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排球教学案例分析

排球教学案例分析

排球教学案例分析

排球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模式;高校足球裁判法;选修课;多媒体课件

传统课件在分析实际的教学案例中存有一定的弊端。首先,页面内容上没有一定的感彩,只是依靠单纯的讲解,没有实际的教学案例分析。其次,在课件设计版面上没有一定的逻辑性,内容跨越幅度大,使学生难以一次性接受。而现代教学模式杜绝了此种现象的发生,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实际的教学案例分析,以便能够更好地被社会所接受。

一、课件素材的制作

1.文本文件的制作

根据高校足球裁判选修课程中多媒体课件的实际需求,最终将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规程模式转化为Authorware格式。格式中包括声音的合成、视频的剪辑、文字动画效果的编排以及图像色彩饱和度的合成都需要通过CAI课件进行Authorware格式的转换,最终在教学中全部展现在案例中。

2.图形图像文件的制作

在图像合成技术上采用的是photoshop 6.0的参照标准,这种应用软件具有较高的技术合成。在高校足球裁判选修课程中,在对图像线条色彩饱和度进行调整时,可通过调节阀值来进行纠正,阀值的精确范围能达到0.01的参照标准。在对图像进行抠图时,可采用应用软件中的截图功能,并且这种截图功能能够根据高校裁判选修课中课件的色彩比例进行磨合,将图像的色调区域水平化,这样才能在截图过程中更完美地与参照标准进行对比。

3.声音文件的制作

在制作课件过程中,设备的先进化将逐步代替市面化。传统的课件研制中没有添加声音的效果,只是采用面对面的演讲形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会产生厌倦的感觉。为了增添听觉的效果,在高校足球裁判教学课件中应逐步融入声音,一方面减轻了讲解人的体力负担,另一方面使动画效果与声音效果相结合。这种文本以wav的格式存在,通过话音传感器(麦克风、话筒、效应器、声卡等)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最终又以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的形式传输至终端处理器。在课件中添加声音效果不但可以烘托当时的氛围,并且还能提升教师的创作能力。

4.视频文件的制作

视频信息的制作主要通过对录制视频的剪辑来完成,在这种视频模式文件制作的过程中,首先将关于足球裁判选修课的素材进行拼接,拼接过程中不要带有时间间隙,一般视频与视频之间存留的时间间隙为0.2s,否则便会造成中间的空余度过大,这便会延长等待的时间。视频信息中包含了部分教学实际案例分析,其中在足球裁判法选修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视频信息能够在一定角度上分析固定的套路模式,不用在课程分析中进行空间想象案例的分析,这样会增加想象难度,容易造成判断方面的错误分析。

二、课件整体结构设计

在课件整体结构设计布局上要遵循一定的设计规则,细节与细节、步骤与步骤、细节与步骤以及步骤与整体之间都要进行整体结构布局的划分。其中,在细节上要简化流程的排列分布,例如:在对高校足球裁判多媒体课件的声音进行采集时,要根据适当的场合搭配适当的音乐,如果欢快的节奏中夹杂着不规则的旋律会造成气氛的不和谐。

足球裁判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分析主要包括教程的教学方向、教学内容以及后期的互动方式。在教学方向上,整体的设计布局要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规则。例如:在多媒体课件中,教学内容关于如何判断运动员犯规,是给予黄牌警告还是红牌罚场,其中的教学案例分析都要进行明确的划分。多媒体课件在设计教学内容上要明确实际的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明确的划分,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实际的价值作用。

三、足球裁判法选修课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与评价

足球裁判法选修课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主要是能够让教师更全面地分析案例,让人们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足球比赛的规则。随着现代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发展,足球体育运动也已成为现代教学内容中的一部分。采用课件分析模式,不仅要能体现出当代足球的魅力所在,还要在另一层面上凸显出其在当代教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让更多人深入了解足球运动的内涵,而不只是在电视节目中看到精彩场面。

总之,足球裁判法选修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方式上对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不但能够体现出更多的实际问题,也能反衬出当代足球的魅力所在。多媒体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代教学模式的一大主流,将会更加适应社会潮流趋势。

排球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江苏南通·曹建国】:其实小学生学习与掌握“单跳双落”这个教材内容,只需要1~2次学时就够了,第1课时新授,第2课时巩固复习。

【山东枣庄·王孝领】:从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方面来说,六节课也不能算多,各个课时之间技术环节的内在联系不是太明显,可以分散在一个学期内来完成。

【重庆·陈岳祥】:单跳双落,其实最主要的功能是为后边急行跳远做铺垫的,没有这一内容,学生在急行跳远时,就会出现双脚同时向前蹦。单跳双落这一内容在小学各年级都涉及,低年级(一、二年级)也就一、二节课,并且,每节课不能全是这单一的内容(学生吃不消),中高年级逐渐开始急行跳远,单跳双落担负着解决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铺垫专项练习,教学也不会超过一节课。由此,由单跳双落承担教学目标过多,并不可取。本课例中第2、3、4课次中没有单脚跳,主要与双脚跳有关,这是“单脚跳,双脚落”的单元?还是“发展弹跳的单元”,他们与1、5、6有什么关系?1、5、6联系在一起还是可以的,只不过在实践中1、6联系相对牵强一些。

因此课例内容要做重新调整,否则就显得凌乱。此课例的教学跨度显得有些大,几乎涉及到小学整个跳跃的教学内容。必然要调整目标和措施,而且还应该是相当大的调整。

【浙江温州·项为人】:水平一的学生应该以体验运动的快乐和培养体育的兴趣为主,而不是单纯进行技能教学,再说过多的技能教学会使他们感到枯燥无味,渐渐地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个人认为应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让他们体验到运动技能带来的快乐就行了,不必要求动作一定规范正确。比如说跳单双圈、模仿青蛙跳、兔子跳、袋鼠跳、跳橡皮筋等,在欢快的课堂中激发学习兴趣,发展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为下一个水平阶段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二、初中体育单元教学计划案例与分析

【浙江湖州·张万永】:(1)第一、二次课放在小学也可以,那怎么体现小学生与初中生的差别?(2)跨越式跳高分为9个课时,个人觉得分的太细,有些动作技术连贯性较强,分的太细反而不利于教学与掌握,容易造成支离破碎之感。

【江苏南通·李锋】:助跑和起跳可以放在一起教学,不用人为分开,助跑与起跳、助跑与起跳的衔接技术,这两项安排4节课就差不多了;竿上动作和落地一起教,2节课;最后的完整练习可以安排1~2节课。

【浙江湖州·张万永】:(1)重难点确定不具体,没有集中在“点”上;(2)教学目标制定也存在不具体现象,未达到“内容、条件、标准”的规范格式要求。

【河北石家庄·陈利路】:作为初一年级的单元计划显得有点太细,是不是一次教完了,初二和初三复习呀?年级越低教的越笼统,年级越高越要详细教。教材安排要由易到难、并列和螺旋排列,单就跳高来说就是螺旋排列。

【江苏南京·李安成】:有关单元学时长短问题:我们这里的《体育与健身》教材只能安排3.5课时上初一年级的跨越式跳高内容,九年级再用3.5课时上跨越式跳高内容。如果满打满算也只有7个课时,外加一个测试与考核1课时,我个人觉得8个课时足够了。

【江西南昌·胡敏】:一个学期体育课的学时大概就是42~44学时,其中还要除去节假日、期中考试等对课时的冲突。一个单元的内容在整个学期中安排的课时应该根据教学的目标来安排所学内容及课时。我个人认为初中一年级学生发展跳跃能力与跨越式跳高单元教学计划,共十一次课时多了一些,有7~8个课时就可以了。本课例在目标的制定上也不是很具体,只体现了技能目标,而情感目标、认知目标等没有体现,目标不是理论的,而是实践的、实在的、具体的、可操作的;重点和难点太笼统,重点是对教材和内容而言,而难点则是针对学生而言。

【山东枣庄·王孝领】:跳跃能力的发展在学生未来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也能促进其他运动项目学习,同时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是比较适宜开展的运动项目。但是,水平四的学生学习跨越式跳高,难度不算太大,并且该技术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不容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因此,用9课时来学习,有点太多了,个人认为3~4课时就足够了。至于发展跳跃能力的一些练习可穿插在其他教学内容的单元中作为辅助内容出现,不必用很多专门的时间来教学,如将跳跃能力的练习和其他一些身体素质练习放在体操、武术、健美操、篮球、排球、足球等项目学习过程里,这样的练习效果更好,也更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学生的能力也会在不断地锻炼中得到提高。

【甘肃兰州·把余福】:在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时,对教学对象现有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分析是不可或缺的!

【浙江金华·邵伟德】:单元教学计划中的确应该对学情进行分析,这是我们制定各种教学计划的基础,特别是单元之后的课时计划,更要体现这个特点。但是在单元教学中,我们可以认为所教的教材是新授的(如果各个学段教学内容安排是合理与科学的,没有低水平重复现象),教完之后,也不再出现此类教材。既然这个教材是新授的,就说明学生没有学习的基础,那么我们在制定单元教学计划中就不需要重复进行学情分析了。

三、高中体育单元教学计划案例与分析

【江苏镇江·华向阳】:(1)高中排球教学内容一般只学习垫球、发球、传球,除了少数个子高弹跳好的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扣球身体条件明显不足,因此扣球大都是介绍内容,校运动队除外。(2)高中一个模块才18学时,本案例单元明显过大。(3)第1课次排球理论知识,第10课次简单战术和规则,17课次总复习教学比赛,不应该属于“扣球”单元的内容。

【山东枣庄·王孝领】:该《排球扣球单元计划》总体看起来,更像排球模块教学计划:首先,从学习目标来说,没有明确提出排球扣球技术的技能方面的要求,只有排球基本技术、战术方面的要求。其次,单元计划中的好多课时安排了排球理论知识(1次课)、排球规则和战术讲解(10次课)、排球战术学练或偏重战术的学练(12、13、14、15次课)、排球其他技术复习教学比赛(17次课)等,不应该归于“扣球”单元的内容。第三,从内容选择的必要性来看,学生首先要学习垫球、传球和发球技术等基本技术,然后再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技术,而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花十几节课的时间专门练习扣球技术(特别是对身材矮小的同学)。技术教学与战术教学是一种相互依托的关系,不能人为的割裂开来,个人认为可以把扣球技术融于排球战术教学单元中去,安排有能力的同学去学,对其他同学不做统一要求。

【浙江衢州·祝芳】:该案例还反映出一个问题:球类教学到底该如何制定与实施计划?一个有效的扣球,不仅需要掌握助跑、起跳、腾空、挥臂击球及落地缓冲这些肢体动作,还需要根据来球掌握良好的助跑与起跳时机,掌握扣球的部位与时机等,要求再高一点,还需要根据拦网者的位置(包括手型)选择扣球的手上动作。这些内容该如何学习?应结合什么进行学习?再者,面向普通学生的扣球教学,“运动条件”的设置也十分重要,比如是在低网扣球还是在正常网上扣球?要不要分层次?高中学生学到什么程度算“会扣球了”?

个人认为,本案例虽然不具有普适性,也并不那么完善、规范,但却能引发人思考很多问题。

【江西赣州·廖全胜】:该案例不像是面向高中生的教学计划,而像是排球业余训练的计划或是高校体育专业排球普修的教学计划。这计划分得太细,太专业了点。另外,第1次课——排球理论知识学习和第10次课——排球规则的学习及简单的战术讲解,应该是多余的,因为既然学习到了扣球技术,那么排球理论知识与排球规则早就应该学习完了。而简单的战术讲解可以安排在后面的教学比赛前进行,一次课只讲一个小的战术配合,讲完马上练习在教学竞赛中运用,更容易让学生印象深刻,学以致用。两节理论课可调整为一节,内容为排球比赛规则与裁判法的学习。

【浙江衢州·祝芳】:第2~4次课:一是学习扣球到底是先完整再分解(即先整体感知再分解练习),还是先分解再完整感知为佳?如本案例遵循的是后者。二,即便是分解教学,一次课里仅学习“正面屈体扣球技术的助跑与起跳练习,讲解示范,集体原地起跳,集体一步助跑起跳”这点内容,而且不接触排球,这符合学情吗?整个案例基本遵循“先分解再完整”、“先徒手再持球”、“先单个技术再结合战术”这样的思路进行设计,这样的教学很规矩,但学生的兴趣、教学的效益、球类的魅力以及人的发展等问题如何体现呢?

【浙江金华·邵伟德】:关于先分解练习还是先完整练习,不同的运动技术有不同的策略,这是单方面考虑的视角,如难度较大的项目,应采取分解练习,之后完整的练习;如比较容易的项目,则可直接完整练习。若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等问题,那么这就是综合因素了。我个人认为在分解练习中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即可以把技术学习过程与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

四、教材的单元学时应该如何确定?

【浙江金华·邵伟德】:过去我们依靠体育教学大纲,基本不考虑某个教材的单元学时(当然大纲中规定的单元学时也不一定是正确的),现在由于只有课程标准,没有具体的内容,因此,体育教师更需要考虑教材的单元学时,安排多少学时才是比较正确的,其中的依据是什么?

【江苏镇江·华向阳】:单元课时的多少大致需要几点因素:(1)某技术本身的难易程度;(2)教学目标的高低即教学后希望学生达到的程度,如基本掌握、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等;(3)学生的学习基础;(4)场地器材等教学条件。

【江苏苏州·非泪】:可以根据水平阶段的要求目标,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完成程度,毕竟每个水平段有各自的目标,如果班级80%学生达到目标,就可以进行下一单元练习,并对不同班级进行记录,这样长期下来就会形成规律,自然而然形成了单元计划。

【江苏南京·李安成】:我所理解的单元教学课时依据:(1)主要依据本地方教材里所规定的单元教学课时数。譬如,我们这里的七年级少年连环拳第四组动作单元教学课时安排计划如下:具体单元教学计划省略,总共6个课时,每个课时必须有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与学主要方法。(2)主要依据教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3)主要依据本校教学条件、设施来制定的单元教学计划。因此,教学设施、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课堂教学因素都应该制约与影响到教师在制定单元教学计划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4)主要依据教学对象的运动体能和运动技能积累实况。

【江西南昌·胡敏】:我认为,除了以上几点,同时我们还应该考虑本单元应该让孩子们学习什么?感受什么?发现什么?完成什么?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目标和内容,合理安排学时。

【浙江杭州·沈军华】:个人浅见:单元学时确定的基础是学情,学生的情况参差不齐,班级授课只能抓住多数学生,多数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是基础。再通过多方面的学时资料与自己的实践手段来确定学时。

【江苏南京·金长华】:单元计划,首先,地方教学计划规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其次,教师和学校对教材学习达到什么程度。最后,结合校本教材和学校特色体育运动项目的需要制定教学计划。

排球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说课;初中体育;排球;正面双手垫球

一、初中“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体育说课的意义

初中体育说课是近几年在我国教学改革中广为采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是以新课标教育宗旨“坚持健康第一,学生终身受益”为指导思想的一项教学改革措施。说课是课程备课的升华,又是授课质量的保障,因此它是介于备课与授课之间一种具有独创性的教学形式,值得广大体育教师深入研究。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是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初中生非常喜爱的体育教学内容。那么,如何通过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过程,圆满完成一堂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进行说课的研究至关重要。“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体育说课的意义就在于以体育新课标教育理念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会学习、做人、合作与生存,培养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初中“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体育说课研究

1.教学理念

初中“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体育说课应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活动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为核心,在说课过程中应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保持师生共同活动的活跃、轻松和愉快。

体育教学不仅要达到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魄的目的,而且还要磨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成败的心态,在排球这项团队体育运动中,让学生学会公平竞争,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体质,张显学生个性。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初中“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体育说课应结合教材和学情,围绕教学内容,明确三个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知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了解动作方法与特点,并能明确表述;(2)要求85%的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使其灵敏、协调、柔韧素质得到增强;(3)培养学生的机智果断、团结协作、勇于战胜困难等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反应和思维能力,体验到运动和成功带来的愉悦。

2.学情分析

说课对象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每班40人左右。经过小学六年体育课的学习,初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思考、判断和模仿能力,具有一定的速度、力量和灵敏素质基础,具备了学习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的条件。初一年级学生对体育课程新内容的兴趣较浓,有好胜心和表现欲,因而在本课程教学中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学生的积极性容易被调动起来。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对初中体育课的学习模式与初中体育教师新的教学方法有一个相对适应的过程。

3.特色教法与学法

依据课改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体育说课应采用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展开。首先,体育教学过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娱乐式教学法进行课前热身,提高课程的趣味性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利用学生原有基础,由学生自主分析,推导出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要素;再次,采用联想教学法,使学生理解垫球技术的实质和技术要领,要抓住体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情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等考评手段,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技术水平。该课程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流程

本课程采取以班干部负责,体育骨干协同的分组练习组织形式,授课的主要特色分析如下:

准备活动采用娱乐式热身法,如徒手操、抛球跑动游戏等形式。这是根据学生的生理规律所做的课程安排,一是让学生的身体得到充分的活动,为即将进行的练习做好生理准备,避免产生运动损伤;二是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铺垫。

面对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宜采用启发式与联想式联合教学法。利用生活与大自然中学生熟知的素材进行引导,配合教案的巧妙组织,再通过教学实践中师生的积极互动,会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典型教学案例见表1。

表1 启发式与联想式联合教学法教学案例

在这一体育教学案例中,由学生自主分析、理解,并推导出排球垫球的技术要素与实质,从而领悟和掌握其技术要领。设置情境,利用“手臂球拍”的便利性和灵活性,检查“手臂球拍”打球的效果,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设置猎豹捕羚羊的情境,生动鲜活,模仿性强,学生通过练习能够掌握完整的垫球技术。

在学生基本理解垫球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自抛自垫的课堂练习,即学生分四组围圈练习,一人圈内连垫五次,四周捡球,教师巡回示范并指导,加强实践,可提高授课质量。同时,要注重过程评价,在授课期间与最后环节,采用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自信、认识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说课效果与反思

初中“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体育说课,首先从学生的学习动机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先不强调垫球技术要做到的标准程度,不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其顺序为:基本内容导入基础技术概念的建立技术表象的感受学习技术的学法,力求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从“重视情感体验”入手,由“重视体育技能学习”转变为“重视体育能力的培养”,为一种层次教学过程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垫球技术的动作方法与要领,初步掌握了正面双手垫球技术,而且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到了被教师和同学欣赏的愉悦。

通过确立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我们首先解决了学生为什么要学(有趣味、有享受)、怎样学(自主学、过程思考、发现问题、找出办法)、能学到什么(思维方法、学习方法、技术要领),解决了教师教什么(教技术、教学习方法)、怎么教(启发式、联想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与为什么这样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等问题。

四、结论

体育说课是一项将体育课程上升到人文课程必不可少的教育改革。“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体育说课不仅强化了初中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使之形成了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健康心态,而且也给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共同进步的平台,为提高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正宏.体育说课理论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陆涛锋.排球正面双手垫球说课稿[J].新课程(教研版),2009,(06).

[3]黄小平,钱如琳.试论“说课”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和应用[J].浙江体育科学,1998,(06).

排球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4篇

一、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应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地理案例的选择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前提

案例选择首先要有针对性,案例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定的,能反映地理事项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其次是地理案例的真实性,客观性、案例必须来自地理事实,符合客观实际。再次是地理案例的适时性,案例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符合当代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后是地理案例的实用性,案例须与现实生活紧密有关。

(二)地理案例的运用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重要步骤

1.提出地理案例――引导、确定研究主题

地理案例的提出方式多种多样,有印发地理文案材料、教师学生描述、多媒体展现、模拟实际情景、现场参观考察等。案例提出的动机有提供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研究,或印证知识点,加深理解,或引发学生拓展,培养地理创新能力。

2.分析讨论地理案例――解决问题

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将案例的内容与相关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联系起来,研究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创造一个开放式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彻底获得“自由”,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以便各种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具体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有个人自主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等。在这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思维在自由开放的氛围中纵横驰骋,学生根据个人价值和创造潜力,使课堂成为创造的天地,充分发挥地理案例的教学功能,提高地理教学实效。

3.评价地理案例――拓展、培养地理创新能力,这是地理案例教学的概括和升华

教师可以对地理案例讨论做出评价,指明其中的关键问题;也可以进行弥补性、提高性讲解;还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我评价;或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让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思考,通过案例拓展,培养学生横向、纵向等创新思维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和优势

(一)选择“以联系学生生活实践为基础”的教学内容

从地理教学内看,案例都源于实际生活,与地理学科有紧密的联系,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探索和解决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能更好地领悟地理理论的实质,体会地理学科的实用性,从而也培养了兴趣。

(二)设计“以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案例教学一改原来教师动口、动手和动脑,学生听、看和不动脑的教学方法,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使教师“教”的活动完全为学生“学”的活动服务,让学生经历“观察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尝试性解释──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进行探索研究――获得研究成果,并进行拓展”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思考和创造。

(三)构建“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

案例教学中,通过启发来启迪学生的智慧,通过讨论使真理愈辩愈明。这种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了创新意识才会产生创新的动力。

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实例

下面以有关《京都议定书》的一则案例来说明有关大气环境保护的内容。

第一步:提出案例――引导、确定研究主题。

《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的。这一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间,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8%,日本6%。今年3月,美国政府决定不履行《京都议定书》,并借口称,如果发展中国家不做出削减排放量的具体承诺,美国绝不会在议定书上签字。

启发学生思考:材料涉及哪些地理知识?有哪些问题值得探讨?学生思考、讨论后,确定探究主题。

(1)论通过《京都议定书》的环境背景?为何二氧化碳增多使全球气温升高?

(2)二氧化碳增多原因?为何规定主要是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的削减?

(3)对美国政府不履行《京都议定书》,你的立场怎样?为什么?

(4)对全球变暖的事实,你认为人类应该给予怎样的态度并采取哪些措施?

第二步:讨论,解决地理问题。

学生个别思考,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补充完善,最终达成共识。如问题(3)可组织学生扮演美国政府、专家、发展中国家等不同角色进行辩论,从而展示学生才华,培养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环境观和全球观。

第三步:拓展、培养地理创新能力。

对于“大气保温气体使全球变暖”这一论题,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支持大气保温效应增强的观点,二是反对大气保温效应增强的观点(观点列举略)。你的看法如何呢?简述理由。

排球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保护与帮助;技能;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9-0027-04

一、教法实施与保护帮助技能的几个理论问题

(一)教法实施的几个理论问题:(1)课堂教学中教法与教学目标的逻辑关系;(2)课堂教学中教法与重难点的逻辑关系;(3)课堂教学中教法与手段的逻辑关系;(4)课堂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逻辑关系;(5)课堂教学中几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教法、学法、练法。

【重庆·陈岳祥】:教是教师的事,学是学生的事。教法、学法分开称,是针对不同的主体而言,一节课如果是以教师为主,可以说教法;如果从学生考察,可以说是学法。例如,体育课中常用的“练习法”,其组织者是教师,参与者是学生,再如教师的课堂示范,教师是示范,学生是观察。教学本来是一个词语,只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如果非要分出教和学的过程,“教与学方法”的称谓比独立的教法、学法更恰当,比如教师的课堂示范中,采用“示范与观察法”更贴切,方法很明白,既包含了教师教的过程,同时又包含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因为没有学生的观察,教师的示范就不存在,反过来,离开了教师的示范,学生就缺乏观察的对象。还有“练习法”虽然均由教师组织,是有教师的辅导,还是没有教师的辅导,其性质相差很远。因此有必要对教法和学法进行重新梳理归类。

【山东威海·尹耀】:对于以上几个问题,我的观点是:(1)课堂教学中教法与手段的逻辑关系:“方法不是物化了的手段,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应遵循的某种方式、途径和程序的总和。”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手段则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具,更强调工具性,是以实体存在的。(2)课堂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逻辑关系:讲解示范法可视为教法,那么教师在讲解时,学生会采取模仿法来学习。从整体教学过程来看,“分解法”既可以视为教法,也可视为学法。因为,教师怎么分解教的,学生也就怎么分解学,通过学生的学习,教法也可以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学法。另外,在教学动态系统中,教法与学法往往是一个整体。(3)课堂教学中几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教法、学法、练法。教法强调 “教”的层面,多是教师要怎么教的方法;而学法则强调 “学” 的层面,多是指学生怎么学的方法;而练法也应是“学生”怎么练的方法。这里需要区分什么是“学”,什么是“练”的问题。在体育学习中“学”的概念也较之“练”的概念更大一些。比如,提问法是不需要进行练习的。而且在以往部分文献中一般将“练习法”作为学法中的一个方面。而作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学科的特点来说,事实上有时也存在学法就是练法,“学”中有“练”,“练”中有“学”的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法与练法应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同时,我以为,“练”应是更强调反复学习,以求熟练和巩固效果的方法。因为是怎么练的问题,所以 “练法”还应包含外显的练习组织、形式等,比如,二人的还是四人或者集体等形式的内容。而无论教法、学法、练法三者的终极目的都是定位于学生的“学”,这也是根本。

【江苏南京·王磊】:我认为:教法和学法是不可分割的,教法中有学法,学法中有教法,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中。教法和学法的目标指向同一个认知过程,完成同一个教学任务;教法和学法在教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上是一致的,而且评价标准也是一致的。如:在教学《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中的讲解示范法,可结合卡片进行讲解,然后进行示范动作,可先用慢速示范,让学生看清动作顺序、出手角度,再用快速示范。而在教学《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中的练习法,教师要强化练习法的指导,不仅要在练习前给予指导,还要在学生练习中发现并指导和纠正错误动作,使其达到练习的有效性。

(二)保护帮助的几个理论问题:(1)保护的种类有哪些?它们各自有哪些作用?(2)帮助的种类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各自的作用?(3)保护是运动技能教学的必须条件吗?

【重庆·陈岳祥】:一般说来保护分为自我保护和他人保护两类。比如在分腿腾跃山羊这类教学中,自己可以采用滚翻动作化解倒地的危险,别人也可以在前或者在旁进行保护。

【浙江·wysz2013】:保护是运动技能教学的必须条件。保护就是免受伤害,包括自我保护和他人保护。在运动技能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示范还是学生练习都免不了受到伤害,因此无论是自我保护还是他人(同伴)保护都很重要,而且是必须的。

【江苏南京·李安成】:对于以上几个问题,我认为,(1)保护的种类有:①场地保卫:体育教师课前精心清理与清除场地上的杂物残留,如草地、水泥、塑料、沙坑场地上大小石头、砖头、玻璃等等;②器材保障:体育教师课前用心检查学练器材,如支撑跳跃山羊、腾越横箱、单杠、双杠等等器械;③学生自我护卫、运动伙伴之间护卫,教师守护学生;④运动负荷保证:体育教师科学制定合理的运动负荷也是一种有效保护学生的手段。(2)帮助的种类有:①技术动作层面上的帮助:这种帮助是在学生在学练中遇到了学障学困时,需要教师的专业化指导、点拨、智慧引领;②非技术学练的帮助,如心理援助;③课堂生成性的帮助,比如篮球被夹到篮筐处、学生校服丢了、钱物丢了、排球打到围墙上、乒乓球打飞到墙柜上等请求体育教师帮助解决。

【江苏南京·王磊】:我认为:(1)保护包括自我保护、他人保护和外物(海绵垫、护具)保护。自我保护是人的本能行为,可以避免伤害。他人保护包括老师保护和同学之间的保护,作用是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动作技能和避免运动损伤。外物保护包括体操垫或护具等,作用是为了完成动作技能和避免运动损伤。(2)帮助的种类有直接帮助、间接帮助和利用外物帮助。直接帮助的作用是为了改进动作,使技能达到熟练化。间接保护的作用是提高动作质量,使动作技能达到自动化程度。利用外物帮助的作用是提高动作质量,更好的运用技能。(3)保护是运动技能教学的必须条件,因为保护的目的是确保学生在练习中的安全,学生在练习初期,如果能得到老师的保护,他们就会消除恐惧和紧张心理,提高学生练习的有效性,也是提高学生练习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江苏苏州·凌志雄】:对于以上三个问题,我的看法是:(1)保护主要分为他人保护、自我保护和借助器械保护三种。他人保护:方法有很多,如接、拉、抱、挡、拨等,其主要目的是改变练习者的动作方向与受力程度,保护者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伴。自我保护:这是人的本能行为,但也需老师不断提醒和指导保护方法。如:守门员跳起接高空球,就需要提膝自我保护,这一动作是需要不断训练和强化的。器械保护:是指在学生练习期间,教师利用一些辅助器械,如海绵垫、海面包等,对其予以保护,以使他们能顺利地完成技术动作,避免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2) 帮助可分为直接帮助和间接帮助两种。直接帮助是指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及其技术动作特点,灵活采用托、顶、拉、扶等手法直接帮助学生完成技术动作。如在体操肩肘倒立练习时,当学生因腹部力量不足,难以顺利完成倒立动作时,教师可采用托、扶等手法予以帮助。间接帮助是指教师不直接对学生施以助力,而是利用信号或标志物来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使其深入理解技术动作要领,把握正确的用力顺序和运动节奏。间接帮助一般用于练习中的巩固阶段。如,在蹲踞式跳远练习中,教师可把用竹竿、排球、网兜做成的标志物举到适宜的高度,要求学生在做腾空步技术动作时努力用头去顶空中的排球。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腾空步技术动作的认识,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

二、教法实施与保护帮助技能的案例与分析

(一)初中教法案例与分析

教学情景描述:地点(×××中学体育馆——优质课评比)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教学内容(正面双手垫球(第2次课,共4课时))运动技能目标(使75%的学生掌握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技术)其他目标(略)教学过程及手段:(1)热身运动后,学生人手一球散点自垫练习。(2)集体跟随教师原地做正面双手垫球的徒手练习。(3)2人一组,垫固定球练习。(4)人手一球,散点自垫练习。(5)2人一组,一抛一垫练习。(6)2人一组,对垫练习。(7)学生3人一组,三角垫球。

【河北唐山·翟国胜】:从本次课作为单元教学的第二次课来讲,学生的垫球技术不会有大的进步,只是在学习基本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徒手练习、自抛自垫、一人抛球一人垫球的练习,从动作上来讲并没有形成动力定型,课上40分钟左右的时间也不会完成这个教学目标,从教学设计来看,如果学生能够完成三角垫球,那么技术动作已经很熟练了,力度掌握、方向控制都比较好,我认为有些言过其实,从本次课来讲,应该在第一次课的基础上,做好复习,然后在两人一组的合作中下功夫,可以进行两人的对垫练习,最后过渡为隔网站位,一方发球或者掷球过网,另一方垫球,若干次后双方交换练习,增强课的兴趣。

【江苏南京·李安成】:(1)从运动技能目标来看,“使75%的学生掌握正面双手垫球的技术动作”,仅从这句话来说至少存在着一些表述不到位的地方。比如“75%”是指通过本堂课学练能达到优秀标准还是良好标准;比如“掌握”概念不清,是指基本掌握还是完全掌握;“正面双手垫球”的不清表述,是指向上、向左、向右、向前、向后垫起排球。(2)亲近、熟悉球可作为球类运动技术动作的教学起点,在游戏中玩出球性,玩出球情就能初步实现人与球的和谐统一,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师生原地共同模仿学练双手正面向上垫排球的垫球手型、垫球部位、垫球点和垫击面徒手动作;双人原地一人双手拿球,一人连续做双手正面向上垫排球的垫球部位、垫球点和垫击面相互交换体验;一人一球自主性体验双手向上抛球一次,正面向上垫一次等连续多次抛一次,垫二次以上;2人一组,一抛一垫练习;对着墙壁自主性体验垫球;双人移动垫球;双人对垫球。应该说这样的教学流程设计是比较常态化的一种逐渐增加难度的有效教与学的手段。(3)如仅从正面双手垫球第二课时来说,在教与学的环节里,预设学生3人一组,三角垫球是不合适的,当然,如果这个班级是排球特长班或者具有很好的排球基础则例外。个人觉得,在常态教学中,通常第一课时先安排学生亲近排球和熟悉排球,通过游戏化的主题设计来让学生达成此目标,接着再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学练,掌握正确的垫球手型,这样一堂课就基本结束了。第二课时就围绕如何有效巩固学生在垫球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垫球手型来设计出自主性垂直向上抛球—垫球1次—双手接住球;向上抛球—连续垫球2次—双手接住球;向上抛球—连续垫球3次,一直能连续垫10次以上,我想通过这样的主动性体验,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

【江苏南京·王磊】:(1)我认为该运动技能教学目标定位过于笼统,表述含糊、不明确。目标必须具体、明确,突出重点,针对性强,并且可以操作。应该修改为:使90%以上的学生掌握正面双手垫球部位、击球点以及正确的用力顺序,发展学生的协调性。10%左右的学生能找准击球点。在8次检测中,85%的学生能完成自垫球15个以上,15%的学生能完成6个以上,并进一步熟悉球性,提高学生控制球的能力。(2)运动技术的教学起点是指“学生的运动技能基础和身体素质”,因此教师在设置运动技能目标时一定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运动技术的教学起点。我认为在第二次课上,采用这样的练习有些颠倒、混乱,不符合学生学习运动技术的认知规律,既达不到预先设置的效果,还影响学生的学练热情。因为自垫球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它包括抛球的高度、直臂夹紧、垫球的时机和准确的击球点、垫球的高度控制和上下肢协调用力等。(3)这节课目标上的模糊,必然导致重难点的模糊,导致方法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使75%的学生掌握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技术”,探讨既没有考虑到全面性,那么“25%的学生呢?”又没有表述清楚,是自垫球还是一抛一垫、2人对垫呢?(4)我认为必须遵循“目标统领内容”的原则,只有制定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尤其是运动技能目标,才能选择科学、合理的教法和学法,因为在制定动作技能目标时首先做到:一要了解教材的内容、结构、功能和重难点,二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运动技术的教学起点,三要明确本课时教学在单元教学中的作用,只有吃透教材、摸清学情,才能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才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5)对于8年级学生来说,在单元第二次课采用“学生3人一组,三角垫球”,我认为是不适合的,因为学生的垫球能力根本达不到,就对于“自垫球”来说,60%的学生自垫球能达到20个以上已是很好的,“一抛一垫”练习可以放在提高练习中,“对墙练习”和“2人对垫”可以放在学生分层次练习,“对墙练习”和“2人对垫”对学生的脚步移动、垫球力量的大小、垫球时机和空间的判断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山东威海·尹耀】:在本案例中,必须厘清两个基本问题,即:练习手段多样化的目的和作用是否达成,练习手段使用有无针对性、科学性。(1)练习手段要有明确目的和明显作用,不能片面追求多样化。应当说,案例中采用的练习手段,均是我们日常教学中经常采用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手段只要有效,即可应用。但我们必须考虑到“更有效”的问题——运用过滥,一味追求多样性,极易成为学生练习时的干扰因素,得不偿失。有效手段多与少的选择,取决于教师根据课堂学生练习的实际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适度选择;要克服表面丰富光鲜却无实效的倾向,采用针对性最强、最有效的手段方法是上策,即所谓“法”不在多而在“精”。(2)练习手段使用要有针对性、科学性,避免盲目性、无序性。该案例中,共使用了六种不同的练习手段,但从技术难度或学习顺序上,应依次排序为:①集体跟随教师原地做正面双手垫球的徒手练习;②2人一组,垫固定球练习;③2人一组,一抛一垫练习;④2人一组,对垫练习;⑤人手一球,散点自垫练习;⑥3人一组,三角垫球练习。其中的散点自垫练习,可以根据难度设置情况在后期适度练习,但如果作为一种体验和诊断手段,可考虑在前期使用。比如,在第一次课中的导入部分,以明确的问题引领:采用正面双手的向上垫球怎样才能控制好球?难以控制球的因素有哪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力量的体验性的练习,引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和点拨,为突破重点和难点奠定基础,否则不宜在学习前期使用。我认为,由于该堂课系教材内容的第二次课,不宜采用3人一组的三角垫球练习,因为该练习增加了击球部位、球方向性的变化及身体协调用力等方面的难度,亦非正面垫球技术,建议最好在正面垫球技术掌握之后的第四课时,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适度地选择性的练习。

(二)初中体育课保护帮助案例与分析

教材内容:鱼跃前滚翻;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主要教法:(1)学生自练前滚翻,观察学生练习;(2)示范鱼跃前滚翻;(3)教师做示范;(4)保护与帮助示范和讲解;(5)自由选择做诱导练习;(6)学生自练与互帮相结合进行鱼跃前滚翻练习,学生练习时巡回辅导,并纠正错误,接受能力好,动作完成质量高的学生可进一步学习鱼跃前滚翻直腿起;(7)分组扼要分析学生动作,提示学生如何观察与评价动作,让学生每组代表进行示范,其他学生进行观察与评价。保护与帮助方法:保护者蹲立在学生手撑地的侧面,一手托腹,另一手托大腿,帮助缓冲,低头,前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