绘画、彩塑、藻井等艺术审美。

唐朝敦煌壁画艺术堪为精髓,其以盛世中华文明为主体鉴得外来文化的精粹,使其呈现华美与博大的中兴,其色彩明朗而华贵,造型欢乐而有力、民族艺术自信而精力充沛、率直雄健而彬彬有礼。大唐的艺术风格少了北朝的野性、粗狂,多了勇武和强劲;少了南朝的飘逸、超脱、玄思,多了结实丰满的舞嫉、歌功颂德的标榜;道家学派的修行、殉道少了,着重渲染宴乐、生活等活生生的生命力量。世俗与天界、精神和物质理想与现实的融合。飞天的雄浑豪放、秀丽飘逸,表达“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之美。雍容与畅达的风格演变在中唐至晚唐时期,人物造型真实,表达内容世俗化,神态逼真、赋彩朴实风格兼容,体现自然主义的艺术演变。元代时期壁画,在艺术风格上体现“异族”的个性特征,“双修供养”图像、“裸体飞天”等与汉唐文化对照,描绘主题有:欲情文化(性、情感)、物质文化(生产力、方式、工具)、精神文化(宗教、哲学、艺术)内容上诠释宗教意识“生生之德”、“生之为仁”、“达生”、“天地大德日生”的生死观。在绘画色彩形式语言处理具体的装饰呈现,在壁画文化语汇本体的哲学思考中具有抽象的装饰理解。

“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文化深度奠定敦煌艺术的史学地位,在艺术意境中高扬旋律且传达精神境界,壁画借助佛教思想体现其“崇高苦难”(佛本身传记悲剧性和崇高感)的教诲洞窟壁画艺术随不同历史朝代的美学风格观念革新与意识拓展,表达东方美学意象造型观念。绘画在具象艺术中蕴涵抽象因素思考。以艺术的视觉张力、朴拙造型、色彩装饰,突出宗教精神的灵魂。敦煌艺术与历史感悟、民族意识、本土审美等结合生成。敦煌壁画鉴得波斯、印度、希腊等文化意识与本土文化高度融汇表达,在意识上包容百家文化精华而日渐博大,使得交相晖映、增添异彩,真实呈现国邦盛世“胡花极盛一时”般的社会繁荣。壁画艺术用色大胆和造型素朴随意,思想单纯与手法古拙,艺术结合宗教呵护社会的善知的心灵,意识上弘扬宗教忍让、牺牲精神,将宗教神圣和世俗感悟融合思考人生世态的美学涵义。

二、在多元文化建构和哲学阐释中谈敦煌艺术

敦煌壁画艺术含有多元文化兼容的特征,随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变革而别开新颜,与同时代的文学、哲学、理学等诸多学科门类关联,即“以时随行”的审美。壁画艺术的飞天、反弹琵琶、藻井都等袒露了国人的睿智。壁画在哲学表达上(理想与客观、物本与精神、理想与现实、人性与神性)的辩证统一,使得艺术与宗教高度融合且升华为“真、善、美”的精神内容。敦煌的地域特征与丝路文化融合,文化的沉淀铸就壁画精神追求的坚实即建筑性,雅俗共赏的艺术即公众性、永恒性的艺术魅力,体现了中国画艺术的山水情结,绘画与环境水乳交融的结合,体现了画匠对形式、内容、格调的方位和谐把握。艺术的华丽装饰表达严谨的佛教精神,在艺术的角度思考东方人对空问的独到理解,表现在形式的构图、色彩的内涵、线条的深度、宗教的理性。佛教的伟大、宽容与壁画的气势、阔幅相融合。艺术本体上写实与装饰、具像与抽象、象征与寓意高度统一。

敦煌壁画艺术风格上“舞动之美”堪为经典,如“三波九折”、“三停九象”。点、线、面的曲直刚柔、勾连并置、收放疏密、宾从互衬等艺术语言辨证处理,南北朝时期的画法行草用笔、笔走龙蛇、飞跃秀劲,在艺术上启发了“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艺术规模宏大、技巧娴熟、色彩绚丽;内容上包罗万象、宗教意识浓厚、情节感悟,如火如荼、如醉如狂、虔诚而莽野、热烈而严谨的风格特征;中华文化的创生与地理环境,图腾歌舞、巫术礼仪是人类最早的精神文明和深厚文化,在文化情节上“人化的自然”,以艺术的独特魅力渲染了西部疆域的风沙,同时又真实的刻画了人文历史生活,艺术与社会、社会与自然、文化与环境的多重意义上的和谐。—l£动”之美构成华夏艺术特征的基本元素,在形式上的抽象统一,形成“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艺术境界,节奏化、舞蹈化、韵律化的抽象表现高度和谐。飞动之美,尽飘带精神,回环虚实相生之妙,可同于壮美的中国艺术精神。“语境”和“气韵”的融合。“乐舞精神”的直观显示。其以敦煌本土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的结合,形成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敦煌风格。

这在哲学涵义上根源“天人合一”的理念,渗透着浓郁的乐舞精神,以空间的、静态的造型艺术表达时间、动态的历史文化印痕,体现着“化静为动”、“寓时问于空间”的辨证理念。在时间的结构中融会了丰富的文化细节和艺术表达,个性鲜明、巧夺天工,强调“人文时空意蕴”。文化的“以人为本”融化在时间的永恒概念中,“朝问道,夕死可矣”传达东方人独到的理学精神。“虚实相生”概括在“和谐”、“滋味”、“气韵”、“语境”等文化元素的结构之中。“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强调人本的极度完美,即弘扬仁义之德、广行义之政、推举仁义之行、遍求仁义之心。且关于国、家、人的和谐统一。宣言苟子“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的开阔行径,追求“圣”的本题内涵和“为天地立学、为生民立命、为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和平”的文化精髓。以自然的和谐追求“成性匆匆,道义之门”的立道途径。文化结构中物质文化、物化文化、未定型文化、物态文化、精神文化、民间口传文化等高度融合。民间文化具有“母性”的文化特征,有很强的自由、随意性,同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绚丽的色彩装饰中蕴涵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憧憬。实质上是以民间艺术为基础的统治阶级控制的宗教艺术精髓,因此敦煌艺术在多元文化建构和哲学领域得以阐释。

三、在中国画论精粹中谈敦煌艺术审美

在艺术的演变过程中由远古的图腾崇拜、巫术仪式到乐舞艺术滋生的诗歌、音乐、舞蹈等,上升至绘画、书法的艺术审美领域。敦煌壁画艺术在内容与形式的载体上,以程式“画诀”的形式独立成体系。“摊活、落墨、管活、沥粉贴金、设色”等,以着色的记号,如“]二”(红字左边)“六”(绿字谐音)“八”(黄字下边)“上”(蓝之蓝天之上)等,辅助随类赋彩、单线平涂。历代中国画论总结了东方艺术经典,独立成就完整体系:其一,谈山水,日:“丈山、尺树、寸马、豆人”(比例关系);其二,谈透视,日:“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水无波,远阁无基,远船无帆桅(空间的概念);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总结出“自山下而仰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的美学理论。

在研究山水画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二,明清后国画与道家学派的“禅宗”相关联,在其学术领域中推敲东方人的“无”的哲学思考;中国绘画的精彩之笔使书法与绘画水乳交融、巧妙结合,彼此相互诠释,在抽象与具象之间建构在一起,以此展示其民族智慧。讲究“以形写生,注重神思”。培养了独立的观察和思考方式。在技法上注重笔墨,提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境界。注重摹古,强调传统绘画的学术地位,阐扬感悟自然,谈到:“穷自然之奥妙,发山川之精微”。在艺术品质上讲究:“写生、写意、写真”的理论主张。使文学意义上的山水“春山淡雅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意境在“水墨与宣纸”的材质语言中巧夺天工地转移。

建筑学在一定程度上应合了壁画艺术的审美结构、文化构成。拓开了绘画的空间基础,建筑装饰呼应了壁画艺术且浑然一体,吸收了汉画和魏晋墓葬壁画的经验,宣扬佛理。彩塑突出“天、地、人”、“万物共生,以人为本”的文化个性特征、“源于生活”且“终于艺术”的哲学观念、“书画同源”的艺术概念。“乐”主“舞”辅、“画”主“塑”辅、鉴得“大象无形”的文人写意特征;“大音希声”的传统古琴艺术境界,水乳交融地结合了音乐与绘画的个性特征。天王、力士、飞天、地神等,是宗教概括后的理想形象,再赋主观意识审美下的色彩,以此遐思理想化的极乐世界。“法无辩、义无辩、辞无辩、乐说无辩”,追求“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佛教传法的自由境界。笔者认为敦煌壁画艺术的鼎盛界定随时代而立,各有千秋,没有绝对的可比性,南北朝时期的自由、飘逸;大唐时期的辉煌、工整;宋代的清秀、波目;元代的富贵、雅致等,都是“形式感的生成”由自然到社会化的过程。具有意象性、模糊性、间接性、概括性、理解性的语言特征;韵律感的意味特征,如姬乐飞天、飘然如飞、琵琶反弹具有明显的韵律特征。美身的物化,女性呵气如兰的迷人,体现了“人物丰韵、肌胜于骨”的美妙特征。天乐(仙乐)、天籁、文以载道的观念。“身欲出壁”的形象。“无声之谱”。“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的华夏文化的“言语之辩”。“变文”、“变相”的佛理精华。生活——谱式——壁画,三位一体的模式。“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的“文以载道”的理学精神,其“飘若惊鸿,婉若游龙”。

中国造型艺术主要是以线条的运动布局来展现人物神态和景致之美,“s”形曲线是美学的标准,迎合中国古典舞蹈的“圆形”运动特征,同时构成太极文化的绝妙一笔,诠释自然美学规律。图示传统的宇宙观概念,如“变相”、“变文”,“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变中通达,激励社会人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倡导“变则自然之理”的哲学理念。

多彩的文化艺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美术;色彩;思考

美术色彩自古有之,是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瑰宝和重要载体,尤其是在民间传统艺术年画、刺绣、漆艺、彩塑等中表现更是充分,它是人们在经历数万年的反复劳动、绘画、创作等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下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生活中,色彩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衣食住行,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细节都融入了大量的色彩,而且这些色彩又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价值,引导我们生活发生着不一样的变化,所以色彩研究一直是美术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内容,无论对于绘画还是对于服装,装饰装修等等方面都比较看重色彩理论。美术色彩通过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多种色彩将人们的情感世界和客观世界予以充分展现,以绚丽的色彩创造和勾画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视觉的冲击,给人以美的享受,体会色彩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文化意蕴。由此,传统艺术中的美术色彩需要传承和发展,充实其艺术表达形式,开拓一条更宽阔的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

一、美术色彩的产生和发展

色彩,古已有之,但一直以来关于其产生和发展却众说纷纭,由此充分认识美术色彩的发展历程,对于进一步分析其功能和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般认为,美术色彩是勤劳的人民在经历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艺术表达形式,是在与不同民族文化融合、发展过程形成的,是民间美术表现的主要手段,是传递情感、诠释美好和展现艺术的重要载体。在我国古代,人类对于色彩的认识经历了由单色到五彩的演变,而随着经验的进步、创造力的延伸,美术色彩衍变成了一条源远流长的色彩河流,在历史的长河中纵情驰,以或清新、或浓烈、或内敛、或奔放的色彩表现手法,形成色彩独有的刺激性和渲染力,勾勒和描绘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艺术画卷,也将人们对于未来的憧憬予以充分展现。

二、美术色彩的表现功能

美术色彩作为民间民间艺术的重要构成要素,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审美观念,因其表现手法众多,而在多领域得以应用和推广,色彩艺术也因此在更广阔的空间的得以展示。而美术色彩之所以能够获得长远发展,在传统与现代艺术中运用自如,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强大功能,目前美术色彩主要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艺术表现功能和实用功能上,具体分析如下:

1、美术色彩的艺术表现功能

美术色彩作为一种文化艺术表现手法,是一种无声的色彩语言,是美术作品表达情感和传递艺术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以色彩语言形式表现多种艺术形态。美术色彩色主要功能就是艺术表现功能,是从精神文化层次上来进行分析的。五彩缤纷的色彩总是能够激发人情感的共鸣,从而引感效应,给人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具有表象意义,形成了艺术表现力。

2、美术色彩的实用功能

根据美术色彩的产生和发展来看,美术色彩源于生活实践,是人们在不断地创造、想象过程衍生而来的,由此,其实用功能必然蕴含其中。同时,美术色彩之所以得以传承和发展,关键是其实用功能的影响,该功能使得美术色彩运用下的艺术形式渗透到生活之中,让人们感受美术色彩运用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享受美术色彩所带来的艺术情调,也即装饰效果。

三、美术色彩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

1、美术色彩是不同文化生活形态的有效表达形式。

依据上述分析,美术色彩起源与发展多源于民间艺术,而民间艺术形态多是因为实用目的而去实施和创作,由此,美术色彩必然与特定使其人民的文化生活形态相关联,表现出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及社会分工状态,也展现了人民对于艺术的追求和憧憬。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民间艺术也得以发展和进步,创造除了不同的艺术形态如年画、剪纸、刺绣、彩塑、蜡染等民间艺术,都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气息,并被当作传统文化艺术予以传承和发展下来。历史阶段的不同,地域的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由此所衍生的美术色彩表达形式、内容和文化内涵就各不相同。

2、美术色彩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美术色彩的审美性是其本质特性,也是其展现艺术形态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艺术作品的美感需要美术色彩的渲染和烘托,以加强艺术表现效果,也因为美术色彩的审美性,其能够给人以视觉冲击,使人产生艺术共鸣,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美感。而美术色彩的最先起源来源于人民,实用性是其创造的动力和目的,多数美术色彩的运用灵感也来源于自然生态环境中对于色彩把握和运用,当然这其中包含了人民群众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创作理念,如中国结最初的创造就是来源于绳结,是以实用为根本出发点的,但是随着艺术工艺的运用和发展,将其衍变成了一种具有审美效果的艺术作品,由此可知,美术色彩集实用与审美与一体。

3、美术色彩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

多彩的文化艺术范文第3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融合,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也在呈现出融合之势,文化艺术的大融合将民间艺术通过不同媒介和承载方式把民间文化和古代匠人的智慧结晶呈现在世人的眼前。民间美术独特的造型和色彩被设计师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之中,对于展现我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民间美术;造型;色彩;艺术设计

民间美术形式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区别在于民间美术中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无论是民间美术造型还是色彩都具有一定的文化承载力,这也是现代艺术设计所不能够实现的,因此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和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应用是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民间美术形式的产生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果,博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民间美术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些传统的民间节日和精神慰藉的形式形成了现代的民间艺术文化。这种典型的民间艺术承载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国家对于中华传统的挖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要与民间美术形式进行结合,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和谐发展。

一、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概述

(一)民间美术的内涵。

民间美术史是我国古代人民聪明智慧的有利证明,也是先民对于造型和色彩审美情趣的表现,民间美术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承载形式。在新时期怎样对民间美术中承载的文化进行发扬和传承成为一项重要的议题,设计师如何将民间美术特色进行甄别应用并将具有典型文化特征的民间美术色彩和造型进行处理,使其能够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提升设计产品的文化品位和价值,同时让中华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播和传承。

(二)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特点分析。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文化艺术形式,因社会发展的变化导致我国民间美术艺术形式也呈现出多种多样,在民间美术艺术作品造型上也是多种多样,但是整体上我国民间美术作品具有较强的视觉规律和艺术性。民间美术作品造型上融入了设计者的情感,在造型上具有典型的情感性特征,通常看到民间美术作品并不是被其透视结构所吸引,更多的是作品本身蕴涵的艺术情感所震撼。民间美术中的陶艺作品对于人物和房屋以及田园的处理都是比较粗糙的,但是民间美术作品在视觉上具有典型的地域性审美情趣,让人深深地被其作品的造型所吸引,这就是民间美术带给现代人的原始感和自然感以及形态、线条与造型整体的视觉冲击力。

(三)民间美术色彩的特点分析。

我国民间美术艺术作品和形式在色彩表现上都具有色彩蕴涵的象征性含义,我国古代先民由于对神仙的祭祀和对自然的敬畏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色彩系统,传统的五色观在民间美术色彩体系中长期的应用,红色、黑色和黄色等颜色,在民间美术中属于常见色,红色是火的象征这与古代人们对火的敬畏是分不开的,同时在民间习俗里红色与喜庆和节日相联系,形成了独特的民间美术色彩文化。在河北武强县年画的制作还保留着原始的颜色体系和色彩系统,包括色彩的制作也是仿照着古人的方法,这已经不仅仅是民间美术形式的问题,而是对民间优秀美术的传承。传承除了民间美术色彩本身之外,更重要的传承色彩所蕴含和象征的意义和文化理念。

二、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形式。

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形式是民间艺术作品的造型和表现形式,因民间美术艺术的形成多是民间艺人和匠人自发形成的,民间美术艺术作品造型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多样性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民间艺术的产生具有多样性,对于同一艺术造型在表现上也呈现出多样性。我们常见的佛的形象在民间手工艺人手上造型往往都会呈现不同的形象,这与民间手工艺人对造型人物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关系,粗犷的线条和简单的造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美术造型艺术,在审美趣味上自成一体,具有典型民族文化内涵。

(二)民间美术艺术造型表现手法。

我国民间美术艺术表现手法多样,造就了民间美术艺术造型的多样表现手法,对造型进行概括的民间艺术形式有烫画、剪纸和年画以及芦苇画等多种形式,在造型表现上也各不相同,造型的形式或简单或复杂,皆表现惟妙惟肖,形成了具有民间乡土气息的艺术造型表现手法。在民间美术作品中像年画和剪纸都属于对材料内部的变化体现艺术形式,这种艺术造型表现形式对艺术家本身要求较高,尤其是手艺在刻画上如果发生错误就会达不到造型的要求,这就要求艺术家具有构思和联想的能力,将造型形象和符号本身熟记,民间美术进行创作要经过反复修改与校正,才能形成一幅具有良好造型和象征意义的艺术作品,民间美术的造型表现手法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三)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作品造型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对传达民间文化和表现民间风格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帮助,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上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其平面设计和动画设计以及包装设计对民间美术元素的提取具有重要的帮助。民间美术作品造型和表现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并积累的智慧结晶,对民间美术作品的提取更能够让欣赏者接受,将审美情趣与艺术魅力相统一,对人物和事物以及自然元素都是高度的概括,有利于在进行现代艺术设计尤其是平面设计和雕塑设计,其过程中从民间美术造型提取相应的元素,进行文化和建筑的融合,从而让人们通过现代设计作品地研究看到民间美术的元素,感受作品带来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以及自然之感,更容易接受现代设计作品,从深层次理解设计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中华文化思想和价值观。

三、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形式。

色彩与中华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几千年来形成中华民族的色彩观所决定的。古代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将这些用色彩进行表达,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民间美术中色彩的表现形式,红色剪纸形成窗花悬挂于家中窗户之上,就有幸福美好和辟邪的作用,这是古代人们对于红色的理解形成的色彩观。红色象征着火种和太阳,古代人对火和太阳的崇拜,加上红色具有驱赶野兽的作用,给人以温暖和保护之感,在民间美术作品中对于红色的应用较多。

(二)民间美术艺术色彩象征作用。

色彩是美术的重要组成元素,民间美术色彩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密切的联系,色彩在民间美术中除了作为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民间美术色彩的表现善于扑捉四季的变化和自然界时间与空间的交替,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五行文化”,这种文化的延伸形成民间美术作品中的“五色”,这种五色观在表现上一直沿用到现代。五色指青、黄、赤、白、黑五色,青赤白黑代表东南西北或春夏秋冬,通过与传统五行文化的匹配使传统色彩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这就是中华传统的五色观。五色观深深地影响着民间美术的创作和生活。传统的五色观中青色象征着春天,具有生命之意;赤色为太阳和火焰的颜色,象征着热情和温暖以及安全;黄色象征着大地的颜色,华夏自有炎黄子孙之说,黄色是色彩之主,黄色在儒家文化中被认为是皇家的正统颜色;黑白颜色属于双重性质,黑色更多的是悲伤和哀掉。

(三)民间美术艺术色彩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应用。

多彩的文化艺术范文第4篇

水彩画以其轻快逸致、抒情高雅而深受国人喜爱。广西的水彩画,在改革开放后的30 多年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84 年春,聚集于南宁市工人文化宫的20多位水彩画家,群情激昂,怀着彩色的梦,共商发展广西水彩艺术大计。会上成立了“广西大地水彩画会”。这是我国较早成立的省区级专业性水彩画会之一。当年适逢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首次分设水彩画展区,广西大地水彩画会的画家们在水彩画大师、画会名誉会长阳太阳的感召下,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的作品。在第六届全国美展水彩展上,我区阳太阳、李绍忠、高峻、冼小前、蒋振立等人作品入选。《美术》杂志还著文对阳太阳的《天高任鸟飞》和蒋振立的《慰忠魂》作了重点评介,多家报刊转载了这两件水彩作品。“桂系水军”首次在全国亮相就取得不俗战绩。

改革开放的30 多年,也正是水彩艺术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各地水彩画会相继成立,全国大多的美术院校开设了水彩课程,湖北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先后成立了水彩画系,大力培养水彩画新人。全国性水彩艺术大展活动一至二年举办一次,这种种举措为水彩事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广西水彩界在“广西大地水彩画会”的组织和带动下,队伍不断壮大,由上世纪80 年代画会成立时的20 多人,发展到今天的100 多名会员,而从事水彩艺术创作的水彩画家就难以计数了。仅2012 年,在南宁举办的第十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中,广西参与的作者就超过400 人,是改革开放前的20 倍。从水彩画作为独立画种展出以来,广西在历届全国水彩大展中,入选作品逾百件,其中50 多人获得各种奖项。黄华兆、李晓智、蔡群徽获得“中国美术奖提名”。韦俊平、曾辉祥、黄菁、雷务武、黄超成、汤晓山、王可大、杨永葳、苏剑雄、温以才、江炳华、蔡其中、贺立言等一大批优秀水彩画家和他们的作品已广为美术界所熟悉。2006 年,为向世界展示我国水彩艺术发展水平和卓越成就,在北京展出“中国百年水彩大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最高水平的水彩画展。在此次大展上,广西阳太阳、李绍忠、蔡道东、杨永葳、王可大、蒋振立6 人作品入选,标志着广西水彩艺术整体水平已跃居全国水彩大省之列。

广西地处祖国最南疆,属亚热带气候和喀斯特地貌,奇山秀水,景色媚人,是水彩自然大画室。八桂大地,蓝天青山,碧水阳光,沙滩海浪……这种独特的南方色光和温润气候,是水彩艺术创作的最佳环境。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给广西画家有别于异地画家的强烈的色彩视觉,画面更突显明亮、水色交融、润秀空灵,色调强烈的画面效果跃然纸上。广西又是多民族聚居地区,12 个世居民族的多姿多彩的本土原生民俗文化造就广西水彩的本土人文的地域艺术特色。广西又因甲秀天下的桂林风景而打造出“漓江画派”。广西水彩群是“漓江画派”的重要方面军(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黄格胜如是说),我国水彩界泰斗阳太阳的水彩画《漓江木排》成了水彩史上的丰碑,后辈的水彩画家们以桂林漓江为题的水彩佳作在全国亦产生很好影响。

外景写生是水彩画的强项,广西的水彩画家注重深入生活,作品反映现实生活,挚爱户外写生,在百里漓江画廊、苗寨侗乡、北海银滩,到处可看到画家们写生的热闹场面。

近十多年来,广西水彩画在全国水彩界产生较好反响,占有一定的地位。我国水彩界领军人黄铁山先生曾在“第二届流水欢歌——中外水彩名家邀请展”的开幕式讲话中指出:广西对发展我国水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一是第二届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的成立大会在广西召开;二是《中国水彩》杂志在广西创办;三是具里程碑意义的“第十届全国水彩·粉画展”在广西举行;四是广西开办了三届“中国(国际)水彩高研班”,培养了百余名高水平创作人才“, 高研班”学员遍布全国20多个省区,成为各地的水彩画骨干力量。这些成绩的得来是在自治区党政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依靠水彩画家们的团结奋斗而获取的。他们刻苦实践,探索创新,积极创作,创作出一大批深得专家点头群众称赞的好作品。在群众性的创作活动中,广西大地水彩画会起了积极的组织和服务工作。经常性组织采风写生、研讨交流活动,几乎每年举办画会展览或个人水彩作品展。2012 年初,在经自治区民政厅批准,广西大地水彩画会重新注册更名为“广西水彩画家协会”,加强了组织机构,壮大了专业队伍,活跃了学术交流展示活动,协会的社会影响力大大提高。

广西的画家群主要分布在南北轴线的桂林、柳州、南宁、北海四个城市上,而东西轴线上的地区如百色、河池、来宾、梧州等相对滞后,水彩画作者较少,创作交流活动不多。协会今后的工作任务就是扶植培育这些地方的水彩画作者,努力改变广西水彩事业发展不平衡格局,使广西各地齐头并进。

广西水彩走过了辉煌的历程,但未来的路还很长,还需要我们努力奋进。

广西水彩画家协会主席蒋振立

2014年5月于结草堂

广西水彩画会30 周年回顾展将在东博盛世艺术馆举办

2014 年7 月5 日,“广西水彩画会30 周年回顾展”及“第三届中国(国际)水彩画高研班毕业作品展”将在南宁东博盛世艺术馆开展,这一天也是东博盛世艺术馆进军文化产业及藏品业的开始!

这次画展将展出广西水彩画30 年历程的辉煌成果,有著名画家阳太阳、黄格胜、涂克、高峻、蒋振立、黄菁、王可大、李绍忠、黄超成、韦俊平、黄华兆、徐川克、肖畅恒、汤晓山、杨永葳等500 多幅作品,是广西30 年来具有极高学术水平的水彩画展。

南宁东博盛世艺术馆是广西首家以回归中国文化为理念、以中式明清装修为风格,集文化交流、收藏、鉴赏、休闲体验、学术研讨等为一体的高端文化艺术品交流交易中心,艺术馆面积6000 平方米,位于南宁新民民主路口太阳广场,馆内藏品丰富,涵盖高端金丝楠、黄花梨古新红木家具、珠宝玉器、古玩、字画、陶瓷、根雕等文化艺术品;此外,700 平方米多功能厅、文化长廊、画家工作室、珠宝玉石专区、静心佛堂、沉香香堂、休闲品茗专区、茶艺专区、红酒馆等配套服务将使客户尽享书画展览拍卖、文化交流、休闲体验、收藏鉴赏等尊贵的艺术文化盛宴。为将艺术品藏品与企业家的文化融合,为提高文化内涵与品味,为艺术品在企业、私宅里的彰显与传承,艺术馆里将红木家具、字画、珠宝玉石摆件、古玩等最佳搭配,打造了总裁办公室及私家体验馆等等,相信东博盛世艺术馆在这次水彩画展开展及开馆后将成为艺术家、高端收藏人士、各行各业企业家及收藏爱好者的文化艺术家园。

多彩的文化艺术范文第5篇

彩陶纹样是中华民族原始先民智慧的结晶,彰显着质朴的生活实质和浑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彩陶纹样的风格、装饰手法和审美特征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彩陶纹饰是现代艺术设计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能够给现代的视觉设计以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彩陶纹样 审美 视觉设计 图式

中国分类号:B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4-0074-02

彩陶纹样是中国装饰纹样艺术的第一个辉煌时期,彩陶纹样的艺术形式借助陶器为载体,以多样化的形式结构为表现手法,以简洁概括或抽象的图式为表现特征,以表达生活的经验与记录生活的目的为需要,传递出特定的、朴实的、深沉的内涵与先民文化,彩陶艺术彰显着复杂的人性内容和文化意义,将各种视觉特征的审美纹样绘制于陶器上,有着明显的超实用的动机,体现出一种深层次的精神上的需求,彩陶的生产集中了那个时代人类物质和精神方面最高成就,既有技术上也有艺术审美上的成就。彩陶艺术是新石器时代文明的遗存,是原始的、厚重的、本元的、起源的、初始的艺术,对彩陶艺术这种本元的追寻、探讨和研究,就是对美的意识、艺术观念、审美精神最初状态的追寻。彩陶的视觉审美特征体现着明显的目的性、创造性、技术性,以及各种各样外在的视觉表征和内在的精神象征。

1 绚丽璀璨的彩陶纹样是先民智慧的结晶

中国的彩陶分布范围非常广泛,数量众多,彩陶的装饰纹样多彩多姿、缤纷绚丽,体现出了原始先民高超的技术手段和超前的智慧。在彩陶纹样的演变发展历史中,早期的彩陶图案有分段绳纹、平行绳纹、细绳纹、小格纹、篮纹、划纹、席纹、绳纹加划纹等纹样等,到距今七八千年左右,陶器的装饰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纹饰出现了指甲纹、蓖点纹、乳钉纹、刻齿纹、勾连纹、曲折纹、菱形纹、月牙纹、网格纹等;到了仰韶文化时期,纹样更加丰富和复杂,最具代表性的是几何旋纹;纹样发展到半山时期,彩陶数量信增,装饰的图案种类也更加缤纷丰富,最常见的装饰图案有圆圈纹、葫芦纹、菱形纹,螺旋纹、网纹、花格纹等,尤其是装饰精美的四方连续涡形纹出现的频率最高;在半山彩陶的纹样装饰中(图1),纹饰精巧,色彩浓郁饱和,造型简洁严谨规范,手段多样,装饰出美好和谐的自然或者理想的生活;马厂彩陶的纹饰有圆圈纹、人字纹、波折纹、方格纹、三角纹、连续回纹、井字纹、垂叶纹等,其中三角形纹为其基本特色之一。马厂类型的图案花纹主要由直线组成,具有刚健、庄重的艺术格调;齐家文化彩陶纹饰有宽带纹、三角纹、网纹、菱形纹等,特点是两边对称、图案规整;龙山文化陶器朴素规整,纹饰较少,有三角纹、折线纹、涡纹等;大汶口文化的彩陶纹饰繁缛,纹样复杂,有圆点纹、弧线、勾叶纹、波折纹、绳索纹、网状纹等。

缤纷呈现的彩陶纹饰风格中,无论复杂还是简单,具象还是抽象,都有着极大的纹饰图式审美的相似眭,彩陶纹饰文化既有鲜明的本土地域性,又有多样流变的丰富性,因此才能够独放异彩,为陶器时下绚丽的一笔。装饰精美的彩陶纹样,展现出先民美好的生活愿望,体现出人类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视觉需求,以视觉艺术的形式呈现出先民审美的需求。彩陶纹样是先民早期艺术思维的体现,是劳动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明早期艺术蕴育的灿烂辉煌的明珠。

2 彩陶纹样的文化彰显解读

彩陶作为史前时代重要的一种文化现象,无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蕴和不衰的艺术魅力,彩陶无疑是史前时代重要的考古学对象之一,同时也是原始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它首先是一种文化现象。彩陶五彩缤纷的纹样具有明显的视觉呈现特征,是远古先民对大自然的物化形态,带有美化和装饰的功能特点,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简化形成各种规则的图案,这些图案不是远古先民明确的艺术创作,但它们是先民精神本能的驱动成果,带有明确的自发性和人类对艺术追求的天性,以物化形态承载着先民质朴的精神风貌,对于现代的艺术设计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彩陶所展示的原始的、粗陋的图形符号就是一种“文字”,书写的是远古人类真实生活中的崇拜、祈祷和信仰。彩陶的纹饰是远古先民精神的满足、心灵的安顿、情感的抒发、希望的寄托,是构建世界的一种方式。

各种彩陶文化大都分布于一些河流岸边或沼泽地旁,对水和水中动物的图样物化表现,也就意味着原始人对自己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的抽象、概括的表现,这种强烈渴望的深层意蕴,于是他们在彩陶中不厌其烦地施绘出以水纹为基本原型的各种纹饰。比如汹涌豪迈如波涛的螺旋纹(图2)、温和安静如处子的线纹、摇曳荡漾如的波浪纹和激流翻滚如旋风的漩涡纹等等,先民用这些表达对生命之水的亲切与敬重。在众多表现生命的主题中对生殖的崇拜也是彩陶纹样主导性的装饰构成,几乎所有类型彩陶纹样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殖崇拜的视觉装饰图式,先民用鱼、蛙、鱼卵或者抽象的斑点等来象征生命力的繁衍,表达一种强大生命力的美好愿望。

在单一陶器上加工和装饰纹样,是先民具有淳朴复杂的功利性审美感受,彩陶所具备的视觉魅力是人性的、精神的、功能的、全面的、综合的,带有明显的功能审美自发性,彩陶纹饰是中国艺术史上第一次装饰艺术的辉煌时期,标志着全新审美时代的开启和来临。彩陶纹饰的单元性、连续性和平面化的视觉效果,以及它们与器皿结构整体结合而形成的全方位的视觉效果,给人以多维的视觉体验。彩陶的纹饰,既有对物象的具象临摹,也有抽象的变形和几何纹样的组合,彩陶纹饰的发展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螺旋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是心理变化的自然表现。彩陶的纹饰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入类艺术的天性和心理图式,透过彩陶变化万千、华美瑰丽的纹饰,体现出入类精神审美需要的共通性、相通性和延续性。

3 异彩纷呈的彩陶纹饰具有鲜活的视觉审美生命力

不同地域、不同时空的彩陶文化纹饰各具特色、争奇斗艳、美不胜收,尤其是黄河流域的彩陶艺术,成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中上游地区,西连汉渭流域,东接华北平原,联成了广大的仰韶文化分布区,先后产生了半坡、庙底沟、石岭下、大河村、亲王寨、后岗等文化类型,万里黄河到处绽放着彩陶之花,映照着彩陶的光辉。

精彩纷呈的半坡彩陶纹样,分成自然形纹样和几何形纹样两大类,纹样形态造型整洁,结构严谨,形式多样,利用奇特的意象形态,具有言简意赅的、浓重的装饰意味.以朴实的手法和质朴无华的风格表现出神秘的、童真的味道。庙底沟类型的彩陶是黄河彩陶分布地域最广的地方,雄浑的大自然美景赋予了庙底沟彩陶纹样豪迈的、气势磅礴的魅力,纹样风格自由奔放生动,潇洒而随意,就像是一首首自由生动的诗歌。大汶口文化彩陶器的种类和样式也很多,彩陶还具有“多彩”的特色,表现在彩绘色彩的绚烂和彩绘手法的多样上,彩绘的颜色有赭石、朱红、土黄、白、黑,彩绘方法除了直接在陶器上画花纹外,还有用不同的颜色在彩纹外缘勾边的装饰手法,并用不同的色彩作为花纹的底衬,有着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人面鱼身的纹样出现在了马家窑的彩陶上,各种神话了动物图案,交织组成一个神秘的、奇特的、让人敬畏的世界,人类自身的艺术活动和生产场面也首次在马家窑彩陶纹饰中得到表现。马家窑文化依靠黄河,它的彩陶纹样像黄河一样汹涌壮观,组成各种各样的视觉强烈的旋转纹样,纹样题材丰富、花纹制作精美,体现出一种视觉的灵动和飞扬的激情。半山文化的彩陶艺术纹样以几何纹样居多,展示出生命自强不息、绵延不绝的精神。

黄河流域的彩陶文化艺术题材丰富多样、技法精巧细致,纹饰或质朴、或神秘、或波澜壮阔、或清秀典雅,整个彩陶纹饰千姿百态、气象万千、蔚为大观,展现出一幅优美的视觉画卷,具有强劲的视觉审美生命力。

4 彩陶纹饰视觉审美意蕴透视

彩陶纹饰中常见的有抽象的几何纹样和具象动植物纹样,其中最常见的具象纹饰有鱼纹、蛙纹、乌纹、人纹、漩涡纹、圆圈纹、编织纹等,每种常见纹样都有它深厚的审美文化意蕴。

鱼纹和蛙纹是彩陶自然纹饰中表现最多的题材,体现出一种生活的需要和自然生殖的崇拜。彩陶鱼纹有不同的形态,主要为写实的鱼纹、变体鱼纹和抽象几何形纹的象征性鱼纹等形式,鱼纹的组合形式繁多而富于变化。鱼纹的图式设计变化是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总体趋势是不断简化,自然形态的鱼纹经概括和取舍逐渐凝练为固定化的图案,写意的表现手法逐渐取代了写实的风格。鱼纹具有令人折服的视觉艺术魅力,蕴含着深层的艺术研究价值,反映了先民对鱼的崇拜,是中国灿烂的史前文化的象征和标志物之一。蛙纹刚开始比较写实,然后像概括、写意和抽象图形发展,形象更加生动自然美观,装饰的趣味性更加浓厚,纹样简洁,和器形结合紧密,更多体现一种象征的以为和神秘的意蕴,体现出原始先民的良好生活环境、神秘的生殖崇拜和以蛙喻的神秘象征。

彩陶以展翅飞翔的乌纹象征太阳的周年轮回,以鸟纹和带纹的组合象征太阳的回旋升腾。“太阳鸟”的形象出现在新石器时代许多不同文化的彩陶之中,它们能够跨越不同民族与地域的阻隔,具有信息传播和视觉认知的共性,那就是对生命的崇拜。漩涡纹和圆圈纹是彩陶几何纹样比较常见的题材,实际上这些几何纹样也是自然纹样的延伸和脱变,都体现出先民对自然的观察和对原始审美的体悟。彩陶中的圆形填充纹样,多为图案中的主题花纹,起到醒目的画龙点睛的视觉效果,作为彩陶的主要花纹,装饰在彩陶的腹部,显得浑圆、充实、饱满和和谐,这些彩陶上的圆圈纹样,既像建筑上的花窗,也像照相机聚焦的镜头,吸引着观赏者的目光,成为观赏者的视觉中心。彩陶上的编织纹是原始先民出于习惯,将编织的造型纹理描绘在陶器上,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衍生出许多变体的编织纹样式,给人一种编排精巧、工整细致、多变连续、循环往复的视觉感受。彩陶纹饰中以人物为主的图案不是很多,但是它的技巧和蕴含的意义很重大很神秘。最著名的人物纹样是半坡彩陶的“人面鱼纹”(图3),整个造型构思巧妙、想象力丰富,具有极高的造型技巧。

彩陶纹饰是原始先民把自身对大自然的感受和体悟物化、沉淀在器物上,纹饰表现的内容都是与当时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纹饰装饰的部位也反映了它的实用性,彩陶图案和器形结合完美和谐,丰富多变的纹饰也体现原始艺术的生机与朴实的活力。彩陶纹样的视觉审美“内容积淀为形式,想象、观念积淀为感受,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