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双向情感障碍慢性病

双向情感障碍慢性病

双向情感障碍慢性病

双向情感障碍慢性病范文第1篇

2005年9月~2008年3月观察了80例经头颅CT明确诊断为脑梗死患者的脑电图(EEG)变化,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脑梗死患者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56~86岁,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

1.2 临床表现:患者起病较急,以突发肢体偏瘫或意识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以局部肢体麻木感或局部运动障碍感并呈进行性加重。其中偏瘫、偏身感觉障碍64例,功能受限轻度22例,中度24例,重度6例,言语障碍或失语8例,智力障碍10例,视力障碍、象限盲3例,定向力障碍2例,伴有痴呆、精神症状3例。

1.3 CT检查结果:发病3天内80例中行CT检查30例,发现异常12例,阳性率为40%;5天以后检查68例,其中包括18例第一次检查结果阴性者,均发现异常。梗死灶位置分布于单侧基底节区43例,双侧基底节区15例,单侧脑叶8例,双侧脑叶2例,脑叶、基底节区多灶性梗死12例。病灶呈小的斑片状或斑点状低密度改变,直径小于20 mm的18例;病灶呈楔形低密度较大血管分枝样改变,直径大于20 mm的62例。

2 EEG资料

EEG描记方法:按国际10~20电极安装法放置头部电极,耳垂安置参考电极,时间常数0.3 S,高频滤波30 Hz,采用参考导联16道EEG仪进行描记,常规进行过度换气试验、睁闭眼反应、睡眠诱发试验。EEG结果:本组8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行EEG检查,部分患者多次复查。发病3天内行EEG检查74例,其中异常32例(43.2%),大致正常27例(36.5%),15例无异常,4~14天内行EEG检查,包括3天内未检查的6例,已检查的大致正常的27例和未见异常的15例,共48例中,有21例异常,即发病2周内查EEG异常53例,阳性率为66.2%,其中发病3天内EEG大致正常27例中,14例转为异常;15例正常者中有4例转为异常。2~4周后EEG异常者复查了40例,其中17例异常(42.5%),23例转为正常。4周后复查20例,3例异常,17例转为正常。脑电图变化特征表现为基础节律欠对称,调节调幅差,波形紊乱不整,基本波慢化、?琢波减弱、?茁波活动抑制或患侧波幅比健侧明显低,?兹波活动增强等。过度换气后,慢波活动明显活跃;部分患者睁闭眼反应?琢波抑制不全,睡眠状态下病侧睡眠生理波减弱,或呈懒波现象。

3 讨论

脑梗死分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两大类,随着病情发展,脑组织结构发生相应特征性改变,有关研究资料表明[1],发病早期因梗死灶周围组织缺血、缺氧,故EEG示基本波慢化,?琢波减弱等特征性改变;12~24 h后脑组织逐渐肿胀、软化,毛细血管内血流障碍;72 h后水肿加重,供血停止,病灶周围严重缺血、缺氧、组织坏死,脑机能进一步损害,EEG异常率更高(66.2%),EEG呈弥漫性慢波活动或双侧明显不对称。2~4周后,随着病情好转,侧枝循环建立,病灶周围组织供血得到改善,EEG异常率(42.5%)又开始下降,EEG示局部导联慢波消退,逐渐恢复正常。部分患者因脑组织损害严重呈不可逆性,而致EEG呈局灶性或持久性慢波存在或懒波现象。3例有精神症状病例中例EEG有局灶性尖波、棘波或尖、棘慢综合波,提示其预后情况较差。

3.1 病灶部分与EEG的关系:CT显示单侧基底节区梗死灶36例中,EEG异常12例(33.3%),双侧基底节区梗死灶20例,EEG异常12例(60%);单侧脑叶梗死灶19例,EEG异常11例(57.9%),双侧脑叶梗死灶2例,EEG异常2例;脑叶、基底节区多灶性梗死灶10例,EEG异常8例(80%)。部分患者梗死灶小、部位较深或临床症状相对较轻,EEG多呈阴性或大致正常,可见梗死灶的部位深浅或EEG也有一定的关系。

3.2 病灶大小与EEG的关系:本组CT示病灶直径小于20 mm的22例,EEG异常9例(40.9%),EEG示部分导联局灶性?兹波活动增强,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仅表现局部麻木感,或轻度功能受限;病灶直径大于20 mm的58例,EEG异常42例(72.4%),EEG表现为多导联慢波或一侧慢波,重者呈弥漫性慢波活动,临床神经系统受累较重,功能明显受限,表现症状相对也较重。

3.3 结合CT检查结果分析,可见EEG变化特点随病灶大小、病变所在部位、发病缓急、梗死类型、病程长短及脑底部侧枝循环状态不同而异。从本资料可见,发病早期,EEG检查阳性率为43.2%,高于CT阳性率(40%),而随着病情发展、转变,CT阳性率增高达100%,明显高于EEG的阳性率66.2%。EEG反映脑的机能状态,其特征改变反映脑组织复原或恶化程度,由于脑电活动在相邻的大脑皮层间互相影响,致使对有些病变部位的检出率降低和定位不准,由于脑电活动的扩散导致EEG异常改变较实际病灶大;而CT反映组织结构的状态,其定性、定位准确率高。在治疗过程中多次对患者进行EEG检查,观察其特征性改变,及时了解脑功能的转变,对指导临床用药,预测病情转归、判断预后情况等有重要意义。

参考考献:

双向情感障碍慢性病范文第2篇

盛某,男,85岁,主因四肢无力麻木1年就诊。患者09年3月无明显诱因突发四肢活动不利、麻木,就诊于当地社区医院,具体检查不详,诊断为脊髓炎,治疗用激素等,无明显好转,出院后服用VB1,VB12效果不佳。于2010年3月22日就诊于我院,就诊时患者四肢活动障碍明显,肢体麻木较重,否认贫血等病史,大便干,2日一行,舌红苔黄腻。患者既往体健。查体:发育正常,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神清,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双上肢肌力IV级,双下肢肌力III级,四肢肌张力适中。双侧深浅感觉减弱。双肱二、三头肌反射及桡骨膜反射稍减弱,双侧膝反射未引出,双足底反射减弱。实验室检查: 血沉40,血糖、血离子、血常规、肝肾功、甲状腺功能及免疫复合物检查均正常。肌电图结果:上下肢周围神经源性损坏表现(轴索、髓鞘均受累),根据肌电图结果高度怀疑GBS。行腰穿检查,脑脊液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追溯病史,患者诉发病前一周感冒史,肌无力自四肢远端开始,伴麻木,无感觉障碍平面。诊断为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

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采用中药方剂治疗:

内服: 炙黄芪30g 茯苓15g 当归20g 龙胆草6g 厚朴15g 天麻10g 钩藤10g 川芎15g 千年健30g 伸筋草20g 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外用洗剂: 益母草30g 伸筋草30g 鸡血藤30g 青风藤30g 络石藤30g 海风藤30g 延胡索30g 天麻30g 白芷30g 甘草30g两周后复诊:四肢无力好转,全身麻木减轻。后根据患者情况调整用药,现患者麻木无力症状已明显好转。

讨论: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病,呈单向病程,多数学者认为与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一样都是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脱髓鞘病变,免疫学检查发现主要是细胞介导免疫引起神经自身免疫所致。可能为对末梢神经髓鞘蛋白抗原,淋巴细胞致敏作用增强所致。国外统计约90%患者最后能完全或近乎完全恢复正常,其中约35%可能较长时间存在轻微异常症状, 如麻木、乏力,约5%-15%可长期遗留症状。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更易遗留功能缺陷[1]。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与脊髓炎发病机制都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两者鉴别点主要在于:①前者运动麻痹多从下肢开始,通常仅累及四肢,偶可侵袭躯干及呼吸肌,自远端向近段发展,颅神经损害少见,且颅神经损害中以面神经最常见,偶见植物神经损害;后者表现为受累脊髓段支配区运动障碍,可出现脊髓休克;②前者感觉障碍与运动受累同时存在,但无受累平面,后者通常会出现受累平面,束带样感觉异常。③前者脑脊液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后者通常脑脊液检查白细胞正常或不同程度增高,蛋白质正常或轻度增高。

国外迄今最常用的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诊断标准是美国神经病学研究院Ad Hoc委员会制定的研究标准,但其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临床上使很多患者漏诊而受到质疑[2]。国内尚未有统一的标准。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脑脊液检查,并结合电生理及病理检查[3]。通常诊断有一定的困难,目前临床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本例患者给予中药汤剂治疗,临床症状基本好转、稳定。

参考文献

[1] RUDOLPH T, LARSEN J P, FARBUE. Is there a need forLong term follow up in chronic idiopathic polyneuropathy[J] .Acta Neurol Scand, 2009, 120( 5) : 347- 352.

[2]Sander HW,Latov N.Research criteria fordefing patient switch CI-DP.Neurology,2003,60(8):8.

[3]贾建平.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7.

双向情感障碍慢性病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幸福体验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或称情感障碍),指以心境或情感的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具有病因不明、长期反复发作等特征,不仅给患者的身体与精神造成严重损伤,也使其家属遭受沉重的心理社会负担。此类疾病通常被视作“幸福的盗贼”,是导致患者及其家庭系统不幸的主要根源。本文将试图以一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及其家庭系统的经历为基础,挑战“心境障碍降低患者及其家庭生活质量”这一看似必然的逻辑。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本文使用的文本来自对一位26岁的女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及其主要家庭成员的深度访谈,研究方法包含如下四个设计要点:访谈空间上采用分别访谈的形式;访谈结构上以非结构为主;访谈内容上,以受访者的痛苦经历为线索,围绕对幸福的体验与理解而展开;针对研究关系与伦理问题,我与受访家庭之间有着深厚的私人关系,这使访谈以一种熟人交流的形态得以实现。本研究的受访家庭系统包括患者本人及其男友、母亲、父亲、祖父与祖母,我选择前三位为受访对象。

二、患者及其家庭系统对幸福的建构

研究认为,幸福感的构成分为情感与认知两个部分,情感层面侧重对幸福的感知与体验,认知层面则主要指对幸福的看法与理解。下文将在罹患心境障碍疾病的背景之下,就前者进行探讨。在谈论人类体验时,最好的方式之一可能是将感觉融入叙事中加以展示。因此,我将呈现并分析若干个受访者向我讲述的故事,为探索受访家庭的幸福体验提供线索。

第一,在与自己相处时,患者及其家属对幸福的知觉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当被问道“生活中哪些事情可能会让你感到幸福”时,患者向我提供了这样一个例子:

每天早上叠被子,那个动作对我来说真的是,非常非常幸福,那个时候是刚刚状态很差的时候开始,在之前我甚至是不叠被子的,但有一阵,慢慢的,每天他(指男友)出去了,然后,我就跪在床上,叠被子,叠叠叠,然后,床拍拍,就这整个过程就是幸福感爆棚。时间也没有很久,但那段时间我就觉得,这个过程是,我一天当中最幸福最美好的一个时刻。我能感觉到,在这个动作里面,就是有一种我想活下去的意愿,带着我对活下去的一种盼望。(患者)

在这段文本中,患者详细分解了“叠被子”这一对她而言具有正面价值的日常行动,并多次使用了强调语气来突出“爆棚”等积极词汇,愉悦的面部表情贯穿了叙述的整个过程,足见这一行动不仅被定义为幸福,甚至是一种强度颇高的幸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不起眼的动作,却成为患者出于对生命的渴望而迈出的重大一步。在与患者的整个访谈过程中,她用非常快乐的声线,向我列举了大量诸如此类“鸡毛蒜皮”的小事,以对“哪些事情是幸福”作出补充。我们看到,尽管患者对痛苦的知觉比常人来得更敏感,但是,要使患者体验到幸福所需要的刺激强度,恰恰也是同比缩小的。

第二,在患者本人的两性关系中,也有许多与常人不同的幸福体验。在心境障碍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两性关系往往意味着多重的高风险因素。不过,在下面这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中,我将展示一段相对稳定的爱情可能对患者的病情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有一次,我,我想要自杀,后来我情绪比较激动说不出来话,他(指患者男友)就递给我一张纸和笔,当时我满脑子一直盘旋着一个景象,就是,就是我站在一个非常非常高的楼上,然后这个楼在转,我要往下跳,所以我就在纸上画了一个非常渺小的人在一栋很高的楼上,结果,他看完以后就拿着笔,就画给我看,就把那栋楼,我不知道他怎么改的,改成了一个像生日蛋糕一样的东西,很多很多层,或者像结婚蛋糕吧,然后把那个小人涂成一个蜡烛,上面就插了很多蜡烛,这样子,然后他就递给我……这个对我们来说就是很幸福的事情。(患者)

在这段描述中,有两组非常鲜明的对比。一组是“非常高的楼”与“非常渺小的人”的比较,另一组是这幅“跳楼图”与插满蜡烛的多层蛋糕的反差。前者反映了患者在情绪崩溃状态下对自身命运的悲惨想象,后者则凸显了患者在目睹男友“妙手回春”的积极乐观时所体验到的震撼与惊喜。

在患者向我介绍她的两性关系时,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两件,一件是她在经历了精神崩溃之后,与男友一起边吃冰淇淋边看电影的情形,另一件则是某次发病时,她在男友二人一同站在天台无言地吹风望海的图景。这三个故事都被患者作为解释幸福的事例而提出,但她却表示说不清这些情节因何使她感到幸福。

我们发现,在这三个故事当中,患者都处在无法与人进行言语对话的情绪失控状态。然而,从将患者的画从“跳楼”改为“蛋糕”,到每一次对患者行为失常的容纳与陪护,在这位男友的行动中,却始终传递着对患者无声的关爱与体谅。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情感表达,可能正是促使患者令人意外地将上述三件本应属于痛苦的情绪体验定义为“幸福”的主要原因。

双向情感障碍慢性病范文第4篇

胃不和,顾名思义,是指胃病和胃肠不适;卧不安就是睡眠障碍,表现有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惊醒、醒后不易入睡、夜卧多梦、早醒、醒后感到疲乏或缺乏清醒感等。有学者对患有慢性胃炎、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性期失眠症的患者群做过调查,大部分患者晚上不易入睡,睡后易醒,睡眠时间少于4小时:几乎所有的患者都出现睡眠不实、多梦、难入眠、起床后乏力、头昏,记忆力差。可见“胃不和”确实与睡眠障碍有着密切的关系。

胃病引起的睡眠障碍,睡眠时好时坏,一般没什么规律,并且用安眠药的效果也不好,现在睡眠障碍的人群越来越庞大,许多情况就是“胃不和”引起的。所以,我们不能一遇到失眠就认为是神经衰弱,于是就服用安眠药、养神药,这可能暂时起到改善睡眠状况的作用,但是治标不治本,所以要想解决睡眠障碍,我们必须先得治疗引起睡眠障碍的疾病。特别是已经确诊有胃炎、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的,有慢性胃病病史,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还没有痊愈的,或者还没有做过相关检查,没有明确病情,但是经常感觉胃部不适的患者,都应该意识到是胃病导致了睡眠障碍,可以去看消化科医生,以治疗胃病治失眠,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胃病为什么会引起睡眠障碍

研究证实,原来认为只存在于脑内的肽类物质被发现在胃肠道中呈双重分布,如与睡眠密切相关的5一羟色胺、胆囊收缩素、血管活性肠肽等。另外,参与调节人体生物节律、睡眠一觉醒周期的松果体素也呈脑肠的双重分布。这些物质同时对胃肠道运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当胃肠出现疾病的时候,就会影响上述物质的分泌与调节作用。因而,胃肠与睡眠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的物质基础。

此外,平时不注意饮食,暴饮暴食,超出胃受纳的范围,特别是一些油炸食品、肥肉、粘米、粘面,在胃中的存留时间过长增加了胃的负担,胃肠动力减弱,使胃内容物不能及时排空,就会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从而影响睡眠。还有长期食用鸡、鸭、鱼、海鲜这些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会引起过高的代谢热量,导致体温调控中枢在夜间不能使睡眠期温度下降,从而产生入睡困难及睡眠中易觉醒。

“胃不和,卧不安”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明确病情,通过相关的消化系统检查来确诊疾病的类型、进展程度如何,再给予系统的治疗,争取早日治愈胃病,使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改善“卧不安”。

其次,日常生活习惯和饮食上要特别注意,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三餐定时、避免过饥或过饱,细嚼慢咽;食物温度要适中,注意胃部的保暖,不要受寒;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少吃生冷食物及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不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还应少饮酒、咖啡、浓茶、碳酸性饮品,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第三,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黏膜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第四,睡觉时右侧卧位能使全身肌肉松弛,这时心脏不受压迫、肺脏呼吸自然,使身体获氧充足。另外,从人体的解剖角度看,胃大弯以及十二指肠、小肠通向大肠的出口都在身体的左侧。因此,右侧卧位也不会压迫这些器官。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各种胃炎和消化功能障碍等患者最好采取右侧卧位。但是,患有食管反流这种消化功能障碍的病人最好采取左侧卧位。因为右侧卧位会使胃内反流向食管的酸性液体量大大多于正常情况,容易引发反酸,从而导致食管炎等的发生。

双向情感障碍慢性病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意识障碍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 and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with conscious disturbances.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AECOPD and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complicated with conscious disturbances were enrolled.The subjects received assisted ventilation via facial mask by bilevel NIPPV.The clincal indexes,arterial blood gas parameters and conscious state,outcom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subjects had siginicant improvement in HR,RR,PH,PaO2 PaCO2 and conscious states(P

【Key words】 Pulmonary disease,chronic obstructive;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Respiratory failure; Conscious disturbance

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呼吸衰竭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有效性、安全性和可依从性已达到肯定。但多见于对轻、中度呼吸衰竭的治疗,当合并重度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多被列为相对禁忌[1],2005年1月~2009年11月,我科应用双水平无创呼吸机经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救治COPD重度呼吸衰竭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3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为我科收治的AECOPD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52~82岁,中位年龄64.6岁。COPD病程11~45年,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和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2]。入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志淡漠、嗜睡、浅昏迷等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有以下情况予以排除:(1)拒绝接受NIPPV;(2)呼吸过缓(RR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行X线胸片、动脉血气等检查,常规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吸氧,对症及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病例入选后在密切观察下给予美国伟康公司经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呼吸机(BiPAP)进行辅助通气治疗,选择S/T模式,吸气压力(IPAP)自6~8 cm H2O(1 cm H2O=0.098 kPa)在5~30 min内逐渐增加至16~20 cm H2O,呼气压力(EPAP)3~4 cm H2O,氧流量2~5 L/min,以维持检测的氧饱和度达90%以上为目标。除咳嗽、说话、口腔护理和饮食外,持续使用NIPPV,严重胃肠胀气者可择机留置胃管及口腔胃肠动力药。根据病情连用3~7 d,治疗前及NIPPV治疗2 h、24 h时检查动脉血气,通过心电监护仪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及意识状态。

1.3 疗效标准 有效:神志转清,呼吸频率减慢,心率下降,临床症状好转,动脉血气明显改善;无效:意识障碍程度、临床症状、动脉血气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

1.4 观察指标 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观察无创通气治疗前和治疗后2 h、24 h神志、RR、HR及相应时段的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所有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NIPPV对重要生命体征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本组经NIPPV治疗30例患者中,4例在治疗过程中逐渐出现深昏迷伴有严重排痰障碍,改为有创机械通气,26例在NIPPV治疗后意识逐渐转清,PaO2略显升高,PaCO2略显降低,pH同时明显升高(P

2.2 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本组26例患者在NIPPV治疗后30 min~24 h神志转清,感觉好转,治疗后2 h呼吸频率均减慢。气促减轻,血压无明显变化,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9±4.3)d,平均通气时间(112.35±47.53)h,均脱机成功。总有效率为86.67%,4例改用有创机械通气,其中2例经有创及无创行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后脱机成功,1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不良反应有:胃胀气5例,排痰障碍3例,呼吸机对抗3例,鼻梁压迫充血4例。经处理均有好转。

3 讨论

COPD急性加重常因感染等因素诱发,重症患者可出现严重呼吸衰竭,伴有呼吸肌疲劳及意识障碍,随着机械通气的发展,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抢救成功率已显著提高,但传统的有创通气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给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痛苦,也会引起多种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无创呼吸机的增加和性能的完善,越来越多地应用于COPD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使部分患者免于气管插管[3],无创通气保留了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吸入气体经上气道温热、湿化、加漏气补偿功能,能满足面罩机械通气的需要,面罩阻力显著低于人工气道,降低了呼吸功能,也避免了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肺炎,气管损伤的发生。通过强调NIPPV及适用于清醒合作的患者,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COPD患者即使因CO2潴留已有意识障碍,也可试用NIPPV改善其神志而免于气管插管[4],对COPD并发严重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的患者,气道阻力相对较高,因此所需吸气支持压力较大[5]。我们在吸气时可给予一个较高的IPAP作为压力支持通气,从而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和增加肺泡通气量,也能改善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的状况,改善肺的通气/血流比例,促进肺泡中氧向血液弥散,减少无效腔气量,但IPAP不能大于30 cmH2O,以避免低血压及胃肠胀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呼气时也给予一定的EPAP,相当于正压的作用,可以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减少呼吸功耗,阻止细支气管陷闭,改善了弥散功能,使肺泡内CO2有效排出,从而达到提高PaO2的目的。

本组30例COPD并发重度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按常规均需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其中26例经NIPPV治疗2~24 h后意识状态好转,呼吸心率频次下降,PaCO2明显下降,PH值随PaCO2下降而明显升高,PaO2明显升高,有效率达86.67%,仅4例需气管插管,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且所出现的并发症经处理后均能改善。因此,我们认为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有选择的COPD急性加重并重度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依然确切,但应准确掌握无创呼吸机的操作方法,合理地调整各种参数,COPD患者存在气道陷闭和肺过度充气,初始上机时吸气压和呼气压不宜过高,压力差不宜过大,根据PaCO2及其缓解程度调节压力差,并在30 min内将IPAP逐渐增加至一个理想水平。同时需要特别重视痰液引流,对于深度昏迷伴痰液黏稠引流不畅者,及时建立人工气道行有创通气更为适宜。本组1例并发MODS伴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病例提醒,在NIPPV治疗之前,治疗之中应重视并强调对肝、肾功能及消化道黏膜的保护,并做好相应的救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临床呼吸生理ICU学组.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中的几点建议[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3):131.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18):453460.

[3] 胡国萍.经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度呼吸衰竭[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4,3(3):126.

[4] 纽善福.进一步拓宽面罩机械通气的临床适应症[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2,1(4):197198.

[5] 梁建忠,李小玲,潘陶涛,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22):20792081

3 讨论

COPD急性加重常因感染等因素诱发,重症患者可出现严重呼吸衰竭,伴有呼吸肌疲劳及意识障碍,随着机械通气的发展,严重Ⅱ型呼吸衰竭的抢救成功率已显著提高,但传统的有创通气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给患者身心造成很大痛苦,也会引起多种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无创呼吸机的增加和性能的完善,越来越多地应用于COPD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使部分患者免于气管插管[3],无创通气保留了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吸入气体经上气道温热、湿化、加漏气补偿功能,能满足面罩机械通气的需要,面罩阻力显著低于人工气道,降低了呼吸功能,也避免了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肺炎,气管损伤的发生。通过强调NIPPV及适用于清醒合作的患者,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COPD患者即使因CO2潴留已有意识障碍,也可试用NIPPV改善其神志而免于气管插管[4],对COPD并发严重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的患者,气道阻力相对较高,因此所需吸气支持压力较大[5]。我们在吸气时可给予一个较高的IPAP作为压力支持通气,从而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和增加肺泡通气量,也能改善气体在肺内分布不均的状况,改善肺的通气/血流比例,促进肺泡中氧向血液弥散,减少无效腔气量,但IPAP不能大于30 cmH2O,以避免低血压及胃肠胀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呼气时也给予一定的EPAP,相当于正压的作用,可以对抗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减少呼吸功耗,阻止细支气管陷闭,改善了弥散功能,使肺泡内CO2有效排出,从而达到提高PaO2的目的。

本组30例COPD并发重度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按常规均需气管插管行有创机械通气,其中26例经NIPPV治疗2~24 h后意识状态好转,呼吸心率频次下降,PaCO2明显下降,PH值随PaCO2下降而明显升高,PaO2明显升高,有效率达86.67%,仅4例需气管插管,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且所出现的并发症经处理后均能改善。因此,我们认为双水平正压通气对有选择的COPD急性加重并重度呼吸衰竭伴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依然确切,但应准确掌握无创呼吸机的操作方法,合理地调整各种参数,COPD患者存在气道陷闭和肺过度充气,初始上机时吸气压和呼气压不宜过高,压力差不宜过大,根据PaCO2及其缓解程度调节压力差,并在30 min内将IPAP逐渐增加至一个理想水平。同时需要特别重视痰液引流,对于深度昏迷伴痰液黏稠引流不畅者,及时建立人工气道行有创通气更为适宜。本组1例并发MODS伴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病例提醒,在NIPPV治疗之前,治疗之中应重视并强调对肝、肾功能及消化道黏膜的保护,并做好相应的救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临床呼吸生理ICU学组.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中的几点建议[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3):131.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18):453460.

[3] 胡国萍.经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度呼吸衰竭[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4,3(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