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冬瓜种植管理技术要点

冬瓜种植管理技术要点

冬瓜种植管理技术要点

冬瓜种植管理技术要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苔干;玉米;西瓜;冬瓜;高效种植模式;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6.2;S513;S651;S64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083-02

苔干属于菊科莴苣属草本植物。苔干的生育期比较短,一般为65~70 d。花为黄色的头状花序;种子为黄褐色的瘦果。叶片互生,呈披针形或长卵圆形,叶面皱缩不平,叶缘呈锯齿状;株高45~55 cm,茎粗3~4 cm。苔干的根系为直根系,大多分布在20~30 cm的土层中。涡阳县义门镇是皖北名镇,著名的中国苔干之乡,常年春、秋季2季苔干种植面积3 333.33 hm2。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几种间作套种生产模式,其中“春苔干—玉米—秋苔干”及“春苔干—西瓜(冬瓜)—秋苔干”的种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效益,每年可收入10.50万~11.25万元/hm2。春苔干—玉米—秋苔干一年三熟制种植模式下,春苔干产量1 800 kg/hm2,玉米产量7 500 kg/hm2,秋苔干产量1 500 kg/hm2,苔干均价28元/kg,玉米均价1.8元/kg,该种植模式每年产值为10.5万元/hm2左右。春苔干—西瓜(冬瓜)—秋苔干一年三熟制种植模式下,春苔干产量1 800 kg/hm2,西瓜(冬瓜)产量45 t/hm2,秋苔干产量1 500 kg/hm2,苔干均价28元/kg,西瓜(冬瓜)均价0.5元/kg,该种植模式每年产值为11.25万元/hm2左右。通过间作套种,实现一年多熟,既提高了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土地复种指数,又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值和效益,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技术措施,现将这2种模式的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春苔干—玉米—秋苔干一年三熟制模式栽培技术

1.1 春苔干栽培技术

苔干品种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如涡青1号、涡紫1号、老来青等。春苔干于9月下旬育苗,11月上旬移栽,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壮苗越冬,5月中下旬收获加工。春苔干整地做畦,一般畦宽1 m,畦长以水源地势而定,定植的株行距为(16~20)cm×(16~20)cm,保苗20万~27万株/hm2。

苔干定植后至起薹前,这一阶段的气候条件很适宜苔干的生长发育,要充分利用深秋初冬的光热资源,及时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壮苗早发。苔干移栽定植后要立即浇定根水,可以采用小水漫灌。定根水一定要浇透,使土壤充分吸收水分,以促进苔干尽快缓苗,可确保一次性全苗齐苗[1-2]。定植后3~5 d,苔干即可缓苗发棵。在苔干苗期遇雨后,要及时进行中耕松土。苔干活棵后10 d左右,要及时追1次速效肥,可施尿素150~225 kg/hm2,然后再用小水漫灌畦面。浇水后1~2 d,进行中耕松土。苔干封行后,要及时拔除田间杂草。苔干起薹后,根据苔干生长情况,结合浇肥水,施1次薹肥,一般施尿素300 kg/hm2左右。采收前的5~7 d要停止浇水。苔干在生长期间容易感染病毒病、菌核病、霜霉病,还容易受到蚜虫、甜菜夜蛾、菜青虫的危害。病毒病可采用病毒A 500倍液,或菌克毒克1 000倍液喷雾,每隔7~10 d喷1次,连喷4~5次。防治菌核病,可以用速克灵1 000倍液,或农利灵1 000倍液喷雾,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洒植株,每隔7~10 d喷施1次,连续防治2~3次。出现霜霉病时要加强综合防治,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增强田间通风透光;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植株健壮,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收获后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销毁。在发病初期开始用72%克露800倍液,或安克1 000倍液,或80%大生8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蚜虫可采用喷施1.8%阿维菌素2 500倍液,或50%抗蚜威2 000倍液。菜青虫、甜菜夜蛾可用5%甲维盐喷雾防治。

1.2 玉米栽培技术

玉米选早熟品种,如鲁单981、郑单958等。玉米5月上旬点播在苔干畦垄上,9月上中旬收获。玉米一般行宽1 m,即每畦苔干垄上套种1行玉米,株距20~25 cm,栽植密度为4.5万株/hm2左右。在玉米田间管理上,出苗后,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破除板结,去除杂草,促进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及时间苗、定苗,三叶期进行间、定苗,利于苗匀、苗齐、苗壮;及早追肥要轻施苗肥,重施穗肥,在五至六叶期追施苗肥,一般施尿素75~150 kg/hm2,大喇叭口期看玉米长势,追施尿素225~300 kg/hm2;涝田清沟排水,旱田及时浇灌,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及时收获腾茬[3]。玉米主要病虫害有花叶病毒病、大斑病、小斑病、玉米螟等,应适期选用对口药剂防治[4]。

1.3 秋苔干栽培技术

苔干品种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如涡青1号、涡紫1号、老来青等。秋苔干8月上旬育苗,9月下旬移栽,10月下旬收获。秋苔干整地做畦,一般畦宽1 m,畦长以水源地势而定,定植的株行距为(16~20)cm×(16~20)cm,保苗20万~27万株/hm2。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同春苔干。秋苔干进入10月,要逐渐减少浇水的次数,同时减少浇水的量,防止苔干茎部开裂[2]。

2 春苔干—西瓜(冬瓜)—秋苔干一年三熟制模式栽培技术

2.1 春苔干栽培技术

苔干品种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如涡青1号、涡紫1号、老来青等。春苔干于9月下旬育苗,11月上旬移栽,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壮苗越冬,5月中下旬收获加工。春苔干育苗、定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同春苔干—玉米—秋苔干栽培模式。

2.2 西瓜(冬瓜)栽培技术

西瓜可选用郑杂7号、西农8号等品种;冬瓜选用个大、黑皮、高产品种。西瓜(冬瓜)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可用70%甲基拖布津500倍液浸种30 min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用温水浸泡6 h,捞出催芽,种子露白即可播种,实行地膜覆盖栽培,出苗后及时查、补苗,发现缺苗及时补种。4月下旬套种西瓜(冬瓜)移栽在苔干垄上,行距为2 m,即每2畦苔干垄上套种1行西瓜(冬瓜),西瓜栽植9 000~10 500株/hm2(冬瓜栽植7 500株/hm2),7—8月收瓜。

西瓜(冬瓜)子叶展开时进行间苗,2片真叶时定苗,定苗时要留壮去弱。苔干收获后要对西瓜及时管理,促进早发快长,西瓜整枝时可只留1条主蔓,也可留1个主蔓和1个健壮侧蔓,其余侧枝全部摘除,这样瓜成熟早、坐瓜率高。当西瓜(冬瓜)开放2~3朵雌花时,在早晨6:00—8:00进行人工授粉。为使西瓜优质、高产,选留第2雌花坐瓜为宜[5]。西瓜坐瓜到成熟前是需肥高峰期,占总量的70%以上。当主蔓长到20 cm时,追施尿素75~150 kg/hm2。当幼瓜长到碗口大时,追施硫酸钾三元复合肥225 kg/hm2。追肥与浇水同时进行,伸蔓水要小,膨瓜水要足,结果后期停止浇水。

西瓜(冬瓜)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白粉病、枯萎病、立枯病、猝倒病等。炭疽病可用粉锈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药剂防治,交替使用;枯萎病可用15%的西瓜重茬剂一号300~350倍液灌根防治,每次用量500 g/株,在定植后3~4片真叶时用药,防治效果较好;立枯病和猝倒病可用绿亨一号和多菌灵进行苗床消毒[6]。西瓜(冬瓜)的虫害主要有根结线虫、根蛆、蚜虫、蝽象等。在根结线虫防治上,苗床地一定要选择无根结线虫的地块,大田可以在整地的时选用毒死蜱、米乐尔、辛硫磷等药剂撒施防治,定植若发现线虫,可用阿维菌素类药剂如1%螨虫清2 000倍液灌根,根蛆可用敌百虫灌根防治;其他虫害可选用阿维菌素、敌杀死等药剂交替防治[7]。

2.3 秋苔干栽培技术

苔干品种选择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如涡青1号、涡紫1号、老来青等。秋苔干8月上旬育苗,9月下旬移栽,10月下旬收获。秋苔干育苗、定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同春苔干—玉米—秋苔干栽培模式。

3 参考文献

[1] 吕厚军,路续杰.苔干及其秋播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4(7):25-26.

[2] 卢延军.特种莴苣(苔干)秋季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0):53.

[3] 丁明霞.夏玉米“一增四改”高产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2(5):31.

[4] 孙明媛.简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3):10.

[5] 杨进有,杨有贵,张金良,等.西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2):118.

冬瓜种植管理技术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黄瓜;春提早;秋延晚;生产技术;北方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42.2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087-01

黄瓜是我国北方棚室生产的重要作物之一,它不仅产量高、果实鲜美,营养丰富,而且经济效益也较好。特别是当前利用棚室设备提早和延晚进行黄瓜春、秋2茬生产,更为城镇居民餐桌增添了新的花色,为我国北方菜篮子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农民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分析我国北方黄瓜种植技术难度大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北方保护地黄瓜春提早—秋延晚生产技术,为发展我国北方棚室蔬菜生产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做出贡献。

1 北方保护地黄瓜春提早生产技术

1.1 选好品种,培育壮苗

充分利用塑料大棚进行早春生产最关键的一点是对品种的选择,要有适应性,要选择适合本地大棚早春生产的优良品种。目前,适合我国北方种植的品种主要有冬丽158、津优38号、北农佳优、中科968、博奥十八、瑞光二号、优杂8号、中农16号等。这些品种普遍是抗寒、抗病和抗逆性比较强,只要采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就能收到良好的栽培效果。

育苗,首先要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及药剂处理,增强种子的自身抗逆性。黄瓜苗素质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尤其瓜类、茄果类在苗期花芽分化,要适时培育适龄的壮苗,加强苗期管理。育苗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温室育苗。主要在寒冷冬季或早春为日光温室冬春茬、早春茬黄瓜栽培,以及春保护地黄瓜栽培育苗。二是冷床育苗和温床育苗。冷床育苗主要是利用太阳能培育秧苗,是冬春季节为露地栽培的春茬黄瓜育苗。温床育苗是在冷床的基础上,利用酿热物或电热线加温进行育苗[1-2]。三是温室、冷床配套育苗。这种方式是在温室内播种育成小苗,然后栽到冷床,或塑料小拱棚内培育成苗。

1.2 提早烤地,适时定植

我国北方冬季气温较低,因此每年秋季都要对大棚进行1次检查修复,为翌年生产做好准备,做到早扣棚,提高地温,2月末至3月初即定植前20~30 d至定植时土温可达12 ℃以上整地起垄,一般没有前茬作物,在土壤解冻融化30 cm翻地,同时有条件的可以对多年连续生产的黄瓜茬大棚进行棚土更换或消毒,以消灭杂草病虫,根据栽培条件起垄、垄作和畦作。

大棚黄瓜生产要抢“早”保“密”,早育苗,防寒保温,可采用以下几种措施。一是搭建越冬棚,可使土壤冻结深度减少1/2左右。二是搭建双层棚,双层薄膜能比单层薄膜提高地温4~6 ℃,但透光率只有单层薄膜50%。目前改为拉幕式,实行夜盖、日揭,既解决了日间透光率,也解决了夜间保温的问题。三是采用大棚内扣小棚,气温可提高2~4 ℃,土温度提高1~2 ℃,但是也要日揭夜盖[3-4]。四是多翻土,开沟晒土,加炉灶烧水增温,定植时采用埋1/2土方,使日光照射到土方周围。五是铺地膜,定植前铺地膜能提高土温2~4 ℃。

1.3 保温防冻,周密管理

温湿度的调整与控制是塑料大棚黄瓜提早栽培管理的关键措施。黄瓜定植后,这时气温、土温都比较低,不能过早放风,定植后要疏松土壤,提高地温。定植时,浇埯水,不能大小浇灌,从定植至5月中旬要求能尽量加快黄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速度,采取先促后控、促控结合的方法,力争有比较高的产量,为全期高产打下基础。

1.4 消毒防病,预防鼠害

黄瓜许多病害是通过种子传播的。因此,在黄瓜播种前要进行种子消毒。一是温汤浸种法。在50~55 ℃水中浸泡10~15 min。水温降至30 ℃时,停止搅拌,继续浸泡4~6 h,用湿纱布包起来进行催芽。二是药液处理。黄瓜常用药剂浸种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液,浓度500~600倍液,浸种2~3 h,然后涝出洗净进行催芽。三是药剂拌种。将药剂和种子拌在一起,药剂和种子必须是干燥的,药量一般为种子量的0.3%,常用药剂有五氯硝基苯、克菌丹、多菌灵等。四是干热处理。用70 ℃处理3 d,并不影响发芽率。有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黑星病的效果。早春黄瓜在冷床、温床、温室育苗,常常受到鼠害,甚至刚播完的种子就被老鼠吃掉;灭鼠的方法很多,可采用人工捕捉,堵塞鼠洞。或用灭鼠药,或者用磷化锌配制毒饵,撒在老鼠经常出入的通道进行灭鼠,都有一定的效果。

2 北方保护地黄瓜秋延晚生产技术

2.1 选用晚熟品种,直播栽培

我国北方大棚黄瓜秋后延晚栽培的,应选用晚熟品种,如吉杂6号、尤龙、寒春绿2号、亨优夏4号、绿雪三九、中农8号、傲寒等。大棚秋黄瓜不是接春黄瓜茬,如采用育苗,正是高温多雨季节,黄瓜苗易徒长,定植后秧弱,缓苗慢,以后生长势也不强,对产量影响较大,可用直播。

2.2 科学播种,加强田间管理

我国北方7月下旬春黄瓜拔秧后,翻壤施肥,春黄瓜施肥还残留于土壤中,可供秋黄瓜营养使用,播前种子应浸种催芽刨埯点播,每埯播2~3粒,长出苗后再间苗,由于秋黄瓜的植株不如春黄瓜,株行稍密些增加产量。秋黄瓜前期生长需温度,黄瓜出苗后降温,通风 25~27 ℃。8月下旬要修补薄膜,逐渐减少通风量,当夜间温度低于10 ℃,要用草苫防寒、增火炉。搭架、绑架(防治病虫害等同春棚生产)灌水要根据秋棚的特点而定,播种至结瓜,要适温适水,促进秧子健壮生产,争取能在2个月内长成秧,关基部结瓜,保证低温到来前确保一定的产量。中后期,由于温度渐低,黄瓜植株长势逐渐衰弱,要适当控制水分,可采取隔垄轮灌,在结瓜盛期,结合灌水,可追施1~2次硝酸铵,用量为300 kg/hm2,及时摘瓜,促进后期瓜成熟。

3 参考文献

[1] 孙新政.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0(9):39-40.

[2] 王庆芬,周晓,常磊,等.冬暖棚越冬黄瓜高产配套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S2):3.

冬瓜种植管理技术要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黄瓜;特征特性;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2.2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3-0092-02

黄瓜又名胡瓜,是一年生草本攀援植物,原产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热带雨林地区,引入我国迄今已有2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1 特征特性

黄瓜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生长快,入土浅,吸收肥水的范围小,不耐旱。根系纤细,极易木栓化,再生力差,茎蔓性,叶互生,掌状,薄而大,缺水时容易萎蔫。花多呈单性。在温室栽培时,因传粉昆虫少,以选用单性结实力强的品种为宜。

黄瓜喜温、畏寒、忌高温。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10~35 ℃,适宜温度是25~30 ℃,白天以25~30 ℃、夜间以15~18 ℃为好。土壤水分不足时生长慢、产量低、品质差。黄瓜属短日照作物,8~11 h的短日照条件,能促进性器官的分化和形成。如果水分和有机质充分,黄瓜在各种土壤中都能良好生长。土壤酸碱度以中性为好,pH值6.5为最适宜,pH值低于4.3时植株会枯死。

2 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黄瓜日光温室栽培品种可选择津优30号、津优3号等。津优30号品种具有生长势旺盛、叶片肥大、耐低温弱光能力极强、丰产性好、瓜条性状优良、商品性好的优点。津优3号品种植株生长势强,耐低温、弱光性能优良,对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的抗性强,适于华北地区越冬温室及早春大棚栽培。瓜条棒状,长28 cm左右,单瓜重130 g左右。瓜把短,瓜色深绿,有光泽,密生白刺,果肉绿白色、质脆,品质优、商品性好。平均产量90~120 t/hm2。

2.2 种子处理

黄瓜播种前采用温汤浸种、药剂消毒等方法进行种子表面消毒,然后进行催芽。种子经过处理后,要搓掉种皮上的黏液,并用清水冲洗多次,然后用湿纱布包好,置于27~30 ℃温度下进行催芽[1]。催芽过程中要常翻动种子。种子根尖露出时,温度可适当降低,维持22~26 ℃,经2 d左右可齐芽。

2.3 适期播种

淮北地区一般在10月上中旬进行播种,苗龄25 d左右。如采用嫁接苗栽培,播种期应提前到9月底或10月初[2]。若采用靠接法,黄瓜则要比黑籽南瓜早播3~4 d,一般在黄瓜播种后12~14 d、南瓜播种后8~10 d、苗高7~8 cm时进行嫁接;若采用插接法,黑籽南瓜则要比黄瓜早播5~6 d,当黄瓜幼苗子叶平展,南瓜第1片真叶微露时开始嫁接。嫁接苗的苗床要建在日光温室内,每1 hm2生产面积黄瓜和黑籽南瓜各需播种床约为60~75 m2。一般用种量为2.25~3.00 kg/hm2。

2.4 苗期管理

2.4.1 直播苗管理。播种后,使床内气温保持在25~35 ℃,约经3 d,幼苗可出土,此时应适当降温,地温保持在16 ℃左右。随着幼苗的生长,夜温要逐渐降低至10 ℃左右,以防秧苗徒长。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应延长瓜苗的光照时间。土壤湿度过大,在中午可加强通风排温,防止沤根料苗。营养钵肥力不足,可每隔3~5 d根外追施0.2%磷酸二氢钾液,或撒施、随水追施复合肥150~225 kg/hm2,追肥后及时浇水,防止烧苗。

2.4.2 嫁接苗管理。插接苗嫁接后10 d左右伤口愈合,可转入正常管理,管理方法同直播苗。采用靠接法嫁接的黄瓜幼苗,嫁接好以后栽到直径10 cm、高10 cm的塑料营养钵中,放入移苗床内培育。靠接苗管理要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程,重点是确保成活,防治病害。

2.5 整地定植

定植前施用基肥,一般施腐熟有机肥120~150 t/hm2、复合肥1 500 kg/hm2和腐熟饼肥1 500 kg/hm2。基肥使用时,可先将总量的70%撒施后深翻30~40 cm,使土肥拌匀,后将余下的30%施于定植行内。整地做垄,施肥后,要将温室内的地面尽量整平。具体做法是:先做南北行向高15~20 cm、宽70~80 cm的高畦,沟宽50~60 cm,再在高畦上做成2个小高垄,中间留深10~15 cm的小沟。2个小高垄之间的距离为40 cm。栽培密度一般为5.25万~6.00万株/hm2。

选择壮苗进行定植,黄瓜嫁接苗的标准是:苗龄30~35 d,株高12~15 cm,幼苗具3~4片真叶,叶色深,叶柄短粗,茎粗壮,节间短。定植时,应剔除弱苗、病苗,选择长势较一致的壮苗移栽。

定植时应注意:定植时间一般在11月上中旬。定植时,先用地膜将地面全部覆盖起来,2个小高垄之间地膜可离地面3~5 cm,有利于土壤换气和施肥灌水。地膜盖好后,在垄顶每隔25~30 cm打1穴,穴深10 cm,在穴中浇足底水后把苗栽入,并用手按一下营养钵面,使钵底与穴底接触紧密。营养钵壅好土后,搭好小拱棚。定植应选择在连续晴天的上午进行。

2.6 温光管理

温度管理上,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在整个冬季的各项管理工作以保温增温为前提,温度管理是重点。定植至活棵期间以促进根系生长为主,晴天应早揭晚盖草帘,让幼苗多见光。为保证温室内较高的温湿度,一般不通风或少通风。白天温度控制在28~32 ℃,夜间控制在20 ℃左右,不低于16 ℃。活棵后,为防止幼苗徒长,应降低温度,白天保持在25~26 ℃,夜间保持在15 ℃以上,并注意通风排湿。深冬严寒季节,即12月至翌年2月,应严格管理温室内温度,做到白天增温,晚上保温。7:00的最低温度尽可能保持在10~12 ℃,不能低于8 ℃。一般要求进行四段变温管理:揭草帘至14:00为(28±2)℃,14:00至盖帘为(22±2)℃,前半夜(17±2)℃,后半夜(11±2)℃。3月以后,气温逐步回升,结瓜较多,白天温度保持在27~30 ℃,夜间保持在12~14 ℃。

一般结合草帘的揭盖进行光照管理[3]。总的原则是:只要不过分降低室内的温度,应尽量早揭草帘,使黄瓜增加通风见光时间。

2.7 肥水管理

定植后至活棵时外界气温还不算低,可视墒情浇1次稀粪水。缓苗后到初花期,加大昼夜温差,进行变温管理,不发生旱情不浇水。坐瓜初期到盛期,此时大量结瓜,并要求有较高的土壤含水量,一般每隔15 d左右浇1次水。植株生长后期,此时外界气温升高,为防止植株过快衰落,一般每隔5~10 d浇1次水。冬春浇水时应在晴天9:00—10:00进行,浇水时坚持膜下暗灌,不能大水漫灌。浇水量一次不宜过大。浇水当天尽量提高棚内温度,适当提早盖草帘,次日适当加大通风排湿。浇水应在寒流过后回升时进行。根瓜坐住后,结合浇水进行第1次施肥,施尿素150 kg/hm2,或氮、磷、钾复合肥150~225 kg/hm2,根瓜采收后追施第2次肥水,以后每采收1次瓜,追肥1次。同时,每隔7 d进行1次叶面施肥,可用0.3%磷酸二氢钾、0.2%尿素在叶背面喷施。追肥后注意通风换气,以防肥害[4]。追肥结合浇水进行。在密闭的日光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往往不足,影响黄瓜的光合作用。需追施二氧化碳肥(注意室温低于15 ℃或阴雨雪天时不能使用)。室温超过30 ℃时或施用后2 h可通风。

2.8 绑蔓与整枝

吊蔓于定植后7 d进行,将垂直吊绳缠于秧蔓基部,上端固定在南屋面的铁丝上。当瓜蔓长到顶部,及时从基部将吊绳解开让植株下落,使主蔓的下部卧伏在地面上[5]。

适时进行去雄、摘须、打老叶等工作。随时去除雄花,打掉卷须,植株基部5节以上的侧枝留1条瓜并在瓜前2叶处打尖,去除第5节以下的侧枝,及时摘除弯瓜、畸形瓜、化瓜。当黄瓜植株长到一定高度时,下部叶片黄化、残破甚至得病,应及时打掉病叶、老叶,已收完瓜的侧枝也应及时打掉。

2.9 化学调控

当植株生长过旺时,为促进雌花的发生,可喷100 mg/kg的乙烯利。当植株节间过长,生长细弱,有徒长迹象时,还可喷200 mg/kg的矮壮素,可起防止化瓜、促进瓜条生长、抑制徒长的作用[6]。在结瓜期,为促进瓜条生长及防止低温化瓜,可用100 mg/kg的赤霉素喷花。

2.10 病虫害防治

日光温室黄瓜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白粉病、疫病、霜霉病[7]、枯萎病、蔓枯病、黑星病、菌核病、灰霉病和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瓜蚜、白粉虱等。在病害防治上,应与非瓜类作物实行轮作;育苗床、温室进行土壤处理;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和嫁接育苗防病;可选用20%粉锈灵1 500~2 000倍液、70%代森猛锌400倍液、25%瑞毒霉600倍液、50%速克宁1 500~2 000倍液、64%杀毒矾400倍液、200 mg/kg农用链霉素、50%扑海因1 500倍液等药剂交替喷雾防治。在虫害防治上,可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2 000~5 000倍液进行喷雾,或用敌敌畏烟剂闭棚熏烟。

2.11 及时采收

在根瓜基本定型后,应及早采收。瓜秧叶大茎粗、生长旺盛,可迟些采收;反之,应尽早采收。

3 参考文献

[1] 王庆芬,周晓,常磊,等.冬暖棚越冬黄瓜高产配套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4(S2):3.

[2] 孙新政.日光温室越冬茬黄瓜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0(9):39-40.

[3] 牛全根,崔卫国.秋黄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0(10):41-42.

[4] 崔世茂,陈源闽.大棚黄瓜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5(2):30-31.

[5] 刘协广,李自兴.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加行高矮秧密植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8(1):28-29.

冬瓜种植管理技术要点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冬瓜-优质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冬瓜、优质稻的栽培技术,以供采用该模式的种植户参考。

永定县地处福建省西部,位于东经115°51′~117°45′,北纬24°23′~26°02′,靠近北回归线,年平均气温14.2~20.7℃,年平均气温最低月份为1月,最高月份为7月;年平均气温≥20℃,年积温>7400℃,无霜期317~320d;年降雨量1450~1800mm,3~4月为春雨季节,5~6月为梅雨季节;2~5月日照时数较少,7~8月日照时间最长。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岐岭乡围绕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把发展大田蔬菜生产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结合该乡农业生产实际、气候条件以及地理位置,经过3年的探索和实践,示范推广冬瓜—优质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年种植面积达133.33~200.00hm2,一般产冬瓜60t/hm2,优质稻7500kg/hm2,年收入可达7.5万元/hm2以上,比烤烟—稻栽培模式增收1.95万元/hm2左右,不仅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提高复种指数,有效地制止耕地抛荒,加快了土地扭转的步伐,值得推广应用,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高密度冬瓜栽培技术

冬瓜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短日照作物,蔓生性及分枝性强,主蔓叶腋间发生第1侧枝,形成子蔓,子蔓叶腋间发生第2侧枝而形成孙蔓;冬瓜怕涝耐旱,栽培上要求搭架、整枝、摘心等调整植株措施,以控制营养生长,使光合作用积累的养分能够输送到果实之中。冬瓜老果、嫩果均可食用;其果肉厚而洁白,疏松多浆味淡,有特殊香味,煮汤清炖、炒吃均宜,可加工制成各种蜜饯;冬瓜还是很好的食疗保健蔬菜。

1.1品种选择

一般应选生长健壮、果大肉厚、高产优质、抗病虫害、耐贮的品种,如青杂一号、粉杂一号等栽培为宜。

1.2育苗

1.2.1播种时间。冬瓜定植需气温稳定通过15℃,发芽气温30~33℃,≤20℃发芽极慢且不整齐,春播宜在2月上中旬,采用小拱棚保温育苗,3月中旬移栽。

1.2.2湿润浸种与保温催芽。选成熟一致饱满的种子,倒入55℃温水中,不断轻轻地搅拌,温度降至30℃时,再浸种6~8h,捞起冲洗,去除种子粘着物,用湿纱布包好,保持种子松散状态,置于26~30℃温度下催芽,每隔8~10h用30℃温水冲洗种子,并翻包1次,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1.2.3播种。将苗床耙平,整齐排放营养钵,钵与钵之间用细土填满,四周加土埂保护,每钵播露白种子1~2粒,深0.5cm,浇水后再盖1层细土或草木灰。

1.2.4苗期管理。播种后搭小拱棚保温,膜内温度不能超过35℃,根据气温变化和前期需变温的要求,控制膜内温度和湿度,进行灵活通风揭膜或盖膜,有利于花芽分化,提高雌雄花比,降低第1雌花节位,促进早熟;定植前5~7d,白天膜内温度保持25~30℃,夜间20℃左右,苗床温度过高应及时揭膜,苗床温度过低应及时盖膜,定植前5d日夜通风,定植前3d揭膜炼苗,确保苗壮而不瘦弱、不徒长。冬瓜根系木栓化较早,如根已木栓化则难以发侧根,断根移栽则缓苗期长,幼苗出土前15d,每隔7d施稀人粪尿1次,3叶1心至4叶时需移栽定植。

1.3移栽定植

冬瓜适应性较强,但不宜连作,应选3年以上未种葫芦科作物、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微酸性的砂壤土为好,低洼地不宜。早翻耕晒白,施石灰750kg/hm2后,细碎土壤,做成畦带沟1.6m大畦,畦高40~50cm。每畦种2行,栽0.90~1.05万株/hm2,穴施有机肥2kg、硫酸钾复合肥50g、过磷酸钙30g,肥土充分混合后覆土,定植后浇1次定植水,并在畦两边喷洒选择性除草剂,然后盖黑膜,定植后20d左右破膜引苗。

1.4大田管理

1.4.1追肥。定植至抽蔓前,宜勤施薄施,用碳铵加磷肥掺入人粪尿浇施。抽蔓至开花,应控枝蔓徒长,观叶色施肥,叶色偏淡可施氮肥,叶色浓绿不施氮肥,只施钾肥。坐果至果实膨大期,坐果后应重施1次肥料,后每隔7~10d施肥1次,连续施2~3次,每次施尿素120kg/hm2,氯化钾120~135kg/hm2,掺入人粪尿浇施。

1.4.2搭架。畦边适当距离搭上1.5~2.0m高“Y”式木桩,Y处放上横档搭好平棚,每穴边插一木棍以便引蔓上棚。

1.4.3调整植株。冬瓜分枝性强,又靠主枝结果,因此引蔓上架前应将所有侧枝剪除,培育健壮主枝,上架后引蔓向适当空间伸展,使蔓叶在架上均匀分布。留果应在叶片最大的第2、第3雌花处留果;根据长势每株留1~2个果。中型瓜10~15片叶进行打顶,并留1个健壮的侧蔓,其他侧蔓全部剪除,所留侧蔓应在5叶左右打顶摘心;第1雌花果处小叶处难于成大果,应及早摘除,以促进第2、第3雌花坐果成大果,方能提高产量。

1.4.4提高坐果率。着果季节遇阴雨天多,影响昆虫活动时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蔓叶生长过旺,可在坐果节前一节用小刀刻伤其蔓,同时打顶去侧枝。

1.4.5水分管理。冬瓜对水分要求高,结瓜前,除移栽时浇水外,一般应中耕控水蹲苗;挂果后应一直保持畦面湿润,表土见黑不见白,雨后及时排除积水。

1.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上要重抓农业防治,如实行科学轮作,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焚烧或深埋,发病株周围喷药保护等。冬瓜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白粉病、枯萎病、炭瘟病、黄守瓜、蚜虫、瓜实蝇等。应选用对症药剂及时防治。

1.6适时收获

冬瓜开花至成熟需35~45d,达食用标准至老熟时均可采收。

2优质稻栽培技术

2.1选用良种

选用高产、高抗、优质品种,如Ⅱ优2186、Ⅱ优明86、特优898等。

2.2采用旱育稀播,培育足龄带蘖矮壮秧

在5月中旬进行播种,用种量11.25kg/hm2,播种前种子用300~500倍强氯精进行消毒,1叶1心时喷施250~300mg/kg多效唑液,并薄施人粪尿,3叶1心时撒施尿素30kg/hm2,5叶1心时撒施复合肥30kg/hm2,秧龄35d以内。

2.3田间管理

施足基肥,用碳铵750kg/hm2、氯化钾300kg/hm2、过钙225kg/hm2;插2.7万丛/hm2左右,插秧后5~7d结合第1次追肥进行化学除草,一般追肥用碳铵600kg/hm2、过钙300kg/hm2,丁草胺除草剂15kg/hm2,促进禾苗早生快发,提高分蘖率;中后期适施穗粒肥,施尿素75kg/hm2加氯化钾75kg/hm2,达到壮大穗,提高粒重。水分管理做到早控苗早搁烤田,及时搁烤田有利于“中群体,壮个体”,为穗大、粒多、青秆黄熟打好基础。

2.4病虫害防治

根据当地病虫测报适期防治,注意掌握前期稻纵卷叶螟、稻瘿蚊,中期稻螟虫、纹枯病,后期根据稻飞虱、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做到测准、狠控,确保稻苗生长健壮、活熟高产。

参考文献

冬瓜种植管理技术要点范文第5篇

蔬菜产业是嘉善县主要传统产业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蔬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种植面积、生产总量、生产总值持续增长,成为嘉善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优化大棚栽培模式,提高单位面积生产效益,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出大棚越冬西葫芦―夏秋瓠瓜一年两熟高效栽培模式。其茬口安排为:大棚西葫芦于10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定植,12月初采收,翌年5月底采收结束;瓠瓜于6月初播种,6月中旬定植,7月底8月初开始采收,10月中下旬采收结束。根据近年来调查统计,采用该栽培模式,每667 m2大棚西葫芦产量7 500 kg,产值18 000元,净收入达12 000元;每667 m2大棚瓠瓜产量3 000 kg,产值6 000元,净收入4 000元,两茬合计,每667 m2产值24 000元,净收入16 000元。现将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 大棚越冬西葫芦

1.1 良种选择

选择耐低温、抗病性强、连续坐瓜能力强、早熟优质的高产品种。目前嘉善县主栽品种是冬悦绿盛。

1.2 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大棚越冬西葫芦最佳播种期为10月上旬。育苗在大棚等避雨设施中进行,采用穴盘育苗。用55℃温水浸种15 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后浸种6~7 h,再用4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0 min,清水冲洗干净后晾干。在50孔穴盘中装入西葫芦专用营养土,将处理好的种子放入孔中,每孔1粒,在种子表面覆盖1.0~1.5 cm厚的细土,浇透水,然后用遮阳网进行适当遮荫。出苗前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夜间控制在15~18℃,当有70%的幼苗开始拱土时加强通风,降低棚温严防幼苗徒长,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温度控制在12~15℃。

1.3 施足基肥,合理定植

西葫芦产量高,需肥量大,须施足基肥。一般每667 m2撒施腐熟有机肥1 500 kg、三元复合肥100 kg,于移栽前7~10天结合整地施入,按畦宽(连沟)1.8 m作畦并覆盖地膜。当幼苗达到2叶1心时即可定植,按每畦2行,株距70 cm把地膜切成“十”字形口,揭开地膜,选择晴天上午挖穴栽苗,定植后浇定根水,用少量土封住膜口。

1.4 田间管理

①温度调控 嘉善县越冬西葫芦普遍采用“三棚四膜”(大棚膜+2层内大棚膜+地膜)多层覆盖技术控制棚内温度。缓苗期温度白天保持在25~30℃,夜间18~20℃;缓苗后适当降低温度防苗徒长,白天棚温控制在20~25℃,夜间12~15℃。结瓜后要适当提高温度,白天棚温保持在25~30℃,夜间15~18℃,最低不低于10℃,加大昼夜温差,以利于营养积累和瓜的膨大。开春后,随着外界气温的回升,撤掉内大棚膜,同时做好掀膜通风工作,确保棚内温度适宜西葫芦生长。

②植株调整 在植株长至3~4片叶时及时吊蔓,并随时摘除主蔓上形成的侧芽。随着西葫芦的采收及时摘除下部老叶、黄叶,瓜下部留5~6片功能叶。

③保花保果 大棚越冬栽培,因温度低,加之室内无风,自然授粉困难,影响坐果,可用西葫芦专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喷施,提高西葫芦坐瓜率。

④肥水管理 在根瓜开始膨大时,按每667 m2追施高钾复合肥3 kg溶于水灌入地膜下的暗沟中,灌水后加强通风排湿,灌水量不宜过大,以水刚流满垄为宜,灌完水把地膜再封严,防止水分蒸发。根瓜采收后、第2条瓜开始膨大时进行第2次追肥,每667 m2追施高钾复合肥3 kg,结合灌水,方法同第1次。

以后视瓜采收后植株长势及天气情况,每667 m2追施高钾复合肥3 kg,结合灌水进行,整个生长期共追肥4~5次,高钾复合肥总用量12~15 kg/667 m2。

1.5 病虫害防治

大棚越冬西葫芦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白粉病、灰霉病,主要虫害有蚜虫、粉虱等。病虫害防治时要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严格控制用药间隔期。

①病毒病防治 及时防治蚜虫、粉虱等,减少害虫对病毒的传播。发病初期可喷洒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8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发病严重时将病株拔除带出棚外销毁,并对拔出西葫芦根系处的土壤撒生石灰消毒。

②白粉病、灰霉病防治 白粉病发病初期可用50%醚菌酯干悬浮剂3 000倍液或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2 500倍液防治;灰霉病发病初期可用40%嘧霉胺悬浮剂1 000倍液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防治。

③蚜虫、粉虱防治 蚜虫、粉虱,优先采用黄板诱杀,也可用20%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10%烯啶虫胺水剂 1 500倍液或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

3 000倍液防治。

1.6 适时采收

西葫芦以嫩瓜为产品,开花后10~15天单瓜质量达400~500 g时即可采收上市,为保持鲜嫩,最好在早上进行采收。

2 大棚夏秋瓠瓜

2.1 品种选择

目前嘉善主栽品种是浙蒲6号,该品种具有抗性强、品质优、生长旺盛、分枝结果能力强等特点。

2.2 适期播种,培育壮苗

播种前用50~55℃温水浸种15 min,冷却至室温后再浸种8 h。采用50孔穴盘育苗,每孔播籽1粒,育苗期白天遇晴天用遮阳网盖顶,雨天用农膜盖顶防雨水,如穴盘较干,于早晚及时浇水,注意及时防治蚜虫。

2.3 施好基肥,适时定植

西葫芦采收结束后及时翻地,每667 m2施优质腐熟有机肥1 000 kg、三元复合肥50 kg,土壤翻耕后按畦宽(连沟)1.8 m作畦,沟施或撒施。幼苗长至2叶1心时定植,有利于发棵,定植前喷1次防病农药,一畦2行,株距70 cm,于阴天或早、晚定植。

2.4 田间管理

瓠瓜定植后,遇高温季节,用两层覆盖来降温、保湿,即除用旧农膜盖顶外,晴天期间,再用遮阳网覆盖。瓜期要适量追肥,三元复合肥3 kg/667 m2随水沟施,整个生育期追肥3~4次,复合肥总用量9~

12 kg/667 m2。

2.5 植株调控

植株长至3~4片真叶时用浓度为100 mg/L的40%乙烯利喷施叶面,促使瓠瓜以侧枝结瓜为主转为主蔓结瓜为主,有利于其正常坐果。

2.6 搭架、整枝

抽蔓后及时吊蔓、绑蔓,并引蔓上架,去除基部侧蔓,7~8节以上侧蔓留1~2叶打顶,主蔓长1.5 m时打顶,每次结瓜不超过2条,每株结瓜4~5条,及早疏去病果、畸形果。

2.7 病虫害防治

大棚瓠瓜主要病害为霜霉病、白粉病等,主要虫害为蚜虫、斑潜蝇等。霜霉病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4%f霜・锰锌600~8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可用50%醚菌酯干悬浮剂3 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发现蚜虫用20%啶虫脒可溶性粉剂 3 000倍液喷雾防治,发现斑潜蝇用75%灭蝇胺可湿性粉剂5 000倍液或1%甲维盐乳油3 000倍液喷雾防治。

2.8 适时采收

瓠瓜生长迅速,开花后8~10天单瓜质量约500 g时应及时采收,此时肉质柔嫩甜滑、瓜皮发绿发亮。

参考文献

[1] 石晓华.冬春茬西葫芦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11(10):37.

[2] 杜明华.温室越冬茬西葫芦生产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1B):53-55.

[3] 马德军.冬春茬西葫芦高产高效栽培[J].吉林蔬菜,2011(3):13.

[4] 彭世民,缪倩,郭华军.冬季大棚西葫芦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05(5):61.

[5] 季林章,左其峰,胡海生,等.日光温室越冬茬西葫芦高产栽培[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0):152-162.

相关期刊更多

农家参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农家致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林业调查规划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