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联网智能技术培训

物联网智能技术培训

物联网智能技术培训

物联网智能技术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流行业特色;高职院校;物联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1-0121-02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modern logistics of hun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io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for example, put forward the docking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IO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ideas, go the way of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e characteristic talents needed for the industry.

Key words: logistics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ternet of things; talent training

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近年来发展速度迅猛,很多高校开始开设了物联网专业。高职院校成了培养物联网“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主战场”。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是一个“行业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如果物联网专业缺乏行业特性它将如同一个人只有身躯没有灵魂,是没有生命力的。自教育部发文明确支持各个学校建设物联网相关专业以来,全国高职院校开展了物联网专业建设大潮,然而,由于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行业侧重点有差异,人才培养模式也大相大相径庭。我们必须将物联网技术应用技术的人才培养对接具体的行业特色和需求,开展特色专业建设,走行业特色之路,培养行业特色人才。

1 物联网产业发展特点

物联网产业体系基本齐全,部分领域已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出以下四个字:“熟”、“深”、“新”、“合”。

“熟”主要体现在政策环境越趋成熟。2010 年,物联网产业正式列入我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国家及各省市又陆续出台了针对涉及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若干项扶持及政策,物联网产业发展越趋成熟的政策体系与环境,为产业各环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且必要的支持。

“深”主要体现在市场应用深化发展。在“应用示范激发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带动产业发展”的政策牵引下,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地质灾害监测、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多个行业领域中的广泛得到了应用。

“新”主要体现在协同创新积极推进。物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移动互联网等的应用创新及融合,使得物联网信息化应用进一步深化,同时,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创新也日益加深。

“合”主要体现在产业整合日益加剧。物联网产业加剧了各行业整合态势,加速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合力集聚、形成突破,形成了整合发展新态势,加速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2 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现状

从物联网产业链的角度来分析,物联网产业主要有感知控制、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三层”体系结构,各高职院校皆是根据物联网产业“三层”体系结构培养对应专业人才,主要培养物联网应用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目前高物联网专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物联网专业技能知识的“复杂性”

物联网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电子、计算机、测控与通信等多领域相关专业知识,物联网不同于其它专业,是现有信息技术综合集成化的产物,所以物联网专业技能知识相当“复杂”。

2)物联网专业培养需求的“多样性”

物联网融合了多种技术,由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影响,导致物联网专业应用需求的多样性,也使得新的技术创新成为可能。

3)物联网专业学生就业的“宽广性”

物联网的广阔前景引起了产业链上各行业的青睐,能够在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等行业的从事系统集成与物联网协议开发工作。

3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

物联网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计算机、通信、控制、电子、信息安全等多个专业知识,所有的高职院物联网专业都是从计算机、通信或电子专业演变而来,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在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建设“新瓶装老酒”。由于高职院的物联网专业从学院现有专业的演变而来,虽然是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进行教学,可是教学还是老套路,如从计算机专业演变而的还是以软件开发为主,从电子专业演变而来还是以低层电子技术为主,不能系统性进行专业人才培养。

2)实训室建设“重复无创新”。很多高职院校的物联网实训室是将原有的传感器实验室和网络实验室进行拓展或者是单组合起来,要么物联网实验室都以实验箱为实验平台,实验内容以传感器、单片机、无线网络通信等为主,缺少物联网的综合应用开发环境,无法完成对接行业的具体“应用性”开发。

3)课程实训构建“仿真轻集成”。大都高职院校物联网实训室建设过多强调“技术仿真”,没有接合具体的行业应用环境进行带有开发性实训室的建设,缺乏应用集成,实践性不强。

4 对接物流行业特色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根据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趋势,以“行业应用”为重点,以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是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下面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特色专业建设为例,分析该专业该如何对接行业特色,走特色发展品牌之路。

4.1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本情况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学院的专业群的布局,依托物流行业和湖南省现代物流职业教育集团的优势,2012年在湖南省高职院校第一个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业主要面向物流及相关行业智能物流相关岗位,培养具备智能物流项目的规划、设备安调、系统集成、售后服务等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2对接物流行业特色的专业职业能力培养

学院对接物流行业特色结合物联网专业技术体系,构建专业物流行业特色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1) 对接物流行业特色的专业能力培养体系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可归纳为由三个层构成:感知层(物流信息采集层)、网络层(物流信息交换)和应用层(智能物流)三个层面。对接物流行业特色的高职物联网专业能力体系如图1所示。

在感知层,针对专业面向物流行业的具体特征,着重智能物流物联网感知基础应用能力;在网络层,着重培养智能物流物联网数据通信应用能力;在应用层,重点培养智能物流物联网技术开发应用能力。

2)对接物流行业特色的专业职业岗位培养体系

学院物联网专业对接物流行业特色划分为:智能物流营销策划类、智能物流运营管理类、智能物流技术类等岗位;主要培养为物联网企业及IT行业培养信息系统集成设计、物流自动化技术、物流信息系统开发、工程项目管理、售前技术支持、售后技术服务的特色专业人才,其对接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体系如表1。

在感知层智能物流物联网技术基础实训室,重点训练学生RFID感知技术、条码感知技术、情景感知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无线网络组网技术等物联网基础信息感知与采集技能。

在网络层智能物流物联网仿真实训室,重点训练专业学生把感知层的采集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和应用层物流行业应用系统相互连接,能通过WIFI、移动网络技术及Internet构成一个可以互通信息的系统的专业能力。

在应用层智能物流物联网技术开发实训室,对接智能仓储、智能运输及智慧供应链等物流业务中具体应用,通过具体项目实践,训练学生物联网应用集成及项目实践能力。

4.3对接物流行业特色的专业培养效果

在对接物流行业特色物联网专业建设的辐射下,学院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1)共建工程研究中心,推进新技术研发

学院与国防科技大学联合成立“物联网感知技术与应用湖南工程研究中心”,共同研发湖南省“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超高频电子标签芯片研制与应用示范),积极开展新技术研究,为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升级转型注入新的动力。

2)承担省级重点项目,打造专业品牌

承担了湖南省物联网应用技术学生技能抽查标准的开发及湖南省物联网应用技术生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单位,并2015年开始负责湖南省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竞赛、中职物联网应用与维护技术竞赛项目,逐步形成了专业的品牌的效应。

5 总结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知识涉及到多学科的融合,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人才培养目标的行业特点,提出了对接行业特色的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思路,并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特色专业建设为例,指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要走行业特色之路,培养行业所需的特色人才。

参考文献:

[1] 米志强.高校物联网实训室建设与应用[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6(3):75-76.

[2] 白阿宁.关于高校物联网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的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12(3):33-35.

[3] 王海龙.物联网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5(12):33-35.

物联网智能技术培训范文第2篇

能信安科技为部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深圳市双软企业,拥有双重资质,双重商用密码资质,双重安全服务资质,企业信用等级AAA,在深圳和湖南设有两个技术研发中心,在全国设有30多个分公司或营销服务中心。能信安科技在强身份认证、人脸识别、加密存储等技术领域具有较强技术实力;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方向具有多项技术创新。

深圳市能信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交通物联事业部下设交通物联营销服务中心、运营管理中心、咨询实施中心,还拥有专业的交通物联研发中心和交通安全教育研究中心。交通物联事业部设有硬件部、软件部、测试部、生产部等多个部门,同时建立了一整套研发、生产、产品检测流程,并有人脸识别、加密智能卡、车载智能终端、活体指纹强身份认证等技术在交通领域的诸多应用经验。

能信安科技是交通运输部“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计时系统”的标准规范制定单位之一,受交通运输部邀请,分别全程参与了2013年10月和2016年6月交通运输部组织的《机动车驾驶员计时培训系统平台技术规范》和《终端技术规范》的全国宣贯培训会议。能信安科技自主研发的机动车驾驶员计时培训系统采用国内领先的第5代技术,实现了驾培“智能监管、智慧运营、自主选择、自由学习”的重要技术突破,属独家首创,比国内同类产品在技术上领先两代,是全国驾培行业先进技术的引领者。

在国家鼓励和坚持改革创新,大力倡导“互联网+”的政策背景下,能信安科技推出全网络版的“道路运输从业资格综合管理系统”,该系统“业务流程信息化、档案管理电子化、运政系统协同化”的先进理念,实现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得到了交通运输行业相关领导和从业人士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在全国多个省市得到广泛应用。

能信安科技以交通安全教育研究中心和交通物联研发中心为支撑,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开发了专业的网络远程教育平台――“交通网校・中国”。目前已经上线的课程有“道路运输驾驶员网络远程继续教育”“道路运输驾驶员网络远程理论学习(初培)”“机动车驾驶员网络远程计时理论培训”“出租车驾驶员继续教育理论培训”“道路运输三项岗位安全培训”“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网络远程继续教育”“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理论培训”等。所有课件均以3D动画、视频、Flas、图片、文字和音频等相结合的方式精心打造,培训过程采用能信安科技自主研发的动态人脸识别技术作身份鉴别。能信安交通网校是目前国内技术领先、种类丰富、规模超大的交通行业网络远程培训平台。能信安科技将联合各级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运输企业、培训机构和驾驶员,通过该平台努力践行“互联网+”行动,推广互联网远程教学,促进传统集中培训方式向网络远程培训方式的转型和升级。

物联网智能技术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专业发展规划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具有巨大的产业发展空间和广泛的应用需求;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日本等都从国家战略高度来大力推动物联网的发展,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发展,把物联网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来积极推动发展。本科及高职院校已经对物联网行业的人才需求进行探索研究,而与此相关的中等职业教育尚未起步。本文将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一线的物联网行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进行分析。

1 中职物联网专业开设的必要性分析

1.1 物联网行业前景及人才需求分析

(1)物联网应用前景分析。在我国《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重点包括如下领域:智能交通(车联网);智能物流(现代物流与智能仓储);智能电网;智能医疗(公共卫生与远程医疗/医护管理与社区服务);智能工业(过程管理与自动化控制);智能农业(精细化农牧业/有机农业/食品安全/生态观光农业/外向型都市农业);环境监控与灾害预警;智能家居(楼宇自动化/现代物业管理);公共安全(信息安全管理);社会公共事业(弱势群体管理);金融(电子商务)与服务业;智慧城市。分析以上每一个智能应用领域中,物联网的发展是应用驱动的,渗透性很强,会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生活的方方面面。物联网业务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产业链长,涉及通信网络、信息系统集成、自动控制多个领域,需要系统配合。正是因为如此,其带动性强,会带动微电子、软件、信息技术的诸多领域发展。2009年12月,易观国际《中国物联网白皮书》,其中讲到,无线传感器网络产业规模在未来两年内将增长15倍,在2015年达到200亿元市场规模。工信部的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正在快速增长,国内市场对物联网相关产品的需求增长明显。物联网将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高科技市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物联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山东省把“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以构筑“智慧山东”为目标,初步将我省建设成为物联网领域技术、产业、应用的先行省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作为“十二五”规划中急需实施的一件大事。产业发展,人才先行。由于物联网起步伊始,目前,我国从事该行业的人才极其缺少,为了在这个新兴行业中争得先机,许多企业和地方政府都在纷纷抢占物联网人才资源。物联网行业人才的巨大需求,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物联网人才的稀缺,使得加强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科及高职类院校纷纷开设物联网专业,但是通过调研发现,本科及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多偏向于软件及物联网工程设计,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不情愿在一线进行工程施工、安装调试及维护工作,国家教育部也认识到这个问题,在最新的中职专业标准中加入了新专业方向——通信网络应用(物联网应用方向)。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范围内,结合产业需求,对培养一线物联网技能型人才进行探讨,开设物联网专业,切实为企业服务是非常必要的。

2 中职物联网专业开设的可行性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工作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可适合于具体以下几类岗位:感知层终端设备维护,物联网项目实施,系统终端设备维护,3G、WiFi、GPRS等网络线路设备维护,系统、信道测试维护等。下面以烟台市技师学院为例对中职物联网专业开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2.1 专业优势突出,办学成效显著

烟台市技师学院拟开设的物联网专业是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的,该专业已成功培养毕业生数百人,历届学生在国家、省市两级技能大赛中均取得过奖项。随着学院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办学规模不断壮大,特别是对电子通信专业培养方向进行调整和优化,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教学管理独具特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物联网专业开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烟台市技师学院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7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占44%,中级职称占49%;所有理论课教师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占38%。本专业现与烟台富士康、东岳汽车、LG浪潮等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并聘请多名行业、企业的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这为本专业持续高效发展注入了旺盛的生命力。

教师团队不仅拥有一体化教学能力,还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师团队主编或参编各类教材8种;共有两项科研成果分获全国职业教育协会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和入围奖。近年来,有十几人次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省职业技术培训先进个人”、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烟台市优秀教师”、“烟台市技术能手”、“烟台市新长征突击手”等省市级荣誉称号。

2.3 实训条件优越

本专业是学院长远规划重点发展专业之一,近年来不断增加设施设备的资金投入,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现有教学仪器和实训设备总值3000多万元。拥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单片机应用实训室、信号与系统实训室、数字信号处理实训室、传感器检测与应用实训室、通信技术实训室、物联网技术基本技能实训室、典型物联网系统项目综合训练室。学院利用以上条件开发实训项目,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 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1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高级技术工人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思想与素质过硬,敬业意识强,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所应有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具备从事物联网相关产业的产品生产、技术服务、维护维修、产品推广及营销等工作岗位的相应能力的高级技能人才。

3.2 知识结构

(1)具备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文化基础及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

(3)掌握机械制图与电气识图知识;

(4)掌握电工电子基础原理、物联网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物联网传感器、物联网组网的基本知识;

(5)掌握物联网项目装配、调试、维修中应具备的基本操作技能;

(6)了解物联网应用技术领域出现的新技术、新思想。

3.3 能力结构

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了解企业生产流程,遵守各项工艺规程,具有安全生产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并能解决一般性专业问题。同时具有下列专业能力:

(1)能够进行物联网应用系统简单集成测试;

(2)能够进行物联网传感器安装及调试;

(3)能够进行物联网无线组网安装及调试;

(4)能够进行物联网系统日常运行维护;

(5)能够对物联网系统简单故障进行诊断及排除;

(6)能够实现物联网系统的简单升级调试。

3.4 主干课程

电子识图与CAD、电路分析、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导论、通信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无线组网及其维护技术、Zigbee技术及应用、物联网中间件技术等。

3.5 主要实践环节

电工电子基本技能实训、物联网技术基本技能训练、数字信号处理实训、计算机网络应用实训、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合实训、典型物联网系统项目综合训练、顶岗实习等。

综上所述,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本科和高职院校来培养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等高层次人才,而且需要中职院校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不同层次的教育必须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大力建设师资队伍及实训条件,这样才能培养适合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多层次高素质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江昆.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建设方向与定位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3):223-224.

[2]《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物联网智能技术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双元育人

本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于2019年底由本人构思并拟定的“现代学徒制”项目方案成功申报宁波市职业教育第三批“工匠精神”培育提升工程项目现代学徒制试点。至此从2020年初起本校物联网专业在校领导的牵头和带动下,由本人主持负责方案的具体实施落地工作。

1项目申报背景

1.1学校信息。宁波经贸学校是宁波市教育局直属的部级重点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浙江省首批“名校”建设立项单位,浙江省“文明单位”。1984年始办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实用人才。学校顺应宁波产业发展及布局,设有“智能化、大健康、新商科”三类专业群,其中智能化专业群涵盖物联网技术应用和楼宇智能化两大专业。1.2专业信息。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2013年开始招生至今,每年招收两个班级约80人(中高职一体化班,就业三年班),已招收七届学生;2013年牵头浙江省中职学校制定了“浙江省中职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2014年专业被评为宁波市级新兴专业;2017年宁波市“工匠精神”项目—物联网紧缺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建设立项;2017年成为浙江省三名工程第二批“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立项单位。2015年中职物联网实训平台发明专利一件;2015.6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作品交流赛”获一等奖(智能水文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专业平台打造“智慧校园”,2016年获评首批“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学校”;2017年市教学成果奖《基于中高职一体化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核心技能”绩效化提升实践研究》获二等奖;2017年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基于核心技能的中职物联网专业“诉求整合•绩效提升”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一等奖。2019年宁波市职成教课题立项一项(产教融合视域下校企与人共同体创建研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路径,与三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摸索校企双元“订单课程”实施。1.3目前专业已构建的“一体化培养模式”。1.3.1打造校企共育基地,建立“学-赛-训-用”一体化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单位宁波蓝海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将宁波经贸学校(物联网研究室)作为办公场地,常年驻点物联网研究室。企业将物联网学生兴趣小组学员作为学徒,师徒结对共同研发学校智慧校园项目五项(实训楼节能减排系统、中草药种植基地智能滴灌、设置产教融合的“物联网研发中心”、校园智能路灯控制、河道水质监测等系统)。聘用企业技术经理专项为物联网全国技能大赛指导两个月,并获得物联网国赛二等奖第二名成绩。2017年、2018年学校招聘会上,合作单位分别专门开设3个技术岗位为优秀学子铺设就业之路。1.3.2引入企业“订单课程”,真实再现企业实战化情境。企业“订单课程”的引入是亮点建设项目之一,与宁波蓝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每届学生的第六学期专项引入每周五课时的“物联网订单开发课程”。课程由企业真实、典型订单构成(且不少于三个具体项目),课程具体由企业师傅设计实施[1]。校企双方联合出台了《宁波经贸校企合作订单课程实施方案》及《宁波经贸校企合作订单课程考评方案》,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提高教育质量。

2试点项目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

为响应国家“工匠精神”号召以及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在物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以“校企合作,双元育人”为核心,以学校和企业为主体,探索建立校企责任共担、人才共育、过程共管一体化育人的互利双赢长效机制。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工匠精神”培育为总目标,在学校、企业产教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以校企共育的物联网专业实训室为载体,打造一支双元导师队伍作为师资支撑,实施工学交替、双元驱动式教学,逐步建立具有中职院校特色的物联网专业现代学徒制。2.1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重构。物联网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实施,相配套的教学体系是关键。通过制订双元教学体系,重构核心课程,列出课程清单及教学安排计划,探索出一套适合自身特色的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这中间要整理出三大块课程资源,包括理论课的教学计划、实践课的课堂作品展示、以及企业课的讲座资源。最终要将这些教学资源整理成可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做资源共享建设。除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外,课程标准同样是值得深究的。探索研究出一套科学且相适应的课程标准会使得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更为完善和合理。2.2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物联网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实施,重在探索出一条符合“工匠精神”的人才培育路径[2]。该培养方案分“三段推进”:第一阶段通过组织学生下企业参观,了解企业物联网工作岗位特点,并培养学生职业规划意识。第二阶段通过组织学生下企业岗位实训,获得岗位实践体验。第三阶段通过组织学生下企业多岗位轮训,使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实习期间每位学徒都要递交心得体会、实践报告、下企业日志各项资料填写。另外通过学校培训学习,物联网专业学生还将在高中阶段考取“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对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上提供更多的机会。而对于学生团队,学校也是给予莫大的关注,立志于打造经贸物联网专业品牌,组建专业的学生技术应用团队,如乐创软件工作室、标点设计工作室、物联网竞赛队等,在实际项目研发及应用领域和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上有所建树。最后是培养每位学生的核心素养[3],从社团活动、主题班会课,班级文化建设、技能类选修课、校技能节、人人技能、素养类选修课等诸多纷繁复杂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品德优良、技能精湛、人文扎实”的核心素养。2.3打造校企双元导师队伍。物联网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实施,优质的师资是关键。首先要培养“导师型”教师,组织物联网专业教师分批下企业挂职历练,获得企业项目管理经验,提升技术研发水平。而企业同样需要培养“教练型”师傅[4],学校聘请具有资质的企业师傅到校以开讲座的方式任教。最后再组织“导师型”教师和“教练型”师傅一一结对,进而促成双元导师队伍内部交流互补,形成良性闭环。这样的校企双元导师队伍组建后,就可以指导参与各类项目研发和职业技能竞赛。如市省国各级别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和维护学生类赛项,智慧校园以及校企合作类项目研发,甚至还可以参加各类教师类技能比赛和教学能力比赛。通过这些赛项“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都能更好的提升导师的技能水平和核心素养,为物联网专业的现代学徒制顺利推进保驾护航。2.4校企实训中心建设。物联网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实施,建设好校内外的校企实训中心是项目实施的保障。根据实训教学与考证需求,校企共建校内实训中心。通过改造现有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为物联网竞赛实训基地,用于参加各类学生赛事。改造物联网研究室为物联网项目研发中心,用于项目研发。改造两个物联网行业应用实训室为校内教学实训基地,为学生转变为学徒,下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前期准备。综合以上三部分职能,将物联网竞赛实训基地、物联网项目研发中心和校内教学实训基地无缝衔接融合为“经贸蓝”校内项目工厂,集研发、竞赛、实训、考证于一体,进一步深化校企共育基地“学-赛-训-用”一体化培养模式。除了硬件设施的改造和提升,还要组织企业师傅到校内项目工厂对学徒进行课程培训,引进真实项目案例,提供相关培训课程资料。再有,根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在合作企业内部共建“经贸蓝”校外实训基地,聘任企业的高级技术员和项目经理为师傅,直接参与对学徒的实习指导与管理,组建项目组,开展实际项目的研发和实施工作。为学徒下企业实习提供保障。2.5共建教学管理与运营机制。物联网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实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探索建立相适应的学校教学管理办法和企业教学管理办法至关重要。双元制的好处就在于对学生的塑造更加多元化,教学管理评价维度同样更为多元和科学[5]。相应的教学运营机制必须成文并能落实,如教学巡查机制,学生评教反馈都是值得去落实的。关于教学质量的监督和学徒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另一个关键节点。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如学校的学分制管理方案、企业的积分制考核方案、导师对学生的评价表、师傅对学徒的评价表、企业对学徒的评价表都是具有多重维度和现实意义的。2.6构建紧密型校企家生“四位一体”合作运营机制。物联网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实施,需要探索适合物联网专业的校企家生“四位一体”的现代学徒运行模式。需要成立校企联合办学委员会,制定《校企现代学徒制合作意向书》《企业招徒办法》《学徒、家长、学校、企业四方合作协议》《学校与师傅协议书》,构建双向选择机制。还要建设学校、企业、学徒、师傅资源库,探索紧密型校企家生“四位一体”的师徒资源库管理模式。

3试点保障

[6]为保障建设质量,学校成立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申报领导小组、项目工作小组、项目建设监控小组、项目资金管理小组。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确保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任务顺利推进。学校专门设置了校企联合办学委员会,由校领导牵头,一方面聘请行业主管部门领导、行业企业专家,为试点建设提供咨询和指导;另一方面由信息组教研组长负责,本人具体执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方向),制定对口的工作制度、奖惩制度、财务制度等,确保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进度和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4结束语

如今本校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已经根据以上申报方案投入建设,建设周期计划三年。现代学徒制引导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向着校企共育的方向持续推进,给各个专业的变革带来契机。本校领导团队抓住契机,调整专业布局,设置智能化专业群,组织申报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成功后,积极跟进项目建设,落地方案,旨在进一步提升本校中职院校特色的物联网专业办学水平。项目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和推动着物联网专业教师思考和探索未来专业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章鸿雁,赵鹏飞,杨敏,余涛.现代学徒制企业课堂的定位、构建和评价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

[2]王东梅,王启龙.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内涵、要素与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

[3]江平,俞素春.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路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

[4]李新泉,逯义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风,2019.25.

[5]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

物联网智能技术培训范文第5篇

Abstract: Firstly, the author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puts forward problems th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me across when setting up the Internet of things major, and then, the training target of this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set up, and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major is put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o set up the Internet of things major.

关键词:物联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Key words: the Internet of things;training target;curriculum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232-01

0引言

物联网[1]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其主要特征是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高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目前物联网技术还属于一个新兴技术,正在快速发展。物联网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控制以及软件工程、管理工程等多个学科相融合的综合性专业学科,因此在一个专业内要学习整个物联网相关知识和关键技术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由于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的不同,因此在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中应该开设哪些课程尚不明确。

1培养目标

针对物联网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省内的几所开设该专业的本科院校根据自己的特长、开设的课程、实验分别给出不同的定位,而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与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有着很大的区别。高职院校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最新产业和最新技术,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产业分工和就业岗位群的人才需求,只有掌握产业新型技术和核心技术的专业人才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才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提高物联网人才的技术含量,加强物联网人才的技能培养,最终培养出一批适合岗位的高技能型人才,必须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和知识结构的要求,强调“职业”又突出“能力”。高职院校培养学生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根据社会的需求为原则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尽管很多高校都尝试着开设物联网技术专业,但是一切的工作都在摸索中。目前很多研究成果都是针对四年制的本科物联网技术专业[2][3]的研究,对于如何在高职院校内开设和发展物联网专业的研究不多,因此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专业存在着很多的难题[4],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结合企业的调研和交流,根据物联网的三个网络层次――传感层、网络层、应用层,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传感层是以二维码、射频标签、传感器为主,实现物的识别,是与物理世界联系的纷繁复杂的数据采集方式,此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应用环境设计、开发、使用、维护不同的物联网节点、数控设备等;网络层,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通信网络等,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将数据以各种接入方式进入互联网等各种通讯网络,使数据自由迅速的流动,此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应用环境设计、开发、使用、维护在各类通信系统中组织传感和控制信号的应用设备;应用层,即利用现有的手机、PC等终端实现应用,此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应用领域和应用实例设计、开发、使用、维护全面的物联网行业应用系统等。

2课程体系的设计

根据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将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类课程和“传感采集控制”、“通信网络”、“系统应用”专业课程,其中专业课程与物联网的三个层次一一对应。基础类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自然科学、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与人沟通基本技能。通常在高职院校中,最后一学期,即大三下学期为毕业设计和参加实习的阶段,因此专业的所有课程必须在大三上学期全部结束。课程体系的设计可以依据根据物联网的三个网络层次设定的培养目标来设计。

物联网本身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仅仅传授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是不够的,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中一定要从实验和应用入手,切实培养出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物联网实用人才。因此除了大一两个学期以外,建议每一学期都开设相应的综合实训课程。综合实训的目的就是将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融合到实际的项目中,通过实训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从而掌握专业的工作技能,尤其是在第五学期,可以设计两个典型、实际的物联网系统的应用项目。如多物理量数据采集系统设计综合实训,包含物联网无线传感数据采集基础、数据采集原理和应用、数传控制设计环境和应用开发流程。在该实训中可以基于现有产品实施监测体系的搭建和实际运行,通过该实训掌握传感数据采集方法,熟悉专用设计语言编程方法,熟悉传感数据采集变化,掌握搭建无线探测监测体系的思路、方法和步骤。智能家居系统设计综合实训,将物联网技术上层最重要的应用之一的智能家居作为一个实训载体,突出了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与RFID技术的实际应用。在该系统中包括了智能门禁系统、煤气泄漏监测系统、火灾预警系统、智能家电控制系统、室内人体红外感知系统等。这些综合实训的顺利实施离不开课程的支持,如单片机与嵌入式技术、zigBee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所有的专业课程在综合实训中都有所体现。

3结束语

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专业才刚刚兴起,因此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而且物联网本身是一个战略性新兴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其课程体系具有发展变化的动态特性。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市场调研和人才需求的分析,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掌握物联网的最新技术,为毕业后能够顺利地在物联网相关产业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物联网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龙妍.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沪忠望[J].科技信息,2010,(35):86-87.

[2]胡忠望.“物联网工程”新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109-110.

相关期刊更多

物理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物联网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无线互联科技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