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铁路;非运输企业;财务;集中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在我国铁路管理机制的不断深化过程中,铁路非运输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其对运输主业的依赖度在逐渐变小,成为了铁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铁路非运输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开展企业财务管理,做好风险防范工作迫在眉睫。铁路非运输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财务结果,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有了非常多的形式可供选择,财务管理人员要分析不同财务管理模式的特点,根据铁路非运输企业的现状来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模式,做好对财务风险的管理与防范。

一、铁路非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

如何把好企业财务关口、防范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铁路非运输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但是当前我国铁路非运输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

(一)整体管理模式落后。我国铁路非运输企业历经了二十多年的成长,已然涵盖了业务领域的方方面面,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对铁路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财务管理方面依然沿用过去的财务管理模式。而非运输企业自身运行模式复杂,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虽然开始引进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技术,但也仅仅停留在改善财务信息处理速度的表面上,并没有真正从模式上去改变财务管理的效率。

(二)资金管理不善。铁路非运输企业缺乏外界资金注入,再加上盲目开展生产投资,使得现阶段资金分散,甚至资金缺乏的问题,成为了铁路非运输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

(三)财务监管缺失。铁路非运输企业下面设有很多子公司,总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状况难以进行有效监管,无法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财务管理有章无序。当涉及到资金数额过大时,容易滋生贪污、挪用的现象,造成资产的流失。

(四)财务抗风险能力弱。铁路非运输业涉及到的业种类多而杂,在管理中也存在很大的漏洞,造成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风险,当风险分散的时候不影响企业的运行发展,一旦所有风险集中在一起,将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铁路非运输企业财务集中管理的模式

(一)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分类。1.总部财务统收统支模式:这种模式下所有财务支出都需要通过总部财务进行审批,分子公司并无独立结算账号。2.分子公司备用金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总公司会定期划拨资金给分子公司。3.总部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模式:企业各单位统一到企业总部资金结算单位办理资金收付和结算往来。4.财务公司模式:财务公司为企业集团提供融资服务,协助成员单位实现款项的收付。这种模式应用于大型企业集团, 其设立的条件较高。

(二)铁路非运输企业财务集中管理模式选择。如何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模式需要综合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内部财务运行规律。从铁路非运输企业结构来看,多为总公司和子公司构成的企业集团,子公司是独立法人主体,加上我国对于财务公司的申请审核过于严格,结合上述四种财务管理模式特点,结算中心是最适合当前我国铁路非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而当前我国铁路局已经成功设立了资金结算所,非运输企业可以直接借助资金结算所开展财务集中管理。

三、铁路非运输企业财务集中管理风险控制策略

(一)加强自身财务管理水平。当前铁路非运输企业财务管理中涉及到的内容越来越多,需要财务管理者不断加强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积极主动进行财务管理方法创新,将新型实用的财务管理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紧密联系市场实际情况进行管理方式的调整,避免因为自身管理不到位而影响到铁路非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带来额外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自身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在新的发展环境下,铁路非运输企业财务集中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确定的因素以及面临的风险会更多,也更复杂,铁路非运输企业要加强自身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提升管理层的风险防范意识,对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进行设置,尽量确保风险管理意识涉及到整个企业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对于企业资金的管理,用制度和详细的规定来规避人的因素的影响,确保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对财务管理风险进行规避。

(三)严格按照规则制度办事。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铁路非运输企业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则制度办事,合理开展财务管理,不弄虚作假,在编报相关财务报表时要求真务实,能够充分反映铁路非运输企业真实的财务情况,避免因为财务管理不到位影响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铁路非运输企业管理者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采取正当有效的措施进行财务管理改革,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有效支撑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做好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

(四)改进企业财务管理手段。信息系统的出现使得铁路非运输企业的财务系统与金融系统实现了对接,能够及时完成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换。重视信息化建设,做好铁路非运输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沟通工作,密切相互之间的业务来往,使铁路非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衔接到整体金融环境中去。借助网上银行等网络信息技术开展网上资金交易,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及时性,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同时,铁路非运输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将企业内部决策系统与咨询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借助信息系统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指导。

铁路非运输企业财务集中管理对铁路企业的自身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系到铁路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能够克服企业资金管理分散、收支失衡的问题,还能够提升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市场风险,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值得相关财务负责人不断开展相关研究,提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婷.铁路运输企业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研究.技术与市场,2009(10).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范文第2篇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是保证企业资本运行的前提。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现如今已经融入到了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当中。由于我们的所有企业都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这就导致企业的内外部环境都有很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也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为了迎接经济全球化,企业不管是从财务管理的理念还是从财务管理的目标上都要实行全新的发展,对财务管理进行创新,以此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目的。

财务管理的创新工作可以说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但是这一工程的复杂性也是非常高,它会涉及到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比如说财务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手段等等的创新。首先我们的企业发展需要正确的理念指导。因此我们只有转变管理理念,重新的去认识和利用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才能够真正的发挥财务管理的相关职能。其次,我们的企业还要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这也是企业管理财务活动的前提。所以说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进行定位是非常有必要的。对管理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可以保障财务管理活动可以在正确的道路上运行,第三个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要从自身的整体利益出发,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及收益分配状况进行系统的管理,进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2.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相关建议

2.1创造财务管理创新环境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不管是从管理的原则上还是方法上都已经非常的稳固,而且我们的财务管理人员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创新性就显得非常不足。基于此,创造一个利于开展财务管理创新活动的企业环境文化,提倡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财务管理中,对财务进行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财务管理人员的创造性,允许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学习来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创新水平。与此同时,企业的管理层还要充分的认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发展的真正含义。注重强调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必要性,要求从企业管理层的角度来推进企业财务管理的进步。除此之外,我们的管理人员还要以财务管理为主要突破口来加强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通过这一制度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总的来说,企业只有重视财务管理创新工作,才能够让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脱颖而出。

2.2转变管理观念

这一转变主要是指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将原本不适合当前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观念排除掉,重新根据社会及企业自身的需求来创建一个全新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其具体包括:

人本化财务管理理念,在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人员将工作重心放在了企业的资金运作上,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重心偏移的比较大,这种情况会导致财务管理忽视掉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知道财务管理人员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遵循的就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也就是说重视管理人员的发展也会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所以说也要求我们的财务管理部门要把对人的约束提到一定的高度上。这样也能够为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风险防范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市场说面对的不确定因素是非常多的,尤其是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遭受了国内外市场经济波动的影响,基于此,我们的企业管理层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企业风险观念,企业内部通过制定量化的财务指标来对其自身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风险信息进行及时的判断,并根据企业的发展来对其进行风险评估。这样做可以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c此同时,我们还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财务信息数据来协助企业的管理层来参考和决策。进而全面提升企业决策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间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4-0091-0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逐步确立了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趋向的渐进改革策略,社会转型速度加快,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民间非营利组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民间非营利组织是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为主要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合法的法人地位的社会民间组织。在中国主要分为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活动领域非常广泛,从扶贫救济、赈灾救难到疾病的防治,从控制环境污染到人权保护,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但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中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还落后许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财务管理问题是关键问题之一。

一、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特殊性

(一)组织的资金来源不同于营利组织

民间非营利组织不完全依靠从顾客那里获取的服务收入来维持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其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拨款、社会捐赠、会费收入、服务收费、经营收入等。

(二)组织不存在利润指标

民间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在它的财务中缺少利润指标,这使得管理缺乏系统性,对于一定的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组织实现自身的目标难以确定。

(三)组织中的责权利不是十分明确

民间非营利组织,由于其不存在利润指标,对各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难以考核评价,因而对各部门的责权利也就无法划分的十分明确。

(四)组织的所有权形式特殊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投资者不拥有组织资产的所有权,组织资产的权益属于组织本身所有。投资者不能收回或据以取得某种经济上的回报,因而民间非营利组织通常不进行损益的计算,也不进行利润的分配,是一种特殊的所有权形式。

二、目前中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不完善

目前,中国在具体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管理工作中,所依据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特别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制度缺失,缺乏针对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指导理论,并且很多法律、制度体系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中国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主要参照的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还没有一套完善的适合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据调查,中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规模普遍比较小,员工人数较少,多数组织的专职员工人数不足10人,工作细分程度比较弱,导致组织的财务体系比较单一,组织内部不重视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的建设。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没有规范的账簿,记流水账,没有原始凭证,会计科目设置及会计处理存在随意性,缺乏合理、有效的财务处理程序,会计凭证、财务报表等会计档案不规范,将会费票据、税务票据以及结算凭证混合使用,缺乏财务收支计划,收入和支出管理混乱。另外,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尚未建立健全编制年度预算制度,年度计划和预算完成情况不够详明,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强,甚至不编制年度预算。

(三)会计工作不规范,财务信息缺乏透明度

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没有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有些民间非营利组织将其财务信息视为组织的最高机密,使得利益相关者无法获得组织的具体情况。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透明度低,严重影响了资源提供者的积极性,降低了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度,缺乏详细的财务信息,容易导致双方信息不对称,从而阻碍了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利益相关者的监督。

(四)管理者缺乏专业的管理技能

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收支管理不善,有些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不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二是缺少必要的成本分析,很多组织在开展项目时,由于没有盈利的压力,缺乏必要的成本分析,导致项目收益率降低;三是不善于投资管理,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缺少投资方面的专业知识,投资很难达到预期的结果。因此,造成了组织资金短缺、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资金管理不善等问题,从而阻碍了组织的正常运营。

(五)财会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民间非营利组织缺乏专业性的财会人员,不利于其社会功能的发挥。很多非营利组织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导致财会人员的业务技能比较低,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同时,财会人员自我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在组织财务管理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给会计造假和会计犯罪提供了隐患。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负责人根本不知道主要负责人的会计责任;部分会计、出纳人员没有会计资格证书,未经岗位培训上岗,对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不清楚,未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执行,从而造成了会计账目混乱现象。

(六)自律机制和审计机制不健全

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缺乏自律机制,由于组织自身的非营利性,不存在利润指标,使得组织很难对自身的运营活动进行评价,进而缺少组织自律机制,工作人员财务意识淡薄,多数组织缺乏公布组织资金使用情况的意识,不便于组织进行自律和接受外部监督。由于内部制约机制不完善,导致不少民办非营利组织的“一把手”一手遮天,为所欲为,毫无制约。有的民办非营利组织内部制约机制形同虚设,经费支出不透明,存在使用白条和收款收据等现象,严重违反票据管理制度,一些单位存在着“变相”将经费作为“小金库”福利基金等。同时,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局限于每年一次,但年检报告的内容不能反映组织的全部财务状况,且部分审计部门由于审计人员不足,审计工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严重的违背了财务审计制度。

三、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行业自律与诚信服务

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缺乏运作的法律规范,行业自律缺乏。因此,国家应尽快制定“民间非营利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使民间非营利组织从设立、运作到注销的所有活动和整个过程有法可依,促进行业自律,实现诚信服务。

(二)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预算制度

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建立健全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加强组织的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努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追踪、监督和评价。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是组织各项财务活动的基础,使组织各项财务活动有章可循。西方发达国家通常依照国家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组织的收支、财务核算、财务纪律等进行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而中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因此,在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时,既要考虑到已有的财务制度规范,又要结合组织的实际。

(三)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及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批优秀、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作为基础保障,因此,要对现有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还要吸纳一批道德素质高的专业财务骨干,以利于组织的筹资、财务分析工作等。

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对财会人员加强专业业务培训,注重业务能力的培养,以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更好的完成组织的会计记录和核算工作。同时,民间非营利组织还应该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树立诚信服务,使财务管理人员能够适应新形势下民间非营利组织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加大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

一是加强工商部门的监管。严格审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设立过程。根据设立民间非营利组织法定条件,对从业人员、场地、投入资金等严格把关。二是加强物价部门的监管。应由真正的社会中介专业机构核实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成本,上报物价部门,并接受物价部门的监督管理。对弄虚作假者给予重罚,从而保证成本的准确性。在算准成本的基础上,根据“略有赢余”的原则审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收费标准,并切实检查落实。三是加强财政部门监管。加强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检查。对从业财会人员专业资格进行检查、对财务部门日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对单位负责人执行会计法情况进行检查。四是加强税务部门的监管。加强税务登记管理,改变目前民间非营利组织登记率偏低的现状。加强税收征管,改变目前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大面积漏征现象。

综上所述,完善中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体系还应该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加以完善。同时,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还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组织自身的自律和提升以及社会公众对公益事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凌霄虹.浅谈民间非盈利组织的财务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5).

[2]罗朝晖.詹万玲.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问题浅析[J].审计月刊,2009,(1).

[3]严安.浅谈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特点[J].中国总会计师,2007,(3).

[4]周以德.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存在的问题浅析[J].财政监督,2007,(6).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方法

随着经济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并购重组等资本动作日益频繁,使得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当前在我国高校课程体系中,财务管理不但是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经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要求非财会专业的学生也要掌握基本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但是对于非财会专业的学生而言,财管管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都非常难的课程,学习难度较大,而教学中也出现了学生兴趣不高和老师教学难教的局面,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如何让学生喜欢财务管理课程并建立学习信心,提升教学质量,是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

1 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困境

1.1 教学内容方面

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的教学目标不同于财会专业,非财会专业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具有财务管理理念和思维,明白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职能,能进行初步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能从价值增长的角度进行分析,并在企业决策中潜移默化地运用财务思维,提升学生未来作为管理者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不同于财会专业是在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税法等专业课程完成后开设财务管理课程,非财会专业学生通常只安排了会计学原理作为铺垫,由于前期知识储备不足,使得非财会专业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课程时普遍觉得难度较大,兴趣较低。其次,在教材的选择上,由于现有的教材内容都以财会专业为学习对象,没有专门针对非财会专业编写的财务管理教材,可以选择的余地较少,只能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层次来决定授课内容和程度,随意性比较大。

1.2 学生方面

由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性较强,很多知识点又与会计、税法和统计等相关学科联系紧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由于非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原因,学生前期没有接触到会计、税法等专业知识,知识结构不完整,后期学习财务管理就觉得非常吃力,进而降低学习的能动性,出现逃课现象。另外非财会专业的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没有财会专业的学生强,学生认为财务管理与将来他们要从事的职业没有多少关系,甚至觉得这门课是多余的,感兴趣的学生不多。

1.3 教师方面

财务管理课程对于教师水平要求较高,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和管理经验,能够将复杂的理论简明生动地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升课程的趣味性。但实际教学中,由于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在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与财会专业的差异性,仍然运用针对财会专业学生那样教学要求和模式,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无形中增加了课程难度。另一方面,受限于教学能力,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主要介绍理论和公式推导,比如在讲资金时间价值时如果只强调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和推导,对于非财会专业的文科学生来说觉得乏味,增加厌学情绪。由于教学双方的互动不理想,再加上教师如果没有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实际经验,学生学习压力大没有兴趣导致课堂不活跃,教师上课的情绪和积极性也大受挫折。

1.4 实践教学方面

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特别是由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使得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依靠理论教学来完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实践教学既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但实践教学对财务管理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实际情况是大多数高校教师都缺少在企业工作的经验,没有实战经历,无法较好的胜任实践教学。其次,在实验室资源配备和建设方面,很多高校由于受诸多条件限制而达不到要求。即使有部分高校投入了资金建立了高品质的实验室,资源也没有达到共享的程度,主要由财会专业学生优先使用。由于学校层面没有进行协调分配教学资源的机制,非财会专业的教师也就没有动力来进行申请了。

2 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2.1 明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

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识到差异性,让非财会专业学生理解财务管理的框架体系和基本理论,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主要目的在于拓宽非财会专业学生的财务视野,做到因材施教,缓解学生畏难的情绪。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够再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

案例教学法:教师通过生动活泼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将课堂知识点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比如讲年金时可以与住房还贷的方式选择结合起来分析,这样更利于学生理解。

情景教学法:还可以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采用情景式教学法,可以将某个抽象的知识点通过现场演绎,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角色互换教学法:传统的老师授课学生听讲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惰性,如果教师选择一些较容易的知识点让学生备课上台讲解,老师点评总结,既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盲点,也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用小组作业现场展示、借助网络平台等互动式方法来辅助教学。

2.2 打造高水平的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师团队

对于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依靠教师个人努力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的幅度是有限的。前面提到的困难中,无论是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材的缺失、相应教学案例的缺乏,都不是个人力量可以有效解决的。学校需要像重视其他教学团队建设那样,建立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团队,利用团队的力量集思广益,编写出针对非财会专业的财务管理教材;结合所在专业的特色,编写符合专业特色的教学案例,丰富课堂教学。案例要真实生动,来源于企业,涉及企业经营的具体问题。因为案例的编写工作量大,从采编到编写完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因此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案例收集,也只能通过教学团队才能完成。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尤其是年青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理论知识较多,实际经验不足。本科院校可以借鉴高职院校的教师顶岗实习的模式,分批将教师送到企业中工作,在企业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这样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利于丰富课堂知识。

2.3 结合专业特色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

非财会专业往往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实验室,在进行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在充分了解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可以将财务管理实践与非财会专业实践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平台,如果能在市场营销实践内容的基础上加入财务管理的内容,即在企业战略制定、产品定价、广告策略等市场营销实践内容里,加入企业财务预算制定、投资项目决策、资金管理等内容,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拓宽学生视野和思维,将知识融会贯通。因此,非财会专业要大力推进利用本专业的实践平台,融入财务管理的内容,将实践教学不同环节打通,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曾爱军.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4):199-200.

[2]邢有洪.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财会通讯,2013(11):40-42.

[3]何芳玲.非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4):130-131.

非财务经理的财务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财务;财务控制

一、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及其范围界定

非营利组织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各种类型的非营利组织几乎提供了从教育到科学、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环保及公用、农业等方方面面的服务,在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一)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非营利组织运行的目的通常不是为了赚取利润,而是为了满足社会及其成员各种社会性的需要。非营利组织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其建立与运营的动机不以营利为目的。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动机,既包括形式上的,也包括实质上的;既包括组织活动开始前的阶段,又包括组织活动过程及活动结束后的阶段。具体来说,这种非营利动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营目的。非营利组织业务运营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追求利润或利润等同物。虽然有的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收支也有差额,但总体上不是以微观的经济效益而是以宏观的社会效益为目的的。

2.资财的来源。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归纳非营利组织的特征时,指出非营利组织“大部分资财来源于资财的供给者,他们不希望收回或据以取得经济上的利益”。在我国,非营利组织所需要的资财,全部或部分来自各级政府的预算拨款、单位收支结余以及接受捐赠等,政府或捐赠人并不期望按期收回所提供的资财,也不约定按所提供资财的一定比例获得经济上的利益。

3.所有者权益。非营利组织不存在可以明确界定并可以出售、转让、赎买的所有者权益,即使非营利组织解体,资财提供者也没有分享一份剩余资产的明确的所有者权益。

4.纳税。美国国内税务署规定,如果非营利组织取得了免税身份,除特别指明的情况外,可以免交联邦所得税。在我国,有经营性收入的事业单位仅就其经营结余部分计算交纳所得税,通过预算拨款的非营利组织无需交纳所得税。

(二)非营利组织的范围界定

1.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类型。目前国外对非营利组织的称谓并不统一。有的国外学者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并称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有的则统称为非营利组织。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将类似于政府及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组织称为公立单位或公共部门,其在1994年10月的第4号研究报告《利用其他审计人员的工作——公立单位观》中认为:“公立单位是指中央政府、地区(例如州、省、区域)政府、地方(例如城市、城镇)政府以及相应的政府主体(例如机构、局、厅、部、委员会和企业)。”

尽管称谓不统一,但其中包含的组织类型却基本相同。这些组织或单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政府单位:包括联邦(中央)政府,州、县、市、镇、村等地方政府单位;(2)教育机构: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学校;(3)卫生福利组织:包括医院、诊所、护理所、福利组织、疗养院、红十字会等;(4)各种宗教组织与机构;(5)各种慈善组织与机构;(6)各种基金会;(7)政府企业(即国有企业)。

在上述组织或单位中,通过将诸如教育机构、卫生福利机构、宗教机构、慈善组织和各种基金会等组织并称为非营利组织,而且还对它们按照所有权性质区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对于公立非营利组织和公立企业,通常也将它们视为政府的一个组成单位。虽然从组织职能和业务运行目的来看,公立非营利组织和私立非营利组织还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的,它们事实上也可以成为一类较为特殊的社会组织。但国外还将政府、公立企业和公立非营利组织归属于一类组织,它们基本按照政府管理社会的目的行使职能,业务运行不以营利为目的。在美国,州和地方政府的这类组织,统一执行由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会计规范。私立企业和私立非营利组织属于另一类组织,它们不执行政府职能,业务运行以营利为目的,或需要依靠其自身的业务活动维持持续运行。美国目前的这类组织统一执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会计规范。

鉴于国外例如美国目前由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有关政府会计规范统一适用于美国州和地方政府以及归其所有的公立诸如学校和医院等非营利单位,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公立单位委员会也将其研究报告的适用范围定位于中央政府、州和地方政府及其公立非营利单位。

2.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类型。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一个名词。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都可以取得法人资格,从而确立了事业单位的法律地位。如前所述,西方国家通常采用非营利组织一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内涵上近似于西方的非营利组织,但两者又不完全相同。为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我们对事业单位的范围需要作一些具体分析。所谓事业单位通常可理解为不具有物质产品生产和政府事务管理职能,主要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生活的单位。其范围习惯上涵盖较广,包括不同的行业和经济类型。从行业来看,可以分为24类;科学研究事业单位;教育事业单位;文化事业单位;勘察设计事业单位;新闻出版事业单位;广播影视事业单位;卫生事业单位;体育事业单位;农林牧水事业单位;交通事业单位;气象事业单位;地震事业单位;海洋事业单位;环保事业单位;测绘事业单位;信息咨询事业单位;质量监督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事业单位;物资仓储事业单位;房地产、城市公用事业单位;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经济监督事业单位;机关后勤事业单位;公证服务等其他事业单位。

我国事业单位的范围是应该而且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市场经济推动了事业的发展,过去事业单位的范围较广,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一些单位逐步由社会性、公益性为主转向营业性、开发性,资金供给的自给率不断提高,经营的目的和单位的性质实际上发生了变化。一些事业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如体育事业的产业化已经率先实施。

事业单位的发展从近期看有如下的趋向:有些单位,如大多数的中小学、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兴办的文艺团体、图书馆、博物馆等,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公益性,主要由国家财政供应资金,以社会效益为目的,这些单位就应该按事业单位进行登记注册,按事业单位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和控制;而有些单位,如会计师事务所、应用型和开发型科研院所、民办的文艺团体、体育场馆等,具有较强的营业性、开发性,而且以营利为目的,这些单位不妨按企业进行登记注册,并按企业财务规则和会计准则、制度来进行财务管理和控制。如果这样,我国事业单位同西方公立非营利组织在范围上就可以基本上一致起来。

在我国,习惯于将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放在一起并称行政事业单位。这主要基于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往往依附于行政单位,而一些行政单位也在办事业。部分行政单位基于机构、人员编制等诸方面的限制,将行政管理职能转到事业单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政事不分。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均由财政拨款,所不同的是,行政单位的经费全部由国家拨款取得,通常走的是“行政经费”科目,而对事业单位在管理形式上虽然不同,有的经费也全部由国家财政供应,有的则实行定额或定项补助(预算拨款走的是“事业经费”科目)。现时行政事业单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这种区别。

综上所述,尽管各种类型的政府机构与诸如教育事业单位、卫生福利事业单位、各种中介组织等在组织职能、运行机制、以会计主导财务报告的要求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相同之处,本文还是将那些应该被排除在财政供养范围之外的事业单位剔除出来。因此,本文以下研究中所指的非营利组织,是指经费全部或部分通过政府财政供给的事业单位。并且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并未完全到位,国有企业尚未退出竞争性领域,因此我们的研究也将国有企业摒弃在外。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特征及其内涵分析

从财务的概念上来理解,财务的本质是指社会财富方面的事务(或业务)。货币出现以后,人们便开始用价值来衡量财富。由于价值运动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体现为资金运动,因此,财务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资金运动。在营利组织中,资金运动从货币资金开始,经过若干阶段,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完成一个周期的循环。营利组织的资金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循环,即为资金周转。资金的循环、周转,都是营利组织资金运动的具体形式。营利组织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分配五个方面的经济内容。而非营利组织的资金运动则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征。

非营利组织的存在及其运转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它的任务是按政府发展计划的要求,开展业务活动。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供应,部分来自自身的其他业务活动,其资金运动主要表现为经费的筹集、领拨、使用、报销等事项。因此,非营利组织财务实质上是非营利组织在执行国家事业发展计划、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有关经费的筹集、运用、管理和监督的活动。

从会计体系来看,我国政府把事业单位会计作为预算会计的一个分支而单独制定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为我们与国际惯例转轨,根据非营利组织财务的特点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设计财务控制规则并实施财务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它有助于适应形势发展而加强政府财政部门对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同时更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内部财务控制和管理。其所以要确立非营利组织财务和会计的相对独立分支地位,是因为人们认识到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非营利组织的财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现阶段非营利组织财务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项:(1)部分非营利组织除财政拨款外还有自己的事业收入。(2)非营利组织虽然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但却具有一定的经营性,并要实行经济核算,其事业收入和事业支出大都与业务活动相联系,因而其可通过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增收节支,争取改善自身的运营条件。(3)非营利组织虽然不提供物质产品,但向社会提供精神产品(即知识形态的产品)和劳务,它具有一定的生产性。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各种非营利组织,大都属于第三产业中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有人把这种提供精神产品和劳务的行为称为第四产业)。这些部门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越高,智力劳动和智力开发的作用就越显著,物质产品再生产的发展就越依赖于精神产品再生产的发展。正是非营利组织经济活动的特殊性,使得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成为预算会计中的一个单独的分支,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也成为政府财政对单位控制的一个独立的分支。

从我国目前的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状况来看,非营利组织的财务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家包办事业已成过去,根据公共财政理论及社会共同需求的标准,应重新确定财政对事业单位供应资金的范围和标准,并体现多渠道筹集事业发展资金、多种形式办事业的特点。第二,树立统一的预算概念,彻底改变以前将事业收支分解为预算内、外两部分,事业单位只反映财政拨款的收支情况,其他收入与支出相脱节的状况。将财政补助收入和非财政补助收入以及包括事业支出和其他支出在内的全部收入和支出,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建立一个能够全面反映非营利组织财务收支的财务体系,以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第三,借鉴企业财务的一些管理概念和方法,运用经济手段,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我们研究我国目前的非营利组织财务的特征,是为了按照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有效地制定法规制度,使之更好地适应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工作的需要。但是,这决不意味着非营利组织财务已经企业化了,已经按企业财务的规则运行了。这是因为:

首先,我国目前的非营利组织财政拨款并非资金来源的唯一渠道,但是财政拨款在非营利组织收入中还占据着重要地位。从总体上说,其他资金来源仍处于辅助地位。个别非营利组织虽然能做到日常收支相抵,但重大工程项目依然要依靠国家财政扶持。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活动同政府财政资金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应该受到国家财政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约束,而且其财务会计法规制度的建设也主要由财政部门负责,内部控制制度也需要报财政部门备案,财政部门在财务控制中有责任纠正其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缺陷,使单位内部的财务控制和外部财务控制很好地衔接起来。

其次,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及资金来源,决定了绝大多数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水利、林业、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非营利组织提供的均是公共产品,而追求利润必须会使其业务活动偏离政府事业发展的方向。这里还要指出,一些单位虽然能够实现收支相抵后还有结余,但这是它们加强管理、量入为出的结果,绝不等于在主观上就是以营利为目的。

三、对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基本运作

(一)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本质

控制(control),可以看作是修正、影响、操纵和调节的同义词,而不是强制(特别是现代控制)的同义词。高级汉语大辞典将控制定义为:“掌握住对象不使其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愿活动。”控制的这一定义明确了控制是由控制主体、控制客体、控制目标、控制方式等要素组成。控制主体,即控制者;控制客体,即控制对象;控制目标,即控制者的意愿;控制方式,即控制的实现形式。

通常而言,财务控制是指财务监管部门及其人员通过财务法规、财务制度、财务定额、财务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财务控制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在财务管理中,如果仅有财务计划(预算),但对实现目标的行动没有控制,就难免出现财务失控现象。从三者间的关系来看,预算是为财务控制指出方向,提供依据,而财务控制则是预算落实的保证。正是从上述意义,可以说,没有控制就没有管理。

对于营利组织来说,财务控制的核心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通过对资金运动的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增加企业的财富,也就成为其财务控制的核心目标。对非营利组织而言,控制的目的是保证其财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由此,我们可以把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定义为以制度、预算等为主要手段,通过规范和约束非营利组织及其内设机构的财务行为,保证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事业发展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从机制的角度分析,财务控制以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为宗旨和标志。由于任何个体都有其目标,财务控制从内部而言,首先就是要减少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冲突,同时从外部还要减少组织行为与政府财务管理目标的冲突。因此,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是一种管理活动。财务控制是一种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最强的控制。它在非营利组织经济控制系统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起着保证、促进、监督和协调等重要作用。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主体

财务控制的基本功能是限制委托人和人之间的财务信息的不对称性、财务契约的不完全性和财务责任的不对等性。根据委托——理论,关系存在于一切组织、存在于经济组织的每一个管理层次上。前面我们已经得出结论,存在于非营利组织中的委托——关系具有三个层次,因此,其财务控制也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财政部门代表政府进行的财务控制,由于它来自组织以外,我们把它作为外部财务控制来研究;第二个层次是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对其内部各职能部门的控制;第三个层次是其内部职能部门对员工的控制。由于第二、三两个层次的控制来自于组织内部,属于内部财务控制的范畴。因此,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来自于两个层面:一是来自于组织以外的控制——主要是政府财政部门的控制;一是来自于组织内部的财务控制——这一层次控制主体主要是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而财务人员的作用是最基础的。

虽然外部财务控制与内部财务控制都不可偏废,但就大部分非营利组织而言,外部财务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财政部门是政府专司国有资产和财政性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通过财政政策及其他手段,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制度相比,执行财务控制制度同样重要。一项制度如果没有人执行,则形同虚设,不建立制度和不执行制度在效果上是一样的。因此,内部财务控制也不可偏废。

相对而言,在非营利组织建立起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目的,首先是执行外部财务控制制度,为外部财务控制的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从一定意义上说,其外部财务控制目标实现了,也部分地实现了内部财务控制的目的。当然,在围绕外部财务控制实施内部财务控制的同时,内部财务控制也要为实现内部管理目标服务。

从机制的角度分析,财务控制决不只是财政部门和组织内部财务的事情,也不是非营利组织管理者的责任,而是政府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的综合的、全面的管理。在非营利组织,一个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的体现。反过来,财务控制体系的健全也会促进财政管理体制的完善。

(三)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目标

1.总体目标。目标是系统所希望实现的结果。财务控制目标是财务控制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评价财务控制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目标是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所要达到的目的。如前所述,财务控制的对象是非营利组织及其内部机构的财务行为。应该说,非营利组织外部财务控制的目标与内部财务控制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即促使其单位内部建立和完善符合管理要求的财务管理结构;依法、科学地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收支行为;督促非营利组织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履行职能过程中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通过财务控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财务、财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非营利组织外部财务控制的目标。非营利组织外部财务控制的实现除总目标之外,还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非营利组织属于非物质生产领域,但也同样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营利组织一方面为社会提供科学、文化、教育等等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又是商品、劳务的购买者和消费者。非营利组织必然要介入市场,必然要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去办事。

(2)市场经济要求非营利组织要引入竞争机制,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实践证明,非营利组织仅仅依靠政府投入谋求发展是不够的,只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建立自我发展的新机制,才能持续存在,健康发展。因此,客观上要求不断改革和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制度,在财政政策上为非营利组织降低成本,合理利用组织内部的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为了在市场经济的机制下获得良性发展,非营利组织必须摆脱依赖思想,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项事业基本由政府包办,财政是资金的唯一供应者,单位需要多少钱,财政就供多少钱,由财政来平衡单位的预算。这种体制不利于有效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助长了非营利组织的依赖思想,加重了财政的负担,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也缺乏内在的生机和活力。因此,财政部门必须规范资金供应范围,改革资金供应方式,建立起一个有利于非营利组织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财务控制体制。

3.非营利组织内部财务控制的目标。非营利组织的内部财务控制的总体目标是保证组织内部的财务活动规范、高效,并保证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具体说来,必须达到以下目标:(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政、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组织收入和支出活动。(2)建立和完善符合管理要求的财务机构,形成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3)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确保各项财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和财产的完全完整。(4)依法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主要方式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对组织控制的实现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控制方式的变化不仅影响着对组织的控制,而且通过组织控制方式的改变,影响着现代社会的控制。传统的控制是通过一条指挥链来行使控制权,即控制权人逐层向下级被控制者指令,并要求下级必须服从的强制性控制。这种控制方式中的关键要素是严厉的纪律,并且需要通过强制性的实施细则加以实行。这种控制方法与官僚政治体制相匹配,目前在西方市场化国家已经不作为控制方式使用的重点。

目前公认的较为有效的控制方式有以下几种:(1)制度控制。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程序的建立,使对组织的控制有了明确的依据。这种控制方法将传统的以纪律为核心的指挥链式的控制融于其中。其核心是通过制定严格的制度(当然也包括政策、程序等),确立组织及其内部岗位人员的行为规范。有效的制度不仅可以约束被控制者的行为方式,而且可以限制控制者滥用控制权,由于制度控制方法与法规社会相匹配,而成为现代社会实施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2)技术控制。这种控制通常指的是通过控制作业程序而进行的控制。它的另一个意义是通过对业务运转程序的改革,增强业务运转程序的可控性,使业务运转程序更加科学、合理并有效率,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3)激励控制。激励控制提供了一种进一步控制的机制。为了降低成本,实现管理目标,必须设计一套完整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是与业绩紧密相关的。由于大部分组织的业务是可以考核的,如果将组织的管理者及职工个人收入水平、晋升机会与业绩联系在一起,管理者与普通职工的工作质量与个人利益就形成了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从而达到控制组织的管理者及其员工行为方式的目的。

结合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上述几种方式在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中,可以具体化为预算控制、制度控制、收入控制和支出控制。其中收入和支出行为是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主要对象,而财务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预算以及用以规范收支行为的各种法律、法规、行政组成的制度体系。

1.预算控制。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非营利组织的预算是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在财务上的体现,也是政府分配资源方式的具体体现。因此,它是搭在政府财政部门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桥梁,也是对非营利组织进行财务控制所使用的主要手段。通过对预算管理方式的改革,可以增强预算管理方式的合理性,增强政府财政部门控制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收支行为的能力和效率。

2.制度控制。制度控制是控制的基础。制度是一种行为规则,在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制度非常广泛,但核心是两大制度体系:一是预算管理方面的制度,一是财务收支方面的管理制度。

3.收入控制。经费筹集是非营利组织财务行为的起点,也是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起点。在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控制当中,收入控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决定着预算、支出控制的有效性。

4.支出控制。支出行为是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重点,财务性资金的分配和有效利用是包括非营利组织在内的公共支出管理的核心问题,如果说预算控制主要控制的是资源的分配方式,那么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则是支出控制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j.斯蒂格里茨。1988.政府经济学。北京:春秋出版社。

2.詹姆斯。m.布坎南等著。类承曜译。2000.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郭复初。1998.财务专论。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4.冯建。1999.财务理论结构研究。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5.冯巧根。2000.会计控制与委托分析。会计研究,11:20.

6.罗飞。2001.论国家作为出资者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会计研究,4:4.

7.王庆成等:论事业单位会计的地位。中国财会网。

8.宋德福主编。1998.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中国方正出版社。

9.汤谷良。2000.财务控制新论。会计研究,3期。

10. r.威尔逊著,苏通等译。1987.实用成本会计控制指南。北京:北京在学出版社。

11.夏恩。桑德著,方红星等译。2000.会计与控制理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2.李斯特。1983.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北京:商务印书馆。。

13. robert simons.1995. control in an age of empowermen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rch-april.

14. john fanning.1998.budgeting in the 21sl century. management accounting.11.

相关期刊更多

理财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审计厅

中国财政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