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籍测绘学习

地籍测绘学习

地籍测绘学习

地籍测绘学习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地籍;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145—02

一、引言

我校的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开办于2008年,现已有两届毕业生,通过对两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回访和调查,单位普遍反映我校地籍专业学生基础扎实、上手快,有的已经成果单位的骨干。生产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是由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设置、师资队伍的水平,实习实训条件方面来决定的。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自2008年以来实施“项目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构建课程体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具体的做法介绍如下。

二、人才培养模式

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结合重庆统筹城乡建设和三峡库区建设等工程项目对测绘高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分析测绘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将重庆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把每门课程对应的测绘项目贯穿在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参与工程项目的开发与实施,学生100%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建立“项目导向、师生参与、实战育人、校企双赢”人才培养机制。为使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既达到就业岗位职业要求,又具有可持续职业发展潜力,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实施“项目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三、课程体系构建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通过市场调研、测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结合西部开发、重庆建设和煤炭开采对测绘行业的要求,确定典型的测绘工程项目,将典型的测绘工程项目分解为具体的测绘岗位工作任务。根据完成这些测绘岗位工作任务应具有的岗位能力,构建支撑培养这些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的框架结构

1、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行动领域归纳

通过市场调研并按照区域测绘行业的特点划分,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的典型测绘工程项目主要有8个,即“山区地形测量”、“数字测图”、“GPS测量”、“三峡库区滑坡变形监测”、“建筑施工测量”、“道路施工测量”、“水利建设施工测量”和“摄影测量和遥感内业处理”。8个典型工程测绘项目又进一步分解为52个测绘工作任务,将与测绘职业的行动情境相互关联任务的同一类型工作任务归纳为一个行动领域,共有12个行动领域。

2、将专业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

对8大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应的测绘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确定培养这些能力支撑的学习领域课程。以完成典型测绘工程项目应具有的能力为导向,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专业课程体系。并根据测量生产一线对测量新技术、新标准的信息回馈,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形成与测绘工程项目实际联系紧密、互动灵活的理论与实训一体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机制。

如图1所示,在测绘能力中,学生的山区地形测量能力和数字测图能力主要通过地形测量、计算机与测量绘图、数字测图和地籍调查与测量等课程来培养;GPS测量能力主要通过大地测量和GPS测量技术等课程来培养;变形监测能力主要通过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等课程来培养;建筑施工测量能力和道路施工测量能力主要通过工程测量和建筑与道路工程等课程来培养;水利电力测量能力主要通过工程测量、工程地质分析与应用和VB程序设计等课程来培养;摄影测量与遥感内业处理能力主要通过摄影测量、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等课程来培养。

图1 学习领域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图

四、课程学习情境和教学内容设计

(一)基础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

根据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各学习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基础课程保持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专业建设团队的老师与学院基础部的老师一起设计和开发了测量数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英语(测绘)、体育训练、应用文写作等五门基础课程。选择问题、任务、项目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的安排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安排整体上采用由浅入深的编排模式。

(二)专业领域课程设计

按照测绘工程项目的工作过程,并遵循教学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领域,与企业专家一起,设计开发了地形测量、程序计算器使用等十余门专业课程,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按从易至难进行划分。根据学习领域的专业课程,选择测量对象、工程测量项目、工作任务、测量项目算例、地籍图类型、过程等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的安排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安排整体上采用由浅入深的编排模式。

(三)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

根据培养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单项职业能力的要求,系统的设计了十几门专业课程的课内实训项目,同时设计了《地形测量》等九门专业课程对应的专业实践课程。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了单项实训、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课程。

五、课程体系教学实施的建议

(一)围绕培养学生完成项目的能力组织教学。教学计划围绕培养学生具有完成测绘“8大测绘工程项目”的能力来实施教学,即实施项目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完成测绘“8大测绘工程项目”的能力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直接完成生产单位的真实测绘工程项目。通过与川渝两地测绘生产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真实测绘工程项目,在教学安排上,实行项目理论教学和项目实践教学相结合,师生共同完成测绘工程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测绘工作环境和明确的工作责任中,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完成真实测绘产品的生产。二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按照完成一个测绘工程项目的流程来组织教学。

(二)一体化教学。在课堂教学方法上尽量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实施过程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过程考核,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考核方式侧重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考核学生完成实际测绘工程项目的能力,从而保证“项目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四)学生100%参与测绘工程项目。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一进校就上专业课程,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完成实际测绘工程项目;专业课教学在时间安排上相对集中,不同的专业课程分别集中在上下半学期完成,这样有利于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一旦有测绘对外技术服务项目,方便临时调整教学计划,实现学生参与完成实际测绘工程项目的比例达100%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天和.澳大利亚TAFE教育对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设的启示[J].科学咨询,2009,(5):86—87.

地籍测绘学习范文第2篇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测绘工程项目圆满完成

1、圆满完成测绘任务。2014年,我院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的工作部署,积极支持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在全院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全年先后完成了230余项工程测绘项目,完成了市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瓯海标段地籍调查测绘约56平方公里,测绘项目一次性通过甲方验收率为100%。特别是瑞安市曹村镇测区、瓯海行政中心区1:500数字地形图和市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部分)瓯海标段郭溪片、瞿溪片地籍调查测绘,一次性通过经省质检站验收,受到有关单位的一致好评。

2、认真组织工程测绘。全年,我院积极稳妥地开展地质工程测绘业务。全年,先后与有关单位合作完成地质矿产测绘产值50万元、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测绘产值10万元;与市、区国土资源局合作,开展土地办证等地籍测量1000余项,产值552万元;开展房产测绘工作,创造产值10万元。

3、积极配合城市建设。2014年,为进一步配合市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我院坚持以城市建设拨地定桩测量、建设工程定点放样测量、建设项目竣工测量等测绘业务为基础,先后完成了以拓展市政工程、建筑物沉降观测、海域使用测量等为主的各类小工程项目数百个,实现产值750余万元,较好地为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了职能作用。

(二)以质量建设为核心,测绘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1、切实加强内外业质量检验。“质量就是生命”,测绘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测绘院的形象。为此,年初以来我院在复审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上,通过狠抓质量过程,严格贯彻质量手册控制程序,采取自我加压、负重前进的有效方式,切实加强测绘产品的内外业质量检验,做好质量管理评审和管理体系内审工作。同时,根据《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操作手册》、《质量管理规定》等管理类文件进行质量管理,规范了过程管理,提高了成果质量,并顺利通过了自我监督审查。

2、积极推进地籍信息系统建设。随着土地管理要求越高,计算机科学越发展,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基础性地位越突出。2014年,我院在组织专业人员完成《市地籍调查项目》软硬件准备的基础上,进一步投入技术力量,结合“二调”项目开发了一列的辅助程序,并形成了完备的作业流程与作业指导,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保障了成果质量。此外,还多次派遣技术人员参加专业学术会议与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准,为2012我单位地理信息的发展,构造“数字地籍”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3、严格落实测绘技术目标责任制。为确保我院测绘质量和完成效果,2014年,我院在省第十一地质大队的支持和帮助下,制定了《综合测绘院2014年测绘技术经济目标考核责任制工作方案》,对全院各部门2014年测绘项目实施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经济目标考核责任制,并根据2010年度经济目标责任制的运行情况,对部分考核基数系数等做了适当的调整,予以顺利实施,增强了全院职工的干劲,化解了各类不必要的矛盾,促进了测绘院测绘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二)以学习培训为重点,人员队伍素质全面提升

1、组织理论学习,增强思想觉悟。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在思想上先人一步,才能在发展上高人一筹。一年来,我院认真按照省第十一测绘大队党委的统一部署,组织全院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先后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和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上的讲话,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一系列的理论书籍。通过不断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全院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修养和岗位任职能力,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为更好地胜任完成年度测绘任务奠定了坚实的政论基础。

2、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只有人才才能兴业。测绘工作是一项集标准化、标准化、科学化于一体的工作,2014年,我们继续选送测绘人员进入武汉大学等大学测绘学院测量专业进行函授学习,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测绘培训和单位内部的技术交流。年内,顺利完成了我院甲级资质的晋升工作,目前全院设备、人员及管理标准已全部达到甲级测绘资质要求,为更好地遂行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的测绘任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3、实施民主管理,培养质量意识。年初以来,我院将QC小组活动与Ⅰ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结合起来,积极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年内,在院总工办的认真组织和积极支持下,信息中心QC小组针对我院生产管理上和技术上的薄弱环节,根据现状通过抓住主要问题,准确确定要因,制定合理对策,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了我院QC小组目标的圆满完成,并获得市级QC成果会二等奖。实践证明,通过QC小组活动,我院所有生产和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保证了我院质保体系的正常运行。

二、存在问题

(一)测绘市场仍不规范。由于目前测绘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存在压价竞争等不良竞争手段,造成测绘行业实际收费越趋越低。而按照以前的测绘周期作业,成本相对较高,有些测绘项目基本无利可图,个别项目甚至是亏本经营。

(二)QC小组活动与Ⅰ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落实有差距。由于忙于生产,我院的QC小组活动与Ⅰ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和落实有些差距,造成各生产单位的个别班组没有严格按照Ⅰ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生产运行和落实QC小组活动,存在技术水平偏低、盲目赶进度,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没有根据发展提高技术水平、不规范操作的情况。

三、明年工作主要设想

(一)加强管理与增收节支工作。一是完善测绘产值绩效考核体系,完成目标产值。继续实施测绘经济技术目标考核责任制,为我院管理和主动优质服务,提供制度和经济上的保证。主要明确地籍管理信息中心相关业务工作如何纳入测绘产值计算,制定2012年度质量管理计划和经济技术考核责任制实施细则。二是进一步加强测绘主动服务和成果资料的质量管理。主动服务是测绘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在院测绘经济技术目标考核责任制和ISO9001:2000质保体系的双重要求下,狠抓服务、质量环节,自我加压,做好测绘产品的内、外业质量检验,测绘用户服务意见反馈,加强内审员的培训,做好管理评审和内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常规监审顺利通过。

地籍测绘学习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土;地籍测绘;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P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地籍测绘在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明显,它涉及到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地籍测绘本身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建立地籍测绘的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测绘的管理,特别是人员的管理上,要不断的发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是测绘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关键,同时在进行地基测绘时要不断的提高质量,它可以说是地籍测绘的生命,如果数据上出现了问题,那么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1 现代测绘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1.1 GPS技术: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称为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是一种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的测绘工具,通过GPS建立控制网、利用RS快速的采集数据,更新基础地理信息,运用GIS来管理基础地理信息,完成基础地理信息的建库与动态更新任务,使3G技术能在地形测量测绘技术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扩展。

1.2 随着以数字测绘、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体系的建立,4D产品以及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测绘仪器的出现,现代地籍测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测量方式。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结合逐渐紧密,使地籍测绘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地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

2 地籍测绘的主要内容及服务功能

2.1 地籍测绘的主要内容。

2.1.1 本区域性土地资源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更新。

2.1.2 建立经省级人民政府或其测绘主管部门批准的基础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空间定位网及加密和复测。

2.1.3 对国家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测制和更新。

2.2 地籍测绘的服务功能。

2.2.1 可以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服务。

2.2.2 可以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服务。

2.2.3 可以为土地监测调控提供服务。

3 地籍测绘数据库的建立及对国土资源管理的作用

就“地籍测绘”而言它首先是一项政府行为,但同时它也一种法律行为。因此我国必须建立起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的管理体系,来保证地籍测绘能够有效的实施。国家测绘局是我国最高级别的测绘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它的主要职责就是制定方针、政策、技术标准,管理资格认证以及质量监督。与国务院的土地管理部门和其他的相关部门一起制定土地的测绘与规划,并且组织地籍测绘工作的具体实施等等。我国的省级人民政府都有测绘机构存在,它的职能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地籍测绘方针和任务进行工作。

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经纬仪或GPS采集地籍要素,并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基本流程为:

3.1 资料分析: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技术。

3.2 数据获取: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第一种是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如原始的正确的地籍档案资料等;第二种是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必须根据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得到适宜的数据格式。数据获取的内容,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控制数据,并编辑入库。

根据上述测绘成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直接通过地籍档案资料,进行土地资源的规划、布局、合理利用;以达到科学、合理、统一地管理土地资源。

4 国土资源管理对地籍测绘的需求

4.1 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地籍管理对地籍测绘的需求分析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地籍测量是地籍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界线、类型、面积等。它具有提供计税依据、产权管理依据以及用户需要的地块信息等功能,而且地籍信息系统还是多种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系统,它为土地登记确认权属提供依据。

4.2 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动态监管对地籍测绘的需求分析

现代化的国土资源管理已经上升到卫星遥感检测,真正实现了“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立体监管体系。具体到如何查,那就需要落实到每一宗土地的详细情况,地籍测绘便是基础工作。地籍测绘的基础工作是如实准确地测量土地面积,绘制地形图,建立地籍资料,形成数据库。能够为土地管理提供详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和基础图件。一方面,为土地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查处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土地利用、土地规划的动态控制提供地形图、数据库;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工作目标。

4.3 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对地籍测绘的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势必会造成土地利用状况的改变,为保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的现势性,必须选择快捷有效的方式来更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以实现真正意义上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与管理。为此我们需要用现代测绘科学技术来发现和提取土地变化信息,以满足土地利用数据建设的需要。

总之,随着地籍测绘的快速发展,使得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断丰富,为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信息,能有效地提供土地管理工作质量。同时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还是土地管理部门面向社会的窗口,它的运行所提供的信息服务有助于国土资源管理执法行政公平、公正、公开。伴随着土地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必将增强土地管理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土地管理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

5 加强测绘队伍建设

现阶段,地籍测绘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物权法》的实施对测绘尤其是地籍、房产测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地确权、房产面积等纠纷可能大大增加,这就要求测绘成果经得起公开查询、经得起行政诉讼。当前因为编制的限制,测绘队伍普遍存在人员少、技术人员紧缺的现象,有不少业务人员对政策业务还不够熟悉,以致引起土地权属和房产面积的争议、行政复议诉讼等。这需要加强宣传,学习政策法规,并通过培训提高测绘人员的政策和业务水平。进而让地籍测绘工作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促使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向更快、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冲突日益严重。因此,科学、合理、持续利用好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是解决资源、生态环境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矛盾的关键。地籍测绘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期性、先行性的基础工作。既为土地资源等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提供基础地理信息,又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指南[M].地质出版社,2008

[2] 梁玉保.地籍调查与测量[M].黄河水利出版社,2011.

[3] 王运昌.地形测量学[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4] 孙福海,陈俊勇.测绘学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地籍测绘学习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测绘;地籍测绘;要求;模式

随着3S技术在测绘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这些技术应用于地籍测绘的研究也不断增多。GPS应用于地籍测绘的研究贯穿了整个地籍测绘工作,包括控制网的建立、加密、地籍细部测量等。近年来,随着GPSRTK技术的不断成熟,GPSRTK应用于地籍测绘方面的研究也不断增多。数字化地形测绘技术自90年代在我国逐步推广,发展到今天已经较为成熟。目前,数字化地形测绘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据采集多源化,数据结构GIS化。有些研究人员针对地籍测绘的特点,提出了实时拓朴的方法,以便建立基于完全拓朴的宗地数据,以方便实时变更及数据汇总统计。

1地籍测量的原则、内容及成果

地籍测量技术特点除需按国家标准测绘大比例尺地籍图外,还应在测量工作开始前进行地籍调查,取得不动产的地理、经济和法律诸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要求完整、系统、以图形、图表与文字等形式加以表示,并编辑成地籍簿册,它是地籍管理的基础资料,也是地籍测量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籍管理要求土地信息可靠,能满足一定的精度指标。所以,地籍测量应具备完整的测量原则与内容。

1.1地籍测量的原则

在测量原则上地籍测量遵循从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界址点测量、面积量算等工作。由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一般比较高,尤其是交通繁华地区,所以,通常是大比例尺测图。

1.2地籍测量的内容

地籍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2.1收集不动产的权属资料、权属位置及拥有土地的编号、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质量等级以及与税收有关的地籍要素;

1.2.2进行地籍控制测量,测设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点;

1.2.3测定行政区划境界线、土地权属界线、界址点坐标值和权属范围的面积;

1.2.4测定测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图形及其上覆盖物的几何位置和面积;

1.2.5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及时对原地籍成果进行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簿册的修编,以保持地籍成果资料的正确性与现实性;

1.2.6根据土地整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绘工作。

2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基本框架

现代测绘技术是运用到地籍测量中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它是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 PDA 采集地籍要素,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其基本流程为:

2.1 资料分析: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技术。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可以考虑能否使用 “准地籍测量”。

2.2 数据获取:数据获取途径包括两种:(1)通过上述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如原始的正确的地籍档案资料等;(2)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必须根据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得到适宜的数据格式。数据获取的内容,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控制数据。

2.3 数据编辑、整理、入库:对于获取的各种数据。按照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进行编辑、整理、人库,并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汇总,最终建市地籍数据库,形成地籍管理系统。

3现代地籍技术的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专业性强,地籍数据具有法律效力,对数据精度要求高,配套的成果资料现时性强,同步变更需及时。因此,根据地籍测量所特有的专业性,受环境和技术的约束,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能相互补充,从而实现地籍信息的全覆盖采集。

3.1 RTK技术测量模式

地籍测量中应用RTK技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同测绘地形图一样,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PS系统,可及时地、精确地获得地籍图。但在影响GPS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则应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

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RT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桩位置,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用地面积。利用RTK技术进行勘测定界放样是坐标的直接放样,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面积量算,实际上由GPS软件中的面积计算功能直接计算并进行检核。避免了常规的解析法放样的复杂性,简化了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

在土地利用动态检测中,也可利用RTK技术。传统的动态野外检测采用简易补测或平板仪补测法。如利用钢尺用距离交会、直角坐标法等进行实测丈量,对于变通范围较大的地区采用平板仪补测。这种方法速度慢、效率低。而应用RTK新技术进行动态监测则可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度,省时省工,真正实现实时动态监测,保证了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现实性。

3.2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模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

“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账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

鉴于现代测绘技术存地籍测量中的几种模式,可以总结现代地籍测绘技术的几个特点:专业性、数字化、网络化,即以数字化的采集模式获取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地籍要素,并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但是上述四种模式以及各种组合方式各有优、缺点和适应范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单独使用。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各种模式的适用环境和作业单位的实力背景,可以选择经济、高效的测量模式,以达到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

4结束语

综上,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应用也将会更为广泛。鉴于作者水平有限,文章写作不到之处望行业同仁多批评指正,本人在今后也会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再接再厉,争取为我国的国土测量研究建言献策。

参考文献:

[1]黄德忠 关于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及前景探析[J] 建材与装饰 2012 8

[2]李靖 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测量模式与精度要求[J] 科技风 2012 20

[3]贺丽娟,曹振一;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西北水电,2002。

地籍测绘学习范文第5篇

1农村宅基地特点分析

农村宅基地作为农民兴建房屋建筑的基础,是农村集体所有徒弟中拨给农户用于建造房屋保障农户居住和生活需要的土地,它涵盖房屋、庭院和厕所厨房等辅助用房所需的土地。对宅基地土地,农民具有使用权,在进行地籍调查时主要是针对农民对农村宅基地的使用权进行调查。那么,需要我们首先了解农村宅基地相对于城镇用地的特点。首先,农村宅基地具有简单单一的用地特点,它仅包括宅基地和街巷用地两个方面,城镇土地则涵盖了几乎所有用地类型,十分复杂多样。其次,农村宅基地地籍调查范围有限,它通常对一个面积大约为0.25km2的村子进行施测,这与城镇1km2以上的施测面积相比地籍调查范围较小。再次,分布也具有鲜明的特征。大多数农村地区一个行政区内有多个乡镇,每个乡镇有十几个或几十个自然村,这与城镇分布相比更加分散、分布更加广泛。

2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现状分析

事实上,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是以《地籍调查规程》等法律为依据的,它以宗地为基本统计单位,对农村宅基地的面积、属性等进行调查,据实填写调查统计表并绘制相应的宗地图。目前,在进行农村宅基地地籍实际测量过程中,通常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所规定的1∶1000的比例尺或1∶2000的比例尺执行。一般情况下,距离城镇较近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选用1∶1000的比例尺,而距离城镇相对较远的农村则选用1∶2000的比例尺。关于界址点的点位误差,一级和二级分别控制在5~7.5cm内。现阶段,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通常采用全野外数字化测量地籍地形法、全野外数字化测量地籍、数字摄影测量地形法和数字摄影测量地籍地形法三种常见的方法,上述三种测量方法分别被发达省份、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采用。它们的精准度和成本也存在着差异:精准度、成本最高,工期最长的是全野外数字化测量地籍地形的方法;全野外数字化测量地籍、数字摄影测量地形法精准度能够满足要求,成本较低,速度也比较快;数字摄影测量地籍地形法则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通过改法进行测量很难使界址点的精度得到有效保证,但它速度较快,成本也明显低于上述两种方法。

3基于遥感影像技术在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测量作为一项政府主导的测绘工作,属于官方行为,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开展地籍测量能有效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土地及保护土地所有者和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宅基地的地籍测量工作,为了得到更加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数据,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研究的力度,不断实现技术的创新和突破。笔者结合当地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项目实际,从试验角度研究探讨了基于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先借住全站仪或实时差分的GPS技术对宅基地的界址点进行测量,再以其作为像控点正摄校正遥感影像,再据影像图对地物解译并最终绘制地籍图。关于GPS-RTK技术,其依据的是载波相位观测,这种观测法的观测模式与传统的观测法的观测模式存在着天壤之别,是对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的技术创新。在操作时,通常遵循以下操作流程:首先将GPS接收机架设在基准站上,然后进行连续观测,并将观测获得的数据及时传送至流动站,当流动站接收到数据信息后通过GPS卫星信号获取基准站的相关数据,从而根据这些数据得出测量坐标等相关地籍结果。这种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不仅测量简便,能够大大降低测量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工作量,还能使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工作效率提高,测量周期缩短。基于这种测量方法,该次试验选取了地势平坦的试验区,该区域多为普通的农村平房,高度均匀,分布广泛,为了确保试验效果,选取的是分辨率为0.5M的GeoEye现势性较强的遥感影像。为了确保遥感影像正摄校正的精读得到保障,试验首先借助GPS-RTK全野外数字化测量法对试验区的界址点和地籍图进行绘制,并使精度达到预定要求。之后预处理遥感影像,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影响的亮度、灰度和对比度等进行细致地调整,将斑点和不要的灰色去除掉,最大限度地提高和保障遥感影像的清晰度,在此基础上进行正摄校正。当对选取的20个像控点进行正摄校正后发现,这些均匀的界址点结果差异特别小,为保障试验顺利,最终从上述像控点中选取4个作为正射影像图来满足后期试验的需求。为了提高图像解译的精度,首先在测量界址点时对图像进行野外调绘,并将外业测绘的地籍要素(如界址点、界址线和宗地等)叠加到遥感正射影像图上,以此为控制和参照进行地物要素的解译[2]。之后再对解译的地物图形与测绘地物图形认真比对,从而得出测绘是否精准的结论,结果表明测绘精度能够达到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的精准度要求。据此得知,在基于遥感影像对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中,我们为了确保图件结果更加规范精准,需要首先确保所绘制地籍图的图上内容十分规范,且无论使用何种成图软件,图层一定要清楚,各类地籍地形要素、数学要素需分层设置,为后续建立宅基地地籍管理系统打好基础。[3]与此同时,从事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要不断积累丰富的测绘知识,不断学习和汲取新技术,努力实现对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的技术创新。为确保地籍测量工作高效顺利开展,还应具有不动产法律知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识,互相密切配合,细致认真地开展测量和绘图工作,确保测量的精准度,为国家土地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资料。

4结语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对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的技术和方法也应不断创新,目前所用的基于遥感影像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能够精准地捕获各地籍要素、准确地解译地物要素并科学地绘制地籍图形,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可靠的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方法。

作者:韩雷 单位:湖北省襄阳市不动产登记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