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保护环境的好处

保护环境的好处

保护环境的好处

保护环境的好处范文第1篇

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天召开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明确目标,总结经验,强化落实,认真抓好“十二五”期间特别是2011年的环境保护工作。刚才,春林同志回顾总结了我市五年来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并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重点突出,措施有力,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十一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规划提出的主要指标特别是约束性指标基本完成,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在这五年中,我们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发展,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环境保护队伍经受住了考验。在经济增速和能源消费总量均超过规划预期的情况下,可以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对环境保护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彻底抛弃“两高一低”,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必须努力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统筹协调发展。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压力,全市上下必须清醒认识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一,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势必增加环境承载力。目前,欠发达、欠开发仍是我市的基本市情,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污染物排放总量还会大幅增加。“十二五”期间,国家初步确定西部省区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COD和NH3-N(氨氮)8%、削减SO2和NOX(氮氧化物)10%的目标。结合我市经济总量小、人口基数大和排污总量剧增的实际,发展和污染减排之间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环境保护的工作压力很大。第二,环境污染发生转移,农村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衰退;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环境状况不断恶化;植被被破坏,土壤受污染,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减弱……如果这一发展态势不能受到根本控制,后果不堪设想。第三,环境保护自身能力建设远跟不上新时期的工作要求。在发达地区,得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投资,环境监测、监察能力建设基础好、起点高,工作成效明显。在我市,尽管“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有所发展,但还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尤其是为环境执法提供数据基础的环境监测能力严重缺失,存在着人员结构单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经费投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环境保护能力不容乐观。第四,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环境压力巨大。“十二五”时期,我市将迎来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规划两大历史机遇,加之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试验区的高度重视,国家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对我市的支持力度将显著加大,我市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按照产业梯次转移规律和我市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第二产业将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化工、煤炭、电力、原材料、建材、食品加工等行业将加快发展,资源开发强度将进一步加大,污染物排放量将大幅增长。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基本格局一时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扭转,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十分巨大。第五,环境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环境保护贯穿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两大领域,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环境保护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需要。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处理得好,就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多赢;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甚至影响社会稳定。现在,环境污染威胁和危害群众健康的现象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环境保护已成为群众的热点领域。这说明,人民群众越来越把环境质量作为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对环境保护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期望越来越高,诉求越来越多。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及时解决。此外,近期我国各地发生的环境事件,如福建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大连新港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安徽怀宁电源厂污染儿童血铅超标等,无不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

二、突出重点,切实解决当前环境保护的突出问题

“十二五”时期,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上衔接,抓紧制定环境保护控制指标和监管措施,确保环境保护工作有力、有序推进。2011年,各镇乡办事处、市直有关部门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管理,围绕目标定任务,围绕任务抓落实,切实开展环境保护各项工作。

一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加快推动发展方式持续转变。当前,环境保护工作要服务于经济发展,同时又要考虑环境容量,把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把环境管理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努力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兴产业,优化经济结构。要在区域布局中,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谋划,合理布局,优化产业发展空间。要大力推动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积极推广新兴技术,大力发展应用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环境保护产业和低碳经济。要在新农村建设中,着力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格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事业统筹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十二五”工作中是相互促进的,“十二五”期间,生态建设一定要立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如果我们产业结构调整还维持“十一五”状态的话,市生态文明建设要有新的进步,那是很难的。为此,必须下定决心,通过环境保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该关的关,该停的停,决不手软。如果我们的产业还是以那些污染排放重、能量消耗大的产业为主体的话,那势必会影响我市的经济发展。

二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建立完善的污染防控体系。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完善措施,健全污染防控工作体系。一是抓源头治理。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和排污权交易等“源头防治”措施,严厉惩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认真开展规划环评和战略环评,积极探索重大决策环评方法,所有建设项目必须达到环评要求,做到增产不增污,努力实现增产减污。要真正抓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把好污染排放“总闸门”。“十二五”减排增加了两项指标,总体难度比“十一五”更大。对于市政府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各单位要克服一切困难,千方百计确保完成。二是抓综合治理。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淘汰传统落后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构建低消耗、少污染的现代生产体系。要大力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模式,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绿色采购和生产者责任延伸等制度,推行垃圾分类和消费品回收,完善资源回收利用,建立绿色、节约的消费体系。

三要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一是抓好水环境保护。水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市的饮用水主要来自倒天河水库和利民水库,为三类水体标准。然而,这一全市人民的生命之源近年来已经受到了污染,水质有富营养恶化趋势,必须加大污水收集处理和农业面源治理力度,不断改善水质量,保障市民饮水健康。二是健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监管的长效机制。必须要把落实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长效机制作为今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落实。三是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始终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为环境质量改善保驾护航。

四要及时化解环境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各类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增多,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环境污染扰民投诉日益增多。要坚持预防与处理并重、执法与服务兼顾的原则,转变工作思路,寻求合理解决环境纠纷的正确途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健全机制,完善环境工作制度和程序,加大环境处理工作的执行力。要对全市环境进行调查处理,严格执行首问负责、专人登记、领导批阅等制度,及时上报信息并向主管领导汇报处理情况,在规定时限内赶赴现场做好调查处理、回访反馈等工作。二是严格把关,有效预防环境投诉。要做好前置审批,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产生,对新建项目选址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不符合政策规定的坚决不予办理,杜绝环境问题的出现;对位于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预先征求群众意见,群众没有意见的再行办理,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投诉的发生。三是严格环境执法,加强部门协调,提高工作效率。要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对政策明确、需要解决的合理诉求,一次性解决到位,让群众息诉罢诉;要积极主动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同时逐一落实措施,防止矛盾积累和激化;对于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做到领导包案,采取定时限、定责任、定方案的方式,一包到底,限期处理问题,实现“人要回去、事要解决、案结事了、息诉罢访”的工作目标。四是定期排查,集中整治,消除环境隐患。要针对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矛盾易发、相对集中的特点,开展环境噪声专项整治,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境保护专项行动,集中力量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开展排查,努力做到环境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防范、早处置,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要及早发现,提前做好准备,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齐抓共管,努力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做好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单靠环境保护部门很难取得重大突破,务必做到统筹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不断开创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

一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提高应急管理水平。要以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查处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破坏生态环境和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违法行为。要实行部门联动机制,加强污染事故防范和应急管理,重点加强对河流沿岸和人口密集区化工、采煤、洗选企业的监管,规范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及危险废物的安全管理,消除环境安全隐患。要进一步完善环境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增强防范和处置突发性环境事件的能力。

二要进一步明确各镇乡办事处和市直相关职能部门环境保护执法的监管责任。严格实行环境保护问责制,环境保护部门要强化统筹协调,其他各职能部门和各镇乡办事处要通力合作,对因决策失误或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造成环境污染的,要依法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三要加强宣传教育,广泛动员,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去年6月,环境保护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为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各镇乡办事处、市直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广电等部门要加强配合,以“六·五”世界环境日等重要纪念日为契机,确定统一的宣传主题,开展创意新、影响大、形式多样,群众易接受、喜闻乐见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对破坏环境的典型违法案件跟踪曝光。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全民环境保护科普活动,全方位、多渠道地宣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努力营造人人爱护环境、个个讲环境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环境工作,充分发挥“12369”环境保护热线的作用,拓宽和畅通群众举报投诉渠道,多渠道听取公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机制,推动环境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保护环境的好处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切入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落脚点,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为全市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依法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完成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任务。到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中心城区、市域绝大部分城镇和重点流域环境质量符合环境功能区划标准,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期末降低20%,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3.19万吨和5.64万吨以下,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80%,县级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85%,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0%,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农村饮水条件有所改善,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三)建立健全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要根据全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将区域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制订相应的区域开发和保护政策,充分发挥环保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产业聚集,集中治理污染,降低污染治理成本,提高企业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发展模式,积极开展示范试点,建设好宜昌开发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和香等7家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大力推进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资源的回收及再生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并依法强制审核。

(五)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加大政策扶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加强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所需环保技术、装备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大力发展节水、节能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产业,实现磷泥、磷渣的综合利用;发挥环保产业协会、环境科学学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快发展环保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环境工程设计及环保设施运营等环保服务业。

三、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六)以饮水安全和功能区达标为重点,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市环保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环境功能区方案,并按规定报批。制定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向水源保护区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依法查处危害饮用水源的环境违法行为,定期监测并公布水源地水质状况。认真组织实施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快制定长江宜昌段、柏临河、沮漳河、渔洋河、玛瑙河等流域及运河、清江库区(境内)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强工业污染源排查治理。市经委负责小酒精、小味精行业的治理,市环保局负责小造纸、小柠檬酸、小印染行业治理工作,按省政府要求完成关停任务。

(七)以二氧化硫减排为重点,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所有燃煤电厂,在年底前必须安装脱硫设施和在线监控装置。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科学有序开发水电。严格执行中心城区淘汰燃煤锅炉实施方案,质监部门对应淘汰燃煤锅炉不再办理年审手续。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小水泥、小炼铁、小炼钢行业专项治理,市经委负责小火电行业专项治理,按省政府要求完成治理任务。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范机动车排气检测,严禁排放不达标车辆上路行驶,淘汰污染严重车辆。

(八)以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为重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市建委、市城管局要加快推进全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确保“十二五”期间县以上城市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置场,并正常运行。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要积极争取国家环保资金支付。环保部门要加强已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的监督,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要加快中心城区和县以上城市重污染企业的整治、搬迁,综合整治内河、内湖污染。市公安、城管部门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生活和建筑噪声、施工扬尘、饮食业油烟等污染问题。切实开展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活动,力争年内通过国家验收。

(九)以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乡村环境保护。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加快实施农村改水工程,完成乡镇以上集中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工作,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加强对水源地监测与管理,防止发生水源污染事故。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综合治理,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加强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科学指导养殖业合理规划布局,对新、改、扩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要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对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限期治污改造,确保达标排放。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力度。发展县域经济要严把环保审批关,防止污染向农村转移。

(十)以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监督为重点,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对磷矿等各类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管,做好矿产资源开采区的生态恢复。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影响。旅游资源开发要避免人为建设、无序或过度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加强湿地保护,禁止开垦、占用或随意改变用途等破坏湿地的行为。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力度。加快实施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国土整治、水土保持、“小水电”代燃料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十一)以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和辐射环境监管为重点,维护环境安全。积极推进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的安全集中处置工作,加快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制度和联单管理制度。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理处置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开展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事故隐患排查,督促企事业单位对存在的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进行限期整改,对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单位要责令停产停业整治。加快辐射环境监管体系建设,强化辐射污染源的跟踪监管,确保环境安全。

四、完善环境保护的保障措施

(十二)严格环境准入。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各类综合规划、专项规划及开发建设规划必须按规定进行环评,未经环评的规划不得审批。实行建设项目环评“一票否决制”,对未依法履行环评审批程序的建设项目,发展改革、规划、土地、建设、工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金融机构不得提供贷款,电力部门不得供电。对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方,停止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对生态有较大影响的项目。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未建成环保设施的不得试生产,未通过环保验收的不得正式生产,对以试生产为由长期排污的单位要严肃查处。

(十三)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科学合理制定全市“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分配到各县市(含区)并落实到具体排污单位。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所有排污单位实行持证排污,禁止无证排污或超总量排污。适时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市人民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各地区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情况,对没有完成控制任务的地区和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十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环保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各项环境监管制度。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排污的单位实行限期治理,治理期间应予限产、限排,并不得新建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对不按规定停产整治的,要依法强制执行,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事故、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环保部门可采取临时封堵排污口、封存污染设施、停产整治等应急措施。严格执行排污收费制度,依法征收、管理、使用排污费。深入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对于重大环境违法案件,要挂牌督办。按照区域生态系统、流域管理方式,探索建立区域、流域环境监管机制,增强环境监管的协调性、整体性。

()提高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成市环境监控中心。市级以上重点排污企业必须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并与市环境监控中心联网。完善空气自动监测站(点),在长江、黄柏河、官庄水库、沮漳河等重点水域抓紧设立水质自动监测站。年底前,市、县两级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机构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强市、县两级环境应急体系建设,提高环境灾害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十六)运用市场机制推进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全面实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收费制度。到年底,县市政府所在地城镇都要按每吨0.8元的标准开征污水处理费,凡收费不到位的地方,当地财政要对运营成本给予补助,以保护污水处理厂保本微利、正常运行。各地要推进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市场化动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制定生态补偿办法,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十七)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本市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环保投入纳入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加大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示范工程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的投入,要将环保行政机关、监督执法、监测、信息、科研、宣教、放射性与危险废物管理等环保机构编制内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监督执法经费、仪器设备购置经费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要将“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重大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建设工程项目,优先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排落实建设资金和工作经费。对列入国家和省环境保护工程计划的项目,各地要积极筹措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加大环保科研资金投入,科技部门要将环保技术研究列入重大科技专项,重点支持环保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企业对区域污染防治、水体修复、生态保护、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等关键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

(十八)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规范环保人员管理,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环保队伍。各地要选派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强的领导干部充实环保部门。各级人事、编制、环保部门要对环保系统的行政、事业编制进行认真清理核实,加强编制管理,严把进人关,清退超编人员,补充必需人员。

(十九)健全社会监督机制。推进环境保护政务公开,完善环境质量公布制度,公布污染严重企业名单,及时污染事故处置信息,公示环境保护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情况,定期年度环境状况公报。完善环境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将环保指标纳入各级统计公报定期。建立环境保护公众听证和公示制度。完善环保举报制度,畅通群众投诉渠道。

(二十)营造全民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以青少年、公务员和企业经营者为主要对象,开展环保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环保意识,促使企业经营者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新闻媒体要加强环保公益宣传,及时报道党和国家环保政策措施,宣传环保先进典型和新经验,曝光环境违法行为。教育部门和干部培训机构要将环保知识纳入教学的重要内容,大力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和知识。开展生态县市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创建工作,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鼓励节约资源,促进环境友好,形成全民保护环境、共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良好局面。

五、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十一)落实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和本系统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成立环境保护综合协调机构(环委会),定期听取环保工作汇报,加强部门协调,研究解决重大环境问题。要定期向同级人大、政协报告或通报环保工作,并接受监督。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完善对县市区主要领导“人居环境与污染控制指标”考核办法。将环境保护内容纳入市人民政府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的综合目标责任书中,定期检查,严格考核,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和问责制,对没有完成环保任务的地方政府、部门、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取消其当年评优创先资格;对因决策失误或监管不力造成重大环境事故、严重干扰正常环境执法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保护环境的好处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数字环境;保护;监测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51-119-02

自从数字环境保护概念被提出以来,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随后在国内一些大城市诸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展开了数字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目前,如何加强环境的保护工作已引起了全民的关注,尤其是在对环境的监控工作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针对当今监控环境的数据类型复杂、统计数据量较大、而且区域范围广等特点,如何利用新的环境检测方法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数字网络技术来监测环境保护具有良好地效果。

1 数字环境保护监测的介绍

1.1 数字环境保护监测的概念

数字环境保护监测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依托于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统计能力,首先将能够反映环境保护的数据进行大量的统计采集;其次,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功能,将采集的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在处理数据中,为了提高效率,对其进行分类,规划到环境管理的不同部门,方便进行有效地数据信息决策;最后,借助于网络技术,将处理过的环境保护数据进行网上公示,便于公民的查阅了解和环境管理部门的管理。通过数字环境保护监测,既增强了对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力度,又能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1.2 数字环境监测工作的内容

在数字环境保护监测建设工作中,通常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数字环境监测网络硬件建设工作,另一方面是数字环境监测信息管理技术系统化建设工作。在数字环境监测的网络硬件工作中要注重加强网络硬件的基础性建设,并能够提供网络信息的基本服务项目,方便数字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在数字环境监测的信息监测系统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加强信息监控的应用系统的建设,例如,加强办公条件的改善、建立符合标准化环境监测站、完善环境保护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维护数字环境的监控数据库。数字环境监测工作的具体内容将在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1.2.1 数字环境监测工作中的用户管理

在数字环境监测工作中的用户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电子身份的认证。数字环境监测工作中,要求每一位成员都应具有一个固定的电子身份,以区别不同的用户身份,同时,用户的电子身份还能够决定用户的权限。通过电子身份验证,用户就可以进行对数字环境监测系统的访问,进行相关数据资料的查询。

1.2.2 数字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数据存储

在数字环境监测工作中,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数字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同时对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合理的汇总,可以采用按照时间先后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数据的存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有效地数据的存储有助于环境保护检测工作的开展。对此,对数字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数据存储采用集中存储为主的策略,要求将大部分的数据存放在一起,集中处理存储;同时将需要特殊处理的数据存储到相关环保部门,最终将这些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确保数据的有效管理。

1.2.3 数字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数据备份

数字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数据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保护对象,对保护环境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一笔巨大的非物质财富,我们一定做好数据的存档工作。在这些数据中,为了避免因发生意外情况而造成的数据丢失,造成巨大的损失。一方面我们要做好保护现存数据的工作,另一方面,一定要有数据备份。这是保护数据的重要的步骤,可以在不同的区域进行数据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1.2.4 数字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数据管理

在数字环境监测工作建设中,大量的监测数据都被存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加强数字环境监测工作的进行,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此,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1.2.5 数字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数据分类

在数字环境监测工

中,所采集的数据必须经过专业的处理分类,否别,价值不大。因此,根据环境监控工作的要求,对数据进行归类划分,进行相应的总结归纳,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开展,为环保信息工作提供方便的数据查询。

2 数字环境保护监测信息标准化

实施数字环境保护监测信息标准化,是做好环境保护监督工作的基础,只有具有统一的数据标准,才具有环境保护监测的基准。同时,通过数字环境保护监督信息标准化制度的实施,环境保护各部门之间加大协商沟通力度,加强交流合作,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2.1 数字环境保护监测管理信息系统

在数字环境保护监测管理系统中,具有统一的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是实现数字环境保护的最重要环节,管理系统可以直接将处理的数据输送到环境管理的各个部门,最终帮助用户实现现代化管理。因此,环境管理的各部门必须重视管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工作。为了完善管理系统,我们需要开发统一标准的环境监测数据系统,通过这一标准化系统管理的应用,我们可以方便的进行数据查询,交流沟通,对数字环境保护监测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2.2 数字环境保护监测信息服务

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我们开展数字环境保护监测信息服务项目,在此工作中,将采集的数据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合适的处理,满足用户的需求。

2.3 数字环境保护监测信息

数字环境保护监测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将处理的信息进行,为公众提供环境变化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借助于网络的优势,将反映环境指标的各项数据进行定时的和更新,最终形成一个反映全国环境变化的数字环境保护平台,方便大家随时的了解环境的变化情况。  2.4 数字环境保护监测的安全管理

目前,在数字环境保护监测工作中,几乎所有的数据都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完成。在工作过程中,会存在着一些漏洞,具有计算机网络风险,做好数字环境保护监测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必须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防止非法对数据进行访问;同时,还要做好数据的完整性工作,避免数据在输送过程中的失真和丢失,防止数据的人为改动,确保数据的完整,保证所采集的数据能够应用。同时,定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检测,维护数据的正确显示,如果系统发生故障时,要尽快的进行修复,确保用户的应用。

3 数字环境保护监测建议

实施数字环境保护监测,为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方便,有利于环保工作的进行,尤其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局势下,数字环境保护监测对提高环境质量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但是,目前的数字环境保护监测工作并不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如何提高数字环境保护监测提出几条建议。

首先,数字环境保护检测的工作应该具备整体规划。具备整体的规划,能够更有效的开展数字环境保护工作。在规划中,内容要完善,包括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当前环境现状的分析、应用的技术手段、具体实施的步骤过程、人才装备、管理体系、资金预算以及相关单位的调配等。在这些内容中需要进行详细的概述,合理地安排,统筹兼顾,为实现整体规划做好充足的准备,保证数字环境保护检测合理有序的进行。

其次,在数字环境保护检测工作中全面工作和重点工作相结合,做好数字环境检测资源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在环境保护监测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水资源检测、大气空气质量检测、工业排水检测、土壤检测等工作,将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后输入到数据库中,便于后面对数据的要求。在整个过程中,既要对数据统计全面,同时又要对重要的项目进行详细的开展, 最终为实现数据信息化和网络化奠定基础。

最后,根据需求,开发合理的数字环境保护网络系统。目前,数字环境保护管理网络并不十分完善,还有一些地方需要进行合理的改善。针对这种情况,通过考察调研,可以开发新的数字环境保护监测网络系统,能够更加合理的反映环境保护现状,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良好的效果。

4 结束语

数字环境保护是科学发展的产物,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道路。数字环境保护监测能够更加有效的反映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对数字环境保护检测进行论述,更加清楚的展示了数字环境保护检测的优势,为将来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董广霞,陈默,傅德黔.我国环境统计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环境监测,2009,25(5).

[2]王淑梅,张芳,李英芹.谢娜.wang shumei.zhang fang.li yingqin.xie na 加强环境统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19(4).

[3]李学斌.li xue-bin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江西化工,2009(3).

[4]王肖娟基层环保部门环境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1(1).

保护环境的好处范文第4篇

一、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感,认清严峻形势。

环境问题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提上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为各国政府发展经济、管理社会的重要任务。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与人类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可以说是人类在环境恶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的被动选择。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沙漠化、石漠化问题突出,植被破坏严重,珍稀动物灭绝,城市、农村饮用水紧张,资源过度消耗,能源日益紧缺,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产生活。

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国的环境形势也日益严峻。一方面。正处于工业化的过渡时期。从各国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上看,这个阶段是最容易造成环境破坏的时期。另一方面,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资源需求大国,如果处理不好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必将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今年3月16日,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讲:中国经济存在巨大问题,依然是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的问题”所谓不可持续,就是还没能很好地解决节能降耗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摆在面前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而且是需要长期努力的问题”节能减排”成了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这充分说明,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全国人民的普遍关注。

山清水秀,县环境问题同样不容乐观。许多同志认为。地域广阔,工业不发达,环境容量还很大,没有必要这样重视环境保护,这种认识是极端错误的从直观现象上看,现在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明显减少。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环境遭到破坏。因此,同样面临着不应回避、不容乐观的环境问题。一是环保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缺乏基本的监测和治理设备;二是环保投入跟不上日益迫切的环境治理要求;三是土地石漠化、水土流失、野生物种保护等生态问题突出;四是乡镇、农村环境问题普遍较差,清洁能源覆盖面小,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很大差距;五是干部群众环保意识比较淡漠。一部分干部“重发展,轻环保”思想根深蒂固,群众对环保的关注和参与程度还相当滞后。县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主题,实施“工业化、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大战略,打造“三极两园、三线五库”目标任务,如果环保工作搞不好,就会严重影响我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这就要求我必须正视环境保护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境保护的主动性和紧迫感,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环保、参与环保、支持环保的良好氛围,真正走好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切实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明确职责任务。

就是因为环境保护必须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之所以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是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从8个方面强调明确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环保责任。环境保护工作的系统性、社会性、全球性决定了环境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各个阶层直至每一位公民都要在充分享受环境权益的同时,积极履行环保义务和责任,共同维护和保护好我生产生活环境。

形成政府、企业、民众“三位一体”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环保责任体系。政府作为环境保护的决策者、管理者,一是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机制。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到环境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存在环境问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环保部门作为政府组织实施环境保护工作的职能部门,必须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认真搞好环境保护的日常监测、管理工作。乡镇要在环保部门的指导下制定环保规划、明确职责任务、做好日常管理。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把职责任务分解落实到村组和农户,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为目标,积极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企业既是环境的受益者又是环境问题的制造者,还必须是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主体,首先就应做好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工作,走新型工业化和现代企业之路,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和自觉做好污染治理。民众既是环境的享有者,自然也是环境保护的监督者和参与者,必须牢固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全民环保意识。只有有效地建立起“三位一体”环保责任机制,环保的决策、投入、监督和参与也才能得到有效实施,环境保护的目标也才能真正实现。

增强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从某种意义上讲,二是必须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县环境保护的根本问题不是污染治理,而是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问题。要采取各种方法和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宣传环境保护对实施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构建和谐的重大意义,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增强企业、民众的环境权益意识、环保责任意识和环保参与意识,广泛调动各级各部门、所有企业和广大群众加强环境保护的热情和积极性,使他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积极履行自己的环境保护义务和责任。

三、建立环境保护工作良好运行机制,把住关键环节。

涉及到所有区域、领域、行业和人群,环境保护关系到整个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良好的环保运行机制,保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从宏观管理角度讲,第一。环保法律法规涉及众多领域和部门,不是环保一个部门就能完全执行得了政府各职能部门都应是环保的责任部门。因此,建立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科学实施环境治理的前提,既使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得到综合贯彻和实施,保障环保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可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防止和减少破坏环境行为的发生。这种综合决策机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环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凡与环保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都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环保联席会议,就如何贯彻执行环保政策、法律法规等进行充分论证和协调。二是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决策时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时期规划、区域规划、行业规划等都必须有相应的环保规划和目标。三是要突出环保第一审批权。所有建设项目从立项、选址、建设、验收、投入生产或使用都必须有环保部门的参与并符合环保要求,方可投入建设,所有环节都必须有环保部门的审批认可意见。

建立和完善统筹兼顾与促进发展的工作机制。开展环境保护中,第二。要统筹兼顾,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又要搞好环境保护,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更快更好”发展目标,这个“更好”就包含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二要处理好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保护的关系。要始终坚持两者并重,做到既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又加快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不断增强环境可承受能力、自我修复能力,切实维护生态平衡。三要处理好严格执法与优质服务的关系。对造成污染的企业,要坚决按照规定该关闭的关闭,该取缔的取缔,该停业的停业,该治理的治理。坚决执行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同时,更应积极为企业出主意、找出路,帮助企业制定规划,落实环保措施,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建立和完善预防为主与综合治理的环境治理机制。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方针,第三。决策上统一规划,科学决策,突出预防为主,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发展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步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清洁生产、循环经济道路,以污染治理化解环境压力、以资源节约优化经济发展、以环境友好促进社会和谐。首先是控制源头污染。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将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将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环保部门要科学制定污染物排放和削减计划,严格实施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将排放指标分解下达到乡镇和重点排污企业,不得突破。其次是发展循环经济。一般而言,循环经济就是指以资源的有效利用、污染物的最少排放、对人和环境的最低危害为前提,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为主的发展,转变为生态资源循环发展的经济。各企业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快速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再次是严格准入制度。重点项目建设中,要严把产业政策关、布局关、环境容量关、监督关,从严控制污染源。环保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前置审批的责任,凡属国家环保总局禁止审批的十类项目和市上明令禁止的坚决不予审批,杜绝未按规定履行环境评价审批手续、未批先建项目的产生。

四、严格考核,加强领导。确保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抓好抓实

保护环境的好处范文第5篇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特别是第*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不断加大农村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重点开展了对生活污水、村镇垃圾、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尤其是解决了农村近1亿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部分农村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国农村生态环境形势总体上仍然比较严峻,农村生活污染、面源污染还相当严重,工业污染、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态功能退化等状况还在发展。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也制约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对农村环境保护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国仍然是农业大国,大多数居民还生活在农村,绝大多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也发生在农村。农业和农村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主要纽带,农村环境保护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环境保护特别是农村环境保护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致使环境治理严重滞后,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农村每年产生的90多亿吨生活污水基本上任意排放,2.8亿吨生活垃圾也是随意倾倒;化肥年施用量达到4700多万吨,有效利用率不到35%,造成了农村水体和土壤环境恶化。一些地方乱采滥挖、毁林开荒、超载放牧等行为屡禁不止,继续破坏着农村生态。不解决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就会动摇“三农”的基础,也会妨碍发展的步伐,甚至影响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必须站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全面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改变农村环保落后状况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在农村经济落后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上。农村环境保护作为农村社会事业的一部分,更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全国有4万多个乡镇,其中绝大多数没有环保基础设施;在60多万个行政村中,绝大部分污染治理还处于空白状态。农村化学需氧量(COD)产生量是城市的4倍多,生活污染日益加重,土壤污染面也在扩大,面源污染状况令人担忧。广大农村虽然地域辽阔,但水体、土地和居住地的环境一旦遭到严重破坏,就很难恢复,也会使环境承载容量受到极大制约。如果对农村污染再不加以严格治理,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发展持续不了。我们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统筹城市和农村环境保护,把农村环境保护放到重要位置。

解决危害农民健康的环境问题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环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在吃饭穿衣等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后,对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也有了更多的期盼。农村环境质量是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一些地方环境状况不仅没有好转,而且还在恶化。饮水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全国仍有近2.5亿农村居民喝不上干净的水,不能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这确实让人牵挂忧心。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发的群众投诉明显增加,其中大多数也发生在农村。改善农村环境,关系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关系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环境是难点。如果经济发展了,但生态环境恶化了,就难以实现全面小康。必须痛下决心,下大力气治理农村环境,维护农民环境权益,促进农村地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二、进一步明确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的重要时期。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着力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影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意见》明确了2010年和2015年农村环境保护的阶段性目标以及主要工作,我们要统筹安排,分步推进,使农村环境保护明显加强,农村环境状况逐步改善。下面,我着重强调三个方面。

第一,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水是生命之源。要把解决近2.5亿农村居民喝不上干净水的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好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的环境保护,建设清洁水源。要科学划定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加强对分散水源地监测与管理,防止发生水源污染事故。要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和环境敏感地区,加快建设乡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其他地区乡镇也要采取多种方式处理好生活污水。同时,要把污染防控和生态工程建设结合起来,继续加强重点流域、重点湖泊水环境治理。

第二,着力防治工农业生产污染。工矿企业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应当继续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要落实环评制度,坚持环保标准,加强环境监管,制止企业违规排放。同时,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放。惟有净土,方能洁食。要在认真做好全国土壤污染调查的基础上,加强对工农业用地的环境监测和评估,通过技术、工程等多种手段,积极防治土壤污染。同时,要加强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建设清洁田园。

第三,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清洁的环境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基本保障。一方面,要着手开展重点污染治理工作,针对那些严重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污染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集中进行整治,对经过整治污染问题得到解决的村镇,实行“以奖促治”。另一方面,要继续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搞好生活垃圾处理,发展清洁能源,加强绿化美化,对经过建设生态环境达到标准的村镇,实行“以奖代补”。这两方面工作,责任在地方,中央财政安排资金予以扶持,各地也要加大支持力度。整治农村环境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注意尊重农民意愿,切忌搞形式主义,因地制宜建设清洁家园,务求取得实际成效。

关于汶川特大地震受灾地区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在安置受灾群众过程中,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灾区不发生大的疫情,确保群众能够喝上干净水、有合适的生活环境。当前和今后几年,要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为契机,把灾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恢复重建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

三、不断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农村环境保护压力大、任务重。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农村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十分强烈,这种积极性应当充分肯定。但在新的阶段,农村发展必须创新发展观念、拓宽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模式。要认识到,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也可以出效益,环境好了,对投资的吸引力就大;环境不好,吸引力就差。要把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在经济发展中促进保护,在保护环境中求得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是处理好城市环境保护与农村环境保护的关系。城市环境和农村环境是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目前,不少地方对城市环境保护日益重视,而对农村环境保护还没有提到应有的重视高度。现在社会上有这么一句话,不一定准确,但很形象,就是“城市污染农村的水和地,农村污染城市的饭和菜”。农村环境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村居民的生存环境,也影响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的安全,城市环境也好不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坚持城乡环境保护统筹考虑,协同推进,把农村环境保护摆上同等重要的地位,促进城乡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三是处理好主动预防和被动治理的关系。国内外经验表明,环境破坏起来时间短、速度快、贻害无穷,而修复环境时间长、见效慢、代价高昂。日本治理琵琶湖污染,花费了巨额资金。我国一些湖泊由于面源污染等导致富营养化,投了不少钱治理,至今还难以解决严重的污染问题。近年来,一个小企业污染一条河,农民守在河边吃井水,这样的现象在农村地区屡见不鲜。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集中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做好预防工作,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