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菜市场的规划和设计

菜市场的规划和设计

菜市场的规划和设计

菜市场的规划和设计范文第1篇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肉菜市场是指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均大于500平方米,且摊档数超过50个的单纯经营肉类、蔬菜或含有肉类蔬菜经营项目的集贸市场。

对不属前款规定的肉菜经营场所,由各镇区按统筹规划的原则严格控制。

第三条肉菜市场建设应符合以下标准:

(一)中心城区的肉菜市场服务人口约10000人,服务半径约500米;

(二)各镇的肉菜市场服务人口约7000人,服务半径约1000

米。

第四条肉菜市场项目申请立项须提交下列资料:

(一)立项申请报告(附市场所在镇区的审核意见),内容包括:1、建设项目提出的理由和依据;2、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3、投资额(不含地价)及分年度投资计划;4、计划动工和竣工时间;5、筹措资金的方案;6、建设用地要求。

(二)投资额5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需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资金来源证明或银行贷款意向书(投资额的30%)。

(四)投资单位的营业执照或市工商局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五)土地使用证明或土地转让协议。

(六)平面规划图、选址意见书。

第五条肉菜市场项目立项审批程序:

(一)市场所在区管委会、镇政府或区办事处审核立项申请报告并加具意见;

(二)申请单位将第四条所列资料送市计委,由市计委审批立项(建筑面积*平方米及以上的肉菜市场项目,由市计委征得市财贸委的意见后予以审批立项)。

第六条建设单位凭市计委的立项批文到市有关部门办理项目开工前手续。

肉菜市场动工前必须到市计委领取《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许可证》。

新办肉菜市场必须到有关部门办理消防和建筑验收手续,手续完备后再到工商部门办理《市场登记证》,方可开业。

第七条符合《肉菜市场规划》,已营业但未立项的肉菜市场,必须补办立项手续。

第八条补办立项手续需提交下列资料:

(一)补办立项申请报告(附所在镇区的审核意见),内容包括:建设地址、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投资额(不含地价)、动工和竣工日期、资金来源等;

(二)投资单位的营业执照;

(三)土地使用证明;

(四)平面规划图、选址意见书。

第九条补办立项手续应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建筑面积*平方米以上(含*平方米)的肉菜市场项目,申请单位将第八条所列资料送市计委,由市计委会同市财贸委等有关部门进行会审通过后,由市计委补办立项手续;

(二)建筑面积*平方米以下的,申请单位将第八条所列资料送市计委,由市计委审批补办立项。

第十条肉菜市场补办立项手续后,投资单位应凭市计委的补办立项批文到有关部门完善相关手续。

第十一条规范新肉菜市场建设,根据《肉菜市场规划》市场布点和需求,综合考虑周边居民的消费水平、城镇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人口变动趋势、市场辐射面积、周边市场状况,做好新肉菜市场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各镇区应对新肉菜市场的建设严格把关,防止盲目建设,并督促建设单位办理各项手续,不得先动工、后立项。

第十二条改造旧肉菜市场,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制定旧肉菜市场改造计划,对场地拥挤、基础设施差的市场进行改造,区域密度过大的可适当调整重组,同时必须配套相应面积的停车场。中心城区旧肉菜市场的改造调整由*公用事业集团公司作出计划,分步实施。

第十三条整顿未登记肉菜市场,对本区域内未登记的肉菜市场进行甄别,符合规划布点要求和规范经营的,各镇区应督促其尽快补办立项并完善各项手续;符合规划布点要求但不符合《肉菜市场规划》的经营管理要求的,限期整改,或逐步拆建、改建、扩建,向规模化和规范化过渡;不符合规划布点要求的,应结合城镇改造,由附近符合要求的市场取代。

第十四条稳步推进肉菜市场超市化,鼓励有条件的超市或百货商场经营肉菜;鼓励建设肉菜市场配送中心,不断提高我市市民的生活质量。

第十五条各肉菜市场必须自觉接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肉菜市场的管理和行政执法,指导肉菜市场的开办单位按规范化管理市场。市场开办单位必须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第十六条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对本区域肉菜市场的规范管理工作,创造条件实现肉菜市场管理统一化、专业化,促进对肉菜市场的管理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移。

第十七条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㈠投资额在市审批权限范围内,符合国家、省和市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外资项目和公有投资项目除外),把立项审批改为登记制,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登记手续;

㈡对工业园区内的工业项目建设,市规划局、建设局可委托各镇区规划建设办公室审查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办理施工许可、质量和安全监督手续;

㈢除高层建筑(包括高层工业厂房、库房),以及涉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等工业项目外,消防局可委托消防大队审查有关消防事项;

㈣拥有员工500人以下、没有“三废”的工业项目的环保事项,市环保局可委托镇区环保所审核;如工业园区已作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有集中的污水处理厂的,除重污染项目外其他工业项目只需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并由镇区环保所按市环保局的委托进行审核;

㈤工业园区内企业需办理土地、房产审批或权属证明的,市国土资源局应优先给予办理,在规定时限内尽量缩短办证时间;

㈥其他相关部门在职权范围内对工业园区的工业项目优先办理并尽量简化审批手续。

八、完善工业园区电力设施配套建设。加快工业园区内电力设施的审批和建设进度,在相关手续齐备后,电力部门要保证电力设施配套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同步。

九、全面调整和清理对工业企业的各项收费项目,属已取消的收费项目,必须取消;允许继续收取的,在收费标准内按最低限收取,以减轻企业负担。

十、建立企业投资风险机制,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减缓工业企业的融资压力,推动中小企业竞争能力迅速提升,促进工业园区的建设。

菜市场的规划和设计范文第2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通过政府引导、区街主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市场运作、规范实施,建设“群众满意、政府放心”的社区便民放心菜工程。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2009年至2010年,以历下、市中、槐荫、天桥、历城5区为主的全市主城区范围内,按照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改发〔2005〕223号)和《*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社区500米半径或3000人配建1处300—500平方米室内蔬菜副食网点,1万人配建1处1200平方米以上的室内副食品市场(菜市场)”的规定,在现有社区菜市场的基础上,至2010年新设市场64处,改造提升25处,总面积28.5万平方米,基本满足城区居民生活消费需求。其中,2009年新设菜市场31处,改造提升19处,总面积17.7万平方米;积极引导大型农副产品加工配送企业设立社区生鲜肉菜连锁店;鼓励市内大型超市设立肉菜副食品专区,完成社区便民放心菜工程的60%。

(二)具体目标。

1.历下区新设18处,改造提升7处,总面积7.2万平方米。其中,2009年新设8处,改造提升2处,面积4万平方米。

2.市中区新设7处,改造提升5处,总面积4万平方米。其中,2009年新设5处,改造提升5处,面积3.1万平方米。

3.槐荫区新设12处,改造提升4处,总面积5.6万平方米。其中,2009年新设5处,改造提升4处,面积2.8万平方米。

4.天桥区新设15处,改造提升4处,总面积5.3万平方米。其中,2009年新设7处,改造提升3处,面积2.7万平方米。5.历城区新设12处,改造提升5处,总面积6.4万平方米。其中,2009年新设6处,改造提升5处,面积5.1万平方米。

三、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菜市场作为公益性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履行建设发展的主要职责。要充分发挥社区单位和大型专业化龙头企业在社区菜市场建设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机制。

(二)属地管理、以区为主。按照“重心下移”的城市管理思路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本着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各区政府为社区菜市场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全面落实规划建设管理的相关责任。

(三)覆盖社区、便民利民。按照社区人口密度和服务半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全面覆盖,形成10—15分钟生活圈,满足居民日常需要。

(四)标准规范、安全卫生。按照商务部要求的配建标准,制定全市统一的规范化菜市场建设和管理标准,达到食品安全、管理规范、交易公平、环境整洁、标识统一。

四、扶持政策

(一)安排专项资金。从市贸易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专项用于社区便民放心菜工程的建设。

(二)对达到规范标准的市场予以扶持。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符合标准的新建和改造提升市场,给予一次性扶持。具体标准:2000平方米以上(含2000平方米)按不高于30万元的标准给予扶持;1200—2000平方米(含1200平方米)按不高于20万元的标准给予扶持;500—1200平方米(含500平方米)按不高于10万元给予扶持。上述扶持资金由市、区两级各自按50%的比例共同承担。

(三)对相关收费予以减免。达到规范标准的正常经营的菜市场,业户公用水电部分(单独设表)按民用标准收费;菜市场摊位费、卫生费和垃圾清运费2年内减半收取。规划期内新建的菜市场,在办理规划、建设施工许可证时,免收相应费用;对上缴市级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费可全额用于支持该项目建设;对菜市场建设用地收缴的土地出让金净收益部分,经市政府批准,可用于支持该项目建设;对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新建市场,全额返还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四)鼓励大型专业化龙头企业进社区开展连锁经营。凡1年内开办20个以上、单体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生鲜蔬菜连锁经营店的企业,从市贸易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以每个连锁店1万元的奖励标准给予扶持。

五、建设与管理

(一)投资主体。按照“谁投资、谁拥有、谁收益”的原则,鼓励社会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兴建菜市场。

(二)市场规划。菜市场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居住人口现状进行配套完善,因地制宜,大、中、小相结合。新建居住小区菜市场按商务部有关规定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进行配套建设。现有居住小区内,占用规划确定的配套菜市场改作它用的,由所在区负责清理恢复市场功能;配建不足,确需新增设的,由所在区协调建设、规划部门安排合适地块或置换现有房屋用途,依照配建要求补建。

(三)市场建设。建设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并与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改造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四)竣工验收。新建小区配建菜市场的竣工验收,要作为整个住宅小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的一项内容,由市建委负责在综合验收中落实,所在办事处参与。小区配建的菜市场,按商务部规定配建的面积无偿移交给街道办事处,超建的面积按市物价部门核定的建设成本有偿移交。对未按要求配建菜市场的住宅小区,竣工验收不予通过。

(五)市场管理。菜市场管理坚持“属地管理,以区为主”原则,工商、行政执法等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大对菜市场的管理力度;菜市场应在建成后6个月内开业经营;菜市场不得擅自变更或者部分变更经营用途,确需变更的,必须按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确认后,方可实施;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的菜市场,必须按规划布点选址要求进行重建。

六、组织领导

(一)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成立市社区便民放心菜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市内5区政府分管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研究制定全市社区便民放心菜工程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措施,统筹协调工程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保障社区便民放心菜工程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贸易服务局,主要承担日常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国家、省和市有关政策法规,综合协调相关部门进行指导和服务,解决市场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查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等。5区政府都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制,抓好现有菜市场的整合提升,落实新建菜市场任务,确保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明确各部门职责。

1.市贸易服务局负责制定社区便民放心菜工程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建设标准、管理标准,落实“以奖代补”政策,调度考核建设任务,协调推进工程顺利实施。

2.市发改委负责将社区便民放心菜工程列入2009-2010年*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计划,做好菜市场建设项目审批工作。

3.市财政局与贸易服务局负责制定相关奖励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及时落实奖励资金,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

4.市规划局负责按照商务部有关规定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负责对新建小区配套建设的菜市场进行规划审批;对现有居住小区新增设的菜市场视情况办理有关手续。

5.市建委负责菜市场工程的审批、监督和竣工验收。

6.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向菜市场建设单位提供拟用建设地块的相关资料,抓紧办理相关用地手续。

7.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依法行使食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职责。

8.市工商局负责菜市场主体准入秩序管理,开辟绿色通道,依法办理企业、个体工商户、市场登记注册;打击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9.市城管执法局负责大力清理整顿马路市场、各类不符合规范经营要求的肉菜摊点群;引导合法经营者进入菜市场经营,维护菜市场经营秩序。

10.市市容环卫局负责指导并督促市场环卫设施设置、日常养护和垃圾清运工作。

11.市农业局负责蔬菜基地建设,保障和稳定市场供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2.市市政公用局负责保障菜市场给排水畅通。

13.市统计局负责参与相关的统计、考核、评价工作。

14.*供电公司要及时办理菜市场用电报装手续,保障供电、用电安全。

菜市场的规划和设计范文第3篇

一、坚持规划先行,实行规模化发展

按照“发挥优势,设施配套,形成规模、突出效益”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保护地蔬菜生产布局,科学指导保护地蔬菜小区建设规划,根据不同生产区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建设计划和技术标准,重点实行党中连片开发。扩大农户建设和经营规模,解决农民设施农业只能脱贫不能致富的问题。棚室结构设计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生产基地好、技术水晶高,产品适销对路或销路稳定的地区,根据生产品种对设施的要求,建设标准适当高些;生产条件和经济基础差的地区;设施标准适当降低,以实用型日光温室为主,在条件成熟时再逐步提高标准。坚持棚室结构的高标准,不坚持建筑材料的高标准。小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做到建设一个,配套一个。

二、坚持社会化运作,多渠道簿措蔬菜开发资金

本着“以社会资金为主,政府扶持资金为辅”的原则筹措保护地蔬菜小区建设资金。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导和扶持工商企业或集团从事保护地蔬菜开发,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评选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部级蔬菜标准园建设等方式,吸引龙头企业参与到保护地蔬菜开发建设中来。

三、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作用,积极引导土地流转

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在劳动力转移比较多的地区,通过培育流转市场主体、搞好指导服务和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以适应规模化经营和发展保护地蔬菜的需要。鼓励发展保护地蔬菜的农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破县、乡、村的区域界限,提倡以生产同类产品的农民为主,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推进保护地蔬菜的生产、销售、加工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四、积极培育产业化龙头,提高企业化运作比重

龙头企业是保护地蔬菜规模开发的主体,也是基地联农户联市场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他们在保护地蔬菜开发中基地建设、科技培训、市场销售的积极作用,加大基地规模开发。要充分体现规模发展优势,即要扩大基础地规模建设又要统一品种规模,即要发展新区又要巩固老区,做到新老结合,以老促新,全面发展。要达到规模效益最大化,从规模要效益,从品种要效益;积极推进“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建立保护地蔬菜生产基地,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结成利益联合体,培育一批现代保护地蔬菜生产企业或企业集团。

五、开拓国内外市场,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坚持一手抓生产基地建设,一手抓市场开拓。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企业和经纪人从事保护地蔬菜农产品市场营销,积极构建组合严密、网络健全、信誉可靠的销售网络。重点产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好产地批发市场,完善服务功能,扩大辐射带动能力。政府在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气调库建设上给予支持。

六、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蔬菜产品质量是关系到消费者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因此要高度重视,严格监测、监管。要加大对蔬菜产前投入品的监管,又要对上市蔬菜产品进行全方面监测,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和“菜篮子”工程稳定,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菜。

七、与时俱进,推进保护地蔬菜结构内部调整

随着保护地蔬菜面积的不断扩大,新品种层出不穷,新技术、新生产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市场需求也不断变化,在推进基地规模不断发展的同时,发挥区域优势和区域特色,不断扩大蔬菜生产内涵,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做好结构调整工作。一是依托区位优势抓调整,大力做好结构调整。区域决定了产品特点和产品销售方向,是调整的基础。二是围绕市场需求抓调整。市场对栽培作物种类和生产品种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增加特色蔬菜生产面积,规避因品种单一造成市场风险。三是依托企业促调整。企业是调整的主体和龙头,积极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参与保护地蔬菜生产和特色产业发展,把标准、技术、市场实现一步对接、一步到位,设施标准化生产。

八、强化技术服务,提高企业和农民科技水平

菜市场的规划和设计范文第4篇

“绿蔬园”采用“合作社+农户型”的经营管理模式:一是合作社与农户工资捆绑,激励农户只有多劳才能多得;二是各类人员便于管理,生产计划、销售计划、扩展计划可落实到位;三是产品质量数量均有保障,滞销、“贱卖”现象少。在政府引导土地流转的新形势下,“绿蔬园”以信任和承诺为核心,土地、家庭、农民为基础,市场、客户为载体,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执行标准化生产,蔬菜产业合作社得到稳步发展。

1、1采取企业化层级管理

“绿蔬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初步形成了人员、技术、销售为一体的金字塔式管理构架。理事长下设1名总管,负责全面工作;设销售员,负责随时跟进市场需求和价格动态;设会计室,负责财务管理。总管下设生产总管和技术总管,生产总管负责管理生产小组长,生产小组长负责管理工人;技术总管负责管理包装小组长、保鲜运输小组长、防虫抗病施肥小组长,各小组长负责管理工人。

1、2科学安排种植计划

(1)根据市场、客户需求安排种植计划。市场、客户需要什么,就种植什么,不盲目跟风。通过努力建立了固定的客户群并按照需求种植,可以大胆安排种植计划,不用担心蔬菜滞销和市场饱和,与订单农业相比,这种方式灵活性更强。(2)根据农时季节不同安排种植计划。蔬菜的季节性很强,上半年的生产技术不适合下半年的生产。根据季节选择适宜的品种,对高产、降低生产成本有很大帮助。市场上销路好、价格好、品相好的品种,成为“绿蔬园”的首选。(3)根据市场信息安排种植计划。“绿蔬园”的销售员负责蔬菜的销售和了解市场行情。在常年销售过程中摸清市场内蔬菜销售量的高峰期和低峰期后,销售员将信息及时反馈给理事长和总管,根据基地实际情况,错开销量低峰期和价格低时期,合理安排种植计划。根据市场来安排生产,虽谈不上是营销策略,但随时与销售员沟通联系,把握市场流通规律,也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见效快的经营理念。(4)根据蔬菜品种特性安排种植计划。早、中、晚品种交替种植,一是能保证市场不断货,延长蔬菜供应期;二是克服市场饱和“贱卖“困难,安全度过蔬菜销售周期性低谷。

1、3多方式流转土地建基地

大面积常年性的土地流转通过村干部与村民协商好后,由“绿蔬园”统一承包。农民的信任度在这里起到关键性作用,将土地租赁后成为新型农业生产工人,可以获得租金和工资双重收入,工人工资每月3日结算,工资兑现,承诺兑现,口碑好,干劲十足。季节性土地流转即利用当年10月棉花收获后至第二年3月的5个月空闲时间,租用农民的土地种植蔬菜。季节性土地流转可实现“三赢”:一是租赁价钱比常年性土地流转便宜,压力相对较小;二是周边农户冬闲时间参与农活,一个月可拿2000~3000多元,还能顾到家里农活,已得到很多农民认可;三是季节性土地流转时,将收获后的丢弃秸秆做基肥翻耕入土,节约了肥料成本。

1、4选择对口市场,进行产品保鲜错峰销售

好的销售市场对专业合作社来说非常重要。要选择好对口市场和诚信销售伙伴,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要有较大的市场需求量,市场潜力大;二是蔬菜品种有多样性,除一些时令蔬菜外,特色蔬菜也有市场;三是市场收费合理;四是经营环境好,买卖公平。“绿蔬园”选择的是广州、深圳的蔬菜市场。沿海城市蔬菜消费量大,消费品种多样化,档口费合理,客户群广泛,能获得高利润。由于受气候的影响、生产条件的限制,蔬菜淡、旺季、节假日的市场价格差别极大,销售中需考虑市场价格高低以及产品的新鲜度等。通过保鲜库的低温储藏,延长蔬菜的保鲜时间,错开价格低峰期,实行产品保鲜错峰销售。如周末前的茄子零售批发价16元/kg,周末后第一天的零售批发价达32元/kg,2d时间的差价达到1倍。因此,冷藏库贮藏蔬菜,可充分利用时间差赚取收入。一般来说,叶类菜经低温-2~2℃处理8h后,加冰包装可保鲜1~3d,豆类菜、瓜果类蔬菜经1~2℃低温处理12h后,包装后可保鲜15d,时间充足,经长途运输可到消费者的餐桌上。

1、5适度规模经营

(1)资金必须充足。一是租赁基地的资金,包括基地基础设施、检测室、办公室、冷库设备等方面的投入;二是农业投入品的资金,要做到有备无患;三是各项费用开支和运转资金,包括水电费、物流运输费、人工工资等。各项资金都尽量备足,才能游刃有余。(2)品种必须对路。需要经常与专家沟通各品种的栽培技术、品种习性、管理技术。(3)不能盲目扩大经营规模。扩大蔬菜种植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市场和客户调查,摸清市场价格行情,根据自身实际经济状况,理性选择生产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

1、6标准化生产,确保质量安全

按照蔬菜标准化生产的要求,“绿蔬园”采取“六个统一”来规范生产,即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播种期、统一标准化种植技术、统一安全检测、统一产地和产品认证、统一销售,生产总管负责填写蔬菜生产档案,记载使用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日期等,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在实行标准化生产的同时,“绿蔬园”还严格进行蔬菜分级。一般采用人工分级与包装同时进行,叶类菜、豆类菜、瓜果类的分级标准都不同。分级的标准主要以外形、大小、口感、品质高低为主,如菜薹,主要食用嫩茎嫩叶,大叶、圆叶市场价2元/kg,小叶、尖叶4元/kg;嫩的黄秋葵用来爆炒,老的黄秋葵适用于煲汤。不同级别的蔬菜针对的消费层次不同,价格也不同。高档蔬菜一般流向星级宾馆,低档蔬菜一般流向食堂、排档和路边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绿蔬园”现阶段正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他们认为,消费者对蔬菜产品外观品质、内在质量、风味适口有所要求的同时,蔬菜的营养保健、安全无污染正成为新目标、新要求,质量安全将是未来发展的主题,紧跟国家相关政策,才能在市场屹立不倒。

2“绿蔬园”取得的效益

2、1经济效益

“绿蔬园”在2013年经济效益高的有黄秋葵和香瓜,纯收入分别为67500元/hm2和27000元/hm2;2014年纯收入高的有黄秋葵和白菜薹,分别为75000元/hm2和24000元/hm2,而南瓜和豆角分别只有6000元/hm2和7500元/hm2。2014年夏季菜薹纯收入达15000元/hm2,其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

2、2社会效益

“绿蔬园”不仅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是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二是合作社效益好,吸引外商和民间资本的投入,可带动整个乡镇的经济发展;三是帮助部分没有能力种植、没精力管理土地的农民,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3生态效益

菜市场的规划和设计范文第5篇

日前,农业部了《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指导规划(2012—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的重要举措,近日记者就《规划》有关问题,对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有关负责入进行了专访。

一问:我国“菜篮子”工程从1988年开始实施,为解决城乡居民副食品供应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我国“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成效如何?

答:正像你说的,“菜篮子”工程是1988年开始实施的,当时全国人民在吃菜吃肉上都面临供给不足的问题,国务院下了大决心,实施这项民生工程。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现在回头来看,“菜篮子”产品无论是生产还是销售,局面比起当年可以说是天翻地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点城乡居民都有切身感受,一方面是市民的“菜篮子”更满了,也更丰富了,肉蛋奶、果蔬鱼可以说有钱就能买到:另一方面农民的“钱袋子”也更鼓了,无论是喂鸡养牛、养鱼种菜,还是长途贩运、坐地卖菜,农民很大一部分收入都是来自“菜篮子”产品。具体来说,“菜篮子”工程建设成效主要体现在“四个持续”:

一是“菜篮子”产品生产持续增长,供给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11年蔬菜、水果、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5亿吨、1.4亿吨、7958万吨、2811万吨、3811万吨、5603万吨,人均占有量分别比1987年增长2.2倍、5.7倍、1.9倍、2.8倍、7.1倍、3倍。

二是“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高。为让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菜”、喝上“放心奶”,这些年各级农业部门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监管体系日益完善,“菜篮子”产品总体合格率比10年前提高了30个百分点。

三是农产品市场持续兴旺,“买全国、卖全国”已成为常态。一年四季无论北方、南方,“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品种丰富,基本形成了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传统业态和新型业态、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格局。

四是“菜篮子”产业持续壮大。目前“菜篮子”产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超过50%,来自“菜篮子”产品的收入占农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的45%。同时,“菜篮子”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其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从1987年的不足50%提高到2011年的65%,已成为我国农业出口创汇的主要渠道。

二问:这些年在国家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下,“菜篮子”工程建设已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什么还要编制《规划》?《规划》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这是因为随着形势的发展,“菜篮子”工作现在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成绩很大,问题不少。这些问题主要是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经过这么些年的发展,现在大家兜里有钱了,眼界开阔了,要求也更高了,对“菜篮子”工程建设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问题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还要通过发展来解决,因此我们才要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编制《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指导规划(2012-2015年)》,进一步加快建设“菜篮子”工程,让产品更丰富、更放心。

具体来说,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和消费需求的变化,“菜篮子”工程建设逐渐暴露出的新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市消费需求增长与城郊生产能力下降的矛盾加剧,部分城市“菜篮子”产品自给能力下降。二是“菜篮子”产业发展方式较为落后,标准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高,生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科技支撑能力和信息服务水平不强。三是“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农药残留超标、非法使用违禁添加物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个别突发性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四是个别地区部分“菜篮子”产品滞销卖难问题屡屡出现,价格调节、储备吞吐、风险防范等应急调控和风险化解机制还不够完善。

针对上述情况,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同年3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由农业部牵头制定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规划。两年多来,在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并征求相关部委意见的基础上,农业部编制了《规划》,以更好地指导各地开展工作。《规划》共由四部分组成。现状部分重点分析了我国“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及建设目标部分从全局出发,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指标:区域布局部分从细化“菜篮子”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园艺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菜篮子”产品批发市场的具体建设内容;保障措施部分从加强组织领导、资金投入、技术研发推广、产销衔接、质量监管和市场调控六个方面提出了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的主要措施。

三问:《规划》要达到什么样的建设目标?农居又能在哪些方面获益?

党的十报告作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部署,这为新时期“菜篮子”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规划》提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要以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通过强化生产、流通、质量、调控等能力建设,推动“菜篮子”工程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具体目标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供给能力持续增强。到2015年,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5.5亿吨和1.7亿吨、8500万吨、2900万吨、5000万吨、6000万吨,大城市蔬菜自给率稳定提高。二是生产方式明显转变。到2015年,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区全部采用集约化育苗和采后商品化处理:生猪、蛋鸡、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到50%、73%、38%。三是流通条件得到改善。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流通体系逐步建立,农产品集散地、销地、产地批发市场统筹发展。四是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到2015年,“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基本建立,主要“菜篮子”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直接从事“菜篮子”产品生产的劳动力约1.5亿人,从事加工、贮藏、保鲜和销售等服务的劳动力约1亿人。可以预计《规划》实施后,“菜篮子”工程在拉动农民就业增收上的作用将进一步放大。从生产和销售这两个与农民利益联系最为紧密的环节来看,农民将主要在两方面获益:一方面是增强农民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规划》提出将在大中城市郊区和主要“菜篮子”产品优势产区,支持建设一批园艺产品、畜禽水产品标准化、设施化生产基地和规模养殖场(小区),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是提高农民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今后将支持建设和改造一批具有公益性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菜市场等,重点推动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市场:提高产后初加工水平,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强信息监测,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扶持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广泛开展营销促销活动,帮助农民开拓外销市场,实现增产增收。

四问:刚才提到要重点推动建设一批产地市场,那么《规划》关于这方面的具体设想是什么?

答:农产品产地市场一头连着广大农民,一头连着收购批发商,是衔接生产和销售的重要纽带。建好产地市场一是有利于发挥市场的价格形成和信息传播功能,引导农民以需求为导向合理安排生产,增强农民在交易中的定价话语权;二是有利于快速集散农产品和扩大流通范围,实现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农民解决销路问题;三是有利于推动冷藏保鲜、烘干脱水等初加工设施建设,缓解鲜活农产品过于集中上市的压力,减少农民损失:四是有利于按照统一标准对农产品进行包装处理,在市场流通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品牌和信誉,促进农民增收;五是有利于带动加工、储运等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业,起到“建一个市场、兴一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的效果。

但是,由于多年来社会资本和财政投入多集中于城市销地市场建设,产地市场建设明显滞后,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的最薄弱环节。因此,加快产地市场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为顺应这一形势,《规划》提出要重点支持建设一批“菜篮子”产品产地市场,共包括部级产地市场、区域性产地市场和农村田头市场三个层次。其中,部级产地市场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价格形成中心、产业信息中心、物流集散中心、科技交流中心和会展贸易中心,主要布局在生产集中度高、产业单一性强的国家优势产业带:区域性产地市场建设成为区域内农产品的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传播中心、物流集散中心,主要布局在省级规划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区或特色农产品主产区、传统商品生产基地:农村田头市场建设成为农产品分级、包装、烘干、冷藏等活动的简易场所,主要布局在优势农产品区域或特色农产品主产区、传统商品生产基地,选择具有一定生产能力和商品量的“一村一品”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