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番茄的管理技术

番茄的管理技术

番茄的管理技术

番茄的管理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福建;大棚番茄;产业现状;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1.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福建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大棚番茄生产,加强番茄新品种引进、促进番茄品种更新,在农业科技的支撑下,番茄产量大幅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另外,还出现了数量众多的专业户和合作组织,在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的同时,培养了一批具有先进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有素质的新型农民。因此,本文在概述福建省大棚番茄产业现状的基础上,重点综述福建省大棚番茄栽培技术,力争为其产业规模发展奠定理论依据。

1 福建大棚番茄产业现状

对于福建省而言,番茄等茄瓜类蔬菜的早熟栽培是目前大棚栽培中最普遍的。福建省大棚番茄目前的产业现状有以下特点:

1.1 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笔者通过走访福建省各大设施农业基地发现,目前大棚番茄产业科技支撑水平较高,明显优于其他叶菜类设施基地。多采用滴灌设施,一般可节约用水50%~70%;科学施肥效果明显,基本实现水肥一体化供应。此外,部分设施还采取了高低套种等方式,增加了复种指数。

1.2 规模效应愈发凸显

较之传统露地番茄种植业,大棚番茄可以充分发挥其规模效应,667m2产量可由传统条件下的5000kg提高至10000kg左右。随着大棚番茄规模效应的凸显,福建省大棚番茄产学研一体化工作得以迅速开展,福州、泉州等地的很多大型种植基地均设立了大学生实习站点、研究生培养站点、博士后流动站点等,由国内外专家为其提供技术支撑。

1.3 土地流转得以利用

福建省利用发展大棚番茄的优势,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省内多个大型番茄基地的土地均由流转而来,流转价格为每667m2每年500~1000元不等,既充分利用了因外出经商、打工导致的无人耕作的闲置土地,又带动了当地劳动力,月收入也可达2000~3000元。同时,福建省鼓励并支持农副企业发展包括番茄在内的设施农业,统筹安排专项资金,以项目实施的方式推进设施农业的发展。

2 福建大棚番茄栽培技术

2.1 大棚环境管理

土壤管理:壤土最适宜番茄生长,粘质可导致生长慢、长势强;砂土可导致生长快、易衰老。酸碱度以微酸性为宜,即pH值在6~6.5之间,若土壤偏碱可施用生物有机肥调节,同时多施用菌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逐步替代无机化学肥料,以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温度管理:总体而言,番茄适合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以月平均温度20~25℃为宜。对于大棚番茄的温度管理可按如下方式进行:上午控制在23~28℃,不得超过35℃;下午逐步降温至23℃左右,随后闭棚;夜间温度在15~18℃;昼夜温差控制在10~13℃以内,以免抑制番茄生长甚至遭受冻害。

光照管理:根据文献资料,番茄每平方米叶面积生产1 kg果实约需要96h光照。依据笔者经验,每天应保持8~9h光照,与文献数据基本相同。

气体管理:空气中CO2含量约为0.03%,对于番茄而言,适当增加CO2含量可增强光合作用,但若超过0.1%,将使番茄生育失调甚至中毒,但低于0.005%时,番茄也将饥饿死亡。因此,当冬季光照不足时,应人工补充CO2,同时,不能单一使用化肥,而应科学配方以避免CO2流失。

2.2 番茄水肥管理

水分管理: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90%之间。以番茄产量5000 kg/667m2计算,其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为330t,换算下来,在果实发育期,每天每株约需吸收1L水分,才能够保证根系自身发达及植株的吸水、保水能力。

养分管理:番茄不仅需要多种无机营养元素,而且还需注意养分之间的比例。仍以生产5000kg番茄为例,其需从土壤中大量吸取氮元素12.5~17.5kg、磷4~5 kg、钾21~24kg以及中量钙元素8~10.5kg和镁1.5~3 kg。由此可见,在主要大中量元素中,钾的需求数量最大,磷和镁则相对较少。目前,福建各规模大棚番茄种植基地已经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方式,根据上述指导数据,结合当地土壤、植株实际情况,配置不同比例的专用肥。

2.3 番茄病虫害管理

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针对大棚番茄的常见病虫害,给出以下防治办法:

真菌病害:叶霉病、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等多发;细菌病害,福建省较少发生;病毒病也十分危害番茄植株。番茄叶霉病在初见病后及时摘除病叶,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喷雾,应全面防治,特别注意叶背面防治。防治番茄灰霉病,可在移栽前用50%速克灵1500~2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喷淋幼苗;移栽后,可选用50%扑海因1500倍液或45%噻菌灵4000倍液交替进行喷雾防治。番茄早疫病,可选用58%甲霜灵锰锌和64%杀毒矾进行防治。番茄晚疫病,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施药,可选用40%疫霉灵250倍液、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交替使用。防治番茄病毒病应及时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2000~2500倍液及0.4%杀蚜素200~400倍液,再用20%病毒A 500倍液进行防治。

虫害中白粉虱、潜叶蝇较为多发。防治白粉虱时,可每667m2地放置30~35块黄板诱杀成虫,置于行间,与株高相同;选用25%蚜虱统或25%蚜虱螨熏杀。美洲斑潜蝇,可用灭蝇纸诱杀成虫,一般每667m2设置15~20个诱杀点;药剂可选用5%锐劲特1500倍液或1.8%爱福丁3000倍液等。

3 结语

本文简要概述了福建省大棚番茄的科技水平、规模效应、土地流转等产业发展现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大棚环境管理和番茄的水肥、病虫害管理,详细论述了大棚番茄的栽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福建省大棚番茄产业规模发展奠定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陈华,薛珠政.南方设施大棚番茄冬春大茬高效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2(8).

番茄的管理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番茄; 大棚栽培; 熊蜂; 授粉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设施蔬菜的面积逐年扩大,番茄作为武汉市东西湖区大棚蔬菜主导品种,年种植面积可达4 000 hm2。但由于蔬菜大棚的棚膜和防虫网阻止了授粉昆虫的进入,本地农户多采用2,4-D激素喷花的方式授粉。这种授粉方式如果激素浓度过高会形成畸形果,激素浓度过低又会造成授粉受精不良,激素残留也是该授粉技术的一大缺点[1]。因此,选择操作简便有效的设施番茄授粉技术对我区番茄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引进了熊蜂授粉技术并进行应用效果研究,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2-6]。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春季供试番茄为金斯特;秋季供试大番茄品种为金斯特,小番茄品种为京丹黄玉。授粉熊蜂为科伯特熊蜂,每箱规格为50只。

1.2 方法

试验于2012年在武汉市东西湖区农科所柏泉基地单栋钢架大棚内进行。试验设2个处理:处理1,1个单栋棚开花期放置蜂箱,采用熊蜂授粉;处理2,另1个单栋棚开花期采用激素授粉作为对照,每个单栋棚的面积为305 m2。保持2个处理除授粉方式外其他的栽培管理一致。春季番茄于2012年1月17日开始播种育苗,3月11日定植,5月30日开始采收;秋季番茄于2012年7月15日开始播种育苗,8月7日定植,10月19日开始采收。两季定植株行距均为40 cm×50 cm,667 m2施有机肥4 000 kg、复合肥50 kg。

1.3 调查内容及方法

1.3.1 番茄坐果率调查 按平均分布原则,每个处理各品种分别选择30株统计坐果率,开花结果期共调查3次,以3次的平均值进行分析。

1.3.2 番茄产量、畸形果调查 从开始放蜂起,记载2个大棚每次各自采摘番茄的产量,将各次产量进行累加,并记载各处理的畸形果数量与所有果实数量,统计分析。

1.3.3 品质调查 于盛果期,随机挑选各品种各50个番茄进行单果质量、单果腔室数、单果种子数量、果形等性状的分析。

1.3.4 熊蜂活动观察 放蜂期间分别于晴天9:00、10:30、15:00,观察20 min内出入蜂箱的熊蜂数量,同时记录大棚内的温度、湿度情况[7]。

1.3.5 用工统计 按8 h 60元的标准,折算激素授粉处理的全部授粉用工费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熊蜂授粉对番茄坐果率、产量、品质的影响

从表1可知,春季大番茄熊蜂授粉处理的番茄坐果率较激素处理提高13.22 百分点,秋季大番茄坐果率较对照提高9.59 百分点,小番茄坐果率较对照提高10.50 百分点;春季番茄熊蜂授粉处理667 m2产量较对照增加27.39%,秋季大番茄熊蜂授粉处理667 m2产量较对照增加23.50%,小番茄处理的667 m2产量较激素授粉的产量增加18.65%;春季处理番茄的畸形果率较对照降低5.21 百分点,秋季大番茄畸形果率较对照降低5.34 百分点,秋季小番茄的畸形果率较对照降低7.57 百分点。春季番茄和秋季大番茄的熊蜂授粉处理的平均单果种子数较对照分别提高128.38%和186.05%。结果表明,熊蜂授粉季节、番茄品种对熊蜂授粉效果都有影响。种植品种相同的情况下,春季的番茄在坐果率、产量、畸形果率方面均表现较优;在栽培季节相同的情况下,大番茄较小番茄在产量增加上表现较好,而在增加坐果率和降低畸形果率方面不如小番茄。

在番茄平均单果质量、平均单果腔室数量、果实性状方面,熊蜂授粉番茄较激素处理番茄在春秋2季试验中均有较小程度的改善,但是差异不明显。说明熊蜂授粉并不影响番茄果实的品种特性。

2.2 熊蜂活动规律观察

对熊蜂活动规律23组观测数据进行F测验分析,由表2可知,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熊蜂活动有极显著影响。

表2 熊蜂活动的方差分析

对观测数据再进行二元线性回归分析可得,因变量20 min内熊蜂进出蜂箱的数量(Y)与自变量环境温度(X1)、环境湿度(X2)之间的回归方程,方程为Y=64.23-1.24 X1-0.20 X2,X1的区间是[24,40],X2的区间是[20,65]。由上式分析可得,在X1、X2的规定区间内,即温度在24~40 ℃,环境湿度在20%~65%时,环境温度和湿度与熊蜂活动均呈负相关,且熊蜂活动受环境温度影响较环境湿度影响大。表明在武汉地区设施番茄采用熊蜂授粉技术,在栽培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大棚的通风降温,这样既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又能促进熊蜂的活动。

2.3 2种授粉方式的费用比较

从表3可知,春季番茄熊蜂授粉费用为370元,较激素授粉费用高260元;秋季番茄熊蜂授粉费用为每个棚的熊蜂授粉费用为420元,较激素授粉费用高255元,即每季度每个棚熊蜂授粉技术费用较激素授粉费用平均高257.5元。

表3 2种授粉方式费用比较

[注] 人工按1 d 8 h 60元计算。

3 结论和讨论

熊蜂授粉番茄相较于传统激素授粉的番茄坐果率可提高9.59 百分点以上,产量可增加18.65% 以上,畸形果率可降低5.21 百分点,平均单果种子数的增加最为明显,达到128.38% 以上。因此,熊蜂授粉的番茄产量高、品质好,且能有效地减少番茄激素残留,授粉效果优于激素授粉。熊蜂能够在武汉地区正常授粉,且每季授粉时间在45 d以上,能够满足设施番茄授粉需求。

本试验熊蜂授粉费用虽然较激素授粉高,但是在果实商品性、果实安全性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可作为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的授粉方式。另外,熊蜂授粉技术的使用也能有效地减少农业生产中激素对环境的污染。目前,该技术可在较大规模的无公害或者有机蔬菜基地进行推广应用,虽然投资增加,但是经济效益也会大大增加。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应加强降低熊蜂授粉成本方面的研究,以便该技术能在广大农户中间大面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安建东,吴 杰,彭文君. 设施农业熊蜂授粉的效果及其机理探讨[J]. 北方园艺,2006(4): 82-83.

[2] 徐 茂,王凤鹤. 春季大棚西瓜蜜蜂授粉技术[J]. 中国瓜菜,2012,25(2): 49-50.

[3] 罗文华,程 尚,戴荣国,等. 地熊蜂为重庆温室茄子授粉的效果研究[J]. 长江蔬菜,2010(22): 32-34.

[4] 张剑国,杜素惠. 番茄利用丸花蜂进行授粉试验[J]. 北方园艺,1995(5): 32-33.

[5] 黄家兴,安建东.设施作物熊蜂授粉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前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 298-299.

番茄的管理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番茄;无公害;栽培技术;青海互助

中图分类号 S64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8-0080-02

番茄又名西红柿,是互助县保护地主要栽培蔬菜之一[1]。番茄红素含有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能减少心脏病的发作。番茄红素具有独特的抗氧化能力,能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使脱氧核糖核酸及基因免遭破坏,能阻止癌变进程[2-3]。番茄除了对前列腺癌有预防作用外,还能有效减少胰腺癌、直肠癌、喉癌、口腔癌、乳腺癌等癌症的发病机率。番茄含有VC,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凉血平肝、清热解毒、降低血压之功效,对高血压、肾脏病人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番茄是茄科类蔬菜作物,具有喜温暖而又不耐高温的特性,要求白天温度为20~25 ℃,夜间温度为15~18 ℃。根系发达,再生能力强,根茎和茎节上易生不定根。茎半直立或蔓生型,分枝力强。番茄中光性,光照不足,茎节细长,叶片变薄,叶色变浅,花芽分化延迟,花质变劣,易落花落果[4-5]。因此,在保护地番茄栽培中要尽量延长光照时间,增强光照强度。番茄较耐旱,需要较多水分,但又不宜大水灌溉。土壤水分失调易发生脐腐病,忽干忽湿易发生裂果。番茄对土壤适应能力强,但以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排水良好、中性偏酸的壤土和砂壤土为宜[6]。互助县一般为春提早栽培和春到秋栽培,其中春提早栽培:终霜前30 d左右定植,初夏上市;春到秋栽培:4月上中旬定植,8月上市。

1 品种选择

宜选择优质、高产、抗性好、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番茄品种。春提早栽培宜选用抗寒性好、早熟丰产的品种。如早丰、上海合作903、兰优早红等。春到秋栽培,宜选用中熟或中晚熟的高秧无限生长型丰产的品种,如弗洛雷特、青海大红、科瑞斯、长城1号、倍盈等。这几个晚熟品种均是大红果,丰产性好,在互助县保护地均适宜栽培,其中科瑞斯、长城1号、倍盈为硬果型,耐运输,货架期将近1个月,抗病性好,丰产,适宜推广。

2 育苗

2.1 床土配制及消毒

选择温室中间作育苗床。一般1 hm2大田需播种床75~90 m2、分苗床约750 m2。播前5~7 d翻地,苗床施优质腐熟农家肥15 kg/m2、磷酸二铵25 g/m2。并准备药土,即1 m2苗床用7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 g与1 kg细土拌均匀制成药土。

2.2 种子处理

将种子放入55 ℃温水中不停搅拌15~30 min,待温度降到30 ℃时继续浸泡6~8 h,然后洗净,用湿布包好,放在25~30 ℃的恒温处催芽,7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2.3 播种

春提早栽培的,于12月上中旬播种。春到秋季栽培的,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苗龄一般为50~60 d。一般播种量为600~750 g/hm2。播种前苗床浇透底水,水渗下后先撒2/3药土1层后,均匀撒播或条播,播后再撒1/3药土覆盖种子,然后覆盖地膜保温保墒。出苗后,揭去地膜,白天保持气温在25 ℃左右,夜间温度在15 ℃左右。床土温度保持在15~20 ℃。

2.4 分苗炼苗

幼苗2叶1心至3叶1心,选晴天进行分苗,行株距10 cm×10 cm。分苗后闭棚提温,还可加小拱棚提温保湿。定植前5~7 d浇水,第2天将苗裁成7~8 cm见方的苗坨,进行降温炼苗。降低室温,白天保持15~18 ℃,夜间保持12 ℃左右,同时喷洒百菌清600倍液,注意带药定植。壮苗标准:株高15~20 cm,茎粗节短;7~9片真叶,叶色深绿带紫,叶片肥厚;现蕾;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3 定植

春提早栽培2月中下旬定植,春到秋季栽培4月中下旬定植。定植前,结合翻地,施优质腐熟农家肥75 t/hm2、麻渣1 500 kg/hm2、磷酸二铵450 kg/hm2,平整后起垄。

4 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进入开花坐果期,此时植株由以营养生长为主过渡到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生长发育状态。管理目标为促进缓苗、保花保果,使秧果协调生长,争取早熟、高产。管理的重点有以下几方面:温度管理、肥水管理、搭架绑蔓、植株调整、保花保果、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等。

4.1 温度管理

定植后5~7 d,尽量提高温度,气温超过30 ℃时才可放风。当看到幼苗生长点附近叶色变浅,表明已经缓苗,开始生长,白天温度以不超过25 ℃为宜,夜间温度10~15 ℃;开花以后可适当提温,白天最高不超过28 ℃,最低夜间温度不低于10 ℃;第一穗果进入膨大期后,昼夜温度掌握在10~30 ℃;结果期降低夜温有利于果实膨大,昼夜温差可加大到10~20 ℃。

4.2 肥水管理

根据情况可在苗期追提苗肥1次;第一花序坐果后,果实核桃大小时追施复合肥150 kg/hm2(或穴施人粪尿),以后每采摘一次果,灌一次水肥,也可进行叶面追肥。可喷施1%过磷酸钙或0.3%磷酸二氢钾作为根外追肥。浇水注意防止土壤忽干忽湿,以减少番茄裂果及脐腐病的发生。

4.3 搭架整枝

4.3.1 搭架。一般采用竹竿搭“人”字架或用丝膜绳吊蔓。绑蔓:搭“人”字架时,绑绳与蔓、架呈倒“8”字形。注意绑蔓时,不要把蔓绑得紧,以免缢伤茎蔓;但架杆上要绑牢,否则起不到支撑茎蔓的作用。

4.3.2 整枝打杈。整枝:番茄多采用单杆整枝或一杆半整枝。单杆整枝就只保留1个主枝,下部侧枝全部打掉,一杆半整枝是改良的单杆整枝法,就是把第一穗果下部的一个侧枝留一穗果再留2~3叶摘心,这样可以提高前期产量。打杈:番茄主干叶腋中侧芽萌发力很强,如不及时摘除侧枝,就会消耗大量营养,同时也不利于通风透光。打芽时先打健株,后处理病株。宜在晴天操作,以利于伤口愈合。

4.3.3 摘心、打老叶。最上部目标果穗开花时,留2~3片叶摘心,生长后期可以把基部的老叶、黄叶、病叶打掉,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病害的发生。保花保果:当番茄每序花有2~3朵花开时,用25~30 mg/kg防落素(番茄灵)喷花,避免重喷(可加入红色颜料)。以往用2,4-D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于容易产生药害引起畸形果,加上现在推广无公害栽培,禁用2,4-D,多用番茄灵保花保果。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果霉清点花药由于已加入速克灵预防灰霉病,效果比较好。由于目前推广的品种一般宜坐果,不提倡蘸花保果,在加强栽培措施(保温、水肥控制、及时采摘第一穗果等)方面预防落花落果。

4.3.4 疏果。除樱桃番茄外,为保障产品质量应适当疏果。大果型品种每穗选留3~4果,小果型品种每穗留4~6果。

5 适时采收

番茄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的时间:一般早熟品种需40~50 d,晚熟品种需50~60 d。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从外部形态可大约可分4个时期:绿熟期、转色期、坚熟期(果已有3/4果面着色,营养价值较高)、完熟期(果实全部着色,含糖量最高)。果实着色部位达到1/3左右时采收,品质好,采后2~3 d,果实可全部转色,能保持一定的货架期。

6 参考文献

[1] 戴善书.保护地番茄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7.

[2] 石丽丽.保护地番茄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2(8):108.

[3] 李宝忠,郭晓东,张宝琛.温室番茄无公害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3):115-117.

[4] 马作虎,刘录平.塑料大棚番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3(11):54-55.

番茄的管理技术范文第4篇

(1. 武汉市东西湖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武汉 430040;2. 武汉市蔬菜技术服务总站,武汉 430023)

摘要:为改善早春大棚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的品质,并达到增产增收、省工、省力、省成本的目的,开展了早春大棚番茄生产应用熊蜂(Bombus sp.)授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熊蜂授粉处理比激素点花处理增产937 kg/667m2,单果重增加11.2 g,单株坐果数增加3.8个,畸形果率下降17个百分点,节省人工投入185元/667m2,共节本增收2 621元/667m2。同时熊蜂授粉技术比激素点花技术的番茄果形周正、果实饱满多汁,改善了番茄的风味与口感,提高了果实硬度;在生产过程中还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和激素残留。

关键词 :熊蜂(Bombus sp.);授粉;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大棚

中图分类号:S897+.3;S641.2;S6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4-0875-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4.026

收稿日期:2014-11-26

作者简介:陈 红(1966-),女,湖北武汉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的植保及栽培技术研究,(电话)13114384190(电子信箱)672895019@qq.com。

武汉市东西湖区有设施蔬菜3 000 hm2,年产蔬菜52万t,其中早春种植的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面积近600 hm2。然而早春的低温弱光环境造成设施番茄花粉发育不良,同时缺乏传粉媒介,造成坐果率低。以往生产中多采用激素点花方式来提高坐果率,效果明显,但是存在畸形果多、品质差和激素残留问题[1]。熊蜂(Bombus sp.)授粉技术能够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是设施栽培配套授粉技术的研究热点[2],在20世纪80年代突破熊蜂的繁育技术难题后,熊蜂授粉技术很快进入实用化阶段[3]。现在实现了熊蜂周年繁育,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技术应用成效[4]。本试验旨在探讨熊蜂授粉技术在武汉地区早春番茄生产应用上的综合效益,为熊蜂授粉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番茄品种为无限生长型的安莎迪(L. esculentum Mill.cv. Anshadi),由北京中亚华丰种业有限公司提供。供试熊蜂系引进荷兰科伯特生物系统有限公司的产品,每箱熊蜂种群工蜂50只左右。供试番茄激素为坐果灵,由上海联合化工厂生产。试验大棚为单栋钢架大棚,其规格为752 m2(94 m×8 m)

1.2 试验设计

试验在武汉市东西湖区六合大队单栋塑料大棚进行,设置2个处理。用防虫网将大棚分隔为2个试验区,熊蜂授粉区560 m2 (70 m×8 m),激素处理区192 m2(24 m×8 m)。试验期间都采取相同的栽培管理措施。

1.3 数据采集及方法

1.3.1 坐果数和畸形果率 2个试验区各自随机选取30株,在生长期内调查第三薹果至第六薹果的坐果数目及畸形果数。

1.3.2 产量 记录2个试验区各自每次采收番茄的质量,历次番茄采收质量累加为小区产量。

1.3.3 果实品质 在2个试验区各自随机选取30个果实作为样本,测定果实的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心室数、硬度、糖酸比和含水量。

1.3.4 激素点花处理劳务费统计 记录整个生育期激素点花用工的情况,按照12.5元/h的标准计算劳务费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大棚番茄产量性状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大棚番茄产量性状的影响见表1。从表1分析可见,熊蜂授粉处理比激素点花处理增加的产量为937.0 kg/667 m2,增产幅度17.1%;单果重增加11.2 g,增加幅度8.0%;单株坐果数增加3.8个,增加幅度28.6%;畸形果率下降17个百分点。

2.2 不同处理对大棚番茄果实外观及品质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番茄果实外观及品质的影响见表2。从表2可见,2种处理的番茄果实横径及果形指数差异明显,说明激素点花处理刺激了果实横径膨大,使果形指数下降,而且种子数量很少,造成果实出现大而不重、易空腔的缺点。糖酸比体现了果实的风味,适宜的番茄口感需要高糖,同时要保持一定的糖酸比,试验中激素点花处理的糖酸比过高,所以风味较淡,而熊蜂授粉处理的糖酸比优于激素点花处理,风味适宜。在番茄果实硬度方面,熊蜂授粉处理的果实正常发育,果实饱满多汁,硬度高于激素点花处理;同时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降低了激素残留。

2.3 不同处理的综合效益比较

熊蜂授粉处理与激素点花处理的综合效益比较结果见表3。在实际生产管理中,激素点花处理需要6 h/667 m2才能完成,整个生育期需要60 h(点花10次),以12.5元/h的标准计算,需人工费750元/667 m2,再加上激素药品费用5元/667 m2,故激素点花总费用为755元/667 m2;熊蜂授粉处理包括防虫网450元/667 m2,可以使用3年,则年投入150元/667 m2,熊蜂需要1箱/667 m2,1箱成本400元,加上熊蜂管理费用20元,则熊蜂授粉费用为570元/667 m2;熊蜂授粉处理与激素点花处理投入相比,熊蜂授粉处理可节省开支185元/667 m2。而熊蜂授粉处理比激素点花处理的单产高出937.0 kg/667 m2,以市场价2.6元/kg计算,增收2 436.2元/667 m2。综合比较发现,熊蜂授粉处理实际比激素点花处理增收2 621.2元/667 m2。

2.4 熊蜂授粉技术示范应用情况

2014年武汉地区首次引进熊蜂授粉技术在早春番茄上进行应用示范与推广,示范面积为4.39 hm2,涉及农户38户,结果示范点平均产量6 105 kg/667 m2,产值14 573元。

3 熊蜂授粉技术应注意事项

3.1 合理使用农药

早春设施番茄病害严重,需要使用农药,而熊蜂对农药敏感,故使用杀菌剂时一定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类型的农药,并且在打药前头天傍晚将蜂箱移入至其他大棚,第二天再将蜂箱移回。打药期间严格控制农药的种类和使用浓度,禁用具有缓效作用的杀虫剂、可湿性粉剂、烟熏剂及含有硫磺的农药。

3.2 及时添加熊蜂饲料

当大棚内气温低、湿度大时,番茄的花粉较少,难以吸引熊蜂出巢采集花粉,此时应及时添加糖水或在蜂巢中投入一些花粉,以维持熊蜂蜂群的正常生长发育。

3.3 防止熊蜂蜇人

不要强烈振动或敲击蜂箱,不要穿蓝色衣服及使用香水等化妆品,以避免熊蜂蜇人。

4 讨论

试验中,熊蜂授粉处理能够提高番茄的单果质量和单株坐果数、增加产量、降低畸形果率,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和激素残留,所以提高了经济效益。熊蜂授粉能够改善番茄的食用风味和增强果实的硬度,因而可提升早春番茄的商品性。试验结果与罗文华等[5]研究熊蜂授粉对大棚蔬菜产量和品质影响结论一致。不过试验没有开展熊蜂授粉处理后番茄营养物质的变化研究,这将在后续试验中进行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 安建东,黄家兴,吴 杰,等.熊蜂授粉和蜜蜂授粉对设施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A].罗 晨,季延寿.第五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57-161.

[2] 谢文闻,姜秋玲,刁青云.中国蜂类授粉研究最新进展[J].中国蜂业,2007(6):12-14.

[3] DOGTEROM M H, MATTEONI J A, PLOWRIGHT R C. Pollination of greenhouse tomatoes by the North American Bombus vosnesenskii(Hymenoptera: apidae)[J].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1998,91:71-75.

番茄的管理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番茄;生长;病害;防控技术

霸州市地处河北省冀中平原东部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宜番茄生长。番茄是全市蔬菜主栽品种之一,生长过程中易受多种病害影响,目前全市番茄生长期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病毒病以及灰霉病。为进一步优化番茄生长环境,提升番茄产量,应重视病害防控技术的应用,降低病害的影响,推动全市农业生产发展。

一、早疫病

1、常见症状番茄早疫病主要在苗期成株期间发作,给花、果、茎、叶等带来严重危害。其中叶片受到早疫病影响最初会成针尖状的小黑点,随即不断加重扩大,以轮纹状为主。通常情况下,茎部一般在叶柄与分枝处感染较多,会出现椭圆状不规则病斑,叶柄部位呈轮纹斑,表面有灰黑色霉状物质存在。青果受到早疫病影响最开始花萼周围会产生不定形或者椭圆形黑色、褐色凹陷斑,后期逐渐发展为果实裂开,病部比较硬,会密生黑色霉层。

2、防治技术如若发现番茄在生长期间出现早疫病,保护地可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用药0.67-1.00kg,间隔9天喷一次,连续喷撒3-4次;或用45%百菌清或腐霉利烟剂,每亩用药11-13熏蒸。露地栽培可喷洒25%丙环唑乳油4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倍液,7-10天喷药一次[1]。

二、晚疫病

1、常见症状晚疫病主要是真菌感染,对叶片与果实造成危害,也可以对茎与叶柄造成影响。番茄苗期和成株期都会受晚疫病影响,如若在苗期感染晚疫病,病斑会从叶片的主茎蔓延扩散,嫩茎部位可缢缩腐烂,病部以上的枝叶都会出现死亡,湿度过大情况下,病部表面会生成白色霉层。晚疫病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发作,最佳适宜温度为18℃25℃,相对湿度低于95%之上。适宜感病期为成株阶段直至座果阶段,发病潜伏期可维持3-5日。受当地阴雨年份的影响,可促使晚疫病病情加重,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田块发病显著。同时,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度较低,肥水管理不善的田块都会加重晚疫病。

2、防治技术为了有效地规避晚疫病发作,可以采用轮作方法,将番茄与非茄科类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要将病残体及时有效清除干净在发病季节,可将病叶去除,病果深埋处理。在日常重视田间管理增强番茄植物的抗病性,尽量在晴天浇水,避免大水漫灌;保护地栽培灌水之后要放风排湿。科学密植,定期整枝打叉,将植株下部位的老叶摘除干净,调节番茄种植的通风透光条件,在确保湿度的情况下增加放风量。另外,对于感染晚疫病的番茄,在发病初期可喷洒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72%霜脲氰可湿性粉剂600-750倍液、69%烯酰吗啉锰锌水分散粒剂600-800倍等[1]。

三、叶霉病

1、常见症状番茄染病之后,叶片的正面与反面边缘处都会呈现不明显的近圆形褪绿黄斑,后期正面会褪绿呈黄色,背面黄斑会呈现紫黑色或者黑色霉层。染病严重时,叶片会干枯卷缩。果柄与嫩茎也会出现相同病斑,花器染病后容易脱落。染病后,果面上或者果蒂周围都会出现圆形或者不规则的黑色斑块,硬化呈凹陷状。

2、防治技术在番茄叶霉病染病初期,露地番茄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保护地番茄可用45%百菌清烟剂熏蒸,每亩用药200-250g,也可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用药66g,隔8-10天喷撒1次,交替轮换使用,可有效控制病害[1]。

四、病毒病

1、常见症状病毒病主要是病毒感染,发病时会出现花叶、蕨叶、条纹、丛生、卷叶以及黄顶现象。此病症主要发生在秋播番茄生长期。病毒病喜爱高温干旱的环境,夜间温度与地面温度偏高、少雨,蚜虫较多时期病情更加严重。肥水不匀、氮肥偏重的田块都会增加病毒病的患病几率。通常情况下,持续高温干旱的季节会加快病毒病的流行速度。

2、防治技术针对番茄病毒病,应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因地制宜选择抗病品种;在播种前做好种子的消毒处理工作;实行2年以上轮作,加强水肥管理,增强番茄抗病力;及时防治蚜虫、烟粉虱等传毒介体,以切断毒源;在发病初期,可喷施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2]。

五、灰霉病

1、常见症状灰霉病会对番茄的花、果实、叶片以及茎造成影响,患处会出现水渍状或者黄褐色湿敷状,表面布满灰色浓密霉层。灰霉病通过气流传播,主要寄居主伤口或衰老气管处。由于病菌属于弱寄生菌,可以在有机物上生活,种植者应该提高警惕。

2、防治技术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浇水宜在上午进行,发病初期适当节制浇水,严防过量,每次浇水后,加强管理,防止结露。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深埋,严防乱扔。关键期用药,保护地番茄发病初期使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250g熏蒸,隔7-8天一次;也可于傍晚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1kg,隔9天1次;露地番茄可喷洒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2200倍液[2]。