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肺康复护理

心肺康复护理

心肺康复护理

心肺康复护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康复护理教育;肺源性心脏病;多种形式

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同时此病常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此病的病程时间较长,并表现出进行性加重现象[1]。但是由于社会以及经济等相关因素的影响,长时间在院进行治疗对患者而言不具有现实性,所以应对其采用相应的康复护理教育,使得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疾病的实际状况,在出院之后可以进行自我保健。健康教育为护理中的主要内容,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不适于护理,同时不能激发患者的积极性。该研究对肺源性心脏病领域中采用康复护理教育的意义极其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该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80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患者为90例。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60例,女性患者为30例,年龄均在42~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5±11.2)岁;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为62例,女性患者为28例,年龄均在43~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1±11.8)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教育模式。观察组研究对象则采用多种形式康复护理教育模式。其教育内容如下。

1.2.1交流指导①普及模式。患有肺源性心脏病的人员会因为反复住院而对自身疾病预后产生焦虑现象,同时还会担心经济状况,加重自身的病情。教育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相关教育,并讲解在整个康复护理中所应注意的事项以及相关检查的主要目的,并耐心解答研究对象所提出的疑问,从而消除其疑虑。②针对模式。肺源性心脏病具有一定的反复性,同时久治不愈,因此患有此病的人会产生相应的心理问题,例如悲观、焦躁、不安以及不合作等相关不良情绪。所以在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入相应的心理疏导。③连续模式。患有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其病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而大部分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主要特质则是由气愤直至认可,同时使病情逐渐有所恢复或者达到恶化现象[2]。患者在过渡期或者认可期过程中,患者会逐渐对教育人员形成一种依赖感,行为会产生被动以及退化表现,而教育人员应通过此时期详细讲解休息的主要意义。在患者的恢复期中,当患者未产生自觉憋喘,可以实行自理。④扩张模式。实行康复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扩大教育的范围,对研究对象的家属予以教育,并告知其如何对患者实行照顾。而在日常生活中,指导患有此病的人员形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并指导如何正确的用药、休息、复诊等。此外,还应指导怎样进行呼吸以及戒烟训练。经教育之后,有助于肺功能的缓解,提升其生活质量。⑤小组开会模式。为了防止康复护理教育不充分或者护理实践不足,应将病情存在一致性的进行集中分析,从而对其进行康复护理教育。⑥集体聚会模式。不定期举行联谊会,并耐心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义诊以及查体,并对肺源性心脏病和相关保健问题进行沟通以及交流。⑦面对面模式。由于研究对象的病情实际状况、家庭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程度以及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教育时需要和其实行相应的沟通,有助于对病情的观察,从而对其自身的病情予以相应的评估。当产生未解决完的问题时应对其进行再次探究,并找出产生原因,并重新编制护理计划并实行。

1.2.2文字宣传①宣传栏模式。还应组织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并介绍肺源性心脏病的有关知识,例如怎样对呼吸进行免疫调节、正确的呼吸训练方法、吸氧的主要目的以及在吸氧过程中所应注意的事项等。②报刊以及手册模式。向发放相关科普性报刊以及手册,对其进行康复护理教育的指导。

1.3观察指标

选择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满意度越高。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教育效果进行比较,其护理效果内容包含: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自身心理调节的能力、自身保健能力以及遵医嘱行为[3]。

1.4统计方法

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此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处理,研究最终结果则选择计数资料[n(%)]以及计量资料(x±s)来进行表示,检验则选择χ2以及t值,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的康复护理教育效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其疾病了解程度有所提升的患者例数为88例(97.78%),自身心理调节能力提升的患者例数为85例(94.44%),自身保健能力的提升的患者例数为82例(91.11%),遵医嘱行为提升的患者例数为83例(92.22%),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其疾病了解程度有所提升患者例数为71例(78.89%),自身心理调节的能力提升的患者例数为68例(75.56%),自身保健能力提升的患者例数为72例(80%),遵医嘱行为提升的患者例数为65例(72.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组中护理满意度达到非常满意的例数为78例,达到满意的例数为8例,达到不满意的例数为4例,满意度为95.56%;对照组中护理满意度达到非常满意的例数为62例,达到满意的例数为12例,达到不满意的例数为16例,满意度为82.22%,两组患者经对比,以χ2=8.1000,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健康是通过心理、社会-经济以及生物等相关原因和自身的行为所决定的一种态度。当患病时,医务人员仅仅只是协助患者将自身的身体机能进行改善,并不能从根本上将其消除,而康复教育则能够很好地使患者在机体、心理以及情绪等方面获取良好的状态。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程度有所重视,然而健康教育的主要传播人员则为教育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教育人员需要采用多样性教育方法,并利用患者可以听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示范以及讲解,从而使得患者能够愉快地配合治疗以及护理,与此同时还充分了解疾病的预防,并将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行修正,从而提升自身的保健能力水平,逐渐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并实现健康的目的。患者在整个住院的过程中,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模式均贯穿其中[5]。教育人员在合适的时间对患者进行教育,并予以患者相应的帮助,获取了患者对自身的信任,有助于护患以及医患关系的创建,同时还能够改善医患关系,并为医院在无形中积累了一定无形资产。实践则证实,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效果而非形式。同时教育则是因人而异,在对其进行共性教育的过程中,还应加入个性教育。在对患者进行指导的过程中不单单要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方面,同时还应使患者改变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以改变自身的行为实现自我保护以及控制的目的,以此来达到康复效果。综上所述,对于肺源性心脏病而言,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加入多种形式康复护理教育模式,恢复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尚艳华.多种形式康复护理教育对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8):64-65.

[2]刘晓萍,李鸿妍.中医循证护理在肺源性心脏病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3):122-123.

[3]曾淑媛.个性化护理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3):234-236.

[4]黄琼霞,邓玉芳,何莉衍,等.氨溴索、酚妥拉明、多巴酚丁胺联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3):121-122.

心肺康复护理范文第2篇

根据《陕西省尘肺病康复站建设与运行管理考核评估方案》要求,我院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员对照《尘肺病康复站建设达标考核表》和《尘肺病康复站运行管理考核评估表》对我康复站进行详细自评,现将自评结果汇报如下:

尘肺病康复站建设方面我站点对原有房间进行改造升级,6室1道全部建成完毕达标并正常运行,在尘肺病康复站醒目位置悬挂了尘肺病康复站标牌,各种规章制度及流程全部上墙,尘肺病康复站配备吸氧装置、指脉氧监测仪、具有评估、训练、检测等多种功能的肺功能仪、电动PT床、股四头肌训练仪、功率自行车等康复疗效水平的设备设施;配备小型岩盐气溶胶治疗仪、床边踏车、呼吸机、具备网络传输功能的呼吸训练仪、膈肌起搏治疗仪、滑轮牵伸装置、多功能组合训练器、哑铃、沙袋、跑步机、弹力带等相关训练器材设备设施。以上设备性能良好,且能够按照省级尘肺病康复技术支撑机构要求,实现尘肺病患者康复信息的网络化互联互通。人员方面配备1名副主任医师、1名康复治疗士,4名护师,并在我院自行进行尘肺病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并全部考核合格。办公用具方面配备了档案柜、档案盒及办公座椅等。

尘肺病康复站运行管理方面:1、尘肺病康复站场所管理:能够达到场所整洁、布局合理、相对集中、就诊流程方便、各室悬挂标牌,路标指示明确方便寻找及地面平整。2、康复设备管理方面:每台设备性能良好;均有相应操作规程; 有说明书和维修档案资料;每台设备均有专人负责管理;维修、保养及时。3、康复设施管理:康复区域有扶手、座位、饮水装置、厕所等便民设施,且干净整洁、维护良好;康复治疗区域应当有保护患者隐私的设施,且维护良好;康复站内应当有康复治疗知识挂图、宣传栏、展板等各类宣传设施,维护良好,定期更新,且应当营造尘肺病患者积极乐观的康复治疗氛围;有电脑、办公座椅、办公柜等办公设施设备,且维护良好;有必要的应急抢救设施,且维护良好。4、康复站内尘肺病患者管理:康复站提供康复服务的尘肺病患者符合要求,为每名站内康复治疗的尘肺病患者建立尘肺病康复档案,就诊秩序良好;住院尘肺病患者床铺整洁,室内卫生良好;双向转诊制度规范。5、康复和急救药品管理:配备了日常治疗用药品和必要的应急药品,用于日常治疗,以及发生意外时的抢救或减轻患者运动后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6、尘肺病康复员和康复护理员管理:有康复站管理及技术人员一览表,明确了尘肺病康复员和康复护理员职责;尘肺病康复员和康复护理员熟悉自身职责;因我康复站初建运行,尚无考勤记录和措施;未进行绩效考核;无相应的绩效补助。这三点正在积极征求工作人员意见和建议,尽快出台适应我康复站的一套考勤、绩效考核措施;

质量控制管理:质控这块我们工作初期正在探索,所以未建立质量控制管理相关方案。8、安全管理:有合格的消防设施;有各类安全防护设施,无明显安全隐患;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医生,能够及时关注病人心理健康,进行相关心理疏导。9、院感防控管理:有洗手设施;尘肺病康复场所、设备、设施定期进行消毒;严格执行“预检分诊”规定。10、医疗废弃物管理:我康复站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11、尘肺病康复站康复员和康复护理员康复技能:人员方面配备1名副主任医师、1名康复治疗士,4名护理员,6人对康复站设备均能熟练掌握并使用,并在我院自行进行尘肺病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并全部考核合格。12、康复覆盖率:我辖区常驻存活职业病人数114人,其中65人完成评估后均进行相应的康复,评估率和康复率达57%;13、康复效果:其中2人完成全部康复,效果较好;14、患者依从性:尘肺病康复站建成后因再次升级改造等多种原因,尘肺病患者参加康复治疗周期完成率不达标,我康复站正积极给尘肺病患者做工作,鼓励他们坚持进行康复治疗。15、尘肺病患者满意度:对尘肺病康复的患者随机抽查10名,询问他们对尘肺病康复工作的满意程度,满意率达80%;16、信息化运行:有康复站管理系统;信息化系统正常运行,能够与省级尘肺病康复技术支撑机构进行远程连接;在信息化系统中建立辖区内尘肺病人的健康档案;可以通过信息系统来管理康复流程;评估、康复、随访等数据录入及时。17、康复流程:康复站有康复流程图并在明显位置悬挂;能够按照评估、风险告知、康复治疗、再评估的流程开展工作;有完整的康复记录。18、积极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期间积极进行尘肺病防治宣传;采取电话、入户、邀请到康复站等多种方式对辖区内所有尘肺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知识及相关政策宣传。但目前不能达到每月举办一期尘肺病预防与康复知识宣教活动;19、指导尘肺病康复点工作:我辖区内无村卫生室,未开展此项工作;20、尘肺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我们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辖区常驻尘肺病患者有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无单独对尘肺病患者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我康复站积极参加尘肺病患者随访调查工作,摸清辖区内尘肺病患者(包括职业性尘肺病患者和由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临床诊断的尘肺病患者)底数,为每名患者建立随访档案;能够全面掌握辖区人群发生尘肺病及其并发症的基本情况;能够广泛收集分析辖区内尘肺病患者的康复状况,特别是康复前、康复期间的相关康复评定指标变化情况,适时进行指导,目前总结积累可行的康复经验还不足。

根据以上自评分析我康复站得分74分,基本合格,但具优秀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康复站在以后的工作运行中会不断完善,总结积累宝贵经验,最大程度的为尘肺病患者做好康复工作,提高尘肺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肺康复护理范文第3篇

1肺康复的主要内容

1.1呼吸功能锻炼

1.1.1缩唇呼吸患者取卧位、坐位或立位,用鼻深吸气,并将嘴唇缩成鱼嘴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之比为1∶2或1∶3,呼气时缩唇程度可自行调节,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此方法简单,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对患者的活动耐力影响不大,患者易于接受。赵文芳等[7]报道,吸气后屏气2~3s,可改善吸入气体分布不均的状态和低氧现象,并可使部分萎陷的肺泡有机会重新张开。黄玉泉[8]报道,将一吸管插入气球内,用力扭紧气球口与吸管间的缝隙,用鼻深吸气后,口含吸管将气球缓缓吹起,然后取出吸管以叹气样的方法吐完肺内残气,然后缓慢深呼吸数次,休息后再行下一次锻炼,此方法方便、干净,吸气和呼气动作容易协调,但已诊断有肺大泡形成的患者不宜采用此法。

1.1.2腹式呼吸平时常用的腹式呼吸方法:用鼻缓慢吸气,腹部凸起,呼气时用口呼气,腹肌收缩,膈肌松驰上抬,推动肺部气体排出[9]。此法可提高气体交换效能,但患者较难掌握要领,容易出现憋气现象而感到疲劳、缺氧、不能耐受。研究发现[8],改良式腹式呼吸方法:患者取立位,双臂缓缓举起(或扩胸)时用鼻子自然吸气,双臂下垂(或抱胸)弯腰(或下蹲)时自然呼气。此法简单易学,无需刻意调整呼吸,效果满意。

1.2有效咳嗽和排痰方法

1.2.1有效咳嗽传统的指导性咳嗽常导致患者疲倦、呼吸困难、胸痛和支气管痉挛。孙洋洋等[10]报道的用力呼气技术,即在呼气时给予一定的呼气阻力,以对抗呼气时升高的胸内压,使患者在呼气时可能维持较低的胸内压以避免较小气道的塌陷。此法适用于年老体弱的患者。

1.2.2有效排痰常用的排痰方法有自主咳嗽排痰、胸部叩击、引流、刺激法、振动法、振动排痰仪排痰、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支气管镜灌洗术[11]。将自主咳嗽排痰、胸部叩击、引流和雾化吸入法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排出痰液,但患者的舒适度差[6]。胡静等[12]研究显示,振动排痰机结合引流排痰效果满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支气管镜灌洗术适用于有大量脓痰而无力咳嗽者。各种排痰方法均有优缺点,可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指导患者采用有效地排痰方法进行排痰,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1.3营养疗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7%~71%[13]。可根据患者饮食习惯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盐饮食,少量多餐。王艳芳[14]报道,制订个体化的营养治疗方案并严格实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但对通过普通饮食无法满足机体热量和营养物质需要的患者,可通过口服或鼻胃管、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黄维健[15]报道,对胃肠功能完整的患者首选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无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静脉营养支持能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16]。

2肺康复的护理

2.1心理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长期反复发作,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给患者精神上造成极大伤害,多数患者因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而不能坚持肺康复治疗。首先常规评价患者的心理障碍状态,然后选择相对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对于轻度心理障碍者可通过交流、启发、诱导、激励等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障碍患者,应行专业的心理治疗。曾丽智等[17]调查发现,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学会自我管理,可以改变不良心理状态,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可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使患者树立自信心,坚持肺康复治疗。

2.2氧疗护理指导患者坚持长期氧疗,教会患者正确使用氧疗装置及消毒方法。鼻导管吸氧至少1h/d,氧浓度为1~2L/min,不能长期高浓度吸氧,嘱患者注意用氧安全。在氧疗的前提下,每天间断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3h以上,连续用8周以上,能明显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发生[6],但患者的依从性差。

2.3用药指导虽然肺康复锻炼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但药物治疗仍是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嘱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应用各种药物,不能随意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应耐心教会患者正确使用气道吸入剂,直至患者能单独操作为止。

2.4提高患者肺康复的依从性肺康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一种既经济又有效地治疗方法。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治疗的自觉性、依从性是肺康复成功的关键。在肺康复治疗中医务工作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为患者进行肺康复锻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医务人员要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康复治疗,认真学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康复、护理等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指导患者进行肺康复治疗[18]。(2)正确评估患者的情况,为患者制定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及时评估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必要时为患者调整肺康复计划。(3)向患者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生理与临床知识,说明戒烟、肺康复的重要性,预防、早期认识和治疗急性加重症状等,使患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个初步认识,能接受肺康复治疗。(4)耐心帮助和指导患者解决肺康复治疗中遇到的困难,消除患者的畏惧心理。(5)患者出院后由专职人员负责电话回访,咨询锻炼情况,嘱家属一起督促患者坚持进行肺康复治疗。(6)对文化程度较低、年纪较大的患者,尽量选择简单易学的方式方法,并向患者反复讲解、示范,直到患者掌握为止。

3小结

心肺康复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漏斗胸患儿;术后康复;护理原因;对策

漏斗胸骨是以剑突为中心的胸骨体及相应的肋软骨向后凹陷呈漏斗状,使胸骨和脊柱间的距离短缩,使心肺受压而功能受损,除存在心肺功能损害外,也有心理健康问题,且在较大的儿童中表现更为明显[1]。为达到术后整体康复的目的,我院对儿外科25例患儿术后影响康复的因素进行分析、统计,以探讨出更好、更有效的护理方法。

1 临床资料

我院外科从2003年4月至2006年5月收治漏斗胸手术患儿25例,年龄5~13岁,平均8岁。胸壁凹陷深度3~4 cm,心肺均有受压症状,均采用胸骨抬举术。其中术后仍有明显心理障碍者8例,占32%;发生肺部感染和肺不张者5例,占20%。住院时间为16~28 d,平均21 d。

2 原因分析及对策

2.1 心理障碍 调查结果显示,漏斗胸可影响到患儿生活的各个方面,除以前强调的生理损害外,还有明显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其个性心理特征较多表现为内向、孤独、固执、敌意与不安全感[1]。本组8例患儿主要表现为性格孤僻,表情淡漠,敌对情绪,不配合治疗。原因分析:①体型的异常改变;②生理上的缺陷使其活动能力低下,社会接触面变小;③发育差,消瘦,虚弱;④社会对患儿存在一定程度排斥或不认同。护理方法:①责任护士多与患儿沟通交流,用温暖的语言感染患儿,拉近护患距离以取得信任;②找出患儿错误的认知,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共同改善患儿的不良情绪;③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向家属及患儿讲述术后的预期效果。树立患儿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2.2 肺不张和肺部感染 5例患儿发生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时间为术后3~5 d。临床表现为:呼吸费力、闷气、咳嗽,发热T>38.5℃,WBC>10×109/L,肺部听诊湿音,呼吸音低下或部分听诊区呼吸音消失。X线胸片显示肺部炎症病变,原因是:①术后卧床,活动量小,同时胸式呼吸活动受限,易发生肺不张;②术中由于全麻插管引起气管黏膜刺激性损伤,胸腔打开,胸膜的完整性被破坏,长时间的卧床,都可以使呼吸道的分泌物增加,肺部感染和肺不张的几率增大[2];③伤口疼痛,咳嗽无力,分泌物坠积,极易并发肺部感染。护理措施:①首先向患儿讲述术后肺功能锻炼对预防肺炎和肺不张的重要性,增强患儿克服困难的勇气,以取得积极配合;②术后1~2 d摇高床头30°,训练憋气式吹气球,3次/d,5 min/次;③指导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由于伤口疼痛,每次咳嗽时或每次雾化吸入后,用双手掌侧面固定患儿胸壁两侧,鼓励用力咳嗽;④定时翻身、叩背。

2.3 术后缺乏正确锻炼 术后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姿势畸形,如含胸驼背、罐状腹,手术本身不可纠正,其矫正方法需通过功能锻炼,为使术后胸壁畸形矫正良好,措施为:①鼓励患儿术后第4天下床活动,行走时保持直立姿势,挺胸,手术7 d后,督促患儿靠墙站立,3次/d,30 min/次[3];②出院后仍坚持扩胸运动;③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3个月后适当体育锻炼;④出院后3个月、6个月来院复查并指导训练。

3 讨论

漏斗胸导致患儿躯体形象的改变对患儿心理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为达到整体康复的目的,促使术后心理和生理的康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应用行为训练和心理医疗方法,开展对外科手术康复的影响的研究,均取得满意的效果。在对漏斗胸患儿进行手术矫治时,也应注意予以心理上的治疗和护理。本组患儿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出院前肺部并发症均痊愈,术后1年取出克氏针后,无反常呼吸、肺炎、肺不张的发生,经出院后1年的随访得知, 8例患儿的脾气、性格、日常活动和正常儿童无差别,学习成绩比术前有明显提高,躯体形象恢复满意。

参考文献

[1] 刘文英,王永刚,唐耘熳,等.漏斗胸患儿身心健康调查.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2):178-179.

心肺康复护理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长期氧疗、呼吸道护理、呼吸训练、心理护理、营养护理、健康教育等。结果 61例病情好转出院,有效率为80.26%。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及呼吸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多痰、气短、呼吸困难,并伴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临床症状,反复发作且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污染日益加重,COP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COPD在各类致死疾病中排列第六位,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总数的20%。研究表明,未来10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2]。目前,对COPD的护理措施主要有长期氧疗、呼吸道护理、呼吸训练、心理护理、营养护理、帮助有效戒烟等。优质的护理措施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社会经济负担。我院护理部自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对76例COPD患者进行特级护理,并比较护理前后COPD患者的呼吸功能发现61例患者明显好转,15例因中途拒绝接受特级护理,改善效果不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76例康复对象的病史、体征、X线表现和肺功能检查符合COPD诊断标准。其中男性54例,女性22例;年龄49~83岁,平均年龄61.1±7.5岁;病程9~36年,平均22.6±8.3年。

1.2 特级护理方法:对76例COPD患者进行特级护理前实施全面检查,测定心肺功能。特级护理内容如下。

1.2.1 氧疗护理:坚持每日15小时以上低流量吸氧,提高氧分压,氧流量应为1~2L/min或氧浓度为25%~29%,维持PaO2在60mmHg以上。氧疗有效的指标为病人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减慢、发绀减轻、心率减慢、活动耐力增加。

1.2.2 呼吸道护理:COPD患者有呼吸道感染时,应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排痰。有效咳嗽的具体方法是:让患者取坐位,先做数次深呼吸,然后深吸气后憋住,随后突然用力咳嗽,借助胸肌腹肌同时收缩使胸腔压力增高,产生瞬间爆破力将声门打开使肺脏深部的痰液咳出。

1.2.3 呼吸训练:指导患者做呼吸操,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一手放胸前,一手放腹部,吸气时用鼻吸入,尽力将腹部挺出,呼气时腹部内收,用口呼出,口型呈吹哨样。呼吸过程中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通过深而慢的腹式呼吸,降低呼吸频率,从而降低呼吸肌的耗氧量。

1.2.4 心理护理:COPD病程长,反复发作,患者常有焦虑、易怒、烦躁和忧郁等情绪,医护人员提供耐心细致的服务,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消除不良情绪,树立康复的信心和恒心。我院护理部结合其心理特点,进行音乐治疗,根据患者喜好,选取相应乐曲,让患者通过听音乐,分散注意力,进行自由联想和放松。

1.2.5 营养护理:因COPD患者呼吸负荷加重,能量消耗增多;又因呼吸困难、缺氧及药物副作用等使进食减少,因此,此类病人营养不良十分常见,这可使肺功能和呼吸肌功能减弱、机体免疫力降低,因此应注意增加营养摄入,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故我院给予COPD患者高热量、高蛋白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饮水量至少1.5L。

1.2.7 健康教育:告诉病人及家属COPD病人应避免烟尘吸入,要坚持不懈有效地进行康复锻炼,加强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嘱病人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气候骤变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受凉以及与上呼吸道感染病人的接触。

2 结果

经过半年的特级护理,由问诊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中出现气短的程度,再根据《实用康复医学》将其呼吸功能分为6级[3],并将气急好转1个级别定为好转。76例COPD患者中61例病情好转出院,好转率为80.26%。特级护理前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明显提高(详见表1)。

表1 56例患者康复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ADL评分 康复护理前(例) 康复护理后(例)

~60 0 14

60~40 61 56

40~ 15 6

注:χ2=9.74,P<0.01

3 讨论

COPD的康复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采用综合医疗措施对改善病人症状是有效的,在疾病缓解期对病人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在心理上要使患者树立信心,掌握正确方法,其目的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COPD患者气道阻塞,肺和胸廓的顺应性下降,活动度变小,收缩力下降,且呼气时气道塌陷闭塞,肺泡内气体不能有效排出。采用腹式呼吸、局部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训练等能增加支气管内压,扩大支气管内径,防止支气管闭塞,改善通气功能。孙银香等采用呼吸体操在COPD缓解期的应用研究表明呼吸操能够提高呼吸肌肌力,改善肺功能,可作为COPD康复治疗的有效手段[4]。COPD患者病程长,反复发作,且50%~60%的患者同时存在营养不良[5],身体抵抗力差,易患感冒,诱发肺部感染,肺功能不易改善,而且短期康复对气急、气喘缓解不明显,患者易失去信心,放松训练,甚至放弃治疗。因此,要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况,做好长期的心理康复护理,鼓励患者坚持长期的康复训练,以增强自身抵抗力。通过上述特级护理措施,本研究61例患者气急程度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进展.右江医学,2007.

[2] 肖万英.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护理.全科护理,2011,9(3):794─795.

[3] 周士枋主编.实用康复医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342.

[4] 孙银香.呼吸操在肺心病和COPD缓解期的应用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6,11(1):1.

[5] 王岳芬.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内涵界定与康复护理方法的研究. 现代康复, 1999,3(8).

相关期刊更多

心肺血管病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临床医生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