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艺术教育美术方向

艺术教育美术方向

艺术教育美术方向

艺术教育美术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

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的各个方面迸发出巨大的活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教育也必须发生深刻的变革。作为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最重要内容和最主要途径,因此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正是在这种大时代背景下,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在中小学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教育教师;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编写具有一定质量的、适合地方特色的中小学艺术教材等,中小学艺术教育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今后如何发展,艺术教育的路在哪里?也引起所有艺术教育者的认真思考。

目前,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科学、不全面, 常把艺术技能的掌握作为教育的主要重点,忽视审美修养的培养;其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待艺术教育的重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真正投入去做的较少,多为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做表面化的工作。并且中小学里专业的艺术师资较缺乏,部分学校多数存在由略懂唱歌、画画的非专业教师来任职艺术课程的教学,这样必然导致艺术课程教学水平不高,开课没有质量的保障;再次,在中小学中艺术课程开课率较低,在个别地方的学校中仍然存在为了学校的升学率,艺术课程为数理化等主要升学考试课程让路的教学情况。在此,作为艺术教育者,我们必须清楚认识:普通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的基础素质教育,而不是针对少数学生,提高他们的艺术技能技巧的职业培训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实践的向前推进,以往许多违背素质教育思想的艺术教育观念和行为都必须引起我们艺术教育者应该积极思考并更新我们的艺术教育观念。

1明确艺术教育并非培养艺术尖子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是普通教育的本质属性与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属性与要求。普通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为主要目的素质教育。目前我国学校教育的主旋律是中小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作为应试教育“受害者”的艺术教育,理应成为这项“转轨工程”的排头兵。然而,被认为最能促进艺术教育工作的一项得力措施――艺术特长生在升学考试中能获得加分的褒奖,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应试教育之风,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普通中小学艺术教育面向个别尖子生培养的错误做法。艺术教育一旦与升学考试搅在一起,那么,我们交给学生的将极有可能不是艺术本身,而是如何应付艺术考试的方法。我们且不谈这样的艺术教育因此会冷落了多少同样有权利并渴望享受艺术教育的学生,单看那些“从中受益”的艺术骄子,他们接受的是真正的艺术教育吗?恐怕他们接受的只不过是一种与艺术教育的理想背道而驰的艺术技能技艺训的练罢了。死记硬背和机械运用所掌握的枯燥乏味的理性知识和技能技巧,而不是通过赏心悦目的教学过程,来培养出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爱好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和欣赏水平。因此,对于中小学的艺术教育者必须明确艺术教育的本质,注重全体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审美欣赏能力的培养。

2强调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以此发挥辅德、益智功能

我们今天强调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和作用,是有现实背景和针对性的。长期以来,我们总习惯于从德和智的角度去规范艺术教育目的,去评判艺术教育的成败,去争取艺术教育的地位,而忽视了艺术教育最本质、最独特的审美功能。强调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并不是否定艺术教育的德、益智功能,恰恰相反,艺术教育的辅德、益智功能的发挥必须是通过审美这一中介环节才能发挥这方面的作用。艺术教育只有使自身真正成为审美教育,并在审美育人功能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其辅德、益智功能。也就是说,中小学的艺术教育所具有的辅德、益智功能是艺术教育审美功能发挥的必然产物。这些功能的实现方式是隐性的、潜移默化的,而非显性的、立竿见影的。因此,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如果只片面追求德育、智育等方面作用,那么不仅艺术教育的审美育人功能不能实现,而且其他方面所具有的功能也不可能实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强调艺术教育功能的审美功能,同样是在强调发挥艺术教育的辅德、益智功能。

3明确艺术教育本质,强调课堂教学的学生的参与性

在中小学的艺术教育中,很多教师往往在不经意中把艺术课上成了缺乏艺术性的纯知识传授的技能训练课,把学生无形中当成了没有少年儿童特点的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使艺术知识技能教学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并不是反对向中小学生施行必要的、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教学,但对于中小学艺术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应比学习知识技能更为重要。只有在学生对艺术有了兴趣的时候,知识技能的教学才可能获得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作为艺术教学的最主要任务和目标来加以强调,同时兼顾一定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才可能真正实现我们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价值。

此外,针对艺术的教学特殊性,传统的“听讲”式知识教学模式,以及专业艺术教育的模仿式技能训练模式,远远不能体现出艺术教育的本色。在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浪潮中,我们提出中小学艺术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艺术教学就可能是名不副实的。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并不是矛盾的,相反,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只有教师遵循艺术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设计,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才有可能启发和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艺术教学活动中,真正体验到艺术教育的魅力,创造出具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总之,中小学艺术教育是面向全体的艺术教育,提高和完善艺术教育水平是我们每个艺术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关注的问题。艺术教育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在中小学教育中应该使其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我们只有遵循艺术教育所特有的艺术审美规律,确保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独立地位,才可能真正发挥艺术教育所特有的审美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 顾平.美术教育学导论[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2] 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3] 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艺术教育美术方向范文第2篇

关键词:当代艺术;语境;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166-02

随着经济、教育的迅猛发展,社会对美术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近几年来,我国美术教育,尤其是高等美术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美术教育已经形成一股“热潮”。 艺术家追求创新、艺术界多元性格局的逐渐形成,萌发了新兴艺术思潮及相关绘画理念的重大变革。在当代以及当代艺术的语境下,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一、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简析

我国高等院校美术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三块(本、专科教学),即作为美育教育的美术教育、美术学以及艺术设计,美术学又可以划分师范类和非师范类。

作为美育的美术教育是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高等院校各自所实施的教学形式是多样化的,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课堂教学与艺术社团活动两类。课堂美术教育一般作为选修课程在相关专业中设置,主要侧重在文科专业中。课堂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分为两类,即技法类与美术理论类。技法类主要是绘画,如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素描与色彩的课程。美术理论的教学内容一般是中外美术史与美术欣赏。应该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阵地,我国诸多院校都设置了相应的学分。艺术社团活动的美术教育则形式多样化,组织者是学生会与学工部门,一般设有辅导老师,对象主要是对艺术有相当兴趣的学生,其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艺术社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章程以及具体的活动安排,有组织有计划的从事美术活动。艺术社团的美术活动大致有技法与理论的培训、设立相关赛事以及邀请校内外专业老师举办讲座等。艺术社团的美术活动不仅起到了美育的功能,同时也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

美术学与艺术设计是作为专业教学形式出现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大多院校设有二级学院与系科。美术学中设置了不同的专业方向,我国师范院校中的美术学教学主要是绘画类的,以中国画与油画为主要画种,在学习技法与艺术理论的同时学习教育学的基本课程,“美术”与“教育”并举。非师范类院校(主要指艺术院校与一些综合性大学)美术学的专业方向比较全面,如绘画包括了中国画、油画、壁画、版画,另外还有雕塑、书法篆刻,美术理论专业也细分为中国和西方两个方向。以上我们总结了美术学的专业方向的设置,就教学层面我们以下主要探讨中国画与油画这两大画种,一方面是因为它的设置比较普遍,另外我国美术教育是在这两大画种的基础上逐渐地丰富起来的,所以它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是随着西学东渐的过程被引进过来了,大学美术教育成为可能。我们知道我国古代中国画的传承主要依靠文人士大夫对自身的一种兼修,学习过程是临摹古画与古代画论的研读。大学的班级授课制对中国画的传统学习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同时也诞生了“中国画”一词。中国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曾不止一次地被广泛讨论,主要是对西画中造型因素的取舍。

艺术设计是我国新近设置的学科方向,其前身是工艺美术专业。艺术设计的专业名称的定位一波三折,经历了从图案到工艺美术再到艺术设计,实际上折射了我们对艺术设计的理解。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可以说如火如荼,成为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形式,招生规模不断扩大。1998年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艺术设计领域原有专业作了全面调整,将原属工艺美术设计的环境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染织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等7个专业合并为一个艺术设计专业。这就意味着本科艺术设计专业包括了上述7个专业的专业方向。目前许多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还增添了如动画、展示等方向,可谓蔚为大观。

以上我们初步分析了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历史溯源与现状。在21世纪的今天当代艺术逐步展现头角,成为不容忽视的艺术潮流。当代艺术作为一种或多种观念的显现,而观念又有众多不确定的行而上,我国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如何应对这一历史课题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命题。

二、 我国高等美术教育针对当代艺术及其观念化的探索

我们认为面对当代艺术(包括所谓的后现代艺术)不能一味地批判与讨伐,我国一些刊物历时几年的笔伐其实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并没有能够澄清我们认识上的混乱。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对于当代艺术的态度,我觉得总体上应采取一种客观辨证的态度,基本路线是取其精华、剔其糟粕,为我所用。那么首先要分析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

当代艺术规避传统艺术的创作形式,以观念和思维来重新界定与表达艺术,这首先就是一种创新精神,是应该值得肯定的。我们不能因为在创新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适而全盘否定。有这样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艺术需要一套游戏规则,当代艺术的某些实践活动是对艺术游戏规则的践踏,是一种离经叛道,所以当代艺术在我国应谨慎发展。这种观点貌似客观公允,其实还是出于一种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与对话语权控制欲。艺术是需要游戏规则,离开游戏规则会导致艺术与艺术家的虚无,正如朱青生先生所说的“没有人是艺术家,没有人不是艺术家”。问题的关键是艺术的游戏规则不是一层不变的,这点我们从中西方的艺术史中不难发现,而每次游戏规则的修改似乎总是会受到诘难的。所以我们面对当代艺术对游戏规则的修改应看作是一种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不应该被否定的。

当代艺术以观念表达的姿态出现,其实艺术从来没有否定过观念,尤其在我国传统艺术创作中。梁刘思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云:“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今;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这里提到的“意象”,指艺术构思活动中主体心意与客体物象交融合一的艺术表象。 “主体心意”就是艺术家的主体创(下转168页)(上接166页)作观念。所以当代艺术以观念的外衣显现时,并不足为奇,重要的是什么样的观念。上文说过当代艺术通过一系列的去审美化来践行自己的创作思路,其背后是对艺术、艺术理论的思考,重点关注的是近现代的西方艺术哲学。那么对艺术理论的审视是应该值得提倡的,起码当代艺术家们一直在思考。我国的艺术批评界过多的关注了当代艺术家对当代艺术理论的误读和西方模式的照搬,(这点倒使我联想起我国目前因为崛起而遭到西方国家的集体抹黑)我们应该承认当代艺术家们与其作品良莠不弃,主要是因为当代艺术门槛较低。

另外当代艺术擅长于材料与媒介的运用,新材料的探索体现出强烈的材料意识。以上这些是当代艺术创作活动中值得称道的。当然,我国当代艺术创作活动中还有很多存在置疑的地方。首先表现为艺术的泛化,在一些当代艺术家眼里似乎一切皆艺术,艺术创作原则模糊。例如去年上海举办的国际当代艺术展中,“艺术家”用压土机碾碎数吨苹果,这样的“当代艺术”令人咂舌,这样的实例在我国还很多。其次当代艺术家们过于急功近利,比较浮躁,受市场影响较为普遍,某一创作体裁受市场欢迎就会被迅速克隆。另外,当代艺术家对一些现当代艺术理论缺少深入学习,往往拿一些支言片语来装扮门庭,结果是他们的话语很难被读懂,还以为自己思想很深邃。当代艺术的创作活动中还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限于文章篇幅,就不一一赘述了。

当代艺术中的创新精神是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中最值得学习的部分。对应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可以确立三种意识的培养,分别是美育教育中的审美意识,美术学教学中的作品意识,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设计意识。美育教育中的审美意识培养本应是其基本内涵,这里所强调的审美意识有一定的拓展,即创新作为一种美的表达形式或范畴。比如在传统艺术美的范畴中包括自然、意境、形式、崇高等等,我觉得通过对当代艺术的学习,应该把创新也作为审美范畴之一,姑且就叫做创新美。那么这样在美育教育活动中不仅仅包括了技法与一般理论的学习,把创新作为一种美的内涵灌输到美育活动中,并且延伸至生活与学习中去,这样高校美育教育更富有现实意义。我国一直倡导创新人才的培养,我觉得创新人才首先要认识到创新是一种美的存在。创新作为一种审美意识的培养,不仅在艺术作品中,更体现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

美术学中作品意识的培养事实上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软肋。究其缘由是我们疏忽了“习作”与“作品”的差异,平时的作业更多就是“习作”而已。如何才能将平时“习作”转化为“作品”?我觉得创新精神可以贯彻到平时的作业中去,创新精神是作品意识培养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创新思维的“习作”才有可能转变为“作品”。

艺术设计专业中创新应该作为一种专业本能而存在,艺术设计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所以这里所强调的设计意识主要就是创新意识。其实西方现当代艺术与艺术设计有着天然的联系,其一在时间上看,两者的发生与发展的时间大致相同;其二从人员参与上看,早期从事设计教育者有不少是著名的现代艺术大师,如康定斯基、保罗・克利等。现代艺术大师何以成为艺术大师?首先就是敢于向传统艺术形式挑战,这种挑战就是在创新基础之上的。现代艺术大师从事设计教学是势必将创新精神引进到课堂教学中。设计意识包括的内容比较多,如问题意识、材料意识、形式意识等,创新是所有意识的内核。只有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才能真正确立起设计意识。

当代艺术侧重于观念的表达,观念的背后实际上对艺术的思考。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在这方面应有所反思,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技能型的,我们更需要培养一些富有思想的美术工作者与设计师。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开设当代艺术理论课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认识当代艺术,并且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笔者曾经在教学中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毕加索的立体主义作品?同学们心里想说不美可又不敢说,因为大家都知道毕加索是位艺术大师,大师的作品怎么可以不美呢,回答的基本都是看不懂。我们评价现代艺术作品就不可以用传统艺术审美的观点来评判了,传统的审美已经被抛弃。毕加索压根就没有想让你(大众)看懂,早期的现代艺术属于精英艺术,小圈子的自赏而已,所要做就是如何回避传统艺术创作形式,于是产生了这样、那样的流派,不同流派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所以我觉得高校美术教育很有必要加强现当代的艺术理论学习,以丰富学生的创作观念。

艺术教育美术方向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全人教育 艺术教育全人发展

一、全人教育的内涵

全人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从北美兴起的一种以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的教育思潮,后来传播到亚洲、大洋洲等地区,对各级各类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形成了一场世界性的全人教育改革运动。

关于“全人教育”,不同人有不同的解释。罗杰斯主张,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即“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会一体”的人。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认为,“人的教育应该由六个方面组成:即学问、道德、艺术、宗教、身体和生活。学问的理想在于真,道德的理想在于善,艺术的理想在于美,宗教的理想在于圣,身体的理想在于健,生活的理想在于富。这六个方面就像秋天庭院里开放的大波斯菊一样,每个花瓣代表一个方面和谐发展缺一不可。”隆·米勒认为,全人应该包括六个方面的基本要素,一是智能,包括学习和识记相关信息的能力、创作批判思维的能力、比较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情感,指的是人对事物的关怀,包括对那些感动他、吸引他的事件的关怀;三是身体,身体上的发展不仅指健康、营养、体格健壮,也指能够意识到身体不可能完全承受感情的压力和创伤,而且身体可表达用语言无法表达的缄默知识;四是社会,主要指人们道德层面的发展;五是审美,即培养人们对美的热爱;六是灵性,指人在身体、社会和其他个性特质之外的内在特征。在上述六种基本要素中,精神性要素处于统领地位。隆米勒指出,精神性要素比知识技能更重要,教育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培养,而应更着重人的情感、创造力、想象力、同情心以及对终极存在的体悟等内在精神体验和人格全面培养。

从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尽管不同的人、不同的学校所提倡的全人教育理念有较大差异,但其共同点是都强调人,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要培养具备整全知识、完备人格以及拥有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全人”,而不是“机器”或者“半个人”。全人教育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潜在的力量,是一个活生生的、充满无限发展潜能的有机体,所有的孩子都有发展成为“全人”的潜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刺激和引导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艺术教育对全人发展的影响

艺术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最为辉煌灿烂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的生活、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古往今来难以计数的优秀艺术作品蕴涵着人类最有代表性的深刻哲学道理、最美好的理想和最丰富的思想感情。作为传承人类文明和文化载体的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人的整体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能和谐地将人的身体、精神、情感及社会关系等不同方面融合在一起,促进着人的整体发展。

(一)艺术教育促进人的智能发展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艺术作品蕴涵了民族历史、宗教信仰、生产方式、伦理哲学、审美情趣等方面的丰富内涵。艺术教育作为一种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其本身就是一种智育过程,它通过艺术知识的学习和审美实践,来提高人的认知水平和人文素养;通过欣赏、表演、训练等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创造力,而且借助艺术这一媒介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因其自身生动具体的特点,而使受教者长久不忘。再者,艺术的思维方式是直觉加灵感,“相信直觉和灵感”也是科学思维的特征。因此,这种思维方式也可以迁移到人们的科学探索和创造活动中,为科学活动带来活力。

(二)艺术教育促进人的道德完善

艺术的本质是审美,艺术教育本质是审美教育。柏拉图认为,“受过这种良好的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以美求善是中国儒家的美学传统,以美辅德,讲的是艺术教育的道德功用。康德说过,“美是道德的象征”,人们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形象促发情感来理解和体察对象世界,美作为一种理想中的目的与道德境界紧密相连,当人们把美作为目的和理想来追求的时候,就可以在真与善、认识与道德、现实世界与理想境界之间架起桥梁。

(三)艺术教育提升人的精神品格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优秀艺术作品对人心灵的涵养润泽作用是难以估量的,欣赏艺术作品可以带来震颤、神驰、愉悦和慰藉,这是理性说教所根本不能望其项背的。经过一定艺术熏陶的人,与自然万物有着更多灵性的沟通,更具有灵通的心境与悲怀之情,因而也更热爱自然与生命,更具有豁达平和的胸襟,更能体验、享受、珍惜生活美好的一面。从这个角度说,艺术的生活方式是使社会走向和谐安乐的最理想、最有效的途径。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艺术教育以艺术的方式提高受教者的人文修养,改善其精神品质,完善其人格,启迪其心灵,促进其健康成长与成熟。可以说,艺术教育在促进人的完整全面发展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通过艺术的情感陶冶和心灵净化的功能来实现人的完整、自由、和谐发展。全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想,其使命在于成全人的全面发展,以全人教育的视界投向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意义便自然而然地凸显出来。

三、基于全人教育理念的艺术教育实践

(一)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应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

全人教育的核心思想在于教育培养目标的转变。全人教育倡导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使其在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具有尊严和价值的人,而不是要把人培养成为工具的人、片面发展的人。关于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目前我国并没有权威表述。《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提出了“通过各学段的学习,不断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的艺术课程目标。从中我们不难看到,本次课程标准强调了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淡化了以往的艺术理论和技能培养目标。但在具体的艺术教育实践中,认识并不十分明确,我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用专业艺术教育的眼光和要求来看待普通学校的艺术教育,重视部分学生,忽视面向全体;重视结果和成绩,而忽视活动本身的育人要求;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全人教育对传统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习得的培养目标提出批评,以全人教育为导向,艺术教育首先要确立以学生整体人格的培育、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强调以学生为本,不以课程为本,更不能以技能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不能为艺术而艺术;面向所有学生,不是面向少数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二)艺术教育的内容要具有开放性、多元性

教育目标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都必须通过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才能实现。艺术教育的整体目标的实现,同样依赖于教育内容这一载体。全人教育强调多元化的通识教育理念,重视学科间的内部联系,强调通过多样化、层次化的通识学习,以实现个体与环境的协调动态发展。艺术教育的内容很广泛,包含音乐、舞蹈、美术、雕塑、书法、戏曲、话剧、影视欣赏、文学等不同形式,各种艺术形式因为具有共同的艺术要素和形式规则而具有关联沟通之处。具体的艺术教育实践中,我们的教育内容却相对狭窄、贫乏,往往只局限于美术、音乐、舞蹈,美术和音乐教育又往往局限于画画和唱歌。从全人教育的目的出发,依据通识教育理念,就需要对传统单一的艺术教育内容进行连接和整合,使其更具开放性和多元性,更具深度和广度。这里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各艺术门类间横向融合,二是某一艺术门类知识的纵向拓展。各艺术门类的横向交叉融合,指艺术教育的内容不再是唱歌、绘画、舞蹈等单一形式,更多的是不同艺术门类间的质的融合,甚至是艺术与非艺术学科间的融合。不同门类艺术要素恰当的融合与对话,可以激活学生的灵感与想象,促进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以及艺术感觉的形成。某一艺术门类知识的纵向拓展,指单一门类的艺术活动不但要注重艺术创作和艺术技法学习,还要注重艺术与相关文化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多层面的感受。比如,某一类型的艺术活动中,可以自然、适当地渗透初步的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史、艺术创造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背后的故事,了解艺术的起源、作品的文化背景、创作动机、艺术家个人风格等。这样可以将艺术技能与艺术知识、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艺术与情感、生活、文化巧妙结合起来。广泛、多层面、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可以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

(三)重视艺术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艺术教育美术方向范文第4篇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扎实开展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为培养学生的终身艺术意识、审美情趣和高尚人文素养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根据《学校艺术工作规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市关于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艺术教育教育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特有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促进中小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总体目标

1、通过各学段的学习,不断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不断提高艺术教育普及水平,使学生艺术学科成绩合格率达90%。

2、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要与育人为宗旨,坚持先进文化导向,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积极培育“一校一品”的艺术教育特色,各学校要结合实际积极建立声乐、器乐、舞蹈、戏剧、综艺、美术、陶艺、工艺、摄影等多种课外艺术活动兴趣小组,组建学生艺术团,发挥艺术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形成本校艺术活动的特色和传统,扩大艺术教育特色的社会影响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育艺术特长人才、创艺术教育精品”的艺术特色学校,提高全市艺术教育水平。

三、实施原则

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要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坚持普及和提高相统一的原则。中小学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面向全体受教育者,具有公平、普及的性质。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首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公平的艺术教育权利。要处理好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与对艺术特长学生的特殊要求的关系,促进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并形成具有本市、区及本校鲜明特色的艺术教育项目,提高艺术教育的整体水平。并在实施过程中,兼顾城市和农村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

2、坚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突出艺术教育特色相协调的原则。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要处理好艺术教育和其他学科领域教育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使艺术教育成为美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同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发挥育人的作用。

3、坚持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和课外艺术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原则。艺术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艺术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艺术教育育人目标的主要途径,必须首先保证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课外艺术教育活动是提高学校艺术教育水平的重要阵地,对于实现“育艺术特长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实施过程中要发挥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育人功能。

4、坚持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要有明确的评审标准。实施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学校艺术教育规律的过程,不断总结和积累学校艺术教育经验的过程,不断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过程。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不但要重视艺术教育的成果,更要注意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新。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领导机构:

组长:胡建华

副组长:朱永春、廖小余

成员:易健儿、简武生、陈余平、胡秋平、张运虹、徐昕宏

肖连奇、肖原成

2、建立考核机制。为了加强对全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管理力度,市局根据工作安排,定期对中小学校艺术教育进行考核评估,并根据考核结果评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3、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中小学必须切实开足、开齐艺术课,保证艺术课和兴趣课外活动在学校计划和课程表上得到体现,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艺术课及课外兴趣活动的活动时间。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教基[*]28号)精神,各校在确保义务教育阶段艺术教育(音乐和美术)1-6年级每周4课时,7-9年级每周2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选用国家审定通过的有关教材,按照新课标施教,充分体现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原则,杜绝课堂教学的随意性。

4、搭建平台,推出艺术精品。进一步规范各类比赛行为,改革比赛办法,打造亮点,彰显风采。(1)市级以上竞赛要体现参与性和专业性。要积极参加市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艺术竞赛活动,争取好的竞赛名次,展现专业实力,展示亮点风采。(2)县(区)和学校赛事要体现导向性和选拔性。各学校根据艺术工作现状,结合市级以上赛事安排,确立赛事项目,具体项目活动的开展要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能为艺术事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要能为市级以上赛事选拔人才。(3)开展艺术节活动。每三年举办一次全市中小学艺术节(含音乐、美术、艺术论文等),同时每年根据省市艺术工作要求开展单项艺术奖竞赛活动,各中小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艺术节。

5、加强队伍建设,促进艺术教师成长。一是各校要根据国家课程方案规定配备艺术教师。城镇学校要以专职艺术教师为主,农村学校可以专、兼职教师相结合,镇(乡)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至少要配备音乐、美术专职教师各一名;普通高中按规定课时及教学需要配备专职艺术教师。兼职艺术教师由具有一定艺术基础或艺术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要逐步实行兼职艺术教师培训上岗制度,兼职艺术教师队伍要保持相对稳定。二是成立*市中小学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每学年开展一次学术年会;定期聘请省内外专家为全市艺术教师开展艺术教育讲座,进行学术研究;每两年评选一次全市“十佳艺术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展评活动。开展专题教学研究活动,构建艺术教学魅力课堂。通过艺术示范课观摩、优质课评比、优秀教案评比、教学论文评比、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强化艺术教育的导向性、示范性。展示艺术教师风采。

6、设立专项奖励制度。参加国家、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艺术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对参赛学校和指导教师给予物质、精神奖励。

艺术教育美术方向范文第5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就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提出意见。

一要明确思路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和内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学校艺术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艺术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学校艺术教育特点与规律,统筹推进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探索艺术教育与其他相关学科相结合的途径与方式,合理配置艺术教育资源,着力加强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育,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艺术教育发展的差距,建立学校艺术教育和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多元评价制度,强化和完善艺术教育保障机制,努力破解当前艺术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学校艺术教育规范科学发展。

二要抓住重点环节,统筹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艺术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开设艺术课程,确保艺术课程课时总量不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占总课时9%的下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按总课时的11%开设艺术课程,初中阶段艺术课程课时不低于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总课时的20%。普通高中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规定,保证艺术类必修课程的6个学分。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保证72学时。普通高校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丰富的艺术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学校要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艺术活动。开展学生艺术活动要以育人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导向,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要加强区域内艺术教育统筹力度,多渠道解决艺术师资短缺问题。要根据课程方案规定的课时数和学校班级数有计划、分步骤配齐专职艺术教师,重点补充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镇(乡)中心小学以上学校的艺术教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制定的教师资格标准,组织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教师资格认定。在职务评聘、奖励、进修、培训等方面,要保证艺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艺术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外艺术活动辅导工作要计入工作量。要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形成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合力。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学校艺术教育,开发利用校外艺术教育资源,将更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布点在学校,并尽可能向当地群众开放,实现艺术教育资源共享。

三是建立评价制度,促进艺术教育规范发展。要建立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制度。依据普通中小学艺术课程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组织力量研制学生艺术素质评价标准、测评指标和操作办法,2015年开始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要建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公示制度。要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同时,建立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艺术教育保障机制。要加强组织领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艺术教育领导工作机制,地(市)、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管理艺术教育的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各级教研机构要配备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教研员,并建立艺术教研员准入、研修、考核机制。要保障经费投入和设施设备配置。各地教育财政投入中要保证艺术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确保艺术教育经费随教育经费的增加相应增长。鼓励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增加艺术教育投入。要合理配置艺术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区域内艺术教育均衡发展。要加强艺术教育督导与宣传力度。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和素质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开展经常性的督导检查,并向社会公示。要在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中加大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对艺术教育的宣传力度,吸引全社会都来重视、支持学校艺术教育,尊重、关心艺术教师,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